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治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调查与评价数据管理与维护子系统怎么用

热门城市:
客服热线:400-
土地相关:
全国最大土地流转平台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前&&言..............................................................................&III&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1&
4&总则................................................................................&1&
5&设计编审............................................................................&3&
6&样品布置............................................................................&3&
6.1&样品分类..........................................................................&3&
6.2&土壤样品..........................................................................&4&
6.3&大气干湿沉降样品..................................................................&4&
6.4&水和底泥样品......................................................................&4&
6.5&土壤垂向剖面......................................................................&4&
6.6&农作物样品........................................................................&4&
7&样品采集与分析......................................................................&4&
7.1&土壤样品..........................................................................&5&
7.2&大气干湿沉降样品..................................................................&5&
7.3&水和底泥样品......................................................................&5&
7.4&土壤垂向剖面......................................................................&5&
8&评估单元............................................................................&5&
9&评估指标分类........................................................................&5&
10&评估指标筛选.......................................................................&5&
10.1&指标筛选范围.....................................................................&5&
10.2&指标筛选原则.....................................................................&6&
11&指标权重赋值.......................................................................&6&
11.1&评估指标层次.....................................................................&6&
11.2&指标权重赋值.....................................................................&6&
12&隶属函数值计算.....................................................................&7&
1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划分...........................................................&7&
13.1&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7&
13.2&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级...............................................................&8&
13.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表示方法.....................................................&9&
13.4&图示和含义.......................................................................&9&
14&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合理性验证.....................................................&9&
15&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统计...........................................................&9&
16&报告编写..........................................................................&10&
16.1&图件............................................................................&10&
16.2&报告............................................................................&10&
&II&16.3&数据库..........................................................................&10&
附录A&(规范性附录)&设计书编写内容及要求...............................................&11&
附录B&(规范性附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报告编写提纲...................................&13&
附录C&(规范性附录)&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编码.............................................&16&
附录D&(资料性附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选取原则与权重赋值.........................&17&
附录E&(资料性附录)&层次分析法.........................................................&19&
附录F&(资料性附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隶属度函数模型及界限值.....................&25&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技术要求(试行)》是针对我国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而编制的。目的是
使我国各地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置于同一工作平台和同一技术要求之下,确保评估成果的科学性
和可比性。&
以往国内外均未编制过类似工作的技术要求或指南。&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D、附录E&和附录F&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提出和归口管理。&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
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忠芳&吴克宁&郧文聚&成杭新&陈德友&汪庆华&余涛&侯青叶&周国华&冯海艳&
本标准由中国地质调查局负责解释。&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技术要求&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任务、评估指标、评估分级、评估比例尺、评估方法、等级
划分、图件编制及报告编写等技术要求内容。&
本标准适合于国家-省级、市-县级、乡-镇级和村-组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的修
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中国土壤分类与代码&
GB/T&&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TD/T&&农用地分等规程&
TD/T&&农用地定级规程&
DD&2005&01&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1:250000)&
DD&2005&02&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技术要求(试行)&
DD&2005&03&生态地球化学评价样品分析技术要求(试行)&
3&术语和定义&
土地质量&Land&Quality&
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维持生物的生产力、保护环境质量以及促进动植物及人类健康,保持或改善
大气和水质量的能力。土地具有不同等级的质量,这是与自然作用和人为作用引起的动态变化有关的
一种固有的土地属性。&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Land&Quality&Geochemical&Assessment&
依据土地有益元素、有毒有害元素和有机污染物含量水平等地球化学指标因素,及其对土地基本
功能的影响程度而进行的土地质量级别评定。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以反映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
要素如土壤肥力指标、土壤环境健康指标为主,以大气质量、水体质量和农产品安全为辅,综合考虑
与土地利用有关的各种因素,以实现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评估。&
4.1&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是以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为基础,以生态地球化学理论为指导,以科
学量化土地质量、实现动态管理和成果数据的查询、利用为目的的一项综合评估工程。&
4.2&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依据土地中各项有益、有害元素指标和有机污染物含量水平及其对土地生
产功能影响程度进行系统研究和质量级别评定,以服务于土地质量与生态管理和土地资源合理利用为
宗旨。&4.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以土壤、湖相沉积物、近岸海域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主要指标,以
元素在大气、水体和生物体中含量分布为辅助指标,对土地质量、价值及风险进行评估,为土地利用
和规划提供依据。&4.4&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遵循区域开展,逐步深入原则。一般应首先进行国家-省级较小比例尺的
区域评估,在了解全局后,逐步地、有针对性地依次开展较大比例尺的普查、详查和精查评估;也可
根据实际需要直接开展某一比例尺的评估。&4.5&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应兼顾全面评估和突出重点两个方面。全面评估,要求评价总体的、综合
的生态地球化学状况和质量水平。突出重点,要求评价重要的、起主导作用的生态地球化学问题。&4.6&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主要目的是为国家、省市等各级土地宏观管理和规划提供地球化学依据,
为土地可持续利用服务。同时,在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促进科学合理施肥及土
壤污染治理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4.7&评估任务&
4.7.1&以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研究为主,进行土壤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综合研究,制定出适
合于研究区土壤特性、景观特征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方法、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4.7.2&研究影响土地质量的各项地球化学指标特征,对土地质量进行地球化学等级划分。分析不同土
地利用方式、管理措施对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的影响,进行土地利用的地球化学适宜性分区。&4.7.3&建立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数据库及图形库。&
4.7.4&评估土地管理利用方式的可持续性,确定最佳的土地管理措施,为政府制定可持续农业和土地
利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4.8&评估指标&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以土壤中元素含量、土壤pH&值和土壤有机质等影响土地质量的内部因素
为主要评估指标,同时兼顾大气质量、水体质量和农产品安全性等能够反映土地质量的外部因素作为
辅助评估指标,实现对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等级划分。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分两类:&
a)&影响土地质量的内部指标:主要指土壤中N、P、K、Ca、Mg、S、B、Mo、Mn、Si、Co、Na&等必
需元素和有益元素,pH、有机质等理化指标和As、Cd、Hg、Pb&等有害元素及有机污染物指标。&
b)&影响土地质量的外部指标:由灌溉、施肥、大气沉降等因素进入到土壤中引起土地质量变化的
环境健康指标;能够间接反映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指标,如农作物安全性指标(农作物可食部
分As&等有害元素含量及六六六(HCH)、滴滴涕(DDT)等有机污染物含量)、成土母质和成土过
程等地球化学指标。&
4.9&评估分级&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分四个层次/或尺度进行,即国家-省级评估、市-县级评估、乡-镇级评
估和村-组级评估。&
a)&国家-省级评估(区域评估):在全国和省级范围内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为土地资源
规划、整理和开发利用,进行农业经济区划和种植结构调整,制定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
b)&市-县级评估(普查评估):在市-县级范围内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为土地资源规划、
整理和开发利用,为名特优产品种植、土地污染治理提供依据。&
c)&乡-镇级评估(详查评估):在乡-镇级范围内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为土地资源规划、
整理和开发利用,挖掘土地最大使用潜力、保持土地环境健康提供依据。&
d)&村-组级评估(精查评估):在村-组级范围内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为土地资源规划、
整理和开发利用,配方施肥、土地利用现状调整提供依据。&
4.10&评估工作比例尺&
不同级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比例尺不同,各级评估的比例尺为:&
a)&国家-省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区域评估)比例尺为1:250000。&
b)&市-县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普查评估)比例尺为1:50000。&
c)&乡-镇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详查评估)比例尺为1:10000。&
d)&村-组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精查评估)比例尺为1:&5000。&
4.11&评估工作顺序&
按照任务书和附录A&要求,首先编写设计书,专家评审通过和主管部门同意后,通常按照图1&流
程开展室内和野外工作。上述工作结束后,按照附录B&要求编写报告和制作图集,最后提交报告,进
行评审验收。&&
图1&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工作流程示意图&
5&设计编审&
5.1&设计书是开展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依据,应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书编
写。&5.2&设计书编写前准备工作。&
5.2.1&资料收集&
a)&收集评估区自然地理、土壤类型、社会经济概况、城镇发展、主要生态问题等资料。&
b)&收集评估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及其他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资料。&
c)&收集评估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环境地质、第四纪地质等资料。&
d)&收集评估区土地利用现状和发展规划等与土地利用有关的各种资料。&
5.2.2&资料分析:综合分析收集的资料,系统研究评估地区存在的各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问题,认真
总结影响评估地区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地质学、生态环境学等各种因素。&5.2.3&实地踏勘:在收集资料和综合研究基础上,对评估区进行实地踏勘,提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
估实施方案。&5.3&遵照附录A&的规定编写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设计书。&
5.4&设计书提交主管部门审查后实施。&
6&样品布置&
6.1&样品分类&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样品分为土壤样品、大气干湿沉降样品、灌溉水样品、农作物样品等不同
种类,各类样品布置原则及密度不同。&
6.2&&土壤样品&
6.2.1&一般情况下,土壤采样点按照网格化布置。&
6.2.2&不同级别评估工作的样品密度为:国家-省级评估采样密度为1&个点/km
2,市-县级评估采样
密度为4~6&个点/km
2,乡-镇级评估采样密度为8~36&点/km
2,村-组级评估样点密度为36~64&个
6.2.3&下列情况采样密度可适当调整:&
a)&土壤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均匀的平原区、草原区,采样密度可适当放稀。&
b)&土壤中化学元素含量空间变异性较大的浅丘平坝、山间盆地、坡地、菜地、园地及小规模经济
作物种植地区,采样密度可适当加密。&
6.2.4&国家-省级、市-县级、乡-镇级和村-组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样品应布置在相应比例尺
的工作底图上。&6.2.5&一般应首先进行国家-省级评估,在了解全局后,逐步地、有针对性地开展较大比例尺的评估;
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直接开展某一级次的评估。&6.2.6&采样点要求按采样格子均匀分布,&样品要有代表性,样点尽量布置在格子的中间部位。不得
出现连续4&个或4&个以上的空白小格。&
6.3&大气干湿沉降样品&
根据评估工作要求和评估区大气质量状况,自行确定大气干湿沉降样品的采样密度。大气干湿
沉降样品布置时,布点密度及位置需根据以下情况进行调整:&
a)&农耕区大气干湿沉降样品均匀布点。&
b)&在城镇近郊区大气污染严重或空气质量较差地区,大气干湿沉降样点可适当加密。&
c)&在城镇远郊区大气污染不严重或空气质量较好地区,大气干湿沉降样点可适当放稀。&
d)&城市区大气干湿沉降样品按照不同功能区布置,同时兼顾空间上的均匀性;功能区划不明显的
城市地区,大气干湿沉降样品均匀布点。&
6.4&水和底泥样品&
根据评估工作要求和评估区灌溉水质量状况及灌溉水类型,自行确定水样及底泥样品的采样密
度和采集种类。样品布置时,布点密度及采样位置需考虑以下情况:&
a)&评估区范围内,在灌溉水取水口或其上游位置布点取样。&
b)&地表灌溉水网发达地区,水体和底泥样品可均匀布点。&
c)&地下水灌溉地区,水体样品按照井水点布置。&
d)&除井水外,水样和底泥样品同点位采集。&
6.5&土壤垂向剖面&
a)&在评估区范围内,按照成土母质类型布置土壤垂向剖面。&
b)&成土母质分布面积占评估区面积大于20%时,应至少有1&条土壤垂向剖面控制。成土母质分
布面积占评估区面积大于50%时,土壤垂向剖面数量应增加到2~3&条,空间上要兼顾不同的
地理地貌类型。&
6.6&农作物样品&
农作物样品采集密度需根据评价区土壤污染情况和农作物种植种类自行确定,农作物样品采集
种类应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a)&原则上只采集大宗农作物籽实样品,农作物为能够代表评估地区80%以上农作物的大宗作物,
如南方水稻、小麦和油菜等,北方小麦、玉米、谷子等。&
b)&评估区特色农产品、道地中药材等可适当布置采样点。&
7&样品采集与分析&
7.1&土壤样品&
土壤样品的编号、采样深度、采样方法、定点与标绘、采样记录、重复样采集、样品重量、样品
加工、样品分析及质量监控等各项内容同DD2005-01&中土壤表层样品各项规范要求。&
7.2&大气干湿沉降样品&
a)&原则上,大气干湿沉降样品接受周期为一年。有条件的地区,接受周期为季度。&
b)&接尘缸清洗、放置,样品采集、分样、运输,数据分析及质量监控等项要求按&DD2005-02&和
DD2005-03&的有关要求执行。&
7.3&水和底泥样品&
水样采集时间应为农作物的灌溉期,采集现场测试水体的pH&和水温等指标,根据测试指标不同,
添加不同的保护剂。&
水样和底泥样品的采集方法、保护剂种类、运输保存等各项要求同DD2005-02&和DD2005-03。&
7.4&土壤垂向剖面&
丘陵区土壤垂向剖面位置一般为坡中处,采样点应避开人为污染,样点采集处应尽量为荒地,或
人为影响较少的地方。平原区土壤垂向剖面应具有代表性,避开村庄、道路、工厂等明显的人为污染
严重地区,样点采集处应为农耕地或荒地。&
土壤垂向剖面的样品采集、样品加工参照DD2005-02&执行。&
8&评估单元&
评估单元是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最小空间单位,不同尺度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单元同采
样单元。&9&评估指标分类&
9.1&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分为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乡-镇级和村-组级。&
9.2&国家级评估指标是在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依据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中元素和指
标的含量范围及变化规律,给出的用于国家级和流域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指标体系,划分的土
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具有全国和流域可比性。省级评估指标是在省(市、区)范围内的多目标区域地球
化学调查基础上,依据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中元素和指标的含量范围及变化规律,给出的用于省级土
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指标体系,划分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具有全省(市、区)可比性。&
9.3&市-县级、乡-镇级和村-组级评估指标是在市-县、乡-镇和村-组范围内相应的土地质量地
球化学普查、详查和精查评估基础上,依据表层土壤元素和指标的含量范围及变化规律,结合国家级
和省级评估指标,给出的分别用于市-县级、乡-镇级和村-组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的指标体系,
划分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具有在相应地区范围内的可比性。&
9.4&大比例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可使用小比例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如乡-镇级土
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可使用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省级土地质量
地球化学评估可使用国家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以实现全国、全省、全市等不同级别评估范
围内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可比。&
10&评估指标筛选&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以土壤中化学元素、化合物含量和理化性质为主,以大气和水体环境
质量指标为辅,同时综合考虑地质环境背景、地理地貌特征等影响土地质量的其他因素。&
10.1&指标筛选范围&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分肥力指标和环境健康指标两类,不同样品评估指标筛选范围见表
不同评估地区,可根据土壤中元素分布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生态环境地球化学问题增加评估指
标,如放射性元素、稀土和铊等。&
原则上,农作物籽实的评估指标为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等相关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的各类限
量指标。也可根据评估区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环境要素的生态质量对评估指标进行增减。&
表1&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筛选范围&
样品种类&肥力指标&环境健康指标&
氮(N)、磷(P)、钾(K)&、碳(C)、钙(Ca)、镁
(Mg)、硫(S)、氯(Cl)、硅(Si)、硼(B)、钼(Mo)、
锰(Mn)、铁(Fe)&、铜(Cu)、锌(Zn)、&钴(Co)、
镍(Ni)、钠(Na)和有机质&
灌溉水和底泥&氮(N)、磷(P)和钾(K)&
砷(As)、镉(Cd)、铬(Cr)、铜(Cu)、
汞(Hg)&、铅(Pb)、镍(Ni)&、锌(Zn)
和酸碱度(pH)&、氟(F)、硒(Se)、
碘(I)和有机污染物&
大气干湿沉降物&氮(N)、磷(P)和钾(K)&&
砷(As)、镉(Cd)、铬(Cr)、铜(Cu)、
汞(Hg)&、铅(&Pb)、镍(&Ni)、锌
(Zn)&、硒(Se)&和氟(F)&
砷(As)、镉(Cd)、汞(Hg)&、铅(Pb)、
铬(Cr)、氟(F)、铜(Cu)、锌(Zn)、
镍(Ni)、六六六(HCH)、滴滴涕
(DDT)、氟(F)和硒(Se)&
10.2&指标筛选原则&
在系统研究影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基础上,进行评估指标的筛选。土地质
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筛选应遵循主导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独立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和区域性原则等,
详见附录D。&
11&指标权重赋值&
11.1&评估指标层次&
11.1.1&土地质量影响程度相同或类似的一组指标为一个层次。影响土地质量的内部因素为第一评估
指标层,该评估指标层由肥力指标层、环境健康指标层组成。肥力指标进一步划分为必需大量元素(碳、
氮、磷、钾、硫、镁、钙)、必需微量元素(铁、锰、锌、铜、硼、钼、氯)和有益元素(硅、钴、镍、
钠);环境健康指标进一步划分为有害元素指标层(砷、镉、汞、铅等)、有机污染物指标层(有机氯农
药类等)、健康指标层(硒、氟、碘)和pH&层。&
11.1.2&根据土壤中元素含量水平和对农作物生长的生态影响,铜、锌、镍等重金属可成为土壤肥力
指标,也可作为环境健康指标参与评估。&11.1.3&影响土地质量的外部因素为第二、第三&&第n&评估指标层,如大气质量指标、灌溉水质量
指标、农作物安全性指标等。&
11.2&指标权重赋值&
11.2.1&参评指标权重赋值的基本原则是同类指标两两比较其对土地质量影响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
依其空间变异性进行赋值,详见附录D。&
11.2.2&每个评估层同一类指标的权重之和应为1。&
11.2.3&各项评估指标权重赋值的方法也可采用层次分析法,参见附录E。&
11.2.4&相同级别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评估指标权重取值一样。&
11.2.5&大比例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权重可使用小比例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权
重,小比例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权重可使用本级和更小比例尺的评估指标权重。&12&隶属函数值计算&
12.1&各评估指标隶属函数模型见附录F。&
12.2&通常情况下,土壤有机质、必需元素及有益元素含量可采用戒上型函数模型;土壤、水体、大
气和农作物中砷、镉等有害元素和有机污染物(包括土壤、水体、大气和农作物)&可采用戒下型函数模
型;&土壤酸碱度、质地和健康指标采用峰值型函数模型。&
12.3&在评估区范围内,土壤氮、磷含量很高,水体存在富营养化情况下,氮和磷可采用峰值型函数模型。&
12.4&在评估区范围内,土壤盐碱化较严重情况下,钙、镁、硫和氯等元素可采用峰值型函数模型。&
12.5&隶属函数模型中L&值、O1值、O2值和U&值的确定原则见附录F。&
12.6&评估指标隶属函数值计算公式见附录F。&
1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划分&
13.1&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
13.1.1&第一评估指标层划分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称为等。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划分基础上,
叠加第二、第三&&第n&层指标评估结果,在等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级。&
13.1.2&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是土壤肥力分等和土壤环境健康分等结果叠置产生的。&
13.1.3&依据土地肥力综合参数(P&肥综)和土地环境健康综合参数(P&环综)分别进行土地肥力和土地环境
健康等级划分,一般分为3&等。每等对应的综合参数值见表2。&
表2&土地肥力分等和土地环境健康分等与综合参数对应表&
综合参数(P&肥综或&P&环综)&1~0.7&0.7~0.3&<0.3&
土地肥力分等&丰富(一等)&适量(二等)&缺乏(三等)&
土地环境健康分等&清洁(一等)&正常(二等)&污染(三等)&
&13.1.4&采用加法模型,获得土地肥力和土壤环境健康地球化学综合指数。各评估指数的综合指数计
算公式为:&
P=&Sfi&Ci(i=1,2,3,4&&n)&
式中:P-综合指数;&
fi-第i&个评估指标的隶属函数值;&
Ci-第i&个评估指标的权重,评估指标为表征土壤肥力和土壤环境健康各类指标。&
13.1.5&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依据土地肥力质量等级和土地环境健康质量等级划分结果,采用表
3&所示的分等方案,对评估单元进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
表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表&
清洁(一等)&优质&优良&良好&
正常(二等)&优良&优良&良好&
污染(三等)&中等&中等&差等&
肥力质量分等&
综合质量分等&
环境健康质量分等&
13.2&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级&
13.2.1&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分等基础上,叠加大气质量、灌溉水质量、农作物安全等影响土地质量
外部因素的指标评估结果,在等的基础上划分出级。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级的划分不改变等的划分结果,
两者是叠加关系。&13.2.2&大气、灌溉水的评估指标分类、评估指标筛选、权重赋值、隶属函数值计算、综合参数计算
等要求同14、15、16、17&相应内容。&
13.2.3&原则上,大气质量、灌溉水质量等影响土地质量外部因素的质量等级分为3&级,每级对应的
综合参数值见表4。&
13.2.4&参照国家和行业食品安全卫生标准对农作物籽实的安全性进行分级,通常籽实中评估指标含
量低于绿色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值的样品为绿色食品,分级代号为1;籽实中评估指标含量高于绿色食
品卫生标准限量值,但低于无公害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值的样品为安全食品,分级代号为2;籽实中评
估指标含量高于无公害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值的样品为超标食品,分级代号为3。&
13.2.5&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等的图示颜色上,叠加上不同数字表示不同级和评估的指标种类。&
表4&影响土地质量外部因素质量分级与综合参数对应表&
&综合参数P&分级&分级意义
1~0.7&一级&好&
0.7~0.3&二级&一般&大气质量&
<0.3&三级&差&
1~0.7&一级&好&
0.7~0.3&二级&一般&灌溉水质量&
<0.3&三级&差&
籽实中评估指标含量低于绿色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值&一级&绿色食品
籽实中评估指标含量高于绿色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值,低于无
公害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值&
二级&安全食品农作物安全&
籽实中评估指标含量高于无公害食品卫生标准限量值&三级&超标食品
13.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表示方法&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有以下两种表达方法:&
a)&色块:色块只用于表达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优质为深绿色,优良为绿色,良好为黄色,中等
为橙色,差等为红色。各等图示颜色见图2。&
&数字:数字表达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和级。&
1)&数字构成:数字由影响土地质量地球化学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构成。每组数字由左至右,
内部因素占第一位,表示等;外部因素从第二位开始依次排列,表示级。&
2)&数字含义:每组数字第一位由1~5&组成,分别表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的5&个等。第二位
表示大气质量,第三位表示灌溉水质量,第四位表示农作物安全。每位数字由0~3&组成,
分别表示不同参评因素所划分出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级。0&表示该因素没有参评,1&表示
该因素参评的结果为1&级,2&表示该因素参评的结果为2&级,3&表示该因素参评的结果为3
色号:0/155/0&&&&&105/255/0&&&&&&224/255/0&&&&&255/152/0&&&&&255/65/0&
等级:&&优质&&&&&&&&&&优良&&&&&&&&&&&良好&&&&&&&&&中等&&&&&&&&&差等&
图2&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图示颜色&
13.4&图示和含义&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图用颜色及代号表示,土地质量地球化学不同等级图示及含义见表5。&
表5&&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图示及含义表&
图示&等级含义&
1120&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为1&等,大气质量为1&级,灌溉水质量为2&级,农作物安全性没有参评。
2001&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为2&等,大气质量和灌溉水质量没有参评,农作物安全性质量为1&级。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为3&等,大气质量为1&级,灌溉水质量为3&级,农作物安全性质量为2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为4&等,大气质量为2&级,灌溉水质量为1&级,农作物安全性质量为3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为5&等,大气质量为3&级,灌溉水质量为2&级,农作物安全性质量为1
14&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合理性验证&
在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划分基础上,根据土地的地质背景、耕层厚度、障碍层深度、坡度、坡
向等土地质量的物理指标和生物指标,对初步划定的等级进行检验,采用实地校核与专家评议等方式
对土地地球化学等级进行修订,最终确定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等级。&
15&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统计&
在不同比例尺的网格化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色块图上,叠加相应比例尺的土壤类型图或土地利
用现状图图层。根据叠置结果,分别统计出不同土壤类型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
级面积和比例,根据统计结果,对评估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土壤污染治理和土地合理利用提出建议。&
16&报告编写&&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报告包括系列图件、文字和数据库。&
16.1&图件&
图件主要为工作底图、中间成果图和最终成果图。最终成果图应直观反映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
不同质量土地的空间分布及面积等状况。&
16.1.1&工作底图&
根据不同尺度的评估工作,工作底图采用相应比例尺的地形地貌图、土壤类型图和土地利用现状
16.1.2&中间图件及实际材料图&
中间图件主要为土地肥力质量评估图,土地环境健康质量评估图,灌溉水质量评估图,大气质量
评估图;农作物安全性评估图等。&
实际材料图包括各类介质采样点位图、异常查证图及其它实际材料图,图件编制要求&同
DD2005-01。&
16.1.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图&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图包括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图,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种植建议图、配
方施肥建议图及农作物结构调整建议图等系列图件。&
16.2&报告&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工作结束后,应编写评估报告,编写提纲见附录B。&
16.3&数据库&
采用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库信息系统(GeoMDIS),按照数据库统一要求,建立基础资料数据库和
统计与评估数据库。&
16.3.1&基础资料数据库&
基础资料数据库包括:调查资料子库、分析数据子库和图形子库。&
16.3.1.1&调查资料子库&
包括各类定点的GPS&坐标数据、各类采样记录、剖面记录、数字拍照资料、摄像资料、野外素描
16.3.1.2&分析数据子库&
包括土壤、水体、生物样品、大气干湿沉降、底泥及各类样品的分析数据。&
16.3.1.3&图形子库&
包括地理地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及农业区划和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等各类图件。&
16.3.1.4&评估数据库&
评估区不同类型土壤和不同利用方式土地中各类元素和指标含量及各类参数统计值;灌溉水、大
气、农作物籽实及其它样品中评估元素、指标含量及参数统计值&
(规范性附录)&
设计书编写内容及要求&
A.1&前言&&
A.1.1&目的任务&
包括任务来源、任务书的主要内容、技术要点、工作起始时间、成果提交时间及预期成果等。&
A.1.2&评估区概况&
包括评估区行政区划、地理位置、坐标范围或图幅及编号、社会经济概况。&
A.1.3&以往工作程度&
包括以往土壤(土地)调查、养分调查与环境监测、土地分等定级估价、地球化学工作情况和与
本次评估有关的成果及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A.2&区域背景&
A.2.1&区域环境背景&
包括气象水文、地形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绿色或无公害食品基地状况、
人类经济活动等。&
A.2.2&主要土地质量地球化学问题&
包括土地质量地球化学问题的种类、分布、数量、规模与造成的危害及防治现状等。&
A.3&评估内容&
A.3.1&评估内容&
依据任务书和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技术要求,细化评估比例尺、指标筛选、权重赋值、隶属函
数值计算、土地等级划分与校正、图件制作等项内容。&
A.3.2&重点问题及关键技术&
论述评估工作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关键技术和技术创新等。&
A.4&技术路线及工作方案&
A.4.1&技术路线&
包括技术路线和评估流程等。&
A.4.2&工作方案&
包括工区布置、样品布置与采集、样品加工处理、数据分析、质量监控、结果整理和成果表达等。&
A.5&工作部署&
A.5.1&工作部署原则&
根据任务书要求,有针对性地阐述总体工作思路和部署原则,说明各项工作间的衔接及关系。&
A.5.2&总体工作部署及年度工作部署&
说明总体及年度工作安排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量,当年工作安排要具体。&
A.6&实物工作量&
为完成目标任务设计的实物工作量,附工作量一览表。&
A.7&预期成果及提交时间&
A.7.1&预期成果&
包括评估报告、图件和数据库。&
A.7.2&成果提交时间&
按照任务书要求,说明成果提交的时间。&
A.8&组织机构及人员安排&
A.8.1&组织管理&
说明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组织管理方式和组织结构。&
A.8.2&项目组成员及分工&
包括项目负责人简历、项目组研究基础,列表说明项目组成员姓名、年龄、技术职务、从事专业、
工作单位、在项目中的分工和参加项目的工作时间等。&
A.9&经费预算&
见&地质调查项目设计预算编写要求&,包括编制说明和设计预算表。&
A.10&质量保证与安全措施&
A.10.1&质量保证措施&
说明为保障任务完成而采取的各种质量保证措施,包括野外样品采集、处理过程中采取的措施、
样品数据分析过程中的各项质量保证措施和提高工作人员技术水平所采用的技术培训措施等。&
A.10.2&安全与劳动保护措施&
说明项目执行过程中所采取的各项安全和劳动保护措施。&
A.11&设计附图及附表&
A.11.1&附图&
包括交通位置图、工作程度图、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工作部署图及其他需要的图件。&
A.11.2&附表&
评估工作中需要的各类表格。&
(规范性附录)&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报告编写提纲&
B.1.1&项目来源及任务目标&
B.1.2&完成的工作量&
B.1.3&主要成果概述&
B.2&评估区概况&
B.2.1&自然地理、地质、地球化学及矿产资源概况&
B.2.2&农业生产、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
B.2.3&社会经济及工农业发展概况&
B.2.4&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生态地球化学评价及评估区土壤存在的地球化学问题&
B.2.5&本次评估工作的重点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技术&
B.3&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述&
B.3.1&野外工作方法技术及质量评述&
B.3.2&样品处理方法、分析测试方法及数据质量评述&
B.4&影响土地质量的内部因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B.4.1&土壤植物营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B.4.1.1&土壤N、P、K、Ca、Mg和S等必需大量和中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B.4.1.1.1&元素丰缺程度评价&
B.4.1.1.2&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B.4.1.1.3&元素空间变异特征&
B.4.1.2&土壤Fe、Mn、Zn、Cu、B、Mo、Cl等必需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B.4.1.2.1&元素丰缺程度评价&
B.4.1.2.2&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B.4.1.2.3&元素空间变异特征&
B.4.1.3&土壤Si、Co、Ni、Na等有益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B.4.1.3.1&元素丰缺程度评价&
B.4.1.3.2&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B.4.1.3.3&元素空间变异特征&
B.4.2&土壤有害元素及有机污染物地球化学特征&
B.4.2.1&土壤As、Cr、Cd、Pb、Ni、Hg等有害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B.4.2.1.1&元素环境质量特征&
B.4.2.1.2&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B.4.2.1.3&元素空间变异特征&
B.4.2.2&土壤F、I、Se等健康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B.4.2.2.1&元素环境健康质量特征&
B.4.2.2.2&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B.4.2.2.3&元素空间变异特征&
B.4.2.3&土壤pH、TOC等理化指标地球化学特征&
B.4.2.3.1&土壤pH、TOC含量特征&
B.4.2.3.2&B.4.2.3.2&&土壤pH、TOC空间分布特征&
B.4.2.3.3&B.4.2.3.3&&土壤pH、TOC空间变异特征&
B.4.2.4&土壤六六六(HCH)、滴滴涕(DDT)等有机污染物地球化学特征&
B.4.2.4.1&六六六(HCH)、滴滴涕(DDT)等有机污染物环境质量特征&
B.4.2.4.2&六六六(HCH)、滴滴涕(DDT)等有机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
B.4.2.4.3&六六六(HCH)、滴滴涕(DDT)等有机污染物空间变异特征&
B.5&影响土地质量的外部因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B.5.1&不同成土母质元素含量特征及其对土壤元素含量的制约&
B.5.2&不同成土母质成土过程中元素的富集贫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B.5.3&地理地貌及土地利用现状对土壤元素含量变化影响研究&
B.5.4&人类活动对土地质量的影响&
B.5.4.1.1&大气质量(元素干湿沉降通量)对土地环境质量的影响&
B.5.4.1.2&灌溉水质量(元素灌溉输入通量)对土地环境质量的影响&
B.5.4.1.3&农业施肥&(元素施肥输入通量)对土地环境质量的影响&
B.5.5&农作物安全性评价&
B.5.5.1.1&农作物籽实As、Cd等有害元素含量及农产品安全性&
B.5.5.1.2&农作物籽实Se、I、F等健康元素含量及农产品安全性&
B.5.5.1.3&农作物籽实有机污染物含量及农产品安全性&
B.6&影响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内部因素评估体系建立&
B.6.1&土壤地球化学评估指标筛选&
B.6.1.1&评估指标筛选原则&&&
B.6.1.2&评估指标的确定&&
B.6.2&土壤地球化学评估指标隶属函数值计算&
B.6.2.1&评估指标隶属函数模型及L值、U值、O1和O2值确定&
B.6.2.2&评估指标隶属函数值计算&
B.6.3&&土壤地球化学评估指标权重阈值&
B.6.3.1&评估指标权重阈值原则&&&
B.6.3.2&评估指标权重值确定&&
B.6.4&土壤地球化学评估指标综合参数计算及等级划分&
B.6.4.1&土地环境健康质量综合参数计算及等级划分&&
B.6.4.2&土地肥力质量综合参数计算及等级划分&
B.6.4.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划分&&
B.7&影响土地质量的地球化学外部因素评估体系建立&
B.7.1&大气和灌溉水评估体系建立及分级&
B.7.1.1&评估指标筛选原则&&&
B.7.1.2&评估指标的确定&&
B.7.1.3&隶属函数模型及L值确定&
B.7.1.4&隶属函数值计算&
B.7.1.5&评估指标权重阈值&
B.7.1.6&评估指标综合参数计算&
B.7.1.7&大气和灌溉水质量分级&
B.7.2&农产品安全性分级&
B.7.3&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划分及校正&
B.8&土地合理利用规划建议&
B.8.1&不同土地利用现状及土壤类型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统计&
B.8.2&农业生产施肥及种植建议&
B.8.3&土壤污染治理及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建议&
B.8.4&土地利用综合规划及建议&
B.9.1&附图&
各种植物营养元素丰缺评价图、有害元素污染程度评价图、土壤肥力要素综合分级图、土壤环境
健康要素综合分级图、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等级图、农业施肥建议图、农业种植建议图、土地利用规划
B.9.2&附表、数据库和参考文献等。&
(规范性附录)&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编码&
编码&名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
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含蔬菜)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
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
宽度<1.0&m、北方宽度<2.0&m&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临时种植
药材、草皮、花卉、苗木等的耕地,以及其他临时改变用途的耕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
物,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数70%的土地。包括用于育苗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的土地,及沿海生长红树林的土地。包括迹地,不
包括居民点内部的绿化林木用地,铁路、公路征地范围内的林木,以及河流、
沟渠的护堤林。&
04&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的土地。&
05&商服用地&指主要用于商业、服务业的土地。&
06&工矿仓储用地&指主要用于工业生产、物资存放场地所的土地。&
07&住宅用地&指主要用于人们生活居住的房基地及其附属设施的土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
指用于机关团体、新闻出版、科教文卫、风景名胜、公共设施等的土地。&
09&特殊用地&指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
10&交通运输用地&
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的用地。包括民用机场、港口、码头、
地面运输管道和各种道路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
指陆地水域,海涂,沟渠、水工建筑物等用地。不包括滞洪区和已垦滩涂中
的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用地。&
12&其他用地&指上述地类以外的其他类型的土地。&
注:二级类含义见GB/T。&
(资料性附录)&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选取原则与权重赋值&
D.1&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估指标选择原则为:&
D.1.1&主导性原则&
影响土地质量的土壤性质很多,如质地、土壤结构、有机质含量等,在众多的土壤性质中,有些
性质起主导作用。因此,所选土地质量评估指标应是对其起主要影响的主导因子,以增强土地质量评
估的科学性和简洁性。&
D.1.2&系统性原则&&&&
土地资源利用是一个经济生态系统,因此应该用系统性观点选择评估指标,评估指标应能够反映
土地资源利用的各个方面,如土地自然属性、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
D.1.3&独立性原则&
该原则要求所选的指标体系能够尽量反映土地的全部属性。指标间不能出现因果关系,避免重复
D.1.4&生产性原则&&&&
土地质量评估指标应选取那些影响土壤生产性能的土壤性质。&
D.1.5&空间变异性原则&&&&
所选择的评估指标必须是在空间上有明显变化,存在着突变阀值的土壤性质,否则将有悖于评估
D.1.6&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尽量把定性的、经验性的指标进行量化,以定量为主。必要时对现阶段难以定量的指标采用定性
分析,减少人为影响,提高精度。&
D.1.7&实用性原则&&&&
所选的评估指标为多数客户接受并能应用于田间条件,数据容易测定,重现性好。&
D.1.8&相对稳定性原则&
评估指标一方面应是比较稳定的土壤性质,以便使据此指标评估的土地在一段时期内稳定;另一
方面,对气候和管理条件变化较敏感,使其能够监测出土地质量退化所导致的指标变化。&
D.1.9&区域性原则&&&&
由于成土母质、成土过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多样性,影响土地质量的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在指
标选取、权重阈值等方面必须要体现不同区域的土地特点。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不但可以在不同区
域间进行比较,而且要正确反映区域土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D.2&评估指标筛选的基本方法建议为:&
D.2.1&土壤肥力指标重点选择相对低异常(缺乏)元素和指标。在评估区土壤中,按照营养元素全量或
有效态分级评估时,凡是适宜区和丰富区占总评估区面积80%~90%的指标不参与评估;&
D.2.2&土壤环境指标重点选择相对高异常(超标)元素。在评估区土壤中,当pH&6.5时,重金属评估中
二类和一类土壤之和占总评估面积大于50%,或pH&6.5时,重金属评估中二类和一类土壤之和占总评
估面积大于80%的指标不参与评估;&
D.2.3&土壤健康指标选择土壤中Se、I和F含量异常(过高或过低)程度较大的元素;&
D.2.4&在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时,彼此之间无显著关联性的初选指标可选作土地质量评估因子(参评指
D.2.5&半方差函数也称为半变异函数,它是地质统计学中研究土壤特征值变异性的关键函数,是用来
描述土壤性质的空间连续变异的一个连续函数,反映土壤性质的不同距离观测值之间的变化。所谓半
方差函数就是两点间差值方差的一半,可以表示为如下形式:&
&(h)=&Z(x&)-Z(x&+h)
式中:&&(h)-实验半方差函数;&
H-步长,即在一定方向上,距离为h&的矢量;&
Z(xi+h),Z(xi)-某变量的测定值;&
N(h)是以&h&为间距的所有观测点的成对数目。某个特定方向的半方差函数图通常是由&(h)对h
作图而得。在通常情况下,半方差函数值都随着样点间距的增加而增大,并在样点间距大于相关距离
(a)时,该值趋于一个基本稳定的常数(C0+C)。选择a&相对小的,C0/(C0+C)相对大的指标参与
土地质量评估。&
D.3&必测和选测指标:&
D.3.1&表征土壤养分的必需大量元素K、P、N、C为必测指标,如有机质与N、C显著相关,选择有机质
作为评估指标,评估指标中去掉N、C。&
D.3.2&表征土壤理化性质的pH、有机质为必测指标,CEC和粘粒为选测指标,盐碱土和有盐碱化的土
壤,电导率或Ca、Mg、S和Cl为必测指标;&
D.3.3&表征土壤环境质量的As、Cd等有害元素2~3项为必测指标,南方土壤酸化严重地区,重点考虑
Cd、Pb、Hg等重金属,北方碱性土壤或存在F、Se、As中毒地区,重点选择F、Se和As;&
D.3.4&表征农产品安全性的As、Hg等有害元素含量及六六六、DDT为必测项目;&
D.3.5&表征灌溉水和大气质量的各种元素含量及理化性质为必测指标;&
D.3.6&对评估区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的其他植物有益元素,也可作为评估指标,如Mo、Mn、B、Fe、
Se等微量元素。&
D.4&评估指标权重赋值&
D.4.1&对土地质量具有相同重要性的评估指标进行影响程度的两两比较,获得权重值。&
D.4.2&不同类型的评估指标权重赋值原则如下:&
a)评估指标为植物营养元素和有机质时,样品中元素或有机质含量丰富和适宜比例越小,缺乏越
严重,权重越大。反之,权重越小。&
b)&评估指标为土壤有害元素、指标或有机污染物时,样品中元素、指标或有机质污染物含量越高,
污染越严重,权重越大。反之,权重越小。&
c)&评估指标为pH、质地、Se、I、F&等指标和元素时,样品中指标或元素含量X&与O1&和O2&的差
值(∣X-O1∣和∣X-O2∣)越大,权重越大。反之,权重越小。&
d)&评估指标含量特征相近时,变程(a)越小,C0/(C0+C)越大,权重赋值越大。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分享给朋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土地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为您推荐更多的相关文章:
土地热门话题
:、、、、、、、、、、、、、、、、、、、、、、、、、、、、、、
CopyRight &
广东地合网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邮箱: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号:
您发布的地块将获得
土地资源网联合地合网
地块发布功能全面升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