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个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ARM Linux系统时,你是如何进行FLASH存储器分区规划的,并说明各个部分的作用.

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详解(第2版)(弓雷)_嵌入式系统书籍_希赛网图书
客服热线:400-777-1218
当前位置: >
> 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详解(第2版)
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详解(第2版)
价  格:69.00&元
所属类别:
作  者:弓雷
出版时间:
所属学科:
页  数:466
出 &版 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嵌入式Linux开发精品图书全面升级,ChinaUnix社区鼎力推荐  
由浅入深,全面解析基于ARM体系结构的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  
结合多个实例和5个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嵌入式开发的原理及过程  
内容新颖:书中涉及的软件及开发环境都是当前最为流行的版本  
内容全面:涵盖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的大部分知识点和典型应用  
由浅入深:从嵌入式系统的软硬件开始讲解,逐步深入到实际开发  
注重原理:对每个知识点从概念和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而透彻的分析  
重点突出:对Bootloader和Linux内核的功能和移植进行了详细介绍  
实践性强:结合多个典型实例和5个应用案例,提高读者的开发水平
《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详解(第2版)》是获得了大量读者好评的“linux典藏大系”中的《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详解》的第2版。本书由浅入深,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基于arm体系结构的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技术,并提供了大量实例供读者实战演练。另外,本书提供了9小时多媒体教学视频及书中涉及的实例源程序,便于读者高效、直观地学习。  《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详解(第2版)》共分4篇。第1篇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入门、嵌入式软硬件系统、arm处理器、嵌入式linux、软件开发环境建立和第一个linux应用程序;第2篇介绍了linux应用程序编程基础、开发多进程/线程程序、网络通信应用、串行口通信编程、嵌入式gui程序开发和软件项目管理;第3篇介绍arm体系结构及开发实例、深入bootloader、解析linux内核、嵌入式linux启动流程、linux文件系统、建立交叉编译工具链、命令系统busybox、linux内核移植,以及内核和应用程序调试技术;第4篇结合5个案例介绍了linux设备驱动、网络设备驱动、flash设备驱动和usb驱动的开发过程,以此提高读者的实战水平。  《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详解(第2版)》适合广大从事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的人员、对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有兴趣的爱好者及大中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阅读。相关培训院校及高校的老师亦可将本书作为教材使用。
《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详解(第2版)》书籍目录
《arm嵌入式linux系统开发详解(第2版)》第1篇
linux嵌入式开发基础篇第1章
嵌入式系统入门 21.1
什么是嵌入式系统 21.2
嵌入式系统应用领域 21.2.1
家用电器和电子类产品 21.2.2
交通工具 31.2.3
公共电子设施 31.3
嵌入式系统发展 41.3.1
嵌入式微控制器 41.3.2
嵌入式微处理器 51.3.3
未来嵌入式系统发展的方向 51.4
典型的嵌入式系统组成 61.5
小结 6第2章
嵌入式软硬件系统 72.1
电路基本知识 72.1.1
什么是模拟电路 72.1.2
什么是数字电路 72.1.3
数制转换 82.2
计算机组成原理 9.2.2.1
计算机体系的发展 92.2.2
中央处理器 92.2.3
存储系统 102.2.4
总线系统 102.2.5
输入输出系统 112.3
软件基础知识 112.3.1
什么是软件 112.3.2
软件开发流程 122.3.3
常见的软件开发模型 122.3.4
计算机编程语言 132.3.5
数据结构 132.4
操作系统知识 142.4.1
什么是操作系统 142.4.2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142.4.3
操作系统由什么组成 152.4.4
几种操作系统的设计思路 152.4.5
操作系统分类 162.5
小结 16第3章
arm处理器 173.1
微处理器和微控制器 173.2
arm处理器介绍 173.2.1
arm微处理器的应用领域 183.2.2
arm的功能特点 183.3
arm指令集 193.3.1
算术运算指令 193.3.2
逻辑运算指令 203.3.3
分支指令 213.3.4
数据传送指令 213.4
arm的结构 223.4.1
arm体系结构的命名方法 223.4.2
处理器系列划分 233.4.3
处理器工作模式 233.4.4
存储系统 243.4.5
寻址方式 253.5
arm的功能选型 273.5.1
arm的选型原则 273.5.2
几种常见的arm核处理器选型参考 293.6
小结 30第4章
嵌入式linux 314.1
常见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314.1.1
vxworks 314.1.2
windows ce 324.1.3
palmos 324.1.4
symbian 324.2
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 324.2.1
什么是linux 334.2.2
linux与unix的不同――gpl版权协议介绍 334.2.3
linux发行版 344.2.4
常见的嵌入式linux系统 354.3
小结 35第5章
建立软件开发环境 365.1
独立的linux系统 365.1.1
安装ubuntu linux 365.1.2
怎样安装、卸载软件 455.1.3
怎样配置系统服务 455.1.4
安装主要的开发工具 455.1.5
安装其他的开发工具和文档 465.2
运行在windows上的linux系统 465.2.1
什么是cygwin 475.2.2
如何安装cygwin 475.2.3
安装开发环境 505.3
linux常用工具 515.3.1
linux shell和常用命令 515.3.2
文本编辑工具vi 525.3.3
搜索工具find和grep 535.3.4
ftp工具 575.3.5
串口工具minicom 595.4
windows常用工具 615.4.1
代码编辑管理工具source insight 615.4.2
串口工具xshell 675.5
arm集成开发环境ads 685.5.1
ads集成开发环境介绍 695.5.2
配置ads调试环境 695.5.3
建立自己的工程 715.6
小结 73第6章
第一个linux应用程序 746.1
向世界问好--hello,world! 746.1.1
用vi编辑源代码文件 746.1.2
用gcc编译程序 756.1.3
执行程序 756.2
程序背后做了什么 766.2.1
程序执行的过程 766.2.2
窥视程序执行中的秘密 776.2.3
动态库的作用 786.3
程序如何来的--编译的全部过程 786.3.1
编译源代码 796.3.2
连接目标文件到指定的库 806.4
更简单的办法--用makefile管理工程 816.4.1
什么是makefile 816.4.2
它是如何工作的 826.4.3
如何使用makefile 826.4.4
好的源代码管理习惯 826.5
小结 83第2篇
linux嵌入式开发应用篇第7章
linux应用程序编程基础 867.1
内存管理和使用 867.1.1
堆和栈的区别 867.1.2
内存管理函数malloc()和free() 897.1.3
实用的内存分配函数calloc()和realloc() 897.1.4
内存管理编程实例 907.2
ansi c文件管理 937.2.1
文件指针和流 937.2.2
存储方式 947.2.3
标准输入、标准输出和标准错误 947.2.4
缓冲 947.2.5
打开、关闭文件 957.2.6
读写文件 967.2.7
文件流定位 987.2.8
ansi c文件编程实例 997.3
posix文件i/o编程 1007.3.1
底层的文件i/o操作 1007.3.2
文件描述符 1007.3.3
创建/打开/关闭文件 1017.3.4
读写文件内容 1037.3.5
文件内容定位 1057.3.6
修改已打开文件的属性 1057.3.7
posix文件编程实例 1067.4
小结 107第8章
开发多进程/线程程序 1088.1
多进程开发 1088.1.1
什么是进程 1088.1.2
进程环境和属性 1098.1.3
创建进程 1108.1.4
等待进程结束 1128.1.5
退出进程 1138.1.6
常用进程间通信的方法 1158.1.7
进程编程实例 1198.2
多线程开发 1208.2.1
线程的概念 1208.2.2
进程和线程对比 1218.2.3
创建线程 1218.2.4
取消线程 1238.2.5
等待线程 1248.2.6
使用pthread库线程操作实例 1248.3
小结 125第9章
网络通信应用 1269.1
网络通信基础 1269.1.1
tcp/ip协议族 1269.1.2
ip协议 1279.1.3
tcp协议 1289.1.4
udp协议 1299.1.5
学习分析协议的方法 1299.2
socket通信基本概念 1319.2.1
创建socket对象 1319.2.2
面向连接的socket通信实现 1329.2.3
面向连接的echo服务编程实例 1349.2.4
无连接的socket通信实现 1389.2.5
无连接的时间服务编程实例 1399.3
socket高级应用 1429.3.1
socket超时处理 1429.3.2
使用select机制处理多连接 1439.3.3
使用poll机制处理多连接 1449.3.4
多线程环境socket编程 1469.4
小结 146第10章
串口通信编程 14710.1
串口介绍 14710.1.1
什么是串口 14710.1.2
串口工作原理 14710.1.3
串口流量控制 14810.2
开发串口应用程序 14910.2.1
操作串口需要用到的头文件 14910.2.2
串口操作方法 14910.2.3
串口属性设置 15010.2.4
与windows串口终端通信 15410.3
串口应用实例--手机短信发送 15610.3.1
pc与手机连接发送短信的物理结构 15610.3.2
at指令介绍 15710.3.3
gsm at指令集 15710.3.4
pdu编码方式 15810.3.5
建立与手机的连接 15910.3.6
使用at指令发送短信 16010.4
小结 163第11章
嵌入式gui程序开发 16411.1
linux gui介绍 16411.1.1
linux gui的发展 16411.1.2
常见的嵌入式gui 16511.2
开发图形界面程序 16611.2.1
安装qt开发环境 16611.2.2
建立简单的qt程序 16711.2.3
qt库编程结构 17011.3
深入qt编程 17111.3.1
使用widget 17111.3.2
对话框程序设计 17211.3.3
信号与槽系统 17611.4
移植qtopia到arm开发板 17711.4.1
需要的资源 17711.4.2
准备工作 17711.4.3
编译主机qt工具 17811.4.4
交叉编译qtopia 17911.5
小结 180第12章
软件项目管理 18112.1
源代码管理 18112.1.1
什么是软件的版本 18112.1.2
版本控制的概念 18212.2
版本控制系统subversion 18312.2.1
在linux系统下使用subversion服务端 18312.2.2
在windows系统下使用tortoisesvn客户端 18512.3
开发文档管理--常见的开发文档 19012.3.1
可行性研究报告 19112.3.2
项目开发计划 19112.3.3
软件需求说明书 19112.3.4
概要设计 19112.3.5
详细设计 19112.3.6
用户手册 19112.3.7
其他文档 19212.4
使用trac管理软件开发文档 19212.4.1
安装trac 19212.4.2
配置trac基本设置 19212.4.3
配置trac全局脚本 19512.4.4
设置trac的web界面 19612.5
bug跟踪系统 19912.5.1
bug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19912.5.2
使用bugzilla跟踪bug 19912.6
小结 202第3篇
linux系统篇第13章
arm体系结构及开发实例 20413.1
arm体系结构介绍 20413.1.1
arm体系结构 20413.1.2
arm指令集介绍 20513.2
编程模型 20613.2.1
数据类型 20613.2.2
处理器模式 20613.2.3
寄存器 20713.2.4
通用寄存器 20713.2.5
程序状态寄存器 20813.2.6
异常处理 20913.2.7
内存和内存i/o映射 21013.3
内存管理单元 21113.3.1
内存管理介绍 21113.3.2
内存访问顺序 21113.3.3
地址翻译过程 21213.3.4
访问权限 21213.4
常见接口和控制器 21313.4.1
gpio接口 21313.4.2
中断控制器 21313.4.3
rtc控制器 21413.4.4
看门狗定时器 21413.4.5
试验:使用gpio点亮led 21513.5
小结 216第14章
深入bootloader 21714.1
初识bootloader 21714.1.1
pc(个人电脑)上的bootloader 21714.1.2
什么是嵌入式系统的bootloader 21714.1.3
嵌入式系统常见的bootloader 21814.2
u-boot分析 21914.2.1
获取u-boot 21914.2.2
u-boot工程结构分析 21914.2.3
u-boot总体工作流程 22014.3
u-boot启动流程分析 22114.3.1
_start标号 22214.3.2
reset标号 22414.3.3
cpu_init_crit标号 22514.3.4
lowlevel_init标号 22714.3.5
relocate标号 22714.3.6
start_armboot()函数 22914.3.7
main_loop()函数 23214.4
移植u-boot到开发板 23714.4.1
u-boot移植的一般步骤 23714.4.2
移植u-boot到目标开发板 23814.4.3
移植u-boot的常见问题 23914.5
小结 239第15章
解析linux内核 24015.1
基本知识 24015.1.1
什么是linux内核 24015.1.2
linux内核版本 24115.1.3
如何获取linux内核代码 24115.1.4
编译内核 24115.2
linux内核的子系统 24815.2.1
系统调用接口 24815.2.2
进程管理子系统 25015.2.3
内存管理子系统 25015.2.4
虚拟文件系统 25115.2.5
网络堆栈 25115.2.6
设备驱动 25315.2.7
依赖体系结构的代码 25415.3
linux内核代码的工程结构 25415.3.1
源代码目录布局 25415.3.2
几个重要的linux内核文件 25515.4
内核编译系统 25615.4.1
内核编译系统基本架构 25715.4.2
内核顶层makefile分析 25715.4.3
内核编译文件分析 26215.4.4
目标文件清除机制 26615.4.5
编译辅助程序 26715.4.6
kbuild变量 26915.5
小结 270第16章
嵌入式linux启动流程 27116.1
linux内核初始化流程 27116.2
pc的初始化流程 27216.2.1
pc bios功能和作用 27216.2.2
硬盘的数据结构 27316.2.3
完整的初始化流程 27416.3
嵌入式系统的初始化 27416.4
linux内核初始化 27516.4.1
解压缩内核映像 27516.4.2
进入内核代码 27716.5
启动init内核进程 27916.6
根文件系统初始化 28016.6.1
根文件系统介绍 28016.6.2
挂载虚拟文件系统 28216.7
内核交出权限 28816.8
init进程 28816.9
初始化ram disk 28916.9.1
ram disk介绍 28916.9.2
如何使用ram disk 28916.9.3
实例:使用ram disk作为根文件系统 29016.10
小结 291第17章
linux文件系统 29217.1
linux文件管理 29217.1.1
文件和目录的概念 29217.1.2
文件的结构 29217.1.3
文件的类型 29317.1.4
文件系统的目录结构 29417.1.5
文件和目录的存取权限 29617.1.6
文件系统管理 29817.2
linux文件系统原理 29817.2.1
非日志文件系统 29917.2.2
日志文件系统 29917.3
常见的linux文件系统 30017.3.1
ext2文件系统 30017.3.2
ext3文件系统 30217.3.3
reiserfs文件系统 30317.3.4
jffs文件系统 30417.3.5
cramfs文件系统 30617.4
其他文件系统 30617.4.1
网络文件系统 30717.4.2
/proc影子文件系统 30817.5
小结 311第18章
建立交叉编译工具链 31218.1
什么是交叉编译 31218.2
需要哪些东西 31318.3
手工创建工具链 31318.3.1
准备工作――获取源代码 31418.3.2
开始了――建立工作环境 31418.3.3
建立linux内核头文件 31518.3.4
编译安装binutils 31818.3.5
编译安装gcc的c编译器 31918.3.6
编译安装glibc库 32018.3.7
编译安装gcc的c、c++编译器 32118.3.8
最后的工作 32118.4
使用脚本创建工具链 32218.5
更简便的方法--获取已编译好的交叉编译环境 32418.6
小结 324第19章
强大的命令系统busybox 32519.1
busybox简介 32519.1.1
简单易懂的busybox 32519.1.2
busybox工作原理 32619.1.3
安装busybox 32719.2
交叉编译busybox 32919.3
使用busybox 33119.3.1
busybox初始化 33219.3.2
目标板busybox安装 33419.4
小结 336第20章
linux内核移植 33720.1
linux内核移植要点 33720.2
平台相关代码结构 33820.3
建立目标平台工程框架 33920.3.1
加入编译菜单项 34020.3.2
设置宏与代码文件的对应关系 34020.3.3
测试工程框架 34120.4
建立目标平台代码框架 34220.4.1
arm处理器相关结构 34220.4.2
建立machine_desc结构 34420.4.3
加入处理函数 34420.4.4
加入定时器结构 34520.4.5
测试代码结构 34520.5
构建目标板代码 34520.5.1
处理器初始化 34520.5.2
端口映射 34720.5.3
中断处理 34920.5.4
定时器处理 34920.5.5
编译最终代码 34920.6
小结 349第21章
内核和应用程序调试技术 35021.1
使用gdb调试应用程序概述 35021.2
基本的调试技术 35021.2.1
列出源代码 35321.2.2
断点管理 35521.2.3
执行程序 35721.2.4
显示程序变量 35721.2.5
信号管理 35821.2.6
调试实例 35821.3
多进程调试 35921.4
调试意外终止的程序 36121.5
内核调试技术 36321.5.1
printk打印调试信息 36421.5.2
使用/proc虚拟文件系统 36421.5.3
使用kdb调试工具 36721.5.4
kdb调试指令 36921.6
小结 371第4篇
linux嵌入式驱动开发篇第22章
linux设备驱动 37422.1
设备驱动介绍 37422.2
linux内核模块 37522.2.1
内核模块简介 37522.2.2
内核模块的结构 37522.2.3
内核模块的加载和卸载 37622.2.4
编写一个基本的内核模块 37722.2.5
编译内核模块 37822.2.6
为内核模块添加参数 37922.3
linux设备驱动 38022.3.1
pci局部总线介绍 38022.3.2
linux设备驱动基本概念 38122.3.3
字符设备 38122.3.4
块设备 38422.3.5
网络设备 38522.4
字符设备驱动开发实例 38522.4.1
开发一个基本的字符设备驱动 38524.4.2
测试字符设备驱动 38722.5
小结 388第23章
网络设备驱动程序 38923.1
网络基础知识 38923.1.1
iso/osi网络参考模型 38923.1.2
tcp/ip协议 39023.2
以太网基础 39223.2.1
工作原理 39323.2.2
常见以太网标准 39323.2.3
拓扑结构 39423.2.4
工作模式 39423.3
网卡工作原理 39423.4
内核网络分层结构 39623.4.1
内核网络结构 39623.4.2
与网络有关的数据结构 39623.4.3
内核网络部分的全局变量 39823.5
内核网络设备驱动框架 39923.5.1
net_device结构 39923.5.2
数据包接收流程 40123.5.3
数据包发送流程 40223.6
实例:dm9000网卡驱动分析 40323.6.1
dm9000芯片介绍 40323.6.2
网卡驱动程序框架 40423.6.3
dm9000网卡驱动主要数据结构 40423.6.4
加载驱动程序 40523.6.5
停止和启动网卡 41123.6.6
发送数据包 41223.6.7
接收数据包 41523.6.8
中断和定时器处理 41723.7
小结 419第24章
flash设备驱动 42024.1
linux flash驱动结构 42024.1.1
什么是mtd 42024.1.2
mtd系统结构 42124.2
flash设备基础 42224.2.1
存储原理 42224.2.2
性能比较 42324.3
内核mtd层 42424.3.1
mtd_info结构 42424.3.2
mtd_part结构 42724.3.3
mtd_partition结构 42824.3.4
map_info结构 42824.3.5
nand_chip结构 43024.4
flash设备框架 43124.4.1
nor flash设备驱动框架 43124.4.2
nand flash设备驱动框架 43224.5
flash设备驱动实例--nor flash设备驱动剖析 43324.5.1
数据结构 43324.5.2
驱动初始化 43424.5.3
驱动卸载 43524.6
flash设备驱动实例--nand flash设备驱动分析 43624.6.1
s3c2440 nand控制器介绍 43624.6.2
数据结构 43724.6.3
驱动初始化 43824.6.4
驱动卸载 44224.6.5
初始化nand控制器 44324.6.6
设置芯片操作 44424.6.7
电源管理 44624.7
小结 447第25章
usb驱动开发 44825.1
usb体系介绍 44825.1.1
usb设计目标 44825.1.2
usb体系概述 44925.1.3
usb体系工作流程 45025.2
usb驱动程序框架 45025.2.1
linux内核usb驱动框架 45025.2.2
主机驱动结构 45325.2.3
设备驱动结构 45625.2.4
usb驱动程序框架 45825.3
usb驱动实例剖析 46125.3.1
usb串口驱动 46125.3.2
usb键盘驱动 46325.4
本图书名称:
本图书地址:MTD(memory technology device内存技术设备)是用于访问memory设备(ROM、flash)的Linux的子系统。MTD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新的memory设备的驱动更加简单,为此它在硬件和上层之间提供了一个抽象的接口。MTD的所有源代码在/drivers/mtd子目录下。我将CFI接口的MTD设备分为四层(从设备节点直到底层硬件驱动),这四层从上到下依次是:设备节点、MTD设备层、MTD原始设备层和硬件驱动层。&
  一、Flash硬件驱动层:硬件驱动层负责在init时驱动Flash硬件,Linux MTD设备的NOR Flash芯片驱动遵循CFI接口标准,其驱动程序位于drivers/mtd/chips子目录下。NAND型Flash的驱动程序则位于/drivers/mtd/nand子目录下。
  二、MTD原始设备:原始设备层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MTD原始设备的通用代码,另一部分是各个特定的Flash的数据,例如分区。 用于描述MTD原始设备的数据结构是mtd_info,这其中定义了大量的关于MTD的数据和操作函数。mtd_table(mtdcore.c)则是所有MTD原始设备的列表,mtd_part(mtd_part.c)是用于表示MTD原始设备分区的结构,其中包含了mtd_info,因为每一个分区都是被看成一个MTD原始设备加在mtd_table中的,mtd_part.mtd_info中的大部分数据都从该分区的主分区mtd_part-&master中获得。
在drivers/mtd/maps/子目录下存放的是特定的flash的数据,每一个文件都描述了一块板子上的flash。其中调用add_mtd_device()、del_mtd_device()建立/删除mtd_info结构并将其加入/删除mtd_table(或者调用add_mtd_partition()、del_mtd_partition()(mtdpart.c)建立/删除mtd_part结构并将mtd_part.mtd_info加入/删除mtd_table 中)。&
  三、MTD设备层:基于MTD原始设备,linux系统可以定义出MTD的块设备(主设备号31)和字符设备(设备号90)。MTD字符设备的定义在mtdchar.c中实现,通过注册一系列file operation函数(lseek、open、close、read、write)。MTD块设备则是定义了一个描述MTD块设备的结构mtdblk_dev,并声明了一个名为mtdblks的指针数组,这数组中的每一个mtdblk_dev和mtd_table中的每一个mtd_info一一对应。&
  四、设备节点:通过mknod在/dev子目录下建立MTD字符设备节点(主设备号为90)和MTD块设备节点(主设备号为31),通过访问此设备节点即可访问MTD字符设备和块设备。&
  五、根文件系统:在Bootloader中将JFFS(或JFFS2)的文件系统映像jffs.image(或jffs2.img)烧到flash的某一个分区中,在/arch/arm/mach-your/arch.c文件的your_fixup函数中将该分区作为根文件系统挂载。&
  六、文件系统:内核启动后,通过mount 命令可以将flash中的其余分区作为文件系统挂载到mountpoint上。&
摘自Jim Zeus的《Linux MTD源代码分析》
&&相关文章推荐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114931次
积分:2937
积分:2937
排名:第11142名
原创:156篇
转载:192篇
(1)(1)(1)(1)(10)(28)(3)(9)(6)(13)(7)(15)(102)(18)(41)(74)(19)构建一个嵌入式ARM Linux系统时,你是如何进行FLASH存储器分区规划的,并说明各个部分的作用._百度知道
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要求,自日起,使用互联网服务需进行帐号实名认证。为保障您的百度帐号能够正常使用,请尽快对帐号进行手机号验证,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构建一个嵌入式ARM Linux系统时,你是如何进行FLASH存储器分区规划的,并说明各个部分的作用.
左侧菜单的所有内容熟悉一遍。给你一个atmel的官方arm linux的分区示意图,关键看你自己的制作环境是什么.at91。在你编译后的size的基础上://www,存储位置等,你需要了解了每一部分的启动原理://wwwflash中一般需要装下启动区(bootstrap,文件系统(filesystem)具体安装大小。想了解更详细的,要看各个部分的软件被你编译成了多少,再适当增加一点。或者把上面的网站里,作为个分区的容量.com/linux4sam/bin/view/Linux4SAM/GettingStarted上面只是对初学者的简要说明。
采纳率:71%
uboot,文件系统,存放内核,一般1~4Mfilesystem、kernel、filesystemuboot,存放启动代码,一般512Kkernel,存放应用程序及存储数据嵌入式上一般3个分区就够了就
放启动区&kernel&
内核&rootfs&
如果和内核编译到一起就不用这个区,如果以img的形式烧录就需要这个区&usr&
放数据和APP。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flash存储器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最新图书
· 更多热门推荐图书
· 最新热门电视剧情
版权所有 :分享在线图书,免费图书,打折图书,电子图书,图书大全,网上书店,行业图书,少儿图书,在线图书馆! 图书介绍来自当当网及卓越网,不代表本站的立场 广告合作 QQ: 联系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嵌入式实时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