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捉襟见肘的意思之感”是不是病句

〖向华〗冯向华:冯向华-个人简介,冯向华-师承关系_牛宝宝〖向华〗冯向华:冯向华-个人简介,冯向华-师承关系专栏:冯向华,著名学者书法家蒋维菘先生再传弟子,梁山一中美术教师,梁山榴花居艺术会所创办人。向华_冯向华 -个人简介冯向华 ,男,山东梁山人,1973年生,字浮粟,又字拙石,鲁生。室名齐云楼,榴花居,益损居。著名学者书法家蒋维菘先生再传弟子,中冯向华先生国水浒学会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山东省商联书画院会员,梁山水浒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梁山印社常务副社长,秘书长。梁山老年大学特聘教师。梁山一中美术教师,梁山榴花居艺术会所创办人。曾师从著名学者书法家蒋维菘弟子姜保夫先生研习文史,师从陆抑非潘天寿弟子国画家杨象宪研习书画,问学于鲁南书法世家的文字学家,书法家包备五先生。包备五先生将其有关古代书论,关于山东古代碑刻的专著相赠。私淑国画大师李苦禅弟子刘月楼。有雅好,善属文,精书画,亦好戏剧。学识渊博,于历史掌故,人文风情,颇有心得。人物山水花鸟无不精擅。作品取法齐白石,刘月楼,笔墨精到,自成一格。行文古雅,隽永自然,擅长五言古风,七言律诗,小品文得明清遗风。著有手抄本《浮粟吟草》。诗词作品入选《北师大校友张广祯先生诗词集》。北师大校友张广祯先生以七绝《赠冯向华君 》“向华诗词富才情,僻野几人能识荆?天生丽质难自弃,定共书画放光明。”相赠以示欣赏。现代语文(2001年)曾做一期封底专门介绍其艺术,书画作品刊登于齐鲁晚报等各类书画刊物。作品刊登梁山民盟刊物《水泊梁山》之梁山艺苑2007秋菊卷。日接受《相约看天下》栏目采访,栏目推出“挥毫泼墨寄情水浒——冯向华”介绍其水浒书画艺术。日,山东省商联书画院成立大会暨首届迎春美术书法作品展开幕式在济南举行。省政协副主席、省统战部部长张传林,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王乃静出席成立大会并参观了书画展。冯向华先生应邀参加书画院成立大会,并现场创作了书画作品。向华_冯向华 -师承关系授业恩师姜保夫(著名学者书法家蒋维菘弟子), 国画家杨象宪(陆抑非潘天寿弟子),文字学家书法家包备五,国画家王新培,向华_冯向华 -斋号缘由榴花居所居窗前有一株老石榴树。听祖母言,迄今已五六十年了。虎踞龙盘、叶茂实甘。虬干又能入画,真尤物也。乙亥冬,因建新房,不得已磔废之,掘其根不忍弃,埋之于墙角蔽处。不意转春新发柔条,绿意新新。思古人有“五月榴花照眼明”句,取其意,以“榴花居”名室。益损居《道德经》的第四十八篇有句曰:“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为学者以求知,故欲其日益;为道者在返本,故欲其日损。损之者,无欲不去,亦无理不忘。损之又损,以至于一无所为。而后与道合体焉。为道而至于无为,则可以物付物,泛应无方,而无不为矣。[清]徐大椿撰《道徳经注》卷下也说:“博闻广见之谓学,学在于外,故为学必日有所取益。虚空玄妙之谓道,道在于内,故为道必日有所裁损。旧本题河上公撰《老子注》卷下曰:学谓政教礼乐之学也。日益者,情欲文饰日以益多。道谓自然之道也。日损者,情欲文饰日以消损。老子之意,是为道的途径和为学是不同的:为学是要日有增益的,而为道是要日有减损的。今以 “益损居”名室,欲与通天地之道,成一家之学。华不敏,意在激人励己耳!向华_冯向华 -浮粟用印浮粟书画,浮粟山人,向华,癸丑牛郎,癸丑生人, 在水一方,诸法无高下,平生无所有戏墨赠君读,长乐,草木有至情,平生好颜色,与花相宜,降龙十八掌,家居江南塞北之间。向华_冯向华 -浮粟自述浮粟自幼喜涂抹,常东墙西壁乱画不止,多被长辈们训斥,然劣性不改依旧。后遇良师,悉心指授,全力点拨。却不悟其道。架上积书数千卷,亦可恨难入堂奥。又吾意初学人物,继改山水,今又想从瓜果蔬菜入,转来转去,终不定性,迄今一无所成,而岁月不待人,期今后应专一心性,日积月累或有所成。向华_冯向华 -浮粟述怀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已是百年。百年而后,此复何极?悠悠岁月,泠泠清音,何辞衰颜碎心,能砥柱于中流?唯养心静气:读书以娱、写字以乐、作画以趣、填词以志,抚琴以韵、交友以心而已。向华_冯向华 -浮粟传略冯向华,字浮粟,又字拙石,鲁生。山东梁山人,室名齐云楼,榴花居,益损居。中国水浒学会会浮粟吟草员,梁山水浒书画研究院副院长,自幼喜画,冰雪聪颖,名于乡里。总角之年,即诵读古文辞章,攻习碑帖。不谙世事,喜涂抹、好曲文,鄙词俚俗、残墨断简,时有所见。欣喜不能自抑,舞之蹈之。父母每以劣儿视之,斥之不已。稍长,警而悟,奋发自立。晨起读书,夜间挥毫。绝交游、息清谈、居陋室、食糙粮,毫无诽怨,一鼓作气,渐有所得。及长,初入济宁师专,后入曲阜师范大学,期间折桂山东书考。转益多师,师从著名学者书法家蒋维菘弟子姜保夫先生研习文史,师从陆抑非潘天寿弟子国画家杨象宪研习书画,问学于鲁南书法世家的文字学家,书法家包备五先生。包备五先生将其有关古代书论,关于山东古代碑刻的两本专著相赠,自有厚望在焉。在曲阜求艺期间,因博学好思,为同侪所重,一时闻名遐迩。因所居窗前有一株老石榴树。时寿已过半百有余。虎踞龙盘、叶茂实甘,后因建新房,不得已磔废之,掘其根不忍弃,埋之于墙角蔽处。不意转春新发柔条,绿意新条,先生思古人有“五月榴花照眼明”句,取其意,故以“榴花居”名室。先生榴花居藏书甚丰,诗词歌赋,文章典籍,不胜枚举。大有“未能随俗唯求己,除却读书都让人”清代戏曲家唐英之遗风。“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自有颜回之志在焉。芸窗读书,灯下披阅,深研甲文字形,破绎其构成奥秘,勾玄发微,解读鸿儒,刊正先贤。正所谓以逆境为园林,与群魔为法侣者,百折不挠,坚毅之尤,可见一斑。先生腕力过人,出入魏碑唐贴,最精于隶书,妙入汉人堂奥,楷隶榜书尤所擅长;皆于雄浑中寓恣肆,凝重中含清俊,真气充盈,天资爽发,得自然旨趣。“疏狂于外,秀实于内,有诗才而无世才,品题书画是所长,专营交结是其短,貌拙而意真。行懒而气畅”。此则先生自谑之词也。先生好学不辍,大学毕业后,一时闲置在家,不以为困,反以书画自娱,时闻有梁山隐者刘月楼,乃苦禅大师弟子,偏居梁山一隅,名不出乡里、画不传世间。所作以写意花鸟为主,格调在齐白石、李苦禅之间。兼攻书法,以隶为基,杂以草、魏诸体,自有面目,颇见功力。,乡之先贤,慕名已久,某日正思登门造访,尚未成行,而天妒英才,造物弄人,天不假时,缘吝一面。先生曾作诗以祭,其一联云:闲中诗卷愁中酒,花下楼台月下歌。真可谓千金易得,良师难求。令人徒生浩叹!先生颇具高士之风。疏狂于外,秀实于内,初登讲坛,授一年级数学。面对稚子,有同窗著名画家中国美院教授何加林题写斋名戏之曰:能令此辈听懂《道德经》,功莫大焉。执鞭解惑,滑稽诙谐,一座皆笑。一童曰:师似凌大岫者。先生闻之愕然,凌者,古之传奇中之才子也。然以此比拟先生,洵非过誉。且看其习字作画之余,常喜吟诗诵词。偶有打油之句,亦出于无心。以为为文之道,贵乎天成,强堆硬凑,便非上品。其写诗非为诗也,思与前而感于后,则句绵绵而来,是故旧题未必合仄,新语难免欠妥 ,而一片赤诚,自道心声而已。先生读书常有心得,如“读书可以医愚,此常论也。过犹不及。读书多亦可以增愚。书教人善,世事使人迷。奈何,奈何”。 思之古今读书者众,有善读者,有不善读者,其宏旨与书本身无关。乡野村妇未成识得一字,然淳朴友善,莫不契合“礼之用,和为贵”,亦有貌似饱腹经纶者,高谈阔论 而行为可鄙,观者心寒。善读书者,必能学以致用;不善读书者,必为书之束缚。先生所指应是后者,读书叫人善,世事使人迷,此论妙哉,天下读书者必同感于斯!先生从教十年来,因其博学,蜚声遐迩,慕名求艺者,不绝如缕。其所教有方,门下学子遍及各地,如国美,北师大学林重地,皆有其膏泽所在。世人讶其博雅周赡,而自视为余事。先生自谦“初学人物,继改山水,后又出入瓜果蔬菜,终不定性,迄今一无所成”,此则虚怀若谷者是也。此亦为艺道无为之精髓,“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所谓者,抑或浮粟先生之志哉!赞曰 :沧海浮粟, 谦和之端。 结伴榴花,黛色参天。端居齐云, 烟霞仰瞻。 怀抱益损,博学兼擅。循循善诱, 泽被杏坛。 谈玄论道,今之古贤。怀糈计程, 何妨龙潜。 先生之风,应见经传。向华_冯向华 -浮粟论艺画之感言作画要胆大心细、眼疾手稳,这样笔下方显大家气度。若只知拼凑,在纸上轻抹细涂,则画虽成,终属小家子气。然而只解重勾狂挥,收不起、敛不拢,虽有可观处,亦显粗杂,终属“野狐禅”之流。心中想得周到,眼里看的全面,手中放得笔开,则画定然可观。论画作画之难无如写神,然微形之实神亦无从提起。时下艺人多有标榜笔下超脱形骸,至有得意忘形之论。斯不足于言画也。作画之法正如水银泻地,纵横流漫,自然成形,略无正方园者,乃合艺道。作画需层层积染。为使墨华高古,气息雅淳。得此意态,笔下自然可观。感评观书画之精微,在于是否得笔。书中之笔在八法、象形。即自然物象。画中之笔源于书意,即起承转合、提按顿挫之笔,以此为基底,则千变万化而不离其宗,何愁艺道不进耶?艺术杂感禅宗画,盖以冷逸空灵为其特色。然视画者心机所化,不能一概而定。虚谷冷逸中透清新、空灵中现沉稳;八大、弘仁自有一种奇崛、孤傲之气;至石涛则又当别论。无题山水之音,大象无形,幽林修竹,在乎剪裁。托归玄门知众妙,清风相邀白云来。岁丙戌以来,耳之所闻目之所见,皆山水形象。而形与意之冲突、融合,非关物象,而在乎一心。然各人领悟不同,修养有别,功力各殊。是以笔下千差万别。余不敏,以自度笔墨验证古人,冀有一得。惭愧,惭愧。无题近来画鸡颇夥,检翻故纸亦有可观者,不忍废弃,欲与知者共论笔墨、畅谈文字。奈何天不假缘,时光悄逝,虽有此心,怅怅不已。作画趣题浮粟一日画鸡,以迅枯之笔奋扫鸡尾,意态翩翩,而赋形则有所不殆。挥刀裁去,仅留尾羽,复于其上添几笔兰蕙,顿时变作兰花图一帧,与刻意画时了不相类,竟有新趣。永远兄过我,见之云:古人有移花接木手段,尔乃移鸡臀作兰花。相视大笑。评诸家画鸡画鹰神需猛,画雄鸡神亦需猛。不同处鹰静时也英气凌人,而鸡静则神安。为欲斗才虎视眈眈。画母鸡则应憨态可掬。画母鸡宜水墨淋漓,方见风姿,形态以肥为佳。环眼兀枝独形,来自八大。潘天寿过于雄奇,以鸡形而现鹰神;李苦禅为之草率,失之形与墨不符;王雪涛清丽新巧,稍嫌笔墨繁细;虚谷笔墨新奇,惜乎赋形不美;任伯年儒雅奇逸;齐白石憨厚淳朴,用笔沉实,似拙实巧;徐悲鸿只有一幅【风雨鸡鸣】能称绝妙,神形交织,意境不凡。其余造型真而不妙,遗神取形,逸气不足,虽为大众所称道,但非国画真谛;来楚生丰腴醇实,稚态可掬;长朋简率,可为情趣小品,不可为大幅;陈大羽雄涩拙辣,痛快淋漓,形象惜乏变化;杨善深色墨交融,酣畅挥洒;崔子范拙有余,巧不足一味狂涂,容易流俗。然墨韵笔情是有可观;汪慎生长抹短涂,极富韵致,然有时重型,未免气短;张书旗率笔草草,形神了然于胸,逸气横陈,似非食人间烟火者;陈秋草笔墨率意,泼辣厚实,落墨处不湮不散,空白处不虚不离,甚为可取,惜乎无意外知趣,有捉襟见肘之感。书画感言一董玄宰临书三载,竟不把前人置于眼角,而妄评高下,虽盛气可嘉,而行亦可许乎。二古人高风不能见,而于笔墨中见之。丰腴华滋,是其神骏伟岸之流。三世传米南宫有“巧取豪夺”之劣习,或有重南宫书而鄙其品者,亦有为其辩护者,言是名人逸事,不如此,何以称米颠?实者,米亦凡人,勤学好问之余,若无胸目开阔,何以成大手笔?不取诸家之长,何以胸目开阔?论艺八大作品清寒寂寥,傲世独立,胜人处正不在多。虽不能见其容貌,亦可想见高风。四君子为梅兰竹菊。而论以幽姿暗芳,犹兰为最。且写兰最忌浮躁,古人即有“喜气写兰,怒气画竹”之说。画者不可不知此理。近日画鸡颇夥,检翻故纸,亦有可入目者,不忍废弃,欲与知者共论笔墨,畅谈文字,惜天不假缘,时光悄逝,虽有此心,知可得乎?评诸家黄秋园以自己的思想经历,用石涛笔法,写王蒙山石,参石蹊构图,现自我风貌,呈现出一个崭新的艺术体格--------黄秋园山水艺术。我山水喜沈周,石涛;花鸟爱白石,潘天寿。以为四公为大写意之极致。每观卷图常不忍释手,思从此入,或有所成。论文为文之道,羡不得繁华境地,耐寂寞、息名利、存炽心,笔下必有一种风情流露。曾见一联云:‘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语虽浅俚,却为至理。又云“有奇书读胜看花”,乃以花相拟。拟花或是拟月,移日展读,岂非又一滋味。向华_冯向华 -浮粟题跋题《潘天寿书画集》潘先生画作静默浑厚、博大精深,再三细读而不厌。此册昔曾借阅于业师王新培先生,心仪不已,置案头、床前不能离,致意先生,而先生终不肯割爱。后于街头书摊得一册 ,残卷在手,常翻而心常憾怅然。今忽见全书,觉温、熟、讶、惊、欣、热之意一齐涌到,教我如何不喜。是以归于榴花居。题【闲书四种】闲暇时读林语堂的小品,见有引用【浮生六记】与【秋灯琐忆】中的文字,令人钦佩,亟想一观。然而遍索梁山的售书之地,甚感失望。后有事赴济南,于东图书店忽见书架中插有一册《浮生六记》的单行本,不禁欣喜,刚想买下,不意又见此本,乍悉内容,大喜而后狂喜,直欲手舞足蹈。真可谓是“痴心有意不落空”了。闲书不闲,尤以后三种,著者一腔心血,满腹精诚,所述人事皆可遇而不可求,至情至性,神往不已。题【天心月圆弘一大师】吾所喜者,李文涛也,非弘一也。然则笃佛亦其实现理想之途径,不可以常论。曾记一联云:松室夜灯禅影瘦,石潭秋水道心空。想法师为人,直写其心也。不然“浊世翩翩佳公子”,放浪形骸、腻情声色,一夜之间,转胎易筋,娇妻、家财尽抛而不惜,谁可理喻?华酷爱文艺,所以养心志也。兴之到处,诗词、书画、篆刻、曲文皆有可以入耳目处,而天不假以用,图怀意想,无所事事。吁!和血泪以溢笔墨,四海谁为知者?跋【何绍基墨迹选汇】少时,见子贞书,粗头乱服,草拙乃至于鄙俗。稍长,知当今名手舒同曾师其迹,便觉有深意。后又见前辈乡贤学其意者。及目力略能辨水准之优劣,则愈钦道州功力丰厚。数年前曾见有一册专辑,却失之交臂,常耿耿于怀,以为憾事。今无意得是册,欣喜溢于言表,不尽处借笔墨以当之。戏题【武氏祠汉画像石】乙亥仲春某日,夜游任城古槐市场,流连于旧书旧报间。一见此书,即问价几何。摊主曰:4元5角。问:稍减。答云:4元。&再减5角如何?”其犹豫片刻,点头同意。喜而付阿堵,口袋掏空亦不足,忙道:“再少2毛。”虽不顾反对,携书便还。思之一乐也。归而记之。题【鹿山寺碑】华幼好翰墨丹青,乡人谓有先祖遗风,常引以自傲,亦勤于笔砚。故性虽顽劣,尚有所得。尽力于碑帖版本之搜求,案头渐丰。此册曾临几过,今日把玩,觉昔日面貌已淡矣。题【孔彪碑】壬申初夏,余赴京华。于中国书店见此帖,爱其字结构紧凑,笔力挺健,绝不下礼器、史晨诸碑。乃欣然购置,藏于阅古斋。跋【浮生六记】一部小书,无红楼之精密、水浒之豪爽、三国之故事、西游之神奥、金瓶之闺密,而令人读之不倦,贮以奇瑰者,诚沈三白一腔赤血,情真意酯,溶于笔墨所自也。再题【浮生六记】浮生六记初见于任城求学之时,不甚瞩目。后于林语堂氏一则小品文中见引数段文字,不禁神驰意往。于是涉繁华、步僻壤,多方搜求。得三四卷。此册属意不在文,而在附录。名人名序,不亦悦乎?题【草虫画谱】少时读唐诗,见有‘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句,尤以草虫句为之倾倒,吟诵之余,不禁涉墨成幅,虽稚拙可笑,亦见钟爱之情。是时已有为其写照之心。存此念久矣,今得是册欲作参照,因题数句,为之纪念。题《山水画技法析览》扉页凡好读书者莫不宝乎书。其中为书活、因书死、得书乐、失书痛者难计其数。昔伏生授经于汉帝,盖藏书之源也;今鲁生浮粟购书之烈,亦其流也。思世间一切学问,无一不从书中来。书籍既有如此大妙处,则凡可以读书之道,何不为耶!然读书辈大都清寒,而现今之书价如良金美玉,何其高哉!是读书辈无力问津之由,惟望书兴叹而已。此册以为至多不过四十元,可一看定价不禁令我瞠目结舌,细思之,此书与我益处可谓大矣。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我不寻黄金美女,只求得道理(实在的本领)二字足矣!但筹集六十元人民币,对我来说不啻登天之难,然求书之欲竟使我昼不安、夜不眠,何以堪?无可奈何之下,而觅生财之道,置斯文于不顾,污衣冠而不惜,收拾废铜烂铁、旧书败纸,得款几近五十元,真出乎意料者也,余之乃敢借助于父母,于是此书归之于我也。悲乎、乐乎?难以言其中滋味,因凑成此文,以叙得书缘由,我辈寒酸拙陋,观者莫笑。题《萧谦中画集》文人笔下超然幽逸,自造心境,赏时若逢窗明几净啜名茗、燃异香、聆古音,则此境可以作神仙论,只是美书佳画为之不易,而识之者亦难相逢。题齐白石【菊酒】冷逸之中忽透艳香,亦造物之奇也。题《荣宝斋画谱:李苦禅》人贵能自立,画亦如此,是故石涛云:“我之为我,自有我在。”苦禅师此册,笔墨洋洋洒洒,纵横酣畅,读之令人一快,真不负南潘北李椽手大名。题《民国篆刻艺术》治印虽小道,然其间夺胎三代、蕴藉大千,容涵可谓大矣,安能等闲视之!元明而后,斯艺一经文人染指,五百年来树生奇花、枝长异葩,峥嵘芬芳,有识者谁不见之爱之,此册于曲阜师大求学时所得,观而赏之,珍而藏之,云何不可。向华_冯向华 -浮粟吟草七律.感悟天南归雁嘹悲吟,孤影愁思起素淳。有恃只恐人憔悴,无能但愿花逢春。李贺如今骑驴意,达摩当时度江心。回顾琴桓得拢际,横陈一指拨太真。感酬广祯夫子见赠绝句张广祯先生与余忘年交,吾好文学,常慰勉有嘉。当时写诗唱和,今读斯诗,先生下世陆年矣。思之怆然。一从雅音证元盟,始知池中有至形。青萍白璧原无价,天马云龙自从容。为学所应关大计,授书犹助慰事功。江湖日暮苍山远,殷殷笑语画平生。无题痴情一梦断红楼,零花残枝枉自愁。从今岁岁江南雨,不为斯人作泪流。古风诵月楼夫子水浒故里文华彰,月楼夫子出此乡。坎坷际遇历沧桑,画就瑰丽手于肠。 一支秃管百花绽,数杯劣酒生千幻。时逝光转风云变,吾师灵韵神未散。 肆意纵横珠玉溅,翻成块垒浇胸现。先生老矣人皆怜,复使人间生浩叹: 承传继钵心所愿,食槽胼隶谁能见。相见欢应是蟾宫无意、上帘栊。记着当日幽幽赋深情。暗台城、栖鸦惊。道是玉露金风丽人行。打油诗一未满三千废画,总爱附充风雅。但恨目光浅短,笔墨工夫稍差。廿日涂鸦百副,听人点评失法。病误一一指出,顿觉满腹惊讶。细想原该这样,因此自谓没啥。水龙吟。遣怀意气到心头,哪堪情辞朝暮处。长笛短萧,飞声暗恨,幽梦难顾。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永世相护,再不忆潇湘,凝痴满怀,此中意,在天涯。可耐情怀一片,望京华,谁人能会?描花题句,借物宣销,孤愁离聩。与卿同志,登楼赋诗,双影徘徊。待重头,约得春山不老,永驻昕怀。所感习字作画之余,常喜吟诗诵词。偶有打油之句,亦出于无心。以为为文之道,贵乎天成,强堆硬凑,便非上品华写诗非为诗也,思与前而感于后,则句绵绵而来,是故旧题未必合仄,新语难免欠妥 ,然而一片赤诚,自道心声而已。述怀往事不堪回首,回首已是百年。百年而后,此复何极?悠悠岁月,泠泠清音,何辞衰颜碎心,能砥柱于中流?唯养心静气:读书以娱、写字以乐、作画以趣、填词以志,抚琴以韵、交友以心而已。读词有感李太白【菩萨蛮】一词,意境孤寒苍凉,正是:眼前一片伤心色,应是穷途末路逢。只有失意,而不悲壮。可谓凄清太过。太白【忆秦娥】哀而不婉、凄而不伤,词境开阔,读之悲壮之情油然而生,真是大手笔。因境生情、由情而感,百般苦楚无法倾述,既而以景道出,真有“而今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之意态。好词!有感读书可以医愚,此常论也,过犹不及。读书多亦可以增愚。书教人善,世事使人迷。奈何!奈何!抒怀前世瓜葛未绝,今生冤债重生。月华荡荡,不尽心中恨事,凤叶摇摇,曾见面上喜色。青山隐隐,传眉黛之怨;碧水淙淙,寄心腹之爱;持书万卷,看落雁之容;怀才八斗,询闭月之貌;庭院深深,空见月色如许;苑阁重重,难闻琴声一韵。杜宇悲啼,蜀山未曾遇明主;精卫愤鸣,东海那得诉不平。驱使九日,惆怅一怀。望不断天涯碧草昭阳道,说不尽秋雨梧桐未央柳;苦情何倾,深情怎书?梅花无语斜阳暮,蛰虫不言月色昏。可怜身轻,皆为伊人憔悴,怎奈心损,都是斯事黯然。所思近来思兴颇浓:当夜深人静时,燃松香,弄古筝,意与兴俱,腕从心应。发思古之幽情、吟名世之妙文。更兼备一盏两盏素酒,三杯两杯清茶,摹碑帖数行,写兰竹几笔。能造斯境,虽神仙亦不屑为。向华_冯向华 -浮粟诗话李太白【菩萨蛮】一词,意境孤寒苍凉,正是:眼前一片伤心色,应是穷途末路逢。只有失意,而不悲壮。可谓凄清太过。太白【忆秦娥】哀而不婉、凄而不伤,词境开阔,读之悲壮之情油然而生,真是大手笔。因境生情、由情而感,百般苦楚无法倾述,既而以景道出,真有“而今识得愁滋味,却道天凉好个秋”之意态。好词!华习字作画之余,常喜吟诗诵词。偶有打油之句,亦出于无心。以为为文之道,贵乎天成,强堆硬凑,便非上品。华写诗非为诗也,思与前而感于后,则句绵绵而来,是故旧题未必合仄,新语难免欠妥 ,然而一片赤诚,自道心声而已。少时读唐诗,见有‘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句,尤以草虫句为之倾倒,吟诵之余,不禁涉墨成幅,虽稚拙可笑,亦见钟爱之情。是时已有为其写照之心。存此念久矣,今得是册欲作参照,因题数句,为之纪念。向华_冯向华 -浮粟逸事趣授《道德经》忆昔初登讲坛,授一年级数学。面对稚子,有同窗戏之曰:能令此辈听懂【道德经】,功莫大焉。执鞭解惑,滑稽诙谐,一座皆笑。一童曰:师似凌大岫者。闻之愕然,凌者,古之传奇中之才子也。是语似非此辈所能道也。戏购【武氏祠汉画像石】乙亥仲春某日,夜游任城古槐市场,流连于旧书旧报间。一见此书,即问价几何。摊主曰:4元5角。问:稍减。答云:4元。&再减5角如何?”其犹豫片刻,点头同意。喜而付阿堵,口袋掏空亦不足,忙道:“再少2毛。”虽不顾反对,携书便还。思之一乐也。归而记之。向华_冯向华 -各方题赠一向华诗词富才情,僻野几人能识荆?天生丽质难自弃,定共书画放光明。-----赠冯向华君 北师大校友张广祯二才岂十人了,名应举县知。浮生沧海粟,野性鹤云姿。翰墨结深眷,诗书秉世彝。更钦偃草化,价重李桃蹊!浮粟向华是回雪多年的挚友,现为梁山一中美术教师。“知心曾赖诗书画,倾盖何分你我他”,回雪不敏,未能兼工书画,但在梁山这一隅之地,“可语者”却也着实不多,是以彼此间总有一种惺惺相惜的默契!------- 五律 * 赠浮粟向华 中学教师张长军向华_冯向华 -书画作品秋趣玉悬高峻图亦有佛性石鲁先生造像丰硕松山云起图江浙风味工笔人物滋兰树惠转载请保留本文连接:相关内容TA的分享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计算机周刊》1999年13期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摘要】:正 我已75岁,从事了大半辈子的对外贸易计划工作,对七、八十年代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的往事,至今仍旧记忆犹新。 记得那是在七十年代末期,对外贸易工作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每当年终,各行各业进出口贸易的大量数据汇总后,仅靠我们几位老法师利用十几档算盘进行数据分析,已感到力不从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主管外贸工作的领导经过考察,根据外销员们的介绍和情报资料,决定马上采用国际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第一套计算机设备是花了40万美金从国外购买的,安装在当时外贸局(中山东二路27号)的二楼,这一套设备就整整占了大半个楼层,恒温、防尘、保湿……,望着庞然大物,大家感到新奇、神秘。 一大群国外学
【关键词】:
【分类号】:F426.6【正文快照】:
作,对七、八 佣计 兰算机技术进行数据分析的往事,至今仍旧记忆犹新。记得那是在七十年代末期,对外贸易工作正处在改 到了八十年代后,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商场如战场,革开放的最前沿。每当年终,各行各业进出口贸易的大新老客户接洽前各种背景资料的收集整理、旧纳分类尤量数据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人造板通讯;1994年02期
陈遵利;[J];福建税务;1994年08期
刘自雄;[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1994年06期
于清;[J];辽宁经济;1994年07期
赵春福,李宏富;[J];中国邮政;1994年08期
蕴言;[J];黑龙江金融;1994年05期
苏翠萍;[J];交通企业管理;1994年05期
庄建顺;[J];福建税务;1995年11期
房贺祥,高建秋;[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5年06期
张学立;[J];农村金融与市场经济;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铭;;[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何正嘉;訾艳阳;张周锁;马军星;高强;杨胜军;;[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田忠侠;;[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郭建英;;[A];2002年黑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李尧;张文青;;[A];2004年全国中药研究暨中药房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钱进;[N];金融时报;2000年
潘林;[N];中国财经报;2001年
瑞理软件中国有限公司
陈庆春;[N];计算机世界;2001年
燕京;[N];中国包装报;2002年
段国旭;[N];中国财经报;2002年
刘书臻;[N];中国信息报;2002年
百合;[N];人民日报;2003年
韩辉;[N];人民政协报;2003年
陈寿仙;[N];卫生与生活报;2003年
纪奕;[N];中国财经报;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叶健华;[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周珺娅;[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林惠贞;[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王轩远;[D];浙江大学;2004年
王哲;[D];新疆大学;2004年
张寿明;[D];福州大学;2004年
陈盈萱;[D];华东政法学院;2001年
陈钊;[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除了 之外是不是病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