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您好,分享的企鹅
日暮乡关何处是 青山绿水红钢城
大楚网讯(通讯员李锐 彭亚楠 摄影胡春燕 陈良帅)引子:“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这首《乡愁》,在华人世界广为流传,勾起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当这诗一般的语言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时,迅速引起强烈反响。“记得住乡愁”,就是在城镇化进程中,要注意保留城市原有的地貌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打造出每个城市的特色,不要千城一面。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坐标,是撩动心弦的记忆深处。它可以是一栋老房子、一块路名牌,或是一种味道、一句方言,千百年凝结在中国人血脉里,最真实、最朴素的感情。日暮乡关何处是,青山绿水红钢城。作为伴随武钢建设而兴起的城区,这里的人们有自己独特的乡愁,也在努力保护、传承这份温暖的情愫。乡愁1)“苏式红房”顺着青山区建设八路向南走去,一片红砖红瓦结构、三层尖顶、带点俄罗斯风情的红房子映入眼帘。清一色的红色小楼,四合院式的格局,站在高处,犹如一个大大的喜字——这就是武钢最早的家属区,著名的“红房子”。1954年,来自全国10多个省的5万多名工人和7万多名家属集结在汉。伴随武钢的建设,武钢生活区相应规划出炉。作为苏联援华的156个项目之一,武钢生活区在布局设计以及管理流程上都带有明显的苏式风格,基本上整体复制了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的模式。1956年,八、九、十街坊建成,这片红房子成为当时武钢最好的居住小区。红房子全部采用X街坊X门X户的形式统一来编排,这一惯例也沿用到后来的钢花新村和钢都花园。随着后期发展,红房子达到16个街坊之多,总面积50万平方米。红墙、红砖、红瓦、红屋顶、红窗户,每12栋红房子排列成矩形,中央是绿化带。这一团团红色的建筑,守护着武钢人,这片区域也有了一个更为独特、更直接的名字——红钢城。典雅优美的苏式建筑群,别具一格的街道里的各式小花园,可以说,“红钢城”原本就是一件武汉市建筑上上好的艺术品,已被列为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青扬社区居民江楚维,曾负责筹建蒋家墩地区的武钢职工住宅现场施工。他说,红房子见证了当年中苏两国友好、同盟、互助的兄弟情谊;见证了新中国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成长发展的历史;也见证了中国人民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乡愁2)街道街坊在青山区问路,得到的答案多是以数字开头的“某某街坊”,不仅外地人,连武汉其他城区的人也是一头雾水。这种数字命名的街坊,似乎成了青山人交流的“暗语”,其实这恰恰是青山的一种乡愁。当年兴建武钢,从辽宁鞍钢来了一大批工人和技术人员,他们工作之余,难免泛起思乡之情。在武钢生活区渐渐建起一些住宅后,当时的青山公安分局组成临时专班,对照青山区住宅建设规划图上划定的100多个方块,纵向由东往西,横向由北向南,一个一个地往前数,再在数字后面加上“街坊”两个字,作为该居民区的地名,这样的命名既考虑到了街坊建设先后顺序,也为后续的住宅区建设与顺利命名创造了条件。为了照顾到从东北来的职工和家属对故乡的情感,将任家路地区街坊之间的连通道取名为“辽宁街”、“吉林街”、“旅大街”、“本溪街”。此外,从工人村通往积玉桥的这条道路,命名为“和平大道”,将八大家和平大道交会处起,直达武钢厂区大门的主干道,命名为“冶金大道”。和平大道侧面的次干道从建设一路起,一直数到建设十一路止,寓意“和平建设”之意。冶金大道侧面的次干道被依次命名为工业一路、工业二路、工业三路、工业四路,寓意“冶金工业”之意。把这些形成青山地区主要道路网络的名称联系起来,就能完整地寓意“冶金工业建设需要和平环境”。直到45年后的2000年5月,钢都花园128街坊建成,都是按照当年规划图纸上标明的方块直接命名。此后,随着房地产开发,青山新建居住小区没有再沿用数字加街坊来命名了。乡愁3)“弯管子”普通话青山区的“弯管子”话,又被戏称为“青普”。参加建设武钢的鞍山海城人给青山带来了东北话,北方话影响本地方言,结果形成了独特的红钢城普通话。他们的子女后来就成了:在家说老家话,和同学说钢话、铁话,在其他场合说的是武汉话。一些人以为青山话就是红钢城的“弯管子”普通话。其实青山话不是青山区内人们说的武汉话和红钢城的普通话,是指青山土著人的方言。数十年来青山话受到太大冲击,即将被普通话、汉口话淹没,就连青山镇也难听到了,天兴洲和建设乡或许还能听得到。青山话的基调还属于西南官话,所以乍一听就是武汉话,可仔细一听又有点像江北的黄陂话和东边的鄂州葛店话。地道武汉话中“肉”“楼”不分,而青山话却分得很清楚。武汉话读“说”字为suo,青山话却读为shue,跟黄陂南乡的读法一样,这也与京剧老生的韵白一样。有人据此推定,中国京剧老生鼻祖谭鑫培的出生地应在青山方言片区,而不是在江夏流芳。“武昌大东门外谭左湾”就是又一个强有力的佐证。地道的武汉话没入声,与普通话一样,“我”字读为wo,青山话有入声,读为nguo,这又与京剧韵白一样。京剧韵白更像青山话,是源于青山话。乡愁4)青山麻烘糕青山麻烘糕是湖北的特产之一,它以香、甜、酥的独特风味,成为糕点中闻名省内外的佳品。相传麻烘糕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每年春节后,按照惯例都将本地的土特产带至京城,互相馈赠品尝。由于麻烘糕用料考究,色香味形俱佳,倍受翰林和皇室达官贵人的青睐。至于当时的麻烘糕由何人何时制作,无从稽考。辛亥革命以后,这种兼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麻烘糕厂店,在青山至黄石沿江一带竞相出现。1949年5月武汉解放,其他厂店先后歇业转行,唯独鸿兴食品厂生存下来维持少量生产。1954年在人民政府关怀下,鸿兴食品厂发展到有20余名职员的企业,既做麻烘糕,又做饼子点心,麻烘糕也逐步打入国际市场,每天生产40-50箱(每箱50盒),通过香港销往东南亚国家。过去麻烘糕的生产全部是手工制作,原材料要求严格,虽然设备简陋,但制糕师傅一丝不苟,认真选料,精心制作,讲求质量。这样制作出来的麻烘糕,色白味甜,松酥爽口。麻烘糕的声誉经久不衰,代代相传。1978年,通过技术革新建立生产线,使麻烘糕生产走上了现代化生产的道路,平均日产由过去100多箱增加到400多箱。青山麻烘糕原来一直是市场畅销糕点,它不仅享誉省内外,而且年年都有出口任务。1962年和1982年两度荣获湖北省优质产品称号。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summerzhang]
热门搜索:
热门排行焦点今日热评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倚窗前,寒梅著花未?
山斋愁坐雨萧萧,趁早看花不待邀。应是东风知客到,暗香先送过溪桥。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年年芳信负红梅, 江畔垂垂又欲开。 珍重多情关伊令, 直和根拨送春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_高三网当前位置: >> 正文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文/金风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高三网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出自唐代王维的《杂诗三首·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赏析这首诗通篇运用借问法,以第一人称叙写。四句都是游子向故乡来人的询问之辞。游子离家日久,不免思家怀内。遇到故乡来人,迫不及待地打听家中情事。他关心的事情一定很多,其中最关心的是他的妻子。但他偏偏不直接问妻子的情况,也不问其他重大的事,却问起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似乎不可思议。细细品味,这一问,确如前人所说,问得“淡绝妙绝”。窗前着一“绮”字,则窗中之人,必是游子魂牵梦绕的佳人爱妻。清黄叔灿《唐诗笺评》说:“‘绮窗前’三字,含情无限。”体味精妙。而这株亭亭玉立于绮窗前的“寒梅”,更耐人寻味。它或许是爱妻亲手栽植,或许倾听过他们夫妻二人的山盟海誓,总之,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或象征。因此,游子对它有着深刻的印象和特别的感情。他不直接说思念故乡、亲人,而对寒梅开花没有这一微小的却又牵动着他情怀的事物表示关切,而把对故乡和妻子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眷恋,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王维深谙五言绝句篇幅短小,宜于以小见大、以少总多的艺术特点,将抒情主人公交集的百感一一芟除,只留下一点情怀,将他灵视中所映现出的故乡种种景物意象尽量删减,只留下窗前那一树梅花,正是在这净化得无法再净化的情思和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无限情味,引人生出无穷遐想。清人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诗:“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思家之切。”说得颇中肯。罗宗强先生在论述盛唐诗人善于将情思和境界高度净化时,将王维这首诗与初唐诗人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诗作了比较。两诗的题材内容十分类似。王维诗写得质朴自然,感情也真挚动人,但诗中写自己遇到故乡来人询问故乡情事,一连问了子侄、栽树、建茅斋、植竹、种桷、水渠、石苔、果园、林花等一系列问题,“他把见到故乡人那种什么都想了解的心情和盘托出,没有经过删汰,没有加以净化。因此,这许多问,也就没有王维的一问所给人的印象深。”通过这一比较,足以显示出“王维是一位在意境创造中追求情思与景物的净化的高手”(罗宗强《唐诗小史》)。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翻译及注释全文翻译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注释①来日:来的时候。②绮(qǐ)窗:雕画花纹的窗户。③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ó)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1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作者简介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以上《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全诗全文翻译全文赏析及作者出处》有高三网小编收集整理,更多古诗词全文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请查看。高三网小编推荐你继续浏览:推荐阅读阅读10次 /日阅读7次 /日阅读15次 /日阅读15次 /日阅读12次 /日阅读13次 /日阅读15次 /日阅读18次 /日阅读19次 /日阅读13次 /日阅读22次 /日阅读15次 /日阅读14次 /日阅读13次 /日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