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二月卖新丝 材料一,二反映材料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中的什么现象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练习题.doc 1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练习题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高一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练习题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祝愿。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B)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2.甲骨文中的“年”字称为“稔熟”,指谷类成熟而言。《说文解字》:“年,谷熟也。”年字的古体,上半是“禾”,下半为“千”。禾即是庄稼的象形,千为“人”字的变体,会人负禾之意,表示收获与年丰,所以,“年”的本义是农作物的丰收。古时禾谷一年一熟,人们就将禾谷成熟一次称为一年,这是农耕民族先民生活的印迹。《谷梁传》曰:五谷皆孰(熟)为有年,五谷皆大孰(熟)为大有年。所谓有“年”,就是有了好收成。后将庆丰收之日为过“年”。甲骨文的卜辞中常见“有年”、“大有年”的记载。据此,“有年”的意思应是(B)A.庄稼丰收B.祈盼丰收C.祈盼长寿D.祭祀农神3.《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A)A.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4.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B)A.①③B.①②③C.②④D.①②④5.我国农作物种类很丰富,有粟、水稻、高粱、大豆、小麦、桑、麻等,这些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最早应出现在(C)A.原始社会B.夏朝C.西周D.春秋6.我国农业生产由“刀耕火种”进入“石器锄耕”阶段后,使用的主要生产工具是(B)A.石斧、石锛B.骨耜、石耜C.青铜农具D.铁铲、铁犁7.《后汉书》记载:“(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材料反映出当时庐江农业生产落后的主要原因是(A)A.生产技术的落后B.自然资源的贫乏C.灌溉技术的落后D.农民意识的落后8.宋人方勺在《泊宅篇》中载:“七闽地狭瘠而水源浅远。……垦山陇为田,层起如阶级,然每远引谷水以灌溉,中涂必为之铠(碾米用的石磨),下为碓米。”材料反映宋代福建①土地制度以小农土地私有制为主②向山要田,山区梯田多③能将低海拔处的水引往高海拔处④已经懂得综合利用水资源(C)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9.明朝《天工开物》记载:“吴郡(今苏州)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愚见,贫农之家,会计(总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这说明(D)A.牛耕技术没有传播到苏州B.苏州地区经济发展落后C.牛耕的生产效率低于人力D.牛耕使用成本高影响其推广10.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B)A.公田变为私田B.铁器牛耕的推广C.国家走向统一D.封建制度的确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垦荒高潮,其根本原因是(B)A.新的生产关系的推动B.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C.统治者鼓励垦荒的措施D.劳动者积极性的提高11.牛耕出现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使用并不普遍.下列为牛耕普遍推广提供了可能的一项发明革新是(B)A铁犁铧的发明B犁壁的安装C牛鼻环的使用D&二牛抬杠&的牛耕方式12.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主要原因是(C)A.历史传统的差异B.生产方式的差异C.生活习俗的差异D.宗教信仰的差异13.《汉书》记载:“过(赵过)能代田。其法为:田亩分为三沟、三垄,沟垄相间,播种于沟中。苗生三叶以上稍壮,则耨垄草,睫垄土以附根苗,此盛暑,能耐风旱。次岁则沟垄互易,是为代田。而一岁乏收常过无沟垄之漫田一斛以上,善者倍之。”上述记载说明代田法的先进之处是(A)A.休养地力,保苗抗旱B.革新了耕作工具C.增加了种植面积D.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14.《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槃,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导读: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第2讲中国古代经济文明,1.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自然经济局限性:,(1)小农
中国古代文明第2讲 中国古代经济文明
【核心要点突破】
1.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经济构成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具有以种植业为主、以家庭饲养业为辅的特点。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4)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导的土地私有制也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
史论对位:
自然经济局限性:
(1)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2)到近代以后,小农经济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典题训练】
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
A.农民生活艰辛
B.土地兼并严重
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
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
【解析】选B。诗句“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体现了农民生活的艰难,故A项正确。C项可以从“卖新丝”、“粜新谷”的词句中获取,而“丝”与“谷”又恰好反映小农经济耕织结合的特点,因此D项也是正确的。B项土地兼并现象不能从诗句中得到验证。答案选B项。
2.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的基本特点、经营形式及古代商业的主要特点
(1)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技术高超、工艺精湛,质地优良,长期居于世界前列。(2)多种经营模式长期并存。春秋战国以前,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春秋战国以后,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的局面。
(3)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明代前期以前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4)私营手工业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
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显著发展,到明朝中叶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并且在某些部门开始出现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一是中国古代不同的时期商业发展呈现不同的特色。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商业发展出现了第一次高峰。宋元时期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全面繁荣;纸币最早出现,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明清时期,一大批商业市镇兴起,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徽商晋商等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等,使得明清商业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
二是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随商贸的发展呈不同的特色。秦汉至唐,在京都、郡、国所在的大县城内,多有官府在指定的地区设立并由官府管理的“市”(进行商品交易的固定场所),与居民所住的“里”“坊”严格分开。宋代以后坊市制度界限被打破。
三是中国古代商业与商人的命运总是与政府的商业政策有关,自战国以来实行的是重农抑商的政策,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低下。明清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确实严重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 史论对位:
闭关锁国(海禁政策)政策的影响:
(1)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2)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典题训练】
1. “制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一现象,最能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手工业
A.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B.地区、行业间的社会分工发展
D.产品商品化程度比较高 C.织造技术领先全国其他地区
【解析】选B 从材料看,主要说明了明清时期出现了经济区域化。最有可能迷惑的是D项,但是材料没有 出现比较。
2.(2010?福建高考)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 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 料反映明代福建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B.商品经济活跃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解析】选B。通过阅读材料,可以发现明代福建各地的丰富物产,频繁输往各地,甚至行销海外。题干材料凸显明代福建的物产及其去向,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活跃状态,与B项表述吻合,其他选项所表述的交通状况、商贸地位和生产方式变更等均与题意不符。
【高考真题探究】
1.(2010?天津高考)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铁犁牛耕的出现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命题立意】本题以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相关知识点作为命题的切入点,考查学生获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图证史,体现2010年各课改地区的命题主流。难度不大。
【规范解答】选B 。从 西汉出现的耕作方法“二牛抬杠”到唐代的曲辕犁,很明显是犁耕技术的进步,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所沿用,故选B 。A项并未体现出变化;C项精耕细作的开始应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D项与题干无关。
2.(2010?安徽高考)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2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D 【命题立意】本题以安徽重大考古发现为切入点,体现了安徽地方特色,主要考查地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有基础知识识记和运用能力,本题以知识立意为主,难度不大,形式规范。
【规范解答】选C。解答本题要抓住时间是在西汉时期,地址是皖南。 水稻早在我国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河姆渡遗址就有了;铜壶很早就有,我国在父系氏族公社就出现了铜;青花瓷是在元朝出现的,不可能在西汉出现;漆器在原始末期就存在了。
3.(2010?新课标全国卷)表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表2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命题立意】此题以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切入,考查对表格信息的解读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此题主要以能力立意为主,难度较高,是2010年各地考题的命题的主要形式。
【规范解答】材料信息表明洪武至弘治年间使用通货类别变化:宝钞迅速减少最终消亡,银和实物使用大量增加两个方面信息。宝钞迅速减少最终消亡表明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是支付减少的关键;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与实际不符;布和稻谷不能说明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白银是逐步成为主要流通货币的。
4.(2010?浙江高考)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
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
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
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
【命题立意】本题以时事新闻为背景,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规范解答】选C。从材料可以看出明中后期对外政策有所松动,允许对外官方贸易,这并不能全面反映出整个明代的民间贸易,因此A项的推断不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历代中国封建王朝的传统政策,故B项不正确。材料中的“不得往日本”、“禁以违禁之物夹带出海”说明明政府并没有完全放弃“海禁”政策,只是有限度的允许海外贸易,故C项对D项错。
5.(2010?江苏高考)(10分)
中国古代饮茶之风始于唐,盛于宋。到宋代,茶叶已成为中原及周边各族人民“一日不可以无”的日常消费品,对宋代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西戎茶马之市,自宋已然。盖土蕃潼酪腥膻,非茶不解其毒,??(中原)藉之可以得马。以草木之叶,易边场之用,利之最大者也。
――[明]谢肇制《五杂俎》
包含总结汇报、专业文献、人文社科、文档下载、教学研究、外语学习、办公文档以及2011版高中历史二轮专题复习学案:1.2 中国古代经济文明(新课标).doc等内容。本文共5页
相关内容搜索当前位置: >>>人民版高一历史专题一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必修2)
人民版高一历史专题一第一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必修2)揪错
找名校名卷--->>上
上,找“高一历史人民版专项下册”更多相关试卷猜你喜欢——
最新更新试卷——该会员上传的其它文档: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0 p.
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标点击基础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互动一..第一单元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课标点击基础预览互动释疑课堂点睛栏目链接[互动一]中国古代耕作方式的演变材料一荆、扬南有桂林之饶,内有江、湖之利,左陵阳之金,右蜀、汉之材,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金版学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2配套课件: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PPT相关文档专题docdocpptdocdocdocdocdocdocdocdocpptpptpptdocpptpptdocpptdoc
关于我们常见问题关注我们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情况反映材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