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平方米的仓库周转容器管理办法一年周转50万台冰箱合理吗

求助如何评估仓库内叉车合理数量_百度知道
求助如何评估仓库内叉车合理数量
公司的[wiki]仓库[/wiki]的土建快完成了 目前正在规划配套货架及叉车数量 请各位大侠帮小弟出出意见如何合理评估仓内叉车数量 先谢谢各位大侠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楼上的各位兄弟都是做学问的,咱是个粗人,给你个经验置:每一千平方米库房一台。用的时候不够再加。
查看原帖&&求采纳
采纳率:63%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叉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猩便利、便利蜂、果小美,风口之下的新零售生死战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猩便利、便利蜂、果小美,风口之下的新零售生死战》的精选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猩便利、便利蜂、果小美,风口之下的新零售生死战》 精选一原标题:猩便利、便利蜂、果小美,风口之下的新零售生死战新型便利店报告壹流研究出品精华版约7000字,阅读全文约需18分钟公开数据显示,中国的线下消费正持续回暖。相比超市、百货业态的销售额在过去三年出现的明显增速下滑,便利店行业销售增速在过去七年持续保持在9%的水平以上。经济的持续增长、年轻消费人群的崛起、政策的支持以及资本和零售业企业的介入,成为便利店过去几年稳定增长的驱动因素。随着生活节奏的提升,工作压力的增大,消费者对生活的即时便利的需求不断提升。在互联网将尽的时代,线下零售商们都开展了积极策略:全家计划到2024年达到1万家店;罗森计划从目前的约千店规模,到2020年达到3000家,到2025年达到1万家店;7-11则希望每一到两年在一个新城市进行布局,在主要城市每年新开30-40家门店。目前零售行业在线上已是一片红海,而线下零售变革的临界点也已经来临,在传统零售商跑马圈地的同时,能和消费者有更多互动或更贴近消费者的新型便利店也逐渐出现。流量的获取已成为当前各商业模式博弈的关键因素之一,而80后、90后消费的占比增长,则是改变市场格局的重要催化剂。在都市化和人口结构变化大潮下,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逐渐成为当今社会的主力消费人群,与上一代消费者不同,新一代消费者更加注重便捷、个性、高品质的购物体验。此前,便利店是传统零售最前端,是距离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服务站点,但通过APP打通线上线下的新型便利店的出现将这一服务点提前到了消费者身边的最后十米,更接近消费者也更碎片化。满足了消费者在以办公室为下的近距离无计划、即时性的消费需求,可以获得来自线下的稳固流量。在本文中,壹流研究将针对新型便利店业态现状、明星企业、存在问题等方面,剖析大消费风口下的新零售最佳模式。二、行业现状【此处省略新型便利店行业现状分析,仅完整版可见】三、明星玩家1、便利蜂1)创立过程A. 时间:2016年11月B. 规模:根据便利蜂APP数据,目前,便利蜂在北京拥有41家门店,提供用户APP自助结账、预定自提、配送到家等服务。商品除便利店日常配备的休闲食品、日用百货外,还提供大量的鲜食。购物过程既包括市场潜力巨大的便利店模式,又包括移动端的自助购物模式。2)情况:A轮,,为斑马资本3)核心团队:便利蜂由庄辰超、王紫共同创办。庄辰超系前去哪儿创始人兼CEO。王紫曾为7-11北京大区经理,并曾创办邻家便利店。4)业务模式:A. 特点:a、门店:便利蜂大部分门店都开在了商铺,并且以高于市场2至3倍的租金变相抬高了整体租赁价格。从店铺面积上来看,相对于100平米左右的传统便利店更大,并且在陈设上把“”演绎到了极致,以宽敞利落的门店陈设区分于传统的拥挤便利店,对顾客来说购物体验无疑是可以提升的,但是在零售从业者眼里,这是被白白浪费的银子。b、代工厂:便利蜂大手笔买断北京7-Eleven的鲜食合作工厂呀咪呀咪,门店售卖的大部分面包都是直接从代工厂定制的,只有少数来自曼可顿这些品牌。便利蜂代加工的面包,保质期普遍在4天到7天之间,抛去上架和下架的时间,能够陈列销售的时间十分有限。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差异化商品的购物体验有助于提高品牌忠诚度,但同时也意味着高额的供应链成本。此外,品牌面包往往是便利店的退货率最高的商品,但是代加工的商品,是没有办法退给工厂,所以损耗成本很高。c、人员:据公开报道,便利蜂仍处在中,从一线BD、BD经理到城市经理、区域经理、大区经理,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原去哪网,此外,还有部分员工来自成熟便利店的高薪挖角。d、共享单车:便利蜂还推出了自己的便利蜂单车,不过便利蜂单车只能在便利蜂APP内扫码使用,目前还处于烧钱阶段,从体量上来说也与共享单车第一梯队相距甚远,更像是对便利蜂用户的关怀服务。e、无人货架:今年9月,有消息称便利蜂将正式入局无人货架,且该项目将独立运作。从流量入口角度来看,无人货架的发展势必会对便利店的流量产生一定影响,因为无人货架与便利店的主要受众一致,但无人货架离消费者更近,相同产品、价格差异不大情况下,更近意味着更容易被选择。对于便利店而言,与其等待被收割流量,不如主动出击、自己去做便利店周边3公里以内的办公室无人货架。从目前流露的资料来看,便利蜂的办公室货架有三种,除了包括普通货架常见的零食简易货架、冷藏柜/冰箱等,还有新增的热柜。从货架的配置能看得出,鲜食、热食、便当、饮料等都将是便利蜂无人货架选品的重点,这些也正是便利蜂主体模式便利店的强项。有传闻声称便利蜂发展并不顺利,此次进军无人货架,或许正是破局的方式之一。B. 优势从形式上来说,便利店和无人货架可以互为补充。便利店可以充当仓店一体的角色,从而节约掉专门的仓储和物流成本,也无需专门的补货团队,店员在便利店非高峰期可以进行补货。无人货架则由于其掌握了消费者“最后十米”的贴近性,因而品牌强化和导流作用不可小觑。此外,多种形式的无人货架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拉开技术差距,在市场厮杀中掌握占据更大的主动性。而且,无人货架也能贡献一些、作为便利店高峰时期分流工具(如接受早餐/午餐预定,提前送到货架热柜)、以及提供新品展示机会等。C. 劣势无论是便利店领域、共享单车领域,还是无人货架领域都已有明星企业出现,市场已经进入生死搏杀的红海阶段。而随着资本的大举入局,便利蜂的资金优势不再明显,作为新生力量在巨头手中“抢食”,相比更早的入局者将更为艰难。在便利店运营上,便利蜂不设收款终端,自助收款,需要在便利蜂APP上使用扫一扫功能,完成后还需要到收银台排队让店员核对商品和付款信息。同时,便利店的鲜食商品也不是24小时提供。从便利蜂APP使用体验来说,即使选择绑定微信账号也无法直接登录,除了多点两下之外和用手机账号登录没有任何区别。并且, APP自助结账功能必须连接店内WiFi或扫描店内二维码才能使用。APP承载着便利蜂连接线上线下,向产业上游延展的愿景。不过从整体来看,相比于接入第三方送餐平台的便利店,便利蜂并没有通过APP形成足够有竞争力的差异化,即将发力的无人货架或许是便利蜂的破局之道,补贴停掉后如何吸引顾客继续停留在APP,则是便利蜂之后需要思考的问题。D. 出路a、利用团队背景,发挥差异性竞争公开数据显示,随着消费者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服务性消费明显上涨,包括文化娱乐、教育、医疗、旅游、生活服务等服务和体验式消费。便利蜂创始人庄辰超作为曾经去哪网的创始人兼CEO,与旅游出行网站去哪网的关系密不可分。从经营业务上来看,便利蜂可以跨界与去哪网合作,在店内及APP内设置特价机票、特价旅游线路即时推荐位,符合便利蜂主要受众群体“说走就走的旅行”诉求,也能在日渐同质化的便利店竞争中差异性出位。b、深耕咖啡领域,直击消费者刚需目前,便利店出售现磨咖啡几乎已经成为了连锁便利店的标配。而便利店选择做精简版咖啡厅的理由,跟自身的消费人群有很大关系。通常来说,便利店的主力消费者为对价格不太敏感的学生及白领,提供的现磨咖啡消费者多为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上班族,大多数时间买咖啡是基于工作压力的刚需。消费者对于便利店咖啡的印象,往往是便宜、高效、方便,对咖啡本身口感期望值较为宽容。同时,星巴克、Costa等提供花式咖啡的传统咖啡店依旧是咖啡行业的主流业态。从操作难度来看,摩卡、拿铁、卡布奇诺等花式咖啡往往是以意式浓缩咖啡为基底,进行简单的调味而制作的。在便利店普遍搭售咖啡的前提下,便利蜂可以对门店店员进行简单的咖啡师培训,使之能够胜任简单的花式咖啡制作,从而在便利店咖啡领域提供差异化商品。c、学习国外经验,建立新的便民服务线将便利店打造成服务项目更丰富的综合设施,是在便利店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的新出路。便利店的领军品牌“全家”在进入卡拉OK、洗衣房业务后,近日又宣布将推出24小时健身房业务。从商业模式来看,便利店的24小时营业模式无疑可以让其附加业态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此外,使用卡拉OK、等待洗衣、甚至健身间隙都可以为便利店带来更多客流。便利店提供的健康食品、食品饮料补给、毛巾、洗浴用品等也可以吸引健身消费者,而且在这样的氛围下,健康与美容相关的商品也更容易让消费者产生兴趣。便利蜂门店选址往往在写字楼附近的商圈,而且门店布局上往往处于“浪费坪效”的状态,结合全家的融合模式,便利蜂可以提供一些占地面积小、且翻台率高的商业模式,如肩颈按摩沙龙、欢唱卡拉OK、迷你影吧,甚至可以入驻知名面包房,提供足够差异的服务。d、开发网红商品,发展跨行业融合业务在便利店业态最为发达的日本,世界上最大的便利店集团7-11不仅提供日常休闲食品、日用百货等标准化商品,而且善于与不同商业模式跨界合作,并推出网红商品。举例来说,“7 lifestyle BOTANICAL FORCE”是7-11与FANCL共同合作的护肤品牌,其中“美容卸妆精油”人气最旺,在各大导购网站也是备受好评的清洁产品。此外,7-11与KOSE高丝共同开发的人气品牌“雪肌粹”,全日本只能在 7-11 买到,不仅在日本本土大受好评,在海外也享有很高的评价,已成为代购的必买品牌。相比之下,便利蜂的受众多为学生和白领,由于中国消费者购买化妆护肤品的渠道往往不是便利店的消费习惯,可以与开价国货品牌开发限量版包装来“养市场”。这类品牌往往单价不高,功能性和品质会让消费者产生“物超所值”的欣悦感。同时,限量版包装也容易击中消费者“颜值至上”痛点,便于培养网红商品。2、猩便利1)创立过程A. 时间:2017年6月B. 规模:根据公开数据,目前猩便利无人货架布点规模已经超过1万架,规模堪称第一。此外,猩便利已在上海开设2家APP打通门店。2)融资情况:A、天使轮:1亿元,方为光速中国B、A轮:3.8亿元,投资方为红杉中国3)核心团队:创始人兼CEO吕广渝、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司江华、联合创始人兼COO晓村、联合创始人兼CTO蒋一新、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辉4)业务模式:【此处省略猩便利商业模式剖析,仅完整版可见】3、果小美1)创立过程A. 时间:2017年6月B. 规模:公开数据显示,目前果小美已在北京、上海、成都、南京等11个一二线城市开启了无人货架业务。2)融资情况:A、天使轮:数百万元,投资方为IDG资本、峰瑞资本、雕爷牛腩创始人孟醒、热电场创始人兼CEO罗西B、Pre-A轮:数千万元,投资方为IDG资本C、A轮:,投资方为蓝驰创投、IDG资本、峰瑞资本D、B轮:7000,投资方未公开E、C轮:,投资方为祥峰投资、IDG资本、德商资本、、蓝驰创投此外,有消息称,果小美未对外公开的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十八罗汉”之一掌管的湖畔山南。3)核心团队:创始人阎利珉曾是阿里聚划算创始人,公司骨干成员中囊括了阿里、美团、京东、平安、沃尔玛等资深业内人士。4)业务模式:【此处省略果小美商业模式剖析,仅完整版可见】四、存在问题【此处省略新型便利店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仅完整版可见】五、研究结论1、行业趋势1)贴近消费者业态将长足发展在“懒人经济”火热的当下,适合新消费主力的,方便、快捷、高品质的零售业态才能够得到发展。无论是离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新型便利店,还是离消费者“最后十米”的无人货架都是迎合着懒人经济发展的。这些新型便利店整体上还是一个零售本质的生意,未来无人货架的不会局限在办公室领域。无人货架只是引线,点燃线下场景革命的新一轮红利。场景革命不会局限于办公室,还可以延伸到更多场景,到更多碎片化的情境中,甚至延伸到消费者家中。2)生鲜化将成为行业壁垒鲜食商品具有高客单价、高毛利、高频刚需和粘性强等特点,无论是从带动人气,销售共享,包括带动周边商品销售来说,鲜食都是零售便利业态的重头戏,也是无人货架是入局者试图构建起的第一个行业壁垒。包括便当在内的鲜食是60%-70%消费者走进便利店的原因。它是便利店的“强目的性”产品。而在无人货架领域,生鲜化的发展趋势几乎是人人认同的。生鲜化的运营难度会高于目前商品的难度,考验的是企业的供应链能力。在无人货架领域,供应链包括前端采购选品的能力、仓库存储能力以及配送能力。其中,仓储和配送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家企业能否做生鲜。3)市场进入拼规模和资本阶段新玩家的介入让零售行业有了更高关注,同时让贴近消费者的新型便利店更加互联网化,更加重视服务个人的即时需求,把服务物化为商品。在线下单、送货上门或直接入驻办公室也逐渐发展成为新型便利店的服务项目。办公室零售赛道有亿级的规模,无人货架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点,是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很好的场景,吸引了资本的目光,越来越多的“局外人”开始介入新零售行业,其中不仅有阿里巴巴、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希望通过涉足新零售来推进全渠道的布局,也有便利蜂这样互联网和零售领域的跨界“联姻”,还有猩便利、果小美这样的新生业态。资本的涌入将加速推进传统模式的技术革新。以供应商为例,过去更多为大卖场供货,产品设计也是为超市消费群体所定制。现在供应商也开始生产适合新型便利店的商品设备,在包装、货架、冷藏冷冻柜上开始更多考虑小型业态的需求。在资本的推动下,在新零售未来竞争领域,很快会发生并购和收购,没有供应链和底层技术的小玩家很快会退场,拥有自有物流和供应链将成为竞争的关键。缺乏自有物流和供应链的业态,将被第一梯队抛弃,只能作为追风者,跟随在真正具有话语权的玩家身后。4)品牌地区化将是未来趋势无人货架等新型便利店行业,虽然有很多创业企业进入,但本质都是一门零售的生意。零售的生意就意味着有很强的地域性,很难一家独大。从便利店的经验来看,便利店的地域性发展差异十分明显,除了美宜佳、全家、7-Eleven 和罗森等少数几家进行了多地区布局,其他便利店企业主要以所在的省、市为中心进行发展和延伸,经营区域相对局限。而无人货架等新零售作为便利店业务的延伸,根据品牌推进路线的差别,在不同城市也存在品牌分布不均的现象。区域品牌的扩张、新进资本的助力,使得新型便利店业态在保持高速发展的同时,竞争也进一步加剧,同时,发展空间在进一步被释放的同时,竞争压力也在进一步增大。2、值得看好业态1)强调自有品牌业态是未来必然方向众所周知,在零售业态中,如果全部只卖标准化的产品,很难保持高毛利。事实上,品牌化是国际领先的零售企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自有品牌使得零售企业能够通过高品质、差异化的商品向消费者传递独特的品质和价值理念,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细分需求。在全球便利店业态中,自营品牌的占比早已大幅提高。无论是自营品牌的面包,还是自营品牌的盒饭,又或者是自营品牌的咖啡,通过自营品牌,便利店摆脱了单一的渠道分发平台,还兼具了商品严选以及品牌打造的功能,能**增加商品的差异性,提升品牌差异度,增加消费者粘性。这种商品的独占性,将成为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2)融合其他消费模式业态电子商务企业布局线下,网络零售增速逐年放缓已成事实。随着新零售时代的来临,线上线下融合的趋势正成为影响零售业态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未来新零售领域,比拼的是三个阶段的竞争力,首先是要比谁布点更快更多,其次是运营能力,新零售要考虑切中用户场景、需求,前置商品到用户身边。第三是供应链,通过数据跟踪用户需求的变化。不管是线下货架还是线上APP,都可以是广告和其他信息的载体,甚至可以从广告再延伸出流量,包括有活动时可以互相导流等。如果要在现有零售业态基础上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答案是:不只有零售,还有能带动销售的其他业态。尽可能覆盖消费者生活中的各种需求,而不只是到便利店活着货架买盒创口贴或是买瓶水那么简单。纵观现在中国便利店市场,10万家便利店、1300亿的市场规模、每万人1-2家的密度,还远远无法与日本欧美的成熟市场相比。功能更全,服务更完善的新型便利店有着广阔的增长空间。这些新型便利店业态是基于互联网、、智能硬件和等技术支持下的创新方式,在消费者角度,通过更加精准的SKU组合、更加快捷商品获取,高效的支付方式创造新的价值,这个业态好不好,最终由消费者决定就目前来说,融合互联网技术和的无人零售吸引了资本的关注,也提供了一种新奇的消费体验,但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目前激战正酣的新型便利店圈子还会越来越小,到中后期能存活的企业可能只有几家,最终会以什么形式留下,还有待观望。—END—返回搜狐,查看更多责任编辑:《猩便利、便利蜂、果小美,风口之下的新零售生死战》 精选二日,苏宁推出的无人货架在南京亮相。消费者通过手机扫码、移动支付即可完成购物。
新华社记者 李雨泽 摄龙头企业猩便利传出撤柜裁员等消息,公司否认;无人货架面临高盗损率等问题,盈利模式成疑2018年的第2个星期,无人货架龙头企业猩便利接连传出关闭首家便利店、疑在多个城市撤柜、裁员的消息。与此同时,苏宁近日上线无人货架“苏宁小店Biu”,计划今年完成5万组铺设,此前,京东、阿里、腾讯、饿了么等巨头也纷纷入局;另一厢,较早布局的果小美、小e微店等创业阵营似具先发优势,双方之间的点位战已然展开,观察人士判断可能再打半年。切割线下流量是一众入局者显而易见的动机,但无人货架看似低门槛、易复制的特点,却也是其避不开的痛点,该模式的盈利问题一直饱受争议。早前的“用点心吧”更是被“吃垮了”。另有受访消费者抱怨无人货架补货慢、买到过期食品等问题。办公室的零食消费场景真实存在,但无人货架这个商业模式能否成立?这个赛道能做多大?如何精细化运营才能破局?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1头部玩家撤柜传言蔓延 用户褒贬不一猩便利称货架补货机制按照日常运转,部分货架在调整高速行驶的无人货架龙头企业似乎遇到了麻烦。2017年融资近5亿元的猩便利在日接连传出关闭首家便利店、疑在多个城市撤柜、裁员的消息。随后多家媒体报道称,猩便利北上广业务将进行紧缩,全国所有三四线城市将撤站,铺货低于50人的企业全部撤柜。对此,一位自称跑线的猩便利员工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北京片区基层员工裁员2/3。他表示,公司人力部10日晚通知,由于货供应不上,11日开始放假。他还称,猩便利货跟不上的情况大概已持续半个月,最严重的时候是从元旦前几天开始。记者同时从一位消费者处了解到,上月猩便利在其公司搞低价促销,因为一个货架同一个产品最多10个,很快被卖完,有同事便先付款订货,但到现在仍没补货。猩便利方面就此回应称,关于补货,目前猩便利的货架补货机制按照日常运转,部分货架根据后台数据分析在作模块化调整,涉及产品陈列和商品结构;关于门店,猩便利位于上海的天钥桥路店目前正在迁址迭代之中。随后,猩便利发布官方回应称,公司业务均处于良好的运转状态,一系列举措是围绕“便利·蜂窝”模型做出的调整和优化。猩便利事态发展有待观察,但在激烈的竞争下,头部公司普遍靠烧钱占点位。熊猫资本创始李论认为,无人货架入局者需要从盈利模式、消费转化率和供应链等方面去思考这一领域可能遇到的坑。受访的消费者和入驻企业对该业态褒贬不一。一些消费者表示,不用下楼就能买零食方便不少,也有消费者抱怨商品种类少、补货慢,甚至买到了过期食品;一些企业的人力谈到,引进的话只会挑一家,多家入驻不好管理。北京某企业人力主管回忆,“去年初就有一些商家来谈,但主要是需要插电的自动售货机,对方不结算电费就没合作,下半年以来无人货架来谈的多了,确实比较合适,就是商品安全性有待观察。”流量价值是多方入局者提到的意义。有表示,“货架是不可能成为流量入口的,它本身就已经是终极消费场景。”李论认为,流量很重要,但很多人忽视了更重要的一点:现在的互联网产品并不缺乏触达广泛用户的路径,而是缺乏大规模转化用户的能力。SKU(库存量单位)少且过于标品,可能会是当前制约无人货架消费转化的一个瓶颈。不过,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明确“千架千面”,或自建渠,或与生鲜合作,多方尝试优化SKU。2巨头、创业者交锋下的短命风口?无人货架的创业阵营需要用更多的点位吸引融资,“烧”出个未来;巨头急于进场圈地风口之下,入局者们似乎都信奉唯快不破。2017年9月饿了么、盒马鲜生的入场首次将无人货架这个外界“看不懂”的生意推向高潮,接下来的11月,京东到家无人智能柜、顺丰无人货架项目也已正式运营;至12月,阿里、腾讯两大巨头加速进军,阿里与美的联合推出“小卖柜”,腾讯领投每日优鲜便利购。另一方面,创业阵营中较早布局的果小美、猩便利等似具先发优势。猩便利CEO司江华表示,无人货架领域的竞争分为点位、运营及技术和供应链竞争三个阶段,哪一家可以率先达到30万个左右点位的体量,基本上就可以占绝对优势。苏宁是最新入局的巨头,日宣布,计划今年完成5万组货架的铺设。从目前来看,其可能会在与苏宁小店的协同配合和数字货架技术赋能方面有一些特点。入局者的点位之战已然进入白热化阶段,其中也不乏乱象。一位无人货架公司员工对记者称,“一些销售为了提成,不管人数标准,能铺一家是一家,瞒着公司谎报人数。有的公司不到20人就铺了一个冰箱加一个货柜。”有网友甚至晒出无人货架被随意放置在美发店及部分露天开放场所的图片,称公司就是“为了数据好看”。另有从业者表示曾遇恶性竞争,对手将货架货品拿走,由于没付款后台数据未更新,被消费者投诉补货不及时,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盗损率控制难题。此外,依公开数据,从100人、50人到30人,无人货架进驻企业的人数标准一降再降,背后的运营管理难度也可想而知。无人货架形态瞄准“懒人经济”,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但其从诞生开始便饱受盈利质疑,巨头与资本的轮番入场将其推向新风口,却没能浇灭外界的疑虑。从目前情况看,爆红的行业、前赴后继的入场者背后,可能是短命的风口。司江华对记者表示,无人货架是一个高度聚拢的行业,赛道关闭的速度很快,现阶段应该不会有再想入局的小玩家。创业阵营近来已不时传出业务整合的消息,易果生鲜与哈米科技达成战略合作、猩便利收购51零食、果小美和番茄便利合并……电商战略分析师李成东分析,一些巨头入局不一定是看好这一业态,只是担心错过一个可能的风口;赛道内,巨头与创业公司可能再打半年。3高盗损率与低扩张效率难题待解无人货架这个商业模式能否成立?曾有投资人称无人货架不可能盈利在入场者口中,免费铺和布点快,且能实现与白领消费人群长时间互动,无人货架想象空间很大。但能否真正实现快速回收、盈利,则是该模式最受争议之处。因为显而易见的高盗损率与低扩张效率,朱啸虎等投资人曾言,无人货架不可能盈利。李成东对记者分析,一位曾在该领域创业的朋友分享了几个数据,每个无人货架月均销售额在元左右,毛利润率25%-30%,道德损耗率3%-7%,物流成本10%左右,运营成本5%以上,货架几百块,不赚钱也基本不亏钱。但他同时提到,很多公司的盗损率7%都很难达到,一般在20%-30%,再加上恶性竞争等问题,不看好该模式。6个月、70个货架、最高货损达50%,这是“用点心吧”创始人易涛项目时给出的一组数据,尽管其设定的标准也是进驻员工数量在30人以上的办公室。该零食货架项目已于去年5月终止。易涛总结称,办公室的零食消费场景真实存在,但模式扩张效率低、零食货架货损较高是压垮他们的主要原因。当被问及盗损问题时,受访的公司多表示将依靠“技术+法律”的手段来解决问题,并未公开货损率数据。目前已有领蛙、果小美等企业宣布引入信用体系。在技术防盗方面,似乎还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已面市的无人货架多处于“放养状态”,缺少识别技术、智能安防。有消费者对记者说,“看到无人货架上有摄像头,但人家假装扫码你也看不出来。”京东到家Go、果小美等企业正试图通过、重力感应、智能库存管理等“黑科技”,实现“开门就拿”。不过,也有观察人士认为这就是升级版的自动售货机,运营成本难题依旧存在。42018年行业将迎冰火两重天去年下半年爆红,但无人货架真正的难点在于规模化后的精细化运营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1月的数据,目前国内无人货架在一、二线城市有1亿左右可瞄准的用户,企业终端货架容量10万到20万,早期有10亿到30亿元的市场空间。据不完全统计,进入无人货架市场的初创企业已不低于50家。由于适合布点的场所有限,货架的SKU有限,这一市场终归是有限的。果小美的创始人阎利珉就曾谈到,这是一个不大的市场,“即便一、二、三线城市一家把竞争对手全部干掉,一个人100%的垄断,也是一个不到千亿的市场。”他从整个赛道的上下半场来分析,无人货架的上半场只会是个几百亿的生意。据不完全统计,场内目前存在超过50个玩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上半年将是行业洗牌的关键之年。李论认为,最后大几率胜出的还是有供应链优势的传统玩家,或能最快跑通供应链的创业者。在朗然资本的预测中,行业今年将现冰火两重天,资本将推动行业内部的并购,做大头部企业,形成行业中的“摩拜”与“ofo”;另一方面,大部分点位落后的无人货架企业无法再获得融资,纷纷倒闭;此外,无人货架模式会进入到办公室以外的其他场景,头部企业间的供应链竞争开始启动,加速与有人店巨头企业们的合作。基于前述存在的运营难题,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无人货架孤军深入效果不佳,比较好的方式是作为零售业态的补充。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受访时谈到,日本也有无人零售的概念,比如说一个写字楼下开了一家全家,然后在写字楼内部去布无人货架,这样补货和监控问题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无人货架看似“一个货架加几袋零食”,谁都可以进入,但真正的难点在于规模化后的精细化运营。未来是否会像共享单车这类风口一样,形成头部集中效应,其他玩家纷纷难以存活,今年或许将有答案。新京报记者 江波《猩便利、便利蜂、果小美,风口之下的新零售生死战》 精选三“七八月份的时候就已经疯掉了,每天都被追着跑。”赵婧伊说。“疯追着”她的正是无人货架的销售人员们。这位上海办伴科技的公关与社群管理部副总监,负责自己供职的联合办公服务商与无人货架的合作。“疯”已经变成了常态。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年中国无人货架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截止今年9月,已经有至少16家无人货架获得投资,最高的达到3.3亿元,融资总额超过25亿元。其中,融资速度和规模排在前列的包括小e微店、每日优鲜便利购、猩便利、果小美、哈米科技、领蛙等多个玩家,而入局的资本也来头不小,包括IDG资本、经纬中国、元璟资本、真格等知名创构。随着融资事件带来的曝光度增加,逐渐被人熟知的无人货架在众目睽睽下开始了规模化的上半场。摆在这个新兴行业面前的问题很多:供货体系、培养C端用户的购买习惯,还有,抢占尽可能多的渠道。围绕着以办公室为单位的战场,无人货架第一战打响。拥挤的渠道入口联合办公空间是最热闹的一个渠道。办伴科技虹桥携程店的茶水间里,并排放着CITYBOX的立柜和猩便利的货架,在一个拐角处,猩便利还另外放了一个立柜。下午5点左右,有两个女生结伴过来买了零食,也有独自过来的男士。到这会儿,CITYBOX放在最上层的水果和果汁已经有些空了,最下层的杯面之类的零食则还有不少。办伴科技内的无人货架在这里,无人货架之间刚刚结束一场至少“四进三”的比赛。CITYBOX来得最早,在年初竞争还不那么激烈的时候就免费拿到了入场券。疯掉的七八月里,猩便利和番茄便利的货架也先后出现在办伴的办公室,这时赵婧伊已经迫不得已设立了500-600元的场地维护费作为门槛。“当初引入CITYBOX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的品牌是天天果园和城市超市两家,我们觉得他的品质是和我们的客群相匹配的。” 办伴科技的赵婧伊说,“当时我们也比较看好CITYBOX的品质,包括他的科技感、工业感的外观设计。”被拒之门外的是从4月就开始联系赵婧伊的小e微店,即便这是第二家接触办伴科技的无人货架,周围的人也都在向她推荐这一家,但赵婧伊当时认为这种篮筐式的货架有些不太智能,可能会影响美观,也就回绝了。一个小小的分战场就开始显现出无人货架争抢渠道的优势,以及难以琢磨的,可能被决策者不认可的劣势。另一边,在上海中山公园一家商场4楼的分战场似乎更激烈。同样作为联合办公的方糖小镇,其创始合伙人COO杨学涛也正在应付着超过10家无人货架。其中包括哈米、微猩、番茄便利,上周开始饿了么也来了,他估计下周京东会找上门。“他们之间互相竞争特别强烈,对联合办公来讲,我们变成了甲方市场,这个周期这个时间窗口对我们非常好。”杨学涛对界面创业记者说。见到杨学涛的同时,CEO万里江也走了过来。万里江刚刚结束和优客工场战略合作的发布会,手里正拆开一包从零食货架上拿来的饼干。我很好奇,面对无人货架的群起而“抢”之,他的挑选标准是什么?“我也不知道,不知道哪个是你的亲戚,哪个是你的什么。”万里江一边咀嚼饼干一边说。他口中的“你”指的是杨学涛。这当然是句玩笑话,杨学涛不仅不会给任何人走后门,而且已经把这笔生意盘算得很清楚,他知道无人货架对他们趋之若鹜的原因是什么。联合办公是一个好渠道。10多家货架中,杨学涛会留下4到5家不同的品牌。“我说多签几家,首先是因为确实他们都需要我们。”他表示,“因为我们联合办公有个好处呢,他跟一家公司谈好,就能一次覆盖所有的门店,比如方糖大概有20多家。平常那种办公室就只能是一家一家谈,他们如果跟优客工场谈,一谈就是100家。”所以,对于无人货架来说,联合办公空间完全符合他们对于一个全新流量入口的想象。另一方面,联合办公空间的年轻人们更符合无人货架的消费者特征。“那种特别传统的企业,他会怀疑,你们哪个部门是不是拿了钱之类的这种东西。我们不会这样思考问题。”杨学涛说。对于联合办公来说,他们同样需要无人货架,因为零食和生鲜几乎是上班族的刚需。目前,国内已经有优客工场、SOHO 3Q、方糖小镇、氪空间等多家联合办公空间品牌。据前瞻研究院2017联合办公行业报告粗略统计,截至2016年初,中国联合办公空间数量已经超过2300家。联合办公已经算是共享族群里的老长辈,这个族系下的竞争越来越趋向于同质化,能够产生差异的地方之一就在于,比如引入睡眠仓和按摩椅,而单纯依靠政策和创业者的联合办公是无法在未来残酷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所以,联合办公也在无人货架身上寻找着机会。也就是在这种彼此需要的关系下,联合办公和无人货架之间更像是一对多的合作,货架在这里总体来说不会是一个排他性的竞争。而在单个企业的突破过程中,迟到的玩家就不会这么幸运了,因为先来的人会直接拿下“排他”的权利。在办伴科技失利的小e微店,在其他单独的办公室中就拿到了先机。众引传播是一家位于上海西藏南路的公关公司,他们的三层办公楼都分别放置了小e微店的零食货架和饮料冷柜。但负责无人货架入驻的经理表示,在已经进驻了一家无人货架后,再来进行销售的品牌都拒绝了。做出同样选择的还有位于北京建外SOHO的“学而贵”雅思培训学校,他们在17楼和30楼都有办公点。尽管这里三天之内就有两批每日优鲜便利购人员前来刷楼,在楼上办公室放进了小e微店的零食货架后,行政经理也再没有接受其他品牌。越来越高的入驻成本这次渠道争夺会持续多久,没人知道。而无人货架究竟是个多大的市场,对此也说法不一。领蛙COO桂强军认为光北上广深的企业数量就在200万左右,这个行业的市场空间是巨大的。果小美创始人兼CEO阎利珉则觉得,虽然上海有1200个写字楼,4000万白领,潜在终端容量10万个,但全中国能有几个上海呢?“这是一个搬箱子的活儿,又苦又累的小生意,一年只有几百亿,还很多人争。” 阎利珉说。但无论市场大小,想必都不会影响无人货架争先恐后的姿态,因为他们看中的是货架“新的零售入口”的身份,以及它背后可能诞生的全新的流量平台。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韩彦就这样认为,“猩便利所在的新零售赛道无疑是鲜有的下一个千亿级别的平台性大机会。”而要占据这个流量入口,就要在成本过高之前把握住足够的渠道资源,否则为了争抢渠道而付出高额的成本,化身为全新线下流量入口的想象也会跟着大打折扣。就CITYBOX而言,入驻办公室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承担电费和租金,但售出货品的利润归自己。另一种是免去租金,让货架免费放在办公区,但和入驻公司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利润分成,并且按销售量每月结清。如果是让杨学涛来做决定,他很可能会拒绝第二种不稳定的模式。“每个网点都要付钱,一方面他们为我们提供服务,另外一方面,给钱才是真爱。”前面提到的赵婧伊为了提高门槛,设立了500-600元的场地维护费。上海的另一家联合办公米域虽然没有透露具体数目,但入驻方式也以租金为主。在方糖小镇,现在对外谈判一个货架的位置是1200元的月租。尤其与优客工场合作后方糖小镇网点增多,它在杨学涛眼里只是一个越来越好的无人货架的渠道。他觉得道理很简单,江南春的渠道要收那么多钱、在外面开一个便利店也得给钱,为什么放在联合办公里不给钱呢?除了联合办公,单个企业的入驻过程也存在诸多隐性成本。就界面创业目前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物业管理一般无法阻碍无人货架在其办公室的入驻。优客工场在上海的金陵大厦一共租了四层办公楼,其中16楼的进门处靠墙边放了大航海的无人货架。对于这件事情,金陵大厦一楼物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这跟他们没关系。另一边,878东区的物业管理也告诉记者,无人货架进驻并不用先跟他们商量。“这个东西,如果你有需要,我们也没有什么必须拦着你的理由。”她对记者说。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物业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上海长宁区某办公楼内,物业管理处的经理已经将无人货架安排进了两间办公室,她表示这个过程中并没有收取租金。而后来副经理将记者错当成无人货架的销售人员后,才暗示了当中的“玄机”。副经理不认可这门生意,表示公司已有的供货商关系很难被打破,而且销售人员找市场部、后勤部的小负责人也没用,得和物业公司以及“公司头头”多打交道。当然,如果你知道些“江湖规矩”,就知道其中并非没有变通余地,“只要把事情做成了,好处该给的给,这还需要明讲么。她(经理)跟你讲了不需要租金,那为什么不要租金呢。这个不需要挑明讲的。你说别的牌子都要租金,那这个你联想联想就懂了。”同理,联合办公也可能会更加看清自己的优质渠道身份。当他们都要来分一杯羹的时候,无人货架入场的难度和成本就更大了。还未养成的消费习惯在这样的渠道成本面前,无人货架的盈利情况是让人担忧的。果小美之前在成都的试运营点,单个货架日流水在100元左右,月营业额在2000元左右。以30%的毛来算的话,果小美的毛利润有600元,在北上广的写字楼这个数字必须翻倍才能刚好支付方糖小镇的月租,否则这已经是一门亏本的生意了。不过就目前来看,北上广的行情确实会好一些。在北京布点的哈米科技创始人赵文强曾经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其单个货架平均日流水接近200元。如此一来,月营业额有望达到6000元,1800元的毛利润至少能够覆盖租金。但这也都是理想状况,还不算每个货架200到300元的成本,以及物流、售后维护等。当然,按照无人货架的既有逻辑,阎利珉也会说,“上半场我看到的是流量入口,如果我冲着30%多的毛利的话,这件事情就会变得很小。”但这个流量也并没那么好拿,获取渠道之后,在个别企业,他们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消费习惯是另一个问题。赵文强在此前接受36氪采访时也提到过这一点,“最开始去跟企业谈的时候,整个一栋楼,能有一个说‘我们考虑考虑’就不错了。”他接着说,“原本也没准备推广要多快,没想到一时之间,风口起来了。但是风口起来也有一个好处,企业开始对这个业态有认知,教育的难度相对也就降低了。实际情况可能并不会这么理想。在记者走访的单个企业中,尤其是非互联网公司,销售人员会在许多问题上遇挫。微波炉和冰箱首先就会挡住一波无人货架的进攻,附近的7-11、全时等便利店更是劲敌,最后还有来自1号店、天猫超市等电商的“补刀”,再不提还有企业担心说不清的生鲜食品安全问题。北京878东区9层的“乐扣乐扣”,每日优鲜和七只考拉的销售人员前段时间刚刚来过,里面却没有货架的影子,而办公楼的底层就是一个一般店面两倍大的全时便利店。前台对界面创业记者表示,大家要买什么下楼就能买到,大多数人一天也就靠着这项活动溜达。楼下买不到的,网购也能非常方便地买到。更恼火的是当销售人员走进办公室,发现也不是另一家货架在跟自己抢,“老大哥”友宝无人售货机就伫立在墙角默默地注视着自己。从货架容量上来说,无人货架当然是通过选品并且满足即时需求的方式让用户意识到他们的价值。领蛙创始人胡双勇曾经表示,这个模式“解决了最后10米的用户购物需求”,猩便利更是大胆定义自己是在新零售的背景下满足用户即时消费需求的科技公司。这跟共享单车解决的“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需求痛点,在原理上异曲同工。道理也许都对,但对于用户固化的消费习惯而言,行动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在“新零售”之前先活下来短期之内,无人货架销售人员的身影还是会频繁出没于各大办公楼。疯狂的融资结束后,他们会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而退出视线之后呢?无人货架离自己想象的新零售还有多远?第一个关卡是在竞争中活下来。京东到家的MINI超市入局时,中国零售研究中心副主任云阳子表示,京东这种巨头在上游的采购环节具有很强的议价空间,同时也具有很强的配送补货能力,会给普通玩家带来较大挑战,接下来将会有一场价格恶战。另一边,哈米科技的赵文强曾经强调过无人货架真正考验的是运营协同能力,“无人货架看似很轻,但实际业务链条非常长。” 这很可能也是为什么目前的几支团队都或多或少与阿里有关系,“淘系的团队最擅长的就是运营。”果小美的阎利珉这样说道。而真格基金副总裁刘元在接受全天候科技采访时表示,无人货架这个风口目前已经形成,小玩家现在入局已没有机会,除非像京东和美团这样的巨头。所有的观点汇集在一起后不可避免地指向了一个现实:无人货架的疯狂融资结束之后,运营能力将是驱使行业洗牌的分水岭,而目前国内与运营相关的各种供货、物流、技术、人才等,都大比例被掌握在巨头或是有巨头基因的团队手中。所以这将是一场出现在他们之间的对峙,其他小玩家有可能将会在处于资源劣势的价格战中出局,或是在运营水平不够高的情况下被客户淘汰。第二个关卡才是实现“新的零售渠道”的梦想。熊猫资本的李论指出,因为交易相关方太多,无人便利货架不太可能出现爆发式单量增长。“在互联网交易平台中,交易牵涉的方数越少,发展速度越快。”在摩拜、滴滴、饿了么三个案例中,出现的牵涉关系分别是“人+标准化硬件(自行车)”、“司机+乘客”、“饭店+外卖员+用户”。再看办公室无人便利货架,涉及到的撮合方包含场地方、货架方、补货方、用户方。而且这一多角关系中,除了无人货架本身,其他任何一方都没有足够的动力或者意愿去推动交易的达成。简单而言,这对于无人货架来说是一个十分被动且进程缓慢的生意,而且**影响着它化身为千亿级流量平台入口的成长周期。即便占据这个入口也一并将流量获取了,它真的会成为下一个分众传媒吗?无人货架还要思考的是办公室消费人群价值转化率的问题。阎利珉给了自己这样一个想象,“线上的流量汇聚到果小美的手上之后,一定会变成极致单品的果小美版的聚划算,办公室这个场景是非常好的熟人关系链,很容易相互影响,病毒式营销,拉人拼团,是基于办公室范围的拼多多。”不仅如此,他还希望渠道品牌之外果小美还能变成一个消费品牌,未来也会考虑采用严选的模式。这是一个不错的出路,但也显现出了无人货架SKU有限的短板。就当前便利店和超市的购物需求来看,商品SKU丰富度确实是促成消费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于是无人货架能否华丽变身的背后,也有一场精准品类和丰富SKU之间在转化能力上的博弈。现实总是千变万化,无人货架最后到底是一门赚钱的好生意,还是一个完成流量平台转身的好项目,亦或是昙花一现后就枯萎在漫无边际的创业大地上,都可能,也都未必。但眼下,它还是要首先将一部分希望,寄在下一个走进办公大楼的销售人员身上。(本文作者伍洋宇、华凤仪、王灿WangCan ,由界面新闻授权钛媒体发布)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App《猩便利、便利蜂、果小美,风口之下的新零售生死战》 精选四编者按【 2017年,被称为无人便利店的“大年”。近日,阿里巴巴的无人便利店“淘咖啡”在杭州亮相,引爆了人工智能支付的新场景。一时间,无人便利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行业融资消息也接踵而至。在此之前,便利店在零售行业中,一直增长最快,但难以吸引资本。如今,无人便利店似乎打破了这一僵局。不过,在资本纷纷涌进的同时,大部分投资人还在观望。无人便利店真的能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吗?即使降低了人力成本,无人便利店就能一往无前吗?无人便利店到底是“风口”还是仅仅“一阵风”?】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项义妹 贾丽娟 叶晓丹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赵 桥现场长长的等待队伍,通过手机淘宝进店,消费出店后会被自动扣费……近日,阿里巴巴的无人便利店“淘咖啡”在杭州一经亮相,迅速成为关注焦点。阿里入局,将无人便利店的热度推向高潮。实际上,6月底到7月初,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两家无人便利店公司相继宣布融资消息,两笔融资合计超1.3亿元。一夜之间,无人便利店站上了“风口”,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已投入运营的一些无人便利店正经受着市场的检验。其中,上海的高温天气就考验了一把缤果盒子,缤果盒子上海两家店中的欧尚店就因高温关停了几天,最新消息是其已恢复营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缤果盒子已开门店共计10家。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两家公司正酝酿的开店计划中,短期内就多达上百家。以此来看,无人便利店有望迎来开店潮。●阿里“淘咖啡”赚足眼球7月8日~12日,在阿里淘宝造物节亮相的“淘咖啡”赚足了眼球。“淘咖啡”作为阿里巴巴首次公开亮相的无人店,面积在200平方米左右,消费者只需打开手机淘宝扫描二维码便可进入。扫码通过闸机后,手机便可收起并不再取出。就像平时购物那样,用户可以随意在店内选货。离店前会经过一道“支付门”,通过后,用户就会被自动扣款。无人便利店版的“淘咖啡”,也被视为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尝新。据阿里方面透露,这项技术暂时没有商用的计划,未来也不会像亚马逊一样开线下实体店,而是提供基于无人零售的一套解决方案。除阿里巴巴外,众多知名企业已瞄准无人便利店领域。立志向“大消费”迈进的家居卖场品牌“居然之家”,也跨界无人便利店,其无人便利店品牌EAT-BOX即将在7月中旬落地两家店,分别位于北京东直门和世纪金源。此前,据媒体报道,娃哈哈与深兰科技达成战略合作,签下了三年10万台无人商店take go。就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娃哈哈方面,对方相关负责人透露,并非娃哈哈的行为,而是宗庆后胞弟公司的行为。去哪儿前CEO庄辰超投资的便利蜂2017年2月开出第一家门店。随后,便利蜂在北京多个区域开始拓展,至今已在北京开设了5家店。6月底,创新工场宣布完成对F5未来商店的3000万元A+轮融,后者是一家依托自主研发的机械臂和后台管理系统来构建24小时无人值守的便利店。就该笔投资,创新工场华南区总经理、熊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便利店处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无人值守的便利店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差异化切入,和市面上的业态来进行竞争,F5可以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缩减人力成本,而且单位面积的盈利能力较好,模式也比较有利于快速扩张。●资本青睐或迎开店潮知名企业纷纷介入的同时,以F5未来商店获得融资为代表,无人便利店正成为资本宠儿。7月3日,缤果盒子宣布已完成A轮融资,金额超1亿元,由纪源资本领投,启明创投、源码资本、银泰资本等跟投。据了解,缤果盒子于2016年8月开始在广东中山地区启动项目测试,2017年6月初落地上海。缤果盒子主要利用RFID标签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RFID在对货物的识别与防盗上更具优势,不过无法做到像take go及“淘咖啡”那样“即拿即走”的购物体验。缤果盒子方面向记者介绍,目前其在上海和中山市共有10家门店。此轮融资的资金主要用于研发、量产、渠道拓展,以及对应的推广和人员方面的开支。据缤果盒子方面透露,8月底前首批200家店面将正式落地,目前已做好大规模量产的准备,预计一年内可完成5000个网点的铺设。对于开店计划,缤果盒子CEO陈子林表示,(公司在)全国都在计划铺设门店。目前,拥有6家分公司,包括大连、西安、中山等。“由于业务开展得太快,我们不得不在东北和西北等地区设立分公司去实施业务,有很多场地在签订中,有很多盒子要进行铺设,一年5000个,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相比缤果盒子,在之前,F5未来商店曾获得创大资本2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以及TCL创投的1000万元Pre-A轮融资。熊昊表示,其投资希望能给F5未来商店带来两方面的帮助:一是资金进来帮助公司实现比较快的规模化扩张,并搭建供应链体系和产品研发体系;二是可对初创公司提供一套体系化的投后管理服务,包括财务系统的搭建,员工激励计划的搭建,以及市场运营方面的协助,甚至未来资本运作等。据了解,F5未来商店完成融资后,其计划在3~6个月内开出30~50家门店。今年计划在广深开设50~80个门店,其中广州占比80%。F5未来商店创始人兼CEO徐海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便利店的核心是便利,这要求便利店有足够高的密度,进而需要非常低的初期投入成本与运营成本才能让便利店拥有更低的生死线,去覆盖更高的密度。按照缤果盒子和F5未来商店的开店计划,两家公司半年内规划开店就达上百家。●是风口还是噱头?“忽如一夜春风来。”无人便利店一时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看好者有之,看衰者亦有之。“最近关于无便利店的讨论甚嚣尘上,目前来看,大部分无人店的提出者还是以吸引资本关注为主要诉求点,无人店的概念多少有些噱头的意味。”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站在VC的角度不看好无人便利店。“VC投资有它自己的模式限制,偏好市场规模大的项目,并且要求短时间内做到很大的量。但便利店即使是无人化,可能也较难快速爆发。”他举了一个例子,全家是2004年进的中国,2014年开了1530家店才打平,说明这个生意很需要规模。对此,熊昊表示,“无人便利店是大趋势,将会较快速度发展。首先,国内的便利店数量是不饱和的;其次,机器取代人工是各行各业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认为在便利店行业也存在这样的机会;再次,无人便利店的面积大概30平方米,相比711、全家这种动辄100平方米大的便利店模式,无人便利店可以进入他们下沉不到的小社区、景区、工业区里面,进行差异化竞争,这种商业业态和场景,我们还是比较看好。”无人便利店的兴起,相较而言,此前国内便利店行业一直处于有点尴尬的局面:在零售行业中增长最快,但难以吸引资本。商务部近期发布的《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年)》显示,2016年便利店、购物中心、超市销售额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7.7%、7.4%和6.7%;专业店、百货店销售额增速分别仅为3.1%和1.3%,百货店增速还下降了2.1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便利店行业的增长是最好的。无人便利店打破了这一僵局。阿里提出,“淘咖啡”这套技术方案不仅为用户带来了酷炫的购物、支付体验,更深远的价值还在于:它可以提高坪效。所谓“坪效”,即每坪的面积可以产出多少营业额(营业额÷专柜所占总坪数)。但是无人便利店是否能通过物联网技术提高坪效,目前仍存在各种不同的见解。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因为坪效是受很多因素决定的,包括客单价、地理位置、人流量之类的,单凭技术提高坪效,还是值得商榷的。为什么无人便利店忽然受到了广泛关注?对此,羚羊创投创始合伙人张坤分析称:“第一,传统零售升级一直是零售业探索的核心,但是此前一直在线上探索,没有对线下进行挖掘,而现在这种探索到了临界点;第二是支付方式的改变,此前做无人售货是靠‘爱心店’的形式,依靠人们自我的道德约束,这样是不行的,过低,而现在支付方式已经完全升级,可以支撑无人售货;第三是用户购买习惯改变,从沃尔玛这样的大型超市转向全家这样的小型便利店,用户对产品需求很明确,导购的角色严重削弱,无人售货也开始被接受。”值得一提的是,继此前因高温后,7月13日,缤果盒子杨浦区店因涉嫌违建而遭城管调查的消息又被传得甚嚣尘上。据澎湃新闻报道,因接到居民举报,7月13日下午4点左右,一队城管执法人员走进了缤果盒子,对这栋无人超市是否属于违法建筑进行调查取证。缤果盒子方面向记者证实,城管确实来过现场,欧尚高层已经出面解决,不过是否涉嫌违建,目前还没有结论,该盒子仍在正常营业。现场篇上海杨浦区缤果盒子店刚解决高温停运考验又涉嫌违建遭城管调查每日经济新闻实习记者 陈祺欣 记者 项义妹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赵 桥7月7日,一则上海首家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杨浦区欧尚店因高温暂停营业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7月1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缤果盒子该店门上贴着“由于技术调试,Auchan Box暂时停运”的标识。值得一提的是,7月13日,缤果盒子杨浦区店因涉嫌违建而遭城管调查。据澎湃新闻报道,因接到居民举报,7月13日下午4点左右,一队城管执法人员走进了缤果盒子,对其是否属于违法建筑进行调查取证。缤果盒子方面向记者证实,城管确实来过现场,欧尚高层已经出面解决,不过是否涉嫌违建,目前还没有结论,该盒子仍在正常营业。据了解,缤果盒子今年6月首次登陆上海,位于上海杨浦区长阳路欧尚超市门口以及上海闸北区大润发超市附近。记者又来到大润发上海闸北店附近的缤果盒子,该店位于飞牛网总部大楼楼下。当天几名技术人员正在无人便利店里进行维修和调试。他们称,“设备正在调试中,明天才能正常营业。”几位路过消费者本欲进店尝试,也未能入内。一位飞牛网工作人员向记者称,“这家店开了大概1个月,平常人流量每天70人左右,主要是我们内部的人在买。”另一家位于上海杨浦区长阳路欧尚店的缤果盒子则因高温无奈关停。而网络流出的图片显示,当时店内的甜甜圈、巧克力以及乳制品都已融化。尽管缤果盒子官方回应“暂停营业只是因为硬件调整,下周一(7月10日)就能重新营业。”,但7月11日,记者前往杨浦区长阳路欧尚超市门口的缤果盒子店发现,门上贴着“由于技术调试,Auchan Box暂停营业”的标识。记者站在两家缤果盒子门口时,可以感受到里面是有冷气的,并不如此前外界形容的高温,相信缤果盒子方面已经对高温问题进行改进。鉴于杨浦欧尚店的缤果盒子因高温暂停运营,记者走访期间曾问及大润发店会否遇到同样的问题时,缤果盒子的现场工作人员称,杨浦区欧尚店是因为没有遮罩,而上海这几天天气的确较为炎热,导致盒子室内温度过高,大润发店所处位置避免了太阳直接暴晒,且室内制冷条件还可以。对于上海两家店的运营情况,缤果盒子公司向记者表示,大润发闸北店一直在正常运营中。7月12日,记者还获悉,缤果盒子欧尚店已恢复营业。体验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体验广州F5未来商店:出货速度较慢,晚间现缺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项义妹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赵 桥无人便利成为市场和资本热议的话题,那么消费者使用它到底方不方便?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广州塔首层112B铺的F5未来商店旗舰店,当整个门面映入眼帘的时候,新潮和科技的气息扑面而来。走进店内,可供消费者活动的面积大概有15平方米,呈长方形,左边是一面商品图片墙和取货窗口,前面是两块可供下单的可触屏幕,以及购物袋和热水窗口,右边是一个吧台和五六把椅子。记者看到,店内商铺包括饮料和零食、护手霜等日常用品,鱼蛋、车仔面等鲜食,以及果汁、奶茶等冲调饮品。每种商品下面附有二维码,顾客可通过微信直接扫描下单。除此之外,顾客还可以通过店内的触屏系统选购商品,结算及付款后,便可取货。取货窗口有两种:鲜食、冲饮窗口和其他百货窗口。不过,记者留意到,这两种窗口都只有一个,并且出货速度比自动售货机慢。这意味着,在广州塔这样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如果店内顾客较多,则需要排队取货。吧台分上下两部分,在顾客用完餐后按下清洁按钮,玻璃板会快速移到里面进行清洁。不过,清洁后的玻璃板上面有残留的水迹。F5未来商店的该门店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来体验。但由于店内无人值守,店内的地面上有不少垃圾,给人脏乱的感觉。记者体验的当天晚上不到10点,现场果汁、咖啡等冲饮均已售罄,商店货品似乎还不能及时补充和更新。而记者通过触屏系统购买了一份咖喱鱼豆腐和一瓶矿泉水,还需要等待前面一位顾客取完货才能完成提取。在现场,广州市民陈先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相对于普通便利店进门就能收到店员“您好”、“欢迎光临”等亲切问候,无人便利店缺少了亲和力,取货窗口较少且没有排队引导线,人多的时候显得混乱,窗口出货时也没有语音提醒,显得冷冰冰,并且相对于无人便利店商品图片呈现形式,普通便利店内消费者能直接看到商品实物,更有购买欲望。对于前述问题,F5未来商店创始人兼CEO徐海成则表示,公司正在不断测试调整不同天气、不同时间,对备货量需求的影响。目前F5未来商店店内绝大部分垃圾均通过自动清洁餐桌回收,遇到地面垃圾多情况偶尔会有发生,这需要清洁阿姨更及时跟进。而当门店密度提高后,可以聘请全职专业阿姨巡店打扫卫生,对于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前往清洁,保持店内干净清爽。成本篇无人便利店的财务账:省人力成本 用户规模考验盈利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贾丽娟 项义妹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姚治宇无人便利店“风口”一来,运营方、技术提供方、资本方都开始兴奋起来。“省了人力成本”、“客户体验好”,似乎无人便利店的前景一片光明。但是,任何一个新生事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地长大。那么,无人便利店是否能代表便利店的未来?在发展的过程中,又会有哪些“成长的烦恼”?就其成本而言,到底相较传统便利店能够省去多少?这些问题都值得探究。节约人力成本解决传统便利店“痛点”“缤果盒子整体的运营成本不到传统便利店的15%。”这是缤果盒子官网的加盟宣传语。据缤果盒子介绍,投入成本上,占地15平方米的缤果盒子SKU(最小存货单位)与40平方米的便利店基本持平;而且盒子自带升降系统,可随时移动位置,给了运营者低成本试错的机会。运营成本方面,由于采用无人方案,因此每月运营成本约2500元;相比之下,传统便利店一般要承担3个以上员工工资、门店租金及高额水电费用等,每月运营成本大于15000元。F5未来商店公司方面则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便利店运营成本主要分三大块:租金、人工和能耗。租金方面,F5便利店售卖近似存量商品,面积仅需“7-11”便利店一半,租金便宜一半;人力成本方面,24小时运营的便利店至少需要7个人,3万多的人力成本在F5几乎去掉;能耗方面,机器精准控制,每次取商品只开一条缝或一个洞的位置,能量损失极少。“实际总体运营数据约为传统便利店的1/4。前期投入也并不高,F5整店机器设备带装修初期投入成本为15万元,“7-11”开店成本则为60万~70万元。”F5未来商店称。正观品牌顾问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张金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房租和人工成本是传统便利店的主要运营成本。他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家雇员3人的24小时便利店,人工成本按照每人2500元/月计算,房租假设与人力成本相同,每月7500元;而便利店的毛利率一般都不高,假设按照20%计算,这样每月的流水达到7.5万元,才能覆盖这两项成本,这还没有计算水电、损耗等其他项目。“在一线城市人流密集的地方,无人店应是可行的。”张金星说道。但他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疑问:日本的便利店是行业鼻祖,也是标杆,但在多次赴日探访便利店行业之后,他发现无人便利店占比仍很少。“按理说日本应该是最适合推广无人店的,城市化率高、人群素质高、人工成本高,但是为什么没有大面积推广呢?”技术仍待完善设备成本相对较高人力成本仅是便利店诸多成本中的一项。无人便利店即便前台没人,后台也少不了人工操作。无人便利店真能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吗?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此前在接受媒体专访中指出,有些部分还是需要人,并且小便利店承担了一部分仓储的功能。来补货的时候,也有一个规模效应,物流成本更低。此外,像缤果盒子一样的玻璃盒子,要放进园区、小区,依然要去跟物业谈,这个BD(业务拓展)成本是很高的。中金公司在研报中指出,从实际经营来看,销售收入与管理成本是无人便利店的两道坎。第一,无人便利店的客单价比传统便利店略低,所以就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吸引消费者到店购买。第二,若1个人可以维护6~10家无人便利店,同时设备损耗率保持较低的状态,管理成本便可控。无人便利店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无人便利店方案在技术、用户体验等方面均有待完善。此外,目前无人便利店的技术也尚不成熟。比如亚马逊计划在今年3月底就对外开放Amazon Go,然而经过数月的测试发现,在数百平米的店里,选购人数一旦超过20人,店内的设备就无法正确追踪记录用户的行为及选购中的产品标签,开放计划只好延迟。用户规模未知前期亏损恐不可避免可想象的是,不管是高温还是机器出错问题,仅是诸多“意外”中的一部分而已。“对于无人店这个商业模式,我个人比较认同,这是对原本零售店的升级,产品更多,成本更低,用户体验更方便。”羚羊创投创始合伙人张坤说,但他也表示,前期必然会面临种种问题。“比如说损耗和残次品的问题,不过好在这部分风险可以由供应商来分摊。在用户习惯培养起来之后,这样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这个领域需要达到一定的用户规模,并且达到一定的用户使用时间,沉淀两到三年。”张坤说,“前期可能会存在亏损,不过这是战略性亏损。”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目前来看,自助收银、人脸识别、全息扫描和AR(增强现实)等各种无人店所要具备技术基本都已经成熟,只是应用的问题,而后是广泛应用成本摊薄的过程。“目前无人店可能更多的是一种体验或者测试,但未来设备技术成本降低后带来的管理效率的提升以及人工成本降低等一系列优势将逐步释放。”王洪涛也认为,无人店是来改变新时代消费者体验的,不是来对标或者“怼”某一个业态的。“百花齐放是未来零售业的合理生态布局,只要能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谁都有自己应有的市场。无人店的优势是效率,但缺乏的是人情味;往往消费者的体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人情的体验,这一点上是无人店永远无法做到的。”王洪涛认为。不过,就便利店的人力成本,亦有分析认为,实际人工成本仅占便利店极少的部分。同时,因为属新生事物,实际使用人数极少,无人便利店尚不成熟。目前,缤果盒子实际运营已1年,目前共运营10家门店。当被问及其门店的营业数据,其CEO陈子林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回应称,“我只能告诉(你们),我们的盒子都有在盈利。”样本剖析缤果盒子CEO陈子林:我们都在盈利 解决人力成本已是惊人进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项义妹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姚治宇无人便利店无疑是近日最火的话题之一。就在在无人便利店最受关注的这一档口上,缤果盒子位于上海的一家店因高温暂停营业的消息引发热议。最新消息,缤果盒子在上海的2家店都已恢复营业,加上在中山市的8家店,其无人便利店数量在国内排行第一。近日,缤果盒子创始人、CEO陈子林接受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的专访,谈及了关于缤果盒子及无人便利店行业的一些问题。谈技术:RFID只是过渡NBD:最近缤果盒子出现的高温事件是怎么回事?如果要加入新空调,是否意味着用电功效要扩容,工作量和成本都会变大?陈子林:欧尚上海长阳路店的盒子,由于上海连续高温而盒子本身无遮罩的缘故,导致内部室温过高。出于安全性的考虑,我们对盒子进行了闭店升级,目前已经恢复运营,这也是我们做测试的过程,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去解决。我们已经比别人更早进入市场,充分收集市场信息是为了向用户提供更便利的购物体验。对于缤果盒子而言,我们有自己的选址模型。但在布设欧尚长阳路店的盒子时,由于客观条件受限,没有太大的选择空间,所以我们给了自己一个最难的模式,将盒子放在了条件最严苛的地方。所以,这并不是盒子的模式出现问题。但后期我们也会不断升级优化用户体验。NBD:目前市场上,无人便利店采用的技术都不一样,能介绍下大概分几种技术吗?对于现在很多人对RFID(射频识别)技术有诟病,您怎么看?陈子林:商品识别并不是夸张的技术,事实上,后端运维系统才是无人便利店更为重要的部分。目前,无人便利店的前置技术——商品识别比较受到媒体关注。缤果盒子在目前阶段采用的是RFID技术,但我们同样也有图像识别的解决方案,在后期也会发布。不过我们认为,目前图像识别还不够完善,还需要一段时间来打磨。另外,传统扫码技术也是其中一种,但这种方式效率太低,不大适合用在无人便利店上。很多人会觉得RFID成本比较高,不是最佳技术手段。但在目前,许多新技术还不完善之下,利用成熟的RFID技术能让我们快速搭建后端运维系统。在无人便利店中,运营的探索是最难的、也是最重要的。比如说盒子的生产,我们可以和其他厂家合作,知道形态是怎么样的,它的材料、部件,怎么生产是最优的,颗粒度多大是最合适的,照顾到运输、保温、运行等性能。另外,RFID技术只是过渡产品,我们计划今年8月推出规模化商用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谈成本:与传统便利店商业逻辑不同NBD:15平方米缤果盒子与40平方米传统便利店可售卖的货物是相当的,请问是怎么做到的?是否意味着补货频率增加?这样会不会增加人力成本?陈子林:传统便利店的大部分区域用来做仓储,售卖货品的只是一部分货架。但缤果盒子不是,我们几乎所有区域都用来上架商品,盒子内不作货物储备,我们每天进行补货。这一点在未来也会有调整,比如说,在规模化运营状态下,随着系统完善,我们能够做到1.5天补货一次,具体频率会根据商品密度来进行调整。理想状态下,一个理货员可管理20个盒子。此外,在人力成本的计算中,除了补货人力成本外,还计算了包括后端、中转和水电的费用。NBD:缤果盒子的成本中,除减少人力成本外,还有什么与传统便利店结构不同之处?陈子林:我们认为,解决了人力成本已是十分惊人的进步。无人便利店与传统便利店商业逻辑不同,所以成本结构也完全不一样。小型业态和零售业态,人力成本几乎是全部。同时,减少人力成本已导致整个商业模式的变化,处于不同业态,成本构成是完全不同的。NBD:除了人力成本之外,租金等刚性成本是很难降下去的,缤果盒子如何跟物业进行合作呢?跟物业谈合作的BD(业务拓展)成本会很高吗?陈子林:缤果盒子的选址重点主要是社区,也会考虑一些相对封闭的园区。和物业的合作方面,我们花了很多时间与物业进行沟通协调,寻找双方共赢的机会,这个具体将会涉及到与物业的商业条款,暂且保密。这是一个双向的选择。我们选择物业时,物业也在选择我们。我们关注的是利润,物业方关注的是小区美观、布局、盈利,还有小区居民的便利等,我们认为这是双方相互需要,是共赢的一个选择。谈开店:很多场地在签订中NBD:缤果盒子的商品比品牌连锁便利店要便宜5%上下,但因为客单价不高,消费者对这个价格差异或也不会太敏感,那么你们如何吸引顾客呢?陈子林:我们想做的,也一直努力在做的,是把用户需要的(或可能需要的)商品提前放在离用户最近的位置,让整个交易环节更少、更高效。盒子在小区里意味着它离你更近了,是小区的智能云冰箱,剩下需要关注的是里面的商品是否是你需要的,价格是否合适,如果这几点都满足,在刚需驱动下,顾客自然会进去消费,这并不需要刻意的吸引动作。NBD:缤果盒子计划一年内铺设的5000个盒子主要会布设在哪些城市?是否包括直营店和加盟店?陈子林:我们不设地域限制,目前全国都在铺设。我们拥有6家分公司,包括大连、西安和中山等。目前,有很多场地在签订中,有很多盒子要进行铺设,一年5000个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5000个盒子包括直营店和加盟店。NBD:也有投资人有不同的观点,认为目前不应该投资无人便利店,因为这个行业不能在短时间内爆发,快速扩张存在不确定性,对此你怎么看?对于一年内铺设5000个盒子是否存在难度?陈子林: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新物种的诞生必然会面临最挑剔的眼光,持不同观点也无可厚非。我认为,不确定性是一直存在的。如果它具有不确定性我就不去做,这不是我所信奉的。5000个盒子的铺设是我们的目标,铺设过程中一定会面临很多考验,前期我们也会做足准备,会努力去做,我们对于这个目标也充满了信心。行业观察怡食家CEO安利英:还谈不上颠覆 泡沫大点但水也起得快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赵天宇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姚治宇无人零售站上潮头,有着近20年从业经验的零售老兵没有料到,“风口”来得这么快。刚刚结束了对其他地区企业无人便利店的考察,怡食家超市CEO安利英回到北京,为旗下无人便利店Eatbox在7月中旬的开张做最后的准备。从事零售行业近20年,安利英虽然看好无人便利店的前景,但一时之间资本的热情还是让她直言“没想到”。“3天大概有300多人,纷纷来问怎么加盟?能不能合作?还有投资人也来表达。”安利英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今年6月15日至18日的首届北京国际家居展暨中国生活节上,作为居然之家旗下品牌的怡食家新推出4类概念店,没有料到的是,“这个盒子是最吸引人的”。对安利英来说,无人便利店的核心逻辑在于提升零售业的效率,这也是她做Eatbox的初衷。谈起无人便利店行业的火热以及随之暴露出的问题,安利英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表示,新事物在测试过程中出现点问题很正常。“资本涌进来,泡沫大点儿,但水也起来得快点。”至于商品防盗、物品识别精准度等等行业共有的技术问题,她表示“没啥困扰的”,在持续迭代的过程中,相信会愈加完善。谈资本青睐:“我觉得这是好事儿”NBD:公司做无人便利店的逻辑是怎样的?安利英:我认为无人便利店是效率特别高的一种业态。虽然零售领域的概念很火热,但实际上在效率提升上仍有很多问题,存在一些盲点。因此,我希望能做出一些东西,让我们这个行业效率提升上来。比如,盒子从本质上来说是个载体。加上我们提供的服务、提供的商品,形成一个组合,让顾客觉得这个消费体验对应的是一个新的品牌。把这个品牌植入到消费者日常生活中,获得消费者认可,我认为这样的无人便利店是成功的。NBD:对于资本的关注,您是什么样的心态?安利英:我觉得这是好事儿。资本快速催生,大家觉得会有泡沫,但是水流大了都会有泡沫。在水流大的地方,只要在适当的规范的圈子里,快速地积聚势能,这是能够成就一些事的。尤其是在效率上,帮助好的业态迅速铺开。诸如共享单车等领域,资本的助推也能够让人们更快地享受到便捷、高质量的生活。NBD:您如何看待无人便利店的盈利能力?安利英:成本是可控的,但是控制到多低,这个存在极限值。因此,最主要提升营收的方法是靠商品的竞争力及盈利能力,形成完善的一个供应链条。目前因为我们已经有超市的门店,所以无人便利店也是用已有的物流和人力,成本就不会很高。谈无人零售未来:发展过程是渐进的NBD:无人便利店是很容易与消费者沟通的吗?如何提升互动性?安利英:其实有很多方式,比如,跟顾客的互动可以通过跨屏来解决。顾客进入无人便利店中,同时使用手机屏幕,以货架为载体或商品为载体,是可以建成平台的,借助进行互动。NBD:比对欧洲非常普及的自助零售店形态,店内只有1~2名工作人员,顾客自助收银,如果遇到问题有店员指导;对于我国,上述过程是没有的,直接跳到无人便利店。您认为是否需要这样的过程,培养顾客的消费习惯?安利英:欧洲的人工成本很高,虽然我国近年来也在提高,但和欧洲对比还是相对便宜。在大城市,无人便利店是有很高的必要性去投放的,而且投放的比较低。而对于我国整体来说,这个渐进的过程是一定需要的,比如目前无人便利店就没有任何一家投放在边远的、人口数量少的城市。NBD:对零售业而言,无人便利店的革新意义体现在哪里?会成为像电商这样的,对零售业有颠覆或深远影响的业态吗?安利英:我认为还谈不上。因为技术在持续地进步,无人便利店在没有标准的行业建立标准,不断优化,这是一种迭代,我觉得并不是一个划时代的产物。有些技术手段与产业的结合还不是那么紧密,未来仍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猩便利、便利蜂、果小美,风口之下的新零售生死战》 精选五编者按【 2017年,被称为无人便利店的“大年”。近日,阿里巴巴的无人便利店“淘咖啡”在杭州亮相,引爆了人工智能支付的新场景。一时间,无人便利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行业融资消息也接踵而至。在此之前,便利店在零售行业中,一直增长最快,但难以吸引资本。如今,无人便利店似乎打破了这一僵局。不过,在资本纷纷涌进的同时,大部分投资人还在观望。无人便利店真的能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吗?即使降低了人力成本,无人便利店就能一往无前吗?无人便利店到底是“风口”还是仅仅“一阵风”?】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 项义妹 贾丽娟 叶晓丹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赵 桥现场长长的等待队伍,通过手机淘宝进店,消费出店后会被自动扣费……近日,阿里巴巴的无人便利店“淘咖啡”在杭州一经亮相,迅速成为关注焦点。阿里入局,将无人便利店的热度推向高潮。实际上,6月底到7月初,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两家无人便利店公司相继宣布融资消息,两笔融资合计超1.3亿元。一夜之间,无人便利店站上了“风口”,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已投入运营的一些无人便利店正经受着市场的检验。其中,上海的高温天气就考验了一把缤果盒子,缤果盒子上海两家店中的欧尚店就因高温关停了几天,最新消息是其已恢复营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缤果盒子已开门店共计10家。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两家公司正酝酿的开店计划中,短期内就多达上百家。以此来看,无人便利店有望迎来开店潮。●阿里“淘咖啡”赚足眼球7月8日~12日,在阿里淘宝造物节亮相的“淘咖啡”赚足了眼球。“淘咖啡”作为阿里巴巴首次公开亮相的无人店,面积在200平方米左右,消费者只需打开手机淘宝扫描二维码便可进入。扫码通过闸机后,手机便可收起并不再取出。就像平时购物那样,用户可以随意在店内选货。离店前会经过一道“支付门”,通过后,用户就会被自动扣款。无人便利店版的“淘咖啡”,也被视为阿里在新零售领域的尝新。据阿里方面透露,这项技术暂时没有商用的计划,未来也不会像亚马逊一样开线下实体店,而是提供基于无人零售的一套解决方案。除阿里巴巴外,众多知名企业已瞄准无人便利店领域。立志向“大消费”迈进的家居卖场品牌“居然之家”,也跨界无人便利店,其无人便利店品牌EAT-BOX即将在7月中旬落地两家店,分别位于北京东直门和世纪金源。此前,据媒体报道,娃哈哈与深兰科技达成战略合作,签下了三年10万台无人商店take go。就此,《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联系娃哈哈方面,对方相关负责人透露,并非娃哈哈的行为,而是宗庆后胞弟公司的行为。去哪儿前CEO庄辰超投资的便利蜂2017年2月开出第一家门店。随后,便利蜂在北京多个区域开始拓展,至今已在北京开设了5家店。6月底,创新工场宣布完成对F5未来商店的3000万元A+轮融,后者是一家依托自主研发的机械臂和后台管理系统来构建24小时无人值守的便利店。就该笔投资,创新工场华南区总经理、投资总监熊昊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便利店处于快速发展的成长期,无人值守的便利店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差异化切入,和市面上的业态来进行竞争,F5可以在保证用户体验的前提下**缩减人力成本,而且单位面积的盈利能力较好,模式也比较有利于快速扩张。●资本青睐或迎开店潮知名企业纷纷介入的同时,以F5未来商店获得融资为代表,无人便利店正成为资本宠儿。7月3日,缤果盒子宣布已完成A轮融资,金额超1亿元,由纪源资本领投,启明创投、源码资本、银泰资本等跟投。据了解,缤果盒子于2016年8月开始在广东中山地区启动项目测试,2017年6月初落地上海。缤果盒子主要利用RFID标签技术和人脸识别技术,RFID在对货物的识别与防盗上更具优势,不过无法做到像take go及“淘咖啡”那样“即拿即走”的购物体验。缤果盒子方面向记者介绍,目前其在上海和中山市共有10家门店。此轮融资的资金主要用于研发、量产、渠道拓展,以及对应的推广和人员方面的开支。据缤果盒子方面透露,8月底前首批200家店面将正式落地,目前已做好大规模量产的准备,预计一年内可完成5000个网点的铺设。对于开店计划,缤果盒子CEO陈子林表示,(公司在)全国都在计划铺设门店。目前,拥有6家分公司,包括大连、西安、中山等。“由于业务开展得太快,我们不得不在东北和西北等地区设立分公司去实施业务,有很多场地在签订中,有很多盒子要进行铺设,一年5000个,我们还是比较有信心的。”相比缤果盒子,在创新工场投资之前,F5未来商店曾获得创大资本200万元的天使轮融资,以及TCL创投的1000万元Pre-A轮融资。熊昊表示,其投资希望能给F5未来商店带来两方面的帮助:一是资金进来帮助公司实现比较快的规模化扩张,并搭建供应链体系和产品研发体系;二是可对初创公司提供一套体系化的投后管理服务,包括财务系统的搭建,员工激励计划的搭建,以及市场运营方面的协助,甚至未来资本运作等。据了解,F5未来商店完成融资后,其计划在3~6个月内开出30~50家门店。今年计划在广深开设50~80个门店,其中广州占比80%。F5未来商店创始人兼CEO徐海成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采访时表示,便利店的核心是便利,这要求便利店有足够高的密度,进而需要非常低的初期投入成本与运营成本才能让便利店拥有更低的生死线,去覆盖更高的密度。按照缤果盒子和F5未来商店的开店计划,两家公司半年内规划开店就达上百家。●是风口还是噱头?“忽如一夜春风来。”无人便利店一时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看好者有之,看衰者亦有之。“最近关于无便利店的讨论甚嚣尘上,目前来看,大部分无人店的提出者还是以吸引资本关注为主要诉求点,无人店的概念多少有些噱头的意味。”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王洪涛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熊猫资本合伙人毛圣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站在VC的角度不看好无人便利店。“VC投资有它自己的模式限制,偏好市场规模大的项目,并且要求短时间内做到很大的量。但便利店即使是无人化,可能也较难快速爆发。”他举了一个例子,全家是2004年进的中国,2014年开了1530家店才打平,说明这个生意很需要规模。对此,熊昊表示,“无人便利店是大趋势,将会较快速度发展。首先,国内的便利店数量是不饱和的;其次,机器取代人工是各行各业正在发生的事情,我们认为在便利店行业也存在这样的机会;再次,无人便利店的面积大概30平方米,相比711、全家这种动辄100平方米大的便利店模式,无人便利店可以进入他们下沉不到的小社区、景区、工业区里面,进行差异化竞争,这种商业业态和场景,我们还是比较看好。”无人便利店的兴起,相较而言,此前国内便利店行业一直处于有点尴尬的局面:在零售行业中增长最快,但难以吸引资本。商务部近期发布的《中国零售行业发展报告(年)》显示,2016年便利店、购物中心、超市销售额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7.7%、7.4%和6.7%;专业店、百货店销售额增速分别仅为3.1%和1.3%,百货店增速还下降了2.1个百分点。可以看出,便利店行业的增长是最好的。无人便利店打破了这一僵局。阿里提出,“淘咖啡”这套技术方案不仅为用户带来了酷炫的购物、支付体验,更深远的价值还在于:它可以提高坪效。所谓“坪效”,即每坪的面积可以产出多少营业额(营业额÷专柜所占总坪数)。但是无人便利店是否能通过物联网技术提高坪效,目前仍存在各种不同的见解。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因为坪效是受很多因素决定的,包括客单价、地理位置、人流量之类的,单凭技术提高坪效,还是值得商榷的。为什么无人便利店忽然受到了广泛关注?对此,羚羊创投创始合伙人张坤分析称:“第一,传统零售升级一直是零售业探索的核心,但是此前一直在线上探索,没有对线下进行挖掘,而现在这种探索到了临界点;第二是支付方式的改变,此前做无人售货是靠‘爱心店’的形式,依靠人们自我的道德约束,这样是不行的,违约成本过低,而现在支付方式已经完全升级,可以支撑无人售货;第三是用户购买习惯改变,从沃尔玛这样的大型超市转向全家这样的小型便利店,用户对产品需求很明确,导购的角色严重削弱,无人售货也开始被接受。”值得一提的是,继此前因高温停业后,7月13日,缤果盒子杨浦区店因涉嫌违建而遭城管调查的消息又被传得甚嚣尘上。据澎湃新闻报道,因接到居民举报,7月13日下午4点左右,一队城管执法人员走进了缤果盒子,对这栋无人超市是否属于违法建筑进行调查取证。缤果盒子方面向记者证实,城管确实来过现场,欧尚高层已经出面解决,不过是否涉嫌违建,目前还没有结论,该盒子仍在正常营业。现场篇上海杨浦区缤果盒子店刚解决高温停运考验又涉嫌违建遭城管调查每日经济新闻实习记者 陈祺欣 记者 项义妹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赵 桥7月7日,一则上海首家无人便利店缤果盒子杨浦区欧尚店因高温暂停营业的消息引发网友热议。7月1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缤果盒子该店门上贴着“由于技术调试,Auchan Box暂时停运”的标识。值得一提的是,7月13日,缤果盒子杨浦区店因涉嫌违建而遭城管调查。据澎湃新闻报道,因接到居民举报,7月13日下午4点左右,一队城管执法人员走进了缤果盒子,对其是否属于违法建筑进行调查取证。缤果盒子方面向记者证实,城管确实来过现场,欧尚高层已经出面解决,不过是否涉嫌违建,目前还没有结论,该盒子仍在正常营业。据了解,缤果盒子今年6月首次登陆上海,位于上海杨浦区长阳路欧尚超市门口以及上海闸北区大润发超市附近。记者又来到大润发上海闸北店附近的缤果盒子,该店位于飞牛网总部大楼楼下。当天几名技术人员正在无人便利店里进行维修和调试。他们称,“设备正在调试中,明天才能正常营业。”几位路过消费者本欲进店尝试,也未能入内。一位飞牛网工作人员向记者称,“这家店开了大概1个月,平常人流量每天70人左右,主要是我们内部的人在买。”另一家位于上海杨浦区长阳路欧尚店的缤果盒子则因高温无奈关停。而网络流出的图片显示,当时店内的甜甜圈、巧克力以及乳制品都已融化。尽管缤果盒子官方回应“暂停营业只是因为硬件调整,下周一(7月10日)就能重新营业。”,但7月11日,记者前往杨浦区长阳路欧尚超市门口的缤果盒子店发现,门上贴着“由于技术调试,Auchan Box暂停营业”的标识。记者站在两家缤果盒子门口时,可以感受到里面是有冷气的,并不如此前外界形容的高温,相信缤果盒子方面已经对高温问题进行改进。鉴于杨浦欧尚店的缤果盒子因高温暂停运营,记者走访期间曾问及大润发店会否遇到同样的问题时,缤果盒子的现场工作人员称,杨浦区欧尚店是因为没有遮罩,而上海这几天天气的确较为炎热,导致盒子室内温度过高,大润发店所处位置避免了太阳直接暴晒,且室内制冷条件还可以。对于上海两家店的运营情况,缤果盒子公司向记者表示,大润发闸北店一直在正常运营中。7月12日,记者还获悉,缤果盒子欧尚店已恢复营业。体验篇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体验广州F5未来商店:出货速度较慢,晚间现缺货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项义妹 每日经济新闻编辑 赵 桥无人便利成为市场和资本热议的话题,那么消费者使用它到底方不方便?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来到广州塔首层112B铺的F5未来商店旗舰店,当整个门面映入眼帘的时候,新潮和科技的气息扑面而来。走进店内,可供消费者活动的面积大概有15平方米,呈长方形,左边是一面商品图片墙和取货窗口,前面是两块可供下单的可触屏幕,以及购物袋和热水窗口,右边是一个吧台和五六把椅子。记者看到,店内商铺包括饮料和零食、护手霜等日常用品,鱼蛋、车仔面等鲜食,以及果汁、奶茶等冲调饮品。每种商品下面附有二维码,顾客可通过微信直接扫描下单。除此之外,顾客还可以通过店内的触屏系统选购商品,结算及付款后,便可取货。取货窗口有两种:鲜食、冲饮窗口和其他百货窗口。不过,记者留意到,这两种窗口都只有一个,并且出货速度比自动售货机慢。这意味着,在广州塔这样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如果店内顾客较多,则需要排队取货。吧台分上下两部分,在顾客用完餐后按下清洁按钮,玻璃板会快速移到里面进行清洁。不过,清洁后的玻璃板上面有残留的水迹。F5未来商店的该门店吸引了不少消费者前来体验。但由于店内无人值守,店内的地面上有不少垃圾,给人脏乱的感觉。记者体验的当天晚上不到10点,现场果汁、咖啡等冲饮均已售罄,商店货品似乎还不能及时补充和更新。而记者通过触屏系统购买了一份咖喱鱼豆腐和一瓶矿泉水,还需要等待前面一位顾客取完货才能完成提取。在现场,广州市民陈先生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相对于普通便利店进门就能收到店员“您好”、“欢迎光临”等亲切问候,无人便利店缺少了亲和力,取货窗口较少且没有排队引导线,人多的时候显得混乱,窗口出货时也没有语音提醒,显得冷冰冰,并且相对于无人便利店商品图片呈现形式,普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仓库周转次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