1.简述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点主要特点 2.简述反馈的概念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如图T-7所示电路,A为理想运算放大器.1.\x09指出电路中存在的反馈网络、反馈极性及反馈组态;2.\x09计算电压增益 ;3.\x09计算输入电阻 和输出电阻 的近似值
王迪_呛缕7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这道题大概是本科电子电气类专业大二的水平.先分析一下,这个电路前面是一个运放,后面的VT1\VT2构成复合管放大(等效为 NPN型),最后结果以共集形式输出.因而三极管部分的放大倍数近似为1.然后判断反馈类型,假定UI有微小上升,则Un上升,A的输出下降,VT1/VT2等效为一个NPN三极管,该三极管的集电极电压上升,R2的左端即Up上升,A的输出上升.因此判断为负反馈,其中R1\R2\R3是反馈回路,更精确一点,这个电路属于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的F=Uf/Io,其中的Io就是等效三极管的集电极电流IC(也就是通过等效三极管CE之间的电流).考虑交流条件下,Vcc可以短路(接地),则分析等效三极管集电极C点的电压,通过R3的电流就是Io-If,电流参考方向是从R3上到下,If的方向是从R2左侧到右侧,则C点电压是,-(Io-If)*R3=-If(R2+R1),Uf=-If*R1,所以运算结果是Uf/Io=-R1/(R1+R2+R3),因为是深度负反馈,则Au=Auf=1/F=-(R1+R2+R3)/R1.下面就很简单了,输入电阻近似无穷大,因为从理想运放反相端看进去,Un并不为0,而是看到的是运放输入电阻然后串联一个R1,由于理想运放输入电阻无穷大,因此,整个输入电阻应该也是无穷大.输出电阻也可以认为是无穷大,等效为一个恒流源(电流负反馈的效果).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我不知道,不过我在书上看到过
扫描下载二维码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运放的常见应用方法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运放的常见应用方法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电工学_上海交大电工及电子技术中心 EETC
电工学教学基本要求及重点、难点
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与分析方法
一、基本要求:
建立电路模型及理想电路元件(电阻,电感,电容,独立电压源和电流源)的概念和电压-电流关系,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理解电压、电流实际方向和参考方向的意义;
了解电源三种状态(有载工作、开路与短路状态)及额定值的意义;
4.掌握电路的基本定律(欧姆定律,KVL和KCL)并能正确应用;
5.理解电功率并能正确计算;
理解电路中电位的概念并能正确计算;
7.建立“等效”的概念,了解电阻串、并联的等效变换及Y―Δ的连接的等效变换;
理解电压源和电流源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的分析方法;
10.了解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方法;
了解非线性电阻电路静态电阻、动态电阻的概念及图解分析法。
二、重点: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1.KCL和KVL的正确应用
电位的计算
1.电压、电流参考方向的意义;
2.KCL和KVL的正确应用;
3.电位的计算;
4.“等效”的概念,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5.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的分析方法;
6.各种电路分析方法适用的条件及特点。
1.“等效”概念的建立;
2.电流源及理想电压源和理想电流源的概念;
应用叠加定理和戴维宁定理(确定等效电阻)时对不作用的独立电源的处理方法;
含受控源电路中,应用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求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及入端电阻。
正弦交流电路
一、基本要求:
1.理解正弦量的三要素及相位差、有效值的概念;
2.掌握正弦量的各种表示方法及相互之间的转换;
3.掌握三种单一参数(R、L、C)的电压、电流、功率及能量转换关系;
4.熟练掌握计算简单正弦交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会画相量图;
5.理解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及阻抗的概念;
6.理解和掌握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的概念和计算;
7.了解瞬时功率、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概念;
了解正弦交流电路的频率特性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了解串、并联谐振的条件及特征;
9.了解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和方法;
10.了解三相电源的联结方式及特点;
11.掌握对称三相负载Y和△联结时相电压和线电压、相电流和线电流关系;
了解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中,中线的作用;
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
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理解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意义和适用的条件。了解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隔离,低压,漏电保护)。了解静电保护和电器防火,防爆的常识。了解非正弦周期信号线性电路的基本概念。
二、重点:
1.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R、L、C元件电压和电流的相量关系;
3.RLC串联交流电路的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复数式和相量图);
4.电压三角形、阻抗三角形、功率三角形的关系;
5.电路基本定律的相量形式及串联、并联等效阻抗;
6.串联、并联谐振电路的条件、特点及应用;
7.提高功率因数的意义;
8.对称三相负载Y和△联结时相电压和线电压、相电流和线电流关系;
9.电源电压对称性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及有功功率的计算。
三、难点:
1.正弦交流电路分析计算中,如何画相量图及采用相量图分析电路;
2.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意义;
3.三相不对称负载的分析和计算。
4.了解安全用电的知识,理解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的意义和适用的条件。
二、重点和难点
1.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R、L、C元件电压和电流的相量关系
3.RLC串联交流电路的电压与电流的相量关系(复数式和相量图);电压三角形、阻抗三角形、功率三角形的关系。
1.正弦交流电路分析计算中,如何画相量图及采用相量图分析电路
2.无功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意义
3.三相不对称负载的分析和计算
电路的暂态分析
一、基本要求:
1.了解电路产生暂态的原因及研究的意义;
2.了解储能元件L、C的定义;
3.掌握换路定则及初始值的求法;
理解电路的暂态和稳态、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全响应的概念;
5.掌握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及求法;
6.熟练掌握一阶线性电路分析的三要素法;
7.了解RC电路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重点:
一、重点和难点
1.换路定则及初始值的确定;
2.时间常数的确定方法;
3.一阶线性电路分析的三要素法。
三、难点:
1.非单一回路中,电压、电流初始值的确定;
2.非单一回路中,时间常数的确定;
3.暂态电路响应曲线的画法。
第四部分 &变压器及电动机
一、基本要求:
了解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铭牌数据;
掌握变压器的电压、电流和阻抗变换作用;了解变压器的外特性;
了解绕组的同名端的含义;了解三相电压的变换;
了解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铭牌数据及转差率;
理解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转矩特性和机械特性,掌握三个重要转矩(额定转矩、起动转矩、最大转矩);
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反转、调速和制动的方法及特点;
了解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铭牌数据;了解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启动方法;
理解并(他)励直流电动机的机械特性;
理解并(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反转、调速方法及特点;
了解交、直流电动机各自的特点及适用的场合;
了解步进电动机,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重点:
1.变压器的电压、电流、阻抗变换;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机械特性,三个重要转矩的大小和关系;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反转、调速和制动的方法;
并(他)励直流电动机的起动、反转、调速方法及特点。
三、难点: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定子电路和转子电路的分析;
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的参数对转矩特性的影响;
用机械特性曲线分析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和制动的过程;
用机械特性曲线分析直流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和制动的过程。
&继电接触器控制
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功能和用途;熟悉其对应的图形和文字符号;
2.掌握自锁、联锁的作用和方法;
掌握过载、短路和失压保护的作用和方法;
掌握时间、顺序、行程等控制环节的组成、作用和工作过程;
读懂简单的控制电路原理图及设计简单的控制电路。
二、重点:
熟悉常用低压功能和用途及其对应的图形和文字符号;
2.掌握基本控制环节及保护。
三、难点:
1.读懂控制电路的工作过程;
2.设计简单的控制电路。
&半导体器件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半导体的导电特性,理解PN结的单向导电性;
了解二极管、稳压管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特性曲线,理解主要参数的意义;
了解双极型晶体管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特性曲线,理解主要参数的意义;
4.了解MOS场效晶体管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和特性曲线,理解主要参数的意义。
二、重点:
1.PN结的单向导电性;
二极管、稳压管的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
双极型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及三个工作区(放大、截止、饱和)的特点及主要参数;
4.MOS场效晶体管的特性曲线及主要参数。
三、难点:
载流子运动规律与外部特性曲线的关系。
第七部分 &基本放大电路
一、基本要求:
1.理解单管交流放大电路的组成和放大作用;
2.掌握放大电路静态及动态的分析方法;
3.掌握共发射极、共集电极单管放大电路的性能特点和用途;
4.了解放大电路输入、输出电阻和多级放大的概念;
5.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的概念;
6.理解反馈的概念,了解;
7.了解差分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8.了解场效晶体管放大电路的组成,放大作用和性能;
9.了解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重点:
二、重点和难点
1.共发射极放大电路静态分析(估算法);
2.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动态分析(微变等效电路法);
3.共集电极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4.负反馈的类型及负反馈对动态性能的影响。
三、难点:
1.放大电路的图解分析法;
2.负反馈类型的判别;&
3.差分放大电路的性能分析;
4.互补功率放大电路的动态分析。
第八部分 &集成运算放大器
一、基本要求:
了解集成运放的基本结构、特点及主要参数;
理解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点、电压传输特性及分析依据;
3.掌握集成运放组成的的工作原理,输出信号和输入信号的关系;
掌握基本运算电路构成的反馈类型;
5.了解有源滤波器的工作原理;
掌握单限及滞回电压比较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二、重点: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压传输特性,线性区和饱和区的特点,虚短和虚断的概念;
2.信号运算电路的分析和计算;
电压比较器的传输特性,会根据输入电压波形画出对应的输出波形。
1.基本运算放大电路反馈类型的判别;
2.多级运算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3.不同类型的电压比较器的电压传输特性的绘制及分析。
第九部分 &直流电源
理解单相整流电路和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输出电压的计算、元件的选择;
2.了解稳压管稳压电路和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3.了解集成稳压电路的性能及应用;
4.了解晶闸管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
5.了解可控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输出电压与控制角的关系;
6.了解单结晶体管及其触发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重点:
二、重点和难点
1.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输出波形图及参数计算;
2.电容滤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参数计算;
3.集成稳压电路的应用;
4.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阻性负载)的工作原理、输出电压波形及输出电压与控制角的关系。
三、难点:
1.串联型稳压电路的工作原理;
2.分析晶闸管特性曲线;
单结晶体管特性曲线分析
第十部分 &组合逻辑电路
一、基本要求:
掌握基本门电路的逻辑功能、逻辑符号、真值表和逻辑表达式及波形图;
2.了解 TTL门电路、CMOS门电路的工作原理及相应的逻辑功能和特点;
3.掌握逻辑函数四种描述方法及相互之间的转换;
4.掌握用逻辑代数化简和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的方法;
5.掌握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
了解加法器、编码器、译码器及显示译码驱动器等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掌握其逻辑功能和应用;
7.熟悉常用集成门电路及组件的使用方法。
二、重点:
1.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
基本门电路的逻辑功能、逻辑符号、真值表和逻辑表达式及波形图;
3.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相互之间的转换;
4.逻辑代数化简和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的方法;
5.分析和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
6.熟悉门电路及组件的使用方法。
三、难点:
1.根据逻辑电路图写出逻辑表达式或根据逻辑表达式画出逻辑图;
2.利用逻辑代数化简较复杂的逻辑函数;
3.设计组合逻辑电路;
4.利用组件实现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第十一部分 &时序逻辑电路
一、基本要求:
1.了解基本R-S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 R-S、J-K、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不同结构触发器的触发特点;
3.了解 J-K、D、T、T&触发器的相互转换;
4.了解时序电路的特点及与组合逻辑电路的区别;
掌握寄存器、移位寄存器、二进制计数器、二―十进制计数器的逻辑功能及波形图;
6.学会分析和设计简单的时序逻辑电路;
7.能用中规模时序逻辑电路的芯片,实现任意进制计数器。
二、重点:
1.R-S、J-K、D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及不同结构触发器的触发特点;
寄存器、移位寄存器、二进制计数器、二―十进制计数器的逻辑功能及波形图;
3.会分析简单的时序逻辑电路;
4.常用集成寄存器和计数器芯片的使用。
三、难点:
1.分析和设计时序逻辑电路。
第十二部分 &波形的产生与整形
一、基本要求:
1.理解自激振荡的条件;
&&& 2.了解正弦波LC振荡电路和R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及振荡频率的计算;
&&& 3.了解运算放大器构成的信号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
&&& 4.了解555定时器的工作原理;
&&& 5.了解555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和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
二、重点:
1.自激振荡的条件;
正弦波振荡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判断电路是否满足自激振荡的条件。
三、难点:
1.自激振荡起振、建立和稳定的过程;
判断电路是否满足自激振荡的相位条件;
运算放大器构成的信号发生电路的工作原理;
<span lang="EN-US" style="font-family: 仿宋_GB定时器构成的单稳态触发器的的分析;
5.555定时器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的输出波形的绘制。
第十三部分&
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
一、基本要求:
了解R-2R型数-模、逐次逼近型模-数基本工作原理;
了解R-2R型数-模、逐次逼近型模-数转换常用芯片的管脚功能和使用方法。
相关专题:
Copyright & 2004 上海交通大学电工与电子技术中心运算放大器
本章教学要求:
1.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组成和电压传输特性;
2. 理解反馈的概念,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3. 理解理想运算放大器并掌握其基本分析方法;
4. 理解基本运算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分析方法;
5. 理解基本电压比较器的组成和电压传输特性;
*6. 了解迟滞电压比较器的组成和电压传输特性;
7. 理解自励振荡的条件,了解用集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RC振荡电路的工作原理。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
11.1 运算放大器的简单介绍
一、 集成运放的特点
高增益的多极直接耦合放大器
二、 电路构成(F007)
1、集成运算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集成运算放大器是一个高增益直接耦合放大电路,它的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运算放大器方框图
1) 输入级要使用高性能的差分放大电路,它必须对共模信号有很强的抑制力,而且采用双
端输入、双端输出的形式。
2) 中间放大级要提供高的电压增益,以保证运放的运算精度。中间级的电路形式多为差分
电路和带有源负载的高增益放大器。
3) 互补输出级由PNP和NPN两种极性的三极管或复合管组成,以获得正负两个极性的输
出电压或电流。具体电路参阅功率放大器。
4)偏置电流源可提供稳定的几乎不随温度而变化的偏置电流,以稳定工作点。
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引线和符号
1)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符号中有三个引线端,两个输入端,一个输出端。一个称为同相输入端,即该端输入信号变化的极性与输出端相同,用符号?+?或?IN+?表示;另一个称为反相输入端,即该端输入信号变化的极性与输出端相异,用符号“-”或“IN-”表示。输出端一般画在输入端的另一侧,在符号边框内标有?+?号。实际的运算放大器通常必须有正、负电源端有的品种还有补偿端和调零端。
2)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符号
按照国家标准符号如下图所示。
(a) 国家标准符号
模拟集成放大器的符号
山东英才学院
1、 F007通用集成运放电路简介
三、 集成运放的主要性能指标
运算放大器的技术指标很多,其中一部分与差分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相同,另一部分则是根据运算放大器本身的特点而设立的。各种主要参数均比较适中的是通用型运算放大器,对某些项技术指标有特殊要求的是各种特种运算放大器。
(1) 运算放大器的静态技术指标
1)输入失调电压VIO(input
offset voltage) :输入电压为零时,将输出电
压除以电压增益,即为折算到输入端的失调电压。VIO是表征运放内部电路对称性的
2)输入失调电流IIO(input
current):在零输入时,差分输入级的差分对管基极电流之差,用于表征差分级输入电流不对称的程度。
3)输入偏置电流IB(input
current):运放两个输入端偏置电流的平均值,用于衡量差分放大对管输入电流的大小。
4)输入失调电压温漂IO:在规定工作温度范围内,输入失调电压随温度的变化
量与温度变化量之比值。
5)输入失调电流温漂
量与温度变化量之比值。 dIIOdT:在规定工作温度范围内,输入失调电流随温度的变化
6)最大差模输入电压Vidmax(maximum
differential
mode input
voltage):运放两输入端能承受的最大差模输入电压,超过此电压时,差分管将出现反向击穿现象。
7)最大共模输入电压Vicmax(maximum
input voltage):在保证运放正常工作条件下,共模输入电压的允许范围。共模电压超过此值时,输入差分对管出现饱和,放大器失去共模抑制能力。
(2)运算放大器的动态技术指标
1)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vd(open
gain) :运放在无外加反馈条件下,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的变化量之比。
2)差模输入电阻rid(input
resistance) :输入差模信号时,运放的输入电阻。
3)共模抑制比KCMR(common
ratio) :与差动放大电路中的定义相同,是差模电压增益AAvd与共模电压增益Avc之比,常用分贝数来表示。
KCMR=20lg(Avd / Avc ) (dB)
4)-3dB带宽fH(―3dB
width) :运算放大器的差模电压放大倍数vd在高频
段下降3dB所定义的带宽fH。
5)单位增益带宽fC(BW?G)(unit
width):vd下降到1时所对应的频率,
山东英才学院 2
定义为单位增益带宽fC。
6)转换速率SR(压摆率)(slew
rate):反映运放对于快速变化的输入信号的响应能力。转换速率SR的表达式为 dVo
7)等效输入噪声电压Vn(equivalent input noise
voltage):输入端短路时,输出端的噪声电压折算到输入端的数值。这一数值往往与一定的频带相对应。
四、理想分析条件
a) 线性区 SR=
b) 非线性区 ?U+=U- ?I+=I-=0
?U=±U0sat?0
11.2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1、反馈的基本概念
1)什么是反馈
反馈:将放大器输出信号的一部分或全部经反馈网络送回输入端。
反馈的示意图见下图所示。反馈信号的传输是反向传输。
开环:放大电路无反馈,信号的传输只能正向从输入端到输出端。
闭环:放大电路有反馈,将输出信号送回到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与原输入信号相加或相减后再作用到放大电路的输入端。
图示中Xi是输入信号,Xf是反馈信号,Xi&#39;称为净输
入信号。所以有 Xi&#39;=Xi-Xf
2) 负反馈和正反馈 负反馈:加入反馈后,净输入信号&,输出幅度下降。
正反馈:加入反馈后,净输入信号&,输出幅度增加。
应用:正反馈提高了增益,常用于波形发生器。
3) 交流反馈和直流反馈
直流反馈:反馈信号只有直流成分;
交流反馈:反馈信号只有交流成分;
交直流反馈:反馈信号既有交流成分又有直流成分。
直流负反馈作用:稳定静态工作点;
交流负反馈作用:从不同方面改善动态技术指标,对Au、Ri、Ro有影响。
2、反馈的判断
1)有无反馈的判断
(1) 是否存在除前向放大通路外,另有输出至输入的通路――即反馈通路;
(2) 反馈至输入端不能接地,否则不是反馈。
2)正、负反馈极性的判断之一 ―瞬时极性法
山东英才学院 3
&#39;Xi &#39;Xi Xi Xi
(1)在输入端,先假定输入信号的瞬时极性;可用“+”、“-”或“↑”、“↓”表示;
(2)根据放大电路各级的组态,决定输出量与反馈量的瞬时极性;
(3)最后观察引回到输入端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若使净输入信号增强,为正反馈,否
则为负反馈。
注意:* 极性按中频段考虑;
* 必须熟悉放大电路输入和输出量的相位关系。
* 反馈类型主要取决于电路的连接方式,而与Ui的极性无关。
对单个运放一般有:反馈接至反相输入端为负反馈
反馈接至同相输入端为正反馈
3)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1)电压反馈:反馈信号的大小与输出电压成比例(采样输出电压);
(2)电流反馈,反馈信号的大小与输出电流成比例(采样输出电流)。
(3)判断方法:
将输出电压‘短路’,若反馈回来的反馈信号为零,则为电压反馈;
若反馈信号仍然存在,则为电流反馈。
应用中,若要稳定输出端某一电量,则采样该电量,以负反馈形式送输入端。
电压负反馈作用: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压。
电流负反馈作用:稳定放大电路的输出电流。
4)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根据反馈信号在输入端的求和方式)
(1)串联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加在放大电路输入回路的两个电极上,此时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是电压相加减的关系。
(2)并联反馈,反馈信号加在放大电路输入回路的同一个电极,此时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是电流相加减的关系。
(3)判别方法:将反馈节点对地短接,若输入信号仍能送入放大电路,则反馈为串联反馈,否则为并联反馈。
对于三极管来说,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时加在输入三极管的基极或发射极,则为并联
则为并联反馈;一个加在同相输入端,另一个加在反相输入端则为串联反馈。
5)正、负反馈极性的判断法之二:
在明确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后,正、负反馈极性可用下列方法来判断:
(1)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加于输入回路同一点时:
瞬时极性相同的为正反馈;瞬时极性相反的是负反馈;
(2)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加于输入回路两点时:
瞬时极性相同的为负反馈;瞬时极性相反的是正反馈。
对三极管放大电路来说这两点是基极和发射极,对运算放大器来说是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
注意: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都是指对地而言,这样才有可比性。
6)直、交流反馈方法判断:根据反馈网络中是否有动态元件进行判断。
(1)若反馈网络无动态元件(通常为电容),则反馈信号交、直流并存;
(2)若反馈网络有电容串联,则只有交流反馈;
(3)若反馈网络有电容并联,则只有直流反馈。
3、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组态
1)负反馈的基本组态类型: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压并联负反馈,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并联负反馈。
山东英才学院 4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第7章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修改1)摘要.ppt 5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xe600;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第7章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修改1)摘要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例:电路如下图所示,已知R1=10k?,RF=50k?。求:1.Auf、R2;2.若R1不变,要求Auf为–10,则RF、R2应为多少?解:1.Auf=–RF?R1=–50?10=–5R2=R1??RF=10?50?(10+50)=8.3k?2.因Auf=–RF/R1=–RF?10=–10故得RF=–Auf?R1=–(–10)?10=100k?R2=10?100?(10+100)=9.1k?uORFuiR2R1++––++?–?2.同相比例运算因虚断,所以u+=ui(1)电路组成(2)电压放大倍数因虚短,所以u–=ui,反相输入端不“虚地”因要求静态时u+、u?对地电阻相同,所以平衡电阻R2=R1//RFuoRFuiR2R1++––++?–?u+u–当R1=?且RF=0时,uo=ui,Auf=1,称电压跟随器。uoRFuiR2R1++––++?–?uoui++––++?–?同相比例电路的最大特点是输入电阻高,比较适合于输入级,以提高信号的采集能力。7.3.3加法运算电路1.反相加法运算电路平衡电阻:R2=Ri1//Ri2//RFuoui2RFui1Ri2Ri1++?–?R2+–可采用叠加定理求uo(1)ui1单独作用时(2)ui2单独作用时则当Ri1=Ri2=RF时,uo=-(ui1+ui2)2.同相加法运算电路方法:根据叠加原理ui1单独作用(ui2=0)时,同理,ui2单独作用时ui2uoRFui1Ri2Ri1++?–?R1+–当Ri1=Ri2=R1=RF时,uo=ui1+ui27.3.4减法运算电路减法运算电路可看作是反相比例运算电路与同相比例运算电路的叠加。u+ui2uoRFui1R3R2++?–?R1+–++––当R1=R2=R3=RF时,uo=ui2—ui1例7.7加减法运算电路如图7.23所示,求输出与各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方法:根据叠加原理ui1单独作用时,ui2单独作用时,ui3单独作用时,u4单独作用时,uo=uo1+uo2+uo3+uo4=?1.3ui1?1.9ui2+2.3ui3+1.15ui4由虚短及虚断性质可得i1=ifif=?ifi1uOCFuiR2R1++––++?–?uC+–7.3.5积分与微分运算电路1.积分运算电路输出电压为输入电压对时间的积分,因此称实现该运算的功能电路为积分电路。ifi1由虚短及虚断性质可得i1=ifuoC1uiR2RF++––++?–?2.微分运算电路输出电压为输入电压对时间的微分,因此称实现该运算的功能电路为微分电路。7.5电压比较器电压比较器的功能:电压比较器用来比较输入信号与参考电压的大小。当两者幅度相等时输出电压产生跃变,由高电平变成低电平,或者由低电平变成高电平。由此来判断输入信号的大小和极性。用途:数模转换、数字仪表、自动控制和自动检测等技术领域,以及波形产生及变换等场合。运放工作在开环状态或引入正反馈。阈值:指输出电压在高、低电平间发生跳变时对应的输入电压值。一般是固定的,有的有一个阈值,有的有两个阈值。按照传输特性的不同,电压比较器有以下种类b.迟滞比较器:两个阈值电压UT1≠UT2.输入电压向单一方向变化时,输出电压跃变一次.a.单限比较器:一个阈值电压UT.c.窗口比较器:两个阈值电压UT1≠UT2.输入电压向单一方向变化时,输出电压跃变两次.图1图2图3传输特性:指比较器的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之间的关系。电压比较器分析主要抓住三个要点:①确定电路输出电压uO高电平值UOH和低电平值UOL。②确定阈值电压值UT,输入电压uI等于阈值电压值UT的时刻,也正是输出电压uO发生跳变的时刻。③当输入电压uI变化经过阈值电压值UT时,输出电压uO跳变的方向;即是由UOH跳变到UOL,还是由UOL跳变到UOH。7.5.1单限比较电路uoui0+UOM-UOM++uoui++uouiuoui0+UOM-UOM(1)过零比较器:(运放处于开环,门限电平=0)–Uo(sat)+Uo(sat)uiuoOURURuouiR2++?–?R1+–++––当u+&u–时,uo=+Uo(sat)u+&u–时,uo=–Uo(sat)即ui&UR时,uo=+Uo(sat)ui&UR时,uo=–Uo(sat)可见,在ui=UR处输出电压uo发生跃变。门限电压为UR。参考电压(2)非过零比较器(运放处于开环)输入信号接在反相端ui&UR,uo=+Uo(sat)ui&UR,uo=–Uo(sat)uiuoURR2++?–?R1+–++–––Uo(sat)+Uo(sat)uiuoOUR输入信号接在同相端uiUR输出带限幅的电压比较器设稳压管的稳定电压为UZ,忽略稳压管的正向导通压降则ui&UR,uo=UZui&UR,uo=–UZUZ–UZui&l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遥感概念及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