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上女郎连袂成云行打三个数字

用手机扫描以上二维码直接访问此文。
刘禹锡(1)
刘禹锡,字梦得,汉族,彭城人(今江苏),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被后人称做“诗豪”。又与并称“刘柳”。晚年住在,与唱和较多,时称“刘白”。九年,擢第,登博学宏词科,从事淮南幕府,入为。用事,引入禁中,与之图议,言无不从。转屯田,判度支盐铁案。叔文败,坐贬朗州刺史。在贬官期间,在扬州碰到白居易,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刘禹锡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答谢白居易,前两句写出了刘禹锡的辛酸,悲痛,而后两句则写出了他的昂扬与乐观,现收在义务教育语文书8年级下册中,(25:《诗词曲五首》)再道贬朗州。落魄不自聊,吐词多讽托幽远。蛮俗好巫,尝依骚人之旨。倚其声作《竹枝词》十余篇,武陵溪洞间悉歌之。居十年,召还。将置之郎署,以作玄都观看花诗涉讥忿,执政不悦,复出刺播州。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
裴度以母老为言,改连州,徙夔、和二州。久之,征入为主客郎中。又以作重游玄都观诗,出分司东都。度仍荐为礼部,集贤直学士。度罢,出刺苏州,徙汝、同二州,迁太子宾客分司。禹锡素善诗,晚节尤精。不幸坐废,偃蹇寡所合,乃以文章自适。与酬复颇多,居易尝叙其诗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会昌时,加检校。卒年七十二,赠。诗集十八卷,今编为十二卷。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多有争议,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为后裔,其七世祖刘亮仕于北魏,随魏迁都洛阳,始改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刘禹锡出生于此地,因此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关于说其“彭城人”,经查此说,出自白居易、权德舆等人之口。那不过是随顺当时“姓卯金者咸彭城”(《史通·邑里》)的罢了。因此“刘禹锡彭城人”说法是不确切的。
说刘禹锡是定州人、中山人以及中山无极人,还得从他七世祖刘亮说起。周汉时期,定州、无极是冀州的属地,无极同时也是定州的属地。刘亮曾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等职,后北魏迁都洛阳,刘亮全家也随之迁至洛阳。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别集类:“书禹锡本传,称为彭城人,盖举郡望,实则中山无极人,是编亦名中山集,盖以是也。”此外清《畿辅通志》及《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和《中国历史名人辞典》等也都有刊载。经过反复查证和咨询有关专家,刘禹锡祖籍确认为无极,是有据可依的。
关于刘禹锡的祖籍,一些学者多有争议不休,有说是洛阳人,有说是彭城(今徐州)人,有说是定州人以及中山无极人。据和历史考证:有鲜卑族的后裔亦有改姓刘者,公元494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元宏率领鲜卑族众100多万人,自山西大同南下,迁国都于洛阳,入主中原。为了稳固对中原地区汉人的统治,就实行汉化政策,将鲜卑族人改用汉姓,率先将自己的‘拓跋”氏改为元姓,将独孤氏改为刘姓,共改了140多姓。其实独孤的祖先也姓刘,是的后裔;刘秀有个儿子刘辅,封为沛王,其裔孙刘进伯官度辽将军,败没于匈奴,曾被囚于独山下。(辽宁海城县),后来刘进伯与少数民族通婚,生子名尸利单于,为谷蠡王,号独孤部,传六世孙、罗辰,随魏孝文帝迁洛阳时改姓刘,其后裔亦遂姓刘。据查有关史料,刘禹锡就是这支匈奴的后裔(也是为光武帝刘秀的后裔):其七世祖刘亮仕于北魏,随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始改(恢复)汉姓。父刘绪因避安史之乱,东迁嘉兴,刘禹锡出生于此地,因此刘禹锡“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关于说自称其“彭城人”,经查此说,文献记载出自白居易、权德舆等人之口。但是,那并不是如一些文人所说随顺当时“姓卯金者咸彭城”(《史通·邑里》)的习俗。因此“刘禹锡彭城人”说法是根据:刘秀有个儿子,封为沛王。
说刘禹锡是定州人、中山人以及中山无极人,还得从他七世祖刘亮说起。周汉时期,定州、无极是冀州的属地,无极同时也是定州的属地。刘亮曾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等职,后北魏迁都洛阳,刘亮全家也随之迁至洛阳。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集部别集类:“书禹锡本传,称为彭城人,盖举郡望,实则中山无极人,是编亦名中山集,盖以是也。”此外清《畿辅通志》及《中国历史人物辞典》和《中国历史名人辞典》等也都有刊载。经过反复查证和咨询有关专家,刘禹锡祖籍确认为中山或彭城,都是有据可依的,唐代距汉代只几百年,而有家谱传承。在此,借修谱予以澄清刘禹锡确系彭城籍,刘禹锡是光武帝之后裔也。
刘禹锡因才华过于优秀而遭遇了很多波折,但他为人乐观、豪迈。他入仕为官时,作了一首诗《玄都观桃花》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正因为这首诗和他过人的才华,惨遭嫉妒,得罪了满朝权贵,发配出京十四年之久,当他再次回京之时,在同一地,又作诗一首表示回京的高兴及对一些“某些人”的浓浓讽刺,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再次得罪满朝文武,发配出京十年才再次回来。所以才会白居易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文。“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一句。
现存刘禹锡集古本主要有三种:①清代避暑山庄旧藏宋绍兴八年(1138)董□刻本,题为《刘宾客文集》,属小字本,今有徐鸿宝影印本。又淳熙十三年(1186)据董本重刻,称“浙本”。明清以来通行的刻本,基本上属于这个系统。②日本平安福井氏崇兰馆所藏宋刻本,题为《刘梦得文集》,属蜀大字本,今有董康影印本、商务印书馆缩印本。③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残本《刘梦得文集》一至四卷,建安坊刻本。明、清两代的毛晋、惠栋、何焯、冯浩、黄丕烈等人曾对刘禹锡集作过初步的校勘工作,但多数是抄本,流传不广。现通行刘禹锡集版本:《四部丛刊》本《刘梦得文集》,《四部备要》本《刘宾客文集》,《丛书集成》本《刘宾客文集》。此外,尚有校点本《刘禹锡集》。 刘禹锡的生平事迹,见于新、旧《唐书》本传,唐韦绚编《刘宾客嘉话录》(一称《刘公嘉话录》),记录了刘禹锡晚年有关创作、学问等方面的谈话,颇具资料价值。今人卞孝萱著有《刘禹锡年谱》,对刘禹锡的生平和各种史料多有考订。
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的谪居年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但他始终不曾绝望,有着一个斗士的灵魂;写下《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重游玄都观绝句》以及《百舌吟》、《聚蚊谣》、《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屡屡讽刺、抨击政敌,由此导致一次次的政治压抑和打击,但这压抑打击却激起他更为强烈的愤懑和反抗,并从不同方面强化着他的诗人气质。他说:“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这种“感慨”不仅增加了其诗耐人涵咏的韵味,而且极大地丰富了其诗的深度和力度。
刘禹锡的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诸如“朔风悲老骥,秋霜动鸷禽。……不因感衰节,安能激壮心”(《学阮公体三首》其二)、“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始闻秋风》)这类诗句,写得昂扬高举,格调激越,具有一种振衰起废、催人向上的力量。至于其七言绝句,也是别具特色,如:“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就诗意看,这两篇作品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但透过一层看,便会领悟到一种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概和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一种奔腾流走的生命活力和弃旧图新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一种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再如他那首有名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全诗一反传统的悲秋观,颂秋赞秋,赋予秋一种导引生命的力量,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无限向往之情。胸次特高,骨力甚健。
刘禹锡早年随父寓居嘉兴,常去吴兴拜访作为江南著名禅僧兼诗僧的皎然和灵澈,据其《澈上人文集纪》自述,当时他“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这一早年经历对其后来的诗歌创作影响很深。那么,皎然、灵澈的诗歌主张是怎样的呢?皎然有《诗式》论诗,特别注意两方面,一是主张苦思锻炼,要求诗人在对词句加以精心锤炼之后复归自然,他认为这种自然才是诗的极致;二是极重视诗歌意蕴深远而气韵朗畅高扬的境界,认为“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而这“境”即意境来自创作主体的心境,“真思在杳冥,浮念寄形影”(《答俞校书冬夜》),即诗人主观心境与审美观念乃是最重要的。灵澈没有诗论传世,但据权德舆《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说,他“心冥空无而迹寄文字,故语甚夷易,如不出常境,而诸生思虑终不可至……知其心不待境静而静”;又说他常“拂方袍,坐轻舟,溯沿镜中,静得佳句,然后深入空寂,万虑洗然”,可见灵澈也重视在主体的静默观照中赢得意境的空灵深邃,而且语言也是追求自然的。这些见解一方面受到大历、贞元诗风影响,讲究字词锤炼,不露痕迹,一方面则来源于佛教重视“心”即主观体验感受的思想。刘禹锡深信佛教,得其中三昧,在很多年以后他还说,写诗的人应该“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驰可以役万景”(《董氏武陵集纪》),前句即指语言的简练与含蓄,后句即指主体的观照与冥想。所以他一方面重视通过锤炼与润饰使诗歌的语言既精巧又自然,而反对多用生僻字眼,提出“为诗用僻字,须有来处…… 后辈业诗,即须有据,不可率尔道也”(《刘宾客嘉话录》);
另一方面,他又极重视主体的观照与冥想,在《秋日过鸿举法师寺院便送归江陵诗引》中他曾说: “能离欲则方寸地虚,虚而万景入;入必有所泄,乃形于词。……因定而得境,故翛然以清;由慧而遣词,故粹然以丽。”
定,是排除杂念的观照,慧,是一种灵感的获得。这样写出来的诗,便能容纳更丰富的内涵,有着更深的意境。因此,刘禹锡的诗大多自然流畅、简练爽利,同时具有一种空旷开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像他的名句如“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都是他对历史、人生进行沉思之后的一种感悟。这种感悟以形象出现在诗里,不仅有开阔的视界,而且有一种超时距的跨度,显示出历史、现实、未来在这里的交融。
刘禹锡的咏史诗十分为人称道。这些诗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表现他阅尽沧桑变化之后的沉思,其中蕴涵了很深的感慨,如《西塞山怀古》、《乌衣巷》、《石头城》、《蜀先主庙》等都是名篇。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西塞山怀古》)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
前一首是诗人站在西塞山远眺的感慨,在他心中,是一种永恒与短暂的强烈对比:千帆竞发、铁锁沉江,无论是战降治乱、分裂统一,这一切比起默默无言的大自然来,都不过是过眼烟云,瞬间即逝。后一首则通过王谢这些士族的旧迹变为寻常百姓家的历史变迁,呈现了人们心灵深处常有的对一切繁华与高贵都会被时间洗刷净尽的叹息。
刘禹锡的山水诗,也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而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如“水底远山云似雪,桥边平岸草如烟”(《和牛相公游南庄醉后寓言戏赠乐天兼见示》),“野草芳菲红锦地,游丝缭乱碧罗天”(《春日书怀寄东洛白二十二杨八二庶子》)。
再如《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在这静谧空灵的山光水色中融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感,构成了一种恬静平和的氛围。不过,虽然刘禹锡说过“能离欲则方寸地虚”,但是他积极参与永贞革新,其实还是要在社会中实现人生理想;他的性格也比较倔强,所以尽管受佛教徒影响,他却不像后期的白居易那样,时而满足,时而颓废,诗中倒是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如《秋词》二首之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栏杆。
忽然语笑半天上,无限游人举眼看。”
都有一种高扬的力量。由于有了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刘禹锡的诗歌便显得既清峻又明朗。 此外还应该提到他受民歌影响所写的一些诗篇。皎然、灵澈等人生活在民歌兴盛的吴地,而在禅宗看来,民歌率直自然、活泼朴素,正是语言的极致,所以他们也曾汲取民歌的特色来写诗,这无疑对刘禹锡有一定影响;刘禹锡又多次贬官南方,这也是民歌盛行的地方,所以刘禹锡常常收集,学习它的格调进行诗歌创作,如《白鹭儿》:
白鹭儿,最高格。
毛衣新成雪不敌,
众禽喧呼独凝寂。
孤眠芊芊草,
久立潺潺石。
前山正无云,
飞去入遥碧。
诗以隐喻方式写自己孤高的情怀,但用的是轻快的民歌体。还有一些完全仿照民歌的作品,如《竹枝词》、《杨柳枝词》、《堤上行》、《蹋歌词》等,都很朴素自然、清新可爱,散发着民歌那样浓郁的生活气息,以下两首尤为传神:
江南江北望烟波,入夜行人相应歌。
桃叶传情竹枝怨,水流无限月明多。(《堤上行》三首之二)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唱歌声。
,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二首之一)
特点:诗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抒写情怀,多有名篇传世。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出自《全唐文》卷六O八。《陋室铭》已选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22课。“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陋室铭》不是刘禹锡所作。
《旧唐书》中并未提及刘禹锡作过《陋室铭》,而且《陋室铭》中所表达的豁达情怀也与刘禹锡在朗州时的心境不相符合。已经有人专门发表过文章对这一观点进行更正了。
《陋室铭》的作者应该是早于刘禹锡的唐人崔沔,《新唐书》中说他:“俭约自持,禄察随散宗族,不治居宅,尝作《陋室铭》以见志”。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龙(居住)就有了灵气。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到这里谈笑来往的人都是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谈笑交往的人里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装饰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也没有官府的公文使我的身体劳累。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因为居住的人有名,所以才受到人们的敬仰。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1.选自《全唐诗》。陋室,简陋的屋子。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2.斯:这。
3.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得高尚。
4.鸿儒:指学识渊博的人。
5.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人。
6.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7.金经:泛指佛经。
8.丝竹:泛指音乐。
9.案牍:官府的公文。
10.劳形:使人劳累。形,身体。
11.何陋之有:即“有何陋”。
《秋风引》
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
《堤上行》
酒旗相望大堤头,
堤下连樯堤上楼。
日暮行人争渡急,
桨声幽轧满中流。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
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
岂如春色嗾人狂。
《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望洞庭》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①洞庭:湖名,在湖南省北部。
②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夜色融为一体。
③潭面:指湖面。
④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江南春》
新妆宜面下朱楼,
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
蜻蜓飞上玉搔头。
《步虚词》
阿母种桃云海际,
花落子城二千岁。
海风吹折最繁枝,
跪捧琼盘献天帝。
华表千年一鹤归,
凝丹为顶雪为衣。
星星仙语人听尽,
却向五云翻翅飞。
《抛球乐》
五色绣团圆,
登君玳瑁筵。
最宜红烛下,
偏称落花前。
上客如先起,
应须赠一船。
春早见花枝,
朝朝恨发迟。
及看花落后,
却忆未开时。
幸有抛球乐,
一杯君莫辞。
《纥那曲》
杨柳郁青青,
竹枝无限情。
周郎一回顾,
听唱纥那声。
《踏歌词》
日暮江南闻竹枝,
南人行乐北人悲。
自从雪里唱新曲,
直到三春花尽时。
春江月出大堤平,
堤上女郎连袂行。
唱尽新词欢不见,
红窗映树鹧鸪鸣。
桃蹊柳陌好经过,
镫下妆成月下歌。
为是襄王故宫地,
至今犹自细腰多。
新词宛转递相传,
振袖倾鬟风露前。
月落乌啼云雨散,
游童陌上拾花钿。
《忆江南春去也》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
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
《忆江南·春去也》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
无辞竹叶醉尊前,
惟待见青天。
《潇湘神》
湘水流,湘水流,
九疑云物至今秋。
若问二妃何处所,
零陵芳草露中愁。
斑竹枝,斑竹枝,
泪痕点点寄相思。
楚客欲听瑶瑟怨,
潇湘深夜月明时。
《西塞山怀古》
王濬楼船下益州,
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
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
故垒萧萧芦荻秋。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蜀先主庙》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
浪淘沙九首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洛水桥边春日斜,碧流清浅见琼砂。
无端陌上狂风急,惊起鸳鸯出浪花。
汴水东流虎眼纹,清淮晓色鸭头春。
君看渡口淘沙处,渡却人间多少人。
鹦鹉洲头浪飐沙,青楼春望日将斜。
衔泥燕子争归舍,独自狂夫不忆家。
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流水淘沙不暂停,前波未灭后波生。
令人忽忆潇湘渚,回唱迎神三两声。
竹枝词九首
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江上朱楼新雨晴,瀼西春水縠纹生。 
桥东桥西好杨柳,人来人去唱歌行。
日出三竿春雾消,江头蜀客驻兰桡。 
凭寄狂夫书一纸,家住成都万里桥。
两岸山花似雪开,家家春酒满银杯。 
昭君坊中多女伴,永安宫外踏青来。
城西门前滟滪堆,年年波浪不能摧。 
懊恼人心不如石,少时东去复西来。
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 
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
竹枝词一首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杨柳枝词九首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南陌东城春早时,相逢何处不依依?
桃红李白皆夸好,须得垂杨相发挥。
凤阙轻遮翡翠帏,龙池遥望麴尘丝。
御沟春水相晖映,狂杀长安少年儿。
金谷园中莺乱飞,铜驼陌上好风吹。
城东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
花萼楼前初种时,美人楼上斗腰支。
如今抛掷长街里,露叶如啼欲恨谁?
炀帝行宫汴水滨,数株残柳不胜春。
晚来风起花如雪,飞入宫墙不见人。
御陌青门拂地垂,千条金缕万条丝。
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西时。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轻盈袅娜占年华,舞榭妆楼处处遮。
春尽絮飞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刘禹锡故居
自唐代以来,明代、清代都对陋室进行过扩建和重建。,陋室由安徽省、和县拨款修葺。同年,陋室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占地50多亩。2008年,安徽和县斥资千万元改造刘禹锡陋室铭故居。
刘禹锡写过一文《陋室铭》就是写其故居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 交往人物生活情趣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这篇铭文运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一代诗豪刘禹锡死后,被葬在了河南荥阳(今郑州荥阳)。荥阳市政府在刘禹锡墓的基础上,耗巨资建设了占地280多亩的大型文化主题公园----刘禹锡公园,并免费向市民开放。 刘禹锡墓位于荥阳市城东二十里铺乡(今豫龙镇)狼窝刘村南高地上,古称檀山。墓北距郑州至上街公路约70米,坐北面南,有圆形土冢,冢高约7.5米,周长约20米。据民国《荥阳县志》载:“刘禹锡墓在檀山。”乘车路线:郑州市区坐车到汽车西站,乘坐郑上1路车(或乘坐11路至终点站,转乘7路),到荥阳市郑上路与京城路交叉口下车,乘坐1路公交车至终点站,即刘禹锡公园(310国道与京城路交叉口)。
用手机扫描以上二维码直接访问此文。
系统分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踏歌行刘禹锡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①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注释】:①欢,古时女子对所爱男子的爱称。赏析&红霞映树鹧鸪鸣&一句。&#from 古代诗词阅读答案 踏歌行 刘禹锡 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文章出自,转载请保留此链接!。来自 end#【考点】爱情诗.【分析】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解答】赏析诗句,主要是从句子意思,句子使用的手法,句子包含的情感O各方面入手.&红霞映树鹧鸪鸣&一句是写景句,所以是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句子的意思,根据原文发挥想象,女子为爱而唱,一直等到&红霞映树&的早晨,鹧鸪雄雌和鸣的时候,这诗写出了妙龄中的女郎对爱情失望而有所期待的.答案:尾句&红霞映树鹧鸪鸣&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女郎们新词唱尽,已是红霞映树的早晨景象,但不见情郎的踪影,只听得绿树丛中鹧鸪的和鸣,充分体现了女郎们寂寞怅惘的情绪.赏析:开篇以景起兴.春江水涨,几乎平堤.尤其在月下,堤面和江面都明晃晃连成一片,更给人水与堤平的感觉.&大堤平&三字,不仅写出江水上涨,大堤平宽,还写出月色的皎洁.就在这样的春江花月夜,堤上走着成队的&女郎&.她们都是生在村野的民间姑娘,是趁月圆之夜&踏歌&来的.她们初来的情态是彼此偎靠连袂而行,既兴奋,又含几分娇羞.一二句写&春江月出&,是暮色;三四句写到&红霞映树&,是拂晓,其间有较长的时间跨度,省略了一些情事.从三句的&唱尽新词&和&欢&等字样看,省去的正是&新词宛转递相传&的对歌的情景.民间对歌,词儿大多是即兴新编,言为心声,所以是&新词&.&欢&则是女方所悦的男子,即对歌的另一方.歌声一起,姑娘们最初的娇羞立即被赶跑了,到后来,新词唱尽,便与所欢相就.所以同组第三首《踏歌词&新词宛转递相传》就写道:&月落乌啼云雨(指男女私情)散,游童陌上拾花钿.&在这样美丽的夜晚并非十全十美,有人找到,同时也有人找不到.三四句正是这样一个特写的镜头.它表现的并不是全部的女郎而是其中的某一个.在别人都凭歌声为媒介而会到自己所&欢&的时候,她却是&唱尽新词欢不见&,尝到了失望的滋味.但她仍旧怀着希望,一直等到&红霞映树&的早晨.小伙子最后是否来了,&鹧鸪鸣&声似乎有所暗示.然而终究是个谜,有两种猜法.鹧鸪雄雌和鸣,也许暗示姑娘终于等到了自己的心上人.但也可以是相反,这双双鸟儿和鸣之声反衬出她的烦恼.不光这结尾有些扑朔迷离,第三句省略的主词也有解作女郎全体的.从而这就成了一个很离奇的夜晚小伙子们都没有来,姑娘们都有些不堪.总之,由于使用了省略和暗示的语言,使得此诗意境灵活,不易确指.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诗写出了妙龄中的女郎对爱情失望而有所期待的.小编推荐古代诗词阅读答案:。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看完本文,记得打分哦:很好下载Doc格式文档马上分享给朋友:?知道苹果代表什么吗实用文章,深受网友追捧比较有用,值得网友借鉴没有价值,写作仍需努力相关古诗词鉴赏:
48小时热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堤上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