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回985211学校名单复读冲一下985现实吗?

高考复读生换代:从希望上大学变要上好大学
诸葛亚寒 李晨赫
“失败,这是最后一次!”座右铭代表了复读生的真实心态。CFP供图(资料)“复读生不再是‘成绩差’的代名词,已经开始换代了。”“现在的复读不像10年前和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大量的人考不上大学,考不上本科,当时有的省复读生占到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前农村的孩子考上大专,就可能实现阶层流动。但现在的孩子,要考上好的大学才能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通知书的到来让王艋有些慌张了。高出一本线29分,王艋的一只脚已经踏入大学校门,即将成为上海一所普通一本院校的准大一新生。可拆开的录取通知书最终又用胶带封上放进了抽屉里。日,王艋踏进大学的那只脚最终退了回来,他选择了另外一个身份:()复读生。这天,距离2016年全国高考——王艋的第二次高考还有整整300天。300天意味着什么?王艋说自己想得很清楚,无非是一个未知的赌局:“就算失败了,也比无法抹去的遗憾更让人容易接受。”因为王艋的一句话,父母尊重了这个决定:“我想拥有这次选择的权利,我会为自己负责,希望你们相信我。”伴随着每年一次的高考,“复读”这个词也周而复始地出现。近几年,高考报名人数下降和招生计划增加带来录取率的不断提高,复读生这个群体的数量也在减少。然而,对于“王艋们”,一些长期在高考复读一线指导的老师有了新的发现——复读生人数减少的背后,是水平层次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王艋们”为了心中的“好大学”选择逆向回流。更有细致的老师发现,如今,社会对于复读的“偏见”正逐渐消失,这个抉择不再像以往那样“悲壮”,复读生的心理负担也减轻不少。相比从前,90后,甚至是95后,“对自己负责”的意愿更加强烈。就像王艋眼中的“复读”,“这不过是一次正常又普通的选择而已。”好学校的诱惑10万,这是教育部统计的去年全国高考复读生减少的人数。公开数据显示,湖南省高考复读生连续4年下降,从2012年占总人数17.6%的6.4万人降到今年的4.5万人,占考生总数11.5%。而今年,湖北省参加高考的复读生约3.7万人,占总人数一成,山东省高考复读生比例也降到了不足5%。人数虽然减少,但高分复读学生在增多。山东省某复读学校老师告诉记者,近两年,复读生中的高分生占到了1/4到2/3左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贵州某复读培训机构负责招生的老师发现,7年前,当她开始接触复读班时,学生主体是分数达不到三本线的学生,二本以上的学生占比不到30%。而这两年,近一半的复读生高考分数在二本线以上。“复读生不再是‘成绩差’的代名词,已经开始换代了。”这位老师说,许多高分学生因为对录取学校或是被调剂的专业不满意选择再考一年。王艋就是其中之一。就读于省内一所重点中学的他,在高考前的3次模拟考试中,都取得了比近年平均一本线高出60分左右的成绩。按照往年的录取情况,他完全可以进入一所北京211高校就读,这也成为他奋斗的目标。可成绩和录取结果并非他所期待的。不甘心,是和王艋一样的高分生选择复读的最重要的原因。就读于湖南省常德市一所县级中学的杨溢,高三一年的成绩均在600分左右,可去年高考,因为失误仅拿到了566分。尽管如此,他依然以高出一本线40分的成绩被重庆一所一本院校录取。可想到过去十多年的努力与最终结果的不成正比,在父母的支持下,杨溢选择在长沙一所中学进行复读。今年,他如愿拿到了的录取通知书,646分的成绩比一本线高了120分。杨溢所复读的中学去年一共有10个复读班,每个班级50到60人。“高手很多”,两个实验班的学生最后“几乎全上了一本线”。“现在的复读不像10年前和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大量的人考不上大学,考不上本科,当时有的省复读生占到三分之一甚至一半。”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刘海峰认为,现在高考录取率已经很高了,平均录取率都达到70%~80%,有的省份甚至达到90%,“可以这么说,如果愿意上专科,大家都可以有大学上。”伴随着录取率的提高,学生复读的动机发生了变化。长沙市某复读中学的负责人发现,现在的复读生由希望上大学变为要上好大学:能上二本的希望通过复读考上一本,能上一本的希望考上名校。6年前,就读于广州一所二本院校的大四学生罗洪作出了一个令导师、同学和家人吃惊的决定——放弃大学学习,重回高三复读参加高考。罗洪复读的动机,源自对学校和专业的不满意。但和选择()换专业的室友想法不同,在她看来,一个二本生想要改变专业考入国内985、211高校实在是难以想象。“况且,现在用人单位不仅看你研究生文凭,还要看你的‘第一学历’,所以,还不如复读好好考个重点本科大学。”罗洪说。“在高考录取比例水涨船高的现状下,社会和用人单位不仅对学历有要求,也对‘学校历’有要求。”刘海峰说,很多人对名校的追求更加强烈。成败在于炼心与其说现在的复读生少了以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悲壮情怀,不如说他们更加理性了。这个变化是罗洪复读时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感受到的。这位班主任认为,选择复读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这条路的艰难和自己情况如何。她常常告诫学生:别以为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就够了,你们永远不能小觑这条路上的沟坎。这一点,罗洪认为自己看得很清楚。在决定复读之前,她通过网上的资料已经清楚走复读这条路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有的复读一年成绩直线退步,有的最后连课都不愿上了,有复读了好几年成绩一直没起色的,有平常能考一本可上考场就发呆的,也有复读读出精神病的、自杀的……”尽管也有心里的挣扎和家人的压力,但罗洪依然决定复读。回到高三教室的那一天,距离2010年高考不到200天。最终,在那一年高考中,罗洪考上了西部一所一本院校,也在去年成功获得该校保研资格。“相比我那时候,现在提起复读,已经不觉得丢人了。我觉得,复读生开始变得理性,对自己、对接下来的这段经历有非常清醒的认识。”罗洪说。和罗洪一样,关于复读的那段经历,许多复读生都不愿再次回想。用李楠的话来说,那一年,表面上全世界的人都在支持你、帮助你,但实际上你就是一个孤独的人,所有的人都只能眼睁睁看着你拼命,“很简单,能救你的就是你自己”。李楠是去年安徽省高考生,也是一名复读生,如今已是西北一所211高校的大一学生。前年,她的高考成绩连三本线都没到。和不少安徽考生一样,李楠选择了在毛坦厂中学复读。这个被誉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中学,学生总数达到2.4万人,其中三分之二是复读生。对李楠而言,在毛坦厂中学复读的这一年是难以言说的。 “只有你一个人”“孤独”是这一年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可相比提高的120分,这一年是值得的。“我高中三年就是睡过来的,根本没有学习。所以第一年的成绩我没有太吃惊。但想想,我是以中考前100名的成绩进入了我们县最好中学的最好班,最后却三本都没考上,太不甘心了。”李楠认为,自己的成功源于对自身有清楚认知的心态。心态是大多数复读生谈及的,决定复读成败的关键所在。从第一年高考成绩达到三本线到复读两年后考取国内一所985高校,吴涵被认为是复读班的“传奇”。在他看来,很多复读的学生,基础都不差,最终失败并不是实力上的问题,往往是心态导致。“复读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平静’。平静地面对复读这件事,平静地复读,平静地考试……”吴涵说,自己身边有许多优秀的复读生,可往往在这条痛苦的路上过多沉浸在不安当中。吴涵说,面对高考的一次“失利”,有人会妥协,有人会选择其他的路,比如出国。在他眼里,好心态就是把复读当成和出国一样的选择,“复读一年,和那些出国需要读两年预科不是一个道理吗?”在李楠身边,虽然有不少传奇发生,但同时,遗憾也有很多。比如,带着三本分数进来拿着三本分数离开,带着一本分数和冲击名校的决心而来却拿着二本分数离开,甚至还有放弃二本学校不念复读一年后连三本都没有考上的同学……复读这条回头路值不值得走,能不能走成功,没有人能用数据说明。但在李楠和吴涵看来,真正想清楚复读的学生,成败并不在于最后的分数。“其实,很多人觉得一次高考不能说明什么,但复读的这一年能让他认清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李楠的后桌“战友”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第一年没考上三本,觉得念高职“丢人”选择复读,第二年刚好达到三本线,最终却选择高职,“她看清了自己,更适合学一门技术!”因此,李楠认为,复读最大的成长在于“炼心”。“心智的成熟是最重要的。很多人像我一样,高中三年幼稚到意识不到读大学的重要性,而这一年会让你迅速成长,知道自己是什么样、该是什么样,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李楠说。吴涵那一年高考的作文题目是《人只有站起后世界才属于他》,他说,失败并不可怕,再次失败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失败,没有站起来面对失败的勇气,或者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失败的人。“复读一年,换一个强大的内心,这个成长,也许对高考无用,但对接下来的一生,有用。”吴涵说。对自己负责微电子专业,是很多学生向往的名校、名专业。第一次高考那年,张克以在安徽省50万理科生中位列100多名的成绩被录取。可入学两年后,他却选择了退学复读。这个抉择令人惊讶。可张克就是不喜欢这个专业,他也曾尝试选修自己喜欢的心理学,也申请过转专业,最终无果。经过大二一年的犹豫和徘徊,张克得到了父母的同意,回到高中再战高考。在复读的一年中,张克的考试成绩一直名列年级前五,最后高考成绩是全省理科600多名——尽管不如第一次高考,但仍被6年制法学实验班录取。成绩的落差并没有让张克失落,相反,他对现在的专业很喜欢。回头再看当初复读的选择,张克认为,现在的上升通道越来越个人化,你付出努力就可以得到。同时,90后面对的时代越来越多元化,不像以往要对组织、单位负责,最重要的是对自己负责。罗洪同意这个观点。他认为,如今,高分复读学生的增多,在于学生自主性越来越强,自己把握的前途欲望越来越强,更敢于作出复读选择。此外,王艋提到,像他一样来自教育水平不高省份的孩子,不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学生,拥有更多保送、出国()的机会,高考是实现自我价值、是自己能够决定自己未来的最直接的方式。刘海峰说,近些年,依靠考上大学就能向上流动、改变命运的难度越来越大。“以前农村的孩子考上大专,就可能实现阶层流动。但现在的孩子,要考上好的大学才能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与高校招生的老师告诉记者,虽然高考录取率在提高,但“上升渠道有限,也是导致高分学生,甚至是大学生重新回炉的原因吧”。 不过,这位老师担心,这种现象会让复读越来越功利化,会继续强化全社会的“名校情结”。如长沙某复读学校曹校长所言,不同时期,复读的功能和定位有所不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复读教育的第一个阶段,那时候考大学是“跳龙门”,考生拼尽全力去争取改变人生的机会,不惜多次复读;第二阶段是上世纪90年代末,大学开始扩招,读书的机会增加,复读人数减少;复读的第三个阶段就是现在,由于出路的多元化,升学率不断增加,复读越来越功利化。2008年,教育部出台“严禁公办高中举办复读班”的禁令。许多复读生只能选择由教育部门批准的复读学校,“有关系的”可以在少数公办中学里“混”到一个角落坐。“现在的复读生层次有了很大提高。人数虽然少了,但质量变厚了。这些学生,应该得到教育部门的关注和指导。而复读生群体的这种变化也值得高考制度、高等教育关注。”前述参与高考招生的老师说。不过一次选择百度上有个名为“复读”的贴吧。贴吧里,有复读成功者的经验之谈,也有复读失败的悲痛教训……在王艋作出复读决定前,他曾无数次在这里寻找答案。一位吧友告诉王艋:决定复读要慎重,要对自己有清楚的认识和了解,不要因他人的看法而动摇;而选择复读要轻松,它不代表着失败,只不过是给自己再一次选择大学的机会。她送给王艋一句话:君若有此心,莫畏风雨行,不负而今志,明年化蝶时。王艋选择复读了。300天后,任何一种结果都有可能,任何一种结果他也都能“心甘情愿地”接受。“不过就是一次个人选择而已。”王艋说。(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学生名字均为化名)
来源:腾讯视频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腾讯教育官方微信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添加qq_edu
总有一种力量推动教育前行
校园好时光
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小园同学”
交朋友长知识收礼物
[责任编辑:oasisli]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被挑衅后打人"犯法吗?
负一半责任
课程提供:
恭喜您,答对了!看一下您是不是和老师们的思路一样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5136096
很遗憾,答案错误。赶快看看正确答案和思路是怎么样的吧
每位回答正确的答题者,都将进入本期抽奖池。每期抽取1名幸运答题者,奖励10Q币。
上期答题获奖者:QQ
答对啦,看看老师的思路吧!
有问有答&&高考复读生换代:从希望上大学变上好大学 - 网易海南
十天内免登录
高考复读生换代:从希望上大学变上好大学
6年前,就读于广州一所二本院校的大四学生罗洪作出了一个令导师、同学和家人吃惊的决定——放弃大学学习,重回高三复读参加高考。罗洪复读的动机,源自对学校和专业的不满意。但和选择考研(课程)换专业的室友想法不同,在她看来,一个二本生想要改变专业考入国内985、211高校实在是难以想象。“况且,现在用人单位不仅看你研究生文凭,还要看你的‘第一学历’,所以,还不如复读好好考个重点本科大学。”罗洪说。“在高考录取比例水涨船高的现状下,社会和用人单位不仅对学历有要求,也对‘学校历’有要求。”刘海峰说,很多人对名校的追求更加强烈。成败在于炼心与其说现在的复读生少了以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悲壮情怀,不如说他们更加理性了。这个变化是罗洪复读时所在班级的班主任感受到的。这位班主任认为,选择复读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这条路的艰难和自己情况如何。她常常告诫学生:别以为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决心就够了,你们永远不能小觑这条路上的沟坎。这一点,罗洪认为自己看得很清楚。在决定复读之前,她通过网上的资料已经清楚走复读这条路最坏的结果是什么。“有的复读一年成绩直线退步,有的最后连课都不愿上了,有复读了好几年成绩一直没起色的,有平常能考一本可上考场就发呆的,也有复读读出精神病的、自杀的……”尽管也有心里的挣扎和家人的压力,但罗洪依然决定复读。回到高三教室的那一天,距离2010年高考不到200天。最终,在那一年高考中,罗洪考上了西部一所一本院校,也在去年成功获得该校保研资格。“相比我那时候,现在提起复读,已经不觉得丢人了。我觉得,复读生开始变得理性,对自己、对接下来的这段经历有非常清醒的认识。”罗洪说。和罗洪一样,关于复读的那段经历,许多复读生都不愿再次回想。用李楠的话来说,那一年,表面上全世界的人都在支持你、帮助你,但实际上你就是一个孤独的人,所有的人都只能眼睁睁看着你拼命,“很简单,能救你的就是你自己”。李楠是去年安徽省高考生,也是一名复读生,如今已是西北一所211高校的大一学生。前年,她的高考成绩连三本线都没到。和不少安徽考生一样,李楠选择了在毛坦厂中学复读。这个被誉为“亚洲最大高考工厂”的中学,学生总数达到2.4万人,其中三分之二是复读生。对李楠而言,在毛坦厂中学复读的这一年是难以言说的。 “只有你一个人”“孤独”是这一年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可相比提高的120分,这一年是值得的。“我高中三年就是睡过来的,根本没有学习。所以第一年的成绩我没有太吃惊。但想想,我是以中考前100名的成绩进入了我们县最好中学的最好班,最后却三本都没考上,太不甘心了。”李楠认为,自己的成功源于对自身有清楚认知的心态。心态是大多数复读生谈及的,决定复读成败的关键所在。从第一年高考成绩达到三本线到复读两年后考取国内一所985高校,吴涵被认为是复读班的“传奇”。在他看来,很多复读的学生,基础都不差,最终失败并不是实力上的问题,往往是心态导致。“复读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平静’。平静地面对复读这件事,平静地复读,平静地考试……”吴涵说,自己身边有许多优秀的复读生,可往往在这条痛苦的路上过多沉浸在不安当中。吴涵说,面对高考的一次“失利”,有人会妥协,有人会选择其他的路,比如出国。在他眼里,好心态就是把复读当成和出国一样的选择,“复读一年,和那些出国需要读两年预科不是一个道理吗?”在李楠身边,虽然有不少传奇发生,但同时,遗憾也有很多。比如,带着三本分数进来拿着三本分数离开,带着一本分数和冲击名校的决心而来却拿着二本分数离开,甚至还有放弃二本学校不念复读一年后连三本都没有考上的同学……
本文来源:海口网
责任编辑:hnyxz
相关新闻阅读
48小时评论排行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网易海南访谈间各省市高考信息汇总: |
时间: 10:12
【纠结】复读还是不复读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复读
【纠结】复读还是不复读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复读 来源:
  复读?不复读?这是让不少考生和家长纠结的问题。随着我省高考提前批录取的结束,一些考得不理想的考生已经将复读提上了日程。在随后的一个月时间,每个批次录取结束,复读市场都会迎来复读小高峰。发挥失常、名校情结等都是考生选择复读的原因。
  「纠结」
  复读?不复读?难住不少考生
  小申是今年的高考生,平时成绩不错的他,高考成绩却有几分&尴尬&。
  小申的家长四处打探,了解到他的成绩有机会上好的三本院校,或者等二本院校降分征集志愿。
  不过,小申有些不甘心,在他看来,三本院校学费有点贵,再者,寒窗苦读12年,上个三本院校还真有些不甘心。但等二本院校征集志愿,他又觉得希望有些渺茫。
  &真不行,那只有去复读了。&小申无奈地说,其实对于复读,他有点纠结,复读如同赌博一般,如果发挥正常或超常还可以,但万一发挥失常,自己岂不是白白耽误一年时间,再加上比其他同学晚了一年毕业,各种就业机会也可能会少很多。
  现在,焦虑的小申只有等待着二本录取情况,同时继续考察各个复读学校和民办学校。
  「调查」
  专科到二本线间复读考生最多
  其实,有小申这样纠结的考生不在少数。尽管他们还在纠结,可是已经有不少学生抢占先机去复读了。
  昨天上午,记者从郑州新世纪高考补习学校了解到,从7月1日开始至今,已经有近1000名学生在该校报了名复读。现在,通过网络、电话、现场咨询的考生及家长络绎不绝。
  那么,都是哪些学生选择复读呢?
  据郑州新世纪高考补习学校招生办主任贾老师介绍,目前来复读的学生虽然高中低三个层次都有,但专科至二本线之间的考生最多。
  另据介绍,目前,我省一本实行平行志愿,高分落榜的考生明显少了,因为这几年,高分考生复读的相对较少,但同时,也有这样一种怪现象,即上了大学,对大学或所学专业不满意的学生也放弃大学学业&回炉再造&。
  「分析」
  三原因引爆复读市场
  据了解,随着我省高招录取的进行,复读高峰也会随之掀起小波澜。记者从我省其他招有复读生的学校了解到,目前,不少学校都已经接纳了复读的学生,他们对随后一阵的复读高峰满怀信心。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引爆复读市场呢?
  &来复读的学生中,一部分想过明年再战,考个更好的学校,也有人是因为名校情结而选择了复读。&贾老师表示,发挥失常、名校情结,都是考生选择复读的原因。
  据她介绍,今年,她所在的学校还接收了一个高考成绩610多分的理科生,这个学生之所以选择复读,就是想冲击清华、北大及排名比较靠前的985院校。
  当然,也有学生是因为发挥失常选择复读。秦敏就是其中之一。平时成绩很不错的她在高考时发挥失常,离一本线差了5分,于是,她毅然选择了复读。
  &虽然耽误了一年,但明年,肯定会有所更好的大学在等着我。&对于明年的高考,秦敏很有信心。
  「现状」
  复读班&按分数段收费&
  考生选择复读,学校也不会错过好的生源。有些可以招复读生的民办学校甚至打起了&价格战&。
  昨天上午,记者从济源市一所招收复读生的民办学校了解到,该校今年计划招收高考复习生1500人,收费的分数段划分很细致,从文科520分~529分、理科530分~539分的分数段开始,一年收取学费500元,以此为基础,每少10分,学费增加500元。
  还有&高分少交&的诱人优惠。凡2014年高考成绩文科在530分以上、理科在540分以上的免交学费;文科550分、理科560分以上的住宿费、资料费减半;文科570分、理科580分以上的费用全免,并根据情况每月给予100元~500元的生活补助或奖学金。2015年高考被清华、北大录取的学生,学校另给5万元的奖励。凡期中、期末、一模、二模及省、市举行的大型考试,成绩在全市文、理前10名者,均有100~500元的奖励,全市前50名也会酌情给予奖励。
  复读不是人人都适合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三老师李功毅认为,首先,选择复读的学生,要清楚目标未实现的原因,知道距离目标有多远,如何缩短距离。其次,选择复读一定要有恒心、有毅力。
  在他看来,心理素质不佳或者被逼无奈才走上复读这条道路的学生往往会显得动力不足,这就很容易造成对考试更加紧张或焦虑,由此一来,复读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什么样的考生适合复读?我们建议如果你符合下面情况,是可以考虑复读的:
1.考生平时成绩不错,但是高考发挥失常。特别是因为身体不适,重大变故或是遇到堵车、忘带考试物品等特殊状况而导致发挥失常的考生。
2.考生本身想复读,有学习的劲头。高三一年的努力还没有达到目标,考生要求通过补习一年提高成绩,且能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3.心理承受能力较强。在复读学校(班)与高三应届生的学习环境、条件、教学都是有差别的,同学之间的差异也很大,有较强心理承受能力的学生才可以顺利渡过这一年。
那么,哪些考生不太适合复读呢?我们建议和下面情况类似的考生可以不必再纠结于复读这件事儿上,如果今年能读,就尽量去上大学,将来还可以通过专升本、考研、留学等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
1. 考生对自己考试的结果比较满意,也接受了被录取的学校。但是,家长却认为孩子还有潜力,如果复读一年,来年可以上一个更好的学校,而动员考生复读,来年再考。如果考生本身没有复读的热情,学习的潜力也发挥不出来。
2.心理承受能力差,一到考试就特别紧张的考生。考生认为今年考试失利是因为精神紧张,但是明年加上复读的压力,可能会更加紧张。心理素质不够好的考生,受外界非智力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很难保证实力的发挥。
以上几点只是我们的一些建议,并不一定适合所有考生。对于是否复读的问题,考生最好能和父母一起坐下来好好谈谈,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慎重选择。如果决定不复读,就开开心心地上大学,一旦决定复读,就赶紧将自己的状态调整过来,不要犹豫不决,举棋不定。
想复读的学生越早进入状态越好,学生为开学要做两方面的准备,一是行动上的,包括提前复习课程,背背英文单词,做到&知识的保温&。另外就是做好心态上的准备,要明白复读在人生中只是一段小插曲,是以退为进。有些学生在复读过程中,尤其是前一个月会有一些心态的起伏,对此要有心理准备。
文章来源:
原文出处:
个人或媒体转载本站内容,请保留上面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复读分数线暂无任何动态
一名高考尖子生复读的故事:为什么非211、985高校不读
责任编辑:limx2012
这几天,林茜如同所有高考考生一样,焦急地等待25日考试成绩的揭晓。不同的是,这个20岁的女孩等的是自己第二次高考的成绩。
林茜去年的高考成绩是593分,这个高于湖南文科一本线22分的分数,对好学生林茜来说,是个小小的失误。这个不高不低的分数,让林家爆发了一场家庭“战争”,三方态势明显。林茜本人认为自己学得很好,再复读浪费时间,以后还有机会努力;林茜父母对大学了解不多无法提供意见;林茜3位表哥表姐则认定“非‘211’、‘985’高校不读’’。
最终,一本落榜后的林茜被二本院校天津师范大学英语专业录取。这个结果显然不符合表哥表姐对林茜反转自己和贫困家庭命运的期待——读普通大学已经很难改变人生道路,农村贫困家庭的孩子唯一的途径就是”名校”。
2012年8月,林茜开始了“高四”之路。
林茜家在湖南省常德市沅江边的一个村子里,这个冲击形成的小片平原盛产棉花,但是人口稠密,人均耕地仅1.5亩左右。当地人近20多年的谋生传统是去广东打工。近几年,不少大学生毕业后也是多数去广东就业找工作,和父母辈都生活在广东。
如果就读天津师范大学,眼下大城市就业困难,找个“出人头地”的工作竞争激烈,很难。林茜未来的路很可能也是这样,和妈妈一起在广东打工,不同的是她是白领,妈妈是一线工人。
这不符合林家对林茜的期许。
林茜家有三位“成功从农村走出去”的表哥表姐。他们的路才是被定义的林茜的未来——大表姐硕士毕业是上海市公务员,二表姐硕士毕业是广东电力局职工,表哥本科毕业是南航旗下国有企业工程师。
而且,他们读高中时成绩不如林茜这么“拔尖”,他们的成就只是林茜未来的最低标准。
第一次高考后,让人吃惊的是,平时联系不多,难得见上一面的表哥表姐们竟然赶回家,集体提出意见——非“211、985高校”不读。
“都是我妈妈的亲戚,他们一直对我期望很高,”20岁的林茜直到第一次高考成绩发布,才流着泪听明白了大表姐反复强调的期望,“考上名牌大学,你才有能力改变自己,改变家庭”。
大表姐李萍比林茜大19岁,林茜的妈妈是她的小表姨,她好几年没有见到林茜,但听说林茜学习好便非常热心替小表姨规划林茜的未来,“我小姨太苦了,十几岁就打工,在外面十几年,付出太多了。林茜只有考上名牌大学,不再当农民工,才能回报妈妈。”她说。
林茜妈妈林秀是第一代南下的打工妹。小学毕业后只有14岁就去东莞打工,在东莞厚街镇一家毛纺厂织毛衣。最早只有四五百元钱一个月。林茜出生仅仅百天后,林秀就去了东莞,奶奶用米糊米汤把林茜养大。“要不然孩子一直这么瘦哦,小时候吃米有什么营养啊,底子没打好,”平时沉默不语的林秀,说起那段日子突然失声痛哭。
在包吃包住的毛纺厂上班,林秀每个月唯一的开销就是买牙膏,剩下的钱都寄回家了。毛纺是计件工作,她速度比别人快很多,只要有加班就抢着干。最早每个月比别人多挣几十元,现在工资涨到2000元后,她能多挣300元钱左右。“我这年龄的没几个人在那打工了,眼睛不好,快不起来了。”
一辈子吃苦,林母最大的希望就落在了懂事的林茜身上。从小学开始,林母就惊讶地发现,女儿自制能力很好,每次都是做完饭做完作业后才去玩,学习成绩优异到几乎年年考第一。
这,简直是天上掉下来的骄傲和惊喜,让这对普通至极的农村夫妇在当地扬眉吐气,而且有了燃烧自己的巨大动力。
同情林秀遭遇的表哥表嫂表姐们每年的春节期间总会围着火炉聊家常,“林茜未来考上名牌大学,毕业了自己在大城市有工作有房就好咯,你就不吃这个苦了”。但是同时他们也提供了建议——未来大学的花费惊人,农村种地就能糊口,再去打工吧,把孩子供出大学来了家里就好了。
林秀再度踏上打工路。
2012年初,林茜即将迈进大学校门,林秀工厂工资提高可能不大。林秀曾短暂来京尝试保姆行业,她听说月嫂挣得多。
“开学买电脑加上交学费,肯定就要一两万元,每个月的生活费最少要一千元,万一以后找工作还花钱”。然而,听说要从每个月一两千元的育儿嫂做起,几年后才能成为月嫂,林秀放弃了,她觉得林茜眼下马上就要进入大学,“每个月等着钱花,学费生活费都在涨,育儿嫂月嫂太不稳定”。
当时,林茜就读于湖南桃源县第一中学,这所农村中学一直在全省因为保持较高升学率而小有名气,1998年,1999年甚至连续出现了湖南省文理科高考状元。林茜学习成绩稳定在全校文科前十名,如果她发挥略好,极有可能考上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
然而,这个极具期待的第一次高考小小失误了。
林茜,经历过短暂的沮丧之后,还是对自己的高考成绩给了个有点尴尬的微笑。微笑是林茜的特点,这个瘦瘦高高的女孩平时话不多,面对询问她总是报以浅浅的、“丝毫没有心机和苦大愁深”的微笑。
“她特别相信努力就会好。”周霞是林茜的发小,在2012年高考中考上了湖南省内一所高校,“她从来都是把心思放在努力学习上,别的事想得不多。”
林茜并未因为高考对自己失去信心,她对自己的判断是考试时略有放松,有些地方粗心了。
“那些知识我已经掌握得非常熟练了,我觉得自己没有明显的漏洞和死角,复读就是等考试”。2012年8月,林茜给记者电话沟通说这些话时,后面还有个网络上常用的“呵呵”的笑声。
这个踏实的农村女孩在高中三年里非常用功,“很少玩,电视都不怎么看,也不要我们管,”林茜的爸爸文先满对女儿的评价是“太懂事了。”
林茜仍然决定努力一把——就现有分数填好志愿。
尽管已经超过一本线22分,但她发现,自己几乎不可能考上“211、985”高校,甚至上一本都很困难。和她分数差不多的一名同学报考了较为冷门的“海南大学”才跻身一本。林茜几乎研究了所有“冷门地区、冷门专业”,想尽量在较好城市“博”一本。可是她填报的“
西安外国语大学”并未录取她。
正当林茜准备接受这个现实,进入大学后再努力时,她收到了始料未及的反对,“跃出农门”的表哥表姐们一致认为,“复读!必须是‘211,985’大学。”
去年此时,全家拿出只有春节时才用的大圆桌,大表姐李萍,二表姐李艳,表哥黄俊,甚至自己的表姐夫们团团围坐,都参与到有关林茜未来的讨论中。
“读大学的目的是找好工作,现在都得看第一学历,本科不是‘211,985’大学,连入围的资格都没有。”
高中生林茜,还未踏入大学的校门,就听自己的亲人说起这“可怕”的未来就业现实。
林茜小声嘟哝一句:“北大也有卖肉的,”大表姐耳朵尖听到了:“北大就一个卖肉的,有些大学毕业全是卖肉的,你知道不知道。”
高中生林茜压根儿没想过就业的问题,她觉得“现在社会主要是靠自己努力,以后还有很多机会。”
“农村孩子根本没啥机会,要想找到好工作,你一没关系家里又穷,要比别人优秀百倍。”
“本科毕业于一般学校,你清华博士毕业都没用,简历直接进垃圾篓,回收站,删除。”
林茜的发小周霞成绩一般但高考发挥不错,考上了南方科技大学英语专业。“人家上了个很普通的大学都很高兴,不打算复读”。
“也就是现在扩招她能拿本科文凭。毕业后就直接北上广深东南沿海打工了,和农民工差别不大。你还想不想进国家单位国有企业,想不想改变你的身份?”
针尖对麦芒的争论中,林秀和文小满都没说话,他们信服这些说法, "他们是过来人,都是亲人才跟你说这些实情的”。
在“意见风暴”后,没想那么多和没那么高期许的林茜懵懵懂懂觉得“他们可能是对的。”
2012年8月,林茜来到这所被当地人称为芷兰中学的学校。
这所学校为住校复读生提供了优良的食宿环境,因此在全市范围内吸引了众多的学生,尤其是学习成绩好但是高考失利的农村中学毕业生。学校不仅减免高分复读生的学费,还设立奖学金。
2004年,林茜的表姐理科生李艳也是班上的“尖子生”,还曾经在全国的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奖。她高考失利后想去芷兰中学复读,报名还“找了熟人”。李艳的爸爸对记者说,他给介绍人送了一大桶农村自磨的食用油。
“那时候复读班火爆,高手复读的不少。”李艳虽然成绩优异但是并没有拿到奖学金,不过她对“晚上有绿豆汤,宿舍有空调”的环境感到满意。2005年,她以619分的成绩考上了华中科技大学(微博)(微博招生办)传统老牌专业——电气工程,去年硕士毕业后在广东一家电力局工作。
“收入高,毕业一年车房都买了。”林茜的妈妈林秀对自己的外甥女复读的选择非常赞赏。
可林茜自己,对复读充满了担忧。
因为奶奶年纪大忘记给她报名,她晚上学一年,比同学要大一岁。她今年已经20岁了,今年考上大学未来会比同学大2岁。年龄将来又会不会成为就业障碍? 是林茜的第一个担心。
林茜话不多,但是有自己的想法,她认为花一年的时间自己无非是把当初粗心大意丢掉的30分捡回来,“提高已经没有太大空间。”而事实上,林茜在这一年复读中数次参加模拟考试,成绩和以前的水平并无差别。
“这一年的时间我可以学很多‘新知识’,以后我还可以考研(微博)弥补。”
但是表哥表姐们认为,这都是90后的天真想法,“没上名牌大学将影响你一生,很难弥补,这就是起点缺陷。”
李艳在林茜上学的那天给她发了一条短信:“你现在吃再多的肉也弥补不了你小时候没奶吃,高考是农村孩子的未来起点,很重要很重要,加油。”
林茜承认自己“想得太少了,太简单了”。
为了照顾好这棵可能考上清华北大的“苗子”,老师也十分重视。文小满说:“老师特别关心她,还给她申请了几千元的奖学金。”不仅如此,老师还时常找她谈心,提醒“班内无对手”的她,把目光盯在正常升学班上的“尖子生”身上。老师还经常对她进行心理辅导,怕她是农村孩子看到城市同学家境富裕自卑,影响成绩的发挥。
“我真没想那么多,” 一年来,复读生林茜最大的困扰,就是这暴风骤雨般“砸来”的各种说法和关心,“以前老师不是说努力考上大学就好了嘛?”
然而,现实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考上,和考上哪里之间的区别,林茜尽管并无切身体会,但未来,或许会有答案。
16/17高考QQ群
广东高考家长群:
广东高考学生群:
广州高考家长圈:
2016广州高考家长群:
2017广州高考家长群:
全国高考家长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85211学校名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