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效率

打造高效的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的几个方法_百度文库
打造高效的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的几个方法
打造高效的初中物理复习课教学的几个方法
复习课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它是对学生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重现、整合、深化和应用的认知活动.作为一种独特的课型,它不同于新授课中的物理概念与规律的教学,也不同于习题课的教学.复习课的高效性要体现在让学生在完善认知结构的过程中温故而知新的同时,还要领悟思想方法,提升科学素养,全面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课又是很难上好的一种课,因为学生对复习课的学习因没有新鲜感而缺少激情.如果老师仅仅把复习课设计成“知识回顾+例题讲解+练习”的课堂模式,学生听起来兴味索然,容易疲劳和走神.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发现有的学生平时课堂作业做得很好,一旦到了单元测试和其它的综合性测试时他们的成绩就不是很理想.我们有的班级平时的小考成绩喜人,一旦到了中考,学生的成绩就不容乐观.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树可能栽活了,但林没有育好.如果我们把树栽活后没有后期的苛护和管理,树就活不了多久,林也就育不成了.我们要想打造高效的初中物理复习课课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要做到以下五点.
1 创设情境,体现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一个好的情境,可以激起学生把自己融入课堂的积极性和热情.它是老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的一座桥梁,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MIT认知科学百科全书》中指出,认知过程的本质是由情境决定的,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12章《机械能和内能》的整章复习课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个以“揭秘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为主题的情境.利用PPT给出本节课的标题和“辽宁号”的图片并播放相关视频,通过“揭秘”这两个字增强了学生对“辽宁号”的神秘感和新鲜感,通过“中国第一艘航母”这几个字增强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自豪感.围绕这章的复习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几个问题情境:
(1)辽宁号航母上的无人机是通过无线电遥控设备或机载计算机程控系统进行操控的不载人飞行器.不但能完成有人驾驶飞机执行的任务,更适用于有人飞机不宜执行的任务.
同学们猜一猜:航母上的无人机装备的是什么发动机?(引出对“热机”复习的相关知识)
(2)辽宁舰的标准排水量5.7万吨,满载6.75万吨,在世界21艘航母中,介于中型和大型之间,她的甲板大概有3个足球场大.航母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所以有人比喻航母是一个小城市.
同学们想一想:当辽宁号航母乘风破浪时,由四台蒸气轮发动机驱动,最大功率达到75 MW,最大航速可达60 km/h.若辽宁号以最大速度匀速航行1 h,求辽宁号航母此时所受阻力是多大?(学生思考解决)
(3)航母最大的威慑力来自其配置的舰载机.一艘航母在战时发挥打击能力的80%是通过舰载机来实现的.但航母的着舰技术难而关键,一名美国舰载机飞行员曾说,每次起降都是一次生死考验,被称为“刀尖上舞蹈”.歼15是中国第一代舰载战斗机,但歼15滑行距离长,而航母飞行甲板短.
同学们想一想:舰载战斗机在飞行过程中怎么在短时间内使飞机的动能减小为零从而成功着舰,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思考解决)
(4)在航母有限的空间内起飞,对飞机的重量要求很苛刻,使得飞机不能携带更多的燃油和弹药,极大地影响飞机的航程和攻击力.
在控制重量的情况下, 怎么在短时间内使飞机的动能增大?同学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思考、讨论解决)
(5)辽宁号舰长304 m、宽70.5标准排水量57000 t,满载67500 t.辽宁号以4台蒸汽轮机为动力,4轴4桨双舵推进,燃烧的主要是重油,燃油储量为7800 t,最大功率达到75 MW,最高航速高达60 km/h.在航速40 km/h时续航力可达24000 km,此时需要的功率只有最大功率的40%,重油的热值4×107 J/kg.
请同学们利用以上数据自编一些物理题目,并把它解出来.
这样的情境和问题的设计,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兴趣,体现了以学科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突出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 调动学生,体现学生自主参与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也不忽视老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
在以前的物理教学中,有些老师在上单元复习课时,复习课仅仅是在形式上得到了体现,实质上照本宣科把本章内容抄了一遍.这样做的作用最多是起到了回顾了一下相关的知识内容,对学生能力培养可以说一点作用都没有.这样的复习课老师觉得很轻松,但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这样的复习课效率会高吗?复习中切忌喧宾夺主,不要以教师的讲代替学生的学,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配角变为主角,真正做学习的主人.例如,在组织学生上复习课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可以独立,也可分组)整理知识结构,通过让学生自己整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许多学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整理出
贡献者:心的方向mfy初中物理 COOCO.因你而专业 !
你好!请或
初中物理 功的计算习题课 教案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 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 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 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能力目标  1. 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 培养思维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方法.德育目标  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过让学生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学生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教法建议  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资料,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正确的测量.   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  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初三物理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教学设计示例第一节 长度测量 误差【课题】  长度的测量 误差【重点难点分析】  知道长度的单位,对于长度的进率的指数表示是一个难点,但是不宜要求过高,以形成新的难点.能正确使用刻度尺并对使用的正确和错误能有正确的判断.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能在准确值的基础上估测一位,误差是难点,讲解时不宜过深.【教学过程设计】  1, 引入新课  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 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  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 新授课: 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  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教学中要注意养成学生的这些学习习惯.4, 新授课:误差  对于"误差"的教学,仅仅把握三个问题:什么是误差,误差是怎么产生的;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讨论后得出.  由于估读的数值不同,不同的刻度尺有差异,一些环境等因素对测量工具的影响,造成了误差,所以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我们把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而错误是测量上的方法错误,可以在测量中改正的,这是二者的区别.减小误差的方法是选择精密的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课题】查阅关于长度的一些单位【活动的组织】以小组为单位【教师指导】  1、提供关于长度的一些学史资料  2、不同国家中关于长度的不同单位  3、长度的国际单位制中,单位的换算关系【评价】  1、资料来源的丰富程度  2、内容的祥实程度  3、资料本身的丰富程度您的位置: &
如何提高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效率
优质期刊推荐资源篮中还没有资源,赶紧挑选吧!
浅谈初中物理习题课的教学
作者:liuxinyuan2012
热门文章推荐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