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谈国学讲堂王蒙讲红楼梦中国文化的"性善论"是怎么来的

王蒙谈国学(9)中华文化有此岸性 博学终归于“一”
来源:凤凰原创
[17.91M,07分15秒][17.91M,07分15秒][3.32M,07分15秒]
相关搜索:....王蒙谈国学:孔孟为何强调用道德教化治天下
5月28日,原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主任、文化部部长、著名学者王蒙先生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道通为一:文化自信与国学传承”。以下为讲座第二部分实录:
王蒙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日生于北京。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文新学院院长。
中国文化有一个核心,核心就是信善,这一点讲的最明确的是孟子,孟子有一个“侧隐之心”,同情别人的心,关照别人的心。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个告子讲一个理论,我们客观的说,告子说“无善无不善”人刚生下来无所谓不善,就看他在什么环境,受人的影响,他也可能善,也可能恶,这都有可能。我们大家考虑一下告子这个话并不能说不对。但是孟子坚持性善,坚持性善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追求和信仰,信善你就应该善,如果你不善,你就坏着良心,坏着天良,什么叫天良就是你压根就应该有的良心。你坏了良知,什么叫良知?就是你先天不需要学就知道的知识,孔子的理论孝敬父母,你生下来你父母照顾你,你能不孝敬你的父母吗?你能不感恩你的父母吗?你能不爱你的父母吗?你生下来有兄弟姐妹是是有的。
孔子认为人还有一个天性,就是人生而好学,人生下来自然爱学,很简单婴儿说话谁教给他的,有聘专业的教师吗?用训练班吗?不需要。跟着爸爸妈妈就能学上话,所以孔自认为人也是性善的。
第一,他们坚持认为性是善的,性善的理论不太立的住,但是很得人心,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容易给人带来希望。就是说你不管什么处境下,人基本上是性善的。说的再俗一点,好人太多。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上好人还是多的,那么你的信仰就有了,它代表信仰,既是信仰还是崇善。
既然人是性善的,对中华文化有一个什么启发呢?有什么启示呢?启示就是说,我们应该用道德教化来治国平天下。孔子说,他写的是“王道与仁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齐就是规范,用法律手段,惩罚的手段来规范。“不若道之以德”,不如道德的手段来引领,“齐之以礼”,用文明礼貌来规范。你把这个定的标准定的高一点,你得是良民,你不能够违背我们这儿的管理制度。齐之以刑,你为了治国该削鼻子削鼻子,但是孔子认为你以得感化、教化让大家都有礼貌,自然就没有坏人了,世道人心好了,什么都好了,这是孔子认为的,所以他主张的叫王道、仁政,就是以仁爱之心来推行政治,这也代表理想性,孔子这人很有分寸。他说的是你用行政手段、惩治的手段,不是治国最好的方法,但是他并不能说不能用刑的手段,他说不如我提的更高,道之以德,刑之以礼,孟子说的更简单,不是杀人者就是仁政,不是那么喜欢杀人者,该杀的还是得杀。他并没有说不杀人者,他没有说,有一定的分寸。而且孟子讲,你不杀人者能得人心,得了民心而有天下。
来源:凤凰网综合
作者:王蒙
主编:冬日阳光(潘冬晖) 美编:阿雯
校对:小辉 外联:阿美 审核:智仁
| 征 | 集| 原 | 创 | 稿 |
欢迎原创投稿及推荐优秀文稿
主编微信号及QQ邮箱: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王蒙谈国学:孔孟为何强调用道德教化治天下
5月28日,原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主任、文化部部长、著名学者王蒙先生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道通为一:文化自信与国学传承”。以下为讲座第二部分实录:
王蒙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
王蒙,男,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日生于北京。中共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新疆大学、新疆师范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名誉教授、顾问,中国海洋大学文新学院院长。
中国文化有一个核心,核心就是信善,这一点讲的最明确的是孟子,孟子有一个“侧隐之心”,同情别人的心,关照别人的心。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个告子讲一个理论,我们客观的说,告子说“无善无不善”人刚生下来无所谓不善,就看他在什么环境,受人的影响,他也可能善,也可能恶,这都有可能。我们大家考虑一下告子这个话并不能说不对。但是孟子坚持性善,坚持性善既是一种理论,又是一种追求和信仰,信善你就应该善,如果你不善,你就坏着良心,坏着天良,什么叫天良就是你压根就应该有的良心。你坏了良知,什么叫良知?就是你先天不需要学就知道的知识,孔子的理论孝敬父母,你生下来你父母照顾你,你能不孝敬你的父母吗?你能不感恩你的父母吗?你能不爱你的父母吗?你生下来有兄弟姐妹是是有的。
孔子认为人还有一个天性,就是人生而好学,人生下来自然爱学,很简单婴儿说话谁教给他的,有聘专业的教师吗?用训练班吗?不需要。跟着爸爸妈妈就能学上话,所以孔自认为人也是性善的。
第一,他们坚持认为性是善的,性善的理论不太立的住,但是很得人心,容易被老百姓接受,容易给人带来希望。就是说你不管什么处境下,人基本上是性善的。说的再俗一点,好人太多。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上好人还是多的,那么你的信仰就有了,它代表信仰,既是信仰还是崇善。
既然人是性善的,对中华文化有一个什么启发呢?有什么启示呢?启示就是说,我们应该用道德教化来治国平天下。孔子说,他写的是“王道与仁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齐就是规范,用法律手段,惩罚的手段来规范。“不若道之以德”,不如道德的手段来引领,“齐之以礼”,用文明礼貌来规范。你把这个定的标准定的高一点,你得是良民,你不能够违背我们这儿的管理制度。齐之以刑,你为了治国该削鼻子削鼻子,但是孔子认为你以得感化、教化让大家都有礼貌,自然就没有坏人了,世道人心好了,什么都好了,这是孔子认为的,所以他主张的叫王道、仁政,就是以仁爱之心来推行政治,这也代表理想性,孔子这人很有分寸。他说的是你用行政手段、惩治的手段,不是治国最好的方法,但是他并不能说不能用刑的手段,他说不如我提的更高,道之以德,刑之以礼,孟子说的更简单,不是杀人者就是仁政,不是那么喜欢杀人者,该杀的还是得杀。他并没有说不杀人者,他没有说,有一定的分寸。而且孟子讲,你不杀人者能得人心,得了民心而有天下。
来源:凤凰网综合
作者:王蒙
主编:冬日阳光(潘冬晖) 美编:阿雯
校对:小辉 外联:阿美 审核:智仁
| 征 | 集| 原 | 创 | 稿 |
欢迎原创投稿及推荐优秀文稿
主编微信号及QQ邮箱: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王蒙谈国学:中华文化有此岸性 博学终归于“一”
王蒙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
中国有自己独特的问题,前面说穷者变,这个变化又含于无形之中,不知不觉之中已经深入发展了,发生了变化了。中国文化的调整能力、应变能力和自我更新能力是很强的,现在我们经常说一带一路,说到一带一路就要说到文化交流,很多我们现在熟悉的、以为是我们民族固有的东西其实都是古代的文化交流中吸收过来的,比如说唢呐,我现在去新疆,新疆管唢呐、笛子和喇叭的叫法,与我们这边是不同的,这些就不细说了。中国无形之间吸收了许多东西,也输出了很多东西。见贤思齐也是了不起的,见贤思齐最早也是从孔子那儿说的,见到好东西就吸收过来,吸收过来就消化了,连马克思主义到了中国都变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中国梦也还要进一步的本土化,他是一个吸收消化的过程。
中国文化还有其他方面的特点,譬如说孔孟老庄都很注意社会精英,孔子特别注意对君子的了解,孟子讲君子,另外还讲士,庄子也讲智人、真人都有一种对于社会精英的认可。孔孟老庄还有一个概念跟别的概念不一样,他们考虑养生、摄生,摄生就是养生,摄生就是要把自己的生命力,把自己的生命的灵魂凝聚在一起,这个养生摄生我就不细讲了,因为养生讲座现在电视上非常多了。
我要说的意思是养生摄生的这些理论,说明了中华文化的“此岸”性,就是我们并不是特别重视死后的失,不像有一些宗教,我们强调的是“此岸”。我们不是为学术而学术,我们强调的是实学。
国外对中华文化有一种误解,比如说黑格尔,他是非常伟大的哲学家,他非常推崇老子,但是黑格尔对老子可能有些误解,他最喜欢老子的一句话,“知其白守其黑”,黑格尔把这句话解释为说老子太伟大了,把自己隐藏在黑暗里思考问题。黑格尔还有一个误解,他认为孔子说的那些事情都是常识以内的事情,甚至小学都可以讲清楚的一个事。黑格尔不明白,中国人要求的是经世致用,是让皇帝一听就能明白,能接受的一个事情。你搞一个学术理论给皇帝,他还要先上文科两年,硕士5年,博士后5年,皇帝死了也弄不清楚你的主张。所以孟子讲的特别清楚,不管怎么博学,最后要回到约。他说博学的目的是回到简约上,一开始什么都要学,上小学的时候唱歌、走路、跳舞都得学,最后话说的很简单才能识别。
孟子强调他的学说极其简单,说你按我的意思办,非常简单,孟子强调的是简单。
王阳明强调的是知行合一,你只要认为我说的对,你就已经能把天下治好了,仁者无敌这是孟子的。孙中山还强调知难行易,就是你表面上为学术而学术,你觉得不怎么样,但是你能够把它说的圆圆的,又很简单,又很好听,又很的理想,而且到现在几千年来仍然活在中国广大人民的心理,道通一,都成了一还怎么简单。
来源:凤凰国学
作者:王蒙
主编:潘冬晖 美编:阿雯 校对:小辉 外联:阿美
欢迎原创投稿及推荐优秀文稿
主编微信号及QQ邮箱: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王蒙谈国学:中华文化包罗太广 但有个最高理想
来源:凤凰网综合
5月28日,原全国政协文史与学习委员会主任、文化部部长、著名学者王蒙先生应邀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道通为一:文化自信与国学传承”。在讲座的第一部分,王蒙先生谈到了中国古人对天下秩序的一个高端理想,以下为该部分讲座实录:王蒙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  谢谢大家假期当中到这儿来有一个交流的机会,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我只是一个学习读书的体会和心得。今天讲话的题目用的是“道通为一”,实际上这个话的原意是庄子上讲的,实际上各种事务虽然千奇百怪,有的是几个小草棍,有的是一个大柱子,有的是丑八怪,有的是美女。但是他们存在本质的就是道,而这个道也是文集、方法、规律、观念、存在,这是非常中国的说法。  为什么要谈这么一个话题呢?就是因为现在在中国掀起了一个学习传统文化,重温传统文化,关注传统文化的高潮。我们有一个说法说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我们还说传统文化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但是一起传统文化来就是一大片,有一个领导同志跟我说过,他说跟教授出国访问,访问的时候外国人说我们整天听你们讲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到底怎么个博大精深能不能解释一下?代表团团长请一个教授说你讲一下,教授说没法讲,博大精深又博又大又精又深,没法讲,这个也麻烦,未达到无法说的程度,那说什么呢?没得可说。因为咱们的文化面非常广,有人说中国文化是汉字、汉语,有人说中国文化的根本是孔子,这说法不一样,而平常大家一说起来文化什么都是文化,旗袍是文化,二锅头也说是文化。所以我尝试做一个有点不自量力的讲法,就是在谈我们人民的,或者中华人民的根和魂的时候,我们谈谈到底我们中华文化有哪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个特点和目前主流地位欧美为代表的宇宙观、价值观、人生观、方法论有一些什么不一样的,或者说有一些什么一样的地方,这是探讨一下,没有定论,这也就是做一个常识。  第一个问题,中国文化有一个很高的理想,早在《礼记》里面就讲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包括以孙中山的名义,民国时期国歌唱的“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近大同。”这种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一直到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特别容易接受以马恩为代表的科学社会主义。  在90年代桂林的国共两党的论坛上我专门讲过,我说20世纪中国要走向全球覆盖,国民党的很多要人都这样认为。  还有一个说法,没有人让它跟马克思主义有联系,但是也能联系,就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最代表老子话的意思,就是说“功成志遂”就是把一个事称之为权利,封建社会的权利可以叫君主,可以叫王,可以是大臣,可以是大夫,这种权利性是无为而治,无为而无不为,正因为你不该办的事你不办,所以各方面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把这个事办起来了,大家都知道这是老子说的,其实这是孔子说的。  《论语》快结束的时候恰恰就有这段话“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能做到无为而治,孔子说我认为有虞舜,虞舜怎么治国呢?正南面而坐,就是我这坐好的,只要往这儿一坐,南面王。中国人认为南面坐的就是朝南,故宫的大殿都是对着太阳神运行的方向,你这么坐好了好好干,不用废话,该干什么干什么,这就叫无为而治。这点特别像恩格斯所设想的无为而治的理想,就是到共产主义社会国家会消亡,社会上主要需要的是一批生产计划统计人员,这大家可以查。这自然而然就做成了,当然这是最高理想,不是现在所操作的事情。  但是,理想也是文化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他有这么一个理想肯定不一样,追求不一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性善论与性恶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