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工作招聘,国外工作……

被派到国外工作,你行吗?
|财经|经济|公司_新浪财经_新浪网
&&& &&正文
被派到国外工作,你行吗?
  被公司派去一个陌生的国家工作和生活,的确是一种不错的职场经历,但前提是你做好了准备。
  文|CBN记者 牙韩翔 吴洋洋
  到国外去工作,听起来是一个不错的安排。
  最早出现外派,多见于一些大型国企里。譬如在国外有建设项目的中铁集团,或者需要深入国外油田与矿井的能源企业。不过随着企业全球化的发展,美世咨询(中国)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合伙人魏彩虹发现,除了工程和能源这类国企外,近几年中国市场化运作的高技术通信公司、消费电子公司和新能源公司也开始派出雇员驻外工作。
  通常公司派遣员工驻外的目的主要有两种:为了全球化发展储备人才,或是为满足特定目的(如特定业务或技术需求)而外派―中国公司往往属于后者,因为它们在海外市场扩张中整体还做不到预先储备人才。
  一些成熟的跨国企业派员工驻外,则更多出于人才培养的考虑。洲际酒店便是一个例子,它们会开放一些驻外工作的项目供员工自行选择,公司也会进行相应考量,有不少职场新人都愿意通过这些项目让自己获得快速的成长。
  无论对于中国公司还是跨国企业的公司人来说,驻外工作对于他们的职业生涯来说都是一次很好的经历。在中国公司,有了这段国外的工作经历,能让自己在公司的全球化扩张过程中得到更多重视,在同一行业和人才市场里提升自己的职场竞争力;在跨国企业,去其他地区工作之后,能更好地理解公司核心文化,有全球化视野,增加自己未来上升的空间与机会。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驻外工作。“一个人在中国市场做得很好,并不表示他在国外也能成功。”魏彩虹对《第一财经周刊》说。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你需要在一个完全不同的陌生环境中工作,除了语言差异,市场规则、法律法规、文化习惯、消费者差异等都会让原本在国内顺畅的工作变得复杂和困难―提前对当地市场及未来工作内容做好预判很重要。
  从个人职业发展的角度考虑,在出国前,也要有一个明晰的规划,这种规划至少从出发前半年就应该开始准备,内容包括自我评估(你是否适合驻外工作)、与公司充分沟通(确定你将获得的培训、薪酬福利以及公司对你回国后的安排)、考虑自己回国后想获得的职业发展等。
  本期《第一财经周刊》采访了相关的人力资源专家,他们分享了一些公司人接受外派工作前应该了解和考虑的事。
  A 你适合驻外吗?
  学习能力
  驻外员工需要有较强的快速学习能力。当公司人进入陌生市场―不管到欧美发达国家还是非洲这类新兴市场,都会面临重新学习的过程,其中包括对于当地法律法规、用人政策及市场体系的学习和了解。
  “很多东西都需要快速学习并掌握。如果一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强,就很难快速地融入当地的市场与职场环境。”魏彩虹说。
  文化适应能力
  除了一些硬性知识需要快速掌握,细微的文化差异也考验着驻外员工。
  “无论是技术人员还是管理者,被派出去后都要和当地人打交道。”魏彩虹说,“当你设身处地,就会发现一些细微的差别。”比如因为文化差异而无法与当地团队建立有效沟通和信任,这会直接影响外派员工在国外的工作进展。
  万宝瑞华管理合伙人李春荣曾经遇到过一个做得比较好的例子,一位IT行业某公司的员工在被派到印度开展业务1年后,车里装着的基本都是只有当地人才会选用的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饰物。
  “能很快地适应当地文化是跨文化管理的基础,”李春荣说,“你必须要认同当地的员工与文化,才能够对当地市场出现的问题与冲突有更多的了解。”
  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外语扎实,能与外国人在工作上进行无障碍交流,不过在完全脱离母语的环境下,都会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
  另一方面则是指沟通能力,这除了能让你在团队中快速建立信任,还能及时与国内团队保持互动。在李春荣看来,能不能把海外的一些情况及困难及时反馈给国内也影响着驻外工作的质量,同时驻外员工也需要总部的协助与支持。具有一定沟通能力的人,能够在这种远距离协作中完成得更好。
  创业精神
  虽然中国公司在全球市场上已经出现不少行业巨头,但是并非所有公司都有清晰的全球化战略路径规划。魏彩虹也证实了这一现象,“中国有一些还不是特别成熟的全球化企业,其中国总部对全球化策略及如何拓展国外市场并不是很清楚。”这种情况下,外派员工就成了新兴市场的开拓者,一定的创业和冒险精神不仅能让你更灵活地适应当地市场,也会给这份颇有挑战的工作带来更多的热情。
  对公司的认同度
  除了一些高层,中国企业外派的员工相对来说比较年轻。这些年轻人能够自我激励,同时也敢于突破。但李春荣观察到这群年轻人通常进入职场不到3年,而一般职业生涯的前3年是公司人跳槽几率最高的时间段。
  公司在外派员工的时候,实际上会付出较大的人力成本。于是外派人员需要对供职的公司具有一定的认同感,这种认同感或许会转化为忠诚度,能够让公司外派的投资与回报比率上升。同时相对稳定的工作经历也能够让外派经历对于个人职业发展的价值最大化。
  B 出发前需要做哪些准备?
  清晰的职业规划
  在被外派前,公司人最好能与公司进行探讨,从而对国外工作的时段及回国后的职业发展有清晰的认识,魏彩虹发现许多公司与员工都忽略了这方面,一些国内公司在外派员工时,既没有给员工制订清晰的规划,甚至对公司在海外市场需要达到什么目标也是模糊的。
  “这个规划不仅仅是回国之后升职、加薪那么简单,”魏彩虹说,“外派的角色多是用来促进企业全球化发展,公司人外派时和外派回来后从事什么岗位、这个岗位在公司全球化战略中是什么角色、如何充分发挥和利用员工外派期间积累的经验,都是公司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公司人则应该多与公司沟通,了解自己在外派任务中所扮演的角色,确定未来的职业规划。
  洲际大中华区人力资源副总裁许有俊告诉《第一财经周刊》,在洲际酒店,每位中国员工都会有一位职场导师帮其做职业规划。那些想要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的员工,可以主动申请去不同的岗位和市场工作。公司对此也很支持,导师会帮忙指出员工的强项和短板是什么,需不需要到国外、中国香港等市场经验丰富的洲际酒店去学习。这种学习式的驻外经历对员工而言更多是去体会文化的差异、服务的细节。
  提前半年的外派培训
  提前半年的培训能够让外派员工更早地进入状态。通常而言,公司会提供商业实践方面的培训,包括当地法律法规、市场机制和商业文化等。不过外派员工也需要自己去补充一些文化背景的知识,包括当地人的生活方式、工作节奏等等。“文化和商业实践方面的培训,能够让外派员工更快地进入到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状态。如果公司不提供相应的培训,员工也应该积极寻找相关资源,包括向公司提出这些要求。”魏彩虹说。
  她同时还建议这样的培训应当持续到员工出国之后的几个月。魏彩虹曾接触过一些采用了这种方法的公司,它们能够及时解决外派员工在当地面临的问题,更容易让员工的状态和工作效果达到预定目标。
  福利薪酬
  对于外派期间的福利与薪酬机制,员工在出国工作前就应该与公司协商好。
  李春荣称通常中国企业外派员工的收入是国内同等职位员工的2至3倍。除此之外,公司理应给外派员工投注额外的保险,以及延续其国内的社保与五险一金,并安排好探亲假期与费用。
  美世咨询大中华区全球流动人才业务负责人都明还特别提到了税收。由于国内外的税收政策不一样,可能也会影响到最后的收入数额。
  此外,在设计薪酬时需要以全球市场的薪资标准为基础。“有的外派技术人员到了非洲这类新兴市场后发现,别的跨国公司员工干同样的事,收入却高于中国员工。这种情况下会造成一定的心理落差。”都明说。
  从公司角度来说,能够支付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才能够保证员工在驻外期间的稳定性。
  C 你可能会遇到的挑战
  文化冲击
  根据对外派人员的观察与调研,美世发现进入陌生市场环境工作的前半年,是整个外派过程中最为艰难的时间段。因为外派人员要去适应当地的市场环境、运作机制等等。而一些细小的方面,比如饮食习惯或者气候,也都需要从头开始适应。
  “比如国外的电力行业的运作机制和国内会有很大差异,你需要重新了解。而更细节的方面,比如在沟通时,有些人甚至不明白为什么对方要用这个词,而不是那个词。”魏彩虹说。
  无法融入当地团队
  快速融入当地团队是外派人员开展工作的基础。这背后涉及到之前提及的沟通能力与文化理解能力。而管理类的外派员工情况更为特殊,这些人在国内多是企业中层管理者或更高职位,但到了国外的工作环境,他们习惯的工作方式和领导风格就失去了效果。
  魏彩虹就曾接触过一位中国公司的副总裁,在国内时能力很强,但是他的管理风格到了国外却没有奏效。“在中国批评或命令下属做一件事可能很常见,但在美国,这种略强硬的方式,可能就无法被接受。”
  孤独感
  到国外工作的新鲜感并不会维持太久。而进入工作状态之后,不断的调整适应加上远离家人和伴侣可能会使员工产生一些负面情绪。
  李春荣关注的一位华为外派员工就对此有明显的感受。这位员工被派驻的地方是一个旅游城市,但是不到半年新鲜与期待便被一种自我怀疑和孤独所取代。“他说自己已经对当地的旅游没有任何兴趣,外派工作并不如他之前想象的轻松且有趣,日常生活缺乏丰富性,只有工作并且远离家人。这些让他产生孤独与低落的情绪。”李春荣说。
  回国后,该如何发展?
  当外派员工回到国内,如果之前没有清晰的职业规划,会发现自己面临一些尴尬的处境。一个常见的现象是外派期间,自己的岗位被顶替。或者回国后有猎头公司递出邀请,不知道是否应该接受。
  有了海外工作的经历之后,公司人的竞争力确实会提升。如果在外派期间表现不错,也完成了公司委派的任务,那么对于自身发展来说是一个增值过程。在魏彩虹看来,有过两次以上不同地区及职位的成功外派经历的人,对所供职公司的全球化发展有很大的价值,而这类人才,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很大。
  要把这些价值发挥出来,就涉及到职业规划的问题。回到外派的初衷,一些跨国公司外派员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才,比如GE,它们会把想要培养的员工放到不同的业务线和不同国家的市场去轮转。
  而流动性很强的酒店行业也会采用这种方式。洲际酒店集团大中华区中国东区营运副总裁陈卓德说自己从24年前加入洲际至今,先后经历过中国香港、欧洲、新加坡、澳大利亚、泰国等多个市场的驻外任务。
  “如果公司做的是全球业务,它们会希望管理者具有全球化视野,”魏彩虹说,“但中国企业大多没有做到这一点,大家的外派多数都是为了满足业务需求。”
  这就是差别所在。“如果公司对外派员工已经有了清晰的规划,出于人才培养的目的安排外派任务,那么我们还是建议员工回国后留在原公司。”魏彩虹说。因为在原公司就能够将外派期间对国外市场的认知、跨文化管理的经验等发挥出最大价值,对公司和个人而言都是最为理想的效果。
  如果公司是出于拓展市场和业务的角度,将一些技术或销售职能的员工派驻国外,员工回国后又没有适合的职位,那么跳槽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
  “员工跳槽的原因,主要是公司没有很好地安排。派他们出去只是为了救当地市场的火,并没有体现出对员工的未来规划。”李春荣说。
  但最终的主动权还是在公司人手上。魏彩虹认为他们通常会面临两个选择,一类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全球化的职场人才,一类是看重短期内能获得的更好的薪酬与职位。
  对于前者,她的建议是留在原来的公司继续发展。而跳槽通常情况下可以给外派员工带来更好的薪资待遇和职位。
  “沟通永远是双向的,”魏彩虹说,“从外派开始前,到回国之后,员工都需要与公司积极沟通。如果愿意接受外派任务,就应该向公司要资源,并与公司一起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程序员在国外:在加拿大IT公司工作三年的一些感受 - 博客 - 伯乐在线
& 程序员在国外:在加拿大IT公司工作三年的一些感受
导读:伯乐在线之前发布过有关“”的文章,发现此类文章反响还不错。故而于1月28日通过 微博邀请了一些在国外做开发的朋友,邀请他们来分享自己在国外的一些见闻,包括工作和生活的故事。我们认为这类内容可以帮助国内的开发同仁了解并借鉴国外的各种开发理念、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国外的开发团队的文化等等。伯乐在线感谢各位热心参与、现居国外的朋友,各位的文章,即使没有华丽辞藻,也可以很好地帮助很多国内开发同仁扩展视野。如果您也想分享类似题材的内容,欢迎。
感谢本文作者 的热心参与并分享以下好文。其他媒体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
应伯乐在线邀约,写一些我在加拿大IT公司的工作经验及体会。不涉及具体的人和事,都是个人的一些感受。
我目前所在的公司主要做嵌入式显卡驱动,我在这工作已经三年多,从最开始的中级工程师,两年后升为高级工程师,现在主要负责一个大型项目开发。在前微博时代,我写过一些技术文章,可惜阅读者寥寥,三月点击量也不过几人。可能是我所在领域并不受技术爱好者青睐,或者这个领域涉及到的东西入门太不容易,不如网络技术上手容易赚钱快。
在受雇于目前所在公司之前,我在国内工作过两年,也是从事显卡相关工作,也在硅谷待过一段时间,周围同事都是华人,大部分都是从中国大陆过去的,连开会讨论都说中文,没有近距离和外国同事交流的经验。来到加拿大后,就开始在现在的公司工作。有朋友可能会对我怎样在加拿大找到工作感兴趣,这个一言难尽,如果有必要我会针对这个再写一篇文章。说到北美的IT公司,大家可能会觉得有很多印度人,但是我所在的这个公司绝大部分都是犹太人。他们中间有从世界各地移民来的犹太人,有从罗马尼亚,俄罗斯来的东欧犹太人,也有从以色列来的犹太人,还有从南美哥伦比亚,古巴来的犹太人,当然也有加拿大本地的犹太人,虽然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有着不同的官方语言,俄语,罗马尼亚语(意大利语的一支),西班牙语等,但是让我非常惊奇的是,当他们走到一起时,都能通过流利的希伯来语彼此交流。犹太人被驱散自己的故土,颠沛流离几千年,却始终保持着自己文化,传承自己的语言,让我由衷叹服。与此相反,我接触过很多华裔移民二代,或三代,都几乎不能讲流利的中文,有个别讲的不错,但是无法读和写。这里有必要罗嗦几句,通过犹太人进行反思,我们应该想一想海外华人对子女的教育是否有策略上的失误?怎样才能保存我们自己独有的文化,汉字,让他再更长久的流传下去,不至于消亡在强势的英美文化下。
每天面对着犹太同事,我和他们相处过程中有一些有趣和尴尬的事情。有位同事曾经试图教我希伯来文,但我在语言上的天赋有限,只学到一些很基本的知识,比如Hebrew有22个字母,第一叫Aleph第二个叫Beth,他们称自己的字母表为Aleph-bet,很像英文中的Alpha-Beta吧?还有希伯来语是从右往左写的,这点跟阿拉伯语一样。传说犹太人跟阿拉伯人的祖先都是亚伯拉罕,原来本为同根生,现代相煎何太急。相对于其他族群,犹太人是非常保守的,某些极端保守的犹太人,周末家里是不能开任何电器的,只点蜡烛,也不能做饭。他们繁文缛节比较多,讲话时要多多注意。 有一回,我跟一位犹太同事聊天,时近圣诞假日,我问他家里有没有装圣诞树,安装彩灯等装饰。本来谈话比较愉快的,但是他一听到这个问题就变的不自然了,然后冷冷的说,我不过圣诞节为什么要装那些东西?我才恍然大悟,说了句对不起就匆匆结束谈话。
(希伯来语的字母与符号,伯乐在线配图)
现在主流媒体在提倡大家过圣诞节不说Merry Christmas,而说Happy Holiday。这完全是为了照顾犹太人而做出的改变。犹太人在二战以色列建国之前,在全球各处一直处于非常窘迫的地位,到处被驱逐被迫害,即便是讲究独立自由平等的美国,在几十年前犹太人也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但是现在的美国犹太人几乎控制了美国国家机器,控制了好莱坞和美国各大媒体的宣传机构。梅尔吉布森曾拍摄电影耶稣受难记,结果被犹太团体打压,这些年在好莱坞混得非常惨淡。
对于为什么犹太人不过圣诞节,这里做一下常识普及。因为犹太教不认为救世主曾经降临过,他们不相信耶稣就是圣经旧约中的弥赛亚,所以也没有理由过庆祝耶稣降生的圣诞节。如果对犹太人说Merry Christmas!他们会觉得是冒犯的行为,有些极为保守的犹太人不过任何西方节日,比如愚人节,复活节,圣诞节,甚至不过公历新年,他们有自己的新年,称为Rosh Hashana, 因为犹太人用的是月历,所以日期跟公历差很远,他们的纪年是由创世纪开始的,2013年是Jewish New Year 5773。如果不想冒犹太人,最好说“Happy Holiday”。其实在圣诞节期间,正好会碰上犹太人的一个主要节日 Chanukah,这是他们的灯节,小孩们都要掌灯,有点像中国的元宵的意思。对他们讲“Happy Chanukah”会让他们更高兴。
(,一小孩在点蜡烛。伯乐在线配图)
再来说说,工作中一些技术交流上的情况。我跟很多海外做技术的中国人交流过,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技术上我们不逊色于土生土长接受北美教育的工程师,很多技能甚至要优于他们。但是大家一起共事多年之后,总是发现那些技术上跟自己差不多或者更差的同事升职做Team Lead,Manger甚至是Director。有一些朋友把这种结果归结于语言障碍。语言确实是一个重要原因,但是语言障碍是完全可以克服的困难,只是需要时间耐心地进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的是蛰伏等待和修炼,正如易经中的第一卦象,初九潜龙勿用。当然,我接触过很多有天赋的人,他们能在很短时间内掌握一门语言,但是对我来说,我在语言方面没有太多天赋,只能不断的练习听、说、读、写这些基本技能。我记得在刚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很难听懂别人讲话,特别是那些有口音的人,听不懂别人讲话也会影响到我自己讲话,然后就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当中。最开始是最难熬的,你能做的就是不断锻炼自己的神经,慢慢地提高。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样,需要不断的练习听说读写,大概每隔三个月就会发现语言能力有显著提高。去年有位新入职的同事,跟我谈了一会儿之后,问我是不是在加拿大长大的华人,因为他已经听不出我有任何口音或者表达上的障碍。但是我很清楚这仅仅是假象而已,毫无任何障碍的交流是有条件的,对话建立在我熟悉的领域之上,或者我对不熟悉的领域不发表深入评论。总之,语言上的差距,需要时间来弥补,因为并非母语,你和当地出生的人在英语语言上至少有十多年的差距,这种差距需要广泛的阅读,深入的交流来弥补。并非一朝一夕可以练就,除非你真的是万中无一的语言奇才。
语言之外,影响个人职业发展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常被大家忽略的因素,就是思维差异。我相信不仅仅是我注意到这个情况,在不同教育体系、文化背景下教育出来的人在思维方式上有很大不同。中国的工程师非常善于解决具体的问题,给定一个明确的目标,一般都能非常漂亮的解决掉问题。这很像一种深度优先的思维模式,对这种模式中国的工程师可能再熟悉不过,因为从小到大我们都在进行着这种模式的训练,解题—各种解题方法,只为快速地得到一个标准答案。但是这恰恰又限制了我们,因为我们需要有人来出题,需要有人来设定方向。通过我对同事的观察,我发现他们大都擅长另外一种思维形式,类似于广度优先,他们涉猎广泛,思维发散,自然又新奇的想象力,又有胆量把自己各种想法付诸实践。这一点其实不需要我多做证明,你只需要看看信息技术革命至今,有多少成功的新发明新创造发生在北美的大学和公司当中,再比较一下中国有哪些拿得出手的创新,以及成功的例子。另外还有一点,或许我们同样考虑一个好的主意,但是又在执行力上稍逊一筹。在真正执行时,顾虑太多,比如我会考虑,这个思路是不是合Principle Engineer的意思,我是不是要再和他商量商量,这么做下来要是最终证明不可行,怎么交代?如此等等。思维上的弱点如同语言障碍一样,都不是短时间能够纠正提高得了的。我一直在考虑如何改变这种思维定势,有时候能够意识到自己目前这种思维方式不妥,但很多时候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事后才想起,可能刚才的过程不对。
在回想过去几年在加拿大工作经历当中,我发现确实有很多过程值得与人分享。这里只写出一点切身体会,欢迎交流讨论。如有需要,我会把更具体的东西写出来分享。
Ovation Duke (有人问我为什么叫这个ID,提示一下大航海时代 ^_^ )
29 January 2013
Oakville Canada
可能感兴趣的话题
华人,没有强烈的宗教信仰,所以不太能传承自己的文化
再说中国人这么多,大家也就无所谓了
关于伯乐在线博客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已然被大量、快速并且简短的信息所包围。然而,我们相信:过多“快餐”式的阅读只会令人“虚胖”,缺乏实质的内涵。伯乐在线内容团队正试图以我们微薄的力量,把优秀的原创文章和译文分享给读者,为“快餐”添加一些“营养”元素。
新浪微博:
推荐微信号
(加好友请注明来意)
– 好的话题、有启发的回复、值得信赖的圈子
– 分享和发现有价值的内容与观点
– 为IT单身男女服务的征婚传播平台
– 优秀的工具资源导航
– 翻译传播优秀的外文文章
– 国内外的精选文章
– UI,网页,交互和用户体验
– 专注iOS技术分享
– 专注Android技术分享
– JavaScript, HTML5, CSS
– 专注Java技术分享
– 专注Python技术分享
& 2017 伯乐在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出国工作招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