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知识的大部分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是对的,但事实上确属于错误

年轻人对于避孕有哪些错误认识 的相关文章推荐_亲贝网
旗下网站:
& 年轻人对于避孕有哪些错误认识 的相关文章推荐
不要用错安全套。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孕成功率可高达98%,但使用不当却会大大降低成功率。戴套太晚、摘套过早、型号不对、用前不检查、安全套过期等问题都普遍存在,这些错误用法会降低安全套的避孕成功率,导致避孕失败。我们有哪些常见的对汽车的错误认识?
【鱼非鱼的回答(924票)】:
楼主问了个好问题。我国作为一个普及时间很短的国家,国民对汽车认识误区真的不是一般的多。我也来说一下:
1.排量越大越费油。
这个我觉得是国人最严重的误区,而且很少被纠正。实际上高速巡航大排量一般转速低反而省油,加速超车油门也不用踩很深。小排量只是在怠速和低速的时候会有优势。总的来说同样的发动机技术,适中的排量最省油。这个适中的排量,对于紧凑型车是1.8-2.0(有些车型1.5和1.6的可能也不错,这个是一些14年换代的新车才出现的新情况,也是技术提高了,新的1.6和1.5发动机动力达到了之前1.8发动机的水平),对于中级车是2.0-2.5。涡轮增压可以比这个小一点。太小的排量实际上导致发动机很多时候超过最优工况工作,反而更费油。对于传统动力车油耗影响最大的第一是空气动力学特性,比如高而方正的SUV就会费油,第二是车重,第三是变速箱和发动机技术水平,最后才是排量。
有的时候,用户数据确实反映出紧凑型车上,1.6的排量比1.8和2.0的省油,中级车上2.0比2.4 2.5的省油,但这个很多时候其实是因为小排量发动机的驾驶者驾驶车子用到了更少的动力,即使动力不够也因为油耗和噪音的原因不愿意大油门的缘故。
2.小一级别的车比大一级别的车省油。
小一级别的车一般比大一级别的车轻,在低速运行下因为主要阻力是受车重影响很大的滚阻,确实有油耗优势。但是小一级别的车往往变速箱,发动机的技术比较低,加上因为车身较短又要保证空间,无法做出最流线型的设计,中高速行驶风阻较大,也不利于省油。同时小车发动机配置过低,小马拉大车导致油耗上升的情况,也比大车多些。上述情况在小型车和紧凑型车之间尤为明显,实际上紧凑型车现在普遍油耗不比小型车高多少,即使在小型车优势较大的城市驾驶,有一些紧凑型车比一些小型车也还是要更省油
3.手动挡比自动挡省油。
这句话在自动挡发展早期是正确的。传统的5MT相比4AT,档位更多,巡航转速更低,加上没有液力变矩器带来的损耗,确实一般来说更省油。但是现代的自动挡通过改进换挡程序,增加档位等等,已经可以做到跟手动挡差不多甚至比手动挡更省油。而CVT因为传动比可以连续变化,双离合变速箱因为换挡间隔极短而且传动效率极高,基本上都可以做到比手动挡更省油。另外即使是一台原理上油耗更低的手动挡,在一个掌握不好离合和换挡时机的新手手下,也可能会比自动挡更费油
4.涡轮增压相比自然吸气发动机更省油。
这句话不全是错的。对于高档车来说,如果要追求额外的动力,相比增大排量和汽缸数,不改变排量但增加涡轮的办法,一般确实可以更省油。它的原理相当于是在你不需要那么多动力的时候,发动机就是一台普通的适中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就没有大排量的费油,同时发动机的重量也可以减轻,而大排量发动机本身重量还是比较明显。
但对于家用车,特别是紧凑型和小型家用车,却未必能更省油。为什么呢?小排量发动机在快速路上中速匀速行驶,或者完全堵死,低速蠕动的时候,涡轮不介入,进气量较更大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为小,可以省油;刚上高速路或快速路持续加速,或者高速上加速超车的时候,因为最大扭矩输出的转速宽广,也可以省油。但是在普通市区道路,红绿灯多,或者快速路上半堵不堵的状态下,频繁减速再加速,涡轮迟滞的影响较大(大马力涡轮增压车此时涡轮可以维持不介入),油门下去动力过一会儿才上来,会大大增加油耗;高速巡航的时候涡轮保持介入,油耗也会稍高。总的来说跟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油耗是差不多的(大众一些1.4T+dsg的车省油,主要还是变速箱和轻量化设计的功劳)。但是同样是四缸机,涡轮增压相比自然吸气发动机成本其实更高,而保养维修更贵,同时平顺性静音性也有劣势,所以并不是很推荐。
5.工信部油耗即使不准确,都偏小,也可以基本反映出油耗的趋势。
中国工信部采用的欧洲测试循环,方法比较落后,速度变化太少,涡轮增压+双离合的组合会表现的尤为好。在真实的用车环境下,涡轮在速度频繁变化的情况下因为涡轮迟滞有很大劣势。而双离合需要预啮合档位,速度变化频繁而不可预测会因为顿挫和增加换挡试驾而带来劣势。美国的工况测试循环要合理的多。具体关于这些标准的不同大家可以参考
的这篇回答:
6.同样的发动机,高功率版比低功率版费油。实际上高功率版因为同样动力转速可以更低,是更省油的。证据可见汽车之家的测试:
7.德系美系费油,日系韩系省油。
根据汽车之家的用户平均油耗数据,都比自动挡、紧凑型车,百公里油耗如下:
新明锐1.6 8,1.4T(高功率版)6.6
高尔夫7 1.6 8.2 1.4T(低功率版)7.2
新速腾 1.4T 7.9
新福克斯 1.6 8.7,2.0 8.9
新科鲁兹 无数据,根据媒体评测预估1.5版本大概8-8.5,1.4T大概7-7.5
英朗 1.6 9.5,1.8 9.9, 1.6T 10.1
思域1.8 8.4
雷凌1.8 7.6
轩逸1.6 7.1,1.8 7.6
昂克赛拉1.5 7.5,2.0 8
菲翔 1.4T 8.6
308 1.6 10
传祺GA3 1.6 8.2
帝豪1.3T 8.1
艾瑞泽7 1.6 8.3
可以看出,德系和日系其实都很省油,老一点的思域和新速腾相比更新的车型要稍费些油。美系和韩系平均稍差一点,但是车型也平均稍老一些,整体上来说略弱于日系德系。最差的是谁呢,是动力、变速箱、轻量化设计都较落后,同时在华紧凑型车引进严重滞后的法系车。甚至比近两年自主品牌里好一点的紧凑型车还要差,真的不推荐(中高端车型成本压力小,PSA的车比其他合资品牌特别是日系德系用的东西更厚道,相对比较值得入手)
关于安全性
1.车皮厚就会更安全。车皮厚薄会影响小碰撞的损伤,进而影响维修成本,也会影响整车的隔音和档次感,但是对于保护乘客安全,真的不重要。对乘客而言重要的是钢架强度,能否在碰撞后保持车体完整。
2.车越重越安全。
这个原理上完全错误,比上一个更荒谬。其他情况不变,车重增加反而会使操控极限和制动性能下降,更不安全。举个极端的例子,一辆车难道只要在车里多放砖头就可以提高安全性?当然虽然因果性不存在,很多时候车重和安全性的相关性还是存在,原因是重的车,比如大卡车,高级轿车,一般结构刚性也更好。但同级别两辆车一辆轻,一辆重,往往是因为后者轻量化设计水平不够,或者钢架的强度不够好只好做的更粗壮,往往不能说明后者安全性最好。实际上目前A级车安全性最突出之一的高尔夫7,恰恰是最轻的。
3.SUV比轿车更安全。
SUV在市区驾驶,和高速的一般追尾来说,确实位置高会占便宜。视野高看的远也是一个优势。但suv在中高速行驶有一大劣势就是因为重心高,弯道行驶会比较容易侧翻,而侧翻的致死率是最高的,对于雨雪天气多的地方尤其明显。而同样价位的SUV平台往往比同价位轿车低一级别,有时候也反映倒安全性的设计上。总得来说同价位SUV和轿车的安全性其实差不多。很多人因为SUV看起来粗壮厚实而觉得SUV更安全,但其实这个如上两点所说没有影响
4.碰撞后整车变形越小的车安全性越好。
其实好的安全性,应该是车前部充分溃缩吸收能量,但驾驶室却保持完整。都很完整的话,没有车来吸能,人就要更多的吸收碰撞的动能,其实更不安全。
5.简配防撞钢梁,是厂家对消费者安全的漠视。
防撞钢梁主要的作用是减少低速碰撞下车体的损伤,对于减小小碰撞的维修成本是有意义的,但对于真正威胁到乘客的中高速碰撞没有作用。
6.美国车安全,日本车不安全。
就世界普遍情况来说,最安全的低价车,恰恰是本田和斯巴鲁,都是日系,iihs小偏置碰撞测出来比奔驰宝马都要好。不过最不安全的车,也是日产和铃木之类。总得来说,看iihs的数据,平价车里面,第一档是本田,斯巴鲁,第二档是大众,福特,现代,道奇,马自达,三菱,丰田(丰田其实最新的车型碰撞成绩不错,但刚出小偏置碰撞的时候成绩较差,有应试嫌疑,好处是改进较快,坏处是可能会在测试反映不到的方面减料第三档是),第三档是雪佛兰,日产(日产的特点是轩逸以下的小车安全性很差,但天籁以上的安全性不错),第四档是铃木。平均看下来,其实德系,韩系,日系都较好,反而美系要差一点。
不过国内市场是有些不同的。国内日韩系(日系主要是丰田和日产的小车,本田不含在内)可能由于碰撞标准不够严格,和消费者缺乏安全知识的缘故,安全配置节省较多,会比国际市场再差一点。而德系虽然安全简配较少,但是因为有大量老车型得不到更新,普遍安全状况也比国际市场要差。而美系在国内市场确实安全配置相对较厚道,尤其是福特,所以相对好一点。不过总的来说综合各车系还是差不多,还是应该主要考虑具体车型和品牌。
7.三厢车比两厢车安全。很多人觉得两厢车追尾保护较差。这个其实没有什么差别。两厢车一般车尾会特别加强,所以很多时候虽然车身短,比同平台三厢车还要重,可以弥补缓冲距离小的劣势。真正有问题的是三排座MPV和SUV的第三排,因为各种测试缺乏对第三排的测量,保护是很成疑问的。如果一定要买三排座,全尺寸设计的MPV,第三排空间较大,坐满三排后车尾距离也较长,可能会好一些。
8.主动安全比被动安全重要
网上有很多人说主动安全好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比事故发生了以后才用来减小事故损伤的被动安全用处更大。所以很多人会优先选择ESP而不是侧气囊或者碰撞成绩整体更好的车。这个说法不是完全对。
市区驾驶,最危险的事故往往是因为你没注意或者对方没注意,在路口一辆车垂直撞向另一辆车,这种情况下一般你是无法躲避的,主动安全根本无法发生作用,而侧气囊气帘和好的车架刚性就会很有用。
而在高速上行驶,大部分情况下出现险情,正确的做法是刹车撞上去,而不是急打方向盘(即使有ESP,还是很容易侧翻),这种时候,好的车架刚性,和头部气帘、膝部气囊的配备,也比ESP更有用。
中速紧急避险,ESP有帮助,但是即使是这样的情况,贸然变线,还是可能会撞到侧面的车,造成更大的损伤。这种情况下,还是应该优先踩死刹车。在有正面气囊,全车人都有安全带,小孩坐在安全座椅中的情况下,市区正碰基本不可能对乘员造成什么伤害。
ESP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是雨雪天气可以防止车身打滑。对于北方一些地区,这个影响确实很大,ESP应该被优先考虑。但绝对不是对于所有地区所有人的驾驶环境都更重要。
总得来说,两者都很重要,条件允许的话,还是应该至少选择ESP和侧气囊都配齐的车型。
(ABS可能确实是比任何气囊都更重要的安全设备,但因为很少有车型不配备,这里就不讨论了)
1.德系美系较为运动,日系韩系较为舒适
这个真的要分车型来说。大众其实很多时候也是定位舒适的,不过一般能同时比较好的兼顾操控。
福特福克斯很运动,很硬,有驾驶乐趣,但蒙迪欧在中级车里也是舒适向。通用的底盘比较扎实,但别克注重静音也算舒适。本田整体比较均衡,运动性不差,舒适性也不算很突出,还有思铂睿这样很偏运动的车型。马自达比本田还要更偏运动。斯巴鲁三菱就更运动。丰田整体偏舒适居家风,但锐志也属于均衡偏运动的车。日产的小车主打空间大舒适,但天籁也是舒适定位里面运动性不错的。朗动稳定性其实在同级合资车平均水准之上,缺点反而是底盘稍单薄振动稍细碎。而奥迪在豪车里属于最舒适的几个之一,英菲尼迪却是最运动的之一。
整体上日系的内饰氛围,中控的易用程度,内空间的人体工学设计确实更好,算是日系居家风的一个佐证。但大众擅长把内空间做大,同时转向调教的最容易上手,其实也是一种舒适。
2.SUV比轿车更适合家用
家用选择SUV确实有很多好处,比如郊游去乡下还是有很多土路,城市里也有烂路或者有沟坎,北方冬天停车场还有冰雪,SUV高底盘不怕磕碰和陷车。同时坐姿高可能会更舒适,视野也更好。后备箱一般也比较大。但是同时SUV相比同价位的轿车,更高更重,操控,动力都更差,油耗也更高,因为低一个级别,行车品质比如稳定性舒适性平顺性和静音也更差。安全性如前文所说也没有优势。如果对SUV的通过性需求并不多,只是为了视野和空间实用性的话,并不算很好的选择。
实际上,如果喜欢SUV的高坐姿和大后备箱,家用MPV或旅行车是很好的选择。它们往往在价位比同平台SUV更低的情况下,乘坐和行李的空间却更大。同时操控和油耗却更接近轿车。如果是小型SUV跟稍贵一点的紧凑型MPV相比,比如缤智对比杰德,实际上高级感和安全性也是后者更好。空间就更不用说。在市场无法接受大车和高油耗的日本和欧洲,此类车型因为其实用性很受欢迎。
3.三厢车比两厢车更实用
常规的尾箱对比,三厢车一般比两厢车容积更大。但是两厢车的后备箱有几个优势:
1.两厢车后备箱更规整且尾门开放性更好,装东西方便很多,三厢车即使能塞下更多的东西但是要调整半天;
2.两厢车后排放倒以后连成一个大尾箱可以运冰箱,树苗,自行车等大件,三厢车不可能;
3.两厢车后排可以4/6放倒,从而更灵活的根据人数和行李数量分配乘坐空间和行李空间(三厢车很多也可以但是毕竟不能完全连通);
4.去掉遮物板以后加上向上的空间往往超过三厢车,虽然全部放满会阻挡驾驶视野,但放置婴儿车,宠物狗等较高的物品还是实用很多;
5.长途旅行可以不停车从后备箱取物品,对于小车坐满4人之后储物空间有限的时候,或者是临时要找东西的时候,或者有车载冰盒之类的东西的时候,会很方便;
6.掀背式尾门可以在郊游的时候作为tailgating Party的平台,比如下图这样:
当然,图中这辆雪佛兰HHR更多情况下被归类于旅行车。两厢车执行这种功能相比SUV,MPV,旅行车还是稍差一些,但是比三厢车提供了更多可能当然,图中这辆雪佛兰HHR更多情况下被归类于旅行车。两厢车执行这种功能相比SUV,MPV,旅行车还是稍差一些,但是比三厢车提供了更多可能
此外,两厢车因为屁股短,还有过弯并线的操控更好,以及侧方停车、穿街走巷更为灵活方便的特点。
当然两厢车也有劣势:
1.因为没有尾箱,风阻大风噪大共振效应大,而且后部没有遮挡,静音性尤其是后排静音性会稍差。不过在紧凑型车普遍隔音做的很一般的情况下,这个影响较小;
2.运海鲜等有强烈异味的东西时,会很容易传进驾驶舱。现代设计的可放倒座椅连通后备箱的三厢车隔味也会比传统三厢车略差,但还是比两厢车好;
3.坐满4-5个人,后备箱塞满乱七八糟的箱包和杂物,三厢车的后备箱要有优势一些,虽然比较难塞,但还是塞的多,而且不用担心旅行过程中遮挡视线或者杂物乱跑;
4.风阻比三厢车略大,高速油耗略高
但是整体来说,我觉得对于大部分中国家庭来说,紧凑型两厢车,是比紧凑型三厢车更实用的选择。
此外,像明锐这种三厢掀背式设计,一定程度上融合了两厢和三厢的优势,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4.大车一定比小车更好
国人买车也喜欢求大,觉得大车空间大,而且也比较高级。但一定是这样吗?其实未必。小车有的时候比大车更好:
1.小车车短,市内停车钻巷子都方便,同时操控也更灵活
2.小车不一定空间更小,实际上小车通过加高车身,更方正的造型,或者是更简单的悬挂,能够挖出比肩大车的车内空间。虽然这样做会影响车的高速静音性,操控性,稳定性,油耗,和烂路的舒适性,但是如果是家庭第二辆车,只走市内的中低速良好铺装道路,那么小型车不太有空间和行车品质的劣势,反而有灵活和省油的优势
3.同样价位的小车和大车,小车往往比大车高级,可以用更高级的材料,更高规格的底盘,有更好的配置、内饰和做工。
4.在动力相近的情况下,小车往往加速性能更好,同时也更省油
所以根据个人需求的不同,实际上有时候小车可能是更好的选择。特别是在高档紧凑型两厢轿车和普通三厢中级轿车之间选择的时候,前者对很多人可能是更适合的
5.独立悬挂的车一定比非独立悬挂的更好
独立悬挂从原理上来说,四个轮子可独立运动,比非独立悬挂可以更好的兼顾舒适与操控,行驶更平顺。
对于同一个厂家,独立悬挂配置的车型体验比非独立的好,确实一般是成立的。但不同厂家的不同车型,其实存在调教水平不同的问题(所以很多合资品牌后轮非独悬的车实际上操控和舒适的平衡比一些自主品牌的独立后悬的车还要好),也存在风格取向不同的问题(比如福克斯的独立后悬强调操控,减震很硬,舒适性不如丰田非独立后悬的雷凌,综合起来也略差)。而同样级别,非独立悬挂往往可以增加车内空间,还可以降低悬挂的成本而提高其他方面的配置,这对于紧凑型轿车来说也是很大的优势。
6.北方有雪的地方四驱会更好
很多人认为四驱可以加强雪天路面的抓地力,从而改善操控,提升安全。但实际上有很多机构的测试证明,四驱虽然能小幅改善雪天的加速,但实际对于紧急情况下的避险操作帮助微乎其微,反而很容易因为驾驶者有抓地力增强的错觉,更容易因为速度过高发生危险。对于下雪多的地方,冬季正确的办法还是更换雪胎,对雪天的操控,安全,油耗等都有帮助,对抓地力的提升要远远超过四驱,成本又很低。
四驱确实能让积雪天出停车场容易一些。但有雪胎的情况下,意义也有限。
7.新手可以买手动挡,方便练习技术
实际上新手更应该专注于注意路况和控制车速,如果还要纠结离合器和档杆,很危险也不利于提高安全驾驶的能力。同时经常半路熄火对他人也带来很多坏处。手动挡技术以后感兴趣随时可以再练习,自动挡熟了以后,再学手动挡也会比较快
8.新手买二手车擦碰不心疼
新手应该克服的是擦碰心疼这件事,因为其实小擦碰完全不影响车的驾乘体验,心里过去这道坎习惯了就好,我现在小擦碰都基本不往心里去。
国内买二手车缺乏透明机制和时间长信誉好的经销商,新手比较容易被坑,然后在维修上花更多的钱。
--------------分割线--------------
说几个常见的比较正确的认知,都是早些年汽车刚普及,买车较早的有钱人圈里流传出来的,事实上证明,有钱人因为对车的实际多些,认识相对靠谱点:
1.有钱买德国车,没钱买日本车
在家用轿车和中小型SUV领域,德国车和日本车确实是做的最好的。日本车企成本控制出色,同样的成本,做出来的车往往各方面是最好的,能较好的满足大部分家用车的轻松易用,舒适空间大的需求。同时大部分日本车可靠耐用油耗低保养便宜,省心,也比较保值,长期使用成本比很多更便宜的车还低。
在不那么计较成本的豪华车领域,德国车的技术积累和经验积淀更丰富,车的整体品质更好,各品牌有更多的独到的品位,品牌价值也较高。此外,虽然德国车可靠性较差,保养较贵,但也很保值耐用,油耗也较低,甚至相对同价位的日系更低(雷克萨斯混动较低但成本较高)。但在家用车领域,大众存在拥堵路况DSG可靠性较差,电子系统故障率略高,内饰过于简单,价格过高,配置较低等缺点。
美国车相对来说大车和大排量的车做的更好,比如大SUV,重型皮卡,超级肌肉跑车这些,跟中国市场关系相对较小。在家用车领域也有一些好车,但整体上比日系德系稍差,时间长了车况下降稍大。
韩系近几年进步较快,可靠性耐用性都有不少提高,外形也最为拉风,但技术积淀比日系德系还是有一定差距(但不代表家用车不值得买)。
法国车(PSA)则如上面说过的,在12万以下低价家用车尤其是紧凑型经济家用轿车领域不推荐。虽然PSA本身也有一些不错的技术,但管理明显有一些问题。
至于自主品牌车,虽然进步也很大,但整体上技术和管理都比较落后,同样的钱做出来的车往往不如合资品牌完善,即使定价较低,最后对于消费者也未必省钱。
但是并不是说这些牌子就不能买的,无论上述哪个车系,都有好车坏车,也要看具体车型,以及买车人的需求和偏好
2.开宝马,坐奔驰
整体上宝马确实操控好,但就乘坐而言内饰氛围,静音,减震,平顺性稍差。而奔驰则是很稳重,隔音好,机械感很精密,内饰也精致。不过这是相对豪华车说的。跟普通车比,宝马其实也很舒适,而奔驰开着感觉也很优秀
3.紧凑级是对于家用是最为合适的级别
中国车市销量最高的是紧凑型车,而且明显比小型车和中级车都高很多。这个是合理的。因为跟小型车相比,紧凑级的行车品质优势较大,但价差不太大;但相比中级车,则是行车品质差别较小,价差却较大。对于中国的路况,油价和收入水平来说,紧凑型车是在成本,空间,操控,品质,安全等各方面一个比较好的均衡。
【李老鼠的回答(300票)】:
1.所有车加全合成的最好。
2.93标号汽油机加97号油对发动机更好。
3.防撞梁是判断安全性的唯一标准。
4.科鲁兹是美系车。
5. 别把蓝瑟当EVO(100条评论讨论出的最终结果)
6.德系车烧机油是设计缺陷。
7.德国车很扎实故障率低。
8.奥迪的空调问题很少。
9.涡轮增压增压省油。
10.4S店保养最正规最棒。
【倪强的回答(110票)】:
德系比日系更安全……
【Shijia的回答(60票)】:
最经典的难道不是这个:
钢板薄的不安全,钢板厚的车就安全,用手按一按,哎哟这个好居然按不动,买买买!
【知乎用户的回答(54票)】:
家庭用车:
10.家用车出了保修期没必要去4S店保养了,用SM级以上的机油换机油周期可以达到10000公里,而不是厂家规定的5000或者7500了。
9.勤换空调滤芯,直接上带活性炭的空调滤芯(用眼可以直接看到一些些黑色颗粒),比普通的滤芯贵一点,PM2.5都爆表了,家里都装空气净化器了,就别当马路人肉吸尘器了。
8.在保修期中去4S店保养,可以补齐差价换更好的机油。(某些地区不行,可找当时在哪个销售顾问手里买的车,让他去协调)。
7.你的空气滤清器如果超过200块,还是换K&N 空气滤清器,长期使用成本低,过滤效果更好,进气更顺畅。
6.家有baby的,买个儿童安全座椅吧,放驾驶员侧后排座椅上。大人抱着bady或者在前排坐,出现车祸,会把baby甩出去,安全气囊对他的伤害更大。
5.买车最好在值得买里面挑个自己喜欢的,而不是在自己喜欢的里面挑一个值得买的。
裸车价6-7万的家轿值得推荐:海马福美来和东南V3菱悦
裸车价20-23万的紧凑级SUV值得推荐:马自达CX-5、丰田RAV4、本田CR-V。 此条长期更新。
4.你所看到的铁皮和你的安全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你看不到的铁皮和车体结构才至关重要,买车时别去按铁皮了,太傻了。
3.现代汽车已经不需要原地热车了,发动汽车后慢慢开个几分钟就行了,好好看看附带的汽车说明书比什么都重要。至于你跟我提身边的老司机又说什么了,我就无语了,是老司机专业还是车厂的工程师专业。让开车的归开车老司机的话题,让造车养车的归工程师。
2.买车选购时先看可靠度和安全性,其他的配置和油耗可以不是首要的。
【逹摩流浪者的回答(43票)】:
你现在花钱买日系车,这些钱将来都会变成炮弹打到我们祖国来!
难道没人看出来我在黑吗。。。 题主说是错误的认识。。我回答的难道不是错误的认识吗。。。
【颜小化的回答(29票)】:
最常见的是日本车薄,没有防撞梁,纸皮做的,非常不安全,买日系都是汉奸。日本鬼子亡我之心不死,不转不是中国人。
【Gocon的回答(22票)】:
1、法拉利这种跑车可靠性很高
2、存在安全、空间、造型、舒适、静谧、可靠、价格面面俱到的车子
【武杰的回答(19票)】:
针对一个争议性比较大的做一些详细的说明。
先说结论:对撞中,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确是越重的越安全
同学已经提到的,主要是写给一些碰撞成绩党。尽管车商一再强调新世代的小车在安全性上已和一般车型同样水准,不过能量守恒物理定律还是必须遵循。
实际上考虑到车重导致的惯性问题,重车在绝大部分碰撞测试(也就是各种角度速度碰撞固定物体)上是劣势比较大的,轻车更容易做出漂亮的碰撞成绩。但是绝不意味着轻车就更加安全。
【这里也请一些喷子注意,我绝对没有说“重车更加安全”这样的话】
▲当Camry与Yaris(右)对撞时,明显后者的车厢遭到破坏的程度较大,报告也指出假人受创严重。
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最近挑出在美上市的三款迷你车:TOYOTA Yaris、HONDA Fit以及SMARTForTwo进行撞击测试,结果与欧洲NCAP撞击测试的结论不太一样,IIHS以时速40英里进行正面撞测,结果三款车的车内假人头部与腿部都遭到严重破坏,而这三款车皆配有安全气囊,但显然无助避免假人受到伤害,这项结果公布后,无疑地将对于美国民众是否愿意接受欧洲车厂打算引进迷你车进入北美销售的意愿产生动摇。
▲实验结果说明标准程序下的可溃缩障碍物撞击测试时,Yaris表现不错,但面临实车对撞的场合,车体受到破坏的程度可能连假人也会大吃一惊。
Size does matterIIHS总裁Adrian Lund在声明中指出:「车子的大小还是很有关係」,虽然迷你车比起多年前的安全性已经提昇不少,但对于车祸中人体的保护能力还是不足。同时也因为这次的结果,该协会建议消费者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购买较大的车型比较妥当,不要为了省油因小失大,IIHS特别推荐尺码只比迷你车大一些,但是省油性和那些车一样好。
▲在HONDA兄弟对决的戏码中,即使双方都有完整的气囊护体,Fit(右车)仍出现假人受创严重的情形。
车商辩称太严苛至于车商对此的反应则不一,HONDA与TOYOTA没有对此事回应,而SMART则直指此次测试对Fortwo这款车“太严格且极端”,他们认为这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美国SMART总裁甚至举Fortwo已销售全球37国将近百万辆的数据来证明它安全无虞,并强调购买小车除了省油,在停车便利与乐趣上也是很好的理由。
据了解,IIHS的车头撞击测试无论车速或撞击点皆与欧洲NCAP极为类似,在进行典型的车头撞击(40%重叠范围之可溃缩物体)测试后,三款迷你车皆表现不错,然而IIHS将受测车与另一辆车进行实测时却出现了问题,这些迷你车都不敌较大体型的车辆撞击,而出现人体受创严重的结果。IIHS将Yaris拿来和Camry对撞、把Fit和Accord对撞、并让Fortwo与C-Class正面对决,藉此模拟现实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场景。结果显示,迷你车内的假人都被A柱、仪表控制台、踏板或方向盘等“穿刺”,造成伤害。尽管IIHS补充说明,现实上以时速40英里的速度对撞确实罕见,但中型房车在这方面却好很多,美国的迷你的车在2007年的车祸事故中,出现死亡机率也大幅高于其馀较大车型,出厂一至三年的迷你车在车与车的碰撞事故中死亡率是其他车的两倍,而自己根据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定律,两车相碰,轻的肯定要吸收更大的能量,获得更大的减速度,也就会造成更大的损坏吧。
大车和小车的对撞,大车还是安全啊。
都是五星安全!看看凯美瑞与雅力士、雅阁与飞度的对撞!
尽管车商一再强调新世代的小车在安全性上已和一般车型同样水准,不过能量守恆的物理定律还是必须遵循;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公布最新的撞击测试结果指出,迷你车在与体型较大的车发生对撞时,无论是否有无气囊,车内人员的头部与腿部都极可能出现严重伤害。不好意思没找到出处链接(以前在汽车之家上看到过,现在找不到了,如果有人能找到欢迎给我我留言我补充上去),但是这样的同厂不同车型撞击实验,想必也不是什么车厂编出来的软文吧?
但是有趣的是,有一名匿名用户提到了一点错误认识“称重比安全”。
对于这个观点先不谈论正确与否,谈谈到底应该如何去“比较”。
实际上,一切科学的比较都应该在“控制其他变量”和“控制比较前提”的基础上进行,而一旦把这个前提拿掉大部分的定论性都是错的。
比如一个命题:有膝部气囊的比没有膝部气囊的安全码?
大部分人的回答应该是真,但是如果我告诉你这是一辆沃尔沃S80和锐志这样的的比较,你还能那么信誓旦旦的说锐志就能比得过S80就是因为锐志有个膝部安全气囊?
【防喷申明:本人真的不是在说锐志安全性不好,只不过随手举了个例子】
因此,孤立的看问题很多都是没有答案的。
但是如果问题变成了装备了前后排头部安全气囊的1.8T两驱豪华版途观和没有装备前后排头部安全气囊的1.8T两驱风尚版途观哪个安全性高,那我可以很负责责任告诉你,当然前者安全。
因此,再回到之前匿名用户提到的“称重比安全”。
假如抛开一切其他的因素单纯看车重,毫无疑问这是个非常SB的判断安全性方法。但是同样的在这个前提下,“C-NCAP碰撞结果好的就安全”、“IIHS安全等级高的就安全”这样的命题也都是不成立的。
而如果一切都赋予一个控制变量增的前提条件,脑补成比如“如果对比的车型各方面碰撞结果、安全性配置等都差不多,在特定情况下(对撞)中,称重比较重的安全性往往更高”这样的命题,那么答案会变成:
这是很可能是个真命题
【知乎用户的回答(11票)】:
A:看我买的美系车景程,秒杀你们这些日本卖国渣渣
B:要买就买美国高端品牌别克,景程是雪佛兰,档次比较低,所以我买别克凯越。
C:什么雪弗兰,什么别克,知道全世界第一辆汽车是德国造的吗?德意志德国的大众才是王道,看我大众朗逸,秒杀你们这些美式大老粗。
【知乎用户的回答(8票)】:
SUV能越野。
【卢功机的回答(3票)】:
1.超跑上赛道一定很牛逼~
2.韩国车都是渣渣,都不能买~
3.日本车皮薄,安全系数低。
4.美系性能车过弯渣渣~
5.发动机排量大,油耗高~
6.车越重越安全。
想到再补充
第一次补充…
7.排量越大,发动机越重
8.人工装配完爆机械臂装配
9.加速四驱一定比后驱(前驱)快
10.日本车都是非常耐用,维修费用低(没错,我就是在黑斯巴鲁)
【张静的回答(4票)】:
男不开比亚迪女不开标致
【知乎用户的回答(3票)】:
补充一些没人提的。
1.燃油宝一类的燃油添加剂能降低油耗,提升动力。 -----有些厂商宣传起自己的产品来简直不要脸,如果真有这种东西我们还得着用为降低0.2L/100km的油耗做几个月的实验吗……其实只要能保证去正规加油站加油基本上发动机就够用到你换车了……(某些中小城市除外,连两桶油的油品都不合格……)
2.汽车整流器能降低油耗,增加动力。-----同上,我希望国内某些商人能要点脸。
3.合资车到国内各种减配是老外坑中国人。----其实基本上是因为国内相关法规和国外不同和中方希望降低成本而减的,用我们boss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巴不得把所有安全配置全装上显得有竞争力,可是中方不让啊。
把评论更新一下。
------------------
举两个栗子。
1.很多车型到了国内没了后防撞梁。
这基本上是考虑到国内车险有无防撞梁对赔付并无影响而且有无防撞梁对安全性影响不大,故为了节约成本省去。虽然现在因为舆论大家慢慢又开始加回去了。
2.某些车型欧美版有esp标配而国内却没有。
按我们boss的说法是国内经销商认为不加这些东西能降低售价利于销量提升所以主张不加。当然这只是他的一家之言,仅作参考吧。
-----------------------
4.合资车到国内质量下降是因为老外把质量差的车卖到国内。-----其实稍微动脑子想想就知道是谣言了……除了进口车外都是国内整车厂自己造的你说是人家故意坑你呢还是我们自己人坑自己人呢?我就说一个自己亲历的例子,某日系合资厂的员工拧螺丝的时候不小心拧歪了,没有上报报废而是直接用锤子把螺丝敲进去。不知道这个件最后有没有被装到某辆车上被谁买走。
暂时补充这么多,有想到其他的再更。
【shengchao的回答(3票)】:
”的回答提点看法。
1.所有车加全合成的最好。
& 指的应该是机油,换机油最主要看标号,全合成油比半合关和矿物油要更好是没有问题的。
2.93标号汽油机加97号油对发动机更好。
& 很多以为懂点车的人都声称93标号的车加97是浪费,因为辛烷值一样的等等技术分析。
我就讲一点,这些理论派(有没有车都不知道),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油品质量,相信每一个加完油亮发动机故障灯的车主都有体会。
2014年初南京对93号油抽查合格率只有3成。
相对来说,97号油的“质量”要更好,另外加(中国的)97号油更省油是绝对事实,我不想听技术分析,就一句话:还是油品质量。
6.德系车烧机油是设计缺陷。
& 就是设计缺陷,天生的设计方案缺陷,没有疑问。
9.涡轮增压增压省油。
& 这个不能说是误区,看你怎么开。
10.4S店保养最正规最棒。
&这个也不是误区,以我自己几年的经验,4S,各种修理厂都打过交道之后,我还是说:4S店最靠普,不想多解释。
【单缸12涡轮的回答(3票)】:
德系车技术先进,安全,品质可靠,结实耐操
日系车技术老旧,皮薄车身轻,一碰就完蛋,高速飘
美系车做工粗糙,悬挂忽忽悠悠像开船,油耗高
针对德系三大品牌还有这么说的:
宝马适合开,奔驰适合坐,奥迪很中庸没啥特点
以上特点,其实,他们全都可以是对的,也全都可以是反的,大多时候是反的,还有时候是反过来之后的各家特质互相交叉。
车无定势,车无常形,车是在进步的,品牌文化是在传承并演进的,思维僵化要不得。
【yuchen的回答(3票)】:
最常见的就是德系比日系安全。。。。称重比安全。。。。游标卡尺量安全。。。。
【张侃的回答(2票)】:
所有关于汽车评判标准的非黑即白都是耍流氓!!!!!
只要是听到一句什么一定要什么,什么不能买,什么这样就好等等的言论,一律,注意是一律不能轻信!!!
即使楼上批判了一些大众能基本接触的问题,也不能解决最终的问题,因为根本原因车的整个系统和车的类型太多,必须依靠规范的评判标准,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得出的结论才能作为基本准则(注意,只是基本),因为即使IHS最难的碰撞测试也不能保证真实情况下车辆真正就能把乘客保护好,所以,在数据的支持下根据口碑和自己的驾驶感受做出最后的评价才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个基本原则,经验都免谈。
再者,老人的经验三分信,七分不可听,这个是由于汽车的年代不一样了,当年他们接触的车遇到的问题,现在基本都解决了,要还是拿他们那一套来评价车,那真心是不对了,所以说,人还是要服老,年龄大的人在你买电脑买耳机听歌的时候都不能给你意见,只能靠买车的时候秀一下老司机的优越了。。。
希望能培养出大家常看评测,多查数据的性格
【知乎用户的回答(2票)】:
最错误的认识就是很多人认为开车技术是天生的,所以都是凭感觉瞎开车,然后就出车祸了!小祸堵路、大祸送命!开车这事理论考试里面已经有写了:提前预防!再怎么能开也要预判你能不能搞定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情况,而不是凭感觉瞎踩油门瞎打方向盘,不要给自己和别人制造危险 。
【maomaobear的回答(10票)】:
对撞中,其他条件差不多的情况下,确实是越重越安全
看来得补充一下
IIHS也好,NCAP也好,都是撞墙撞柱子的
撞墙的测试,同样的测试速度,车越重,动能越大,要取得好成绩越不容易。
同样的5星,重车要比轻车结构强很多才行。
但是你真实遇到的事故,能开车撞到墙和柱子的人毕竟是少数。
而撞到车的概率更大
你撞一个不动的车,这种情况也不多。
做多是两个运动的车相撞,这个时候动能是两个车的,你车轻动能小,对方车动能未必小。
两个车对撞。我们用初中的物理动量守恒算一下,最后两个车速度是多少?
重的车速度改变的小,同样的碰撞时间,人承受的G值就小,车受到的冲击也小。
而同样都是IIHS五星的话,重车结构强度比轻车好很多。结果就是轻车受到的冲击大,变形更严重
碰撞的动能大多被轻车吸收。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确投资与理财知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