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高效课堂课题研究成果中的主要方法是调查法吗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课题实验方案
德化县实验小学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小组
一、选题背景、意义及价值
学与教是人类教育中的永恒现象。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课堂教学活动更是实现教育目的、任务的主渠道。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新型的教学媒体,当它们与各学科的课程加以整合,即与各学科的教学进程密切结合时,它们可以体现出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作用,从而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在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日益普及,理论研究研究日益深入细化,
何克抗教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专著已经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阐述;从实践层面,各种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涌现,而且推出了大量的精彩的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的实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它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核心,很多教育技术工作者就此进行了积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我国现代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工程的完成,为信息环境下的教育教学优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和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为培养和提高人的信息素养和能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我校教学楼于2010年末开始重建,将于2011年秋季竣工并投入使用,新落成的教学楼将为每间教室都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因此选择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对于提高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展开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等方面,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及目标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以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导向,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技术支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意图建构起崭新的学生学习的基本模式,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研究目标:“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目的,在于探求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学科有效教学的整合规律、策略和方法,最终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
(1)目前我校在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教学方面存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2)信息技术环境下备课方式的探索和研究。
(3)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呈现的基本特点。
(4)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法。
三、研究对象
1.依据多层次、多年龄阶段、多心理特征的原则,确定学校的全体学生及专任教师为本课题的实验对象;
2.已建成的校园网以及通过宽带网共享Internet资源,并能实现教与学过程的网络环境。
3.在网络环境下,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以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为载体,研究小学各学科课程教学的新手段和新模式,以及研制、开发网络环境下的课程和资源的策略研究。
四、课题研究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手段支持下的课堂更具有优势与活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更有利于教师的情感与智慧的激发;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创设教学情境,使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突显开放性与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特点:
1.以立人为宗旨的价值观。“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实验原则是将“立人”作为课堂教学的根本价值标准,强调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行探索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2.以民主为基础的师生观。以“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为指导的课堂教学,气氛活泼、思想活跃,充满生机活力。它强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学生自主思考,各抒己见,让学生在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
3.以自主为手段的方法观。自主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核心内容。在具体操作中,应充分发挥教学媒体的作用,突出自主,它不是“填鸭”、不是“牵牛”、也不是“放羊”。而是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有条不紊,灵活自如地展开教学。既要将学习主权交给学生,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以实践为本位的训练观。“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强调将思考权、发言权还给学生,强调“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学生自己能够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周玉仁语),确保学生能充分实践;它重视通过问题情境来调动激发学生的内在期望,保证学生能主动实践;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后,对学生而言实际上就是学习目标,随着问题的解决目标也就得以实现。
五、课题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
1.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较之传统教学手段支持下的课堂更具有优势与活力;
2.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更有利于教师的情感与智慧的激发;
3.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
4.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突显开放性与交互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促进学生智慧的生成;
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1)调查目前我校教师在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方面的现状;(2)调查研究过程中教师的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与教学效果。
2.个案研究法。选取不同类型的研究对象,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实例个案研究。
3.行动研究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就是要创造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自然条件下进行实践,并对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四个步骤进行。
4.文献法。对国内外有关信息技术与有效教学的理论研究、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和提炼,以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研究中以网络技术应用和软件自主研发并重。第一方面是网络技术应用中,以合理开发与应用校园网络平台为主,合理运用好校园信息平台、交流平台以及资源库平台。辅以广域因特网技术的应用。第二方面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体现则以教师自制软件的技术路线加以体现和实施。
六、课题主要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11.5—2011.9)
1.前期准备:完善课题研究计划,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课堂教学大讨论,进一步确定课程标准和课堂模式。
2.业务培训:(1)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更新观念,统一思想,统一认识;(2)进一步学习CAI课件制作,人人学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3.现实调查:目前我校在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教学方面存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二)研究阶段(2011.10—2013.12)
1.初始阶段:(1)建立网站,课题组在网上收集各种资料,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资料;(2)进行课堂教学CAI课件制作研讨信息技术环境下备课方式的探索和研究;(3)信息技术环境下备课方式的探索和研究;(4)阶段性小结。
2.深化阶段:(1)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各个环节呈现的基本特点研讨;(2)信息技术环境下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的主要方法研讨;(3)开展市“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教学研讨会;(4)阶段成果上网交流;(5)进行阶段性小结。
(三)总结阶段(2014.1—2014.5)
1.收集课题研究论文,编辑专题论文集。
2.收集教学录像带,制成DVD,建立精品课资源库。
3.写出课题研究报告和课题工作报告,整理有关材料。
4.申报课题研究成果,申请结题,做好结题工作。
七、对课题实施和完成的有利条件分析
我校地处闽中,办学历史悠久,规模宏大,以富有独特的办学特色见长。1984年始,被中央教科所定为新实验教材实验基地,自1985年以来,连续十几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1988年12月,经省政府、省教委评审,确认为福建省示范小学,2007年,被评为福建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校。学校教研氛围浓烈,是泉州市首批科改基地校,2005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先进单位”。
1.师资阵容强大。我校现有52个教学班,学生近3000人,教职工计152人,其中高级教师占52%,特级教师1人,小中高4人,省、市、县名师5人。82%的教师获县、市级以上荣誉表彰。全校教师近三年在CN刊物上发表教学论文200多篇。
学校作为省级示范小学,一直强调以信息化推进教育的现代化,学校办学特色彰显,理念先进。学校硬件设备配备到位,各年段、各部门均配置电子办公设施,拥有两间专用多媒体教室、一间电子备课室。新教学楼落成后,将班班配置多媒体,并为每位教师配置一台笔记本电脑。学校资源库平台于2005年建成,现已初具规模,为课题研究提供坚实的软件和硬件保障。
3.教研经验丰富。我校曾多次承担省、市级大型教研活动,现为市课改基地校、市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学校在十五、十一五期间承担了省级、市级的课题研究,现均已顺利结题。在课题研究中,锻炼出一支有较强教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料,为我们下一个阶段的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国内外许多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阐述和实践经验可供我们参考和借鉴。同时,围绕本课题,我们也进行了一些前期准备工作。2010年秋季开始,深入了解学校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教学方面达到的水平,对教师开展新一轮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查阅了相关资料和书籍,为课题研究准备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本课题由校长直接领导,教务处、教科室策划管理,信息中心提供技术保障;学校设立专项基本资金,并提供研究所需的相关条件,在财力、物力、时间、空间上给予充分的保障,并且设立专项奖励基金,不断激发课题研究的积极性。
完成课题阶段性成果的主要策略:
1.加强本课题的目标管理,实行分工协作,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进度。
2.学校每年投入科研经费,加强硬、软件的建设。
3.不断学习,努力探索。课题组成员定期学习有关专题研究的理论、经验以及具体的操作措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努力探索教改新路。
附:课题研究主要参考文献
1.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研究所《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远方出版社)
2.祝智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理论框架与案例研究》
3.宋成栋《现代教育技术全书》(中国华侨出版社)
4.代蕊华《课堂设计与教学策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米竞《必然抉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国电化教育)
7.李子运《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中国远程教育)
8.缪蓉《&计算机信息技术基础》(北京大学信息技术系列教材)
9.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电化教育研究)
10.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方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研讨会论文)
11.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中小学电教)
12.杜作润《课程整合的现实性解说》(现代大学教育)
13.张琴珠《课件制作》(电子工业出版社)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课题计划
  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国际上众多学者对有效教学思想持有肯定态度,并在世界组织联合会上专门组织过研讨会,就有效教学进行深入探讨,最终一致认为教师是有效教学的关键所在,主张教师应该在的有效学习中扮演重要角色,教师不仅要知识渊博、学富五车,更需要掌握一定的策略和方法,以达到有效教学。
  随着飞速发展,互联网得到普及,实物投影仪、电脑、电子白板等相继进入我们的课堂,为广大的教师带来了各种新的教学手段。混合式学习正被众多专家学者看作是继 E-learning之后最有发展潜力的信息时代学习方式。跟上时代步伐,切实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的实施对学校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与2011年九月开始&优化教学模式,构建高效课堂& 的实验,至今为止,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有人认为高效课堂实验排斥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选择此课题进行研究,有助于推动高效课堂实验的开展,更好地实践&先学后导,问题探究&的教学思想,最终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浓度的基础上,达到促进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师资队伍建设的作用。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主要表现在从关注局限于传统教育的有效教学转向关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有效教学研究,从而探索出信息环境下有效课堂的策略与方法。提高高效课堂实验质量,提升学校知名度。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研究目标
  本课题从教育信息化理论、学生学习有效性、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有效教学的确认和评价等角度出发,将主要实现以下方面的目标:
  (1)探索信息技术与高效课堂整合的策略和方法;
  (2)提高教学质量。
  (3)提高师生信息技术水平。
  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以下几个层面的内容:
  1、分清策略与方法的概念。
  2、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3、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实施有效教学的方法研究;
  4、 在实施有效教学过程中的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5、 实施有效教学过程生的心理状况及行为反馈研究;
  创新之处
  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力求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创造性地对实施策略和方法的过程展开研究。在理论层面上,创设个性化评价体系,分别从教师和学生两种角度对探索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依据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和心理进行跟踪调查,对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中的专业成长情况进行评估研究。在实践层面上,以课堂&为研究对象,同时顺应时代,以信息技术环境为背景,定位&有效教学&,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控教学过程,最终实施有效教学。以期使信息技术成为高效课堂实验的助推器。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是以有效教学理论为指导,以教师为主体;以信息技术环境为背景,强化过程研究,注重阶段成果;借鉴国外同类课题研究的成果,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探讨。本课题遵循的研究路线是:理论先行,科研领路,注重实践,及时反思。即理论研究&&实证分析&&策略与方法研究&&教学试验&&过程分析&&总结实践,使研究逐级深入,螺旋上升。
  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将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技术等多种学科的分析方法和手段,实行理论研究、实证分析及教学实验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综合研究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综合运用文献调查法、数据分析、过程分析、专题研讨、行动研究法、案例分析和专家咨询等多种研究方法,确保课题的性、真实性。
  技术路线
  紧密跟踪国内外本领域的最新研究结果,同时以现有研究成果为基础、现有实践为依据,进行创新性研究,发展新的评价体系,开展实践活动,持续不断地将新成果及时地融入到本课题的研究中来,使该研究不断丰富、完善。
  技术路线的具体实施方案为:
  (1)制定科学完善的课题实施方案。
  (2)综合集成国内外有效教学研究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
  (3)课题组成员定期召开研讨会,汇集阶段性研究成果,确定下一步研究重点。
  (4),进行总结实践,完成报告。
  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子课题申报开题阶段(2011年10月至2012年2月)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提出课题研究计划、管理办法,组织子课题申报,评审确认子课题项目。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2月至2015年1月)
  2012年2月-2013年9月 各子课题开展研究,课题组组织相关指导、培训活动,并安排中期评审。
  2013年10月-2015年3月 实施后半段研究,收集实验数据,准备结题材料。
  第三阶段:总结与结题阶段(2015年3月至6月)
  总课题组接受子课题的结题申请,开始结题。在各子课题陆续结题的基础上,总课题组整理研究成果,总结研究经验,撰写结题报告,接受结题验收。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
  《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效整合》市级课题已顺利结题
  &十一五&省级重点课题《信息环境下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已于2010年9月顺利结题并获得省教科所颁发的优秀证书。
  《信息环境下学科教学模式初探》获省馆征文一等奖 权翠青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果》获省电教馆征文三等奖 陈乃宁
  《加强学科整合 优化课程资源》区及征文二等奖
  《摸球游戏》教学设计 省电教馆征文三等奖
  《周长》教学设计 省电教馆征文三等奖
  参考文献:
  《有效备课》---知识建构视野下的备课问题与对策 韩立福
  《有效上课课》---知识建构视野下的上课问题与对策 韩立福
  《有效评课》---知识建构视野下的评课问题与对策 韩立福
------分隔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效课堂课题研究成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