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脑炎出院标准半个月脑电图显示有痫样放电情况严重吗

所在位置: >
小儿病毒性脑炎与脑膜脑炎
更新时间: 14:39:21 | fx_c1f0d4d5
  小儿病毒性脑炎与脑膜脑炎有何区别呢?小儿病毒性脑炎有什么临床表现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详细介绍:
  【临床表现】病毒性脑炎大多同时累及脑膜,如脑膜炎的表现较为明显则称为脑膜脑炎。病毒性脑炎或脑膜脑炎有许多与无菌性脑膜炎相似的临床表现,如发热、头痛、疲倦等。典型的脑炎患者具有明显的脑实质受累症状。常见的有严重意识障碍、行为异常、持续或频繁惊厥、弥漫性或局灶性神经体征。在疾病早期即可出现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可见视乳头水肿。
  腮腺炎脑膜脑炎中晚期可出现脑积水。系由于中脑导水管室管膜肉芽形成所引起的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故脑积水为梗阻性。临床特点是在病情趋于平稳后再次出现进行性颅内压增高的症状,神经影像学检查可见侧脑室和第三脑室扩张。
  某些病毒易于侵犯小脑,甚至仅出现共济失调的症状,vzv所致者最为常见。限局性小脑炎也可见于其他病毒,如腮腺炎病毒、ebv、脊髓灰质炎病毒、肠道病毒和麻疹病毒等。接种后脑炎综合征也可出现急性小脑炎的症状。
  【实验室检查】病毒性脑炎或脑膜脑炎多出现颅内压增高。其形成机制主要是脑水肿所致,因此发生脑疝的危险性较具有不对称占位效应的疾病要小。故腰穿多较为安全。脑脊液主要表现为细胞增多,多以淋巴细胞为主,但hsv脑炎早期常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并可伴有出血性改变。蛋白质常轻中度升高。糖浓度改变一般不明显,但脑实质损害严重者可有轻微下降。脑脊液中有可能培养出病毒,但阳性率远低于无菌性脑膜炎。
  脑电图均有异常改变,主要为高波幅慢活动,呈弥漫性分布。痫样放电的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无菌性脑膜炎。在昏迷病人,脑电图还可以用于诊断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癫痫发作。在疱疹病毒性脑炎,脑电图可记录到特殊的异常式样,例如周期性一侧痫样放电。
  神经影像学检查对急性脑炎的诊断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对于hsv脑炎,ct可见高密度强化性病变,位于颞叶底部或额叶。这种病变在mri的t2加权像可能更为明显,表现为多发性病灶。ct或mri均可能发现继发性出血性脑梗塞。
  通过上述内容介绍了解了小儿病毒性脑炎与脑膜脑炎之间的关系,希望上述内容介绍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请上120健康网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专家将为您解答各种问题。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以精神和意识...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好发在春季  冬春是流行性脑...
  近期,持续不断的高温侵袭着江阴城的每...
乙型脑炎的危险和后遗症  小儿患了乙脑有什么...
温馨提示:如果您有任何健康问题可到向在线专家提问!
Copyright &  fx120.ne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放心医苑网
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诊断及医疗的依据[粤ICP备号-2] [编号经营性-]近年来,病毒性脑炎在临床上尤其是小儿见上升趋势,已越来越得到广泛的重视。很多病毒均可引起脑炎,如腮腺病毒、流感病毒、肠道病毒、由虫媒传播的病毒等。它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脑组织,在急性期,病理改变比较轻微,或仅表现为脑水肿。而在重症或慢性脑炎则可能出现严重的病理改变[1],主要表现为广泛的弥漫性和局限性异常。弥漫性异常被认为,主要是由于炎症的范围广,除大脑皮层白质受损外,亦产生上行性激活系统的机能障碍,其中暴发性双侧同步的慢波活动,多见于累及皮质下灰质的疾病过程[2]。脑电图检查对于病毒性脑炎患者,不仅异常率高,而且能较早、较准确地反映脑组织受损情况,对帮助诊断、指导治疗、估计预后均有很重要的价值。
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的诊断
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异常率极高,因能早期较准确地反映本病高峰期脑功能状态,是临床医生早期诊断病毒性脑炎的一种检查手段,国内已有报道1099 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异常率78.75%~100%,在病情发作较重时表现为广泛或弥漫性高波幅δ波和θ波,部分病人可出现阵发性δ高波幅节率,极期也可在脑部病变最严重的部位出现间歇性平坦波或暴发性抑制电活动。这种局限性慢波和特殊性电活动可呈游走性出现,有时表现这一侧为重,而有时表现另一侧为重,往往随着治疗好转而脑电图随之改变。一般来说,脑电图改变与病毒感染后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之间有良好的平衡关系;病期不同、脑电图改变亦异,临床症状越重,脑电图的异常率越高,异常程度越明显。在病毒性脑炎早期,就有显著的脑电图改变。早期轻者以θ波活动为主,重者可出现高波幅δ波、θ波或局限性慢活动。慢波改变程度与意识障碍成正比[3]。传统上病毒性脑炎的确诊主要依靠脑脊液检查,但由于腰穿为创伤性检查,难于让患儿及其家属接受,且其敏感性较低,仅40%~50%病人呈阳性表现。而脑电图检查为非创伤性,且敏感性高,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4]。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类型与脑电图有密切关系。各型脑电图有一定的特征。慢波改变程度与意识障碍成正比,弥温改变的程度与意识障碍有关。王新标等[5]本组脑电图改变在发病第一周内有38例异常,与文献报道相似。其中8例脑电图表现在典型的临床症状体征出现之前,提示查脑电图对早期诊断有意义。脑电图反映了大脑神经细胞功能状态的指标,是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的主要指标。由于病毒感染中枢神经系统,使脑功能减退,脑电图表现为基本节律变慢,呈现弥漫性或局限性异常,甚至会出现痫样放电。有报道[6]病毒性脑炎EEG异常的早期敏感性为81% ......&&&&百拇医药网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病毒性脑炎1.ppt 108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病毒性脑炎 北京儿童医院张桂芳常见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常见类脑炎病毒主要分布在10个科,包括疱疹病毒科的单纯疱疹病毒、HHV6、巨细胞病毒、EB病毒、水痘病毒等;肠道病毒属的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肠道病毒71型等;披膜病毒科的东西部马脑炎病毒等,常见病毒性脑炎的病原学黄病毒属的乙脑病毒、西尼罗病毒、风疹病毒、圣路易斯脑炎病毒等;副黏病毒科的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尼帕病毒等;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腺病毒科腺病毒;弹状病毒科狂犬病毒等;沙粒病毒科的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概述病脑是指各种病毒感染所引起的脑实质的炎症、各种病毒均可引起病脑损伤程度则因病毒种类机体免疫状态及感染条件而异概述本病的起始、严重性、预后转归与病原的种类、机体的免疫性、及时的病因学治疗、合理全面的对症支疗法均有密切关系。在国内,病脑的第1位病原是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紧随其后,且在重症脑炎中占首位。概述在国外,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占病毒脑炎的10%~20%,是最常见的病原;其次是肠道病毒;而各种虫媒病毒则是危害最大、传播最广的病原,如西尼罗病毒、各种马脑炎病毒和加利福尼亚病毒等。备受关注的病脑的“新”病原可大致归为3类:尚未被人类认识的或已知的动物病毒打破物种之间的界限感染人类或进入新的环境使人患病,如尼帕病毒和西尼罗病毒;经过基因变异和重组出现的新病毒,如肠道病毒71型;还有新被确认与病脑相关的病原,如HHV6。概述肠道病毒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主是脑膜炎,但是有10%~20%的脑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是柯萨奇A组病毒。近年来报告有肠道病毒71型的某些病毒株引起一种特殊的临床类型:严重的脑干脑炎(后脑炎)。在台湾发生的肠道病毒71型感染流行时,90%的患儿首先表现为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颊炎,然后有部分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并很快出现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幸存者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概述据美国的资料报告,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21)是性、非流行性病脑的常见病原,大约70%的病例是由于体内病毒的激活;30%是由于病毒的原发感染近年来发现HHV6有时可引起儿童的脑炎。人类疱疹病毒6型通常引起幼儿急疹,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儿童的高热惊厥是由这种病毒引起的。大部分疱疹病毒6型儿童脑炎的预后良好,没有长期的后遗症。由于运用PCR作为病原诊断的手段,近年来发现其他一些非单纯疱疹类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和EB病毒)有时也可引起健康儿童的脑炎,以前认为这些病毒仅引起免疫功能障碍或缺陷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虫媒病毒是由一组属于不同科的病毒组成,这些病毒的共同点是它们的传播方式:昆虫或节肢动物的叮咬。目前在北美有17种虫媒病毒(如加利福尼亚血清组病毒、近年来发现的西尼罗病毒、圣路易斯脑炎病毒、西方脑炎病毒、东方脑炎病毒、波瓦生病毒、科罗拉多蜱传热病毒等)引起人类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大部是由于蚊虫的叮咬传播。在亚洲引起脑炎的虫媒病毒有日本脑炎病毒,在我国称为乙型脑炎病毒。概述脑炎是甲、乙型流感病毒感染少见的并发症。儿童似乎是发生这种与流感病毒感染有关的脑炎的高危人群。日本的研究证明,在年的流感季节中,所报告的与当时流行的甲型流感有关的脑炎病例中,80%为5岁以下的儿童。这些合并脑炎的病例在发病初期为典型的流感症状,1~4d后发生神经系统症状。概述根据起病和病程特点,病脑一般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和宫内感染(有学者又称为胚胎脑病)4类;根据主要病理改变特点,病脑又分为局灶性脑炎或弥漫性脑炎;根据主要临床症状,病脑可分为昏迷型、癫痫型、精神障碍型、小脑型、颅高压型、脑干脑炎型、偏瘫型及脑瘤型等,2型或2型以上并存时称为混合型;根据病原学分类,病脑分为单纯疱疹病毒、人类疱病毒6(HHV6)、巨细胞病毒、EB病毒水痘病毒等、柯奇病毒、埃可病毒、乙脑病毒、西尼罗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尼帕病毒以及流感病毒、腺病毒等。病脑的发病机制病毒改变宿主细胞的膜抗原病毒抗原和宿主细胞的交叉反应。淋巴细胞识别功能的改变。抑制性T淋巴细胞过度减弱。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呼吸道途径是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途径,这些病毒包括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淋巴脉络丛脑膜炎病毒、狂犬病毒、Lassa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和流感A病毒等。消化道途径,仅次于呼吸道途径。如EB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均可由消化病毒性脑炎的发病机制皮肤的完好可以防止病毒的进入,当皮肤损伤或虫媒咬伤时,病毒即可进入机体,例如日本乙型脑炎,森林脑炎病毒等嗜神经病毒、肠道病毒和腺病毒可由结膜感染而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病脑的发病机制急性病脑通常是病毒直接感染脑组织的神经细胞,产生细胞溶解,引起局部或弥漫性神经元丧失或灰质脱髓鞘改变而临床上需与其鉴别的感染后脑脊髓膜炎(如麻疹后或注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病毒性脑炎脑电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