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行程这一行你怎么看?

机床企业老板,你从经济危机中学到什么?_分析预测_中国机床网
您当前位置:
& 机床企业老板,你从经济危机中学到什么?(正文)
机床企业老板,你从经济危机中学到什么?
&&& 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在世界范围内仍显示着其威力时,中国的经济却在逐步走出低谷。从2010年的中国几大专业的招展情况看,中国总公司的CIMES展、中国机床协会的CCMT展,招展情况出乎意料地好,截止目前,CIMES展报名面积已超出北京新国际展览中心8个馆能容纳的极限,主办方正考虑搭建临时馆;CCMT也已招满,陆续前来报名的企业被告知无展位可安排,种种迹象表明:2010年中国机床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 回首经济危机肆虐的年,我们有必要问一个问题:作为机床企业,我们可以从经济危机中学到什么,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避免因自身的原因犯下致命的错误,从而更健康更有信心地发展?笔者从自身的角度谈一点感悟供大家参考。 一、任何时候都有人大把地赚取利润,却为什么不是你? &&& 经济环境时时在变,变化将是今后我们经济生活中的常态。无论经济环境怎么变,总是有一些企业稳定地发展,大把大把地赚钱,甚至有的企业趁着经济危机的时机,或者大踏步超越同行,或者兼并“身患重疾”的同行,或巩固市场地位。凡此种种,我们不禁要问:在经济危机中快速发展的企业有之,赚到更多利润的有之,一举成为行业新星的有之,却为什么不是你? 好的问题就是成功的一半!作为企业的一把手、总负责人,你是否问过上述问题?你又得到了哪些答案? &&& 回过头来看看,在年间,中国的机床企业当中,曾有多少企业上演过恢宏的“大戏”,产品供不应求、产值翻倍增长,参展每每都是大手笔,大动作,数百平米、上千平米如儿戏一般,但当金融危机袭来,却又如经不起风霜的小草,立刻消失在了肃杀的秋风中了,裁员,减产,取消原来的发展计划、研发计划、人才计划、结构调整计划、收购计划、扩产提能计划??无奈地等待“春天”的来临。这种企业已算好的了,更有甚者,死在了经济危机中,死前也许还感叹道:“老子生不逢时啊!” 二、借口救不了你 &&& 在经济危机中,有很多企业陷入困境的泥潭。在与一些企业领导交流中,我们经常听到他们在描述企业状况时,仿佛是“约定”了似的,说法惊人地相似:“由于经济危机影响,所以企业遇到了一些困难,效益下滑,开工不足,人员流失、计划更改??”每每听到这番话,我都有种冲动想问一句:“即便在市场最‘灰暗’的时候,也有人大把大把地赚取利润,为什么不是你?” &&& 不是吗?就在08年、09年的中国大地上,有一些机床企业仍然强劲发展着,甚至有的企业趁危机时候,收购海外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如天水星火;有些企业在危机前就着手调整产品结构,当危机来时,前边的调整已显现出良好的前景,如北一,北一不但坐稳了国内的头把交椅,还一朝成为了国内大型数控立车的强有力竞争者;外企同样如此,比如哈斯公司,在08-09年新开的HFO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德马吉则大手笔发动宣传功势,以进一步确立自己在中国市场的领导地位;山特维克可乐满则从容不迫地着手中国布局,每年2次的新产品发布会雷打不动召开,与北航等院校的合作更是着眼于未来的市场格局……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很多。 &&& 找借口,救不了你的企业!09年底在一次行业研讨会上,星火老总李维谦的话引起笔者的共鸣。他说,在星火里,不允许说“因为…所以…”,只能说“既使…也要…”我理解李总的话,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能找借口,而是要找方法;环境无好坏,思想却有行得通与行不通之分,在思想上光为自己找借口,行动上只能是保守的,迟疑的,缺乏创新和前瞻性的,受环境制约的,结果自然是难以令人喜悦的。再强调一次:借口救不了你,也救不了你的企业! 三、老总的格局决定了企业的格局 &&& 一家企业的种种状况,包括企业的性格、发展的模式、在业界的声誉、发展的速度、抗危机的能力等,无不是老总决定的,用笔者喜欢的话说,就是“老总的格局决定了企业的格局。” 老总喜欢张扬,企业一定经常出风头;老总行事低调务实,企业虽不招眼,却总能有惊人之举;老总喜欢学习新事物,企业也会充分利用新资源;老总讲诚信,企业就是诚信企业;老总赚钱不择手段,企业绝无良好口碑;老总甚至对员工刻薄,企业就对客户刻薄;老总胸无大志,企业就随波逐流;老总目光短浅,企业就命运多舛??如果你睁开眼观察,以上现象比比皆是。 为什么是这样呢?其实很简单: &&& 第一,在企业中,老总是范畴的制定者,员工是范畴的接受者,凡事老总都是范畴的出发点,员工是范畴的体现者,结果是范畴的必然体现。老总在做事做人上,未必有意地确立范畴,但一言一行实际上都在确立范畴;员工根据这些范畴进退,尤其在中国,企业老总的决定权往往大于企业的规章制度,员工往往不看规章制度是如何说的,却一定要看老总的喜好是什么,从而采取符合老总喜好的行动。老总的范畴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当老总的范畴改变了,企业的范畴也会随之改变。 &&& 第二,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老总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到什么样的人才聚拢到他身边老总是奸诈的,吸引到的是小人;老总是宽厚的,吸引到的是仁慈的人;老总是诚实的,藏奸耍滑的人就无法近身? . &&& 上述两点讲的都是人,为什么呢?因为企业的格局就是人的格局。那么是谁的格局呢?当然是老总的格局。所以作为一家企业的老总,经常要停下来看一下自己的格局是怎样的?尤其是在经济危机中遭遇了‘逆境’的企业,作为老总的就更应看看自己的格局中有哪些是行不通的,正所谓“主将无能,累死三军”,在企业中三军不仅指员工,也包括企业本身。 &&& 可能有的老总会说,我已经拼死拼活的干了,可就是上不去。没错,很多老总每天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产品、员工、客户、市场、研发、会议? .没一件事情不是事必躬亲,结果却差强人意。笔者却要说,如果你做了所有你认为该做的事,结果却不是你想要的,那就请停一停,看一看自己的格局是怎样的,有什么是行不通的,有什么是妨碍你的? &&& 那么又如何检视格局呢?笔者罗列一些项目,抛砖引玉: 1. 你与员工之间是双赢游戏还是零和游戏?你赢了,对员工意味着赢还是输?如果是后者就意味着你的格局存在着重大行不通的地方。 2. 你与客户是否是双赢游戏? 3. 你与社会是否是双赢游戏? 4. 在你的人生目标中是否把员工、客户、社会的目标囊括其中了? 5. 在你的主要工作中是否把人放在了首位,是否以“安人”为要务? &&& 当然,老总的格局包括的内涵是极其丰富和多方面的,这里只提供5个主要的方面供选择。 &&& 四、老总的思想决定企业的前景前文说到“老总的格局决定企业的格局”,下面我们再进一步探讨决定老总格局的背后因素,即老总的想法。 &&& 思想是创造的起点。一座大厦,在还没有的时候,最先出现在策划者的头脑中,也就是说先有人想建一座大厦,然后才有策划案,再有图纸,再进行施工,然后实实在在的大厦才矗立在那里。其实我们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如此――一切始于思想。 &&& 人们如何想,就会如何说,就会如何去做,就会有相应的结果。心理学的很多派别都承认这一点,甚至把思想的力量看作比语言、行动更重要的因素。 &&&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没有思想语言就不成立了。 &&& 前面讲老总的格局,其实是讲老总的做事准则。然而形成格局的是思想,比如说老总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如果老总想与员工形成双赢的关系,那么老总就会采取可达成双赢关系的行动,从而实现双赢。 &&& 我们学习成功企业的经验,注意聆听那些企业老总语言所表达出的思想是最重要的。比如北一领导说,我们不追求规模和销售额,我们追求技术的升级换代,即如何能够快速掌握最先进的生产技术。所以在别人风光时,北一默默地学技术,与日本大隈合资,兼并科堡公司,把日立精机团队收入囊中......但北一的收获在关键的时候显现出来了――在08-09年间,北一并未受到太多的影响;星火老总李维谦说星火按照“222”原则投资,即200个人,2000万投资,产值2个亿,到目前为止星火已按这个模式兼并或投资了十几家企业,效果不错;山特维克可乐满说经济不景气时,大家更注重节约成本,所以可乐满要帮客户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向效率要效益,于是他们就这样做了......我再举一些相反的例子:在经济危机刚来时,很多老总的反应是:不好了,世道要变,赶快收缩:裁员、降工资、保命,千万别在经济危机中死去......所以他们的行为就与这些想法相匹配。 &&& 也许有老总会说:我们企业规模小、底子薄、技术落后、拼死拼活干也无法抵御这样的经济危机。 &&& 对,这些话都是你所认为的事实。但请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各行各业都有像你一样的企业,却在创造着奇迹,比如春秋航空,在航空业只能算小小弟了,但就是这个小小弟,在09年主业赢利1.58亿元,而三大国有航空公司――国航、东航、南航,08年亏损279亿元;再比如比亚迪公司,从前做电池时就是“老土”企业,技术谈不上什么优势,企业规模也一般,却把国际大品牌一一挤出电池业,进入汽车业后,09年一举摘得销量冠军;而我多次提到的星火公司,过去只是天水的一家不起眼的工厂,现在却取得了让业界佩服的成绩。接下来我还是那个问题:有很多企业无资源、无后台、规模小、技术落后,却能一步步发展起来,甚至在经济危机中也大赚利润,为什么不是你?以笔者拙见, 企业的命运不同,原因就在于老总与老总的思想不同、格局不同上。关于思想如何影响一个人、一个企业,格局如何影响一个人、一个企业,笔者愚钝,无法讲出更深刻的道理,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五、学习他人好榜样 &&& 即使是08-09年,我们身边也不乏学习的榜样。在经济形势好,产品销路不愁的时期,大多数人反而容易迷失方向,经济危机却可以让每家企业认清自己的位置、企业的命运、前景,因为在经济危机中,企业的每一个弱点都暴露出来了,甚至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这可以促使人反思,进一步向自己:为什么可以继续发展的是别人,而不是我? &&& 下面我列举一些企业,他们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1. 哈斯 &&& 哈斯公司的营销功力一直令笔者钦佩!笔者从前就曾写过这方面的文章。在这里只谈哈斯的渠道创新。在中国,本土机床企业的营销基本上看不到,依笔者观察,本土企业绝大多数只是停留在销售层面上。哈斯公司的渠道创新值得本土企业好好研究。 &&& 在哈斯公司来中国之前,关于机床销售,我们只知道二种形式:代理或直销,或者是有的区域直销,有的区域代理。哈斯公司的渠道建设在行业内是独创的:4S店,哈斯公司称之为HFO。 &&& 在笔者看来,这种形式有如下 几点好处: (1) 提升品牌形象 在哈斯以前,不论是本土企业还是外资企业,与其合作的代理商,在财力、管理能力上都比较弱,绝大多数代理商更不会花心思在品牌的维护上。不仅如此,代理商在备品备件、培训、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方面鲜有更大的作为。哈斯改变了这一切! 哈斯公司的HFO,从形式上与汽车业的4S店有着相同的功能:统一形象、统一装修、集产品销售、技术服务、备品备件、售后服务,代客培训等功能于一体,就仿佛是哈斯自己的小型复制品一样,在各处落地,贴近市场,贴近客户,让客户对哈斯机床买得放心、用着称心。HFO的形式,成为了哈斯品牌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哈斯开拓市场的有利武器,在市场上与其他企业产生了明显的区隔。 (2)整合社会资源 H FO是哈斯与代理商共同打造的。哈斯在选择区域代理商时,总是选择那些在当地有渠道、有客户、有实力的合作伙伴,双方共同建立HFO,HFO把原本要由哈斯公司来做的事情整合在一起,在当地落地,有效地伸展了哈斯公司的各项服务功能,受到市场的欢迎。 H FO是哈斯、代理商、客户三赢的结晶。HFO对代理商也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从一家代理商与哈斯共建不同区域的多个HFO一点就可证明。 (3)为市场整合埋下伏笔 笔者推测,哈斯公司会把HF O这种形式在全中国推广开,当全中国被这种形式辐射后,HFO这一形式的渠道本身价值就凸显出来了,也许,到那时HFO渠道的价值甚至大于哈斯公司机床生产的价值,因为通过这一渠道,哈斯公司可以整合进来其他资源。笔者大胆地推论:有一天哈斯可能利用渠道的价值整合行业上下游的资源,如果有一天哈斯变身为机床行业内的虚拟经济的首创者,你也不要感到太惊讶! 2. 山特维克可乐满 &&& 山特维克可乐满同样是一家值得关注和学习的企业,这家公司在行业取得的成就令人敬仰。正所谓“成功必有道理”,我们探究成功者行得通的地方,以资借鉴,就是无价之宝。 &&& 笔者以前就写过“向山特维克可乐满学习”的文章,这里再深入分析其他一些方面:(1)目标远大山特维克可乐满进入中国25年了,目前是中国境内发展最好的刀具供应商之一,当然该公司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企业。 &&& 山特维克可乐满的成功,与其远大的目标分不开。用中国的话说就是:“取其上,得其中; 取其中,得其下”。一个公司只有树立起远大的目标,才能做出相应的行动,从而才能得到相应的结果。并不是说只有大型或著名公司才可以有远大的目标,一家中小企业如欲成长为大型公司,同样要有远大目标,否则就如在黑夜中摸索,既走不快,又容易步入迷途。 &&& 就在经济危机的氛围仍然笼罩着中国的2009年,山特维克可乐满不仅在北京成立了山特维克可乐满学院,在西安成立了大中华区第三个培训中心,还启动了与中国航天航空大学的合作。与大学间的合作,在笔者看来,更多的成份是为未来的营销布局,而非眼下的利益,这种做法就是山特维克可乐满有长远计划的最好例证。如果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不但是山特维克可乐满,所有成功的企业都有“目标远大”这一特点。 &&& 一家公司是不是“ 目标远大”,即使你找不出明确的例证,只要你近身感受,就会知道,有的公司只是普通的做生意而已,而有的公司却立志要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是前者还是后者,市场和客户都会清楚地看出来的。有无远大的目标并无对错,然而当经济危机来到的时候,被快速淘汰的,往往是没有远大目标的公司。 (2)坚持不懈 &&& 山特维克可乐满有一项活动每年召开二次,即新产品发布会,他们把这一活动也品牌化了, 叫CoroPak。在经济危机时期,这一活动也从未间断,搞得有声有色。据笔者所知,该公司在08-09年间,销售也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然而却并不因此而停下如CoroPak这样的宣传活动,要知道这类活动通常都是花费不菲的。 &&& 做事有章法,有韧劲是所有成功企业的特点。 &&& 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企业是不是有远大的目标。 &&& 坚持做应该做的,不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这是一家公司是否能走得长远的重要指标之一。反观一些本土企业,形势好时像暴发户,形势不好时像落魄的穷秀才,难免让人觉得是岌岌可危的企业,不敢信任。 (3)关注客户 &&& 从笔者与山特维克可乐满打交道以来,就发现该公司一直关注客户的需求变化,比如山特维克可乐满提倡的“制造经济学”、“回收”;再比如可帮助客户计算投资回报率等。最有代表性的是山特维克可乐满把宣传口号从“您高效率的伙伴”改成“聚焦您的成功”,后者有温暖的气息,尤其是当客户处在“活着还是死亡”的关头。 &&& 一家企业把焦点放在了客户的需求上,成功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如果一家企业把焦点放在自己的利益上,那么麻烦就离他不远了。 &&& 要讲出一家公司成功的道理其实是很难的事情,因为讲来讲去都只是某一侧面或片断,无法触及全貌。但有一点笔者坚信,大多数成功公司都是有共性的,找出这些共性就找到了学习的点,创造性地加以学习,变成自己的东西,就是进步了。 3. 北一 &&& 北一的战略成果在08-09两年的时间里才真正被业界关注。中国机械联合会杨学桐副会长在2009年的某次会上专门提到北一,赞扬北一在08-09年间的优秀业绩;原机械工业联合会机床司司长,中国机床工业协会名誉理事长梁训对北一的跨国合作也赞誉有加。 &&& 北一的战略思路非常清晰,在笔者多次采访北一领导的过程中,就感到北一的领导有眼光,对行业的前景脉络把握到位,同时在别人风光的时候耐得住寂寞。 &&& 北一清醒的地认识到:在北京这个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低档次、大批量的机床生产模式不适合北一;专注于高档次、大、重、精机床才是北一的未来方向,为此北一要不断获得高端机床技术并消化、吸收,才能在未来市场中立稳脚跟。在05-07年间,就在其他大型机床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大众化产品时,北一却默默地实施着既定战略,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单台龙门的单价每每创中国本土产品价格新高,北一的拳头产品――大型龙门加工中心――牢牢坐稳了国内头把交椅。 &&& 就在2009年,北一迎来建厂60周年厂庆的日子,北一与国内一家重要客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签订了金额1.3亿的合同,更令人惊讶的是,合同包括了4台大型数控――这意味着北一除龙门加工中心是国内最有竞争力的供货商外,北一也从此成为大型立式的强有力竞争者。 &&& 北一是不太出风头的企业,但了解北一的人都非常敬重北一,而北一正在创造中国机床业的一个新标杆! 4. 星火机床厂 &&& 星火机床的成就有目共睹,如果问星火的成功因素是什么,笔者的感觉是:星火的带头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老总善于思考 星火老总李维谦是个特别善于思考的人,如果你有机会和他聊一聊企业发展的话题,你一定会被他富于智慧的思考方式所吸引。记得几年前笔者第一次采访他时,他就说:大型设备一定是未来中国机床行业的方向;形势好的时候你不要被人落下,形势不好时,你要超过别人。现在看来,李维谦先生当时的话,今天在星火公司都变为了现实,尤其在经历了08-09年的经济危机后。可以看出李维谦先生的洞察力很了不起。 &&& 每年在机床行业的研讨会上,李维谦先生的发言总是最吸引人的发言人之一,每次听他发言总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启发。 (2)老总善于总结 李维谦先生特别善于总结,过去他讲星火模式是3个7∶3,即机床产品70%,其他产品30%;国内销售70%,出口30%;成熟产品70%,新产品30%;如今他说3个2,即2000万投资,200个员工,年产值2个亿。他的话简洁易懂,不仅是自己懂,也让别人一听就懂。 (3)老总善于定范畴 &&& 李维谦先生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并把思考和总结用于企业的范畴中去。比如应对经济危机,他规定中层干部不许讲“因为......所以......”,只能讲“即使......也要......”,也就是在企业内部确立不准找借口,必须找方法的范畴,不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都要稳步向前。 &&& 很多人对星火是了解的,这家企业与一些老的国有大型企业相比较底子算差的,但这些年的发展速度却令人称赞,据传,星火公司即将在香港上市,如果此言真实,那么星火的发展将又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 以上列举了行业内4家值得学习的企业,外国企业2家,本土企业2家。其实值得我们关注和学习的企业还有很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笔者只是用这些我们身边的实例提醒大家,每个企业都有机会,关键是企业老总是否能看到和抓到这些机会,让企业快速发展。
(来源:《机床商情》)
上一条:下一条:
@中国机床网官方微博
如果您有机床相关新闻稿件发表,欢迎联系本站编辑。投稿邮箱
凡本站原创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本站所有,转载使用请注明来源和链接。
本站转载作品均注明出处,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版权、作者署名权和其它问题,并非出于本站故意,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会加以更正。
中国机床网全国免费热线: 总机:2 传真:2
网站客服:
会员、广告业务咨询:其他回答(0)
相关已解决
热门城市:
热词推荐:
好猎头网只做口碑最好的猎头招聘网站 版权所有 南京瑞秀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加载中...您现在的位置:&&
【你怎么看】企业“机器换人”
  【中国机床商务网】导读:12月12日,浙江正式启动了民企科技金融双对接工程,并发布了《关于在全省民营企业中开展对接科技、对接金融活动的决定》,通过建立全省民营企业对接高端科技和国际金融的服务平台和服务体系,促进民营企业与市场高端要素的无缝对接,为民营企业开辟创新驱动的新路径。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浙江经济升级版的必由之路。在省委省政府的积极推动下,浙江民营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应用,全面推进&机器换人&。    目前,浙江民企与科技对接已经取得初步成果。民企加西贝拉依托20多年的压缩机制造经验,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成功建成了一条产品技术全球领先、工艺水平全球先进、生产节奏全球最快的自动化冰箱压缩机生产线,该项目大量采用&机器换人&,生产线人员从580名减少到280名,降幅达50%以上。    为了进一步推进&机器换人&工作,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和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联合会签署了《机器人产业应用合作协议》。双方表示,大家将在配合政府落实转型对接政策,整合国内外机械自动化技术资源,建立民营企业&机器换人&信息交流和分析平台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使机器人产业在我省民营经济创新驱动发展中发挥积极推动作用。    你对机器人换人怎么看?    1、机器人成本太高,更愿意聘用操作人员。    2、机器人毕竟是系统控制,存在不安全因素。    3、机器人换人值得提倡,高科技成果提高工作效率。    4、我就是出来打酱油的、飘过。
(本文由原创提供,转载请注明来源链接。)
机床网官方微信
@中国机床商务网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联系邮箱: 在线投稿: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机床商务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机床商务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机床商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说中国高精密机床不行的请进来看看
说中国高精密机床不行的请进来看看
机工机床世界
  首先我们承认国产机床和国外还是有差距的,而且在某些方面的差距可能还很大。但是那些一提到国产机床就嗤之以鼻的人,请看一看下面这些关于国内机床企业自主研发科研成果的报道,你会发现其实在很多方面,我们自己的技术水平也很先进!
  1.CHD-25九轴五联动车铣复合中心机床
  CHD-25九轴五联动车铣复合中心机床为模块化设计的多功能机床,可以根据用户的要求,通过不同的模块组合方式构成包括数控车床、车削中心、车铣中心在内的多种配詈型式,控制轴数从二轴控制的数控车床扩展到配置C轴和Y轴的车削中心,再配置B轴以及刀具主轴部件和自动换刀刀库,可用于完成更精确或更复杂型面加工的车铣复合加工机床一车铣中心。与第一主轴同步回转的第二主轴使工件在没有人员参预的情况下实现重新装夹并完成全部表面的加工。该机床主要适用于航天、航空、军工、汽车等行业高精度、复杂型面零件(如发动机叶片、叶轮)和高精度复杂模具等的加工。
  项目主要内容及特点:
CHD-25九轴五联动车铣复合中心机床为整体倾斜床身布局,机床配置有双主轴和上下双刀架,上刀架带Y轴、B轴、带刀库。
1.机床采用整体山形圆筒式筋板式高密铸铁床身,具备较大的承载截面,具有良好的刚性、吸振性、热稳定性和精度保持性。
2.机床两主轴为内置电主轴驱动,全闭环控制,均带C轴功能。
3.机床第二主轴可沿W轴快移移动,为全闭环控制,能实现与第一主轴的高速同步对接。
4.机床上刀架能实现三个直线运动轴(Z1、X1、Y)的运动,其中X1和Y轴为全闭环控制。
5.机床上刀架上安装有带B轴的刀塔,能实现对第一主轴或第二主轴上零件的车削和铣削加工。
6.机床配有刀库和自动换刀系统,能实现上刀架刀具主轴上刀具的自动更换。
7.机床下刀架能实现两个直线运动轴(Z2、X2)的运动,其中X2轴为全闭 环控制。
8.本机床下刀架上安装有十二位双向加工伺服动力刀塔,能实现对第一主轴或第二主轴上零件的车削和铣削加工。
9.机床的控制系统采用SIEMENS
840D控制系统,配备有先进的五轴联动软件,能实现X1、Y、Z1、B、C1(或X1、Y、Z1、B、C2)五轴的联动加工。(年份:2007,完成单位:大连大力电脑机床有限公司)
  2.我国实现高精密度机床技术突破!(2014年)
  <font STYLE="FonT-siZe: 16px" COLOR="#2F日,副省长熊建平到上虞浙江太阳股份有限公司,看望被誉为“草根科学家”的潘旭华。这位来自武义偏僻小镇只有中专学历的土老板,破格拿到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并在去年12月举办的鉴定会上,以超高精度击败了国际上最先进的机床,实现了超精密加工装备核心技术的突破。
  “下一步,我要把我的研发成果产业化,把德国、日本、英国的机床都打败,让全世界都信服。”潘旭华信心满满地对熊建平副省长说。
  小镇“三无人员”担起“863”项目重任
  潘旭华是金华市武义县人,中专毕业后到武义县柳城镇上的犁耙厂工作,1993年离职创业,办起了3家工厂。
潘旭华走上科研之路的初衷很简单:“我就想做出又好又便宜的机床。”
  学历不算高的潘旭华并不盲目迷信专家权威。当年在犁耙厂时,潘旭华就是最年轻的技术骨干,被同事誉为“能解决任何技术难题的怪才”,他发明了特别适合南方水田耕作、省时省力的耕耙犁,成功设计出易于山区水田耕作的圆盘犁。
  在经营南方齿轮厂时,为了降低磨床加工最后一道工序的高报废率,潘旭华开始思考如何攻破机床上的核心部件——静压导轨。
  “上海机床总公司的总工程师劝我放弃研究,他说,上海十几个机床厂都做不出来,更何况你?”潘旭华回忆说。国产机床与国外机床在技术上的巨大差距,激发了潘旭华投入科研的创新动力。钻研三年后,潘旭华将自己的研发成果送到上海市机床检测中心检测。
  精度检测结果从3微米到1微米再到0.58微米。当时,上海研发出来的导轨重复定位精度基本上在4至5微米左右。没人想到,全国各地科研院校没人解开的难题,被一个小镇上的中专毕业生破解了。
  消息传开后,国家机床检测中心特地派人来核查。这次除了测重复定位,还测了最小位移量。最后测到的数据为0.1微米——相当于我们头发丝的1/700。现场所有人都震惊了。
  就是这两份检测报告,引起了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的关注。司领导与潘旭华一番交谈后,当即决定派专家实地考察。
  但是没有人相信一个中专文化的人能够研发出高校和国企科研人员在大型实验室里几十年都没研发出来的机床工艺。第一批和第二批专家都拒绝了考察指令,直到科技部下了“死命令”,第三批专家才勉强来到浙江。“思路开阔、方法独到,他能做出世界领先的机床!”看完潘旭华研发的东西,专家组组长这样向科技部汇报此行结果。
  于是,一个无大专以上学历、无任何职称、无正式立项项目研究经历的“三无人员”,破格承担了国家“863”计划项目。为科研他从千万富翁变成“千万负翁”
  原本,潘旭华光凭静压导轨就可以作为“863”项目验收,但当司领导告知他高精度随动磨床是机床领域最难的技术工艺之一时,潘旭华马上说:“如果国家有需要,我就先研制随动磨削机床!”他提出了更复杂的建立在高精度静压导轨基础上的“汽车曲轴随动磨削机床及其相关工艺”。
  接下“863”项目后,潘旭华去拜访专家教授。“当时有人对我说,中国的精密机床比国外落后50年,你做不成的。真没想到我们的机床工业落后到如此地步。”潘旭华说。
  潘旭华不再满足于研制出又好又便宜的机床。问鼎世界顶尖技术、振兴民族工业的梦想,在他脑中形成。
  科研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投入,而周边怀疑和轻视的目光更让他难上加难。为了完成“863”项目,潘旭华先后卖掉了两个工厂,只留下一个进行研发。他把卖厂得来的5000多万元资金全部投到正在研发的项目,还背了上千万元的债,从千万富翁变成了“千万负翁”。他的工人常说:“老板就喜欢‘烧’钱。”
  2012年6月,潘旭华被查出患有甲状腺癌,而做完肿瘤切除手术刚满10天,他又奔波在了科研路上。
  在质疑声中,浙江师范大学却对他投来了关注的目光,聘他为浙师大特聘教授,为他攻克“863”项目提供支持,组建科研团队,成立了精密机床研发中心等。
位于上虞的浙江太阳股份有限公司,更是为潘旭华的腾飞提供了“跑道”。
  这家专业生产发动机曲轴、凸轮轴的外贸型企业,生产装备主要依靠从英国、日本进口。2010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公司董事长王荣庆得知了潘旭华团队研发“863”项目的事,便亲自带队跑到武义上门求才,采购了潘旭华技术尚未成熟的产品,让他们的机床样机在公司深入研发和实践,并提供与进口设备性能比较、改进完善实验平台、实际使用可靠性测试等综合保障。
  “太阳股份”成了潘旭华及其团队的科研大本营。在样机调试过程中,“太阳股份”从提供毛坯、检测人员及国际认可的检测设备等方面给予潘旭华团队大力支持。“报废了很多曲轴。”王荣庆笑说。
  “草根科学家”问鼎国际顶尖技术
  潘旭华及其团队没有让“太阳股份”和其他信任他的人失望。
去年12月7日,潘旭华研制的汽车曲轴随动磨削机床接受国内最顶尖的机床专家的鉴定。
  一边是代表国际最先进水平的英国、日本的机床,外观精致、豪华,设备主要的易消耗品砂轮、磨轮、冷却液都是价格昂贵的国际顶尖产品;一边是潘旭华研发的设备,模样更像一只“丑小鸭”,设备易消耗品都是价格相对便宜的国内产品。
  结果却令人称奇。在同样严苛的检测标准和测试条件下,潘旭华的“土机床”加工件误差仅为0.0038毫米,这一精度优于“洋机床”加工件0.0042毫米的偏差值。
  这意味着,汽车等各类机械设备的发动机有望延长寿命、降低油耗,标志中国跻身超精密加工装备制造的国际先进行列!
  那天,新华社发布了这样的消息:可以掌控万分之一毫米细微移动的超精密加工装备核心技术在中国取得突破。
  更为关键的是,潘旭华研发的机床,因成本低廉,可同时满足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的加工需要。
  “在致力产品结构转型中,因为市场需要,我们请潘旭华为公司量身定制圆弧面曲轴随动磨床。我们也曾到北京的机床厂求助,但他们磨出来的产品光洁度不够。请国外专家的话又价高费时。结果潘旭华又成功了。”王荣庆说,自6月下旬开始试生产,至今公司已生产该类曲轴600多支。该套机床的优势非常明显:精度高,柴油机曲轴达到了轿车曲轴的水平;速度快,生产节拍是每根5分钟,而国外机床厂商的方案是10-15分钟左右;成本低,售价不到进口机床的一半;能耗低,即开即用,无须恒温。与传统生产方式比,可大幅削减设备数量和工人数。
  “下半年,我们的工厂将搬迁新址,届时6条生产线都将采用潘旭华研制的高精度磨床,我们愿意为他的研发成果担起产业化基地责任。”王荣庆说。
  潘旭华并不满足。“我要把精密机床整个体系都建起来,实现民族工业的腾飞,让全世界都信服。”(《绍兴日报》记者钟兰花)
  3.中国机床业首握话语权成飞S形试件成世界标准
  图为中航工业职工对飞机零部件进行测量
  让我们把时间回放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
  “工长,快来看,零件铣伤了。”
  “怎么搞的,操作有问题没有?赶快查一查。另外通知一下设备和工艺一起来分析。”
  在成飞数控厂,大家正焦急地围在刚交付使用的一台高性能数控机床边上,看着维修人员对机床进行检查。
  “没有问题,机床状态一切正常,技术指标都符合验收标准。”设备维修人员看着手里的检测数据说道。大家望着新机床和报废的零件,一筹莫展。很快,机床厂家得知了零件加工出现问题,外国专家也赶赴生产现场对数控机床进行了全面检查,结果一切符合验收标准。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当时的数控厂厂长汤立民决定继续加工零件以找出问题所在,并成立了技术攻关小组跟踪零件加工状态。随着一件件零件的加工,故障原因慢慢浮出水面。经过分析观察,他们发现,故障集中出现在空间曲面上具有开闭角转换特征的位置,加工时由于出现摆角快速旋转而造成零件铣伤。
  此时的数控厂,大量数控机床正亟待引进,如何验收机床的精度成了关键。国外机床用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普遍采用“交钥匙”方式,通过加工实际零件来验收机床。面对欧美的机床厂家,成飞还无法采用这种验收方式。怎么办?汤立民下定决心,变被动为主动,研发机床精度检测试件。
  攻关组崔雅文、宋智勇等人查阅了大量国外研究文献,结合航空零件的结构特征,确定了“S形试件”的初步设计,并以空间复杂曲面的典型特征对试件进行修正和试切。他们从刀轨分布、坐标运动、加速度变化等方面进行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反反复复试验,“S形试件”终于诞生了。
  通过反复实验和应用验证,2000年,“S形试件”日趋成熟,在大批量高性能数控机床采购中,正式向国外机床厂家推出,并成为机床验收标准条款。欧美机床厂在采用“S形试件”检测机床的过程中,发现它为机床动态性能优化提供了检测依据,因此他们把“S形试件”称为“成飞试件”,并作为机床出厂的检测标准。
  2012年9月,ISO金属切削机床测试条件技术委员会第74次会议在瑞典召开,会上对“S形试件”检测标准草案进行了正式讨论。以德国、瑞士和日本为代表的高技术机床制造国为了技术堡垒和利益保护提出了反对意见。经过激烈的讨论和咨询,大会通过投票表决的方式决定提案是否被采纳。代表机床用户利益的提案最终在投票环节胜出,“S形试件”标准正式进入ISO标准的编制阶段。
  虽然通过了提案,但正式被纳入国际标准的路还十分漫长。攻坚团队继续奋战,力争让每个细节都经得起国际上的检验。
时间到了2013年10月,ISO金属切削机床测试条件技术委员会第76次会议在英国召开。会上最终通过了“S形试件”标准草案,并组成了9国国际工作组,进入草案修改阶段。
  “S形试件”跨过生死大关,最终得到了国际认可,继续向国际标准化迈进,这标志着由中国主导的一项新的国际标准即将诞生,这是中国机床制造业首次掌握制定验收标准的主动权,也是亚洲机床制造业在ISO标准上的创新贡献。
  4.中国研成世界最大螺旋桨加工机床成功试切削
  世界首台十一米——南高齿七轴六联动螺旋桨加工中心成功试切削
七轴六联动螺旋桨加工中心机床用户现场图
七轴六联动螺旋桨加工中心机床用户现场图
七轴六联动螺旋桨加工中心机床用户现场图
  近日,由南高齿机床集团旗下子公司——中传重型机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传重机”)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加工直径七轴六联动螺旋桨加工机床,在用户武汉重工铸锻有限责任公司现场组装完成,并按照用户要求对典型螺旋桨工件进行了试切削加工。该机床各项动作性能指标达到并超越了用户预期要求,得到了用户代表、船东代表及中国船舶集团的认可和好评。
  该机床最大可加工十一米直径螺旋桨,并首次采用七轴六联动方式,加工效率与原五轴联动方式提高了一倍,加工精度也得到大幅提升。七轴六联动机床是目前国际上最大型、最复杂的机床。本台机床的研制成功,展示了中传重机雄厚的研发制造能力,标志着中国机床企业已具备在国际市场上与世界机床强企同台竞技的实力。
  5.宁江机床精密高速锻造技术助力军工:遭外国拉黑
  离开家乡日久,刘雁已经吃惯了四川的辣子,甚至湖北话也已经完全变为川音。可他仍念念不忘家乡,著名革命老区湖北大悟。
  本来他可以读县里最好的中学,但是没有去,因为负担不起每月5元的生活费。最终他选择了一个离家稍近、每月只要2.5元生活费的中学,因为可以自己从家里带米、带咸菜。
  填报大学志愿时,他很想填农学院,但长辈们说,“还是要有一门技术”。
  高中老师说,去交大吧,将来可以开火车。他填报了西南交通大学。
  多年后,身为中国重大装备制造项目技术负责人的刘雁,仍然记着这些细节。“改变现状”,是他几十年间持续努力的最大动力。
努力的结果不是开火车,而是致力于研制精密机床,为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等等工业产品提供母机。是为国家利器。
宁江机床总工程师刘雁(左四)和他的团队承担了精密卧式加工中心、高速卧式加工中心两项研制任务。(雷宇摄)
内迁的老工程师
  高中读书时很苦,老师也用心,刘雁和其他几个成绩好的学生,每人每月还有额外的16斤粮食。
  他一心想上大学,想考出去。代价很大。为了供刘雁读书,六旬的父母和一个姐姐支撑着家业,姐姐直到近30岁才出嫁。镇里出了第一个重点大学的大学生,一时轰动,大队免费在刘雁家的自然村里放了一个月电影。
  1984年夏天,刘雁坐上西去四川的火车。4年后,书读完了,刘雁想赶紧工作养家。
  1988年他进入位于四川都江堰的国营宁江机床厂,正值工厂引进英国的卧式加工中心,他实习一年直到样机试制完成。
  作为重要的工业基础装备,1949年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国的机床行业“微乎其微”。“一五”期间,在苏联援助下,北京机床厂、第一重型机械厂、第二重型机械厂、沈阳机床厂、大连机床厂,成为中国机床行业的基石。
  74岁的宁江机床老员工郑义和,与故乡广东已没有太多关联。这位1962年毕业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被直接分配进入南京机床厂。这家工厂因三线建设一分为二,进入四川后建成宁江机床厂。
  多年后,这位头发花白、偏瘦、戴着眼镜的老者仍记得,自己被分去学维修电工,53元的工资拿了十几年。
  政治过硬、经过组织审查的郑义和是主动要求前往四川的,携妻带子,“当时对内迁没有概念,不知道要在这里呆多少年。”
在简陋的老厂区,他一直工作到2007年。期间,工厂在2000年转制为成都宁江机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宁江机床”)。
  内迁当年,宁江厂就得以投产,年产500台机床,是“三转一响”中手表生产的必备工具。
  郑义和记得,那个“要有指标才能买”的年代,厂里的销售人员只需坐等买家。
  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宁江机床厂开创了在《人民日报》登广告的先例。此后5年,供需直接见面,工厂效益不错。
郑义和用手比划了一个波浪形,“机床行业与国家发展关系很密切。”1982年,他终于开始搞自己的本行,计算机管理。
  6年后刘雁进厂时,已经要面对由电脑控制的加工中心。他感到陌生,甚至没想到这会是自己一辈子的工作,但“技术还是要掌握”,因为“要吃饭”。
  那时工厂里已经有了浓厚的技术氛围,郑义和的工作被放在重要位置。在他的帮助下,刘雁这样的青年工程师迅速成长,在短短一年间要熟悉卧式加工中心的几千个零件,要跟工人师傅学习精密装配,装配结果要用微米表监测。
  刘雁还需要在这一年中熟悉引进加工中心的所有技术资料,并试着编制工艺文件。
  刘雁回学校找老师探讨问题时,对方很惊讶——院校并不清楚,机床已经发展到了数控水平。
  重大专项推动国家成就
  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宁江机床厂通过引进,消化吸收了来自英国的卧式加工中心,形成了公司第一代精密卧式加工中心产品。
  随着国内加工制造业对加工中心产品认识的提高,需求量逐年增加,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宁江机床厂自行开发第二代精密卧式加工中心,通过不断改进完善,到本世纪初开发了第三代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和高速卧式加工中心。
  谈起机床行业的发展,刘雁觉得,由于外企开始在中国生产和本土化配套、服务,成本大大降低,中国企业的竞争压力更大了。
  中国工业迫切需要升级,而高档数控机床的自主化问题,扼住了中国先进制造业的喉咙。比如,中国数控机床的高档数控系统和功能部件仍然主要依靠进口。2012年国内高档系统的自给率不到5%,约95%依赖进口,其中日本是主要的进口来源国,约占三分之一;国产产品中高档数控系统总和不到20%。
  2009年国家启动“04专项”,宁江机床承担精密卧式加工中心、高速卧式加工中心两项研制任务。
  所谓“04专项”,即“高档数控机床及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是国家16项科技重大专项之一。
  刘雁不无遗憾地说,目前高档数控机床的关键功能部件仍需进口。但他觉得,“04专项”改变了中国的机床产业状况,提升了国产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2010年,刘雁成为主持技术的总工程师。这家企业以整个技术团队的优势,在提高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和高速卧式加工中心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对产品进行了系统的解剖和再设计。
  为使机床的无故障时间由400小时提高到1000小时,工程师们采用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的模式,历时8个多月,走访大量用户和配套企业,收集产品故障模式,形成200多条故障改进计划。
  被一些国家列入“黑名单”
  通过“04专项”,宁江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和高速卧式加工中心的产品可靠性大幅提高,同时迫使国外同类产品的价格大幅下降。
  宁江机床工艺技术研究所所长张学智对我们解释,以前的机床需要人工换刀并控制精度,一个零件需要多台机床加工完成。而卧式加工中心及以它为核心集成的柔性制造系统,实现了自动换刀和工序集中加工,减少了人工参与度和零件多次装夹,零件加工精度提升极大。
  宁江精密卧式加工中心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工、船舶等领域,宁江机床甚至因此被一些国家列入“黑名单”。
  工程师们呼吁,国家要大力支持提高“04专项”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加工中心主任工程师陈波说:“否则一旦发生战争,国家就会受限,还是要扶持国产装备。”宁江机床“精密和高速卧式加工中心”两项课题于2013年完成了验收。刘雁很感激那些上世纪60年代毕业的老大学生们,“他们恨不能把自己掌握的知识都告诉你。”
  回顾从技术员到总工的26年,刘雁觉得,“这个行业要有点奉献精神,因为付出远远大于回报”。
  他也有困惑:他所在的机械加工行业由于需求疲软,近些年人才断层严重。
  “作为基础战略性物资的机床,需要更多人的关注、扶持和参与,中国制造业的安全才会有保障。”他说。
看了这些报道请不要再随口就说“中国机床没希望了”这样的话!
(来源:铁血社区)
https://mp./s?__biz=MzAwMTI0NDcwNQ==&mid=&idx=2&sn=63b61127c2aecb671cc06401992ae64f&scene=2&srcid=1030efHm6LKpkl7CcGndzTXa&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uin=MjMyMjc1NjYyMg==&key=04dce534b3b035efb8098d965f1c850cc1a17cd8cebe24cd94272cc74d9098bf51e&devicetype=android-19&version=&lang=zh_CN&nettype=WIFI&pass_ticket=WKE/SJTnA/B9ccgLeswaXTLZWaRt9QXnpi4vrexRsRD7wuDM3kN4O1zEdxtN7FqQ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机床回零点行程开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