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论文

导电复合材料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导电复合材料
导电复合材料目前主要是指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是将聚合物与各种导电物质通过一定的复合方式构成.长期以来,高分子材料通常是作为绝缘材料在电气工业、安装工程、通讯工程等方面广泛使用。
导电复合材料发展背景
但是由于的导电性能差,在加工和应用中出现了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最突出的是静电现象,它将导致感光胶片的性能下降及高分子制品在易燃、易爆场合引起灾难性事故。另外为了抵抗电磁干扰和射率干扰,也需解决材料的屏蔽性能,这些都要求高分子材料具有新的导电功能及较底的表面电阻,从而促进导电高分子材料的迅速发展。
导电复合材料加工方法
最常用的成型加工方法有:表面导电膜形成法、填料分散复合法、导电材料层积复合法等。
表面导电膜形成法
表面导电膜形成法,可以用导电涂料蒸镀金属或金属氧化物膜,也可以采用金属热喷涂、湿法镀层等形成表面导电膜。例如,聚酯薄膜上蒸镀金、铂或氧化铟等制成透明的导电性薄膜。
导电填料分散法
导电填料分散法:是目前生产导电高分子材料的主要方法,可用于制造各种导电高分子材料。导电材料过去常用碳黑,现在多采用碳纤维、石墨纤维、金属粉、金属纤维及碎片、镀金属的玻璃纤维及其他各种新型导电材料。
导电材料层积复合法
导电材料层积复合法:是将碳纤维毡、金属丝、片、带等导电层与塑料基体层叠压在一起制成的导电塑料。采用的金属丝、片、带主要有钢、铝、铜和不锈钢。
复合导电塑料采用的基体树脂范围相当广泛,常用的有:、、、、、、、,以及改性的、、,掺和物PC/ABS等。
导电复合材料应用
目前,复合性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日趋广泛,在电子、电气、石油化工、机械、照相、军火工业等领域,用于包装、保温、密封、集成电路材料等,其主要作用为:
(1)防止静电
普通高分子材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静电现象十分严重,在某些情况下,不但会影响材料的使用性能,甚至还会造成危害,如降低感光胶片的使用性能;塑料包装材料的静电吸尘,降低了商品价值;易燃、易爆环境使用的各种塑料制品和电子产品,由于静电引起的火花爆炸及燃烧。所有这些都应该采用导电复合、材料,以提高材料的静电能力。
(2)作为新型屏蔽材料
所谓对电磁波的屏蔽作用是指限制电磁波的能量由材料的一面向另一面传递,使用磁场强度或辐射强度降低,其屏蔽效果用电磁波衰减的分贝值DB表示,每衰减10DB,表示电磁波强度下降一个数量级。目前在塑料中填加金属箔片和金属纤维,是制造电磁波屏蔽用导电塑料的主要方法。
由于电子、通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无限电射频干扰(信号干扰)不可避免,对屏蔽和隐身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铁氧体具有吸收电磁波的特性,但其加工工艺限制了它的应用,如果把铁氧体粉末与树脂复合物则可用热压方法制成各种形状的屏蔽零件或用涂敷的方法制成表面吸收涂层以满足需要。
(3)电器工程及其他
复合导电塑料还大量用作高压电缆的内、外部的半导体层,以及低压电缆的外部半导体层。导电橡胶气密性好,经常用于密封材料。另外,导电橡胶在电子和电真空技术中经常用到,它可以克服由于锡焊造成的缺点,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导电性。
导电复合材料结构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是将聚合物与各种导电性物质通过一定的复合方法构成,它包括、、、和等。一种新型复合型非线性导电高分子材料--《塑料》1995年02期
一种新型复合型非线性导电高分子材料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导电材料。采用特定的工艺,在高分子聚合物中添加很少量的导电粉末,获得一种复合型非线性导电聚合物。它在低电压下呈绝缘态,在高电压下成为静电导体。从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出发,讨论了该材料的抗静电作用,并结合其复合结构讨论了它的导电机理。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TM243【正文快照】:
一种新型复合型非线性导电高分子材料马建华,李雪荣,何复(淮南矿业学院化工系,232001)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导电材料。采用特定的工艺,在高分子聚合物中添加很少量的导电粉末,获得一种复合型非线性导电聚合物。它在低电压下呈绝缘态,在高电压下成为静电导体。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尚文宇,谢大荣,吴南屏;[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4期
尚文宇,谢大荣,吴南屏;[J];绝缘材料通讯;1998年04期
吴六六,陈国建,吴秋芳,於定华;[J];涂料工业;2004年02期
郑晓泉;李盛涛;乌江;秦晓刚;王立;;[J];宇航材料工艺;2009年05期
徐伟平;黄锐;;[J];中国塑料;1997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红瑞;[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琨;[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周海英;[D];四川大学;2006年
史建新;[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俊,张明辉,孟令旗,董伟,张海伟,马永刚,赵立强;[J];四川有色金属;2001年01期
章明秋,曾汉民;[J];工程塑料应用;1991年02期
王执中;王仲文;;[J];工程塑料应用;2006年06期
张光道,张琳,张敬华;[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梁添,刘明翔,常天海,尹俊勋;[J];安全;2005年01期
王帅;常天海;尹俊勋;;[J];安全;2005年06期
方鲲,毛卫民,冯惠平,郭志猛;[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4年05期
方鲲;曹传宝;朱鹤孙;;[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6年01期
方鲲;白树林;高校维;郭志山;李玫;;[J];安全与电磁兼容;2007年01期
邓姝皓;刘星兴;王彦红;邬沛卿;王玉;吴松江;;[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素萍;刘永肖;兰明章;王子明;王亚丽;;[A];华北地区硅酸盐学会第八届学术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彭景翠;陈小华;;[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李树尘;马峰;卢昌颖;周祚万;;[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陈向东;杨大本;胡道清;;[A];第二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5年
李会斌;陈红;;[A];第三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熊常健;赵得杰;朱岳麟;鹿靖;;[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2)[C];2007年
洪雷;;[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莫尊理;孙银霞;陈红;张平;左丹丹;刘艳芝;李贺军;;[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张明辉;张东安;;[A];第十届全国电除尘、第二届脱硫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孙润军;陈美玉;来侃;姚穆;;[A];Proceedings of 2009 International Textil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um[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杨勇;[D];西安交通大学;2007年
王军锋;[D];江苏大学;2002年
王勇;[D];四川大学;2002年
葛东涛;[D];天津大学;2003年
许一婷;[D];厦门大学;2004年
徐清;[D];浙江大学;2004年
周际东;[D];南京工业大学;2003年
左胜武;[D];四川大学;2004年
徐国亮;[D];四川大学;2005年
周琴;[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程景;[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戚歆;[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袁程程;[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叶镭;[D];湖南大学;2009年
牛海军;[D];黑龙江大学;2001年
刘东;[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黄代绘;[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郑婵娟;[D];重庆大学;2002年
赵航宇;[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任斌;[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宝学,黄锐;[J];工程塑料应用;1989年03期
武永光,吴长宗,王维泮,李北川;[J];工程塑料应用;1990年02期
吴绍吟,叶佩凡;[J];工程塑料应用;1997年02期
王庭慰,陈逸范,郭勇;[J];工程塑料应用;1997年03期
胡平,范守善,万建伟;[J];工程塑料应用;1998年01期
郭卫红,李盾,唐颂超,苏诚伟,徐种德;[J];工程塑料应用;1998年04期
严海标,陈名华,郦华兴;[J];工程塑料应用;1999年08期
李翱,江波,许澍华;[J];工程塑料应用;2003年05期
张南哲,许素莲;[J];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都有为;[J];材料导报;1992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柯文体;[D];四川大学;2005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杜仕国;刘小强;闫军;施冬梅;鲁彦玲;;[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刘小强,杜仕国,闫军,崔海萍,程宏凯;[J];表面技术;2005年04期
刘小强,杜仕国,施冬梅,鲁彦玲;[J];包装工程;2005年03期
鲍治宇;董延茂;;[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6年06期
张贵军;陈中华;姜疆;余飞;曾幸荣;;[J];电镀与涂饰;2009年08期
钟庆东,杭建忠,张文涛,施利毅,袁理,郦希;[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张文涛;钟庆东;孟新静;袁理;孙中渠;郦希;;[J];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季光明,陶杰,汪涛,杨斌鹏;[J];复合材料学报;2005年05期
田军,刘吉平,郝向阳;[J];纺织学报;2001年05期
黄碧君,张力;[J];广东化工;2005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仕国;刘小强;闫军;施冬梅;鲁彦玲;;[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刘小强;杜仕国;张力;;[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黄璜;;[A];第十次全国环氧树脂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贵军;[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李海燕;[D];天津大学;2004年
谭洪生;[D];浙江大学;2006年
江名喜;[D];中南大学;2006年
吴湘伟;[D];中南大学;2006年
翟兰兰;[D];浙江大学;2008年
白天;[D];天津大学;2010年
邹科;[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光;[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沈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王月玲;[D];天津大学;2010年
胡慧荣;[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李晓燕;[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路林波;[D];福州大学;2004年
杨春鹏;[D];福州大学;2004年
张洪美;[D];重庆大学;2004年
李斌;[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薛菁;[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林争辉,陈季军;[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5年01期
叶英华,刘广义;[J];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张钟模;[J];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6年03期
何益斌,祝志文;[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6期
杨伦;[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9年06期
范重,龙驭球;[J];航空学报;1990年09期
陈阳泉;[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1年03期
张宁,刘圣康;[J];核技术;1992年10期
孙丕忠;[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曾毅,张承慧,刘玫,常华;[J];电气传动自动化;199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勇;房晶瑞;王鲁东;;[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2分册)[C];2010年
邵慧美;赵立群;亢萍;刘金鹏;;[A];2011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陆慧;滕月莉;殷海波;陆元成;潘孝仁;;[A];薄膜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孟凡明;孙兆奇;;[A];安徽省第五届“兴皖之光”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理科卷)[C];2005年
蒋湘芬;岳兵;钱敏杰;陶海升;王喜章;胡征;;[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纳米化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石高全;刘安然;赵路;陈凤恩;李春;;[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陈葳;王勇;薛奇;;[A];2009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9年
刘晓梅;魏立峰;;[A];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袁金颖;石高全;洪啸吟;;[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贺芳;唐艳丽;王树;;[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战士报;2001年
赵丛丛;[N];中国包装报;2010年
郑千里;[N];科技日报;2001年
商报记者 刘亚力 商报实习记者
程铭劼;[N];北京商报;2010年
张同俊;[N];青岛日报;2005年
湖北省谷城县谷伯中学 郭大春;[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5年
陈家光;[N];战士报;2005年
《金周刊》记者
史邦臣;[N];中国经营报;2002年
石纯民;[N];中国国防报;2003年
王保存;[N];中国国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邵海燕;[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吴旭敏;[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王选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3年
曲良体;[D];清华大学;2004年
曹树谦;[D];天津大学;2003年
梁克维;[D];浙江大学;2001年
李永乐;[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高兴宝;[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黄春玉;[D];吉林大学;2010年
马永峰;[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毅;[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张红;[D];湖南大学;2003年
杨建民;[D];天津大学;2004年
张忠元;[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郑赟;[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李剑;[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3年
朱彤;[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4年
霍颖;[D];西北工业大学;2005年
孔霞;[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陈丽宏;[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您当前的位置: & 电子信息材料
&&&&&& 导电高分子材料通常是指具有导电功能(包括半导电性、金属导电性和超导电性)、电导率在10-6S/cm以上的一类聚合物材料。导电高分子材料按其结构和组成的不同可分为结构型(或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和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两大类。结构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是指分子结构本身能导电或经掺杂处理之后具有导电功能的共轭聚合物,如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聚呋喃等。虽然这类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由于其本身刚度大、难熔难溶,掺杂剂多数毒性大、腐蚀性强,且其导电稳定性、重复性差,导电率分布范围较窄,成本较高,因此其实用价值很有限。复合型导电高分子在导电性、稳定性、加工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逐渐成为研究活跃、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一类导电材料。本文简要介绍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制备及其应用,并综述了近年来复合型导电材料的研究进展。
1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分类
&&&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是指在高分子基体中添加导电性物质,通过分散复合、层积复合、表面复合或梯度复合等方式处理后,得到的具有导电功能的多相复合体系。这类材料既具有导电填料的导电性及电磁屏蔽性,又具有高分子基体的热塑性及成型性,因而具有加工性好、工艺简单、耐腐蚀、价格低等优点,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信息产业以及其他各种工程应用中。根据在高分子基体中所添加导电物质的种类不同又可分为:共混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和填充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1.1共混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 共混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是在基体聚合物中加入结构型导电高分子粉末或颗粒复合而成。共混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其主要制备方法可以分为:机械共混法、溶液共混法、熔融共混法、共沉淀法、原位乳液聚合法、吸附聚合法等。目前最常用的结构型高分子主要有聚苯胺(PANI)、聚吡咯(PPy)、聚噻吩(PTh)3种。
1.1.1聚苯胺复合材料
&&& 聚苯胺具有良好的环境稳定性,价廉易于合成,又可进行溶液和熔融加工,再加上其独特的化学和电化学性能,已成为最有应用价值的导电高分子材料。
&&& 胡傲厚等采用原位插层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蒙脱石的用量、掺杂剂盐酸的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对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聚苯胺用量5.1g,蒙脱石与苯胺质量比为0.09,2mol/L 盐酸的用量为50mL,20℃条件下反应6h,所得的材料电导率最大,可达2.51S/cm。
&&& 李瑞琦等采用原位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聚苯胺(PANI)/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复合膜,当复合膜中苯胺的用量为35%时,电导率达到1.2&10-2S/cm,适宜的聚合反应时间在6h左右,反应温度不宜高于40℃。
1.1.2聚吡咯复合材料
&&& 聚吡咯(PPy)是发现较早并经系统研究的导电高分子之一,具有高导电率、空气中稳定、氧化电位低和易于制备等优点,经掺杂后电导率可达102 S/m,很容易电化学聚合,形成致密的薄膜。莫尊理等采用FeCl3&6H2O为氧化剂,对甲苯磺酸钠作掺杂剂,通过超声振荡下的原位聚合反应成功制备了石墨烯/PPy纳米复合材料。石墨烯/聚吡咯复合材料具有比纯聚吡咯更高的热稳定性,当石墨烯和聚吡咯质量比为4%时,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可达4.51S&cm-1。
1.1.3聚噻吩复合材料
&&& 聚噻吩薄膜的密度、电导率均有最佳值。聚噻吩的室温电导率在10-8S&cm-2左右,20世纪80年代拜耳公司开发出的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的电导率可达到102S/cm以上。刘书英等以水溶性聚合物聚苯乙烯磺酸钠(PSS)为模板及掺杂剂,直接引入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采用化学氧化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不同质量配比的PEDOT/PSS-MPEG水分散体,PSS-MPEG量越多,EDOT完全聚合时间越长。
&&& Soon Jae Kwon等以聚离子液体(PIL)为PEDOT相容模板,采用共混法制备了一种PIL-改性PEDOT(PEDOT:PIL)/聚(醚-&-酯)(PEEA)高伸缩性导电聚合物。导电PEDOT:PIL在PEEA中分布均匀,共混物呈现出较低的的渗滤阈值并具有良好的弹性机械性能。
&&& 杨正龙等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了一种聚(3-己基噻吩)即P3HT,将其与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有效复合,最后形成一种受体异质结型P3HT-MWCNTs光敏性纳米复合薄膜。随着碳纳米管含量的增加,其在可见光区域内的吸收红移,吸收光谱更加兼顾近红外光区域,与地面太阳光谱更加匹配,提高了对太阳能的利用率。
1.2填充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 填充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是在基体聚合物中加入导电填料复合而成。基体聚合物主要有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ABS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酰胺、聚氨酯、有机硅树脂等。导电填料主要有:碳系材料、金属系材料、金属氧化物系材料等。
1.2.1碳系填充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 碳系填料主要包括炭黑、石墨、碳纤维等。炭黑是目前分散复合法制备导电材料中最常用的导电填料,其成本低、密度小,但其呈黑色,影响产品外观颜色;石墨由于其杂质多,使用前需要进行处理;碳纤维具有高强度、高模量、抗腐蚀、添加量小等特点。
&&& 以炭黑为导电填料的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是目前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一种导电高分子材料。Zaragoza-Contreras E A等以高度结构化高浓度导电的碳黑XC-72作为导电填料,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的炭黑/聚苯乙烯导电复合材料,其表面电导率为5&10-3S/cm。
&&& 近年来,以新型碳材料为添加剂的复合导电材料也成为研究的热点。杨荔等以可再生的竹材为原料,在隔绝空气的状态下经900℃碳化处理得到竹炭,再以竹炭粉粒为导电骨料、炭黑为添加剂、酚醛树脂为黏结剂,采用模压成型法制备竹炭/酚醛树脂复合导电材料。随着酚醛树脂用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抗弯强度增大,电导率先增大后减小;增大竹炭粉粒的粒径、增加炭黑用量、提高固化温度有利于改善复合材料的导电性,但会不同程度地改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 石墨烯因于其优异的电导和热导性,机械强度大,比表面积大,且潜在地制造成本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关注。杨波等以新型碳材料石墨烯为导电填料,水性苯丙乳液为基体,通过简单共混的方式制备出一种全新复合型导电膜,当石墨烯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导电膜的表面电阻率可达到0.29l &O&cm;复合导电膜中添加少量纳米银颗粒,导电性可提高2个数量级。
1.2.2金属填充型导电高分子
&&& 金属填充型导电高分子是以电绝缘性高分子为基材,以金属粉末、金属纤维、金属丝等高导电材料为填充材料经适当混炼和成型加工后而得到的一类性能优异的导电材料。常用的金属系填充材料包括银、金、铜、铝、镍等,对于那些容易被氧化的金属,从稳定性考虑不宜采用;其中,金和银的电导率高,性能稳定,在可靠性要求较高的电气装置和电子元件中应用较多,但其最大的缺点就是价格高、密度大;铜、铝、镍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且价格较低,但其在空气中表面容易氧化,导电性能不够稳定,目前主要用于电磁屏蔽材料和印刷线路引线材料中导电填料。
1.2.3金属氧化物填充型导电高分子
&&& 多种金属氧化物都具有一定导电能力,熔点高、抗氧化能力强、价格适中,也是较理想的导电填充材料,如氧化锡、氧化锌、氧化钒、氧化钛等。金属氧化物的突出特点是无色或浅色,但电阻率相对较高是金属氧化物添加材料的主要缺点。
&&& 何晓伟等采用溶液共混的方式制备聚乙烯醇/锑搀杂二氧化锡(PVA/ATO)纳米复合材料,纳米ATO在PVA基体中分散良好,在ATO含量较低的情况下即可获得导电性能及机械性能良好的复合材料;当ATO的质量分数在2.5~5%时,PVA/ATO复合材料的电导率发生突跃,电导率可达到10-4S/cm。
&&& Rajasudha G等采用溶胶-凝胶法合成ZnO纳米颗粒,在添加表面活性剂存在的条件下通过化学方法制得聚吲哚纳米颗粒,最终通过原位聚合和掺入技术合成了聚吲哚-ZnO纳米复合高分子电解质。为增强复合材料的离子导电性,向体系中加入了LiClO4,在阻抗谱下测得该电解质在50℃下电导率为4.404&10-7S/cm。
2复合型导电材料的应用
2.1复合型导电塑料
&&& 导电塑料按其组成及制备工艺不同可分为本征型和复合型两大类,实际应用中90%以上属于复合型。复合型导电塑料一般是以各种热固性或热塑性聚合物为基体,加入导电填料和改性添加剂等复合而成。常用的基体材料有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尼龙(PA)等。复合型导电塑料常作为电磁屏蔽材料、抗静电材料、塑料芯片、便携式电源等而广泛应用。
&&& 侯绍宇等采用聚乙烯为基体,炭黑和石墨为导电填料,通过碳布做增强骨架,制备了钒电池三明治型导电塑料基复合双极板。该双极板在100mA/cm2的电流密度下,电流效率为97%,电压效率达到82%,能量效率达到80%。
&&& 薛俊等采用球磨共混-热压成型工艺制备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石墨包覆纳米铜(UHMWPE/GECNP)复合材料,当GECNP体积百分含量为12.8%时,复合材料电导率可达7.55 S/cm。
2.2复合型导电橡胶
&&& 复合导电橡胶以普通橡胶为基体,添加导电填料混合而成,具有柔韧性好、易加工以及导电、导热等性能,在抗静电、导电、电磁屏蔽/吸波、传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用于导电橡胶的基体材料一般有天然橡胶、硅橡胶、丁腈橡胶、氯丁橡胶等。复合导电橡胶的导电性能与导电填料相对填充浓度和填充网络结构、聚合物类型、粘度以及填充填料在聚合物基材中分散情况等有关。
&&& 柳学义等以硅橡胶为基体,导电炭黑T60为填料,制备了填充型硅橡胶复合材料。分析了炭黑填充量、硫化剂用量、硫化时间3个因素对导电硅橡胶物理和导电性能的影响。当炭黑/硫化剂用量比为20∶7,硫化时间为11min时,橡胶的物理和导电性能达到最佳。
&&& 张玉刚等采用溶液共混法,在功能化碳纳米管与炭黑的体积比为4∶21时,制成了一种新型碳纳米管/炭黑/硅胶多相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学和温度稳定性,压阻线性较好,可用于制备性能优良的柔性触觉传感器。
2.3复合型导电涂料
&&& 导电涂料是伴随现代科学技术而迅速发展起来的功能涂料,至今约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导电涂料具有导电和排除积累静电荷的能力,近十年来,导电涂料已在电子、电器、航空、化工、军工与民用等多种工业领域中得到应用。
&&& Anisha Mary Mathew等以H2SO4溶液作为电解质,在恒电位下通过电化学聚合方法合成了丁苯橡胶(SBR)/PANI复合涂层,并在不同的腐蚀介质(3.5% NaCl和0.5M HCl)下,采用Tafel极化曲线、开路电位测量和电化学阻抗谱对聚苯胺及聚苯胺复合涂料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SBR/PANI复合涂层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
&&& 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具有质量轻、耐用、导电性能稳定、成本低、易于加工、适于大规模大批量生产等特点,在光电子器件、能源、信息产业、传感器、以及电磁屏蔽、金属防腐和隐身技术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而且随着现代科技的速发展,这种新型材料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所以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和开发应用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图文】复合型导电高分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材料
大小:1.13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名称:复合导电性高分子材料;electroconducticonductive composite polymer 导电性复合高分子材料是由导电性材料与非导电的高分子材料复合而成的。复合方法可以是在高分子材料内部添加导电性材料粉末或者纤维等,也可以是在非导电基质上形成导电表面层而构成高分子导体。电气、电子设备中使用的有机导电材料多数为这种导电性复合高分子材料。其中前者主要是在、、、等聚合物中添加银、钯、镍、铜、等导电性填充材料复合而成。添加型复合导电材料的导电机理有人认为是填充材料在中构成网状的连续导电通路,也有人认为是在导电微粒之间距离足够小时构成所谓导电“隧道”,其证据为在下绝大多数导电微粒并未接触,形成网络。无论如何,导电性填料需要达到一定的添加浓度才能发挥作用。导电性复合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混合压制成型法、混合熔铸法和法等。复合型根据使用途径划分包括导电性、、电热元件、小型电阻器、抗静电和防电磁干扰材料、材料等,其中导电性黏合剂和导电涂料用于精密电子产品中器件的连接和固定,对电子产品的小型和微型化十分有利。非金属电热元件可以制成保温垫、保温拖鞋、房屋加热等块状电发热材料。抗静电和防电磁材料用于电子设备的外壳和电子设备机房的地板。由制成的电极已经广泛用于计算机和电子琴等设备的按键。这种材料在其他领域也具有潜在的用途。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07:19:45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