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新疆维族人口太多了多少才算太多

很多教材上还写着地球的人口在60亿,好了,现在来纠正一下,目前地球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70亿人,而且每天这个数字还在大幅增长,人类目前的繁殖速度已经大大超越了这个地球资源增长的速度。那么地球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人呢?据估计,到本世纪末,人口将超过100亿,而科学家不确定这是否将是可持续的。为说明原因,让我们首先谈谈我最喜欢的主题―食物。如果你算上所有被用于饲养牲畜的土地,并将其置于一块大陆,那将占据整个非洲大陆。事实上,这比非洲更大,大约为80至90亿英亩(1英亩约为6.07亩)。而如果是对于农作物种植而言,它将占据南美洲大小的面积。但不久后,这些地区的土壤将会退化,这意味着土壤肥力下降,而如此衰退使其无法种植作物。不仅如此,而且科学家不确定农民甚至是否可以在环境变化下,保持当前的作物产量。注意到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全球平均值每年约为5吨,但对于美国人而言,平均每年接近17吨。注意这只是人均值,如果地球上再多出30亿人口,而他们都采取类似于美国人的生活方式,那样全球变暖的影响将会更加恶化。事实上,据估计,地球的温度将会在21世纪末上升2摄氏度,以及出现更多的极端天气条件,这将不可避免地破坏粮食生产。所以,没错,这很不妙。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探索? 发现
热点? 聚焦(咖达蓝大花锤子)
(社区指导原则)
第三方登录:地球瘫痪前能承载多少人口?
艾伦·韦斯曼
[摘要]“现在的犹太人比1939年还要少。我们可以把自己称作受西方文化蹂躏后的原住民,我们理应有增加人口的权利。”然而,作为一对双胞胎的父亲,本斯坦知道,世界人口从60亿增加到70亿只花了12年。《倒计时:对地球未来的终极期待》,艾伦·韦斯曼 著
胡泳 译,重庆出版社,2015年6月他们的土地到底能够承载多少人口?就此而言,既然争议的边界已经超出了这片神圣领土的纠纷,那么:我们这个星球到底能够承载多少人口?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只有具备全景知识、专长和想象力的人才能去试着对这个问题做出回答。哪些人?他们吃什么?他们如何居住,如何迁徙?他们从哪里得到水,又能得到多少水?他们的燃料有多少可以利用,在用尽之后有多危险?而且——回到食物上——他们是自己种粮食吗?如果是的话,他们能够种多少?再说:降雨量怎样,有多少河流流经他们的土地,这些土地的肥沃程度如何,需要使用多少肥料和农药,而使用它们又有什么副作用?这样的问题可以一直列下去:他们住什么样的房子,有多大面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如果使用当地材料,那么现有可用的有多少?(尽管以色列一半的国土是沙漠,可仍担心建筑用沙会被用光——更不用说搅拌水泥的水了。)哪里有合适的建筑地点?以及能把这些建筑连接起来的道路、排水管道、输气管道以及电力线路情况如何呢?还有为这不知多少人口服务的学校、医院和企业的基础设施从何而来呢?任何一个问题若想得到全面的答案,不仅需要工程师和经济学家,还需要生态学家、地理学家、水文学家和农艺学家共同给出信息。但是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和世界上其他任何地方一样——大多数决策并非由这些人做出。自从文明开始以来,政治(包括军事以及商业和文化策略)才是这个问题的终极裁判,而且一直如此。作为一个精通商业、对政治也敏锐的非营利组织领导人、哈瑞迪派教士,茨博施莱格也是一个文化现实主义者,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这么说。他同意以色列既需要宗教信仰坚定的犹太人也需要世俗犹太人的观点——要不然谁来支持《塔木德》的研究者呢?而且,茨博施莱格补充道,他的子孙最终将不得不和阿拉伯人一起生活。“我们必须要找到共同语言,让和平占上风。”然而,他根本无法想象要去限制他的同胞生育孩子的数目。“上帝将孩子带到了世上,就会为他们找到安身之所。”哈瑞迪环境教育学家雷切尔·拉达尼(Rachel Ladani)如是说。如果说“控制人口”这个词组唤起的是马尔萨斯式的战栗,或者令人联想到集权统治,那么对诸如拉达尼和茨博施莱格这样的哈瑞迪派教士而言,这个词是完全超乎想象的。拉达尼生活在极端正统的伯尼布莱克。它位于海滨城市特拉维夫的内陆方向,是以色列人口最为密集的城市。她的工作是教授环境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与此同时,她还是8个孩子的母亲,对这两种身份,她并不感到冲突。她的家庭遵循哈瑞迪派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商店、学校和犹太教堂的三点一线,很少会走出自己的社区。她的家人谁也没乘坐过飞机,包括拉达尼自己在内。她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我的2个女儿和6个儿子,一年释放的二氧化碳,也没有一个美国人乘飞机来以色列释放得多。”或许是这样,但是他们都需要食物和住处,这反过来又需要建筑材料和所有相关的基础设施——他们金字塔般的后代也是如此。虽然现在生活便利——两个街区之内就有杂货店、符合犹太教规的屠宰点、出售沙拉三明治的连锁店,以及诸多出售婴儿用品和假发(极端正统犹太教妇女会佩戴假发,拉达尼戴的是一个赤褐色的童花头)的店铺——但显然,崇尚苦行的哈瑞迪对现代的、高耗能的诱惑也无法完全免疫。在伯尼布莱克,到处都停放着汽车:在道路的分隔线处,车辆甚至占据了一半的人行道。摩托车挤满了街道,两边的房顶上都装有卫星电视天线。这是以色列北部非沙漠地带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平均每平方公里有740人,比西方任何一个国家的人口密度都要高(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是荷兰,每平方公里约403人)。因此,如果得知2050年这个国家的人口还要翻倍时,拉达尼会做何感想呢?据联合国预测,在21世纪中期世界人口可能会达到近100亿,那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不用去考虑这个问题。上帝制造了难题,他会解决的。”拉达尼说道。她家附近曾经有一片松树林,从俄罗斯移民过来的母亲经常教拉达尼认识各种花鸟。10岁那一年,她遇到了一位女性园林建筑师——当时有两件事出乎她的意料:在此之前,她根本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园林建筑这一行业,更不知道女性也可以去工作。19岁她嫁人了,但她没有告诉主持婚礼的拉比她被以色列理工学院录取的事。在获得学位的五年学习生涯中,她生了3个孩子。在忙于让这个拥挤的城市变得更加美好的同时,她和丈夫埃利泽(一所学习障碍学校的校长)又设法生了5个孩子。当步入40岁的时候,她发现了以色列最早的环境智库——位于特拉维夫的海舍尔环境学习和领导力中心(Hesche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Learning and Leadership)。像以色列理工学院一样,海舍尔也不是正统派犹太教机构,但是它打开了她的视界,在没有改变她信仰的情况下改变了她的生活。“环境就像是《妥拉》,是你的一部分。”她这样告诉自己所在的宗教学校的女学生们。这和以往有所不同。在以色列,学童们要学唱爱国歌曲,那些歌曲讲述的是犹太复国主义者如何将这片土地铺满了水泥,从而改变了这片土地的故事。拉达尼则教孩子们睁开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种子如何萌芽,去真正观察大自然。她引用《米德拉什》中上帝告诉亚当伊甸园之树时所说的话:“看看我的作品,它们多么可爱。我创造的一切,都是为你创造的。”然而正如海舍尔中心的创始人杰瑞米·本斯坦(Jeremy Benstein)在2006年的著作《犹太教及环境》(The Way Into Judaism And The Environment)一书中所指出的,在犹太法学博士的圣经注释中,上帝接着警告亚当:“注意不要损坏和摧毁我的世界,因为你一旦毁掉了它,在你之后将没人能使之复原。”他引用这句话来回应一种神学上根深蒂固的乐观主义,即认为如果我们在做上帝眼中正确的事情,上帝就不会让我们失望。“不应该指望奇迹来解决我们的问题,”他在自己的书中提醒道,“上帝已经明确表示,没有人会清理我们留下的烂摊子。”本斯坦在美国俄亥俄州长大,在哈佛学成后来到以色列。他在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取得了环境人类学博士学位,和其他美国移民一起创建了海舍尔中心,并在阿拉瓦研究所(一个位于以色列南部的集体农场,研究可持续发展问题)任教。巴勒斯坦人暴动令他明白了两件关于人口的事情:人口问题对以色列—巴勒斯坦共同的生存空间具有重大的影响,但是讨论人口问题却几乎成为一种禁忌。“因为,我们仍未从世界上1/3的犹太人死于大屠杀的阴影中恢复过来。”本斯坦坐在海舍尔中心图书馆的椅子上说道。正因为这场灾难,联合国同意将巴勒斯坦一分为二,创造了一个犹太国。而在这片土地上,痛苦的记忆久久不能抹去。他在2006年出版的书中写道:“60亿人的意义,按理应被置于被屠杀的600万人之后。”尤其是被屠杀者中有100万是儿童。“现在世界上的犹太人比1939年还要少。我们可以把自己称作受西方文化蹂躏之后的原住民,我们理应有增加人口的权利。”然而,作为一对双胞胎的父亲,本斯坦知道,世界人口从60亿增加到70亿只花了12年。他研究《妥拉》以及《圣经》中对环境问题的指示,例如《出埃及记》中第23章11节,上帝诏令子民,土地每7年要休耕一次。他在反思,上帝在要求人们多生多产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打算。“看起来像是在暗示一种限制。因为上帝没有说,无限制地多生多产,能生多少就生多少。它说的是‘多生多产,填满大地’。”拥有哈佛语言学学位的本斯坦,研究了《创世纪》中语言的细微之处。“如果严肃来看,总有一天我们会完成这项诫命,到那时我们就应该停下来了。那么问题就在于:那一天是什么时候?我们是不是已经完成了?而拉比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填满大地意味着什么——那是生态学家要回答的问题。”无论如何,他在《创世纪》中寻找到一个有趣的线索。那是在40章之后,男人们娶了妻子,有了一代又一代的后裔和长长的族谱。《旧约圣经》中,人们遵循着多生多产的圣训,带着热情和欲望生了很多孩子。但之后,约瑟夫出现了,他是族长雅各13个后代中的一个。在解读埃及法老的梦之前,约瑟夫已经有了两个儿子。本斯坦写道:“他没再继续生育孩子,因为他知道一场大饥荒即将来临。《塔木德》就用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饥荒时期禁止发生夫妻关系’。”他补充说,《塔木德》另外一段类似的经文,是一项控制人口的禁令、一段直白的呼吁:“当你知道世界将进入大匮乏时,不要让你的妻子生育子女。”本斯坦说道,单凭人数统计,并不能充分解释大多数人缺食少水的痛苦状况,而这种状况将会在21世纪继续恶化。过去的百年间,世界人口增长了四倍,然而根据全世界各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本斯坦估算世界资源消耗增加了17倍。极少数人以绝大多数人的付出为代价,享受着这个星球的资源。资本的不公平分配,即使在《圣经》的时代都引发过灾难和战争,但这种不平等从没有像今天这般严重。然而他也承认,消费和人口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当这枚硬币旋转得越来越快,带来的问题就会比国家分裂更严重,因为整个世界变得越来越混乱,犹如失去控制的旋转的硬币。本文摘自《倒计时:对地球未来的终极期待》,艾伦·韦斯曼 著
胡泳 译,重庆出版社,2015年6月。(本文为腾讯文化签约的合作方内容,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zolazhang]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口太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