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一种权力来源于下属的习惯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给市、县委书记们念了一副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无疑是再一次强调人民赋予的权力是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的,造福于民的。但是也要客观地看到当前我国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确实又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权力过于高度集中,少数主要领导干部搞“一言堂”;权力边界不清晰,“既要当餐厅服务员又要当大厅经理”;权力配置和结构不尽科学,使得监督不够有力,致使暗箱操作和“潜规则”问题突出;缺乏法制约束,障碍和漏洞较多,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一、公权最易腐化的几个高风险区  基建、能源部门。这类部门透过搞基础建设,国外投资等进行腐败,因为这是最容易腐败的方法。前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在任8年,总共修建了7000多公里的高铁,投资金额3万亿,这就是利用公权谋私的开始,他怎么做呢?从2007年到2010年间,丁书苗这个中间人穿针引线找了23家不是民营企业而是大国企、大央企搞到了五十几个铁轨项目,总金额1788亿,丁书苗个人收受贿赂37个亿。前国资委主任蒋洁敏利用自己的亲信掌握各个可能腐败的单位。以中石油三大业务为例,蒋洁敏控制了前两项,共计资产9900亿,而其个人贪腐所得金额令人咋舌。  审批部门。在中国,无论开什么公司,搞什么企业都要经过审批。所以手握审批大权的人就利用公章大搞文章,不能领会意图或者会意而不屈从之人,那么在简单的事情也就会变得相当棘手。前发改委副主任、前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就是一个利用审批大搞公权私有的典型代表。比如,常德市搞了一个电厂,2003年就推动了,一直批不下来,最后到了2012年湖南省省委书记周强出动之后才拿下这个项目,费了9年的时间。搞一个电厂需要递一张路条,这个路条就是刘铁男所掌控。下面更可怕,一旦拿到路条可以建电厂之后,第一个选址、第二个选机器、第三个土建、可行性论证、还有上网、还有环境评估、水土保持、银行融资,这么多关口,每一个关口都要审批,都要付钱。  第二、公权腐化的流毒深远  权力私有化过多的介入政治,就制造了“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政治家不太喜欢的两个群体出现。“弱势群体”,它不过是一个当今社会无权无势、失意贫困、受人欺侮的人群;而“强势群体”则是文官、学人、富人按照自已的游戏规则组成的一个利益集团。权力私有化使精英和学人,捞得更多的实惠,也更加貌似学术。从而加剧社会矛盾的激发,社会公平缺失、贫富差距拉大等,近几年来国内群体事件愈演愈烈的状况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公共权力“私有化”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阻碍也绝对不可小视。严格地讲,这已不是什么“阻碍”,而是实实在在地在“摧残”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在“剥夺”弱势一方在经济领域中的生存权利,这样的“钱权”组合去打压第三者的例子不胜枚举。这样颠倒的行为恰好说明了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程中,公共权力的“私有化”比之生产资料私有化是同样危险,甚至是更为切近的人民公敌,虽然它不直接参与生产活动,但它的行为将决定生产活动是否能够继续下去,更甚者是把市场搞得千疮百孔。  公共权力“私有化”对法治的建设在某种程度上简直就是当面一记耳光,孙志刚事件、佘祥林事件……一系列的执法过程中的腐败行为和犯罪行为的根源是什么?就是执法者明目张胆地把公权当作自己谋利的工具。民主法制建设、民主执政、执政为民年年都在谈,年年都在搞,最后搞出来的是:“老百姓就是给脸不要脸,”这样的丰功伟绩;谈出来的结果又是一套套会议精神、一沓沓文件,不得不佩服其理论创新能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才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良苦用心。  第三、让公权回归本质,造福于民  从观念上树立“去利索、居责任”的权力担当观念。国家的宪法明确规定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所有的权力都是公共权力,而公共权利又是大家的权利,是每个人权利的集合。公权是人民赋予的,那么行使公权的人理应为人民服务,理应为“中国梦”的实现去贡献自身的智慧。但时下,部分官员们还习惯于用传统社会中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公共权力,习惯于按照传统社会中权力运行的方式来运用权力,习惯于用权力所代表的公共力量来为个人谋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到的:‘封建社会中的有些官员还为地方谋福祉,难道共产党人还没有这样的认识。’因此,就如何尽快在广大干部的头脑中地建立起真正的“去利索、居责任”的权力担当观,就显得异常迫切了。  从制度上既要加快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权力协调和制约机制,又要加快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构建。要加快建立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权力协调和制约机制。所以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会议决定的原则;明确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职责权限,合理划分、科学配置党政部门及其内设机构的权力和职能;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改进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等,从权力运行内部消除公权腐化隐患。要加快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构建,为公权力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必须加快健全惩治腐败的建设要加大查办案件工作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不管是触犯法律的“苍蝇”抑或是“老虎”,都要依法惩治。 刘铁男、倪发科、蒋洁敏、季建业等省部级干部被立案调查就是做好的证明。加快预防腐败体系构建要逐步建立起健全风险预警、纠错整改、内外监督、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机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把公权私有的“火苗”扑灭在笼子里面。  从舆论上发挥民众对公权的监督,创新舆论监督方式。发挥民众对公权的监督必须健全舆论监督机制,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拓宽渠道方便人民群众监督,自觉接受民主监督和群众监督。消除各种人为障碍,坚决重拳惩处打击那些阻碍报复人民群众合法监督行为的人。从本质上讲,舆论监督是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的一种直接方式,也是一种有效方式。创新舆论监督方式,积极运用和完善互联网监督行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微博、微信等新型传播媒介的广泛应用,网络舆论监督在对公共权力的监督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群众监督公共权力的重要渠道。必须高度重视运用和规范互联网监督,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收集、研判、预警机制,对反映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滥用公权的问题要及时调查处理,让网络监督成为推动公权更多造福于民的一道有力推手。  “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百姓作为衣食父母,如果连自己的养身父母都不能孝敬,那还有资格去行使父母赋予他们的这份权力呢。
所有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4楼现在当官的越出越不昌盛了!越出越让人生气!哪里是在做官,真的是在做贼!而且明目张胆!从邓小平到朱g基到温家宝,哪个是盏省油的灯?整个国家的钱,人民血汗,就白白地为他们做贡献!还拿周永康开刀,够不够他们一个脚趾头?拿天下人当傻子!支持[0]反对[0]
3楼现实需要楼主式的警示、2楼式的鞭打。支持[0]反对[0]
1楼远离了一将功成万骨枯时代,权力早已是变相世袭而来。人民在这里是夜郎,切莫再以自大。支持[0]反对[0]
评分与评论
&&评论员用户名
&& 发贴后,本网站会记录您的IP地址。请注意,根据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您的发帖内容、发帖时间以及您发帖时的IP地址的记录保留至少60天,并且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这类信息提供给有
江西九江人,喜舞文弄墨,对时事喜欢琢磨,衷于发表薄见。本博所有文章均为原创,若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或联系本人。邮箱:
联系我们:QQ 邮箱: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 【范文十篇】
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
范文一:对于全球的领导者,特别是中国的领导者来说,我认为有几点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包括力量、影响力和全球的领导力。
领导人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力量,这因为他具有权力。比如说他们有权做决策,他可能会影响一个组织的成功或者失败,他也可能会影响别人的升迁与收入。有些领导人在使用权力方面做得非常好,而有些人却在挥霍这些权力。
我们的权力有以下5个来源。
● 法定权力,你的权力是根据你在组织中的职位而拥有的,它来源于正式或官方明确规定的赋予。
● 这样法定的领导权力还可以引申出另外两点,一是奖赏别人的权力,因为有能力控制组织的金融、人力资源,可以对依赖这些资源的人施加影响,包括加薪、改变津贴限额、提供晋升机会、授予官衔、改变福利分配等,如果你按照我的命令完成了任务,我就会奖赏你。
● 被引申出来的另一点是强迫的权力,即通过负面处罚或剥夺其权利来影响其他人。这种带有强制性的权力与奖赏性权力是一对相对的概念,你没有遵守我的命令,没有按照我的命令来做,我就可能会对你不利。过去我们会过多地使用这样通过威慑来强迫别人服从的权力。
● 专家的权力,某些影响别人和让别人服从的权力,来源于你在某一个专业领域具有非常强的专业知识,你具有专家的权威性,一个最清楚知道应该做什么的人,往往最容易获得其他人的服从。
● 榜样的力量。你的做法让别人感到信任和尊重,于是他们就会愿意追随你,这就是一种榜样的感召力。
我们可以把这五种力量分为两大类。前三种是法定的权力,它是因为你处于这个职位上才获得的权力;后两种则更多是因为你个人而并不是因为你处于某一个高位上而相信你和追随你。
当我们使用法定的权力; 奖赏以及强迫性权力时,它带给别人的都是一些短期性的变化。比如说为了完成上级布置的任务,他可能会经历一些困难,由于你可能会对他进行一定的奖赏或威胁,所以即使有困难他也会尽力完成这个任务。但这些都是一些短期的力量。
再看一下后面的两种,就是专业知识和榜样的力量,这是一个长期性的变化。比如说在中国,我看到有很多姚明的海报,很多人都认同姚明并想成为姚明这样成功的NBA巨星。还有一些人并不知道为什么要认同你,但是仅仅是出于信任,他就愿意服从你的领导,这样的认可意味着产生了某一种长期的内在变化。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
我有一些朋友在伊拉克。他们该如何更好地完成他们的工作。首先,我们有很多钱可以分给当地人,比如说你想建一个基础设施,我们给你钱,我们希望他们不再跟我们打仗。我们也有很多的大型武器,有很多所谓的威胁性手段。但这些权力并不能改变人们的心。所以我们应该建立起一种所谓专家和榜样的力量,通过这样一种力量完成我们具体的目标。但在人民中建立一个榜样的信任是很艰难的事情。
现在的世界变得越来越扁平了,企业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多,你的权力在企业之外可能就不那么清晰了。比如说你是中国最大的一家企业,但你到了阿根廷,人们并不一定那么尊重你的力量,你必须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证明人们对你的尊重和信任是值得的。
影响别人首先要创造一个联盟,作为一个年轻的军官,有的时候我有好的想法但别人不一定会听,比如说我说可以把我们的坦克开到野外进行训练,第一个军官可能会说同意,第二个可能说如果大家都同意我就同意。
你想别人同意你的话,就要让他们有好的情绪,比如说带他们出去吃饭,等他们吃完之后情绪就变好,你就更容易说服他们同意你要做的事情。另外就是讨论,研究结果显示,和别人进行讨论,他们更容易跟随你,因为这样他们也变成了事情的一部分。
最后,我告诉他们我的这个决定已经被上级批准了,你必须按照这个做。这些技巧已经被证明了是比较有效的影响别人的方法。
刚才我谈到了榜样的力量。专家的权力是比较容易建立起来的,但是获得榜样的权力可能更难一些。通过领导不同的行为来建立这种榜样的权力,第一是要开发并且沟通一个愿景,如果你自己不知道往哪里走,你就很难领导别人往前走。如果没有一个目标和准确的方向,你很难成为一个有效的领导者。有时候你为达到目标要做一些非常不可能的事情,如果说人们尊敬你,即便这样做会对他们的常识造成挑战,你也会得到下属的尊敬。
第二点是对个人的关心。我们的一个将军在1991年波斯湾战争的时候是一位指挥官,他在一次会议中看到房间里没有突击队的领导,他认为应该有他们在这儿,要知道部下个人的需求、担心和想法。作为一个领导,要了解每一个人的想法。
第三是要能够显示出自我牺牲的精神。我们知道我们的战士会有牺牲的可能,他们打仗并不是单纯地为了奖励或者得到提升,他们是有自我牺牲精神的。如果只是为了奖赏和提升,这样的领导是不会得到尊重的。我们在组织里要打造这样无私的领导,只有这样的领导才会把我们的企业变成优秀的企业。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
第四,要有自信和乐观态度。没有人愿意跟随一个表现得很苦恼的领导,我们希望看到的是一个始终充满信心的强壮的领导。如果我们的领导表现出恐惧,那么这种恐惧就可以在你的企业中传播。这是一个非常难的平衡,首先你要对你的下属表示出你的真诚,同时你又要显示出乐观主义。在面对困难的时候,你过分地乐观,别人会感到你是在演戏,所以我们必须在这方面做到一个平衡来取得你下属的信任。
最后一点就是,用激情来影响你的下属。所谓的激情跟刚才提到的关心个人是有关的。我们可以看到,历史上很多的领导者,他们能够充分地利用他们情感上的效应来激发人们完成他们的事业。
资料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
范文二:领导者的权力来源
--明阳天下拓展培训
众所周知,一个人有管理职务,或者是领导者,必然会有权力。权力是对他人施加影响的能力,或者是对他人影响的潜在能力。能影响他人,权力就显现出来了,影响不了他人,权力就失效了。想要对他人施加影响力,必须要有权力。构成领导者权力有五种来源。
第一种权力来源是法定性权力。这个法定性的权力是源于领导者在组织中职务决定的。职务越高,这个法定性权力就越大。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人的正式或官方明确规定的权威地位。拥有法定性权力的领导者可以凭借他的职位、岗位的要求来向下属或者追随者施加其影响。这个法定性权力即职位就是权力。
第二种权力来源是奖赏性权力。领导者给予某人奖励,这就是奖赏性的权力。领导者控制着各种资源,而这些资源是追随者需要的,而且是很重视的资源。当领导者为了让追随者帮其达成某种目标,就会利用奖赏某种资源来激励追随者。领导者可以给予追随者加薪、给予额外津贴与奖金、给予职务晋升、分配给其合意的资源等等奖赏。这些奖赏都能获得影响他人的潜力。而且奖赏性权力还可以使得追随者对领导者的忠诚度得到提升。
第三种权力来源是强制性权力。有奖就有罚。奖罚是领导者控制追随
者的有效工具。艾森豪威尔说过:“你不能用击打他人脑袋的方式来领导,那是攻击,不是领导。”惩罚的作用是利用追随者对失去其重视的成果的恐惧感而控制他们的。追随者害怕失去什么重视的东西,所有才臣服领导者的。强制性权力是指通过负面处罚或剥夺积极事项来影响他人的潜力。在实际操作中,对追随者要多用奖赏,少用惩罚。
第四种权力来源是参照性权力。这种权力又叫典范权力。当追随者佩服领导者,或者领导者的行为可为追随者楷模时,这种参照性的权力就表现出来了。这种参照性权力是建立在追随者对领导者欢迎、尊重、敬佩、喜爱、崇敬的基础上的。组织中的权力是由关系产生出能力,即关系产生权力,那么领导者与追随者的良好关系是构建参照性权力的基础。就是追随者觉得跟领导者关系很好,在领导者下命令时,追随者觉得自己要给领导者面子,于是愉悦地接受领导者下的命令,然后去执行命令。领导者想要强化参照性权力,有三种途径可以走。一是构建与追随者牢固的个人纽带。二是用友谊来发挥作用。三是以身作则,作为下属的表率,起到垂范作用。
第五种权力来源是专家性权力。专家性权力是知识的权力。有些领导者可以通过他们在特殊领域的专长来影响他人,专家性权力来自于专长权。有些人的专家性权力不一定有高于他人的职位权力与职务,但是他的知识、技能和判断力是其他人的依赖。例如,一个单位的电工,如果有电器设备损坏,只有他一人能修好,那么他对其他人就有了专
家性权力。一个单位程序员,如果某个软件的编写少不了他,那么他对其他人就有了专家性权力。律师比其他人懂得法律知识多,律师就有了专家性权力。医生比其他人懂得治病救人的知识多,医生就有了专家性权力。专家性权力是一个人与群体相比所拥有的知识总量多。现实中,往往有些追随者比领导者拥有多得多的专家性权力。这时,作为领导者要多学多问,参加培训来填补一些知识缺口。尊重他人的专家性权力,并且自己通过学习来使得自己拥有专家性权力,这才是职业修养的处事方法。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明阳天下拓展培训网站!
范文三:【摘要】领导者以权谋私、滥用职权、将小集体利益凌驾于集体公共利益之上等现象时有发生,领导者贪污腐化成为普遍现象,公权力掌管者将公权力变为私权利,不仅仅偏离了行政领导权力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同时也造成了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预防行政领导权力的异化,实现行政领导权力本质属性的回归,不仅需要领导者自身的努力和对私立欲望的克制,同时也需要系列的制度体制建设,减少权力寻租的机会,增大行政领导权力异化的成本,在内外双重作用下使行政领导权力规范依法行使。   【关键词】行政领导 领导权力 权利异化 对策   一、引言   行政领导权力私有化主要是针对行政领导权力作为公共权力以谋求公共利益为目标而言。在领导过程中领导者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享有资源配置的决定权,优势信息的占有权,组织赋予领导者支配和调度资源是为了更好实现组织目标服务的。   二、行政领导者权力异化现状   行政领导权力异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行政领导权力私有化、行政领导权力商品化、行政领导权力庸俗化和行政领导权力网络化。   (一)行政领导权力私有化   部分领导者在掌握行政领导权力之后,将权力变成自己专断独行的资本,以权谋私,不顾集体和社会的利益,以少数人甚至个人的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并且极力谋求更大的更多的权力,通过权力的占有尽可能去追求更大的私人利益,完全摒弃了行政领导权力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行政领导权力私有化是领导者自利性的表现,并且在自利性和利他性方面不能很好地进行区分,以自我为中心,谋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以自己的资源谋求个人利益无可厚非,但是利用组织授予的职权谋求个人的利益显然是将公共权力异化为个人资源的表现。   (二)行政领导权力商品化   在当今社会中行政领导权力商品化,权钱交易盛行,行政领导权力不仅仅成为牟取私利的工具,甚至直接利用手中权力进行不正当的交易。行政领导权力的权威性和独特性逐渐丧失,也沦为一种商品,甚至直接用于交易。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行政领导权力成为牟取经济利益的工具为了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无可厚非,但是在行政领导领域,行政领导权力也被商品化,甚至直接将官标价出售不仅完全丧失了领导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导致社会风气和法制建设遭受巨大破坏。   (三)行政领导权力庸俗化   领导权庸俗化主要表现在领导者不将自己手中的权力视为一种约束和监督,同时将自己的职位要求和角色身份不能同自己所肩负的权力等同起来,让自己的行为作风与社会普通公众无明显差异,难以树立领导者光辉形象,对下属和追随者的表帅作用低下,容易导致上梁不正下梁歪的现象。行政领导权力的庸俗化一方面导致领导者整体素质下降,难以胜任组织领导的重任,同时导致组织形象和名誉受损,无形资产急剧流失,败坏风气。   (四)行政领导权力网络化   行政领导权力网络化是指领导者通过系列活动将身边或者亲近的人拉入行政领导权力形成对的关系网络之中,正常的行政领导权力网络是领导者处理日常事务,实现组织目标的必要保障,同时也是扩大组织影响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异化的行政领导权力网络,“无视组织原则,安插自己“信得过”的人,结党营私、安插亲信。金钱关系网是腐败势力形成腐败集团的“粘结剂”,是裹着糖衣的炮弹,它可以在“利益共享”原则的幌子下,名正言顺地轰开“监督者”的灵魂,使一些人乖乖地落入关系网,将不同类型的、不同层次的人“粘”在一起,使他们心甘情愿地为腐败势力效劳。   三、预防行政领导权力异化的对策研究   (一)提升行政领导者内在素质,回归公共精神   防止行政领导权力异化离不开系列的制度建设和规则的完善,但是从根本上讲需要领导者自身素质的提升,增强自身对内在行为的要求和克制力,通过内在的约束提升领导自制性。提升领导者素质是为了使行政领导权力的行使回归组织的目标和行政领导权力的本质属性和再在要求,以服务公众的利益为目标,增强对行政领导权力的认同,使领导者本着服务的目标按照既定程序行使行政领导权力。公共精神既是现代政府行政的要求同时也是其他组织所秉承的行为准则,领导者作为组织权力的代表者和具体行使者,肩负着组织的使命,提升领导者内在素质回归公共精神,不仅是时代对领导者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组织提升自己   (二)完善民主制度   实现民主制度首先需要公开透明,行政领导权力的产生运用,以及导致的后果影响均需要公开透明,让参与者在信息对称情况对行政领导权力实现有效的监督。实施监督最重要的是需要一定的行为处置权,通过监督对违法乱纪的领导者进行控告,增大其滥用行政领导权力的成本,同时提高行政领导权力异化被发掘的概率,让领导者在运用行政领导权力时候接受全面的制衡。   (三)建立权利制约机制   通过权利制约权力的异化主要通过“权”和“利”的不同功能引导领导者正确行使其职权。“权”主要表现为领导者掌握支配资源和下属的能力,通过对权的合理界定使领导者的权也处于不同权之间的相互制衡之中。同时“利”也是制约行政领导权力异化的有效途径,利既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措施,同时也是一种监督标准,合理界定领导者的工资,当领导者工资收入与实际收入严重不符时,说明领导者可能存在滥用行政领导权力的倾向。另一方面行政领导权力正当行使,有效实现组织目标,可以通过一定的激励措施,奖励领导者一定的“利”,作为领导积极行政的补偿,可以有效减少领导者行使权力过程中的寻租行为。   (四)建立舆论约束机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舆论通过网络得到迅速快捷的传播,并且在短时间内能引起巨大的反响。通过舆论对领导者进行约束主要是将领导者置于透明公开环境下,保证领导者的行为能收到各种视角的角度,同时通过舆论对领导者形象和行为的评价,促使领导者自觉或者不自觉规范自己的举止行为,防止带来的不良影响。同时通过舆论对组织的评价,领导者可以了解社会对组织的总体看法和评价,从而明确组织所处于的环境和未来发展方向,领导者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组织发展与社会期望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林志颂.领导学(亚洲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04).
行政领导权力的异化与防范
【摘要】 当前,我国腐败渎职事件时有发生,行政权力异化现象不断出现。要遏制这些事件的发生,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
【关键词】行政 领导权力 异化 防范
近年来,新闻媒体不时报道有关领导干部违纪违规,纪检监察立案查处,无不令人民群众拍手称快,这凸现出政法、监察机关工作的力度和决心,同时也反映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待加强。要遏制行政权力异化现象,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
一、行政领导权力异化的表现
行政领导权力异化主要表现为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而权力的异化最终必然导致腐败的产生。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1、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
行政领导权力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但如果缺乏相应的利益协调和权力制约机制,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就有可能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凭借机构或职务上的便利,非规范地运用或滥用公共权力满足私人欲望,管理者就变成贪官污吏。腐败行为对国家形象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严峻考验着社会的承受能力。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腐败如此盛行不衰,肯定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如果我们舍本逐末,只讲教育和‘严打’而没有解决源头上的问题,腐败蔓延的势头恐怕是很难得到遏制的。”
2、权力寻租现象突出
当前我国处于政治、经济转型时期,相关的制度及法律还不健全,为权力腐败留下了生存空间。在行政领导权力归少数人所有与支配的社会形态中,利益错位、权力角逐和特权化等腐败现象司空见惯。权权交易、权法交易、权钱交易以及权力寻租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些权力腐败现象涣散党心民心,损害政府公正形象, 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3、对权力流程监督不力
范文五:领导素养
益主体自觉地、尽可能地调动其有 效资源,并且把这些资源有机地凝 聚成特定的实际力量,从而构成权 力主体。 政治权力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于 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利益内在矛 盾的运动,促使不同的利益主体之 间结成社会利益关系,而这种利益 关系的存在和发展,则促使不同利 益基础上产生的各种实际力量之间 形成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一方面, 具有共同利益要求的实际力量之间 出于共同的利害关系而凝结成共同 的力量。由于共同利益是同一利益 关系中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的共同 部分,因而共同力量实际上是这些 利益主体基于共同利益而贡献出的 力量的总和。另一方面, 具有不同利 益要求的实际力量为了实现和维护 自己的利益,解决与对应的实际力 量之间的矛盾而形成相互作用。由 于不同利益之间的矛盾存在的形态 不同,因而由此形成的不同实际力 量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也就不同。
行政领导的 权力与责任分析
领导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体现 着领导活动本身的系统性、完整性 和动态性, 并且还在不断地发展。人 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几乎所有的 领导活动都是在一定社会阶级的活 动中存在,而阶级关系又决定着权 力的拥有和使用,权力成为领导活 动的基础,领导活动必须依靠权力 来进行; 伴随权力的使用, 责任的担 当又构成领导的又一内容。领导活 动中的责任体系是自下而上的,其 中既包含着领导活动本身的责任关 系,也有阶级社会中由阶级利益带 来的责任体系; 由于不同政党、 不同 阶级和不同的社会性质,领导权力 的价值取向和责任认识不同。而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中国,社 会基本权力属于全体人民,领导的 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然要成为群 众利益的代表者,对群众负责。因 此,领导就是要用好权力,承担责 ?&"? 领导科学 !""!# $%
任, 提供服务, 这一点成为具有鲜明 中国特色的领导概念的突出表现。 多少年来, 我们党一直强调, 在领导 全国 人 民进 行 现 代化 建 设 过程 中 , 一定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放在 领导工作的首位,更要求全体领导 者树立 “ 领导就是服务 ” 的意识。“ 服 务” ,已成为我国领导概念中一个重 要的内容。 领导活动的开展,领导与被领 导关系的构成, 领导概念的确立, 都 离不开 “ 权力 ” 这一基础因素。马克 斯? 韦 伯曾 从 政 治学 的 角 度讲 道 , 权力是 “ 在社会交往中一个行为者 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其他行为者之 上的可能性 ” 。 政治权力形成的基础是人们对 利益的追求。实际生活中, 人们的利 益各有不同, 但是, 利
益的实现并不 是自发和自动地去完成的,而是利 益主体自觉的、 能动的活动过程。利
政治权力形成的必要前提在 于,当各种实际力量发生对比关系 时, 一方的力量能够超过另一方, 从 而使这种力量对比关系转变成一方 对另一方的制约关系。在实际过程 中,力量的对比关系可能呈现两种 状态: 一是均衡状态, 对比关系体现 为一种均势关系;一是非均衡状态, 意味着一方的力量大于另一方,相 互对比关系转变为力量相对强大的 一方对另一方的制约关系,这种制 约关系中相对强大的一方所拥有的 力量才是政治权力,这一方即成为 政治权力的拥有者。 责任来源于对权力担当者的要 求。领导责任分两个层面: 一个是政 治的、 社会的层面, 担当的是深层次 的、 广义的道义和伦理责任, 这是在 利益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实际力量的 价值要求,体现了利益的最广泛性; 另一个层面是组织机制运作过程中 对领导者的要求,每一个领导者都 担当着具体的、 现实的职位责任, 这
种责任体现在行政关系和制度建 设中。 社会主义国家领导的深层次 责任来源于社会主义的利益基 础。由于社会主义体现的是以无 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群众为主 体的利益要求,领导的责任必然 以这一要求为基础和核心来建 立。 毛泽东提出的 “ 全心全意为人 民服务 ” 正是对这一责任的高度 , 提炼,不仅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 体制的政治要求,而且渗透在精 神和文化建设之中,成为每一个 领导者不可推卸的神圣责任。同 时,对这一最广泛利益要求的责 任承担,是社会主义领导活动中 最高的责任要求,是我国各级各 类领导者时时处处都必须担负起 的责任。 职位和岗位对责任的要求通 常被称为职责,这是在具体组织 中为组织利益而承担的责任。职 责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职位对 职位拥有者的责任要求。在什么 职位工作, 有什么职务, 就承担相 应的职责, 职位愈高, 责任愈大。 二是制度体系中的责任要求。组 织目标的实现是靠一系列的制度 建设和机制运作来完成的,组织 中的每一个运作程序和每一个制 度的确立, 都是以责任为核心的, 而制度又表现着行政层级关系, 从某种角度来看, 制度体系实际上 是一种责任体系。 三是组织运转中 的责任要求。 组织活动的每个环节 都有其具体的任务, 每项任务都有 其责任的含义, 尤其体现在对领导 活动的评估和对领导者绩效的评 价方面, 是对领导活动的监控和对 领导者的责任追究。 综合对领导权力和责任的分 析, 我们可以很明确地认识到, 在 我国社会主义体制下的领导,其 最根本的内容是
“ 服务 ” 。 在一个 国家的权力体 系中, 社会权力主要分为社会公共权 力、 政党权力和政治社团权力。
社会公共权力是全社会范围 内的政治权力,是以全社会成员 的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国家产生 以后, 即表现为国家权力。 社会公 共权力有以下特点: 一是普遍性, 即这种权力作用于全社会和每个 社会成员,在这个范围内普遍有 效; 二是至上性, 它是社会范围中 的最高权力; 三是排他性, 即在全 社会范围和最高层次上是惟一 的, 排斥其他同等权力的存在。 政党权力是特定阶级的最高 政治组织的政治权力,其形成的 基础是特定阶级和阶层的共同利 益,无产阶级所代表的人民的共 同利益是由共产党的先锋队的权 力来体现的。 政治社团的权力是某一阶级 中不同阶层、集团及其他社会群 体的政治权力, 它以这些阶层、 集 团和群体的共同利益为基础。 不难看出,在国家和社会的 治理过程中,领导权力的来源各 有不同,但都代表着一定阶级和 阶层的利益。我国社会主义的国 家体制和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 性质决定了无产阶级代表着最广 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中国共产党 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领导 权力无论是社会公共权力、政党 权力还是政治社团权力,都来源 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 正是 这种最广泛的利益要求, 赋予了社 会管理活动中各级各类领导的权 力, 同时, 对各级各类领导提出了 责任要求。 领导者运用人民赋予的 权力, 承担权力带来的责任。 权力是利益的体现,责任是 利益的要求,服务是利益的实 现。按照江泽民同志有关领导工 作的讲话精神和 “ 三个代表 ” 重要 思想的要求, 各级各类领导干部, 都要明确工作的最高目标是为人 民服务, 以更好地行使权力, 对人 民负责, 为人民谋利益。 责任编辑 贾 敏 "&% Q(;0 R=/ )(* 4.9,* 9) = A=坚持必成。 #$$#% "& 领导科学 ?!"? ? !"? E V ;=9,W /.)/80)5((AX 6G"% )0* I% 789)J :=+01.,,- 401(+0 -(. =:*% 三思而后行。 K% L(;0+ /(;0*9;0/ )(A/% 智者千虑, 必有一失。 "$% 7=J0 9* 0=/-% 别着急。 ""% M(. :=) )0F0+ *.+) *80 :,(:J 4=:J% 时光不能倒流。 "#% N() ? * 40 .)0=/- =4(.* *80 :()/0O.0):0% 不必为后果忧虑不安。 "6% P,, +(=A/ ,0=A *( Q(;0% 条条道路通罗马。 "!% 789)5/ R9,, R(+J (.* 1(+ *80 40/*%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 >* ? / =) =:* (1 @(A% 这是人力不可抗拒的。 &% B8=* -(. )00A 9/ C./* +0/*% 你需要的是休息。 D% EF0+-*89)5 8=/ 9*/ % 凡事都有开端。 G% H00< -(.+ *0;<0+ .)A0+ :()*+(,% 不要发脾气。
干部常用英语 #$$ 句 S 四 T
劝说 U 安慰用语
"% ’()*+(, -(.+/0,12 克制一下2 #% 30* 4-5()0/ 40 4-5()0/%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 6% 780+0 9/ )( ./0 9
) :(;<,=9)9)5% 发牢骚没有用。
范文六:【摘要】 当前,我国腐败渎职事件时有发生,行政权力异化现象不断出现。要遏制这些事件的发生,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    【关键词】行政 领导权力 异化 防范       近年来,新闻媒体不时报道有关领导干部违纪违规,纪检监察立案查处,无不令人民群众拍手称快,这凸现出政法、监察机关工作的力度和决心,同时也反映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有待加强。要遏制行政权力异化现象,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       一、行政领导权力异化的表现      行政领导权力异化主要表现为玩忽职守、滥用职权,而权力的异化最终必然导致腐败的产生。具体地说有以下几点。   1、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   行政领导权力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公共利益。但如果缺乏相应的利益协调和权力制约机制,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就有可能置国家利益于不顾,凭借机构或职务上的便利,非规范地运用或滥用公共权力满足私人欲望,管理者就变成贪官污吏。腐败行为对国家形象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严峻考验着社会的承受能力。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说:“腐败如此盛行不衰,肯定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如果我们舍本逐末,只讲教育和‘严打’而没有解决源头上的问题,腐败蔓延的势头恐怕是很难得到遏制的。”   2、权力寻租现象突出   当前我国处于政治、经济转型时期,相关的制度及法律还不健全,为权力腐败留下了生存空间。在行政领导权力归少数人所有与支配的社会形态中,利益错位、权力角逐和特权化等腐败现象司空见惯。权权交易、权法交易、权钱交易以及权力寻租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些权力腐败现象涣散党心民心,损害政府公正形象, 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受到损害,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3、对权力流程监督不力   我国现有的监督体制缺乏“防患于未然”的措施。我国大部分的领导腐败案件,都是在领导调离原岗位后才被揭发出来,领导任职时的监督往往流于形式。像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可以不按法律程序,直接干预土地批租和出让事务,造成国有土地资产大量流失。近年来,媒体报道腐败案件中,受贿案多、案值越来越大,“集体腐败”特征明显,领导的部属及其身边工作人员,目睹了领导权力的“至高无上”,以致习以为常,这些现象暴露了没有及时的监督与约束,领导们就容易将手中的权力异化。      二、行政领导权力异化的原因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止”。 阿克顿解释权力腐败的铁律:“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造成我国行政领导权力异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制约行政权力的机制严重欠缺   我国尚未建立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制衡机制,使权力失去制衡,从而利用或滥用手中的权力却可能不受制裁,或者往往以罚代刑,以党纪政纪处理代替刑事制裁,致使某些严重渎职犯罪的人员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当遇到权力行使对象不明、范围不清,或有利可图时,行政越权就可能发生;当遇到不利情况时,就可能利用权力进行规避。   2、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   自由裁量权的滥用,是指行政权的行使主体不遵守为行政自由裁量权所规定的有关法律限制而实施行政违法行为。法律法规无法预测一切将来发生的事件,只能规定一些原则,行政机关据自由裁量权可以有选择地采取相应措施。行政自由裁量权解决了法律滞后和利益冲突的很多现实问题。行政机关存在着以习惯代替法理的思维惯性,对社会事务的管理只考虑到政府的管理效率与便利,而不考虑公民权利保护。不管是恶意腐化还是善意的滥用自由裁量权,都应受到控制。在法制建设上,我们还是相信大卫?休谟的假定原则:对可能或潜在的无赖,只有从法律程序上予以循规蹈矩。对于重刑主义和道德修养教育,不能迷信其作用。   3、非正常的“权力崇拜”   行政领导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容易产生“权力崇拜”。从历史根源上看,漫长的封建专制制度推崇个人独裁专断,行使权力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从政治根源上看,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公开性差,缺少制约与监督;从经济根源上看,比较落后的生产力和不发达的经济状况,使社会生产与分配关系矛盾突出,诱使权力行使者谋取私利。因此,在“权力崇拜”这一意识支配下,领导者有可能为追求权力而角逐,甚至把权力追求作为一切行为的主要目的。其结果,导致行政领导权力手段与目的的本末倒置。事实上,行政领导权力虽是社会少数人行使的权力,但它是为全体社会公众服务的,是用于保障行政行为的顺利实施,是为了实现行政目的而采取的行政手段。      三、行政领导权力异化的防范      1、以道德制约权力   道德制约机制能潜移默化地起作用,效果更持久;道德制约机制侧重于事先预防,期望将问题解决在可能出现之前,通过增强抵御外部不良诱惑的能力而减少滥用权力的可能性;道德制约机制以春风化雨般的柔性力量去驯化刚性力量。通过学习和教育使社会对政府官员的要求内化为道德信念,培养勤政廉政、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意识和品质,使之能自觉以内心道德力量抵制外在不良诱惑,行使好手中权力。    2、以权利制约权力    这是建立在承认公民的权利的基础上的。(1)让公民权利作为一种标识,提醒政府不要逾越权力界限。当政府逾越、滥用权力或有不当行为时促使公民作出积极回应,提起行政诉讼,迫使政府纠正不当行为。(2)完善公民知情权的法律法规建设。(3)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在制度与法律上给予保障,对不按规定公开的要有相关的处罚制度。(4)推行“电子政府”,通过网络公开政府信息,办理相关手续。美国著名法学家博登?海默说:“在法律统治的地方,权力的自由行使受到了规则的阻碍,这些规则使掌权者受到一定行为方式的约束。”    3、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对于行政领导权力的制约应与行政领导权力同生并存。必须建立完善合理的制约机制,以求最大限度防止和克服随时可能出现的变异。我国的权力监督早在古代就有了,封建社会的监督分为三类:一为谏官,主要针对皇帝;二为御史,主要针对官吏;三是采风,即社会舆论。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法定监督机制,其中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对党员的监督;政府系统的监察部门对公务员的监督;反贪污贿赂局对违反刑法的犯罪分子的监督;有审计监督;有司法、检察、审判机关的监督;还有社会团体监督、民众个体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但要使监督与制约机制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分清部门职责和界限,做到有法必依;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建立预防腐败的新机制。    4、以公共舆论制约权力    加强新闻舆论监督,通过对事件的批露、曝光与批评,引发、唤起舆论,使被曝光者不得不面对群众的压力与监督,从而产生积极的效果。在新闻媒体发达的今天,我们应该广泛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对权力进行有效、及时的监督,以保证行政领导权力的正确行使。要继续完善“行政问责制”。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因“非典”引咎辞职后,已逐步形成了责任追究制度。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因黑龙江省水源污染请辞,原山西省省长于幼军因“黑煤窑”事件离任。由此可见,责任政府的意识已在政府公务员中逐步形成。    5、以规范行政程序制约权力    英国早在中世纪就形成了程序先于权力的诉讼原则,主要体现在越权无效和自然公正两大原则中。行政程序是法治社会建立的必然要件。对于中国愈演愈烈的行政腐败,行政程序的特殊疗效主要体现为遏制行政自由裁量权,防止行政权不适当地侵犯公民权利,并向受到侵害的公民权利提供救济渠道。行政公开是是制止自由裁量权专横行使最有效的武器。行政公开不充分,监督行政也不会完整。         【参考文献】   [1] 吴敬琏:中国腐败的治理[J].战略与管理,2003(2).   [2] 秦晖:权力、责任与宪政,兼论转轨中政府的大小问题[J].二十一世纪,2003(12).   [3] 谢海生:对中国腐败问题的深层解构[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6).   [4] 卢剑峰:行政权力的腐败治理[J].社科纵横,2005(6).   [5] 赵瑞涛:行政领导权力行使过程中的变异现象及其克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6).
范文七:[摘要]当前我国行政机关中因行政领导者一句话经常会导致一件工作反复多次进行,严重影响了我国行政机关的行政效率。本文从我国行政管理现状出发,借鉴笔者在行政机关中工作的经历与发现,分析行政领导者的“话语权力”对行政效率的影响并提出解决办法。   [关键词]行政管理;领导者;话语权力;行政效率   [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5-03   1 当前我国行政效率概况   1.1 中国政府行政管理状况   就我国目前行政区划状态来看,我国行政管理范围广、跨度大,管理队伍数量庞大,人员队伍素质亟待提高。   1.2 行政效率概况   1.2.1 行政效率的含义   行政效率,就是在圆满完成行政机关的使命与任务以及既定目标的基础上,投入的工作量与获得的工作效果之比。但是,由于行政工作有许多复杂抽象的行政事务,有许多无形的东西,无法用数字来计算其效率。因此,有不少学者又提出了从行政管理的社会效果来衡量,看是否成功地完成工作任务,实现了预定的目的;看是否创造出了最好的成绩和记录;看是否及时解决了问题和困难。因此,行政效率“是通过公共行政机构的有效活动,达到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并充分满足公民和社会集体发展的需要”。[1]   1.2.2 我国目前行政效率状况   我国目前行政效率依旧处于比较低下的状况中,分析来看,是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行政体制、公务人员的素质以及激励措施四大方面制约着。具体原因包括旧观念的束缚,官僚主义严重;慢节奏的习惯,按部就班,没有时间观念;行政理论研究工作薄弱,没有正确的理论作为指导;行政法律制度不健全,机构立法问题较多。这些都是造成我国目前行政效率低下的原因。但是,笔者要在这里提到一点,行政领导的“话语权力”也是影响行政效率的一项重要因素。   2 领导“话语权力”对行政效率的影响   2.1 官僚制下行政领导具有的“话语权力”   2.1.1 中国官僚制   较之马克斯·韦伯典型的官僚制,我国政府呈现出自身特色的“中国官僚制”。中国官僚制更多地体现出:“①‘家长制’的影响,领导者行政权力过大;②组织活动中的人格化倾向,在行政组织中占支配地位的维权体系是人情伦理,关系和人情往往代替制度和规则;③组织活动的非理性和缺乏效率;④法治理念的淡漠;⑤现代契约观念的欠缺。”[2]   由此可见,我国的政府也处在一种“命令—服从”的结构之中。在这种结构中,政令以及相关政策、决策的上传下达都是存在于强力而有效的命令—执行中。在该种体制结构中,部门领导在部门决策中享有极大的权力,拥有不可反驳的地位。   2.1.2 领导的“话语权力”   话语和权力的结合要追溯于法国哲学家福柯,是他曾经提出“话语即权力”这一论断,是他第一次提出话语与权力的结合。福柯认为话语绝对不是一个透明的中型要素,其实是某些要挟力量得以膨胀的良好场所。其中,“话语”并不是文学和语言学中的概念,而是“权力”的表现之一,是掌握权力的关键。   通过福柯“话语”与“权力”关系的理解,我们不难发现,“话语往往能说明拥有和行使话语权的人背后所隐含的深层次价值取向、利益立场与诉求,所以通过话语能看到不同利益全体所代表的价值取向与立场”。[3]   在中国官僚制结构中,领导者是行政组织中那些有影响力的人,他们可以是组织中拥有合法职位,对各类管理活动具有决定权的主管人员,也可能是一些没有确定职位的权威人士。行政领导者的地位给其带来的是下级不可抗拒的权威与权力,“令行禁止”已经深入行政机关中每个人的内心,而领导的“话”即命令,就必须执行,难以抗拒。领导的“话语”真正成为了领导“权力”的行使。   2.2 领导者“话语权力”对行政效率的影响   2.2.1 对人员士气的影响   作为一名领导者,其所说所讲的话语对行政人员的士气有着重要的影响。《左传》中所讲“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故事说明了鼓舞士气的重要性和需要把握的度,而领导的话语对行政人员的影响亦如此。好的话语会对人员的士气起到鼓舞的作用,所谓一鼓作气,适时正当的激发出人员的昂扬斗志,士气大振,从而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进而影响到行政效率的提升。   而不当的话语则会打击人员的积极性,人员士气低落,缺乏斗志,进而可能在工作中萎靡不振,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进度。   2.2.2 对组织安排的影响   一名优秀的领导者,会凭借着自己所拥有的“话语权力”和高超的话语技巧在面对工作时做出最合理有效的组织安排,有条不紊地找到一种最有效的组织方式。好的组织安排在一定程度上会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人员的各项才能,使得各种优点尽得其用,从而提升效率。而领导者也会在工作中运用话语权力进行合理恰当的安排,协调大家分工协作,并且处理好各种问题以及矛盾,促进工作合理有序的开展,从而提升行政效率。   反之,行政领导者错误的运用自己的“话语权力”,就可能造成组织安排混乱,组织内部矛盾突出,争端凸显,无法合理有效地发挥出组织的作用,从而造成行政效率低下。   同时,优秀的行政领导运用良好的“话语权力”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员找到一条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从而节省了时间,对行政效率的提升也有着较大促进作用。   2.2.3 多变 “话语”的消极影响   但是,在行政生活中,领导的话语往往是多变的。而又正如前文中所述,行政机构中“令行禁止”的作风已经深入人心,而领导的“话语令”也被当做是政策命令而执行。如今行政机构中一些工作任务的处理是由一名专门领导负责,领导者的“话语”成为工作执行的标准,但是领导者的话语往往受其利益构成以及价值取向,甚至情感等多方面的影响而改变。总而言之,领导的一句话,可以肯定这项工作,领导的这一句话,也可以否定这项工作,使得这项工作不断返工。这就造成了工作进程中因受到领导多变的“话语”影响而使一项工作任务反反复复的进行,这样拖延了工作时间,降低了工作效率。   笔者在某机关部门实习工作期间,曾经接触一项任务,需要做出本区各下属单位的测评反馈。因为之前各项数据都已统计完毕,具体需要做的就是将数据输入制成电子版再排序。本来是很简单的工作,但是在操作过程中因为单位的分类排序出现了分歧,一次次在领导的“一句话”之后做出修改,重新调整。将本可以两天完成的工作拖延至一个星期,同时也拖延了给各单位反馈的时间并且也对之后的工作造成了积压。   这就是现实行政机构中因行政领导者的“话语”影响工作效率的实例。笔者在行政机关的工作感受更是加深了对消极“话语权力”会严重影响行政效率的印象。   3 解决办法   虽说领导的“话语权力”会在人员士气、组织安排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方面对提升行政效率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消极的“话语”同样也会阻碍行政效率的提升。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是值得探讨的。   3.1 更新传统陈旧观念   陈旧的观念严重影响了行政效率。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因此,也要树立起新的观念来适应新的时代。   首先,应树立起全局观念。要有大局意识,在工作中以全局利益出发,认真分析局势,确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尽量减少出言反复,相互推诿。   其次,要树立起时间观念。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在现在社会中是一项很重要的竞争因素。不仅在市场竞争中要关注时间的比拼,而且在行政活动当中,节省时间,珍惜时间,讲求效率,注重实效也是提升行政效率的重要因素。   3.2 提高领导者个人素质   在行政机构中的行政管理活动主体是行政人员。行政人员中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提高是关乎行政管理活动进行,提高行政效率的重要因素。   首先,提高领导者的业务素质。领导者的业务素质,或者说是领导者的专业知识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对行政工者有着重要的影响。领导者业务素质高,专业知识体系健全,在面对一项工作的时候,能够透彻分析问题,制定工作方案,就可以避免笔者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因单位分类不明确而多次重复一项工作的情况出现。   其次,更新领导者管理观念。要排除在行政机关中的官僚作风,就要更新领导者的管理观念,摒弃官僚主义作风,注重实际工作人员的工作。不要以“话语权力”来干预正常工作的进行,也切不可领导干部“一言堂”。   3.3 领导班子统一指挥   我国目前普遍实行集体领导制度,领导者是一个集团。这就需要领导班子内部协调一致,统一指挥。在经过讨论决定之后,确定一个统一的执行方案。而且要切忌多人指挥,最后每项工作只有一个领导负责,多头指挥只会使下级无所适从。听从多个领导的命令只会使得工作很难进行,从而使得行政效率低下。   3.4 建立起民主的领导方式   相较之不同的领导方式,“以人员为中心的民主领导方式比以工作为中心的集权方式效率要高。”[4]采用该种领导方式的领导者关注的是如何调动行政人员的积极性,认真倾听下级工作人员的意见,创造民主的氛围,使大家自觉自愿的发挥才干,为完成工作而努力。在这样的民主领导下,上级、平级、下级之间才会保持一种良性的工作关系,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   4 结 论   行政效率是当前行政机构中备受关注的一项,如何提升行政效率已经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焦点。不论是从管理方式上,还是管理理念上,整个社会都在不断更新理念为提升行政效率而努力。   然而在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活动中,却出现了行政领导者一句话否定工作,只得重新开始工作的现象。这给行政效率的提升造成了很大的障碍,领导者的“话语权力”一定程度上也对行政效率造成了消极的影响。   行政效率的提高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不论是领导者“话语权力”的影响还是其他观念上、制度上的影响,都改变不了当前提高行政效率,注重行政效能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沈亚平,吴春华.公共行政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2]魏娜.官僚制的精神与转型时期我国组织模式的塑造[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1).   [3]任宇波.话语即权力[J/OL].大众数字报.http:///dzrb/data/ /html/11/content_5.html.   [4]唐代望,袁德君,刘熙瑞,等.现代行政管理学问答[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范文八:作者:坎杰米富阔佩恩应用心理学 1998年03期  无论是管理理论工作者还是实际的管理人员,都毫无例外地承认,权力是组织运行的基础,是有效的领导行为的保证,组织目标是通过领导者影响组织的全体成员共同努力来实现的。因此,分析领导者在影响组织成员过程中运用的权力形式及其方式,对于改进管理者的工作成效,提高组织的有效性将是非常重要的。  1
权力及其基础  1.1
权力的定义  什么是权力?对于这个问题历来就有着各种各样的答案。 最初, Russell (1938 )把权力定义为产生预期结果的一个过程;  而Bierstedt(1950)则把权力描述为行使某种力量的能力。 这样的定义看来显得表面化。而最早系统地论述组织权力的德国学者Weber (1954)曾系统地分析了组织与权力的关系,提出权力就是把自己的意愿施加于他人行为之上的可能性。这种观点强调个人意愿对他人行为的影响是权力的核心,有很广泛的影响,例如Dahl(1957)就直接把权力定义为能够使他人做不愿意做的事;Rogers(1973)把权力看作为影响他人的潜在力量;Etzioni(1978 )也认为权力就是个体促使他人执行其个人指示和命令的能力;Kransz(1986)主张“权力就是影响他人和全体行为的能力,是一个领导者的影响潜能”。既然有来自于领导者的影响,当然也必然存在着下属对抗的可能性, 出于这方面考虑,
French (1956)进一步提出权力的大小等于对他人产生的最大作用力减去该人的最大对抗力。
在组织管理中,
权力的定义就更现实和具体化,例如Cangemi(1992)从目的的角度定义“权力是驱使他人,怂恿他人, 说服和鼓励他人从事某种行为以达到某个目标的能力”; Tannenbaum (1962)考虑到权力的行使结果对个人和组织两方面的结果,提出有效的领导者具有通过人际影响使下属完成其个人和组织目标的能力;而Hersey和Blanchard(1982)进一步强调权力行使的情境性, 认为有效的领导者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影响群体和个体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在Verderber和Verderber(1992)的研究中,关注的不仅仅是权力对人外显行为的作用,更重视对人观念的影响,所以他们指出:“社会权力是改变他人的态度、信念和行为的能力。”  有关权力的定义是举不胜举,但其共同之处在于把权力看作为领导者获得他人服从行为的资源。  1.2
权力的来源  由于领导者的工作绩效是通过其下属群体的绩效来体现的,他的工作离不开权力和影响,但是领导者的权力又从何来呢?综述各种有关的研究,权力的来源可以归纳为以下八个方面:  惩罚与强制力。这自然取决于领导者所拥有的惩罚及负面压力,也取决于下属对于这种惩罚及代价的知觉。  奖赏。领导者能够提供给下属诸如金钱、职务等价值的激励,也是权力的来源。但是在这种奖赏权力的行使中,领导者必须谨慎处理好奖酬的平均性和奖励突出贡献之间的关系,以保持职员的工作动机和组织归属感。  组织法定。组织是一个职权等级结构,它给每一个职位的领导者都规定与完成职责相应的法定权力。  专长。领导者拥有某一有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也能受到他人的仰慕和服从,从而获得了所谓的专家权。  尊敬。领导者由于其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资历,良好的信誉,及在行业和同事中的突出表现,赢得职员的尊敬,成为他们认同的对象。于是,该领导者也就拥有了所谓的“参照权力”。  信息。拥有重要的信息,或者能够比他人更快,更早得到信息,也是权力的一个来源。权力总是流向拥有信息并知道如何完成任务的领导者。  关系。与他人,特别是重要的人物和机构形成广泛而良好的关系,也能够获得影响他人的力量。  个人魅力。这是与领导者个人出众的品德、才华、魄力相联系的,从而形成了好像一种“力场”,周围的人都被他所吸引,接受他的影响。  2
职权和个人权力(Personal Power)  区分职权和个人权力对于正确地理解领导者的权力行使,发挥领导者的效能至关重要。  职权通常是指领导者的法定权力,是由组织授予的,它使领导者能够以强制、引诱、驱使等方式,使他人按照领导者的意愿行动,以实现特定的组织目标。个人权力则不能由组织授予,而是由下级、同事或者有时是上级赋予的,并且这种赋予表现为领导者在一天天的工作中,通过各种令人崇敬而渴望的行为,通过出色的工作成绩而逐步获得。所以,下属对于领导者个人权力的服从完全是个人的选择。在这样的权力影响下,他们将以百分之百的努力和热情来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这是在严厉的职权下绝对不可能出现的。  有效的领导者总是依赖于个人权力,而把职权作为最后的,当其他方法都失去作用时才使用的方法,尽管实际上拥有这种权力。官僚主义的领导者则相反,他们一味地强调职权,利用职权来影响下属,其结果或者使职工辞职离开组织,或者虽然人在组织,但他的思想和行为却等于离开了组织。后者几乎是无法激励的,他们甚至学会了如下种种对付官僚主义的领导方式的窍门:  *
为了自我保护而说谎;  *
伪造各种报告以应付领导者;  *
投机取巧;  *
指责他人以开脱自己的失误;  *
自我标榜;  *
巧设机关,窥探他人,然后向领导者报告;  *
表面忠诚以博取领导的偏信;  *
形成不健康的道德规范;  *
回避风险;  *
更多的人际冲突;  *
工作上被动应付,得过且过;  *
拒绝新的尝试,工作中无创新性;  *
不放过任何机会报复同事和领导;  *
不信任任何人;  *
生产质量低下;  *
完不成预定的计划;  *
浪费严重,且隐瞒浪费现象;  *
抓住机会对抗组织和领导;  *
帮助竞争对手对付自己的组织;  *
无主动精神和奉献精神,且嘲笑打击他人;  *
有一套有损于组织目标的个人小算盘。  这些都是一个官僚主义领导的部门中常见的现象,是该官僚主义领导者自己一手制造的(Cangemi,Rice,and Kowalski,1989)。  3
有效的领导者与个人权力  一个有效的领导者与其下属的关系往往不是依靠正式的职权关系,他必须认识到发展其个人权力的重要性。因为,当代社会很少有人愿意接受那种仅仅由于扮演着领导的角色而源源不断地发号施令。  3.1
加强个人权力  要增加个人权力,领导者必须表现出对组织成员的信任态度。同时也要注意提高个人的专业技术水平,以增加下属对领导者的信任,因为每一个职工都信任能给他们指出正确方向的领导者。创造杰出的个人成就,并使之有目共睹,也能使该领导者成为深受下属仰慕和尊重的组织的样板。企业职工对领导者的尊敬随着他工作业绩中每一次辉煌的记录而增加,同时,该领导者的个人权力随之增加。一旦领导者忽视了加强个人权力的重要性,下属对于他的命令的抵制也就随之而来了。  当然,领导者的个人权力也与他是否根据下属的特点,灵活多样地采取相应的领导行为有关。 情境领导理论(Hersey , Blanchard  &Natemeyer,1979)强调, 有效的领导行为是与下属个体或群体在特定情境中的工作成熟性(Task Maturity)相关的, 即有效的领导者是根据下属在特定的工作任务和情境中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热情而采取相应的领导行为。所以,下属的工作成熟性决定了领导风格和权力的有效与否。例如,对于一个新手职工,他的技能或许不能胜任工作,对工作也没有热心。于是,领导者就应该采用一种“指教”型的领导风格和强制型的权力,使该职工按照领导的指令工作;随着职工的工作成熟性增加,指令性的领导行为仍然必要,但还需要支持型的领导行为的辅助,这样才能激励职工去工作;当职工较为成熟时,他们就不再需要领导者的指示,而是要求获得领导者的工作支持及与领导者之间的良好的沟通,所以参与的领导风格和参照权力将能提高职工的工作绩效和工作满意感;对于高度成熟的职工,他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能力也很强,一种授权型的领导风格将有极大的工作激励作用。  3.2
有效地行使权力  有效的领导者在工作中往往不是依靠他们的职务头衔。 Kanter (1977)认为,强有力的领导者在工作中不是利用职务头衔和任命书,而是更多地行使个人权力来影响职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树立工作的信心。Block(1987)发现,一个领导者在培养别人的权力的同时, 他自己的权力也变得更强大。Jamieson和O'Mara(1991)认为,领导者要授权于下属,他就要像同事一样与下属共事,而不是像一个老板那样高高在上,要依靠影响、尊重和良好的关系。当然,领导者不仅要授权,实现所谓的权力共享,也要使对授权之后的下属对工作负责。因此,领导者要及时肯定职工的工作成果、贡献以及他们的思想,并给予奖励;要鼓励职工的参与精神,介入到决策之中,充分信任那些值得信任的人;要按照工作的结果而不是工作的过程,奖励那些对组织目标贡献最大的人。  强有力的领导者总是通过影响,而不是命令来使职工做该做的事。Galbraith(1983)指出, 领导者权力大小的判断依据是该领导者是否能有效地说服他人接受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要有效地行使权力,领导者就要去体察职工而不是统治职工,要依靠技巧而不是凭借武力。他们在友谊的基础之上相互尊重,追求真诚而不是欺骗。MaClelland(1970)曾指出,权力的积极的、社会的一面在于关心群体的目标,找到能够激励群体成员的目标,并帮助他们确立这样的目标,积极主动地寻求实现目标的手段,使群体成员在实现目标的艰苦工作中深深体会到各方面的支持,
体会到自己的能力和力量。
McMurry(1973 )认为一个有说服力的领导者能够在理智上和情感上影响听众,他会仔细分析听众的有关需要、想法和价值观,并能够在听众产生对抗之前,以此为基础形成一个与听众共识的连系。听众的对抗必须以一种谨慎的尊重的方式,而不是冠冕堂皇的教条来解决。Payne (1996)还特别强调,对于领导者而言,重要的不仅在于他们说了什么,也在于他们是怎么说的。领导者的言语充分运用音调、声音大小、停顿的变化、清晰的观点、精心的内容组织,并有相当的逻辑性和情绪感召力,他们往往被评价为能力强,影响力大,说服力好(Payne,1996 )。  3.3
避免误用权力  权力的误用既是一个伦理道德的问题,也是一个领导有效性的问题。不恰当地使用了权力可以帮助领导者取得短期的效果,但是长远来说,这将使领导者成为组织的祸根,最终迫使组织起来反对他。  Levinson(1978)认为,品格不良的领导者往往智商很高,行动上吹毛求疵,拼命追求成绩,不断获得高级职位,但工作中又总不能与人相处,很少授权于他人,难以激励下属。  一个有效的领导者获得了个人权力之后,必须牢记权力是组织职工给予的,所以也能够轻而易举地被职工剥夺;权力是动态的,它是通过适当的、充满技巧的行为和智慧,一天天地积累起来的。权力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可能因为一个不经意的活动而失去。一般而言,以下的一些行为往往是领导者失去权力的原因:  *  一个有意的谎言——特别是当他的谎言影响到了一大批人的生计、家庭、形象、职业生涯、地位等;  *
一个不负责任的行为——如酒后开车并卷入了一场严重事故;  *
一个婚姻破裂的丑闻——破坏了家庭关系, 并被媒体抄得沸沸扬扬;  *
一个不明智的反社会行为;  *
不道德的行为,这会引起职工对领导和组织的批评;  *
有悖伦理的行为——特别是那些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的行为;  *
残忍的行为——如对员工和他人的违法行为;  *
人身攻击——包括对员工及其家庭的辱骂、诋毁等行为;  *
不良的个人习惯——诸如酗酒、赌博、吸毒、嫖娼等行为, 将会导致个人声誉的下降(Cangemi,1992);  *
被控告——因不法行为或其他违反公民准则的行为而被控告。  一个领导者,无论他拥有多么优越的条件,只要那些赋予他权力的职工认为他不再值得尊重时,他们便会收回这种赋予,领导者也就失去了权力。所以领导者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并时刻珍惜和爱护职工赋予他们的权力。  * 本文是根据作者为本刊提供的两篇论文:Developing
PersonalPower—A Requisite for Effective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和Leadership and the Effective Use of Power,由马剑虹、 李运亭编译而成。
与本文有关的信件请寄Western  Kentucky  University .Bowling Green,KY42101,J.Cangemi,教授。作者介绍:坎杰米
美国西肯德基大学
范文九:摘 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会议上、不同场所就党员领导干部的作风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是新时期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严肃党风党纪、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思想法宝。各级领导干部务必要认真学习和践行这些讲话精神,依法履行领导职能,正确施行人民赋予的权利,虚心接受人民监督。这是人民利益的需要,更是党的事业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领导
施行    中图分类号:D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8-02   现阶段,我国正处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崭新阶段。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稳步发展,需要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各级领导干部依照国家大政方针,严格履行领导职责,依法施行领导权力,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和发扬好的作风,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指示精神,正确运用手中人民赋予的权力。本文就领导能职与权力施行作一探讨,与同仁共勉。   一、“领导”及其职能   “领导”一词的基本含义有两个,一是指名词概念的领导,一是指动词概念的领导。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看, 任何一种有组织的群体(团体)或社会活动, 都需要有管理和指挥, 以达到统一群体成员的步伐、协调群体成员行动的目的。这个管理和指挥的过程就是领导者履行领导职能、施行领导权力的过程。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切较大规模的直接或共同活动,都或多或少地需要指挥,以协调个人的活动,并执行生产总体的运动,……一个单独的提琴手是自己指挥自己, 一个乐队就需要有一个乐队指挥”。深刻阐明了一切社会活动中领导者(指挥者)的重要性。领导过程的存在具有十分鲜明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一个国家需要有一个政党来领导;一个部门、一个团体需要有一个具体的领导者;学校的一个教学班级需要有班主任来领导。   领导的基本职能从总体上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第二是科学决策,第三是知人善任。思想政治工作就是领导者通过思想工作来教育、引导、解决人的思想信念和世界观问题。习近平同志曾讲到:“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统一起来,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阐明了新时期思想教育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领导干部必须一贯地、毫不动摇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民族的共产主义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科学决策是领导者施行领导权力最基本的职能。不论是宏观上的领导,还是具体实践中的领导, 都需要行使决策职能。党和国家领导人根据广大人民的意愿和国情决策国家大事,而一个工厂的厂长则决策着工厂的大事。决策的失败,就标志着领导的失败。领导者施行决策权力一定要讲究科学性和现实性,必须在国家大政方针指导下, 要广泛调查研究,要集思广益,充分发扬民主,发挥群众的智慧和才能。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来,到群众中去。”。因此,决策来之于群众的实践,也贯彻于群众的实践。   知人善任是领导的第三个基本职能。领导者的任何一项计划或决策都要由具体的人来完成,这就出现了选用人才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讲到:“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习近平同志在2013年也讲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我们党的历届领导集体都高度重视干部选拔使用问题,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知人”就是领导者要在实践中全面考察了解干部,注重政绩,注重公论,从本质上认识和了解干部。这就要求考察干部的过程必须民主化。要严格坚持干部路线和德才兼备的原则,把“德”放在首位。前些年,一些部门和单位在干部选拔使用中一度出现了违背党的干部路线、违背干部选拔原则的不良现象,这些不良现象严重损害了党的形象和威望。   善任,就是将选拔的干部使用在最合适的岗位上,让他们“专业对口”。毛泽东同志曾指出:“领导者的责任,归结起来,主要地是出主意,
用干部两件事”。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观点看,凡是一个客观的人必定是既有优点,又有缺点。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努力做到选贤任能、用当其时,知人善任、人尽其才。总之,知人是善任的前提,善任是知人的目的。领导者在行使职责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中的工作原则、选拔条件和选拔程序,坚决杜绝任人唯亲的现象。争取做到因才而施用, 因事而选才。   二、权力及其含义   “权力”中的“权”:为衡器,权力:平衡的力量、平衡的能力。权力一词通常的含义是:对某项事务或工作所体现出的具有指挥、掌控、决策等的职责或权威。就“权力”的这项属性在《辞海》中的解释为: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从广义上讲,权力是指一个人或一个组织、一个国家针对某项事务本身所具有的影响力和支配力。权力对国家而言,充分体现了国家权力。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实践证明,支配者和被支配者构成了“权力”的产生和运用的基本要素。“权力”的存在体现在支配者与被支配者之间,离开了这两者,“权力”就无从体现。所谓领导权力,就是权力所有者(领导者)在严格遵循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为完成已定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在履行自己工作职责的过程中,对被领导者施行的主观支配力。这个主观支配力的施行过程就是领导者行使领导权力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一大批各级领导干部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一直以来严格履行工作职责,正确运用手中人民赋予的权力,勤奋努力地践行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宗旨,体现了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为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是他们为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严以律己的工作态度、任劳任怨的实际行动推动了党的事业不断发展。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有相当数量的党员领导干部利用手中人民赋予的权利损公肥私,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特别是近些年来,有相当数量的高级领导干部,放松了党的组织纪律对自己的约束,贪污腐化,走向蜕变。这些腐败现象尽管发生在少数领导干部身上,但严重损害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也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光辉形象。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从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出发,近年来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讲话。党中央针对领导干部正确履行职责、严格行使权力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这些讲话和党纪政纪对各级领导干部依法履行职责,严格施行领导权力提出了十分具体的要求和规定,全体领导干部必须严格遵守。
  三、领导权力及其施行   1.以高度的历史责任出发理解权力。在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国家的一切权力归人民。从严格意义讲,党的领导干部都是在不同岗位、承担不同责任的人民公仆,是人民赋予了他手中的权力。领导干部施行权力,必须从维护党的事业的大局出发、从维护人民利益的大局出发、从维护国家利益的大局出发,要充分体现责任意识,一定要从事业长久发展的大局出发,严格遵循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完整地贯彻落实“三严三实”的基本要求。绝不能从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出发,更不能以损害党和人民的利益为代价施行权力。   2.严格依法施行权力。法律法规是一个部门、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各项事业有序发展的基本保证。现阶段,我国相对完善的行政法规为各级领导干部正确施行权力提供了十分有力的法律保障。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依法施行权力,让手中的权力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运行。履行职责、施行权力的过程中警钟长鸣,时刻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3.充分发扬民主。民主履职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优势,领导干部在施行权力的过程中,必须始终遵循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充分体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全面践行“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的基本要求,把民主集中制原则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   4.完善监督机制。近年来,党中央根据新形势下领导干部中出现的一些严重损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腐败现象,制定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巡视与监督的法律条规,有效地促进了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行业性监督机制的进一步完善,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实践证明,监督机制愈完善,权力运行就愈规范,这也是党的事业稳步发展的基本保证。   总之,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党性修养,全面贯彻落实“三严三实”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和施行手中人民赋予的权力,自觉接受人民监督。发扬和保持公仆本色,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甘于奉献,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3][9][10]《习近平贵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1月,第143、138、122、130页。   [2]《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367页。   [4]《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第899页。   [5][7]《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6、257页。   [6]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讲话(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http://.cn/n//c75815.html.   [8]《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4月版第1538页。   作者简介:孔庆祝(1962.7-),男,藏族,中共党员,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人,现任西北民族大学党委统战部部长、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教育、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研究。
范文十:领导如何进行权力分配
摘要:不同的会因其知识、能力、专长、好恶、情感等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分配方式方法,但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都必须遵循权力分配的基本原则。
身为领导,就有权利,而拥有权利如何分配,本文对此简单描述。首先讲一下权力分配在领导活动中的现实意义:
1.权力分配是实现有效领导的主要手段
西方管理学中一再强调管理幅度问题,它的精神实质就是:一个人直属的下级人员的数量应有一定的限度。英国的管理学家厄威克在《管理的要素》中指出,每一个上级领导人中所管辖的相互之间有工作联系的下级人员不应超过7人。更多的人和事不能一一躬身亲问,除了企业方针、政策、决策以外,更多的人和事需要通过权力分配的形式交由下级去领导去管理去做,这样才能抛开琐事和日常事务的纠缠,才能把有效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主要的重大的工作上,从而为更好地行使其权力提供前提保证,促使领导工作高效地进行。
2.权力分配是巩固和扩大权力的重要手段
权力的巩固在于逐渐取得所有员工对其权力的承认和接受,对其权力进行适当有效的分配,是其实现的重要手段。先使权力分配对象承认和接受你的权力,他们就会影响其它员工承认和接受你的权力,这是一种指数递增的影响辐射。权力的扩大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延性扩大,即通过提高职位而提高领导权力;一种是内涵性扩大,即通过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而提高自己的权威。领导权力分配是提高领导权威的重要手段。
3.权力分配是融用权、用人于一体的领导艺术
有人说:用人是领导的最高艺术。用权是所有领导活动的保证,是用人的前提,无权又谈什么用人呢?领导权力分配既用人又用权,是融用人、用权于一体的领导艺术。它在领导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给以足够的重视,
必须在领导活动的实践中逐渐运用并掌握它,为领导实践服务。
权力分配的原则
如果说权力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那么,权力分配可以说是集中地体现了它的纷繁复杂性。权力分配的范围广泛,权力分配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尤为复杂的还是权力分配者和分配对象都是活生生具有能动性的人。不同的会因其知识、能力、专长、好恶、情感等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分配方式方法,但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方法,都必须遵循权力分配的基本原则。这样,才能保证领导权力分配的科学性。根据权力分配的层面、角度、领域的不同,权力分配可以概括出许多原则,但基本的原则有以下几种:
□职权一致、责权对等原则
权力分配是为了更好地实现领导目标而借助他人或集体的力量。为了保证被分配权力的下级的工作热情、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进行权力分配时,必须遵循职权一致的原则。
与职位相称的权力是下级开展工作的基础,有职无权的人是打不开局面的;若权大于职,也会造成不良后果。因此,必须保证被分配权力的下属有职有权、职权相称。有职则明正言顺,有权则水到渠成。权力分配不但要使被分配权力的下属有职有权、职权相称,更要有权有责、权责对等。职权是执行任务时的自决权,职责是完成这项任务的义务。责任是中心,权力是条件、是手段。权责对等原则要求在进行权力分配时,既不能让下属只承担义务和责任而不提供权力保证,又不能只分配权力而不使其承担一定的义务和担负起一定的责任。
□层级分明、权责明确原则
企业的权力系统,从静态结构看,是自上而下的一系列权力关系。在进行权力分配时,必须注意这一系列权力关系,必须注意权力的层级性、权责明确性。权力分配要逐级逐层进行,以使每一个被分配权力的人都知道是谁分配给自己权力的,知道自己属于那个层级,知道自己的权力和责任范围多大,知道
哪些事应由自己决策,哪些事需要请示、向谁请示。另外,这个原则严格要求不能越级授权,越级授权最容易造成权力和责任的混乱。
□分配适度、系统优化原则
要想使领导活动实现高效运转和整体功能最优,在进行权力分配时就一定要遵循分配适度、系统优化的原则。分配过度,就会权在下而令不易行、禁不易止。若分配过少,权力过于集中在上,就会一方面下级权轻无法负起应负的责任;另一方面也会被琐事缠身,无法超脱日常事务,工作本末倒置,主次颠倒,不该做的做了不少,应该做的却没做好。因此,在进行权力分配时,要把单一的一种权力的分配放到权力的整体系统中进行,既要发挥和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又要保证整体的效能,要追求权力整体系统运行的优化。
□择人任事、量才授贤原则
这项原则就是要求在进行权力分配时,必须是因事设人,择人任事。设人是因为有事要做,有任务等待完成,即分配权力必须是因为工作的需要。决不能因人设事,不能因要安排某人而没事找事。择人要举贤任能。择人是为了成事,而要成事,贤能自是其基础条件。择人若为“不肖”,轻则成事不足,重则败事有余。择人更不能任人唯亲,任人唯亲则小人趋至,蒙蔽视听,贤能远避,良谋不纳,这不但要降低的威信,更会给事业造成严重损害,于己于公都是有害无利的。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