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好学吗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专业技术基础课)_百度百科
?专业技术基础课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
(专业技术基础课)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是2012年出版的书籍,作者是周舸。该书是、、、等计算机相关专业所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入手,介绍基本通信理论、计算机、Internet与、的概念及组成、网络设计与组网技术、Windows2000Server的操作与维护、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内容简介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学习下列知识:
对计算机网络从整体上有一个较清晰的了解。
的基础知识。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网络协议的概念。
以OSI协议族为主的网络协议结构,对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种类和常用的网络协议有较清晰的概念。
局域网的以及局域网的设计和组建。
掌握计算机网络设计、了解的知识。
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管理和维护的最基本方法。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作者简介
周舸,教授,讲授课程有: 《计算机网络基础》、《网络工程》、《局域网组建与维护》  《服务器架构与配置》、《数据结构》、《物联网技术》等
主要研究项目及领域: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集成、软件工程;曾获何种奖项:2010年度学院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2013年度《计算机网络基础》、《数据结构》全院第一主讲教师;《CDIO教学改革之计算机导论》项目成果三等奖;2014年度全院先进个人。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作品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与发展
1.2 计算机网络概述
1.2.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1.2.2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1.3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1.4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1.4.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4.2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5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
第2章 数据通信技术
2.1 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2.1.1 信息、数据与信号
2.1.2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2.1.3 基带信号与宽带信号
2.1.4 信道及信道的分类
2.1.5 数据通信的技术指标
2.1.6 通信方式
2.2 传输介质的主要特性和应用
2.2.1 传输介质的主要类型
2.2.2 双绞线
2.2.3 同轴电缆
2.2.4 光纤
2.2.5 双绞线、同轴电缆与光纤的性能比较
2.3 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
2.3.1 电磁波谱
2.3.2 无线通信
2.3.3 微波通信
2.3.4 卫星通信
2.4 数据交换技术
2.4.1 电路交换
2.4.2 存储转发交换
2.5 数据传输技术
2.5.1 基带传输技术
2.5.2 频带传输技术
2.5.3 多路复用技术
2.6 数据编码技术
2.6.1 数据编码的类型
2.6.2 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
2.6.3 数字数据的数字信号编码
2.6.4 脉冲编码调制
2.7 差错控制技术
2.7.1 差错产生的原因与差错类型
2.7.2 误码率的定义
2.7.3 差错的控制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3.1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概述
3.1.1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
3.1.2 网络协议的概念
3.1.3 网络协议的分层
3.1.4 其他相关概念
3.2 OSI参考模型
3.2.1 OSI参考模型的概念
3.2.2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2.3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3.3 TCP/IP参考模型
3.3.1 TCP/IP概述
3.3.2 TCP/IP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3.4 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
3.4.1 两种模型的比较
3.4.2 OSI参考模型的缺点
3.4.3 TCP/IP参考模型的缺点
3.4.4 网络参考模型的建议
第4章 局域网
4.1 局域网概述
4.2 局域网的特点及其基本组成
4.3 局域网的主要技术
4.3.1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
4.3.2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4.3.3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4.4 局域网体系结构与IEEE 802标准
4.4.1 局域网参考模型
4.4.2 IEEE 802局域网标准
4.5 局域网组网技术
4.5.1 传统以太网
4.5.2 IBM令牌环网
4.5.3 交换式以太网
4.6 快速网络技术
4.6.1 快速以太网组网技术
4.6.2 吉比特以太网组网技术
4.6.3 ATM技术
4.7.1 VLAN概述
4.7.2 VLAN的组网方法
4.8.1 WLAN概述
4.8.2 WLAN的实现
4.8.3 WLAN组网实例——家庭无线局域网的组建
第5章 广域网接入技术
5.1 广域网概述
5.2 常见的广域网接入技术
5.2.1 数字数据网(DDN)
5.2.2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5.2.3 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5.2.4 分组交换数据网(PSDN)
5.2.5 帧中继(Frame Relay)
5.2.6 数字用户线路xDSL
第6章 网络互联技术
6.1 网络互联的基本概念
6.1.1 网络互联概述
6.1.2 网络互联的要求
6.2 网络互联的类型和层次
6.2.1 网络互联的类型
6.2.2 网络互联的层次
6.3 典型网络互连设备
6.3.1 中继器
6.3.2 网桥
6.3.3 网关
6.3.4 路由器
6.4 路由协议
6.4.1 路由信息协议(RIP)
6.4.2 内部路由协议(OSPF)
6.4.3 外部路由协议(BGP)
6.5 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6.5.1 路由器的接口
6.5.2 路由器的配置方法
第7章 Inter基础知识
7.1 Inter的产生和发展
7.1.1 ARPANET的诞生
7.1.2 NSFNET的建立
7.1.3 全球范围Inter的形成与发展
7.2 Inter概述
7.2.1 Inter的基本概念
7.2.2 Inter的特点
7.3 Inter的主要功能与服务
7.3.1 Inter的主要功能
7.3.2 Inter的主要服务
7.4 Inter的结构
7.4.1 Inter的物理结构
7.4.2 Inter协议结构与TCP/IP
7.4.3 客户机/服务器的工作模式
7.5 Inter地址结构
7.5.1 IP地址概述
7.5.2 IP地址的组成与分类
7.5.3 特殊类型的IP地址
7.5.4 IP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转换
7.6 子网和子网掩码
7.6.1 子网
7.6.2 子网掩码
7.6.3 A类、B类、C类IP地址的标准子网掩码
7.6.4 子网掩码的确定
7.7 域名系统
7.7.1 域名系统的层次命名机构
7.7.2 域名的表示方式
7.7.3 域名服务器和域名的解析过程
7.8 IPv4的应用极其局限性
7.8.1 什么是IPv4
7.8.2 IPv4的应用
7.8.3 IPv4的局限性
7.9 IPv6简介
7.9.1 IPv6的发展历史
7.9.2 IPv4的缺点及IPv6的技术新特性
7.9.3 IPv4与IPv6的共存局面
7.9.4 从IPv4过渡到IPv6的方案
7.9.5 IPv6的应用前景
第8章 Inter接入技术
8.1 Inter接入概述
8.1.1 接入到Inter的主要方式
8.2 电话拨号接入Inter
8.2.1 SLIP/PPP概述
8.2.2 Winsock概述
8.3 局域网接入Inter
8.4 ADSL接入技术
8.4.1 ADSL概述
8.4.2 ADSL的主要特点
8.4.3 ADSL的安装
8.4.4 PPP与PPPoE
8.5 Cable Modem接入技术
8.5.1 CATV和HFC
8.5.2 Cable Modem概述
8.5.3 Cable Modem的主要特点
8.6 光纤接入技术
8.6.1 光纤接入技术概述
8.6.2 光纤接入的主要特点
8.7 无线接入技术
8.7.1 无线接入概述
8.7.2 WAP简介
8.7.3 当今流行的无线接入技术
8.8 连通测试
第9章 Inter的应用
9.1 Inter应用于家庭
9.1.1 家庭用户连入Inter
9.1.2 使用浏览器浏览Inter
9.1.3 家庭娱乐
9.2 Inter应用于电子商务
9.2.1 电子商务及其起源
9.2.2 电子商务的特点
9.2.3 电子商务的内容
9.3 Inter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9.4 Inter应用的发展趋势与研究热点
第10章 移动IP与下一代Inter
10.1 移动IP技术
10.1.1 移动IP技术的概念
10.1.2 与移动IP技术相关的几个重要术语
10.1.3 移动IP的工作原理
10.1.4 移动IP技术发展的3个阶段
10.2 第三代Inter与中国
10.2.1 什么是第三代Inter
10.2.2 第三代Inter的主要特点
10.2.3 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
第11章 网络操作系统
11.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11.1.1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2 网络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
11.1.3 网络操作系统的发展
11.2 Windows NT Server操作系统
11.2.1 Windows NT Server 的发展
11.2.2 Windows NT Server的特点
11.3 Windows 2000 Server操作系统
11.3.1 Windows 2000 Server简介
11.3.2 Windows 2000 Server的特点
11.4 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
11.4.1 Windows Server 2003简介
11.4.2 Windows Server 2003的特点
11.5 NetWare操作系统
11.5.1 NetWare操作系统的发展与组成
11.5.2 NetWare操作系统的特点
11.6 UNIX操作系统
11.6.1 UNIX操作系统的发展
11.6.2 UNIX操作系统的特点
11.7 Linux操作系统
11.7.1 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
11.7.2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
第12章 网络安全
12.1 网络安全的现状与重要性
12.2 防火墙技术
12.2.1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
12.2.2 防火墙的主要类型
12.2.3 防火墙的主要产品
12.3 网络加密技术
12.3.1 网络加密的主要方式
12.3.2 网络加密算法
12.4 数字证书和数字签名
12.4.1 电子商务安全的现状
12.4.2 数字证书
12.4.3 数字签名
12.5 入侵检测技术
12.5.1 入侵检测的基本概念
12.5.2 入侵检测的分类
12.6 网络防病毒技术
12.6.1 计算机病毒
12.6.2 网络病毒的危害及感染网络病毒的主要原因
12.6.3 网络防病毒软件的应用
12.6.4 网络工作站防病毒的方法
12.7 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前景
12.7.1 网络加密技术的发展前景
12.7.2 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12.7.3 IDS的应用前景
第13章 网络管理
13.1 网络管理概述
13.1.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13.1.2 网络管理体系结构
13.2 网络管理的功能
13.3.1 MIB的结构形式
13.3.2 MIB的访问方式
13.4.1 SNMP的发展
13.4.2 SNMP的设计目标
13.4.3 SNMP的工作机制
13.5 网络管理工具
13.5.1 HP Open View
13.5.2 IBM TME 10 NetView
13.5.3 Cisco Works 2000
13.5.4 3Com Transcend
13.6 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14章 网络实验
14.1 实验1 理解网络的基本要素
14.2 实验2 双绞线的制作与应用
14.3 实验3 使用“超级终端”进行串行通信
14.4 实验4 网络连接性能的测试
14.5 实验5 组建一个小型对等网
14.6 实验6 服务
14.7 实验7 使用电子邮件
14.8 实验8 DHCP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
14.9 实验9 DNS服务器的安装与配置您的位置: >
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原理是什么?
模拟数据通信和数字数据通信
1.几个术语的解释
1)数据-定义为有意义的实体。数据可分为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模拟数据是在某区间内连续变化的值;数字数据是离散的值。
2)信号-是数据的电子或电磁编码。信号可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是随时间连续变化的电流、电压或电磁波;数字信号则是一系列离散的电脉冲。可选择适当的参量来表示要传输的数据。
3)信息-是数据的内容和解释。
4)信源-通信过程中产生和发送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
5)信宿-通信过程中接收和处理信息的设备或计算机。
6)信道-信源和信宿之间的通信线路。
2.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表示
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可通过参量(幅度)来表示:
图2.1 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表示
3.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的表示
模拟数据和数字数据都可以用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来表示,因而无论信源产生的是模拟数据还是数字数据,在传输过程中都可以用适合于信道传输的某种信号形式来传输。
1)模拟数据可以用模拟信号来表示。模拟数据是时间的函数,并占有一定的频率范围,即频带。这种数据可以直接用占有相同频带的电信号,即对应的模拟信号来表示。模拟电话通信是它的一个应用模型。
2)数字数据可以用模拟信号来表示。如Modem可以把数字数据调制成模拟信号;也可以把模拟信号解调成数字数据。用Modem拨号上网是它的一个应用模型。
3)模拟数据也可以用数字信号来表示。对于声音数据来说,完成模拟数据和数字信号转换功能的设施是编码解码器CODEC。它将直接表示声音数据的模拟信号,编码转换成二进制流近似表示的数字信号;而在线路另一端的CODEC,则将二进制流码恢复成原来的模拟数据。数字电话通信是它的一个应用模型。
4)数字数据可以用数字信号来表示。数字数据可直接用二进制数字脉冲信号来表示,但为了改善其传播特性,一般先要对二进制数据进行编码。数字数据专线网DDN网络通信是它的一个应用模型。
4.数据通信的长距离传输及信号衰减的克服
1)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都可以在合适的传输媒体上进行传输(如图2.2);
图2.2 模拟数据、数字数据的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的传输表示
2)模拟信号无论表示模拟数据还是数字数据,在传输一定距离后都会衰减。克服的办法是用放大器来增强信号的能量,但噪音分量也会增强,以至引起信号畸变。
3)数字信号长距离传输也会衰减,克服的办法是使用中继器,把数字信号恢复为"0、1"的标准电平后继续传输。 数据通信中的主要技术指标
1.数据传输速率
1)数据传输速率--每秒传输二进制信息的位数,单位为位/秒,记作bps或b/s。
计算公式: S=1/T*log2N(bps) ......⑴
式中 T为一个数字脉冲信号的宽度(全宽码)或重复周期(归零码)单位为秒;
N为一个码元所取的离散值个数。
通常 N=2K,K为二进制信息的位数,K=log2N。
N=2时,S=1/T,表示数据传输速率等于码元脉冲的重复频率。
2)信号传输速率--单位时间内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数,单位为波特,记作Baud。
计算公式: B=1/T (Baud)   ......⑵
式中 T为信号码元的宽度,单位为秒.
信号传输速率,也称码元速率、调制速率或波特率。
由⑴、⑵式得: S=B*log2N (bps)      ......⑶
或 B=S/log2N (Baud)     ......⑷
[例1]采用四相调制方式,即N=4,且T=833x10-6秒,则
S=1/T*log2N=1/(833x10-6)*log24=2400 (bps)
B=1/T=1/(833x10-6)=1200 (Baud)
2.信道容量
1)信道容量表示一个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单位:位/秒(bps)
信道容量与数据传输速率的区别是,前者表示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信道传输数据能力的极限,而后者是实际的数据传输速率。像公路上的最大限速与汽车实际速度的关系一样。
2)离散的信道容量
奈奎斯特(Nyquist)无噪声下的码元速率极限值B与信道带宽H的关系:
B=2*H (Baud)       ......⑸
奈奎斯特公式--无噪信道传输能力公式:
C=2*H*log2N (bps)     ......⑹
式中 H为信道的带宽,即信道传输上、下限频率的差值,单位为Hz;
N为一个码元所取的离散值个数。
[例2]普通电话线路带宽约3kHz,则码元速率极限值B=2*H=2*3k=6kBaud ;
若码元的离散值个数N=16,则最大数据传输速率C=2*3k*log216=24kbps。
3)连续的信道容量
香农公式--带噪信道容量公式:
C=H*log2(1+S/N) (bps)   ......⑺
式中 S为信号功率,
N为噪声功率,
S/N为信噪比,通常把信噪比表示成10lg(S/N)分贝(dB)。
[例3]已知信噪比为30dB,带宽为3kHz,求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
∵ 10lg(S/N)=30 ∴ S/N=0 
∴ C=3klog2(1+1000)≈30k bps
3.误码率--二进制数据位传输时出错的概率。
它是衡量数据通信系统在正常工作情况下的传输可靠性的指标。在计算机网络中,一般要求误码率低于10-6,若误码率达不到这个指标,可通过差错控制方法检错和纠错。
误码率公式:
Pe=Ne/N          ......⑻
式中 Ne为其中出错的位数;
N 为传输的数据总数。
1.并行通信方式
并行通信传输中有多个数据位,同时在两个设备之间传输。发送设备将这些数据位通过对应的数据线传送给接收设备,还可附加一位数据校验位。接收设备可同时接收到这些数据,不需要做任何变换就可直接使用。并行方式主要用于近距离通信。计算机内的总线结构就是并行通信的例子。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传输速度快,处理简单。
图2.3 并行数据传输
2.串行通信方式
串行数据传输时,数据是一位一位地在通信线上传输的,先由具有几位总线的计算机内的发送设备,将几位并行数据经并--串转换硬件转换成串行方式,再逐位经传输线到达接收站的设备中,并在接收端将数据从串行方式重新转换成并行方式,以供接收方使用。串行数据传输的速度要比并行传输慢得多,但对于覆盖面极其广阔的公用电话系统来说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
图2.4 串行数据传输
3.串行通信的方向性结构
串行数据通信的方向性结构有三种,即单工、半双工和全双工。
图2.5 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单工数据传输只支持数据在一个方向上传输;
半双工数据传输允许数据在两个方向上传输,但是,在某一时刻,只允许数据在一个方向上传输,它实际上是一种切换方向的单工通信;
全双工数据通信允许数据同时在两个方向上传输,因此,全双工通信是两个单工通信方式的结合,它要求发送设备和接收设备都有独立的接收和发送能力。
非常好我支持^.^
不好我反对
相关阅读:
( 发表人:admin )
评价:好评中评差评
技术交流、我要发言
发表评论,获取积分! 请遵守相关规定!提 交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最新公告:目前,本站已经取得了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音像制品许可证,协助杂志社进行初步审稿、征稿工作。咨询:400-675-1600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定制原创材料,由写作老师24小时内创作完成,仅供客户你一人参考学习,无后顾之忧。发表论文
根据客户的需要,将论文发表在指定类别的期刊,只收50%定金,确定发表通过后再付余款。加入会员
申请成为本站会员,可以享受经理回访等更17项优惠服务,更可以固定你喜欢的写作老师。
目前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也越来越丰富,能够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科学技术,它极大地改变了社会的发展形态和发展方向,并且成为了一种社会所广泛应用的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当加强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研究,不断地推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进步。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
计算机网络技术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优点,能够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它加快了信息传输的速度,降低了人们信息传输的成本和时间,使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换越来越频繁,它逐渐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商业形态等,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简介
1.LAN网络的应用
LAN网络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网络,在具体的应用中具有投入少、效率高的优点,目前在我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例如常见的以太网等。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局域网的应用比较多,例如在企业以及各个事业单位中以太网的应用占据了关键的地位。在以太网中,网络不仅灵活,而且网络结构的可靠性比较好,便于后期的拓展和管理等。特别是随着网络高速传输的需要以及网络服务器的发展等,对高速以太网的需求不断增加,一些新的以太网组网结构开始出现,其传输速率能够达到100Mps,而且能够和之前的以太网相互兼容。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的基本结构是双环网络,通过网卡和个人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应用分组交换和令牌的方式实现光纤容量的共享,不仅传输速度比较高,而且能够实现远距离的传输,能够满足现代社会对于高速网络的需要。
2.互联网的应用
互联网网络是目前全世界应用最广泛的网络,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计算机网络。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实现了电子邮件服务、远程登录服务、文件传输服务等服务功能。此外互联网还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查询工具,能够为用户访问信息提供技术上的便利。
3.ATM网络技术的应用
ATM是一种在高速网络中进行信息传输和交换的格式,它支持LAN等多种网络格式,能够实现局域网和广域网的有效连接,从而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在ATM网络中,应用了专门的网络转换器和网卡,通过这些专门的网卡和网络转换器能够实现远程数据的传输等,能够满足用户对于高网络速度的传输需要。目前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ATM的技术不断完善,而且逐渐地成熟,逐渐地应用到了日常生活中。目前我国也建立了相应的ATM网络,在社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无线网络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随着手机移动智能终端的进步和发展,无线网络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无线网络技术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无线网络技术可以分为个人通讯、无线LAN以及家用无线网络三种不同的形式,其中无线通讯技术可以分为红外技术和射频无线网技术两种不同的类型。红外技术的传输速度快,而且成本比较低,具有比较好的抗干扰性,不受频率的限制,但是也存在着不能穿越底板和墙壁等缺点,影响了其使用的范围。射频无线技术的出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红外技术的不足,但是会受到特定频率的限制。目前无线通信技术越来越成熟,其使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在军事医疗等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此外,无线网络技术还能够和互联网技术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进一步拓展了无线网络技术的应用空间。
5.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
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了移动通讯和互联网的有效结合,而且两者成为了一体。移动互联网技术一般指的是互联网技术、平台以及相关应用和移动通讯技术的结合等。随着宽带无线接入技术以及移动终端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在接入网络、移动终端以及应用服务等方面还难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例如网络速度还不够快等。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前景
目前网络已经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促进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在企业、家庭、科研机构以及政府等公共机构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成为了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能够实现人们远距离信息交流的需要,能够将多个地理位置不同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在不同的计算机软件支持下,能够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和交换,能够实现协同工作等。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交流模式,它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2.智能化发展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以及控制技术等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逐渐出现了智能化发展的趋势,它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计算机智能操作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方向,也是现代社会的必然需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智能化发展,人们能够实现远程控制等,使相关的设备具有一定的智能思考能力,使计算机设备能够模拟人类的智能活动等,例如进行一定的判断和推理活动等。能够了解人类的语言和声音等,并且按照人的指示来进行活动;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说话能力,能够实现人机的有效互动等。计算机网络的智能化发展使得电子设备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并且用来解决一些复杂问题等,能够不断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三、结束语
随着人们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传输速率也越来越快,能够实现多种信息的融合等,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例如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智能化发展,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能够实现无人操作和远程控制等,节省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也给人们的生活带了便利,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
参考文献:
[1]岳政燃.浅谈现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J].电子制作,-167.
[2]任琨.试论现有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发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作者:梁江涛 单位:冀中职业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责任编辑:沈应婷&&&&阅读:人次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没有了
按栏目筛选
               
网络技术论文热门范文
[<font color="#FF]
[<font color="#FF]
网络技术论文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学电脑技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