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跑跑事件”的产生是个人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从范跑跑、孙东东到袁腾飞——看三十年来的教育失误 & 从范跑跑、孙东东到袁腾飞——看三十年来的教育失误 作者:太平县人   从范跑跑、孙东东到袁腾飞,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后30多年来的教育所走的路线是完全错误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于社会矛盾严重激化,暴发了震惊中外的六四运动。事件抨息后,邓小平总结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主要是思想政治教育削弱了,一手比较硬,一手比较软”。既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都已经洞察到了“改革开放”十年有失误,而且最大的失误就是教育。所谓有认识才会有提高,那么从此往后,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教育问题就应该得到改正,不会再同十年前一样迷落歧途?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在总设计师总结经验后的二十年来,我们的教育开始走向了“市场化”与金钱、利益挂钩了。学校开始逐步私有化,从公有的财富、公有的资产变成了高官达人所有;教师不讲师德了,他们注重的是自身的利益,并开始变着戏法高额收取学生的“学费”,收受学生的礼物,相应地他们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人不为已天诛地灭、唯利是图的思想意识,灌输反社会主义的资产阶级思想。在政治思想教育方面,总设计师所说的:“资产阶级自由化”不但得不到谒制,反而是在不断深化:四项基本原则不讲了、四个现代化不提了,取而代之的是:要与国际接轨、要进行社会转形。在这种论调下,他们宪法可以随意违背,反社会主义的言论可以四处宣扬,反毛非共的言论可以在讲坛上向学生灌输。在这种状态中,领导阶级的工人“被下岗”了,农民被强迁强拆了,人民的“公仆”成了官僚阶层。在这种状态中,群体事件不断暴发,贪污腐化不断升级,“灭门”事件、残杀学生事件、官员的自杀与他杀也时常出现,道德沦丧,社会风气败坏,整个社会要求“拿起钢叉保护学生”,人民的生命安危得不到保障。现在的社会却需要由军队和警察来高度“维稳”。这种社会状况已经危机四伏了,就如一个人的肌体病入膏肓,但社会精英却还在自我标榜社会“和谐”、“盛世”。     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前十年,正如邓小平所说的“最大的失误是教育”,那么这后二十年,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了,这不只是教育的失误,而是教育路线的错误!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范美忠弃学生于不顾第一个跑出教室。之后,他在天涯论坛上发表了一篇《那一刻地动山摇》的帖子:“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范美忠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他的贴子一出,引来全社会的哗然。大部分网友骂他是地震中“最无耻教师”,应该除名,并讥讽他为“范跑跑”。少部分网友则认为这是他的自由,他只是讲了真话而已,不应该开除。但是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学校对“范跑跑”作了开除的处理。        2009年4月北京大学教授、司法鉴定室主任孙东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很多人对精神病有误解。大家认为那种疯打疯闹蓬头垢面的,才是精神病。但实际上有相当多的精神病人,只要不涉及精神症状,别的都正常。对那些老上访专业户,我负责任地说,不说100%吧,至少99%以上精神有问题——都是偏执型精神障碍( 4月3日 中国新闻网)。此言论一出,很多访民采用到北大找孙东东看病的方式进行抗议,在上访群众的压力下,在社会舆论力量的支持下,卫生部不得不否认孙东东是“专家委员”,以“脱嫌”的方式退缩。     最近发生了袁腾飞事件。北京海淀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袁腾飞在教室、在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中,将党、军队、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说成与希特勒相提并论的独裁者、暴君和人渣,与国外的反共势力前呼后应。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称为“秽史”。把新中国以来的所有历史时期,尤其是毛泽东时代,直接称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红色恐怖,是万劫不复的时代。毛主席纪念堂是日本的靖国神社,“人民英雄纪念碑”应改为“大屠杀纪念碑”。 袁腾飞却对人民公敌蒋介石顶礼膜拜,并公然在课堂上向学生鼓吹“1989年达赖佛爷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因为他反抗中共对西藏的武装侵略”,中国对西藏行使主权是“对西藏的武装侵略”。我们从中可以看到, 从范跑跑、孙东东到袁腾飞,我们的“教育问题”一步又一步被加深!我们的“社会裂变”一次又一次被加大!   这二年来,从范跑跑、孙东东到袁腾飞,已经证明三十年来的教育路线是极端错误。范跑跑、孙东东、袁腾飞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缺失社会公德,扰乱了社会主义的文化史。范跑跑注重个人的生命,孙东东无视人民的存在,袁腾飞否定社会的发展史,他们所造成的社会的负面影响,无疑就是一颗颗的精神炸弹,不断摧残着社会主义的基础!      从社会现象的一次次演变,社会问题的一次次暴露,我们可以领会到,邓小平二十多年前所说的“教育失误”,不但是指我们的党和政府对学生、对人民群众在文化领域、政治思想领域教育上存在的“失误”,还表现在“社会机制”调节的缺失。当社会上,无论是出现了范跑跑,还是出现了孙东东或者出现了袁腾飞,党的部门、政府的行为都不知道那里去了?而是由人民群众的呼声在起着一定的抗击作用,实际上群众所表现出来的不满情绪是范跑跑们、孙东东们、袁腾飞们触极了人们的社会道德底线,触极了作为一个社会人的责任底线的一种反弹力!这种力量可想而知,是有限的。相应地,我们的党、政府部门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决策水平、行动准则都是在这种群众所能承受“底线”的下方了,成了负数!!   试问这种“社会机制”的被动和滞后是代表了我们“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试想,如果有一天人民群众的这种承受“底线”崩溃了,如果有一天,新的一代没有了社会公德概念,没有了社会主义思想意识,请问我们的最高决策部门,那社会又会变成一种什么样的情景呢?!      二十多年前,总设计师已经觉察到了“教育失误”,那么为什么这种“失误”却反而越陷越深呢?这不恰恰是证明了这三十年来,所走的路线存在的极大问题!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教育方针应该是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是建国后三十年的实践被证明的正确方针。如果我们丢掉德、智、体,丢掉社会主义思想,去谈什么“面向现代化”、去谈什么“面向社会”、去谈什么“面向未来”,那么我们就象现在一样,丢掉了王进喜、丢掉了雷锋、丢掉了陈景润,就产生了范跑跑、就产生了孙东东、就产生了袁腾飞!还会继续产生更大、更多危害社会的东西,还会继续产生不可设想的东西。。。。。。
热门文章12345 近期文章“范跑跑”为何引起强烈而持久的争议
  都江堰一名教师在网上发帖详述自己在中弃学生而逃的经历,得名“范跑跑”,并被众多网友斥责。昨日,“范跑跑”在北京向情感上受到伤害的网友公开道歉,但他同时声明这并不代表他向他的观点道歉,他仍然坚持自己的言论并无不妥。(《北京晨报》6月7日报道)  此事再次引起网民强烈争议。其中,有些网民的话耐人寻味:“搞不懂了,这样的问题需要争论!!!道理很明显啊!”“姓范的还值得大家动用笔墨吗?大家争论他干什么呢?多说点有益的事,不要让这样的人脏了自己的笔墨。”显然,这些网民的话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范跑跑”的相关言行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一池清水,一滴墨汁滴入就很容易被分辨出来;但是,如果这池水本身已经浑浊,那么,纵然滴入的是墨汁,其真实的颜色也难免引起争议。当然,古人说“水至清则无鱼”,一个社会本来就应该是多元的、允许思想和言论自由的,不必也不可能始终保持绝对清纯;但是,“水至浊也无鱼”,而只回长蚂蝗发臭味,一个社会也不应该丧失其基本的自我净化功能。所以,“范跑跑”的言行会引起如此持久而强烈的争议,暴露的不只是他个人的道德问题,而是当前整个社会的道德问题。  许多论者和网民已经指出:纵然是普通公民,即使做不到高尚,也不能无耻;更何况“范跑跑”作为在岗教师,有其特殊的岗位职责,对学生有其自身的义务,其在地震到来时独自逃跑的行为是明显错误的。而此后他为自己辩解的言论,固然是他的自由,也进一步暴露他缺乏起码的正常的耻辱观。但是,“范跑跑”如此明显的错误,为什么还会获得不少人的“理解”、“支持”甚至是“推崇”呢?这是因为,当今社会,有许多道德价值观念本身已经发生了严重的紊乱,已经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譬如,有些网民之所以支持“范跑跑”,是因为认为他讲了“真话”。实际上,那些诡辩之词究竟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话只有“范跑跑”自己清楚,更重要的是,“真话”不只是“实话”,还应该是“符合真理的话”,而“范跑跑”的话明显与社会正常人伦道理是相违背的,并非真正的“真话”。但有些网民为了听“真话”而不惜原谅“范跑跑”的一切错误,因为厌恶“伪君子”而不惜欢迎“真小人”,这显然是暴露了当今社会诚信匮乏、“真话”难得的道德窘境。  再如,还有些网民之所以能够“理解”“范跑跑”,是因为认为他的举动是所谓正常的“人性”,即人都会爱惜自己的生命。然而,实际上,动物也无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但只有人才懂得生命有更多更大的意义、生命还需要承担责任,这才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真正的“人性”,而单纯的“贪生怕死”不过是“兽性”、“动物本性”。换言之,人是社会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意味着他要为社会承担责任,这才是“人性”,而“范跑跑”抛弃自己的职责、抛弃自己朝夕相处的学生独自逃跑,甚至还说出连自己的母亲妻子都不会管这样的话来,不是因为他表现出了“人性”,而恰恰是因为他的“人性”还不够健全。然而,网民会把这误会为“人性”,暴露的也正是我们的社会长期以来在“以人为本”方面还做得很不够,以至真正的“人性”受到各种压抑、扭曲,反而变得面目模糊了。  总之,“范跑跑”言行会引起如此之大的争议,令人担忧的不只是他本人的道德状况,更是整个社会道德状况。在抗震救灾的关键时刻,出现这样的嘈杂之音,对鼓舞全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地抗震救灾是不利的,换言之,这种道德之水的浑浊、社会道德自我净化功能的削弱,对于社会是有害的,对于每个人的根本利益也是有害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争议的存在,也说明社会上道德的主流并没有完全被污染,所以才会有争议,才会有这么多人坚持批评这种错误言行。所以,抓紧社会道德价值体系重建,防止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也陷入一场“灭顶之灾”,乃是当务之急。  而“真理越辩越明”,真理也只有越辩才会越明,通过这种激烈的、自由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争议,将会使更多的人去思考这些重大的命题,去领悟真正的道德价值,所以,“范跑跑”的言行令人气愤,但其引起的争议又令人感到审慎乐观,同时,这也启发着:思想的自由,言论的自由,是重建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不可或缺的途径。
(责任编辑:和讯网站)
[] [] [] [] []
我来说两句
相关新闻/评论
05/24 10:1605/20 10:2005/18 05:0005/18 04:0005/16 04:1305/16 02:2005/15 00:0605/14 09:22
看过此页的网友也看过了
&&&&由和讯网主办的第二届外资银行高峰论坛于2月26日在上海隆重召开...
&&&&2月27日晚间10点整,原定3月8日发布的首家上市银行年报提前出炉。...
script src="/track/track_xfh.js?ver=">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shehuishijian/33.htm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为范跑跑争权利,就是为我们每一个人争权利
来自: (- 修 直 主 的 道 路 -)
- 在评价范跑跑事件上,我们没有中间道路可走
周孝正老师曾说:“我尊重范美忠先生,但批评范美忠老师,批判范跑跑”,我以为,这是个狡猾的言论。如果范美忠先生没有认真实践着一个中学文科教师的理想(注意,教师的理想不是在地震的时候舍己救人,而是在不地震的时候让自己的学生变得更有智慧),并且严肃反思自己的逃跑行为,那么,我们可以分开评论,或者说 ,不因人废言,不因言废人。但是真实的情况是,范美忠先生,范美忠老师,范跑跑,这三种身份不像其他的中学老师那样分裂,而是达到了相当大的统一。正是因为范美忠先生认真对待自己的教师身份,才会在逃跑十天,且无人问责的情况下,公开当时的行为,并以此为案例鼓励学生讨论,才招来无数道德义士的侮辱(学生反而替他辩护)。因此我要说:“我尊重范美忠先生,盛赞范美忠老师,力挺范跑跑。”
- 逃跑与自由主义无关
范老师从来没说因为自己信仰自由主义所以逃跑。这是自由主义者必须注意的。范老师的说法是,回头看自己的逃跑行为,由于自己是个自由主义者,所以并没有道德耻感。因为他从理论上区分了底线道德和高尚道德。一个人不能因为自己不高尚就羞耻,仅此而已。逻辑非常简单。因此,想趁火打劫的自由主义者,最好多为范老师着想,别把自己的政治诉求捆绑到现在压力巨大的范老师身上。
- 为什么力挺范美忠
因为我见不得一大帮人欺负一个人。上帝和被我伤害的对方可以让我认罪,除此之外谁也别想。
- 为范跑跑争权利,就是为我们每一个人争权利
谢天谢地,中国竟然有行政诉讼法。如果范美忠老师真的被教育局吊销执照了,他可以顺理成章的提起行政诉讼。
教育局吊销教师执照,是典型的行政处罚行为,绝对可诉。但是这里我觉得有一个策略问题,就是到底直接起诉好,还是先提起行政复议好。假如教育局并没有程序违法,那么法院也无能为力,因为司法无权对行政进行实质审查,也就是说,如果教育局非常严谨地耍流氓,谁也制止不了。所以我以为保险的方法是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先向省教育局提起行政复议,期待上级的上级文明行政,不耍流氓。
对于社会热点问题,我向来冷漠,但是这次我十分热心地关注范美忠老师的命运,只是因为我在他身上看到了中国基础教育的希望。这样的老师被吊销执照,受戕害的不仅仅是整个教师共同体,更严重的是全中国的学生。他们将从此铭记,做了好事要吹嘘,像CCTV那样吹,而做了错事要闭嘴,说出来就是口诛笔伐,死无葬身。
市教育局为什么要吊销他的执照?
有两种可能,1,自以为揣测到了民意,以为吊销执照是顺从民意。
2,发现范跑跑的号召力巨大,而这样公然抨击基础教育现状的老师是危险分子,因此要清除出教师队伍。
众所周知,暴君只有依靠煽动暴民来施展拳脚。当你把异端批倒批臭的时候,自有群众去踩踏,无需亲自动手。因此我说,在范美忠事件上,我们没有中间道路可走,引一句老话“此刻我们都是范美忠”。为了不形成被暴政利用的“民意”,真的需要有很多的人站起来为范老师说话。而为了实现范老师的契约社会的理想(也就是宪政),也真的需要有识之士来做他的代理人,郑重地捍卫法律赋予共和国公民和教师的权利。
推荐到广播
452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曾子杀猪)
(侠之大者)
(曾子杀猪)
第三方登录: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从“范跑跑”看社会角色.ppt 1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250 &&
从“范跑跑”看社会角色.ppt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从“范跑跑事件”看社会角色BY:第三组事件还原事件分析事件还原事件还原语文课,课桌晃动了一下,但范根据对地震的一些经验,认为是轻微地震,因此叫学生不要慌。但话还没完,教学楼猛烈地震动起来。“我瞬间反应过来——大地震!然后猛然向楼梯冲过去。”后来范美忠发现自己是第一个到达足球场的人,等了好一会才见学生陆续来到操场,随后他与学生有一段对话……范跑跑:付东静幸存学生:钟绮雯遇难学生:温雅雯、徐留琴光亚学校发言人:徐留琴学校老师:温雅雯学生家长:钟绮雯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温雅雯事件分析Picturehere社会角色: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的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P107)范跑跑作为一名老师,在社会大众心中,他有保护学生的义务,这是属于他的这种社会角色的义务。而他之所以受到社会的谴责,正是由于他没有履行他这种社会角色的义务。从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来看在社会中,角色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角色联系在一起的。这样一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角色就是所谓角色集。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仅仅承担某一种社会角色,而总是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P109)范跑跑,在学校里,他承担着老师的社会角色,他需要保护学生。在家庭里,他承担着儿子的社会角色,需要孝顺,照顾父母。所以他活下来,可以说是自私的为了自己,也可能是为了父母,但在大众眼里,只会看到他抛下学生这种不耻的行为。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P109)自觉的角色与不自觉的角色(P110)从社会角色类型看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P112)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P111)自致角色:通过个人活动与努力获得的社会角色。范美忠对一位对他感到有些失望的学生说道:“我是一个追求自由和公正的人,却不是先人后己勇于牺牲自我的人!在这种生死抉择的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因为成年人我抱不动,间不容发之际逃出一个是一个,如果过于危险,我跟你们一起死亡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危险,我不管你们你们也没有危险,何况你们是十七八岁的人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范跑跑”这个角色是他自己在灾难面前所做出的行为所导致的结果。从社会角色类型看自觉角色:人们在承担某一角色时,明确意识到自己正在充当这一角色,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在逃跑的时候范跑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为一个老师有责任也有这个义务去保护自己的学生不受伤害。开放性角色:这类角色的承担着可以根据自己对角色的的理解和社会对角色的期望而从事活动。范跑跑对自己作为一个老师的角色的理解就是自己没有必要也没有义务要为了学生而牺牲自己,认为学生应该自己保护自己。范跑跑在发现地震的第一瞬间并没有叫同学们赶紧离开教室,而是下意识地自己先跑出教室,扔下仍在教室的同学。从社会角色的扮演来看角色距离:一个人自身的素质、能力、水平与他所要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差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P117)“角色距离”者,即包括那些其行为、品质达不到角色规范的人,也包括那些其素质远在角色规范之上的人。(P118)显然,“范跑跑”就是“角色距离”者中行为、品质达不到其教师规范的人。角色冲突:指在社会角色的扮演中,在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妨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P119)角色内的冲突:由于多种社会地位和多种社会角色集于一人身上,而在他自身内部产生的冲突。(P119)“范跑跑”,角色冲突的一个切片从社会角色的失调来看在天灾人祸袭击时,不顾他人第一个逃生,作为一个人,这种行为是合理的反应,而作为教师则变成不合理的反应。“范跑跑”的行为,正是个人角色和社会角色冲突的一个切片。其实,在地动山摇的那一刻,每一个人几乎的第一反应都是迅速地逃生,这是本能决定的。因此,人们不会也不应该责备在灾难来临时无所顾忌,拼命逃生的人。引起人们困惑的是,范老师还有着职业的担当,有着职业的职责。作为一个教师,承担多种职业角色:知识传授者、技能培养者、行为示范者、学生身心健康的维护者等,而在天灾人祸发生时,他还是学生这些弱者的天然保护者。法律或许对此没有明文规定,不过,这早已是一个世俗的、习惯的内化于人心的职业律令。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