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将挫折教育论文渗透到教育教学中

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实践研究--《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实践研究
【摘要】: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情感和价值的教育,新课程改革强调历史教学的基础性作用,中学历史教育要结合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呈现的轨迹,辩证分析和传授知识,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多难兴才、人激则奋”,卓有成就的人都是在挫折中历练,在挫折中成长,最终才获得成功。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历史挫折素材”,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是历史教学渗透挫折教育的典型案例,在引导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关注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受挫折和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将历史学科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树人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挫折素材”渗透挫折教育,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史为鉴,学习挫折,接受挫折,感悟挫折,在教学实践层面运用“历史挫折素材”,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充分结合,在历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渗透挫折教育,创新挫折教育的方法,充分挖掘中学历史中挫折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挫折应对能力,成为一个心理健康、自强不息、人格健全有责任感且富于人文情怀的合格的公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6【分类号】:G633.51【目录】:
摘要3-4Abstract4-7引言7-14 一、问题的提出7-9 二、相关概念界说9-10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10-12 四、本题研究的思路方法和主要内容12-14第一章 高中历史教材中主要挫折素材的归类整理14-29 第一节 历史人物挫折素材14-21
一、孔子14-15
二、乔达摩·悉达多15-17
三、贝多芬17
四、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17-18
五、奥斯特洛夫斯基18
六、史蒂芬·威廉·霍金18-19
七、毛泽东19-20
八、邓小平20-21 第二节 历史事件挫折素材21-25
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21-22
二、中国历史上的国共合作22-23
三、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回顾23-25 第三节 历史进程的挫折素材25-29
一、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挫折25-26
二、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挫折26-29第二章 以历史挫折素材为背景的教学实践29-41 第一节 历史挫折素材渗透挫折教育的路径与方法29-37
一、历史人物挫折素材渗透挫折教育的路径与方法29-32
二、历史事件挫折素材渗透挫折教育的路径与方法32-35
三、历史进程挫折素材渗透挫折教育的路径与方法35-37 第二节 历史挫折素材渗透挫折教育的实践37-41
一、历史人物挫折素材渗透挫折教育的实践38
二、历史事件挫折素材渗透挫折教育的实践38-39
三、历史进程挫折素材渗透挫折教育的实践39-41第三章 历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原则和应注意的问题41-45 第一节 历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的原则41-43
一、知行合一的原则41
二、全面性的原则41-42
三、学科特色性原则42
四、因材施教原则42
五、结合环境原则42-43 第二节 历史教学中渗透挫折教育应注意的问题43-45
一、挫折教育避免人为设置障碍43
二、避免错误的挫折认知观念43-44
三、认为挫折教育没有与其他学科结合的必要44-45结语45-46参考文献46-48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8-49致谢49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施章清;[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年04期
袁惠玲;[J];中国成人教育;2000年09期
顾德宁;[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0年S4期
谢明慧;[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吕春玲;[J];辽宁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彭印中;[J];教育探索;2001年01期
,朱鹏飞;[J];中国成人教育;2001年12期
殷金亭;[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01年01期
沈义;;[J];学问;2002年06期
宋维彬,崔炳暖;[J];中国成人教育;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陈晓;;[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朱莉;;[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刘伟;;[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蔡桂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陈国胜;;[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李冰杭;;[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张雅俊;邓广玉;;[A];第十六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6年
李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李雯;李莉;孙建华;;[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吴作好;[N];中国妇女报;2003年
诸复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赵文学;[N];甘肃经济日报;2005年
怀化市精神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杨司佼;[N];湖南科技报;2003年
(山西);[N];人民代表报;2003年
陈春勇;[N];人民日报;2007年
王璐;[N];保健时报;2007年
戴谦;[N];战士报;2007年
草鱼丸;[N];通辽日报;2008年
李卫芹;[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建霞;[D];广西大学;2008年
李永梅;[D];江南大学;2009年
杜庆梅;[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曹喜燕;[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胡伟;[D];武汉大学;2005年
李永刚;[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张倩倩;[D];江南大学;2011年
卢慧;[D];青岛大学;2011年
任炜伟;[D];西南大学;2011年
刘金炎;[D];苏州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在中学生物课堂上渗透青少年挫折教育的初探--《河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在中学生物课堂上渗透青少年挫折教育的初探
【摘要】: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社会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时代为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成才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美好的前景,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问题和矛盾。
当代的青少年学生大部分都是90后,很多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因此出现了生活上无忧无虑,享受着亲人对其的宠爱,很多事情都由家长代办,遇到事情,有人为他们想办法等消极现象。所以很多青少年学生心理素质差,尤其是抗挫折能力差。一旦失去了父母及其家人的“保护伞”,就会手无足措。在现在的社会中,经常可以听到学生逃学、离家出走、自杀的新闻。很多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没有勇气面对而选择了逃避,消极的去面对困难,这不仅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发展。
挫折教育的基本任务是提高青少年的挫折认知能力,学会正确使用心理防卫机制和心理调节机制,增强对挫折的排解能力。挫折教育具有引导性、渗透性、实践性、长期性等特征。渗透性教育与集中性教育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提高认识与实际磨炼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是挫折教育的主要原则。挫折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利用和设置比较艰苦困难的条件,让青少年在与困难和挫折作斗争中经受磨炼,受到教育,以提高他们战胜困难、对付挫折能力的一种教育活动,即磨难教育。在挫折中得到磨炼,是挫折教育的核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G633.91【目录】:
摘要4-5ABSTRACT5-81.前言8-102.青少年挫折教育的研究背景与现状10-18 2.1 研究意义10-11
2.1.1 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的必要性10-11
2.1.2 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的重要性11 2.2 研究目的11-12 2.3 挫折教育综述12-15
2.3.1 挫折教育的概念12-13
2.3.2 挫折教育的背景13-15 2.4 挫折教育的现状调查15-18
2.4.1 调查研究15
2.4.2 调查结果分析15-183.青少年产生挫折感的主要原因18-24 3.1 外在因素18-21
3.1.1 自然因素18-19
3.1.2 社会因素19
3.1.3 家庭因素19-20
3.1.4 学校因素20-21 3.2 内在因素21-24
3.2.1 生理因素21-22
3.2.2 心理因素22-244.青少年挫折教育的对策24-32 4.1 外在因素方面的对策24-30
4.1.1 社会因素层面的对策24
4.1.2 家庭因素层面的对策24-25
4.1.3 学校因素层面的对策25-30 4.2 内在因素方面的对策30-325 挫折教育的教学案例32-38结论38-40参考文献40-42附录42-46致谢46-4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吕品;;[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1期
胡韬;;[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赵武倩;;[J];博览群书;2011年06期
王啸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12期
刘丽英;刘云艳;;[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6期
梁还璧;;[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陶承志;;[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年01期
程利娜;;[J];教育探索;2012年07期
肖计划;[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年04期
张利;;[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0年1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江浩,李伟斌;[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年大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李敏;;[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彭正梅;;[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孟庆坤;;[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朱浩;;[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谢鸿飞;;[J];北大法律评论;2000年02期
林国华;;[J];北大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邹娟;;[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9期
刘维良;[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德同;占玉珍;;[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吴宗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徐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张彩云;;[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田山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江明辉;;[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9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10年
李顺龙;;[A];农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张诚;;[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李定清;;[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宣兴章;;[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金哲;[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戴天放;[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高连福;[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李洪波;[D];吉林大学;2011年
张昆;[D];西南大学;2011年
高文君;[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薛原;[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方新文;[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白晨;[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孟晖;[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畅;[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罗靖;[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王燕;[D];郑州大学;2010年
刘庆;[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万波;[D];湘潭大学;2010年
张小妹;[D];湘潭大学;2010年
纪德香;[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刘雪梅;[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熊良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钱艺;[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郭韶敏;[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杨丽珠,宋辉;[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年01期
苏玲,王春梅;[J];广西教育;2003年Z2期
柯佳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3年06期
马爱民,许立新;[J];教育与现代化;2003年03期
胡鸿延;[J];教育艺术;1999年05期
白庆祖;[J];青海教育;1995年04期
徐安琪;[J];青年研究;2004年07期
李彩霞;[J];山东教育(幼教版);2000年18期
印小青,殷荣生!济南;[J];山东教育(幼教版);2000年2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云艳;[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振方;[D];鲁东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余金秀;[J];株洲工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康红岗;[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刘华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年22期
张旭东;[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廖小龙,赵俏华;[J];中国教育学刊;2004年04期
姜琳;[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5期
宋斌,陈友银;[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李新华;[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王剑英;[J];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曹元娣;[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四)[C];2009年
陈晓;;[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朱莉;;[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刘伟;;[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蔡桂红;;[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陈国胜;;[A];首届“健康杯”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暨颁奖大会论文集[C];2002年
李冰杭;;[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1年
张雅俊;邓广玉;;[A];第十六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6年
李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甘肃卷)[C];2010年
李雯;李莉;孙建华;;[A];山东心理学会第十届学术会议论文提要汇编[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怀化市精神病医院心理卫生中心
杨司佼;[N];湖南科技报;2003年
王璐;[N];保健时报;2007年
戴谦;[N];战士报;2007年
草鱼丸;[N];通辽日报;2008年
李卫芹;[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李迎 运城市盐湖区北城初中;[N];科学导报;2009年
天水市秦州区皂郊中学
王斌;[N];甘肃日报;2009年
市理工学校
谢丰静;[N];郴州日报;2010年
山东省阳信县水落坡福和小学
吴新军;[N];学知报;2010年
孟莉;[N];甘孜日报(汉文);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赵建霞;[D];广西大学;2008年
李永梅;[D];江南大学;2009年
杜庆梅;[D];太原理工大学;2011年
曹喜燕;[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胡伟;[D];武汉大学;2005年
李永刚;[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张倩倩;[D];江南大学;2011年
卢慧;[D];青岛大学;2011年
任炜伟;[D];西南大学;2011年
刘金炎;[D];苏州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武胜县沿口镇第一幼儿园&&& 武胜&&& 638400)
&&&&&&& 有一次课堂上,我请小朋友来做游戏,游戏中小朋友需要去请好朋友才能一起完成,孩子们玩得很开心。游戏结束时我说:&宝贝儿们我们下次再玩,好吗?&大部分小朋友表示赞同,其中一个小朋友说:&不,他们都没有请到我。&我一看,原来是子健小朋友。于是我就告诉他,&这次没请到没关系,下次小朋友就会请到你呀。&然后,他就闷闷不乐地坐在位置上,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也没兴趣了。前不久又闻一高中生跳江自杀事件。对此,笔者深思:挫折教育应当从幼儿抓起。
&&&&&&& 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根据幼儿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境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示和促使幼儿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幼儿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培养出一种迎着困难而上的坚强意志。这些年来,人们对幼儿挫折教育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挫折教育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同。当幼儿面对难题或遭遇失败时,家长或教师大多是包办代替,久而久之,幼儿就会缺乏克服困难的心理体验,形成学习上的依赖性。因此,家长或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育观念,共同配合,引导幼儿感受到要做好任何一件事情都会遇到困难,只有自己努力才能克服困难,就像小时候学走路一样,是要经过无数次的跌倒、磕伤、爬起才获得成功的,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对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没有一定的独立自主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是很难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太过脆弱的人必然被竞争激烈的社会所淘汰,故而实行挫折教育又有其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在游戏中为孩子创设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客服以自我为中心。
&&&&&&&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在同伴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友好相处,如何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力。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小班幼儿对角色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实验表明,在小班及早开展角色游戏,能提供幼儿获得社会交往能力的机会,学习如何共同商议,互相合作,互相配合,及如何与同伴共处。根据幼儿的兴趣,为幼儿创设了娃娃家,美食坊,理发店等情境。游戏中教师有目的的请比较好动,以动作交往为主的幼儿担当一些安静的角色。比如:美食坊的服务员,学着使用&欢迎光临&&请问你想要些什么&&欢迎下次光临&等礼貌用语,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使用礼貌用语交往更受人欢迎。同时,请不会主动交往的幼儿担当&妈妈&&爸爸&等一些重要角色,创设&带娃娃吃饭&&带娃娃理发&等情节,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给予他们交往的机会,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在游戏中逐渐学会主动与人友好交往。
二、&威胁&加表扬,让孩子走出挫折。
&&&&&&& 有一次,一名叫萱萱的小女孩儿在朗读结束后,孩子们又照例说萱萱这儿读错了,那儿表现得还不够好。
小女孩儿不等听完就大声地反驳,后来趴在课桌上哭起来。这时老师说:&萱萱,你先别哭,你在台下给别人提意见的时候别人哭过吗?同学们喜欢你,愿意帮助你才给你提意见啊!你听听同学们提的意见对不对?如果再这样老师不喜欢你了。其实你已经非常棒了,如果再听听同学们的意见,提高一点点,那就更棒了。&听到这话,萱萱破涕为笑。我们有太多孩子像萱萱一样平时娇生惯养,享受的是&赞美教育&,听不进批评,受不了挫折,遇到困难就觉得天塌下来了。如果遇到小挫折不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而是替她摆平挫折,等她真正遇到人生大挫折时就会一蹶不振。通过一次小挫折让萱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理解同学们的善意,又用换位法启迪孩子接受同学们的意见,最后又用&威胁&加表扬的方式让萱萱走出挫折。挫折对孩子的成长并不全是坏事,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总是顺风顺水,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挫折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提高孩子对挫折的心理承受力,很多情况下,挫折处理得适当,会成为今后孩子受用不尽的财富。
三、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让孩子在实践中接受挫折教育。
&&&&&&& 一位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很少遭受挫折的孩子长大后会因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因此,我从小班就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小班孩子的自理能力较差,有的孩子新买的鞋不会系鞋带,他们首先想到的是让老师帮忙。但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我只帮他系一次,并让他看着我是怎样系的,第二次我就不再帮忙,而是让幼儿自己动手,如果幼儿的确有困难就再指导一下。幼儿在经历了由不会到会,由别人帮助到自己干的过程后,心理上会得到一种满足,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自理能力。又如,大班幼儿在看图书时把它撕碎了,我们应该让他把图书修补好,并告诉他应爱护图书。成人还可以创设一些情境,如:把幼儿喜爱的玩具藏起来让幼儿寻找,让幼儿到黑暗的地方取东西等。这样能更有效地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在这些独立的活动中,孩子能够发展能力、锻炼意志,逐步摆脱依赖性,并能够体验到经过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我们在提供锻炼机会的同时要注意适度适量,不要因困难太大而使孩子丧失信心。
四、鼓励孩子时,以客观公平为原则,让孩子清楚的明白自己的对与错。
&&&&&&& 我班的刘江,他的爸爸妈妈经常以激励教育为主,很少批评孩子,结果现在孩子一点批评也受不得。一次他上课不认真听,小手在下面做小动作,我批评了他几句,第二天他说什么也不来幼儿园了。激励教育对孩子的成长确实有好处,但一味地夸大孩子的优点,忽视孩子的缺点,容易导致一些孩子的承受能力极差,听不得一点批评,在遇到难解决的问题时甚至选择偏激的做法。
&&&&&&& 因此,我们老师和家长平时对待孩子的态度要客观,在给孩子激励的同时,也要注意给孩子必要的纪律约束和适当批评,让他们体会到受挫折的感觉,学会自我调节。
&&&&&&& 幼儿期正是一个人个性心里品质开始形成的重要阶段,培养什么样的个性心里品质,直接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长。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上,他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障碍,会经历许多挫折和失败。人们常说:教育无小事。对幼儿的教育更是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发展。对孩子固然要多鼓励,让孩子在成功中获得欢乐和自信,但应该实事求是,也要让他们经受一些&挫折&,锻炼意志,培养克服困难的毅力。相反,如果只是一味地&满足&孩子,就会影响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做父母、当老师,不能庇佑孩子一辈子。所以作为幼儿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他们学习如何去对待挫折,给予他们这方面的经验,使幼儿学会抵抗挫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挫折教育主题班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