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物质为什么win10 剩余电量时间1/10

&>&&>&物质的特性
物质的特性 投稿:孟韘韙
物质的特性 第一节 物质的构成 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性质:(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 (4)同种分子之间有斥力,不同种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3、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
有人说,地球的颜色是绿色的,她孕育着生命,预示着人类的诞生和未来。我说,她是生命的摇篮,人类的母亲,她把全部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人类的子子孙孙。她的确很大,幅员辽阔,但不是无边无际;她的确很美,山青水秀,但不是青春永远;她的确很富,资源广博,但不是取之…
广告与市场营销的关系 广告是营销的重要要素之一,广告再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不再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了,企业更需要管搞来宣传自己,尤其在同行业中出现与自己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是,广告策略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适…
物质的特性
第一节 物质的构成
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性质:(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
(4)同种分子之间有斥力,不同种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3、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4、扩散现象说明
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5、蒸发的微观解释: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由于运动要离开液面的过程,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越容易离开液面。
6、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水蒸气、水和冰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但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质量的测量
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它不随 温度 、 位置 、 形状 、 状态 的变化而改变。
2、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Kg。
6其他单位有吨(t)、克(g)、毫克(mg)。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10毫克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g,
成人:50Kg—60Kg,
大象6t; 一只公鸡2Kg,一个铅球的质量约为4Kg.
3、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4、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 分度盘、指针、托盘、横梁标尺、游码、砝码、底座、平衡螺母
5、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①放平: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②调平:将游码拨至“0”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零刻度线或指针在中央刻度线左右小范围等幅摆动。(判断天平是否平衡的依据) 当指针偏左时应当如何调节平衡螺母?把左端的平衡螺母或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
① 称量:左盘物体质量=右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游码以左端刻度线为准,注意每一小格代表多少g) 加砝码时,先估测,用镊子由大加到小,并调节游码直至天平平衡。 用已经调平的天平测量物体时如果称量过程中,指针偏左,说明左盘重,此时要向右盘加砝码或是向右移动游码,如果是指针偏右,则要减砝码。
注意:不可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上(可在两个盘中都垫上大小质量相同的两张纸或两个
玻璃器皿)。 ⑤整理器材: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游码移回“0”刻度线处。(向左移动)
思考:有位粗心的同学错将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问,此时物体的质量如何求算?
将上述公式变为
右盘物体质量=左盘砝码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若砝码磨损了,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如果砝码生锈了,则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物质的密度
1、密度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形状、体积、质量无关,即对于同一物质而言,密度值是不变的。(如:一
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 通常不同的物质,密度也不同;
2、 密度的公式:
(公式变形:m=ρv
3ρ表示密度,
m表示质量(单位:千克或克),v 表示体积(单位:米3或厘米)
水银的密度为13.6×10千克/立方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立方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千克,
3、密度的单位:
(1)常用密度的单位:千克/立方米
或 克/立方厘米(质量/体积单位就可)
-3(2)两者的关系: 1克/立方厘米=1000千克/立方米
1千克/立方米=1×10 克/立方厘米
3 (3) 水的密度:
1×10千克/立方米或1克/立方厘米
-66(4)单位转化: 1毫升 = 1立方厘米 = 1×10立方米
1吨=1000千克=1×10方克
-3-31毫升 = 1×10方升
1升=10立方米
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
(2)测量步骤(固体):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m;
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v;③计算ρ=m/v
(3)测量步骤(液体):①量取一定体积液体并称重M1②倒掉V体积液体③称量剩余液体质量M2④计算液体密度ρ=(M1-M2)/V
5、密度知识的应用:
(1) 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2) 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 物质的比热
1、比热:我们把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降低)1℃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为比热。
比热单位: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
水的比热:4.2×10的3次方 焦/(千克×℃)
表示的含义--1kg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
2、比热表的阅读:
⑴水的比热最大。(由此说明水作冷却剂、保温剂的作用)
⑵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所以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的多少无关
⑶不同状态的同一种物质的比热不同,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
3、 所以,沿海地区气温变化小,内陆气温的变化大
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洋降温慢
夏季陆地降升温快,海洋降升温慢
原因:海洋(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岩石)要大,升温慢
降水:沿海降水较多,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内陆降水少,降水集中在夏季。
原因:距离海洋远近不同
熔化与凝固
1、物质的存在状态通常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2、我们把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要放出热量,熔化过程要吸收热量。
3、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做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具有熔点;
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4、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A熔点 。它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5、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B 凝固点 。
同一晶体的A 熔点 和B 凝固点 是相同的。
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熔化条件:达到熔点,吸热。
非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逐渐升高。
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放热。
非晶体:熔化过程放热,温度不断降低。
7、在晶体加热熔化过程中,熔化前温度逐渐上升,固态;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状态为固液共存;熔化后温度逐渐上升,液态。(注:熔化时间不是加热时间。)
8、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的标志是:看T-t的图像中有没有一段平行于横轴的等温图像。
9、萘的熔点是 80℃ ,硫代硫酸钠的熔点是 48℃ 。水的熔点是 0℃
10、晶体举例:金属、冰、水、海波等
非晶体举例:松香、石蜡、玻璃、塑料、橡胶等。
汽化与液化
1、物质由液态变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或凝结。
2、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3、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腾特点: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低于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不沸腾;在这个温度时,
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沸腾。
沸腾的条件:(同时具备)a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b继续吸收热量。
蒸发是在液体表面进行的,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的。
4、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是:液体温度高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通快慢。
5、蒸发时,液体的温度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
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将先下降后上升。
(下降是因为玻璃泡上的酒精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后上升是因为酒精蒸发完后回到室温)
6、液化的方法有: 降低温度 、 压缩体积。
7、电冰箱就是利用低沸点的冷凝剂在汽化时,从冷冻室吸热,又利用压缩机将气体的冷凝剂液化,向外放热,而将从冰箱的冷冻室“搬”到冰箱外面的。
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高端汽化吸热,在低端液化放热。
升华与凝华
1、升华,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吸热。
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2、升华现象:樟脑丸变小,干冰消失,冬季结冰的衣服变干,白炽灯用久了变细。
凝华现象:针状雾凇(人造雪景)、冰棍外的“白粉”、发黑的灯泡、霜的形成。
3、云,水蒸气上升至高空温度降低后液化成小水滴,小水滴聚集成云。
雨,云中小水滴变大降落到地面。
雪,空中温度较低,小水珠凝固成雪。
露,夜间空气中水蒸气在气温较低时液化在植物体和其他物体的表面形成露。
雾,无风时,暖湿气流(水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雾。
霜,寒冷的冬天,地表附近的水蒸气,在夜间遇到温度很低的地表物体和植物时,凝华成霜。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没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有别的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的物质生成。
2、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
只能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包括可燃性、氧化性、酸性、碱性等。
3、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a.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变化,而变化又决定性质,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性质通常用“易”、“能”、“可以”“会”、“难”等词来描述。
4、酸性和碱性是物质的两种性质。具有酸性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具有碱性的物质叫碱性物质。
5、常见的(含有)酸性物质:硫酸、盐酸、硝酸、醋、(多种水果);
常见的(含有)碱性物质:烧碱(氢氧化纳)、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钾、
氢氧化钡、氨水、小苏打、纯碱、各种洗涤剂。
6、浓硫酸的腐蚀性可以使白纸变黑;某些碱性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以做洗涤剂。
7、闻任何一种气体的气味时,都必须用手轻轻地扇动。
用浓硫酸做实验时,应该注意:撒到身上,一定要先用干布擦拭,再用大量的水冲洗。先后顺序不能颠倒,否则皮肤会被烫伤。(可补充实验浓硫酸和水产生大量的热。)
8、遇酸碱会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是紫色石蕊和无色酚酞。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变化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铁溶于稀硫酸,煤的燃烧
B.火药爆炸,粉碎矿石
C.冰融化成水,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
D.汽油挥发,湿衣服晾干
2.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
B.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异味消失
C.洗净的铁锅常会出现锈渍
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
3.下列叙述表示物质化学性质的有(
①蔗糖能溶于水
②酒精具有挥发性
③汽油能燃烧
④苹果有酸味
⑤醋酸具有酸性
⑥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属于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氢气作为人类理想的能源
B.氧气用于危重病人的急救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pH试纸用于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5.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急救病人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生铁铸造铁锅
D.铜用于制造导线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6.下列描述中:_______是物理变化,________是化学变化,________是物理性质,________是化学性质.
①酒精能燃烧②酒精挥发
③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④氧气难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
⑤木棍受后被折断⑥纯净的水为无色无味的液体⑦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⑧白糖受热变成黑色的碳
一、选择题
】1、酒精的密度是0.8×10千克/米,它表示的意思是
A.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
B.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是0.8×10千克/米
C每立方米酒精的密度是0.8×10千克/米 D.每立方米酒精的质量是0.8×10千克
】2、从密度公式ρ=m/v可以看出,对于同一种物质
A.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体积越大,密度越小
C.密度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D.与质量、体积无关,保持不变
】3、将一瓶水倒掉一些后,对剩余部分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D.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4、冬天户外水缸常会破裂,你认为其中的原因是
A.水缸里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B.水缸本身耐寒程度不够而破裂
C.水缸里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D.水缸里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5、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需用到的测量仪器有
A.量筒、天平、烧杯
B.量筒、天平
C.量筒、直尺
D.量筒、天平、水
】 6.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A.2千克/米
B.4千克/米
C.6千克/米33 3
33333,则剩下气体的密43D.因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故保持不变还是8千克/米
】7.将一块正方体的木块分成完全相同的八个小正方体木块,则对于每一小块木块来说,正确的是
A.质量和密度都为原来的1/8
B.质量为原来的1/8,密度不变
C.质量不变,密度为原来的1/8
D.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8.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装有等质量的水,把质量相等的铁块、铜块和铅块浸没在水中而水未溢出,已
知三种金属的密度是ρ铅>ρ铜>ρ铁,则杯中水面上升最高的是
A.装有铁块的杯子
B.装有铜块的杯子
C.装有铅块的杯子
D.无法判断
】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最多装500克酒精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水
B.最多装500克水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C.最多装500厘米3酒精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D.最多装500厘米3水的容器,一定能装500克的酒精
】10.在三只完全相同的容器里,放有等量的水,分别将铝、铁、铅三块金属放入容器后,水面上升相同的
高度,设铝、铁、铅三块金属的质量分别为m1、m2、m3,则
A.m1>m2>m3
B.m1<m2<m3
C.m1>m2<m3
D.m1<m2>m3
】11.甲、乙两只实心球,甲的体积是乙体积的一半,乙的质量是甲质量的3倍,则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
】12.两种不同物质制成的实心金属球甲、乙,乙球的质量是甲球质量的2倍,甲球的直径是乙球直径的2
倍,则甲球的密度是乙球密度的
】13、人体的密度跟水的密度差不多,由此可以估算出一个中学生身体的体积约为
333 33 3 【
】14、没有天平,只有量杯,要取出密度为0.8×10千克/米的酒精200克,则
A.用量杯取200毫升的酒精
B.用量杯取160毫升的酒精
C.用量杯取250毫升的酒精
D.无法用量杯取一定质量的酒精
】15.有两只质量和容积都相同的瓶子装满了不同液体,经测定一瓶是水,总质量是5千克,另一瓶是煤油,
(ρ煤油=0.8克/厘米)总质量是4.2千克,那么
33 3A.瓶子的质量是0.5千克
B.瓶子的质量是0.8千克 C.瓶子的容积是4分米
D.瓶子的容积是3.8分米
】16.A、B两种物质制成的小球VA=VB。已知两球质量mA:mB=3:2,两种物质密度
ρA:ρB=5:3,若两球中只有一个是空心的,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11C.A球是空心的且V空=V
D.A球是空心的且V空=V 910A.B球是空心的且V空=V
B.B球是空心的且V空=
二、填空题
1、___________某种物质的_______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__,不同物质密度一般
2、铁的密度为7.9×10千克/米33,读作
,表示的意义
,7.9×10千克/米=
克/厘米。
3、某物质的质量为3.56×10千克,体积为400分米,则该物质的密度为
千克/米,合
克/厘米,查密度表可知道,该物质可能是
4、油罐车的容积为每节100米,若装煤油2001吨,则需
节油罐车。(煤油的密度为0.8克/厘米)
5、市场上出售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其中一瓶标有“2kg/2500ml”字样,该油的密度是______克/厘米。
将这瓶油用去一半后,油的质量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密度将
6、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3,质量之比为2:1,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
。如果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5:4,质量之比为3:1,则甲、乙的体积之比是
7、两块实心的正方体铁块,大的正方体边长是小的正方体边长的2倍,则大小正方体铁块的密度之比是
,体积之比是
,质量之比是
8、两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实心球,A球质量是20克,B球质量是0.1千克,则两球的体积比VA:VB=
,两球的密度比ρA:ρB=
三、实验与探究:
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利用水和酒精进行实验探究,测得如下数据:
通过对数据或图像的分析,可以得到:
结论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一般是
结论2:(1)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一般是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
(2)科学上通常用
这个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3)体积为50厘米的水的质量是
2.如图1—2所示是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示意图。
(1)在调整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向左偏,则横梁上的螺母应向
(填“左”或“右”)调;
(2)右盘加砝码的顺序应为
(3)该小石块的质量为
克,体积是
厘米,密度是
克/厘米;
(4)若在称小石块的质量时,石块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砝码及游码数值不变,则该小石块的质量是
四、有关密度的计算
1、节约用水是每一位市民应遵守的公德,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浪费水的现象,例如水龙头滴水、跑水的问题。如果一个水龙头按每秒钟滴2滴水,平均每20滴水为1毫升来计算,一昼夜24小时将流失水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2、一运油车装40米的石油,从车里取出30厘米的石油,称得其质量为25.5克,求该车所装的石油的质量。
一个质量为4.5千克的铁球,体积是0.7分米,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如果是空的,空心部分体积多大?(ρ=7.2×10千克/米)
4、有一玻璃瓶,它的质量是50克,此瓶最多可装100克水,现用此瓶装油,装满油后瓶和油的总质量为130克,求这种油的密度。
5、一只容积为300厘米3的瓶内盛有200厘米3水,一只口渴的乌鸦每次将一块质量为12克的小石子投入瓶中,当乌鸦投了25块相同的小石子后,水面上升到瓶口,求瓶内石子的总体积及石块的密度?
6、一只烧杯盛满水时的总质量为250克,往该杯中放一小石块,石块沉没于水中,杯中水溢出了一部分,这时杯中水和石块质量是300克,然后再小心取出杯中石块,称得这时杯与水的总质量为200克,求:
(1)石块的质量(2)溢出的水的质量。(3)石块的密度。
附加题: 一枚镀金的铜质奖牌,质量为17.06克,体积为1.8厘米,求这枚奖牌中铜和金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克。(ρ铜=8.9×10千克/米,ρ金=19.3×10千克/米)
物态变化:
一、选择题
1.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会凉爽,如把一只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温度计的示数将会
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发生
2.加油站都有这样的提示:“禁止抽烟”、“请熄火”、“请不要使用手机”等.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常温下汽油容易
3.在烧煮食物时,若用水煮,只要水不烧干,食物不会煮焦。若把食物放在油中炸,虽然油未烧干,食物也有可能变焦,这主要是因为
A.水的沸点较低,油的沸点较高
B.水易渗入食物中,而油不易渗入食物中
C.水的导热性能差,油的导热性能好
D.以上原因都不对
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卫生间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
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都是液化
D.都是汽化
5.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提供错误条件的是
B.水蒸气????水 A.铁???
D.碘????碘蒸气 C.液氮???
6.保温瓶中放有许多的0℃的水,如果向瓶中再投人一小块-1℃的冰,盖好瓶口的软木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少量冰熔化成水、冰与水温度相等
B.冰与水比例不变,冰与水的温度相等
C.冰和水温度不变,有少量水结成冰
D.有少量水结冰,冰与水的温度相等
7.在严寒的冬天,需要排尽汽车水箱里的水并注入防冻剂。与水相比,防冻剂不易冰冻也不易开锅(沸腾),这是因为
A.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B.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高,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C.防冻荆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低
D.防冻剂的凝固点比水的凝固点低,沸点比水的沸点高
8.当室内温度为20℃时,用浸有少量酒精的棉花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随着酒精的迅速蒸发,图中哪幅图基本反映了温度计的读数随时间的变化
9.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深秋的早晨,枯草上的霜是水凝固形成的
B.夏天,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有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用久了的白炽灯泡表面发黑,是钨蒸气液化后再凝固的结果
10.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白气”是
A.干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干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11.哈尔滨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对冬天里可能出现的下列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冰雪大世界的冰雕随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变小
B.戴眼镜的人从室内走到室外,眼镜片上会出现“白雾”
C.水蒸气在树枝上升华成冰晶,形成雾凇
D.屋顶的积雪会液化成水,流到屋檐下凝固成冰锥
12.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生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升华生成的
C. “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D. “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13.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词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象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14.下列有关天气现象及其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刮风是水蒸发太多形成的
B.大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霜是地面附近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雪花是高空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5.如图是水的沸腾图象
A.水在AB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水在AB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水在BC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D.水在BC段沸腾,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7分)
16.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冬天,冻了冰的衣服也变干了__________;
(2)冰雪化成水__________;
吸热吸热放热放热
(3)霜的形成__________;
(4)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__________;
(5)大气中水蒸气凝成小水珠,形成降雨__________;(6) 新鲜的肉块放入冰箱的低温冷冻室后变硬 ;(7) 秋天,清晨林中升起的白雾
17.测量温度的仪器叫温度计,它是利用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量程是,其分度值是
,适用前应
18.把正在凝固的水放到0 ℃的房间里,水将__________继续凝固.(能/不能)
19.在敞口的锅中烧水,直到水沸腾,再用猛火继续加热,这时水的温度将__________.
20.在1标准大气压下,0℃的水吸热温度;100℃的水吸热,温度若0℃水放热,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增加”、“减少”、“不变”)。通过对上面问题的分析,请你判断“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上升;物体放出热量,温度一定下降”这句话的正误:
(填“正确”或“错误”)
21.吃冰棒解热,是由于冰棒
时吸收大量的热;在寒冷的冬夜窗户玻璃
侧,会出现冰花,这是
22.夏天用口“吹气”,能使开水变凉,这是因为“吹气”加速了开水的
,使水温降低;冬天对着手“哈气”,能使手变暖,这是因为
,使手表面温度升高。
23.水是生命之源,它在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我国北方地区冬季贮菜时,人们常在地窖里放几桶水,这是利用水的
(填物态变化名称)
热,以防止地窖里的菜被冻坏;冬季在空调房间里,人们也常会放盆水,这是利用水的
来提高房间里的空气湿度。
24.请写出以下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名称:用热风干手器将湿手吹干:_____
_;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的细:______。夏天,把一大块冰放在塑料袋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__
__现象,塑料袋没有漏水,但是在塑料袋外面却出现一层水珠,这是_______现象。
25.烈日炎炎,上海世博园启动了雾森降温系统以缓解暂时的闷热,该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填写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大量的热,导致周围温度明显
26.火山爆发是近段时间人们常议论的话题,你知道吗,岩浆是多种物质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不断降温,就会按下列顺序先后在火山口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由此可以判断出这些矿物的熔点依次
27.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
(填物态变化)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夏天起风时,人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速了皮肤表面汗液的
(填物态变化)。
28.小欣打开冰箱门,发现冷冻室的侧壁上有很多霜,这是水蒸气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形成的,这个过程中水蒸气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当他拿起湿抹布去擦时,抹布却粘在了侧壁上,这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填物恣变化的名称)现象。
29.今年4月20日,江城出现了罕见的“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专家解释:这是因为前几天我市遭遇“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
,但近日起,西南暖湿气流来到我市上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极易发生
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冒“冷汗”。
30.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_____,使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
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3分)
31.如图所示,放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的两支温度计a、b,加热时,b温度计的示数始终比a温度计的示数高,其原因是
.停止加热时,a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a温度计的示数是
32.如图所示,凉铁板上出现了大量的小水滴,小水滴是由壶嘴喷出的水蒸气
形成的;要在铁板上产生更多的水滴,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高烧病人用冰袋降温是由于
33.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图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第32题 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4.据某市报报道:天津一小男孩睡觉时,臀部将压在下面的打火机焐炸,丁烷气体外泄,致使屁股局部速冻成伤.请你运用所学过的热学知识解释产生这种事故的原因:
35.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人们
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它是由一个内罐和一个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
子如图所示,使用时将食物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
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请回答:
(1)经常在两罐间撒些水是为了;
(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__.
36.为了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水和酒精,张明同学依据已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一种方案.依据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可将水和酒精分开.为此,他利用家中的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他将配有不同
(1)(2)在水中添加酒精对水的凝固点有何影响?
(3)这个结论在实际中有何应用?
37.炎热的夏季,家中的蜡烛、柏油路上的沥青会变软。而冰块熔化时,没有逐渐变软的过程。由此推测,不同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可能不同。我们选用碎冰和碎蜡研究物质的熔化过程。 (1)图乙是
(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 )根据图乙写出该物体熔化过程中的某一特点
(3)如果让你自己实验探究冰和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你在实验中会想到注意哪些问题呢?请你至少写出一条注意事项。
38.如下图所示,小李同学用此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右上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象.(2分)
(2)某时刻温度计的读数如上图所示,此时的温度是
(3)为减小误差,实验过程中宜选用较大的冰块还是较小的冰块?
(4)如果将冰块换成石蜡碎块做同样的实验,石蜡熔化过程中所得到的温度—时间图象是否与冰的相同?为什么?
物质的特性 第一节 物质的构成 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性质:(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 (4)同种分子之间有斥力,不同种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3、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
物质的特性 第一节 物质的构成 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性质:(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 (4)同种分子之间有斥力,不同种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3、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
物质的特性 第一节 物质的构成 1、定义: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性质:(1)分子很小。 (2)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3)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 (4)同种分子之间有斥力,不同种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3、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in10 电源 剩余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