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被真想做个坏孩子子欺负,你会怎么做?暴力解决不了问题,退让对孩子也不好

第3章 学会处理冲突 - 孩子学情商的第一本书 - 诺哈网
·· · · · · · · · ·
第3章 学会处理冲突
打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是小霸王,谁也惹不起!”“我打他们,是为了伸张正义!”你家的小公子,是不是曾这样信誓旦旦地说话?也许你会觉得,这是孩子成长的必然;但事实上恰恰相反!一个只懂得用暴力解决问题的孩子,很容易变成“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他们无论考虑什么问题就是“打打打”!鲁莽、冲动的他怎么可能会知道世界上还有“情商”一词?所以,我们要让孩子学会处理冲突,而不是做一名“魔鬼肌肉人”!
孩子,你不是“古惑仔”
坤坤今年刚刚初一,但是脾气却非常暴躁,经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同学们大打出手。全班同学都很怕他,都管他叫“古惑仔”。
有一天,同学们在上体育课,坤坤和十几个男孩一起踢足球。突然,一个同学不小心碰倒了他,于是急忙向他道歉,并把他扶了起来。可是,坤坤站起来后,不仅没有说声“没关系”,反而一拳挥向人家。
那个男生高高壮壮的,自然不会这么屈服。当他站稳后,没几拳就把坤坤打翻在地。坤坤准备站起来反击,谁知道,眼前的一切令他惊讶了:踢足球的同学们围在一起,恶狠狠地看着自己。甚至,还有女生也跑了过来,指着他说:“叫你总欺负人,活该!打死古惑仔!”
看着大家那种憎恨、冷漠的眼神,坤坤头一次感到了害怕,拍拍屁股急忙溜走了。晚上回家,他对爸爸说起了此事,爸爸勃然大怒,狠狠把他揍了一顿。
坤坤大哭道:“爸爸,你别打我好吗?其实,我想有朋友!”
“古惑仔”是一句广东话,意为小混混、小痞子。像坤坤这种爱好以武力与他人交流的孩子,正是典型的“古惑仔”。这些“小古惑仔”们只知道打架斗殴,至于情商之类的词语,从来就没有听说过!
没有一个父母喜欢这样的孩子,也没有父母会教育孩子变成“古惑仔”,可是为什么,小小“古惑仔”会在校园里越来越多?有的父母会说:“这都是受不良风气影响的!”的确,如今社会上流行一些宣扬、鼓吹凶杀、暴力的书刊杂志、音像制品、电子游戏,而正处于中学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比较强,尤其崇拜那些充满“血性”的人物角色,从而对暴力产生幻想,最终形成一种潜意识。但是,把所有的罪过都推给社会,这未免有失偏颇。
孩子之所以成了“古惑仔”,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思维不成熟造成的,不懂得涵养沟通的道理。这些孩子往往好逞强,对义气、男子汉气概理解片面,容易做出缺乏理智的行为,所以一遇到冲突,就会怒火中烧,想要用拳头解决问题。而还有的孩子,则是因为内心缺乏安全感,担心同学们排斥他,担心自己受到欺负,因而对同伴的举动非常敏感,稍稍感到不安全,就主动攻击。
对于这样的孩子,作为父母的你,就必须让他懂得涵养的道理,要让他明白:所有的问题,都能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解决。然而,能做到这一点的父母却少之甚少,就如坤坤的父亲,听到孩子在学校和人打架,就不由分说地选择了打骂,这种现象反映了家庭教育的失误。父母的这种行为,只能让孩子体会到暴力的作用,同时让他不服父母的管教。父母越是不让他打架,他越是要和其他人争斗一番,以此来对抗父母。
所以,对于“古惑仔”孩子,父母还是应该尽量走进他的心,了解到他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极端行为。在这之后,我们应该采用合理的手段,让他学会涵养待人,这样就能逐渐改变暴力行为。
1.及时制止孩子的行为
有的父母有这样一种观点:孩子正是冲动的年龄,打架反而会促进他的成长!尤其是在男孩子身上,这种看法更是普遍。于是看到孩子打架,父母反而会鼓励他。
父母不知道,这么做无异于把孩子向火坑里推。如果孩子打了人父母不制止,打人就成为攻击行为的“奖励物”,使孩子觉得打人并没有什么不对,以后还可以去打别人。
所以,当看到孩子出现暴力行为时,父母必须及时制止,并对他进行批评,让他明白:打人是不对的。
2.教给孩子恰当的宣泄方式
孩子之所以选择暴力行为,是因为他的心中有一团怒火。当他们无法发泄时,就会选择暴力。所以,当看到孩子有些焦躁时,父母应及时与他沟通,了解他的真实想法,为他提供正常的体能和情感调解、宣泄渠道,让孩子把自己的烦恼、愤怒通过合理的方法宣泄出来。
一般来说,怒火中的孩子身上总有无尽的能量,所以父母应当建议他尽量消耗体能,例如参加体育活动、娱乐活动,唱歌、跳舞,等等。与此同时,父母还应教会孩子调节情绪的方法。像数数、深呼吸等,都可以帮助孩子控制情绪,所以父母应当多教教孩子这么做。
3.培养孩子丰富的情感
想要让孩子懂得涵养,那么父母就应该培养他丰富的情感。例如,父母可以让孩子通过饲养小动物,由此养成他的爱怜之心。这种鼓励亲善行为的方法,是纠正孩子攻击行为的有效途径,也是让孩子懂得父母之意的最佳方式。
肆无忌惮只能助长孩子的任性妄为
亮亮是个任性的孩子,这天晚上,他又上演了一场“哭闹”大战。原来这天,姑姑来家里了,还给他买了一把玩具手枪。亮亮看到新手枪,可高兴坏了,连谢谢姑姑都忘了说,拿着手枪就跑开了。不一会儿,家里就响起了亮亮玩具枪的“砰砰”声,他满屋跑着,一会儿上到沙发上,一会儿踩到椅子上,爸爸让他安静点,他好像没听见。
他疯玩着,看到姑姑从包里拿出一块布,和妈妈一边看一边说,亮亮瞥了一眼,看到那块布上有个小狗,就跑了过去,问姑姑:“这是什么呀,姑姑?”
“哦,这是我给你源源哥哥买的床单。”姑姑说。源源是亮亮的表哥。
亮亮打开床单一看,上面好多卡通狗,看起来真漂亮。亮亮一把把床单抱在怀里:“这个床单是我的了!”
“这……”姑姑露出为难的表情。
亮亮妈妈对亮亮说:“这是姑姑给表哥买的,怎么能给你呢?快还给姑姑。”
“不,这就是我的,谁也不给。”不管妈妈和亮亮怎么商量,甚至许诺明天再给他买一个一模一样的,亮亮都不答应。
爸爸过来了,不由分说从亮亮手里拿过床单还给了姑姑,这下可惹到了亮亮,他立刻使出了他的“撒手锏”——扯开嗓门大哭了起来,无论妈妈怎么哄,爸爸怎么训,都没能止住他的哭声。
他一边哭一边扔东西,就连姑姑买给他的新手枪也扔了。因为他的哭声太大,邻居也不满意了。没有办法,爸爸把他关在卧室里,他足足哭闹了快一个小时,哭得累了,才停了下来。这一晚,一家人都被他闹得疲惫不堪。
像亮亮这样任性,哭闹起来没完没了、肆无忌惮,谁也管不住的孩子,肯定让很多父母头疼。经常听到有父母这样抱怨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一点规矩都不懂,我平时教他的一点用都没有。”“我的孩子谁说他都不听,在家里简直是无法无天,就像是一个小霸王。”“我的孩子哭闹起来简直要把房顶都揭了,我们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孩子的肆无忌惮和任性妄为?归根结底就是教育方式。现在,有很多家长比较推崇西方的教育理念,认为孩子的天性要充分释放,不能约束,要任其发展,这样才能使孩子的思维更敏捷、更活跃。所以,孩子犯了错不说、不打,甚至没有原则地袒护和宠溺。
父母的这些行为都让孩子觉得:“我做什么都可以,怎么做都不过分,就是做错了也没关系!”时间长了,孩子就失去了判断是非的能力。有些年轻的父母认为老一套的教育方式过时了,行不通了,孩子嘛,就要自然成长,不要有太多束缚,只要不出大乱,怎么样都可以。
孩子们就在父母这样的纵容下,变成了上面那些不可收拾的样子。所以说,古人常说的“玉不琢,不成器”是很有道理的,父母不要认为这样的教育方式过于刻板就不再去遵循。孩子的肆无忌惮和任性妄为不是一时的质变,而是在长期的纵容和溺爱过程中就已经埋下了根。所以,孩子犯错,父母不能纵容,一定要管,否则孩子的情商就会越来越低!
在这里,我们为您总结了几种方法,父母们不妨试试:
1.立下的规矩必须遵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父母要给孩子立下规矩,而且必须做到。如果规矩只是说说就算了,做到做不到都无所谓,父母也不监督孩子执行,一旦孩子坏习惯养成,再想改过来就难了。例如,父母让孩子自己收拾房间,孩子不听,妈妈唠叨几句之后自己收拾了。
再比如,孩子想得到一个玩具,爸爸本来说不买,但孩子一哭闹,爸爸又招架不住了,只好买了。如果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爸爸妈妈从来都是“说到做不到”,我没必要听他们的话。
父母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如果孩子不马上吃饭,那么就不要等他,也不要给他留,等他想吃的时候,父母就告诉他,饭菜已经没有了,为什么你不在该吃饭的时候吃呢?
父母立下规矩以后还应该坚持执行,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有在父母的强制实施下让孩子养成习惯,他们才不会肆无忌惮地耍赖。
2.注意方式方法
孩子都有逆反心理,在管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特别是说话的语气。我们要用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就像想让孩子收拾房间时,我们应该这样说:“把你的玩具收拾一下好吗?那样看起来会更舒服一些。”而不是“你的房间太乱了,快点收拾一下!”
此外,我们的语言也应当明确。例如,“今天天气有些冷,穿一件厚外套吧。”这远比“穿得暖和点”要更有效果。
遇到问题合理解决,不要让孩子用拳头说话
君君是个脾气急躁的孩子,平时不管和谁有一点小摩擦,就忍住不想动手。这不,下午打扫卫生的时候,君君又和同学打架了。
原来,在打扫卫生时同学们拉动了桌椅,以至于本来就不宽的空间显得更狭小了。君君坐下去后,腰都弯不了,很不舒服。他对后面的同学说:“你把你的桌子往后拉一下,我这里太窄了。”
同学冷冷地说:“不拉!我这里也很窄!”
君君一听同学说话这口气,心里马上来气了,他站了起来,自己去拉同学的桌子。因为心里带着气,动作难免大了些,再加上同学也没防备,被课桌猛地一碰,凳子倒了,同学摔在地上,头还碰到了后面的桌子。
这下同学火了,对着君君骂了句粗话。君君听到同学骂他,想都没想,照着同学下巴就是一拳。同学毫不示弱,扑上来就和君君扭打在一起。不过,君君个子比较高,再加上平时没少打架,身手比较“不错”,几拳就把同学打得嘴巴、鼻子都流血了。
这个故事接下来的场景,父母们一定可以猜得到:君君和同学都受到老师的责罚,特别是君君,毕竟是他先动手。不过君君的父母可能会面临更尴尬的窘境,那就是登门向君君的同学和他的父母道歉。
替君君道歉之后,君君的父母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是用拳头教训爱用拳头解决问题的君君,还是平心静气地坐下来和君君好好谈谈?但也许无论如何,这都不能起到好的作用。
不过,头疼之余,父母更应该深思:孩子遇到问题为什么不能通过合理的方式解决,非要用拳头说话?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和父母的教育有关系吗?父母教育不了自己孩子的时候,是不是也用打骂来解决问题?
倘若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就找到了问题所在。因为我们已经告诉了孩子:“想要说服别人,就一定要用拳脚!”
因此,想要纠正孩子打架的行为,让孩子提升情商,一味地靠打骂和责罚恐怕都解决不了问题。此时,父母们不禁要问,那有什么好方法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几种方法有没有用:
1.让孩子远离暴力产品
如今,电视、电影,特别是动漫游戏中的暴力情节越来越多,这些暴力情节被包装成勇敢者的行为,孩子们心智还未成熟,还没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很容易把这些“古惑仔”、“黑帮老大”当做英雄来崇拜。他们把自己幻想成这样的“英雄”,打架没让他们觉得是件耻辱的事情,反倒引以为荣。
所以,当父母发现孩子有这种暴力倾向时,一定要及时告诉孩子:“影视中的作品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和现实生活是有距离的,现实生活中若遇到一点点小问题就打打杀杀,世界岂不大乱了。遇到了问题一定要通过协商解决,自己协商不了的,可以通过老师和家长,但一定不能打架。”
2.让孩子知道“拳头”并不能解决问题
父母应该让孩子知道,用拳头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更糟,和自己的初衷完全背离。例如故事中打架的君君,父母就应该这样教育他:“你本来只是希望同学把桌子拉一拉,但最后你却打了一架,这是你的目的吗?你非但没有解决位置狭小的问题,还要让父母和你一块处理打架的问题。你现在知道了吧,拳头永远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制造问题。”
3.让孩子了解“以和为贵”的道理
很多打架的孩子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坏孩子,多数都属于一时冲动,其实他们心中是渴望友谊的,甚至是相当讲“义气”的,只是他们不知道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
这个时候,父母就应该及时告诉孩子:“正确地与人相处的方式应该是‘以和为贵’,打架只能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让友谊分崩离析。如果你希望将来拥有更多的朋友,就应该改变打架这个恶习,学会控制自己的冲动,与人和睦相处。”
4.给孩子适当的法制教育
给孩子适当的法制教育是必需的,当孩子知道打架的恶习如果愈演愈烈,结果有可能是触犯法律,甚至是坐牢、失去自由,相信他们肯定会想办法控制自己的冲动了。因此,父母在平时可以让孩子多看一些法制节目,和孩子一起探讨案例,或者和孩子说一说身边具体的什么人因为打架遭受了恶果,相信这些活生生的例子,一定会让孩子收敛他们打架的行为。
即使手握真理,也不要用拳头说话
王丹是学校里著名的“大侠”,每每遇到高年级欺负低年级的事情,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打抱不平。也不怪他这种行为,王丹从小练武术,身上自然有一股霸气,惩恶扬善成了他的格言。
可是王丹尽管一身正气,但身上却有一个突出的毛病:绝不肯善罢甘休。好几次他“伸张正义”之后,依旧不肯放过对方,采取暴力方式将对方打得不敢起身。尽管爸爸多次批评他,可是他却说:“这是那人应得的,谁让他欺负同学!我也要让他尝尝苦头!”
为了纠正孩子这个习惯,爸爸想到了一个妙招。一天,他将厨房故意收拾得很乱,盘子散落得到处都是,然后坐在客厅里喊:“王丹,帮爸爸把啤酒拿过来!就在厨房角落里!”
王丹一边答应着,一边走进厨房。谁知道没过几秒,盘子打碎的声音传了出来。爸爸暗笑了一下,然后赶紧跑了过去。
王丹站在厨房的中间,脚下有一个碎盘子,他紧张地说:“爸爸对不起,我不小心把盘子打碎了……”
“那你说该怎么办啊?”爸爸问道。
“我这就赶紧收拾一下!”说着王丹急忙拿起扫帚,“对不起爸爸,以后我会注意的……”
“那怎么能行!我必须惩罚你!你去给我跑10圈去!”爸爸故意厉声说道。
“你!”王丹听完爸爸的话,不禁有些生气,“我都已经做出弥补并道歉了,你怎么能够这样!”
看到孩子的愤怒,爸爸感到机会来了。他笑着说:“对啊,既然你已经弥补并认错,那么就没有惩罚的必要。可是那些欺负人的孩子已经向你道歉,你干吗还要这样不依不饶?”
听到爸爸的话,王丹挠了挠头没有说话。从这以后,爸爸听到其他孩子告状的消息越来越少,而王丹也变得越来越成熟,身边聚集了许多拿他当做“偶像”的小伙伴。
俗话说得好,得饶人处且饶人。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许多孩子的身上都表现出了“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特点,哪怕正义的天平已经偏向自己,却仍在嚷嚷着“要给对方点颜色看看”!
这样的态度对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并不能起到积极的效果。等到成年后,父母会发现孩子带有“斤斤计较”的性格,对待他人总有一股刻薄、尖酸之意,严重影响了人际关系的交往。所以,让孩子懂得“即使真理在手,也要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道理,这是父母家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课。
当然,想要让孩子做出改变,这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成功的。为什么,王丹的爸爸能够做到?这是因为他懂得长篇大论是没用的,于是他刻意要惩罚王丹,目的就是要让他体会到这样的暗示:虽然真理已经在自己的手中,但是依旧要打击认识到错误的对方,无疑会令对方感到不服。当他在学校里时,感受不到这点,当自己遇到这样的事情时,自然就体会到这个感觉,因此愿意学会“得饶人处且饶人”。
“不宽容”的方式,可以让孩子杜绝以武力解决问题的习惯。而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两点是非常要注意的:
1.不打架,不代表不说话
当然,让孩子学会“得饶人处且饶人”,并非是让他“不发一言”。对小是小非,没有严重后果的个人冲突,无意的损伤等,要让孩子尽可能地不必计较;但对于影响友谊与集体荣誉,会造成较大损害或故意做出的破坏行为等,那么就不可容忍,但要采取灵活的方式,以诚恳的态度去加以批评、制止,而不是威胁、辱骂他们。例如让对方认错、请求老师帮助,这都是比较好的方法。
2.父母要以身作则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想让孩子学会“得饶人处且饶人”,那么父母必须以身作则。遇到孩子出现差错时,点到为止的批评,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才能为孩子树立积极的榜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当孩子拥有了这样的性格,未来的人生之路自然会越走越宽!
培养孩子理性思维,不要意气用事
张华的儿子小强从小就是个脾气急躁、爱冲动的孩子,总是毫无理智地做一些令人担心的事情。不仅在家里经常发脾气、摔东西,在学校也经常和同学们发生口角,甚至大打出手,张华为此没少替儿子“擦屁股”。
这不,今天张华又接到小强班主任的电话,让他赶快到学校一趟。张华急匆匆地赶到学校,得知小强又和同学打架了,这次把同学的鼻子打流血了。
张华向老师和同学们打听打架的原因,原来,小强在中午休息时和同学们打扑克牌,连续输了几局,被同学说了几句,他很不服气,动手打了那个同学。其他同学报告了老师,老师赶来相劝,谁知拉都拉不开,最后,他狠狠一拳打在了那个同学的鼻子上。
张华气不打一处来,质问小强:“打个牌你也能把人家打成这样!”
小强还一脸的不服气:“哼,谁让他说我笨!”
“说你笨,你回两句就是了,也不至于把人家打成这样啊。”
“没办法,气上来了,控制不住!”
“控制不住!”这句话成了很多爱意气用事的孩子的口头禅。所谓“意气”,就是主观偏激的情绪,爱意气用事的孩子总是缺乏理智,只凭一时的想法和情绪办事。
因为生理发育的不成熟,导致他们情绪的不稳定,遇到顺心的事就高兴,遇到不如意的事就觉得委屈,他们还不能有意识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感,所以,偶尔的冲动在所难免。但一个健康正常的孩子知道什么时候该爆发,什么事情值得冲动,也知道适时冷静下来,不会因为一件小事就拳脚相加。
为什么有些孩子遇事就不能理智,容易意气用事呢?一般有两个原因:生理原因和社会原因。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够完善,特别是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还很不平衡,一旦遇到紧张刺激,就会非常激动而不能自控,这是意气用事的生理原因。
社会原因是指父母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地“保护”和限制孩子,使孩子不懂得谦让、迁就和与他人合作,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容易对他人滋生不满情绪。此外,环境的不良刺激,家庭气氛的紧张,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不一致等原因,都会造成孩子的意气用事。
当孩子不能理性思维,因意气用事发生事端的时候,很多父母只会生气,但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父母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
1.纠正观念:朋友就是讲义气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渐渐有了自己的圈子、自己的朋友,友情的意识越来越浓。特别是男孩,他们有了好哥们,上学在一起,玩耍也在一起,感情非常好。他们认为朋友之间就要讲义气,朋友有难,自己就要两肋插刀,义不容辞!例如有的孩子因为自己的朋友受了别人的“欺侮”,就帮朋友出头、打架,并把这种蛮干、鲁莽的行为当做英雄所为。
这时,做父母的一定要纠正孩子们的错误观念:友情就是讲义气。告诉他们:真正的友情是讲原则的,如果不辨是非,不顾后果地迎合朋友的不正当需要,这并不是真正的友情,只是一种无知和盲从,是与现代文明社会极不相容的。
2.让孩子知道意气用事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中国有这样的古话:“小不忍则乱大谋”,莫要“因小失大”,可见意气用事会带来可怕的后果。就像有些孩子因意气用事帮朋友打架,被学校批评、开除,甚至进了少管所,耽误了一生的前途。这样的孩子,不要说拥有高情商,即使能在人生的路上走得平坦已是万幸。
做父母的如果发现了自己的孩子有意气用事的苗头,就要让他们提前知道这些可怕的后果,教导他们:遇事冷静,理智思考,就会“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3.父母莫要“以暴制暴”
意气用事的孩子都有一个特点:吃软不吃硬,他们的情绪犹如“狂风暴雨”,总是不期而至。如果父母此时和他们针锋相对,“以暴制暴”,只会令天空更阴霾,局面更加不可收拾。因此,父母一定要先冷静下来,等孩子抵抗的情绪过了之后,再和他沟通,此时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
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他发现锅里好像有一点脏东西,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本想把它倒掉,可又想到,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啊,于是便把它吃了。
刚巧孔子走进厨房,看到自己的学生正在吃东西,非常生气地说:“让你煮粥,你怎么可以偷吃呢?”
他的学生连忙解释说:“老师,我没有偷吃,是这粥里有点脏东西,我舍不得倒掉,就把它吃了。
孔子听了说:“是我错怪你了,看来,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是事实,何况是我们道听途说的事情呢?”
孔子这么智慧的人,尚不能在第一时间分辨事情的对错,何况我们普通人,尤其是孩子们。
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年龄小,道德观念尚未形成,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模仿性强,控制能力差,所以不让孩子过早接触到一些不好的事物。一是怕他们对不好的事情没有免疫能力坏了,二是怕丑恶的东西会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中留下阴影。但孩子并不是生活在童话世界中,到了一定的年龄,家长就应该让孩子去了解这个世界的善恶美丑,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让孩子提高警惕,增加自我保护的意识。
在孩子有了对是非的基本判断之后,父母就要客观地跟孩子讨论一些社会现象,特别是不良现象,让孩子认识到,世界上不仅有善良的白雪公主,还有凶恶的大灰狼。
多讲道理,多辩论分析,来培养他们正确的观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之后,孩子们就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不再盲目地相信别人和跟随别人。
培养孩子分辨是非能力,要按照孩子们心理、生理的特点,从平凡的、点滴的事情做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父母们要从哪几方面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
1.利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错
在培养孩子是非观的时候,父母一般会给孩子讲道理,但对一些小的孩子来说,他们很难在一时半会儿明白这些道理,而且说多了也容易招致他们的厌烦,不如讲故事更容易让孩子接受。
比如,孩子在某个阶段特别喜欢打人,但他自己却不知道这是不好的行为,妈妈就可以给他编个故事:“有一只小狗,走到哪里都喜欢打别人,谁也不喜欢跟它玩。”
也可以让孩子看一些有道德文明、情绪管理、行为习惯等内容的图画书,让他们对是非对错有更清晰直观的认识。
2.让孩子多做是非判断
培养孩子的是非观要成为家长的一种习惯,抓住生活中的任何机会,对孩子进行是非教育:就像老师如果告诉父母,今天孩子拿小刀划课桌了,父母就要及时告诉孩子:“课桌是公物,大家都要爱护,可不能随便划。”
再比如,孩子听见别人说了脏话,跟着学,这时父母要告诉他:“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不文明,不能学!”经常这样教育,孩子就知道什么是好,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就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
让孩子听懂好赖话,不要被表象蒙蔽
这天,小希正在客厅里玩耍,突然听到爸爸妈妈在卧室里讨论什么,还提到了他的名字。他走到卧室的门外面,听到妈妈说:“这怎么行呢?我要是去了,谁照顾小希呢?”
只听爸爸说:“就几天而已,你看这么多年了,我也没带你去哪里玩过,我心里一直愧疚呢。”
“那小希的生活怎么安排?”妈妈仍然放心不下小希。
“把小希送到奶奶家住几天,顶多一个星期我们就回来了,我去和孩子商量。”爸爸建议着。
小希听明白了:原来是爸爸想带妈妈出去旅游,而妈妈放心不下自己。于是,小希推门进去了:“妈妈不要担心我,我去奶奶家住,你和爸爸放心去玩吧。”
“呵呵,你看孩子多懂事,你就去吧!”爸爸恳求着。
“你能照顾好自己吗?你长这么大,还从来没离开过妈妈这么多天呢?我还真不放心。”
“妈妈,看来,我成了你的累赘。”
妈妈听到孩子说“累赘”,感到好笑,小小年纪都会用这个词了,开玩笑地答道:“是啊,要是没有你这个‘累赘’该多好,妈妈多轻松啊,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小希听了妈妈这话,心头一跳,不再吭声了,回到自己的房中,难过了好久,而父母却一点没有察觉。随后的几天,小希一直没有从这种心态里走出来,每天都是闷闷不乐。
故事中的妈妈一句无心的玩笑话“要是没有你这个‘累赘’该多好”,给孩子带来了伤害。孩子年龄小,他们的说话方式与态度是直来直去的,因此,他听不出妈妈玩笑背后的真正含义,他只会从字面去理解。他只听懂了话的意思,却没有明白父母真正要表达的感情。父母要表达的“爱”,却让孩子感受到了“不爱”,如果小希的妈妈知道自己的话带来的是这样的结果,一定会后悔不迭。
父母们不要认为孩子小,什么也不懂,就可以随便说话,好像孩子根本不存在似的。有些孩子已经会看父母的脸色,也会从父母说话的语气,来推断大人所要表达的真实想法。但有些孩子缺少这样的能力,他们只能理解直接的表扬和爱的表达,那些善意的玩笑,孩子们感受不到,甚至会曲解大人的意思。
尤其是对那些敏感的孩子,或者原本就有些自责、没自信的孩子来说,父母说话就更要谨慎。父母要充分利用和孩子交流的机会来表达你的情感,也要多给孩子一些见识的机会,让他多一些历练,可以分辨好赖话,不被表象迷惑,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今后的成长都非常重要。
那么,父母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听懂好赖话呢?不妨试试下面几种方法:
1.坏人的“甜言蜜语”是坏话
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人无缘无故地对你好,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这个道理。父母要告诫孩子:不能相信陌生人对你说的“甜言蜜语”。如果有陌生人对你说:“小朋友,你长得真漂亮,走,我给你买漂亮衣服去。”或是“你真聪明,叔叔好喜欢你,跟我走,我给你买玩具”,一定不能相信这些话,要远离这些人,他们很可能是骗子,跟他们走,很可能就会被拐骗了。
2.善意的批评是好话
每个孩子都喜欢听人夸奖,却不明白“忠言往往逆耳”。当听到善意的批评时,他们本能的反应是不服,甚至是反抗。就像老师说孩子最近粗心的毛病越来越严重,明明可以做对的地方却总是做错。孩子听到这样的话肯定会不高兴,这时,父母就要帮孩子分析:“老师表面上是在说你粗心,实际上是说,其实你完全可以做对!只是有点粗心,只要克服了这个毛病,一定可以有非常大的进步!”这样的话孩子就不会再执著于老师的话的表面意思,而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接受老师善意的批评。
3.及时调整之前的态度
父母在情急的时候,说话的口气难免严厉一些,孩子对此不能理解,以为父母在批评他们,生他们的气,其实,父母只是在提醒他们,关心他们而已。
例如,一位妈妈下班回到家,一打开门,看见孩子在看电视,立刻大声对孩子说:“你怎么还看电视,你作业做完了吗?我早上说的话你没听到吗?你这孩子怎么这么让人不省心啊。”孩子委屈地说:“妈妈,你为什么这么凶,我作业已经做完了,才看电视的。”
为了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心,妈妈应该立刻道歉:“对不起,妈妈以为你作业还没做完,一着急话说重了,妈妈以后会注意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理解父母。
懂宽容的孩子情商高
小奇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心态一直不好,稍有问题就和别人争吵起来,有时候甚至和同学大打出手。为此,爸爸妈妈想了很多方法,决心让小奇改掉这种毛病。
上个月,学校进行英语月考。当考试成绩出来后,小奇发现老师在算分数时将一道题的分数漏掉了,因此少得了2分,本来可以排第三名,现在成了第五名。他很生气,并对爸爸诉说对老师粗心大意的不满。
听完小奇的抱怨,爸爸说:“儿子,你应该体谅老师,那么多的试卷,当然有失误的可能性。你不是已经把那道题做对了吗?实际上你已经得到了那2分。老师有没有算进去,这并不影响你对知识的掌握。至于名次这并不重要,所以不必计较。以后有的是机会,你下次考好了,不仅可以得第三第四名,还可以得第一名呢,你说是不是这样?”
爸爸的话,让小奇点了点头,不再纠结于扣掉的两分。他心平气和地去做作业了,下一次考试果真拿了个满分。
不仅爸爸,妈妈也在帮助小奇学会宽容。上个星期,一位同学不小心弄坏了小奇的铅笔盒,小奇很生气,当着众人的面,把那个同学骂了一顿。同学听着小奇的批评,当时就吓哭了,从此不敢和他说话。
妈妈知道了这件事,找到小奇说:“小奇,你这样做太不应该了。难道你忘了,你曾经把隔壁小玲的泥娃娃摔掉了一个耳朵?那么,小玲是怎么对你的?他不仅没有骂你,反而劝你不要太担心,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可是你自己是怎么做的?同学弄坏了你的铅笔盒,不要计较,自己动手修理一下,不是照样可以用吗?”
妈妈的话,让小奇低下了头。他说道:“妈妈真不好意思,我这就找同学道歉去!”
什么是情商?情商就是情感智商,它包括了很多内容:积极进取的心态、敢于承担的责任、懂得宽容的情怀。毫无疑问,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小奇的情商得到了明显提高,因为他掌握了与人交流的诀窍。
一个不懂宽容的孩子,不要说得到高情商,即使和其他小朋友进行普通交流都很难。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受人拥护,而缺乏宽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诞,易走极端,不易为人亲近,并且表达能力差,经常在语言上出现严重偏差,因而人际关系往往不好。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收获一份真诚的友谊?
但是,对于从小在蜜罐里长大的独生子女一代来说,他们对于宽容的掌握,着实少之又少。一旦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比如和小伙伴一起相处时,常会为一些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还有的小孩子即使不去争吵,却依然不宽容对方,把郁闷藏在心里,变得孤独而怪僻;还有的孩子,更加无法控制情绪,和同学大打出手。
没有一个父母,喜欢这样的孩子。所以说,父母一定要培养孩子拥有一颗宽容的心,教孩子学会宽容。一般来说,父母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对孩子进行宽容精神的教育:
1.做个懂得宽容的父母
一个不懂宽容的孩子,通常都会有一个同样不懂宽容的父母。有的父母本身就爱斤斤计较,不能吃一点亏,说话做事强势霸道,总爱和他人进行争吵。殊不知,这一切被孩子看在眼里,自然而然地就会去学。相反,如果父母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孩子就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宽容、好善、乐于与人相处,即使遇到什么事情,口气也不是那么强硬。
所以,无论父母与他人产生何种矛盾,都应该抱有宽容的心态,这样才能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即使争吵不可避免,父母也应当避开孩子,将不良的影响降至最低。
2.引导孩子学会“心理换位”
孩子之所以不懂宽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根本不懂得考虑对方的心理。要消除这种现象,唯一的办法就是“心理换位”。父母应教育孩子在生活中要学会从别人的立场上想问题,体谅别人的感受。
例如,当孩子因为别人的错误而生气时,父母不妨这样和他说:“孩子,每一个人都有犯错的可能性,就连圣人也不可例外。没有人故意出错,他们也许是因为技巧不够或是粗心造成的。将心比心,他们已经很努力了,此时一定也在自责自己。换作是你,如果别人依旧在喋喋不休地批评,你会舒服吗?我们要做的,是帮助他走出自责,在下一次的挑战中避免再出差错!”如此一来,孩子自然会站在对方的位置上进行思考,从而学着去体谅对方。
3.教孩子容忍他人的缺点
总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孩子,往往不宽容他人,因为他总觉得对方太笨、太弱,和自己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对于这样的孩子,我们不妨让他去尝试一下挫折的滋味,刻意让他与那些能力更强的孩子在一起。这个时候,他势必会发现:原来自己根本没有想象得那么优秀!这个时候,他就会想到那些能力较差的孩子,体会到他们被训斥的难过。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就能够容忍他人的缺点,因为他已经明白: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刻意要求对方完美是不正确的心态!
想让孩子不打架,自己先别太火暴
小玉从小就是个小明星,多次在小学里表演节目,很受老师们的喜欢。进入中学后,她依旧是学校的文娱“骨干分子”,不仅是合唱团的领唱,更担当了年级的宣传部长。
在爸爸妈妈眼里,他们一致认为:小玉将来一定会成为艺术家,所以,对她追求新鲜、美好的事物也不愿过分干涉。可是突然有一天,爸爸看到她穿着一件有些暴露的衣服,生气地说:“小玉,你怎么能穿这种衣服呢?你还知道什么是传统吗?”
小玉对爸爸的话却不以为然,说:“爸爸,这衣服没什么吧?你看电视上的那些明星,好多都这么穿呀!你难道不懂得‘潮人’这个词吗?”
爸爸见小玉没有认识到错误,只好继续道:“什么潮不潮的?明星是明星,他们那么穿是为了表演,咱们中国人,不能忘记传统啊!”
“爸爸,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哟!你们过时啦!”小玉看见爸爸的一本正经,不禁哈哈大笑了起来。
“你!”小玉的执迷不悟让爸爸不由勃然大怒,一巴掌打在了她的脸上,“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这么叛逆!”
一声清脆的巴掌声,让小玉顿时愣在了原地。她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要打她。“叛逆?什么是叛逆?现在的社会,穿这样的衣服、说一句过时,这就是叛逆吗?你们年轻的时候,别人说你们叛逆,你们不也觉得委屈吗?我并没有做任何出格的事情,为什么就打我?”
从此以后,小玉觉得爸爸再不是朋友了,关系也开始逐渐疏远。在她的心里,爸爸从来不了解自己,因此也不愿意再说些什么。
小玉的这种语言,小玉的这种穿衣风格,正是这一代人的习惯,但却让父亲百思不解。而更多的父母,则会选择大声地训斥,甚至拳脚相加,骨子里认定孩子开始“堕落”,从而撕裂了与孩子原本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要懂得:拳脚只能打碎孩子的心,只能毁灭孩子的情商!
其实对于“传统”这件事,许多父母的反应的确有些过重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新鲜事物都会不断出现,在这种大环境下,孩子自然而然地会“跟风”,这是大环境的必然。想想看,身为父母的你在年轻之时,不也被贴上“反传统”的标签了吗?所以,对于父母来说,孩子的这些言语与行为并非要逐一认可,但要学会宽容。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自身逐步成熟,他最终还是要放弃这些行为习惯的。
从另一方面来看,孩子的有些新观念还是很有价值的,父母不能把自己的好恶标准强加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这话不能说,那话也不中听,徒然导致孩子的反感,这样反而阻滞了亲子沟通。
宽容孩子的反传统,主要还是体现在具体行为之上。父母可以采取以下这几种手段:
1.灵活应对新鲜词
当孩子用些“反传统”的言语时,父母应该知道,时代在变,孩子的思想变化比父母快。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不妨多与孩子学点时尚的东西,增加点年轻的活力。经常也冒点“分特”、“东东”、“I服了You”这样的青春用语,这样让孩子眼前一亮,觉得老爸老妈并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死板。
语言上得到认同,孩子也会渐渐与父母亲近,把自己不开心、不理解、不明白的事情向父母说出来,这样更容易使孩子早日摆脱那些所谓的“新新人类”用语。
2.适当引导孩子的思维
面对与众不同的孩子,父母要学着去宽容,不要说“你看你穿得像人吗”这样的言语。否则,孩子会越发出格,选择与父母进行对抗。
小磊经常被妈妈批评衣服穿得太夸张,因为此吵了很多次架。为了对抗妈妈,他干脆穿着带洞的裤子、拆掉袖子的毛衣走到妈妈面前,说:“你看看,我就是一个调皮、冥顽愚钝的人,你们成年人拿我们怎么办,我们喜欢这种生活方式。”妈妈一怒之下,把小磊赶出家门。结果,小磊在路上和不良少年发生摩擦,被殴打致残。看着病床上的孩子,妈妈无比后悔自己的冲动。
即使你真的不能苟同孩子的观点,也可以选择温和的方式进行交流。你可以告诉孩子,要加强内在的修养,让孩子明白,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是人的内在品质更重要,要成为一个不同凡响、令人刮目相看的人,不仅在于外表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心灵充实、头脑灵活,有很高的学识和很好的修养。否则,你只是一个任人摆布自己命运的“花瓶”。
[目录列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坏孩子在线观看完整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