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加351乘9减279的小数加减乘除简便运算计算

国标本苏教版数学第九册教案_大学生考试网
当前位置: >>
国标本苏教版数学第九册教案
各单元课时安排:课时安排:一、认识负数 二、 多边形面积计算 三、认识小数 四、小数加法和减法 五、找规律 六、小数乘法和除法(一) 七、公顷和平方千米 八、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九、统计 十、整理和复习 3 课时 9 课时 8 课时 7 课时 2 课时 8 课时 2 课时 14 课时 7 课时 5 课时(全学期大约有 25%左右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 四、 各单元具体要求与分析:(按单元分析) 第一单元认识负数 在一至四年级的数学教材了,D数与‖代数领域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这 些整数都是自然数。本单元教学负数,是过去小学数学里没有的内容。 因此要通过合理的分类,并借助直观,让学生体会正负数与0的关系。 要重视两种相反作用练习。要借助直线上的点,使学生初步体会负数的 大小。但不要涉及正、负数的计算。实践活动D面积是多少‖要突出图形 变换在直接计量面积时的作用。 第二单元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这些图形的特征,掌握了面积的意义和长方形 面积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安排的。所以要由扶到放,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多 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策略。要让学生经历公式推导的完整过程。要充分 发挥方格纸(点子图)的作用。要采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感受推导1 多边形面积公式的不同方法,以拓展解决问题的思路,增强自主探索的 兴趣。 D校园的绿化面积‖要重视实际测量方法的探索。 第三单元 认识小数 本单元系统地教学小数知识,将使学生建立比较完善、比较深刻的小数 概念,在教学中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小数的认识。把握 探索小数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方法的思路。大数目的改写要加强指导, 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要注意大数目的改写与 求大数目近似数方法的比较。回顾与整理时,要着重讨论小数与分数、 小数与整数的联系。 第四单元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把小数加法和减法分两段教学,线教学笔算的方法,在掌握笔算 的基础上,口算比较容易的小数加、减法。然后教学加法运算律和减法 运算律在小数加、减法里仍然适用,并进行有关的简便计算。联系整数 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小数点对齐的道理。适当指导计算被减数小数 部分的位数少于减数的题目。要恰当把握计算的难度要求。整数加法的 运算律的推广,只需意会,毋需言传。通过用计算器计算,拓展学生解 决实际问题的范围,引导学生探索一些数学规律,增强学习的兴题。 第五单元 找规律 本单元把常见的、有固定周期规律的现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具体 现象里的周期规律、对现象的后续发展情况作出判断、解决简单的实际 问题等教学活动,激发探索兴趣、培养探索精神。要鼓励学生画图列举 寻找规律。选择合适的时机,突出用除法计算的价值。要指导学生根据 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恰当把握要求,减轻学生负担。 第六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一) 本单元教学小数与整数相乘、小数除以整数,要清晰把握小数乘整数计 算方法的探索思路。要切实理解用计算器探索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活动线2 索。要仔细分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可能会出现的几种典 型情况。恰当控制计算的难度要求。适当梳理适合学生自主解决的实际 问题。 第七单元 公顷和平方千米 本单元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初步形成1公顷、1平方千米的观念,通过 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通过图片(视频资料) 和例子让学生体会平方千米是测量和计算大面积土地的单位。通过组织 看图估计活动,增强对面积大小的实际判断能力适时回顾并整理学过的 面积单位。 第八单元 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本单元在第六单元的基础上继续教学小数乘小数和除数使小数的除 法。引导学生依据具体数量关系列出乘、除法算式,逐步丰富对乘除法 运算的理解。 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掌握求积的近似值的方法。 通过计算和比较,认识到整数乘法的运算律,对小数乘法也同样运用。 让学生通过一些实际的计算和比较,体会一些简单的运算规律。通过具 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求商的近似值的不同方法。让学 生自主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第九单元 统计 本单元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 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安排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受复 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统计图在描述数据方面的特点。要具体指导学生认 识复式统计表。要具体指导确定直条高度的方法。结合本 地、本班实际,组织实际调查活动。适当组织综合应用,让学生进一步 感受复式统计表与复式条形图的价值。3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1 2 3 4 5 6 7 8 9时 9.1―9.2间教学内容 新授练习 新授练习 新授练习 新授练习认识负数 认识负数9.5---9.9 9.12―9.16 9.19―9.23 9.26―9、30 10.1―10.8 10.10―10.15 10.17―10.21 10.24―10.28 10.31―11.4 11.7―11.11 11.14―11.18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多边形面积的计算 认识小数 国庆节 认识小数 新授练习新授练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新授练习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新授练习 找规律、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一) 新授练习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一) 公顷和平方千米 新授练习 新授练习 新授练习10 111213 14 15 16 17 18 19 2011.21―11.25 11.28―12.2 12.5―12.9 12.12―12.16 12.19―12.23 12.26―12.301.3-1.7 1.10-1.14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二)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二) 新授练习 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二) 新授练习 统计 统计期末复习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新授练习 新授练习 整理与复习 复习4 教材分析教学内容:1、认识负数 2、多边形面积计算 3、认识小数 4、小数加法和减法 5、找规律 6、小数乘法和除法(一) 7、公顷和平方千米 8、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9、统计 10、整理和复习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数的概念的扩展,逐步形成对有关概 念的理解;经历探索小数四则计算法则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运算的 意义,能正确进行小数四则计算及混合运算;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规律 的活动,提高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和数量关系的能力,增强运 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简单问题的意识。 (2)使学生通过对平面图形的观察和简单变换等活动,经历探索面 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掌握有关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具体情境中认识 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并初步形成相应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3)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体会用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 计图描述数据信息,并能进行相应的比较、分析。通过开展实际调查活 动,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增强统计观念。 2、数学思考: (1)结合认数进一步发展数感。 (2)结合面积的测量和计算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面积公式和简单周期现象中规律的教学进一步发展符号 感。5 (4)结合统计表(图)的认识发展统计观念。 (5)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发展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 (1)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面积计算的问题、简单统计的 问题、小数四则运算的问题以及简单周期现象的问题。 (2)能在现实情境中主动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3)能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 (4)进一步学会与他人合作、有正确的合作态度。 (5)能回顾反思学习过程,解释或评价学习的结果。 4、情感与态度: (1)能积极参与各项数学活动,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树立 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 经历探索数学知识与规律的过程, 感受数学知识与方法的价值。 (3)在教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努力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4)联系现实素材学数学,联系现实生活用数学,进一步感受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不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等内容,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 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不断拓展视野、增强创新意识。教材简析:1、 数与代数领域(第 1、3、4、5、6、8 单元) 本册教材在一至四年级主要教学整数的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整数 的四则计算,并能应用有关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册 教科书教学负数的初步认识、小数的意义、性质、和运算,这些内容涉 及学生认识数范围的扩展。有利于巩固和加深学过的整数知识的理解, 有利于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并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同时也能为系统地学 习分数只是做好准备。6 此外,安排探索和应用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对于培养学生探索 数学规律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思维水平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空间与图形领域(第 2、7 单元) 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面积概念,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公式,又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多边形 面积的计算奠定了基础。通过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能进一步深 化对面积概念的理解,促进对几种基本图形特征的认识。以前教学面积 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只能计量相对较小的平面图形和物 体表面的面积,用来计量土地面积就显得很不方便。为此,本册教材安 排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既能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面积单位,也有利 于学生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3、 统计与概率领域(第 9 单元) 本册教科书安排教学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统计表 和单式统计图相比,复式统计表、图的容量大,能同时呈现更多的数据 信息。教学复式统计表、图以后,学生就能对一些稍复杂的实际生活现 象与问题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这对于学生统计能力的提高以及统计 意识的增强是极有益处的。 4、 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 (面积是多少 家庭) (1)更加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应用。 《面积是多少》里的“分一分 数一数”与“移一移 数一数”渗透 了初步的等积变形思想,为进一步探究多变性面积的计算方法打下了重 要的基础。 《校园的绿化面积》中的“想想算算”重点安排了“割补” 的方法把稍复杂的平面图形转化成常见的基本图形的内容。 (2)更加重视实际应用。 《面积是多少》里估计树叶、手掌等物体表面的面积; 《校园的绿7校园的绿化面积了解周围的 化面积》中测量、计算草坪的面积、设计花圃; 《了解周围的家庭》分 别为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设计的便于操作的调查活动等,都十分贴近学 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引导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展开数学活动,能有 效的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本册教材还结合教学内容安排了十几则 “你知道吗” 8 到思考题, 和 目的在于增加数学内容的弹性,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需要,让每 个学生都能在数学上得到尽可能多的发展。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教学内容:1、 认识负数:教材第 1 ― 6 页 2、 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 例 1 ― 例 4 以及练习一第 10 ― 11 页教材分析: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 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初步认识负数。通过教学,一方面可以 适当拓宽学生对数的认识,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另一方面也为学生 在第三学段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以及进行有理数运算打下基础。 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了解负数的含义。 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的数。教材注意结合学 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 观的情境中认识负数。这些都为学生初步了解正数和负数是一对相反意 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 2、通过现实生活问题,是学生加深对负数的认识。 (1)以统计表的形式昌县商店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让学生认识 到在统计工作中,通常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8 (2)以平面图的形式呈现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或南北方 向的大街行走的情况。引导学生用正数和负数表示行走时方向相反的路 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 读、写方法,知道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 0,负数都小 于 0。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 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 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 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课时安排:3 课时第一课时:认识负数(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P1―3 练习一 1―5 题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 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 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9 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一张联系纸、一个信封、温度计 教学过程内容分析:本课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关于温度和海拔的知识经验,引导学生学习用 正、负数来表示一些意义相反的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类、归纳、概括, 从数的理性高度更进一步地认识了负数, 最后教材提供了鲜活的素材引导学生 把对负数的认识和理解应用到生活中,进一步丰富了对负数意义的理解,发展 学生的数感和应用意识。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认识负数,掌握正、负数 的读、写法,知道正负数和 0 的关系。会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联想、猜测、推理等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合 作交流等学习能力。 3、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 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观察比较法、小组合作法、归纳概括法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 1、从温度中相反量的表示方法了解正、负数。 (1)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平时看电视吗?请看屏幕(播放新闻联播片头)10 这熟悉的音乐和画面告诉大家, 即将播出的电视节目是?老师从这个节目 中收集到了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信息,并用温度计表示出来了(如下)(2)观察汇报:仔细观察这些温度计,你知道了什么? (上海是零上 4℃,南京 0℃,北京零下 4℃) (3)比较,产生冲突。 引导学生任选两个城市的温度做比较。 当有比较上海和北京时, 师故作狐疑: 北京和上海的温度不一样吗?让学 生再次强调,一个是零上 4 摄氏度,一个是零下 4 摄氏度。 质疑:你知道在数学上是怎样表示和区分这种意义相反的量? (4)认识+4 和-4,学习读写法。 (5)练一练,及时巩固。11 【说明:零上 4℃和零下 4℃用什么样的数来表示和区分呢?这一个问题 的提出让学生感受到过去所学的数在表达相反意义的量时有局限性, 从而产生 了学习新数的需求,在这种积极的内驱指引下,主动学习开始了】 2、从海拔中相反的量的表示进一步认识正、负数。 (1)介绍吐鲁番和珠穆朗玛峰,引出海拔的认识。 用逐层揭示谜底的方法介绍这两个地方。 珠穆朗玛峰:这是一座山峰,这是一座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峰?? 吐 鲁番盆地:这是一个盆地,这是全国陆地海拔最低的地方,因为 海拔的原因,这儿一天当中的温差特别大,所以那儿的哈密瓜特别甜??(一 直揭示到学生能猜出答案为止) 联系课件中的图,采用闪烁虚线的效果让学生认识海拔。(2)用数学的方法表示海拔。 学生自主探索,用刚才学的数学方法表示出海拔。 交流,认识到可以用+8844 和-155 分别表示它们的海拔。 (3)巩固练习。12 3、比较发现,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1)观察比较,发现共同的地方。(把例 1 和例 2 放在一起引导学生观察 发现)留给学生观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交流后认识: 每组的两个量都是相反的关系, 如果把其中的一个量用正数 来表示,那么另一个数就用负数来表示。13 (2)拓展认识,深化理解。 引导讨论:生活中除了温度和海拔当中有这些意义相反的量,其他地方也 会有吗?他们可以怎么表示呢? 比如(课件出示,让学生思考汇报)引导拓展:同学们也有“如果”对吗?先小组里说一说,再交流、共享 成果。进一步体会:生活在中一些意义相反的量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从 而全面理解负数的意义。 【说明:观察比较可以使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从而有效地帮助学生 对正、负数的意义以及产生的背景形成了更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二、分类整理,深入认识。 1、分类,认识正、负数。 (1)让学生移动帖纸分类 +4 4 -4 +18 -10 -8 + + (2)交流分法和标准,在交流中,认识正、负数,并板书数轴帮助学生形 象地理解正、负数和 0 的关系。 2、练习。 (1)自主拓展: 实际上,不管是正数还是负数,并不是只有这些,还能再 说几个吗? (2)练习: 先读一读,再把这些数填入合适的圈内。 -5 提问: ① 0 为什么不写? ②观察这些数和黑板上的正负数相比较,有什么发现? 【说明:为了让学生对负数的内涵和外延有完整的认识,在习题中增加了 小数和分数。目的让学生体会过去已学过的数(0 除外)都是正数,沟通新旧 知识的内在联系】14+268-40 --88.3+103012.4 三、拓展练习,活化理解。 1、猜温度。(1)地球表面的最低气温在南极,是( -88.3 )℃ (2)月球表面的最低气温是( -183 )℃ 【说明: 让学生根据提示 (冷了或热了) 猜南极和月球表面的最低温度。 这样安排充分挖掘习题功能,把静态的读、写转化成动态的生成,在答案步步 逼近的过程中发展了数感,同时为以后学习负数的大小比较做了很好的渗透】 2、描述生活中的正、负数的意义。 (1)电梯中的负数。 (2)存折中的负数。(3)人口信息 A、根据 2006 年 10 月俄罗斯联邦统计局公布的资料显示: 俄罗斯平均每天增加的人数大约-2000 人。 B、根据新华网最新统计的资料显示: 中国平均每天增加的人数大约 40000 人。 关于(3):在理解了这两个数字所表示的意义之后,提出问题“你认为 俄罗斯和中国这两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情况,哪个更好一些?”进行适当的辨证 思想和责任教育。 【说明:利用数学来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是发展学生应用意识的重要途径, 上述练习不仅丰富了对负数的理解,而且发展了学生数学思维和眼光】15 四、小结揭题,质疑延伸。这节课要结束了,回头反思一下,感觉有收获吗?关于负数,你还想 了解些什么呢? 【说明:成功的教学在课尾时不应是问题的结束,而应是新问题的开始, 学生在基本认知的基础上产生了更强烈的求知欲!】 五、 数学文化熏陶。 放短片:你知道吗?介绍负数的来源 谈感想,适当进行思想教育。 【反思】: 真实、扎实、有效是评判一节好课的标准。对照重难点,我认为本节课做 到以下几点: 1、真实找准基础。 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为切入, 迅速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为负数 的认识提供了一种必要和需求,主动学习从这里开始了。 2、扎实整合教材。 我没有拘泥于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和认识层面, 努力挖掘出更多的具有共性 背景的素材,并引导观察、讨论、比较、发现,使学生对负数的认识形成了超 越温度和海拔层面更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 3、有效丰富理解。 练习素材的开阔性、生活性、典型性、趣味性使学生的认识更丰厚,理解 更深刻,参与更主动。 【顾老师点评】: 陶老师的这个案例在设计和教学时主要体现出了以下两个特色: 1、挖掘了课程资源。 老师创造性地处理了教材,把教材的例 1 和例 2 只当作一种直观形象的 背景,在清晰地引导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描述之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导学生 观察、比较上,引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并及时引导补充和拓展,在众多的 具有共性的材料列举之后,最后学生发现总结:生活中还有很多意义相反的数 量,而且他们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至此,学生对于正、负数的认识形成 了超越了温度和海拔层面的更为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2、活化了教学内容。 教材编排的习题,主要想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训练学生读、写负数的能 力。教师在使用练习时,充分挖掘出普通习题的教学价值,十分巧妙地将静态 的文本活化为课堂上极具吸引力的数学活动资源。 对于南极和月球表面的温度16 采取让学生根据提示猜数的活动,集游戏性、知识性和参与性为一体,不仅发 展了学生的数感,同时为以后学习负数的大小比较作了很好的渗透,达到了知 识、情感、意境的完美结合。课前游戏 老师说一句话,学生说相反的话。 一、 教学例 1 1、情境引入。 电脑播放天气预报片头 师: 老师收集了某天四个城市的最低温度资料, 并用温度计显 示。 2、教学用正负数和 0 表示几个城市某一天的最低气温。 出示图片:香港 19 摄氏度 师:那一天香港的最低气温是多少度? 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老师介绍温度计的看法。 出示图片:上海 3 摄氏度 师:上海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出示图片:南京 0 摄氏度 师:南京呢?和上海比,南京的气温怎样? 出示图片:北京零下 3 摄氏度17 师:和上海比,北京的气温怎么样? 同时出示上海、南京、北京三地的气温图片。 师:上海和北京的气温一样吗? 师:在数学上怎样区分零上 3 摄氏度和零下 3 摄氏度的呢? 3、介绍正负数的读写法。 师: 规定零上 3 摄氏度记作+3 摄氏度或 3 摄氏度, 规定零下 3 摄氏度记作-3 摄氏度。 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读写法 师: “+3”读作正三,再写的时候,只要在 3 前面加一个“+” ――正号, “+3”也可以写成 3。 “-3”读作负三,书写时,只 要先写“-”――负号,再写 3。 (教师板书) 师:现在,我们可以说那一天上海的气温是+3℃,北京的气温 是-3℃ 4、练一练 (1)选择合适的数表示各地的气温 师:你还会用这样的方法来记录温度吗? 师:看屏幕上的温度计,选择适当的卡片举起来。 (卡片上分别写有+12℃、-12℃、30℃、+30℃、-30℃) 哈尔滨:零下 12 摄氏度,漠河:零下 30 摄氏度,海口:零上 30 摄氏度18 对于海口学生有两种不同的选择:+30℃和 30℃ 师:对于这两种选择你有什么看法? (2)小小气象记录员 师:我们一起来当气象记录员,一边听天气预报,一边记录气 温。 课件演示:赤道零上 40 摄氏度,北极零下 26 摄氏度,南极零 下 40 摄氏度 二、 感知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1、认识海拔高度的表示方法 师:从上面的资料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地区有温差,在我国同 一地区同一天也有很大的温差。 出示教科书上的“你知道吗” 师:新疆吐鲁番是我国还把最低的地区,你知道它的海拔高度 是多少? 出示海拔高度图19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以海平面为标准,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 海平面低。 师: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表示这两个地方的海拔高度吗? 小结: 用正负数还可以区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 高度。 2、练一练 (1) 用正数或者负数表示下面各地的海拔高度。 (出示海拔高 度图)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青海湖的海拔高度高于海平面 3193 千 米。 世界最低最咸的湖――死海低于海平面 400 米。 世界海拔高度最低的国家――马尔代夫比海平面高 1 米。 (2)说说下面的海拔高度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20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水面的海拔高度是-28 米。 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沟,最深处海拔 -11034 米 三、描述正数和负数的意义 出示:+3,-3,40,-12,-400,-155,+8848 师:你能将这些数分分类吗?按什么分?分成几类?小组讨 论。 师:象+3,40,+8848 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3,-12,-400, -155 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师:从温度计上观察,0 摄氏度以上的数都是正数,0 摄氏度 以下的数都是负数。 海平面以上的数都是正数, 海平面以下的 数都是负数。 师:0 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 数大于 0,负数小于 0。 练一练 1、先读一读,再把数填入适当的框内。 -5,+26,9,-40,-120,+20321 正数负数2、每人写出 5 个正数和 5 个负数。 读出所写的数,并判断写的是否正确。 3、出示“你知道吗?――中国是最早使用负数的国家” 小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四、寻找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师:在生活中,在哪里见到过负数? 学生说出存折,电梯面板等等,并要求说明这些负数的意思 练习一 4 选择合适的温度连一连 冰箱中的鱼 水中的鱼 烧好的鱼10℃ 练习一 570℃-10℃你知道下面的温度吗? 水沸腾的温度 水结冰的温度 月球表面的温度 出示:+8,-5 结合今天学习的内容,说说这两个数表示的意思吗?22( ( ()℃ )℃ )℃ 全课总结: 师: (电脑出示有关图片)像零摄氏度以上与零摄氏度以下, 海平面以上和海平面以下, 地面以上和地面以下, 存入和取出, 比赛的得分和失分, 股价的上涨和下跌等等都是由相反意义的 量, 都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课后请同学们搜集有关负数在生 活中应用的资料,下节课来交流。[课后札记]教学内容:教科书 P3~5 例 3、4 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一 7~10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反方向运动 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感受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 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能用正负数描述一些生活中的现象。 2、 结合现实情景,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景中应用负数,体验负数。 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来表示一些相反意义的量,体验负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海平面的以上或以下等,都分别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生活中, 还有很多地方,会用到正数和负数。 2、 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负数。 二、 新知学习。 谈话:老师的姐姐开了一家服装店,这是老师收集的服装店上半年每 月的盈亏情况。出示统计表: 月份 盈 一 亏 +3000 二 +4200231、 谈话:昨天,我们学习了正数和负数,知道像零摄氏度以上或以下、1、 学习例 3。三 -1800四 +2700五 -900六 +3700 (元) (1)观察表格,说说从表格中你读到了哪些数据,哪些是正数,哪些是 负数? (2)这里的正数和负数表示的盈亏情况一样吗,你知道盈和亏分别是指 什么意思吗? 通过学生交流,教师说明:的确,习惯上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 数表示。 (3)再来观察表格,从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呢? (4)你认为这家服装店生意总体情况怎样,为什么? (设计意图:初次观察表格,引起学生对上节课学习的负数的回忆,让学 生读一读表中的正数和负数; 通过对盈利和亏损情况的交流后再次引导学生观 察表格, 学生能有意识地结合正数和负数在实际情境中的意义来介绍表格中每 个数所表示的盈利或亏损的情况, 初步感受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一对意义相反 的量。 ) 2、试一试。 谈话:想了解这个服装店下半年的盈利情况吗?请根据服装店去年下半年 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 1200 元; 九月份:盈利 2500 元; 十一月份:盈利 3700 元; 月 份 七 八 盈 亏(元) (1)学生独立填表。 (2)交流反馈:正确读出表格中的数据。 (3)不看上面的文字说明,光看着表格,你能介绍一下服装店下半年的盈亏 情况吗,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4)教师小结:正数和负数可以分别用来表示盈利与亏损的情况。 (设计意图:试一试让学生用正数或负数来表示盈利和亏损情况,在运用过程 中进一步理解正数和负数所表示的意义。 ) 2、 学习例 4。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方向。 (2) 提问: 从平面图上你能知道些什么呢? (超市在学校的北面 1240 米, 少年宫在学校的南面 1240 米,公园在学校的西面 2100 米,邮局在学校的 东面 2100 米。 )24八月份:亏损 850 元; 十月份:盈利 4300 元; 十二月份:亏损 250 元; 九 十 十一 十二 (3)讨论:①如果小华从学校出发,向东西方向的大街走 2100 米,可能 到什么地方呢? ②如果把向东走 2100 米记作+2100 米,那么向西走 2100 米可以记作什 么呢? (4) 思考: 从学校出发, 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 1240 米可能到什么地方? 请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在小组里说说 你的想法。 (5)小结: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两个相反的方向。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 1240 米可能 到什么地方,请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 在交流中使学生感受到如果把向南走 1240 米记作+1240 米,那么向北走 1240 米就记作-1240 米; 如果把向北走 1240 米记作+1240 米,那么向南走 1240 米就记作-1240 米。正数和负数可以用来区别两个相反的方向,在表 示两个相反的方向时,正数和负数是相对的。 ) 3、 试一试: (1)教师逐步画出数轴,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过程。 (先画带有箭头的直线,再 标上 0,然后分段标出 0 右边的几个点和 0 左边的几个点。 ) (2)引导想象:如果从 0 开始,向东走 1 步、2 步、4 步,到达的位置用数轴 上“0”右边的点及相应的数 1、2、4 表示,那么向西走 1 步、2 步、5 步,到 达的位置应该用“0”左边的点及相应的-2、-2、-5 表示。 -5 -2 -1 0 1 2 4(3)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 (4)从 0 开始,向右依次读一读;从 0 开始,向左依次读一读。边读边观察, 你有什么发现? (5)闭眼想一想,-2 接近 2 还是接近 0?再看一看,你想对了吗? (设计意图:从 0 开始,向右依次读一读和向左依次读一读的活动可以使学生 感受到数轴上正数与负数的排列特点,通过对“-2 接近 2 还是接近 0”的想象 与观察,让学生在数轴上初步感受数序。 ) 5、练一练 1、观察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表。 引导思考:正数表示什么,负数表示什么,你能说一说小明家各项收入和支出 的情况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教师小结:及时记录家庭收支情况是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小明家的生活习惯25 真好啊。 2、 (1) 如果张军向东走 30 米, 记作+30 米, 那么李刚向西走 52, 记作 ( 米。 (2)如果张军向北走 40 米,记作+40 米,那么李刚走“-40 米” ,表示他向 ( 三、 )走了( 知识介绍 )米。 )1、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是哪个国家吗? 2、学生阅读《你知道吗》相关知识。 3、 教师小结:负数就来源于我们实际生活的需要。生活中,还有很多地方会 用到正数和负数。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负数的产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 一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 四、 巩固练习 )米。 1、 完成练习 1 第七题: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升降机上升 8 米记作+8 米,下降 5 米记作( 第 1 层记作( (2)一幢大楼 18 层,地面以下有 2 层。地面以上第 3 层记作+3 层,地面以下 )层,地面以下第 2 层记作( )层。 ) 分。 (3)学校举行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抢答题的评分规则是答对一题加 100 分, 答错一题扣 10 分。 如果把加 100 分记作+100 分, 那么扣 10 分应记作 ( 2、 出示(练习一第 8 题)存折图。 (1)先看懂这张存折,再观察红线框出的数,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出的数 各表示什么吗? (2)妈妈于 6 月 10 日又存入 2000 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25 日取出 400 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 )元;6 月 交流:大家看看,这里又有哪些相对的量可以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呀?(设计意图:在各种练习中继续扩展现实情境素材,让学生通过水位、升降机 的上升与下降,在银行取款与存钱,公共汽车停靠时乘客的上车与下车等感兴 趣、能接受的题材,丰富对负数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意义。 ) 五、 数呢? 布置作业:练习一 第 9 、10 题。 设计总思路:负数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并有着广泛应用的数。教材注意结合 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在具体直观的26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能会用到负 情境中认识负数。 这些情境都为学生初步了解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对相 反意义的量提供了直观形象的模型。 本节课的教学就是围绕这样的一个观念来 展开的。在例题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读一读、说一说的活动过程,体会到可 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盈利与亏损、相反的方向等相对的量。在练一练及巩固 练习中,不断扩展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一对相对的量的现实情境, 让学生在写写说说中经历用正负数描述生活现象的过程。 以此不断增加学生体 验,深化学生对负数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运用负数的能力。第二课时:认识负数(二)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P3―5 练习一 6―10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盈与亏、收与支、升与降、增与减以及朝两个相 反方向运动等现实的情境中应用负数,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 义。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应用正数和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数 量。 教学难点:体会两种具有相反意义的数量。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27 读一读,分一分。 + 正数 - 负数 -900 +3700二、教学例 3 1、情境引入。 师: 老师收集了新光服装店今年上半年每月的盈亏情况, 列出 统计图。 月 份 一 二 +4200 三 -1800 四 +2700 五 -900 六 +3700盈 亏 (元) +30002、教学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盈亏情况的具体意义。 师: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表中哪几个月盈利?哪几个月亏损? 从表中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3、试一试 根据新光服装店去年下半年的盈亏情况,填写下表。 七月份:亏损 1200 元; 九月份:盈利 2500 元; 十一月份:盈利 3700 元;28八月份:亏损 850 元; 十月份:盈利 4300 元; 十二月份:亏损 250 元; 月份七八九十十一十二盈 亏 (元) 介绍一下服装店七至十二月份盈亏情况。 三、教学例 4 1、出示情境图,辨别方向。 2、教学用正数和负数区别表示相反方向运动的路程。 师:小华从学校出发,沿东西方向的大街走了 2100 米,到了 什么地方? 生:小华如果向东走 2100 米,到达邮局。 小华如果向西走 2100 米,到达公园。 师:如果把向东走 2100 米记作+2100 米,那么向西走 2100 米 可以记作什么? 师:可以把向西走 2100 米记作+2100 米吗?那么向东走 2100 米记作什么? 3、表示南北方向运动的路程 从学校出发,沿南北方向的大街走 1240 米可以走到哪 里?根据行走的方向和路程,分别写出一个正数和一个负数。 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4、试一试: (1) 你会填一填、读一读吗?29 -5 -2 -1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 -2 接近 2,还是接近 0?0124正数和负数在数轴上的排列方向是怎样的? 5、练一练 1、小明家今年六月份收入和支出的记录。你能说一说小明家 各项收入和支出的情况吗? 2、 (1)如果张军向东走 30 米,记作+30 米,那么李刚向西走 52,记作( )米。(2)如果张军向北走 40 米,记作+40 米,那么李刚走“-40 米” ,表示他向( 四、巩固练习。 练习一 第 6 题。 某市 2004 年每个季度的平均气温如下表。 季 度 平均气温 (℃) 第一季度 -10 第二季度 15 第三季度 20 第四季度 -5 )走了( )米。你能在温度计上表示出这些温度吗? 练习一 第 7 题。 你能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吗? (1)升降机上升 8 米记作+8 米,下降 5 米记作(30)米。 (2)一幢大楼 18 层,地面以下有 2 层。地面以上第 3 层记作 +3 层,地面以下第 1 层记作( 层记作( )层。 (3)学校举行自然科学知识竞赛,抢答题的评分规则是答对 一题加 100 分,答错一题扣 10 分。如果把加 100 分记 作+100 分,那么扣 10 分应记作( 练习一 第 8 题 你能说说存折中红线框处的数各表示什么吗? )分。 )层,地面以下第 2妈妈于 6 月 10 日又存入 2000 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元;6 月 25 日取出 400 元,在存折上应记作( 阅读:你知道吗? 五、全课总结 布置作业:练习一 第 9 10 题。 )元。)[课后札记]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31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第一单元 P10――11 教学目标: 1. 复习面积的意义、常用的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 积计算公式,初步建立图形的等积变形思想。2.让学生体会转化、估计等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教学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面积计算作比较充分的知识准备和思想准备。 教学重难点: 对图形进行分解与组合、分割与移拼的转化方法 教学具准备:教学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分一分、数一数 1、下面两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你能先把每个 图形分成几块,再数一数吗?2、你是怎样分的? 怎样数的? 在小组里交流一下。32 二、移一移、数一数 1、怎样移动右边图形中的一部分,能很快数出它的面积?2、利用分割与平移,保持面积不变,把多边形转化为长方形, 计算它的面积。 这个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三、数一数、算一算 1、下面是牧场中一个池塘的平面图。先把池塘上面整格的和 不满整格的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 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再算出 池塘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不满整格的, 都按半格计算) 。 2、你算出的面积大约是多少? 这样的算法合理吗? 在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 3、你能算出右边树叶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吗? 四、估一估、算一算 1、采集几片树叶,先估计他们的面积个是多少平方厘米,再 把树叶描在第 122 页的方格纸上, 用数方格的方法算促他们的 面积。33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算出自己手掌的面积吗? 五、小结:今天我们进行面积是多少实践活动, 怎样计算不规则图形 的面积呢?第二单元:多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第 12 ― 14 页) 2、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第 15 ― 18 页) 3、梯形面积的计算(第 19 ― 21 页) 4、实践活动:校园的绿化面积(第 26 ― 27 页)教材分析:教学面积计算时,不仅教会学生面积计算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通 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一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通过数方格、 图形割补、拼、摆等小系列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二是培养学 生转化矛盾,探索规律的能力。教学中,要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 形转化成已会计算的图形,还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所研究的图形与已学 过的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找到计算方法,这样学生的印象深刻,思维 也得到发展。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剪拼、平移、旋转等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 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它们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列表、画图等策略,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加 深对各种图形特征及其面积计算公式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34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 过程,体会等积变形、转化等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推 理能力。 4、使学生在操作、思考的过程中,提高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 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教学重点: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三种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运用公式解决面积的计算问题。课时安排:9 课时第一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目标:1、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地 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使学生通过操作和对图形的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使学生初步知道转化的思考方法在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的运用。 3、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说出学过的平面图形。 2、在这些图形中,哪些图形的面积你会求?35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1: (1)出示例 1 中的第 1 组图 要求:下面的两个图形面积是否相等?在小组里说一说你准备怎样 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学生分组活动后组织交流) (2)出示例 1 中的第 2 组图 要求: 不用刚才的方法还能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 (学生交流, 教师适当强调“转化”的方法。 ) (3)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运用已学过有关知识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来研究新图 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今天我们来研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板书 。 课题) 2、教学例 2: (1)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你能想办法把这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吗?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操作情况 第一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把这个三角形向右平移。 ③到斜边重合。 第二种:①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将其剪为两个梯形。 ②把左侧的梯形向右平移。 ③道斜边重合。 (4)教室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小结。 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稿剪开,再通过平移,都可以把平 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36 (5)小组讨论: ①转化后长方形的面积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吗? ②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关系? ③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关系? (6)学生总结,形成下面的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 = 长 X 宽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教学例 3:= 底X高(1)提问:是不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能转化成长方形?都能推 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呢?请大家从教科书第 123 页上任选一个平 行四边形剪下来,先把它转化成长方形,再求出面积并填写下表。 转化后的长方形 长(cm) 宽(cm) 面积 (cm) 底(cm) 平行四边形 高(cm) 面积 (cm)(2)学生操作,反馈交流。 (3)用字母表示面公式:S = a h(板书)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完成试一试:明确应用公式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般要有 两个条件,即底和高。 2、指导完成练一练:强调底和高的对应关系。 四、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37 转化 已学过的图形 割补、剪拼 新图形因为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高课后札记:第二课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练习 课教学内容:练习二 1 ― 5 题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熟练地加以运用。教学过程:练习二: 第 1 题:使学生画出的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图中长方形面积相等,平 行四边形底与高的乘积为 15。所画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分别为 5 和 3、 3 和 5 或 15 和 1。 第 2 题:学生在测量时一定要注意底和高必须是对应的一组。38 第 3 题:要告诉学生用途中标出的数据计算出来的面积是近似值。 这种近似的测量和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 第 5 题: 可以让同桌两人分别准备一样大小的长方形框架。 操作时, 一个长方形不动,另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通过观察、比较后要 明确两点: 1、把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没变,面积变了。 2、拉成的平行四边形越是显得扁平,它的高就越短,面积就会越 小第三课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内容: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 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 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 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39 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4: 师:仔细观察这 3 个平行四边形,请说出如何求每个涂色的三角形 的面积?先自己想,随后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讨论后汇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 师:为什么可以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求出每个涂色的三角 形的面积?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究竟有怎样的关系?三角形的面积有 应当如何计算?今天继续运用 “转化” 的方法来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2、教学例 5: (1)出示例 5: 师:用例 5 中提供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注意:组内所选的 三角形都要齐全)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三角形有什么特点? 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 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并 填表。 师:如何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三角形与拼成的 平行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系?(小组交流) 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无论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三角形, 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因为 所以 三角形的底 三角形的高每个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一半 三角形的面积 = 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40板书如下: 2倍一半 = 底 × 高 ÷ 2三角形的面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h(1)先让学生回忆拼得过程,再回答。 何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 1 ― 3 题:(2)要让学生说清是如四、课外延伸:介绍第 16 页“你知道吗” 五、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转化 已学过的图形 拼摆 因为 所以 课后札记: 第 4 课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练习三第 4 ― 10 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三角形的 面积 教学过程: 一、第 5 题 二、第 6 题 可以通过计算解决,也可以把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 要使学生画出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9 平方厘米,三角 行四边形逐一进行比较。教学时,重点放在后一种方法的比较上。 形底和高的乘积应是 18。因此,方格纸上画出的三角形可以分别是:底 6cm,高 3cm;底 3cm,高 6cm;底 9cm,高 2cm;底 2cm,高 9cm;41新图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底 × 高 2倍 一半 = 底 × 高 ÷ 2 三角形的面积 底 1cm,高 18cm。 三、第 9 题 再测量。 四、第 10 题 一半。 五、思考题 每个大三角形的面积是 16 平方厘米;中等三角形 的面积是 8 平方厘米;每个小三角形的面积是 4 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 和小正方形的面积是 8 平方厘米。 第 5 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 教学内容:第 19 页例 6 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填表、讨论、归纳等数学活动,探索 并掌握梯形的面积公式,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并应用公式解决实 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 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顾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导入: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 6: (1)出示例 6: 师:用例 6 中提供的梯形拼成平行四边形。 (注意:组内所选的梯 形都要齐全) (2)小组交流: 你认为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所需要的两个梯形有什么特点?42测量红领巾高时,可以启发学生把红领巾对折后 要使学生认识到:涂色三角形与它所在的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所以每个涂色三角形的面积都是它所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要使学生明确: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测量数据计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一个梯形的面积并填 表。 师:如何计算一个梯形的面积?从表中可以看出梯形与拼成的平行 四边形还有怎样的关系?(小组交流) 得出以下结论: 这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无论是直角梯形、等腰梯形、还是一般的 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 因为 所以 梯形的上底 + 下底 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 一半 梯形的面积 = (上底 + 下底)×高÷2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 2倍 一半 = (上底 + 下底)× 高 ÷ 2 梯形的面积 底 × 高板书如下:(4)用字母表示三角形面积公式:S = (a +b)h ÷ 2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试一试: 2、完成练一练: (1) 学生计算后提问: 用上、 下底的和乘高后, 为什么还要除以 2 ? (2)结合直观的图形或教具演示,简单介绍横截面的含义,再让学 生结合公式进行计算。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转化 已学过的图形 拼摆 因为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倍 一半43新图形 底 × 高 所以 课后札记:梯形的面积=(上底 + 下底) × 高 ÷ 2第 6 课时:梯形面积的计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完成第 21 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 积。 教学过程: 练习四 一、第 2 题 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 由于这 4 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 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 3 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二、第 3 题 三、第 5 题 量关系。 四、第 6 题 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 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 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第 7 课时:整理与练习(一) 教学内容: 1、系统地复习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完成第 22 ― 23 页“练习与应用”的第 1 ― 3 题。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进一步熟悉多44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 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复习过程: 一、复习三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各种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及其推导过程,在整 理出来。两种方法: 1、制表: 2、画图:图 形 ÷2 平行四边形 三 角 形 梯 ÷2 形面积公式 S=ah S=ah÷2S=ab S=ahS=ahS=(a+b)hS=(a+b)h÷22S= a 3、小组交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有哪些相同之 处? 二、练习与应用: 第1题 系。 第 2、3 题 运用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 8 课时:整理与练习(二) 教学内容:完成第 23 ― 25 页“练习与应用”的 4 ― 11 题 教学目标: 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加以巩固,使学生掌握多边形面积的 计算公式,并能准确熟练地加以运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过程: 练习与应用: 第4题 重点要指导与长方形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和梯形的画法。45先比较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再比较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最后比较梯形与平行四边形。随后通过推理,明确图形间的大小关 其中,三角形的底与高的乘积应是 30;画梯形则应突出上、下底之和与 高的乘积仍然等于 30,具体画法可以让学生自由选择。 第5题 第7题 再计算出面积。 第 8 题 第 10 题 要明确每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和高就是两条腰的长 计算钢管根数的本质是求一个等差数列的和,而不是 度,即都是 8 米。 计算着钢管堆横截面的面积。教学时,要通过直观示意图并借助想象, 帮助学生体会球和方法的思考过程与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之 间存在的相似性。 第 11 题 思考题 开学生思路。 评价与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重点是引导学生养成对学习过程进 行反思的习惯,及时总结得失,以改进学习方法。 第 9 课时:校园的绿化面积 教学内容:第 26 ― 27 页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少复杂的图形面积。 2、在校园中进行一些实际的测量和计量,以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 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想想算算: 1、出示右图,要求学生算出它的面积: (1)小组交流:你准备怎样计算?46练习学过的各种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结合练习 有两种不同的算法: 整体面积 C 石子路的面积; (1) (2)让学生再说一说有关的攻势已达到巩固的目的。 把小路两边的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底是 19m,高是 9m 的平行四边形,重点要指导高的测量方法。可提醒学生联系点到直线 鼓励有兴趣的学生主动去解决。必要时可以通过画图提的距离的知识帮助解决高的测量问题。 示学生,也可以用本单元第 16 页中的“你知道吗”介绍的方法,以打校园的绿化面积12m 4 m10 m (2)学生汇报: ①可以看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梯形 梯形15m ②从一个长方形中去掉一个(3)任选一种方法进行计算: 二、巩固练习: 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6m 2m 6 m 5m 三、画一画: (第 27 页画画算算) 学校准备建一个新的花圃,在方格纸上划出花圃的形状并计算出面 积。 四、实地测量: (第 27 页量量算算) 在校园里找出一块合适的空地,参照上面画出的形状进行实地测 量。 课后札记: 2m 2m 10m 3m 6 m第三单元 教学内容:认识小数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比较小数的大小、把非整万(亿)的大 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小数。47 教材简析: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体会了一位小数与十分之几的分数 间的联系;还教学了分数的知识,学生初步理解了十分之几、百分之几 等分数的意义。这些都是继续教学小数知识的必要基础。本单元系统的 教学小数知识,将使学生建立比较完善、比较深刻的小数概念。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教学小数的知识。这些经验包括以 元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金额,以米为单位的小数所表示的长度等,都 是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初步认识了的。这些经验能支持学生理解小数的意 义,发现小数的性质,进行比较小数大小的活动,从而实现感性认识到 理性认识的飞跃。 2、数形结合,教学小数的知识。小数的意义是比较抽象的数学概 念,小数的性质也是抽象的数学规律,小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是有一定困 难的。如果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挖掘和利用概念 中的直观成分,能有效的降低教学的难度。教材编写时充分注意了这一 点,如用大正方形表示整数“1” ,它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分别表示成 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依托直尺显示几厘米是百分之几米,是零点零几 米;在数轴上建立点与相应的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的联系??这些都有 助于学生领会小数的知识。 3、始终把小数的意义作为教学重点。本单元编排的四部分教学内 容是循序渐进的,小数的意义是进一步教学小数性质、比较小数大小的 规则、改写大数的方法的基础,后面三个内容的教学又促进了小数概念 的逐步清晰、逐步深化。 4、选择大量有意义的现实数据。如:普通食品、常用物品的价钱, 我国部分大城市的人口数,反映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数据,集知 识性、应用性、思想教育为一体。4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记数单位,能正确读写小 数。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 规律。能够比较小数的大小。 3、使学生能够利用小数将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作单位 的数。 4、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按要求正 确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教学重点: 1、理解小数的意义。 2、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策略: 1、 以两位小数的意义为主要研究对象 , 向前联系一位小数与整数, 往后发展到三位小数和四位小数,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以及记 数方法。 2、教学小数的性质,突出对性质的体验。首先体验性质的合理, 然后体验性质的应用。 3、比较小数的大小,淡化统一的法则,鼓励个性化思考。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8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49 小数的意义。 P28-29 页例 1 和例 2 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五的 1―5 题。 教材简析: 教材以两位小数的意义为主要研究对象,向前联系一位小数与整 数,往后发展到三位小数和四位小数,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小数概念以 及记数方法。例 1 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切入,先教学两位小数的读法,再 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学生体会两位小数的意义不是很轻松的。而小数 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又是他们初学时感到不习惯的。从有利于 教学出发, 例题先讲两位小数的读法, 再让学生感受到两位小数的含义。 例 2 通过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在分数的基础上认识小数,知道什么是小数, 小数的意义,学会分数、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的理解空间想象能力。 3、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小数的意义及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用分数表示下面的数。 1 角=( 2 角=( 1 分=( )元 )元 )元 1 分米=( 1 厘米=( 1 毫米=( )米 )米 )米二、教学例 1:50 1、出示例 1:用“角”或“分”作单位,说出下面物品的价钱。 指名回答问题。注意学生回答问题时要完整。 橡皮的单价 0.3 元是 3 角;信封的单价 0.05 元是 5 分,练习簿的 单价 0.48 元是 4 角 8 分或 48 分。 (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既使学生消除对这三个小数的陌生感,又为下 面体会小数的意义埋下伏笔。 ) 2、教学小数的读法: 你能读出下面的小数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0.05 读作: 零点零五 0.48 读作: 零点四八引导学生总结读整数部分为 0 的小数的方法: 从左往右依次读出各位上的数。 3、初步感受两位小数的含义。 想一想: 元是 1 元的几分之几?0.05 元是 1 元的几分之几?0.48 0.3 元呢? 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0.3 元是 1 元的十分之三。 (学生根据三年级的知识,完全可以回答出第一个问题。 ) 0.05 元是 1 元的百分之五。提问: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可以作如下的引导。 ) 思路: 1 元=100 分,1 元平均分成 100 份,1 份是 1 分,1 分就 是 1 元的1 1 5 ;0.05 元是 5 分,是 5 个 ,也就是 1 元的 。 100 100 100 48 根据上面的思路,让学生说明 0.48 元是 1 元的 。 100 1 1 48 ;0.48 元是 48 分,是 48 个 ,也就是 1 元的 。 100 100 100学生回答:1 元=100 分,1 元平均分成 100 份,1 份是 1 分,1 分就 是 1 元的观察板书:51 5 。 100 48 0.48元是1元的 。 100 0.05元是1元的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看到 0.05 和 0.48 都是两位小数,都表示百分之几。 4、 “试一试” A、理解:1 厘米是1 1 米, 米可以写成 0.01 米。 100 100 1 指名理解 1 厘米为什么是 米。 100 1 1 ,就是 米。 ) 100 100(1 米=100 厘米,1 米平均分成 100 分,1 份就是 1 厘米,1 厘米也 就是 1 米的B、用米为单位的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 4 厘米与 9 厘米。 学生回答并说名理由。 C、观察板书:1 米 100 0.01米 4 米 100 0.04米 9 米 100 0.09米这三个分数都是什么样的分数?(百分之几的分数) 这三个小数呢?(两位小数) 我们知道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那两位小数又表示什么呢?(百 分之几) 三、数形结合,建立小数的概念。 1、出示例 2:把什么看作“1”?(正方形) 看着图形将1 1 和 写成小数。学生自主填空后回答。 10 10052 提问:0.1 表示什么?0.01 又表示什么? 2、试一试: 在下面每个正方形中涂上颜色,分别表示 写成小数,填在括号里。 学生自主练习,进一步体验小数的意义。 3、思考: 观察前面出现的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你有什么发现?和小组内的同学 交流一下自己的观点。 结论:分母是 10、1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4、想一想:1 29 写成小数是多少? 呢?你能写一写、读一读吗? 1 A、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9 9 7 52 、 和 ,并把它们 10 100 100你是怎样思考的? B、进一步体会读法:0.001 0.029 读作 : 读作 : 零点零零一 零点零二九强调:小数部分的零要一个一个的读,不能只读一个零。 C、我们知道了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 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那么你知道四位小数表示什么吗? 学生回答。 5、练一练: 学生自主填空,交流时注意让学生根据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 四、巩固练习: 练习五的 1―5 题。53 练习时让学生自主练习,指名回答时要培养学生完整回答并应用自 己学过的知识阐明观点的习惯与能力。 注意:练习的第 3 题,出现了整数部分不是 0 的小数,读写应该不 会有困难,但是在用小数的意义进行说明时,对于一部分学生可能会造 成困难,虽然题目没有要求学生进行意义说明,但是在教学中还是应该 有初步的渗透。家庭作业:1、自己写几个小数,读出来,并说说它们各表示什么。 2、回顾学习过的十进制记数法,预习 P32 页例 3。板书设计:认识小数 例 1:例 2:5 0.05 元是 1 元的 。 1001 10 0.1 9 10 0.9 1 1 100 0.01 7 100 0.07 52 100 0.52 29 48 0.48 元是 1 元的 。 1001 米 100 0.01米 4 米 100 0.04米 9 米 100 0.09米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数位顺序表,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P30 页例 3 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五 6―10 题。教材简析:54 整数和小数都使用十进制记数法。学生在四年级已经知道整数是十 进制记数法,例 3 使学生知道小数也使用十进制记数法,明确十进制记 数法的本质特征: “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 10” ,然后学习小数部分的 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整理出数位顺序表。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巩固小数的意义。 2、使学生认真掌握小数数位顺序表,知道数位、记数单位和相邻 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知识过程的能力。 4、训练学生思维灵活性,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品质。教学重点:数位顺序表、记数单位及之间关系。教学难点:记数单位的理解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卡片 0、0、1、2 和小数点?。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提问:小数分为哪几部分?整数部分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 二位???记数单位是什么? 二、出示例 3:你能举例说说 1 和 0.1 的关系吗? 1、引导学生把 1 和 0.1 都看成相同单位的数量。55 如:1 米和 0.1 米,0.1 米是 1 分米,1 米=10 分米,也就是 1 米是 个 0.1 米,或者说 10 个 0.1 米是 1 米。 1 元和 0.1 元、1 分米和 0.1 分米等。 可不可以用画图的方法探索 1 和 0.1 的关系? 学生自主画图探索。 结论:1 里面有 10 个 0.1。 2、 你能用类似的方法探索 0.1 和 0.01 有什么关系?0.01 和 0.001 呢? 学生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3、小结: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之间的关系都是 10。整数部分的 1 和小 数部分的 0.1 之间的进率也是 10,同整数一样,小数的记数单位也按一 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小数的数位。 4、教学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整理出数位顺序表。 教师:小数点右边第一位是十分位,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 ; 小数点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 小数点右边第三位是千分位,记数单位是千分之一(0.001) 。 ?? 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都是 10。 5、提问: (1)小数部分有一个数位,叫几位小数?(让学生举例) (2)小数部分有 4 个数位,叫几位小数?(让学生举例)56 小结:小数部分有几个数位,叫做几位小数。 提问: (1)0.7 表示什么? (2)0.26 表示什么? (3)0.008 表示什么? 反复口答练习,增强识记。 结论:一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一位,这一位是十分位;十分位上 的数是几表示几个十分之一,十分位的记数单位是十分之一(0.1) 。两 位小数的小数点右边有两位,右边第二位是百分位;百分位上的数是几 表示几个百分之一,百分位的记数单位是百分之一(0.01)?? 6、把书上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 填完后,交流。提问: (1) 顺序表里整数部分的数位从各位起往什么方向排列, 小数部分呢? (2)小数点左边第一位是什么,右边第一位呢? (3)百位和百分位分别是小数点哪边的第几位? (4)1 个千是几个百?10 个 10 是几个百? (5)0.1 是几个 0.01?10 个 0.001 是几个 0.01? (6)1 里面有几个 0.1,10 个 0.1 是多少? 类似的问题多提问,加强学生对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以及记数单位 之间关系的理解。 三、试一试和练一练。57 这部分内容是为了巩固学生对于数位顺序和记数单位的知识的理 解,从而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所以这两部分 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五第 6 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并阐明自己的观点。 2、练习五第 7 题。 独立完成, 订正时注意十二秒九一, 联系上下文应该写作 12.91 秒, 不要忘记写单位名称。 3、练习五第 9 题。 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时,板演的同学阐明观点。 4、练习五第 10 题。 学生拿出准备的卡片,老师读要求,同学们在课桌上拼摆。 让摆的又快又对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小窍门。家庭作业:1、练习五第 8 题。 2、《同步学习与探究》相应练习。 3、预习小数的性质。板书设计:58 认识小数每相邻两个记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10。59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小数的性质。 P34-35 页例 4 和例 5 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六 1---5 题。教材简析:小数的性质是小数概念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小数的性质,能使学 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又为教学小数四则计算作必要的知识准备。 教材分两段教学小数的性质,第一段是理解性质的内容,第二段是应用 性质改写小数。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实践使学生自己发现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与难点:发现小数的性质并对小数的性质作出抽象概括。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准备题(1)1 元 =( (2)在下面( 3 角 =( 30 分=( 100 毫米=( )角=( )分)里填适当的小数。 )元 )元 )米60 (3)0.4 里面有( 0.40 里面有( 2、引入:今天继续研究小数。 二、体验发现,理解性质。 1、课件出示例 4: (1)读题 (2)分组准备,讨论。 (3)说出结果。 (4)为什么? 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个 0.1 )个 0.010.3 元=0.30 元A、0.3 元和 0.30 元都是 3 角,所以 0.3 元=0.30 元。 B、画图理解。 C、从小数的意义解释。0.3 是 3 个 0.1,也就是 30 个 0.01,0.30 也是 30 个 0.01,所以 0.3=0.30。 (5)这两个相等的小数,小数部分有什么不同?????????? 0.3 ?????????? 0.30 ?去掉小数部分末尾的0 添上小数部分末尾的0提问:小数部分末尾的 0 添上或去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数变了,小数的大小没有变) 。 2、课本试一试:先看图填一填,再比较 0.100 米、0.10 米和 0.1 米的 大小。( 0.100米 ? ( ( 0.10米 = ( ( 0.1米 = ( 0.100米 ? ) 米? ( ) ) 米? ( ) ) 米? ( ) 0.10米 ? )毫米 )厘米 )分米 0.1米(1) 学生自主填空。61 (2) 交流自己的看法,并阐明观点。 (3) 汇报自己的结果。 由 1 分米=10 厘米=100 毫米,得到 0.1=0.10=0.100。 (4)观察板书:0.3 ? 0.30 ????????? 0.3 ?????????? 0.30 ?去掉小数部分末尾的0 添上小数部分末尾的00.100米 ? 0.10米 ? 0.1米你得到什么结论?学生自由发言。 总结:小数的末尾填上“0”或去掉“0” ,小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小 数的性质。 三、理解内涵,学会应用。 1、课件出示例 5: 学生自主填空。 提问:这些小数中,哪些 0 可以去掉?指名回答。 (着力于对小数“末尾”的理解。 ) 结论: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 ,把小数化简。 学生尝试做“练一练”第 1 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试一试。 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 ) 3.16=( ) 10=( )学生自主改写。 交流: (1)改写这三个数时应用了什么知识? (2)为什么给三个数添上的“0”的个数不同? (3) “10”是整数,怎样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 给学生充分的交流时间,进一步体验小数性质的应用。 3、练一练第 2 题。62 学生自主比较,得到结果,并运用学过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进行阐 明。 四、巩固练习。 练习六的 1―5 题。 第 1、2 两题巩固并深化对小数性质的理解,突出去掉或添上“0” 必须是小数末尾的 0。 第 3、4、5 题都是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其中有去掉末尾“0” 化简小数,也有在末尾添“0”增加小数部分的位数;有改写小数,还 有改写商品的单价。 这些练习题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小数的性质。家庭作业:1、同步学习与探究中的相应练习。 2、预习比较小数的大小。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比较小数的大小。 P36 页例 6 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 ,练习六的 6-11 题。教材简析:学生已经掌握的比较整数大小的知识,有些可以应用于比较小数的 大小,也有些需要在认识上作必要的调整。以前教学比较小数的大小, 重点是比较的法则,教材里列出若干点方法与规则,要求学生理解和应 用。本单元把比较小数的大小作为小数概念教学的一部分,比较时的思 考是根据小数意义展开的,并通过比较大小进一步充实小数的概念。63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 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比较小数的大小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 1.演示动画“小数大小的比较” . 教师提问:三角尺和练习簿,那个贵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小数如何比较大小呢?(板书课题) 2.大胆猜测: 举例说明整数是如何比较大小的?(当整数的位数相同的时候,从 高位比起;位数不同的时候,位数越多,数越大) 3.比较下面整数的大小:教师提问:根据你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你对小数的了解,能试着说 一说小数怎样比大小吗? 二、尝试探索: 1.教师提问:根据你的猜测,用你的方法比较下面两组小数的大小,64 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1) 9.7 元 和 5.9 元 (2)6.79 米和 6.85 米 2.学生汇报: (1)9.7 元是 9 元 7 角,而 5.9 元是 5 元 9 角, 9 元 7 角大于 5 元 9 角,所以 9.7 元 〉5.9 元; (2)6.79 米是 6 米 7 分米 9 厘米,而 6.85 米是 6 米 8 分米 5 厘 米, 因为 6 米 7 分米 9 厘米<6 米 8 分米 5 厘米,所以 6.79 米<6.85 米. 3.教师提问:这两组小数是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的? (比较时是从整数部分开始比较,整数部分大,这个小数就大,整 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十分位大,这个数就大. ) 4.比较下面各小数的大小,你又有什么发现? (例 6) 0.6 元和 0.48 元 学生汇报: (1)0.6 元是 6 角,0.48 元是 4 角 8 分,所以 0.6>0.48。 (2)0.6 是 60 个 0.01,0.48 时 48 个 0.01,所以 0.6>0.48。 5.教师归纳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 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 类推. 6.教师:我们归纳出来的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与你最初的猜测相比, 有什么不同? 三、试一试. 1、完成“试一试”的练习,在小组里说说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两个同学一组,一人任意说出两个小数,另一人比较小数的大小.要 求小数的位数不超过四位.65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的题目。 2、比较下面小数的大小. 7.9 ○ 8.2 5.7 ○5.8 0.51○ 0.509 0.6 ○ 0.60 1.374 ○ 1.3 1.23○1.322.把下面的小数从小到大排列起来. 0.8 0.807 0.078 0.87 0.78 0.087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3、判断: (1)6.809&6.799( ) (2)5.1&5.1002( ) (3)38.748&38.75( ) (4)0.009&0.010( )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希 望能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家庭作业:1.几个同学立定跳远的成绩是:小军 1.56 米;小强 1.6 米;为 平 1.52 米;小云 1.48 米.把前三名的名字写在领奖台上.2.下面的小数各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1)□<1.8<□ (2)□>23.47>□ (3)□<5.006<□ (4)□>70.02>□ 3、同步学习与探究上的相应练习。板书设计:66 比较小数的大小 0.6>0.48 7.96<8.32 0.13>0.19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整数部分相 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小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 相同的,再比较百分位上的数,以此类推.小数的性质0.3 ? 0.30 ????????? 0.3 ?????????? 0.30 ?去掉小数部分末尾的0 添上小数部分末尾的02.80元 ? 2.8元 4.00元 ? 4元 10.50元 ? 10.5元0.100米 ? 0.10米 ? 0.1米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 或者去掉“0” ,小数的大小不变。根据小数的性质,通常可 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 ,把小 数化简。67 小数加法和减法单元教学计划 教 学 内 容 1、小数加减法:教材第 47~51 页(例 1、例 2 和练习八) 2、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和用计算器计算: 教材第 52~55 页 (例 3、例 4 和练习九) 3、整理和复习与探索实践:教材第 56~58 页 本单元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的意义 和性质以及一位小数简单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日常生 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重要 基础。教材先结合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继续探索小数加减的计 算方法;再把加法运算定律从整数范围推广到小数,并应用加 法运算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学习用计算器计算稍复杂的 小数加减法。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具体 的情境中收集、整理信息,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突出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自主 地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适时地将加减法运算定律从整数范围推广到小数,引导学 生体会数学规律具有的普遍意义。 4、恰当引入用计算器计算,拓展学生学习与探索的空间,提 高学习效率。 5、让学生经历简单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密切联系。 1、使学生结合现实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能运用加 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学会用计算器 进行一些稍复杂的小数加减法计算。 2、使学生经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积累从现 实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问题意识,发 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主 动与他人合作和自觉验算的习惯,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 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和与整数加减法的内在联系 难点:自主地归纳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加法运算定律的推广68教 材 分 析单 元 教 学 目 标教 学 重 难 点教 学 准 备多媒体课件授课日期 日月教课题 本课题教时数:案本教时为第 1(序号1 ) 课型 备课日期 月 新授 日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一课时 教时1、通过D逛超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以自己的亲身 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教 学 2、通过感受生活,让学生明确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培养学生学习数 目标 学的兴趣。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 重点 难点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 学 多媒体课件 准备 教 教学内容 师 学 过 生 程 活 设 计 动 备 注69 一、教学例 11、创设情境:超市购物 出示几件物品的标价 钢笔、笔记本、讲义夹、记号笔、书包、 铅笔盒、美工刀、???; 2、根据自己的需要挑其中两件商品然后想想 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先把竖式写下来,列 举部分同学的竖式 你们觉得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把学生 的想法板演出来) 让学生试着计算一下 还是刚才的几位同学上去板演。 逐个点评,纠正计算中的一些问题。 3、小结加法的计算法则。在这里如果 都会,则不必 把末尾对齐 的错误指出 来,以免混淆 鼓励做得较 好的同学。 让学生自己 说,教师稍作 整理。 纠正错误的 同时也让学 生感受计算 法则。 学生说,教师二、教学例 1 1、同桌的两人比较一下,谁用的钱多些? 减法部分和例 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 2 并列出竖式 你会计算吗?要注意些什么? 试着计算出来,并投影一些同学的计算。 逐个点评,表扬做得较好的同学。 2、小结减法的计算法则。 三、归纳小结比较整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的 板书 相同点和比整数加减法更需注意的地 方:四、练习都要数位对齐,都要从低位算起; 计算小数加减法需要把小数点对齐后再算, 最后在得数里还要点上并对齐小数点。 1、你们同桌两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 下计算结果。 2、你买的两样东西价钱一样吗?哪种多些, 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出来。 3、谁最会花钱,花了多少?谁用得最少?他70 五、全课小结们俩相差多少元? 4、每个同学如果都有 10 元钱,售货员还应 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练一练”的第 1 题 让学生先说计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几位学生上去板演,集体订正。 6、完成”练一练”的第 2 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7、做 49 页试一试题目 让学生观察与例 2 中的计算有哪些相似的 地方。启发学生利用例 2 的计算经验先独 立完成这里的计算,再学习小组内交流。 8、完成 49 页”练一练”的第 1 题 三个小组各做一题,比一比哪一小组的正 确率高。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 获?你认为自己学得怎么样? 我想知道你们小组共用了多少元,小组的同 学合作一下,把结果告诉我。六、课后延伸课后感受授课日期 日月教课题 本课题教时数:案本教时为第71(序号1 ) 课型 备课日期 月 练习 日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二课时 2 教时 1、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 学 以及和整数加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目标 2、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教学 重点 难点 教 学 准备计算方法的正确运用教 教学内容 一、回忆复习学过程设计 备 注师 生 活 动 自己复习上节课所学习内容 47 页的例 1 和 48 页的例 2 1、口算下列各题: 0.7+0.3 0.65-0.25 6+0.34 1.6-0.4 4.5+0.5 0.82-0.42 0.83-0.5 9.2-6 2+2.8 3.4-3.1 17.6+3.9 3.6+2.4 0.45+2.85 0.73-0.23 14-3.9 2、完成 49 页” “练一练” ”的第 3 题 让学生根据题中的信息说说能想到些什 么,可以求哪些问题,再让学生根据问题 合理选择信息并列式计算。 3、用竖式计算 7.5-3.18 0.51-0.37 4-0.82 5.26-4.75 13-3.9 8.04-7.4 每个同学选做两题,比速度更要比一比正 确率,做得全对的同学予以鼓励。 4、练习八的第 3 题 可以结合线段图让学生说说对前 3 个问题 的理解,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根据题中的数量关系,还可以自己补充问 题:问学生你还想到了什么?72二、基本练习初步向学生 渗透综合法 的思想。把学生典型 的错误用实 物投影展示 出来,共同纠 正。 三、提高练习1、 “小小诊所” :练习八的第 4 题 先找出错在哪里,把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你能把正确的结果算出来吗?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2、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八的第六题,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去思 考该用什么方法去做。 练习八的第九题,解决前三个问题后,还 可以结合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提 出: “这一天中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上升最快, 上升了多少度” “哪段时间病人体温下降得 , 最快,下降了多少度”等问题,以激发学生 解决问题的兴趣。 练习八的第十题:可以让学生独立解答前 两个问题,并要求说说每题的思考过程,再 让学生提出一些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练习八的思考题 可以先根据 “5.1 减去一个两位小数得 2.76” , 算出作为减数的两个小数应是 2.34。 再用 5.1 加上 2.34,然后可得到正确的结果。 练习八的第五题初步向学生 渗透分析法 的解决问题 的思想。四、课后延伸五、布置作业73 课后感受授课日期 日月教课题 本课题教时数:案本教时为第 3(序号1 ) 课型 备课日期 月 练习 日小数加法和减法第三课时 教时3、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 于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小数加 教 学 法的简便运算 目标 2、使学生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 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学 习数学的成就感。 教学 重点 难点 教 学 准备 教 教学内容 师 学 过 生 程 活 设 计 动 备 注知识的迁移74 一、引入二、探究1、口算 用卡片出示练习九的第 1 题,指名口答。 2、出示例 3 中的四种文具。 如果让你任意购买其中的两种文具,你想 买哪两种?你会计算出所需要的钱数吗? 1、出示例 3 这四种文具,小华各买了一件,他一共用 了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8.9 ? 3.6 ? 6.4 ? 1.1 2、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你会计算这道题吗?先算一算再把你的 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独立计算,注意选择学生采用的不同 的方法,并指名板演。 3、比较:刚才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算出了小 华一共用的钱数,请同学们比较这些算 法,你认为哪种算法更简便些? 进一步追问用简便算法的学生:你这样算 的依据是什么? 4、小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加 法也同样适用。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 (板书课题: 一些小数加法的运算简便。这就是我们今 加 法 运 算 定 天研究的内容。 律的推广) 我们以前学习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定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 (a ? b) ? c ? a ? (b ? c) 这里的字母 a、 c 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b、 指出:因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 加法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公式里字母所 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1、完成“ “练一练” ”的第 1、2 两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说怎样算 简便 4、完成练习九的第 2 题 学生练习75三、练习 四、总结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 发现? 指出: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小数减法里同样 适用,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5、完成练习九的 3~5 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第 4、5 题的思考 过程,说出每一步计算结果的实际意义。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对自己的学习表现怎样评价?课后感受授课日期 日月教课题 本课题教时数:案本教时为第 4(序号1 ) 课型 备课日期 月 练习 日小数加法和减法第四课时 教时76 教 学 目标1、让学生简单了解数的产生过程,对人类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计算工具有一个 初步的了解,简单了解一些计算工具计数的方法,接受数学事实的教育。 2、认识计算器面板上的按键名称和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整数、小数的四则 运算,探索简单的规律。 3、通过对计算器的运用,体验它的有用性,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减乘除简便运算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