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是怎么证明上帝存在的36个证明

确定要将该版块隐藏吗?你可以在“栏目设置”中将其恢复。
添加关注成功!
你可以去查看你关注的人与关注你的人
确定要移除此人吗?移除后,此人将不在你的列表中显示,也不能接收你的动态。
是否要取消关注?
请输入登录信息&&
张宽前的博客:
访问人数:30772
博客等级:
搜房网币:
&&&&我的耳朵宛如贝壳 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请您后再发表留言
我的分类文章
我的最新文章
我的热门文章
宁波博客管理员
宁波搜房头条
关注博客发文动态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发端于教父哲学时期,发展繁荣与经院哲学时期,延续于近代认识论哲学时期,终结于康德批判哲学。如果我们将上帝等同于一般的宗教神,如果仅仅将基督教视为宗教的个别形态,如果不思考这一问题在每一个哲学时期所具有的理论价值,那么这一问题就会等同于所谓“针尖上能站多少个天使”这类理性的狡计了。
一、作为宗教中的超验神,为什么只有上帝的存在需要得到证明?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断言中国并不存在真正的哲学,当然这一判断是基于西方长期以来形成的特殊哲学形态基础上的,它不仅包括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也包括基督教所代表的基督教一般。黑格尔在其哲学体系中将基督教作为绝对知识这一环节中天气宗教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有其理由的,从形而上学的传统上来看,基督教所代表的更多的是宗教一般,而不是宗教个别。
首先,上帝是哲学超验世界的形象化,是最具完满性的共相。在其他宗教中超验神与常识神的联系并不十分紧密,宗教的哲学基础与教义常识表现出相互分列的态势。
在佛教中,佛陀的存在是历史事实,而其在佛理中所代表的不过是得道的先知而已;在道教中,教义与道家思想是相违背的,道教主张顺应自然的变化,而道教则教人炼丹采药求长生;犹太教及伊斯兰教则更多的是代表了民族自立的心理与历史,并不具备如基督教一样深厚的哲学基础。
早在基督教哲学创建的初期,上帝就以其宗教崇拜的直观形式企图对希腊哲学中的超验世界取而代之,而在经院哲学中这一地位得到了阐述与维护;在唯名论与唯实论的论争中,上帝实质上代表的是最高意义上的共相;而当认识论问题被严肃提出之后,上帝代表的是理性认识的边界问题。
其次,教父哲学产生的特殊历史及理论环境,造就其特殊的生存境遇。在公元2-6时机的教父时期,基督教一直处在严酷的生存环境中,不但遭到来自罗马政权一波又一波的连续摧残,更受到来自希腊哲学各个派别的理论攻讦。教父们在这样的环境下一方面需要将世俗形象的神概念化上升为其哲学基础,从而具备了理论上的存在合法性;另一方面又要将概念化的上帝形象武装为能够替代希腊哲学中得超验世界的武器。
从这个意义上说,上帝既是作为世俗宗教的必须,又是哲学完整体系中的一部分;概念化的上帝既是基督教哲学体系所必须坚守的防线,同时又是其相对于晚期希腊哲学所发展出来的优势。
教父哲学主要分为理性派与信仰派。而从历史的客观选择上来看,像德尔图良那样极端的信仰立场由于将上帝的哲学内涵完整地阉割,因此并不适合于基督教的长期发展,以及深层次的理论建构。
最后,在历史上的诸多哲学体系中,上帝都成为不可缺少的一环,这主要根源于上帝这一概念对彼岸超验世界的抽象,使其成为现实世界的消极边界。
在基督教哲学体系内部,对上帝存在的证明是一种体系上的完善。上帝存在不仅是其理论完善性的必须,同时也是建构体系中其他理论要点的工具。因此,无论是奥古斯丁,还是安尔谟,抑或是托马斯阿奎那,对上帝存在的证明都是理论完整性的需要,同时也是应对异端攻击的有力武器。
而在近代哲学中,上帝的形象与地位发生了变化。从笛卡尔开始,哲学体系中的上帝都被看作是一种保守因素。但实际的环境出发,无论是现实的政治压力还是理论体系的完善性都提出了保留上帝的必要性。在康德那里,这种必要性得到了来自纯粹理性层面上的表述与重建。
康德终结了对上帝存在的证明,而其著名的伦理学证明更多显现的是现实伦理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上帝自在的独立事实。
二、关于上帝存在的几个著名的证明的简要历史回顾
奥古斯丁:上帝存在的知识论证明
奥古斯丁按照柏拉图主义的思想,把知识对象和知识的关系看作是有下到上的等级关系,人的外感觉以外界有形事物为对象,内感觉以外感觉为对象,理性以内感觉为对象。
那么,真理是从什么层次上来的呢?首先真理的来源不可能低于理性,其次理性本身作为一种认识能力不可能成为真理的来源,那么只能得出结论――真理的来源高于理性。奥古斯丁认为这个来源就是上帝。
安瑟尔谟: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因为,上帝是一种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
又因为,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仅存在与思想当中,而且也实际上存在;
所以,上帝实际上存在。
托马斯阿奎那: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
第一推动者:一事物运动的原因在于另一事物的推动,由此可上溯形成一个推动的序列。而在第一个推动者必定是不动得,不受这个序列的约束,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
终极动力因:没有事物是自身的动力因,每一个事物都有一个在先的动力因;由此上溯,必然有一个终极动力因,就是上帝。
终极必然存在:第一步由可能存在推导必然存在,第二步由事物的必然存在推导自因的必然存在。
最完善的存在:第一步证明有一个最完善的存在,第二步证明这个最完善的存在是其他事物完善性的原因。
自然秩序的安排者:依据自然的目的性,事物总是沿着可以达到最佳效果的同一条线路运动。这种规律性不是随机的,而是有预划的。这一预划者就是上帝。
笛卡尔: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因为,上帝的观念具有无限的完满性;
又因为,原因的现实性不可能小于结果的现实性,“无限完满性”的观念只能是“无限完满性”的现实所产生的结果;
所以,必定有一个无限完满的上帝存在。
莱布尼茨:上帝存在的两个证明
矛盾律或必然理由律的证明相当于历史上的先天证明。上帝是所有可能存在事物的源泉,根据“所有可能性的总和是必然性”的道理,上帝因此而是一切必然理由的依据。上帝是必然实体,他的可能性包含着实在性,他的本质包含着存在;唯有上帝才有这样的特权:凡是可能的,就必然存在。
充足理由律的证明相当于历史上的后天证明。既然一切偶然事物的存在都有充足理由,而这些充足理由要追溯到事物之外,这就证明了一个必然实体的存在。
康德:上帝存在的伦理学证明及这一问题的终结
康德认为,理性神学是一种先验幻相,是理性对于自身能力范围的僭越。康德将理性神学分为自然神学和先验神学,自然神学提出上帝存在的物理学-神学证明以及伦理学证明,先验神学提出上帝存在的宇宙论证明以及本体论证明。康德有条件的接受了伦理学证明,并通过分析排除了其他三种证明成立的可能性。
康德对于先验理念即持批判的态度,又持肯定的态度。如果理念被当作形而上学研究的客观对象,他批判之;如果理念被理解为知识系统的导向原则和道德体系的共设,他肯定之。
康德认为,上帝的存在只有作为道德的共设才有意义,才能对其存在表示肯定。除上帝存在外,另外两个共设是意志自由,以及灵魂不朽。
三、关于各种证明的简要总结
自觉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从来不认为作为实体的上帝存在过,并且也不认同历史上种种对于上帝的存在所做的证明。但这并不是说在我们简单的对其性质进行了划分后就已经充分了解了这些哲学大师前赴后继的工作所具有的价值了。
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这不是一个思辨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这一态度为今天科学及生活提供了唯物主义的坚实基础。如果将上帝的存在问题仅仅放在概念的纯思辨环境下来讨论,那么上帝的存在就既不能被证否,也不能被证实。因为人类的思辨本身的抽象化早已将异化给上帝这一概念了。
而如果从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上帝的存在问题,就立刻清晰而明确了,上帝不过是人将自己的本质异化给了超验的彼岸世界而已。马克思的哲学较少谈论宗教而较多的谈论政治经济学,原因在于“在完成对天国的批判后,就要转而对尘世进行批判了”。
“以往的所有哲学都在于认识世界,而真正的哲学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的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形而上学的局限性,即将自身牢牢划定于思辨理性的范围内,而不是直面人类的生活状态以及生存方式。
一切的证明都是形而上学的证明
康德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中讲上帝存在的证明划分为四种:物理学-神学证明、宇宙论证明、本体论证明以及伦理学证明。康德否定了前三种证明成立的可能性,肯定并且践行了第四种证明方式。
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看,以上所有证明都可以被看作是形而上学证明。也即是说,所有这些证明都是思辨理性的自足,即脱离了人类实践生活的现实基础。
以往所有证明都没有涉及到感性经验的直接验证,是因为上帝作为一种超验现象,在神学中他以及被设定为不能够为人的感性经验所把握。当摩西对耶和华的身份发问时,耶和华的回答是:我是我所是(I am who am)。
上帝的“存在”有其理论的及历史的价值
上帝作为一种宗教的超验神形象,首先代表的是其宗教属性。在古希腊形而上学逐渐走向解体后,教父哲学接过来哲学思辨的使命。而在亚里士多德与教父哲学之间,希腊哲学经历了伦理化,后又逐渐走向宗教化的过程。这一趋势是哲学回应现实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自身辩证发展的必然。
在经院哲学时期,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斗争始终都在进行。而上帝作为超验世界的感性化身,其实质上代表的是最高意义上的共相。因此作为唯实论的代表人物的安瑟尔谟和托马斯阿奎那才有比其他经院哲学家证明上帝存在的更多的动力。
在近代哲学中,上帝代表的是人类理性认识能力的极限与边界。这一时期的哲学家做出对上帝存在的证明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思想上的保守,不愿与基督教彻底决裂;思想体系不完善,需要借助上帝这一概念弥补理论上的漏洞。
康德哲学在自在自为的层面上对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做出了系统的分析与归纳,实际地终结了这一问题。而他的思想中关于宗教的保守成分,也是整个启蒙时代的一个缩影。
作者的空间:
阅读 (11842) | 评论 (3) |
&&请您后再发表评论
&分享到微博&
搜房网用户可以先再评论
内容:请登录
转载成功!
文章分类:
我的所有文章
创建新的分类:
博文已成功转载!
对不起,您的账号尚未进行真实身份信息注册,评论不能同步到微博!
Copyright &
北京拓世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Tuo Shi Hong Ye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笛卡尔的上帝--浅析笛卡尔上帝存在的证明
  本文一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笛卡尔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的理论基石与时代背景;第二部分浅显地分析了笛卡尔证明的过程以及必要内容;第三部分梳理了部分哲学家对于笛卡尔证明内容的批判。由此对笛卡尔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进行一个整体的简要评析,也借此对欧洲中世纪以及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产生的理性与信仰的各种论断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430072
年,卷(期):
机标分类号: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哲学家是怎么证明上帝存在的? - 简书
哲学家是怎么证明上帝存在的?
从人类诞生以来,对上帝的探索和信仰就从未停止,这里的上帝,指最高的支配者。上帝作为存在于人们的精神中的观念,对人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哲学起始于人对自然的惊叹和好奇,哲学与宗教可谓同源异向,在发展过程中一路纠缠不清。关于上帝的存在,哲学家们是怎么证明的呢?两千多年的亚里士多德进行了上帝存在的宇宙学证明。他认为,宇宙的存在是偶然的它也有可能不存在,但它既然存在了,就一定有一个解释,一定是有别的什么东西造就了它,即上帝。这个理论的前提有漏铜,一是假设了宇宙是个偶然的存在。二是假设任何事物都有解释,对于该二者假设,我们并不能确定。中世纪最著名的也最无可反驳的是经院哲学家安瑟伦对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他认为,人人都有一个“上帝”的观念,它是“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东西”,如果上帝只存在于人们的观念中,人们就可以设想一个更伟大的东西,这将导致逻辑上的矛盾。所以,上帝不仅存在于观念中,也存在于现实中。明显,安瑟伦仅从概念分析就得出上帝在现实中存在是不合理的,却难以辩驳。近代德国哲学家康德对此提出有力反驳。他区分了逻辑谓词“是”与实存谓词“存在”,“是”只是一个判断系词,要证明其实存,必须在经验中加以证实,观念上自相矛盾的东西在现实中不可能存在,但观念上不矛盾的东西也不一定在现实中存在,例如观念上的一百塔勒不代表现实你有一百塔勒。概念分析上的上帝存在,只是逻辑上存在,不代表上帝的现实存在。另一名中世纪哲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将理性引入神学,提出上帝存在的“五路证明”。(1)依据事物的运动:事物构成一个有限的运动序列,一事物运动的原因在于另一事物的推动,这个运动序列一定有一个最初的不动的推动者,即上帝。(2)最终因的论证:世界万物都有起因,最终因既为上帝.(3)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论证:万物都是偶然存在的,因而便会有这种可能:在某一个时间,万物同时不存在,这显然与事实不符.因而,必有一物,其存在的必然性是自身具有,并使其他事物获得存在性.这即是上帝.(4)事物等级的论证:现实事物具有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所有事物构成了一个完善的等级系统,最完善者就是上帝。这是上帝存在的自然神学证明。(5)目的因论证:自然界的万物显示出其规律性和次序性,指向某个目的,必有一个最高指挥者安排这一切,也就是上帝。上述五路证明都把事物看成一个递相依属的等级序列或因果链条中,若事实并非如此,证明不攻自破。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家,解析几何的创始人笛卡尔提出对上帝存在进行了两个路径的证明。笛卡尔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即当我怀疑一切的时候,唯一不能怀疑的就是这个正在怀疑着的我的存在,这个“我”指以思想为属性的独立的精神实体,因此精神比物质更容易把握,关于物质是否真实存在,我们并不知道。第一个证明是从结果推向原因的效果证明。“我”是一个有限的实体,但是我心中却有一个绝对完善的、完满的实体观念,即上帝,根据无中不能生有的原则,这个完善的观念必然来自一个确定的在我之外的绝对完善和完满的事物,就是上帝,所以上帝是存在的。第二个证明是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与安瑟伦的本体论证明类似,他认为上帝作为一个至上完满的存在体,不会缺少存在性,所以存在性和上帝是不可分的,因此上帝是存在的。对于上帝存在的证明,主要有以上宇宙论、自然神论、本体论证明,近代西方第一大哲康德批判了以上证明,提出了其道德沦证明。他首先对人的认识能力进行批判,认为我们认知到的一切都是感觉材料和知性范畴综合的结果,不是我们的主观认识去符合对象,因为对象也只是一种感觉,并没有实在性,是对象符合我们的知性范畴,即知性的普遍概念为自然界立法。对于“物自体”是什么?我们无从知道,上帝的存在就属于物自体。虽然我们在认识论上不能认知上帝,但在实践领域,通过自由意志,我们可以预设上帝的存在。因为人有自由意志,人追求道德,追求高尚,只有上帝的存在和灵魂不死,才能保障德福的一致,保障一种完满的善,使人得到幸福,因此,上帝的存在也只是一种信念的预设,你相信,上帝就存在,你去做,你就是自由的。橡树撷英《基督教概论》编者按oaktreepublishing我们常说上帝是无法证明的,但是,中世纪时的神学家阿奎那却提出了有关上帝存在的五种证明。这是否意味着阿奎那的证明有问题呢?神学教育家麦格拉思在他的《基督教概论》一书中,告诉我们,阿奎那其实是在论证:从基督教的观点看,上帝的存在与我们所观察到的世界是非常吻合的。所以,阿奎那的五种论证是对上帝存在的确认,而不是证明。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基督徒相信自己能够以绝对的确定性证明上帝的存在或其信仰的其他方面呢?并非如此。绝大多数神学家和宗教哲学家的基本态度可以概括如下。有些东西的确可以得到证明;但有些方面本质上是不可证明的,而上帝便属此列。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这一问题,基督徒基本的态度是:这不是理性能够完全证明的问题。上帝的存在虽然是超越理性的,但这一事实丝毫也不意味着上帝的存在是反理性的。正如许多作家所认为的,上帝的概念很有意义,它也使得我们周围的世界具有很多的意义。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精彩的理由,以证明上帝的存在;然而,这些理由并不能算作“严格的逻辑证明”或者“确定的科学试验”。我们可以借着思考阿奎那(约)的著作来探索这一问题。阿奎那或许是中世纪最著名和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他出生于意大利,后来因其在巴黎大学和其他北部大学的教学和写作而成名。其名声主要来自《神学大全》(Summa Theologica)一书。他晚年才开始写作该书,而且在去世时还没有完成。然而,他也撰写了许多其他重要的著作,尤其是《反异教大全》(Summa contra Gentiles)。该书是关于基督教信仰——尤其是上帝的存在——之合理性的主要陈述。阿奎那相信,完全可以从人对世界的普遍经验中找出指向上帝存在的证据。阿奎那的“五种方法”(Five Ways)代表了支持上帝存在的五个论证线索,其中每种方法都涉及这一世界的某个方面,而这一方面指向了造物主的存在。那么,阿奎那找到了哪些指向上帝存在的证据呢?阿奎那的基本思路是,世界像镜子一样反映着上帝——它的创造者。这一思想在他的“存在之类比”(analogy of being)的教义中得到了更加正式的表述。正如画家会在其作品上签名以使人认出这是他的作品,同样地,上帝在其创造物上印上了神圣的“签名”。以世界的创造者——上帝——为根据,可以解释我们在世界上的发现,比如,世界是有秩序的。如果上帝不仅创造了世界,而且在世界上印上了自己的形象和痕迹,那么,有关上帝本质的一些方面就可以从被造物身上得以认识。我们在被造物的哪些地方可以找到上帝存在的证据呢?阿奎那认为,世界的秩序是上帝存在和上帝智慧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这是一个基本假定,它是“五种证明”中每一种的基础。尤其是对于经常被称为“设计论证明”或“目的论证明”的这个证明,这个假定特别重要。我们接下来要通过思考这“五种证明”中的第一种和最后一个来阐释这些问题。第一个证明始于一个发现:世界上的事物是运动的或变化的。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例证俯拾皆是。雨从天上落下,山石向山谷滚去,地球绕着太阳转(顺便提一下,这是阿奎那所不知道的一个事实)。这是阿奎那的第一个论证,通常被称为“运动证明”;然而明显的一点是,所提到的“运动”实际上是从更宽泛的角度来理解的,因此,有时翻译成“变化”更合适。那么,大自然的运动是如何开始的呢?它为什么在变化?为什么它不是静止的呢?阿奎那认为,每一个运动着的事物都有另外的事物在推动,因为每一个运动都是有原因的。事物不能自己运动,必须由他物推动。所以说,每一个产生运动的原因本身也必须有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同样也有它自己的原因。因此,正如我们所熟知的,世界的背后存在着一连串导致运动的连续原因。阿奎那认为,除非这些原因的数量是无限的,在这一连串原因的开端必定存在着一个唯一一的起始原因。正是这个起始因启动了整个运动系列,它是世上一切运动的终极原因。我们可以看到反映在世界的运转方式之中的伟大的因果链条,其源头正是这个唯一的起始因。阿奎那从事物是运动的这一事实出发,论证存在着所有运动的唯一起始因,而且他得出结论——这个唯一的起始因就是上帝。近来,这一论证被重新表述如下:上帝是导致世界形成的那一位。因着这一原因,该论证方法经常被称为“宇宙性证明”(cosmological argument)(取自希腊语单词kosmos,意思是“宇宙”)。有关这一证明,我们最常看到的表述如下:1 宇宙中的万物皆依靠其他东西而存在。2 宇宙各组成部分如此,宇宙本身也是如此。3 因此,不论宇宙已经存在多久,还要存在多久,它的存在都依赖自身之外的其他东西。4 因此,宇宙依赖上帝而存在。该论证基本上假设:宇宙的存在是需要解释的。很明显,这种论证直接与现代宇宙学研究相关,尤其是探究宇宙起源的“大爆炸”理论。第五个——也就是最后一个——论证方法被称为目的论证明(teleological argument)。其名称源自希腊词汇telos,也就是“目的”或“目标”的意思。阿奎那注意到,世界万物明显带有智慧设计的痕迹。自然过程、自然物与人心灵中的某些确定的目的似乎是相适应的。它们像是有目的被设计出来。但是,自然物不能自己设计自己,它们一定是由他人或他物设计和制造的。从这样一个观察出发进行论证,阿奎那得出结论:必须承认,自然秩序的来源是上帝。威廉·佩里(William Paley, )继续发展了这一论证。按照佩里的理解,这个世界就像一个钟表。它显示了智慧设计的证据,而且也表明它是为了某个目的而被创造的。如果钟表存在,那么就必须存在一位钟表匠。佩里尤其注意到人类眼睛的构造。他论证说,眼睛的构造极其复杂和精细,因此它只能是智慧设计和创造的结果。佩里的论证在19世纪的英国特别具有影响力。然而,其论证的合理性被达尔文(Charles Darwin, )的进化理论所腐蚀,因为后者提供了另一种方法,来解释如此复杂的结构是如何产生的。在《物种起源》(1859)一书中,达尔文坚持认为,这一切都可以在纯粹自然进化的基础上得以解释,而不需要一位智慧的、具有神性的创造者。不过,“设计论证明”(argument from design)依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思想,人们也继续对此感到着迷。从结构上来讲,阿奎那的两个证明是相似的。每一个证明都是沿着一个因果序列追溯到其唯一的源头,并且认为这一源头就是上帝。。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并不是“证据”,因为它们实际上是以上帝的存在为前设的!但实际上,阿奎那的进路不是这样。他的论证思路是:如果我们假设上帝创造了世界,我们就有了一种可以理解许多事物的理解世界方式。换句话说,阿奎那是在论证:从基督教的观点看,上帝的存在与我们所观察到的世界是非常吻合的。所以,这是对上帝存在的确认,而不是证明。但是,其他神学家却带着怀疑的目光看待那些“证据”。伟大的法国数学家和哲学家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 )对阿奎那所采纳的这种方法提出了两个关键问题。第一,他很难接受,从那种论证推导出的哲学家的抽象“上帝”会是旧约和新约圣经中永活的上帝。在其《思想录》一书中,帕斯卡如此说道:“有关上帝存在的形而上学证据是如此远离人类的思考和推理,又是如此复杂,以致它们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力。”但第二点是,帕斯卡尔辩论说,这些“证据”默认上帝主要是通过理性来认识的。但在帕斯卡尔看来,人心也有相信(或不相信!)的理由。“我们认识真理,不仅仅是借助理性,也是借助人心。”上帝对人类处境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了我们所认识的世界与基督教信仰的观念之间的共鸣。它包括了对上帝深深的渴望;帕斯卡尔认为这一点在人类孜孜不倦地寻求上帝以及生终极意义过程中至关重要。最后,根据帕斯卡尔的理解,你凭着辩论不能把人带进上帝的国度。上帝的存在不属于可以证明的范畴。同样,人也不能证明上帝不存在。人们很容易忽略这样一个事实:无神论也是一种信仰。一位无神论者相信没有上帝。然而,这种信念与基督教相信上帝的确存在的信念同样难以证明。摘自麦格拉思著《基督教概论》(第二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本书入选橡树“中秋十一双节礼:福音图书满60元立减5元”活动。橡树文字工作室微信号:oaktreepublishing定期发送橡树图书书评、书摘、橡友会信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参加中秋十一双节有礼活动↓↓↓橡树文字工作室(oaktreepublishing)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oaktreepublishing发布橡树文字工作室所策划出版的图书信息。热门文章最新文章oaktreepublishing发布橡树文字工作室所策划出版的图书信息。&&&&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Copyright(C)2017 大不六文章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帝存在的最有力证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