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如何提高注意力集中集中力的应用

【ORID运用】读书分享--情绪调整提升注意力方法
《注意力曲线:打败分心与焦虑》是中国培训师沙龙2014年3-4月的分享书籍。我读了其中一部分内容,觉得挺实用的。正好这次7个群管理员的“沙龙群管理在工作中的运用”/thread-.html
跟帖PK中,致远群获得第一名&作为奖励,我今天下午在致远群做了读书分享。
主题:情绪调整提升注意力方法
我打算用焦点讨论法(ORID)来进行读书分享,就先做了下面的准备。
考虑到这次的读书分享参加者,不知道是否已经看过书,我设计了两轮的ORID问题。第一轮是关于现状呈现的,主要是请大家分享自己在注意力方面的问题和困扰;第二轮是从书中内容的运用。
分享结束后,我回过头来看事先准备的14个问题,只用到了 2个(黑体字部分)
------------------------------下面是分享记录整理-------------------------------------------
昆山-苏平:
各位老师下午好!
欢迎大家参加今天下午的读书分享:)《注意力曲线:打败分心与焦虑》是中国培训师沙龙月的分享书籍。
读书情况调查
昆山-苏平:
在正式开始之前,我先做个小调查:
看过这本书或&的老师,请举手;还没有看书和读书分享的老师们,请握拳
沈阳-李小贱、杭州-映雪:握拳
泉州—梁智: 看了一点点,还没看完
昆山-苏平:感谢各位老师的积极回应 。
(不知道上面的内容,是否属于O &客观性问题?)
从书名切入,明确主题
R—反映性问题: 看到这个书名时,最打动您的是哪个词?
昆山-苏平:
这本书是我上个月在准备《整理的艺术》读书分享前,上网搜资料时偶然看到的。(到后面才知道发现:这句话是多余的)请问大家:看到这个书名时,最打动您的是哪个词?为什么?&
沈阳-李小贱:艺术
(看到“艺术”这两个字,发现自己的表达有误,马上纠正)
昆山-苏平:抱歉,我表达有误。更正一下,今天下午是《注意力曲线:打败分心与焦虑》读书分享。请问大家:看到这个书名时,最打动您的是哪个词?为什么?
南京-欢哥:打败
昆山-苏平:欢哥:打败,为什么呢?&
南京-欢哥:有些习惯是很难克服的,居然可以被打败? 这就吸引了我的好奇心,怎么去打败?
沈阳-李小贱:打败。。。动词 &告诉我们行动方式与步骤~~~学以致用
有效应对分心与紧张
泉州—梁智:
焦虑,可能是没安全感的原因吧,希望什么事都提前安排妥当,如果有突发紧急的事发生,自己很明显能感觉到有焦虑感。所以希望能学习到一些调节的方法
大连-花花:注意力,我是觉得我的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经常就偏离原来的计划
杭州-映雪:注意力
上海-苏菲:打败焦虑 我是一下子想到这个
南宁-红梅:焦虑,我太容易焦虑了
广州-乌托邦:曲线吧,曲线救国
昆山-苏平:曲线救国 &
&可以解释一下吗?&
广州-乌托邦: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就是对于某些问题,可以不采取直接的方法,而是换种思考方式
昆山-苏平:
我汇总一下大家的反馈信息:
欢哥:打败--习惯难以克服,那么HOW?
李小贱:打败--学以致用 有效应对分心与紧张
梁智:焦虑--没有安全感-(计划被打乱)
苏菲、红梅:焦虑--
花花:注意力--容易分心
映雪:注意力
乌托邦:曲线--换种思考方式
&I—诠释性问题:从上面的汇总信息中,看到了什么?
昆山-苏平:请问:大家从上面的汇总信息中,看到了什么?&
南京-欢哥:出现频次比较高的是 &打败,焦虑, 注意力
昆山-苏平:欢哥从出现频率的角度来看。其他老师呢 ?不需要更多思考,看到什么就说什么
南宁-红梅:我们需要一种方法
泉州—梁智: 大家有提出自己的困惑,不管是焦虑还是分心、注意力,都想知道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
昆山-苏平:红梅和梁智老师,都提到了方法 &
D—决定性问题:用一句话将动词和名词联系起来,是什么?
(这个问题,是临时想到的,当时没有想到跟ORID有什么关系?刚才在整理记录时,才发现这是个决定性问题。之前的问题设计中,第一轮是关于现状呈现的D,是空白的。此时,这个发现让我惊喜。当时本来是请大家来得到最后的结论,考虑到时间的关系,我就用自己给出建议,用一个封闭式问题来确认的方式完成D的部分。)
昆山-苏平:这是我看到的:大家的关注点:
1、动词:打败
2、名词: 焦虑、注意力
那么,我们用一句话将1和2联系起来,是否就是: 获得打败焦虑,提升注意力的方法?
大家同意吗? &
泉州—梁智:同意&
南京-欢哥:同意
长沙-BB:同意
昆山-苏平:这也是今天下午的分享主题:情绪调整提升注意力方法 。恭喜大家来对了地方!&
读书分享正式开始
o—客观性问题:请描述您注意力无法集中的一个场景&
(这是事先设计好的问题1)
昆山-苏平:今天下午的分享,正式开始
一、请描述您注意力无法集中的一个场景?&
武汉-卢珊:培训过程中,盯着讲师和屏幕,大脑有几秒钟的空白
昆山-苏平:卢珊 的情况,应该比较常见呢
。我注意到您说有几秒钟的空白,那您是如果将注意力拉回来的呢?&
武汉-卢珊:要么是自己意识到走神了,赶紧把注意力拉回课堂;要么是讲师或现场有什么事再次吸引了自己。
一开电脑,头像闪烁,需要处理一些事情,有公司的,有群里的,有朋友的,刚处理完,电脑蓝屏了,又要修了一个小时,这时已经把要做的工作忘记得差不多了,重新看计划,然后找资料,却发现找不到想要的资料,头脑一片空白,好不容易有思路了,这边同事找要一些资料,不得不去,又没了一个小时。所以,我容易焦虑。该做的事没做成,杂事一堆,效率极差
昆山-苏平:红梅说的情况,让人很郁闷呢。样的打断,又要重新开始进入状态,收集资料,的确的事半功倍。理解您呢
泉州—梁智:理解
长沙-BB:现在很多时候打开电脑 没干什么 &时间就过去了
昆山-苏平:BB的“没干什么”,是在做什么呢?发呆?浏览网页,还是?&
长沙-BB:发呆 &浏览网页 &QQ头像又抖动了
大连-花花:
有时候专心做课件,脑袋里好多想法,记着、做着,别人有时候一打断,或者领导临时拍下来一个活。回过头,好多想法思路都断了,脑袋就乱乱的
厦门-小闹钟:
我是常常会被电脑跳出来的一些新闻框吸引,特别如果里面有非常吸引人的新闻标题,我就会忍不住要打开来看看,一看注意力就很容易被打乱了。&
武汉-卢珊:
自己做了一个方案、计划或文档表格,需要其他同事或领导修改、审批、定夺,这个过程基本是各种等待,不能集中精神做其他事
大连-花花:
有时候呢,有些东西不会,看看资料,看着看着,就发现文章里的一些名词或者概念,让我更感兴趣,就一点离开了该呆的页面,老半天之后发现跑偏了
武汉-卢珊: 花花说的太对了!
南京-欢哥:是的。我也有困惑,比如说要写一份微信宣传稿,查着资料就看到别的地方去了
昆山-苏平:
红梅:被突发事件打断,耗时费力
BB:发呆,浏览网页等多重任务
花花:被临时打断后,很难重新进入状态;被新东东吸引
小闹钟:被标题党吸引
卢珊:课程中分心, 工作中的等待导致分心
欢哥:查资料跑偏
(下来应该是R-反映性问题。但前面的内容中,已经出现了这部分内容,就直接跳到了I)
I --诠释性问题:
二、从场景中看到了什么?
昆山-苏平:大家来看看刚才大家分享的场景,我们都有哪些发现 ?
南宁-红梅:容易分心
南京-欢哥:注意力被打断后 不容易聚焦
武汉-卢珊:不自觉的被其他信息吸引
大连-花花:注意力不集中,目标不明确容易跑偏,打断后难聚焦。是不是,就因为自己的目标不明确,思路不够系统,才会在被打断的时候回不去呢?
昆山-苏平:
这个问题很好!等会儿我们就讨论这个问题。(将花花的问题,放入了停车场,后面再处理)看来大家都已经发现问题所在了。
我总结一下大家刚才的发现:
1、临时打断,难以恢复以往的状态
2、多重任务导致低效
3、被新鲜的信息吸引偏离目标
大家看看是否还有补充?&
长沙-BB:还有颈椎病引起的头部供血供养问题 导致经常断片或者不能集中注意力
昆山-苏平:感谢 BB的补充 &
1、临时打断,难以恢复以往的状态
2、多重任务导致低效
3、被新鲜的信息吸引偏离目标
4、身体原因导致无法集中精力
大家看看是否还有补充?&
深圳-飞扬:情绪也会引发吧
昆山-苏平:
1、临时打断,难以恢复以往的状态
2、多重任务导致低效
3、被新鲜的信息吸引偏离目标
4、身体原因导致无法集中精力
5、情绪不佳无法集中注意力&
感谢飞扬的补充:)其他老师还有吗?&
(等了30秒,没有老师回应了,考虑到时间关系,就此打住)&
那我们今天就针对这5个问题,来讨论对策吧&
I-诠释性问题:
三、针对上面5个问题,您能从书或读书分享中,找到哪些对策?&
(从开场的调查中,看到参与者中,只有一位看了书的部分内容,其他老师均未看过。所以,我抛开了“第二轮:从书中内容的运用”中原来设计的问题,借用我之前发布的读书分享内容,给大家5分钟时间,自行寻找对策)
<font COLOR="#、明确要求,约定时间
昆山-苏平:
刚才大家都说到:还没来得及去看书和我的读书分享。现在给大家5分钟时间,完成两项任务:
一、去看.cn/s/blog_3eflb1.html 的内容
二、从这个帖子中,找出下面5个问题中的至少2个对策
清楚要求的老师请举手 &
厦门-小闹钟、 武汉-卢珊、长沙-BB、泉州—梁智: 举手
昆山-苏平:那我们14:20回来 &
<font COLOR="#、对策分享和交流
昆山-苏平:完成的老师,请 举手 后,将您的问题和答案 分享一下
格式:2、多重任务导致低效 --对策:拔掉多重任务法
南宁-红梅:5、情绪不佳无法集中注意力 ,可以用四角呼吸法调节情绪
昆山-苏平:
红梅:5、情绪不佳无法集中注意力 --对策:四角呼吸法调节情绪。太棒了,恭喜红梅!其他老师呢?
&(等了30秒,看没有其他老师发言,于是降低难度)
或者,我们一起来看&
武汉-卢珊:我觉得“中断电源法”很好,但是不知道能解决哪个问题?
昆山-苏平:
卢珊很善于思考 !中断电源法,就是暂时离开正在进行的工作,在约定的时间后回来。
我们看刚才大家分享的场景中
“长沙-BB:还有颈椎病引起的头部供血供养问题
导致经常断片或者不能集中注意力”这种情况是否可以用呢?&
武汉-卢珊:
4、身体原因导致无法集中精力
5、情绪不佳无法集中注意力&
这两个都可以解决
昆山-苏平:赞同卢珊的建议&
& &2、多重任务导致低效,是指:
BB说的:“发呆,浏览网页等多重任务” 这个问题,也可以用中断电源法
大连-花花:
恢复平静的多重任务法,听让人放松的音乐,这个好!
有一天写制度,白天心特别焦躁,听什么声音都感觉打扰自己。下班了戴上耳机听音乐,一个多小时就写完了。又像中断电源法,玩一会、休息一下,然后调整好状态了,再一鼓作气
昆山-苏平:花花 已经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了
深圳-飞扬:3、新信息吸引--对策:自我观察,反省停顿下,让自己回归目标
昆山-苏平:
飞扬这个方法很棒,就像前面卢珊分享的“听课时分心”的对策:“武汉-卢珊:要么是自己意识到走神了,赶紧把注意力拉回课堂”
1、临时打断,难以恢复以往的状态。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对策呢? &
&(这个问题比较大,为了降低难度 ,我将前面分享的具体案例,罗列出来)
& & 这里有两个案例:
大连-花花:
有时候专心做课件,脑袋里好多想法,记着、做着
别人有时候一打断,或者领导临时拍下来一个活
回过头,好多想法思路都断了,脑袋就乱乱的
南宁-红梅:
一开电脑,头像闪烁,需要处理一些事情,有公司的,有群里的,有朋友的,刚处理完,电脑蓝屏了,又要修了一个小时,这时已经把要做的工作忘记得差不多了,重新看计划,然后找资料,却发现找不到想要的资料,头脑一片空白,好不容易有思路了,这边同事找要一些资料,不得不去,又没了一个小时
&大家可以针对这两个案例,分别给予一些建议&
(等待30秒,没有人发言,我就摘下引导者的帽子,作为参与者抛砖引玉了)
昆山-苏平:
针对这两个案例,我之前也有教训:之前喜欢直接在博客、论坛里写内容,有时网络出问题,内容消失,就只能重新来过,浪费时间,心情也很郁闷 。
之后我的对策:
1、博文和论坛回帖内容较长时,我会先用在WORD中打字完成。发送邮件前,先将邮件内容复制下来,避免内容消失重复工作
大连-花花:
看了苏老师的帖子,我就想,下回遇到临时被打断,思路混乱了的时候,我可以这么试试:等手头的事完了,回归自己的事了的时候,先注意多重任务法,让自己恢复平静,然后用四角呼吸法,调整自己的状态,让自己尽量回归工作打断前的状态,拿出之前记录的想法和思路(这时候发现大纲的重要性),然后也许就能回到之前的状态了
昆山-苏平:花花 已经将我帖子上的方法都串起来了
深圳-飞扬:
案例二:我的想法是切断干扰源,先在纸上列资料搜索清单。告知同事,现在工作急需完成,很想帮她,看是否约定个期限
昆山-苏平:飞扬 对案例二的方法,用了自我观察,而且达到了第三级 &
深圳-飞扬:书里面有个案例,跟红梅协助同事的情景非常相似,就是采用四步搞定的,苏老师在笔记中提炼的非常简练&
昆山-苏平:
针对花花的案例一,我通常是:有好想法时,马上用比记录下来,或者做思维导图
。因为灵感总是稍纵即逝的,及时记录,也可以避免打断后的遗忘。其实就算没有人打断,如果不及时记录,也会遗忘。大家觉得呢?
深圳-飞扬:苏老师,有同感呢!
记得去年我做个课件的思路是在公家车上串起来的,到办公室赶紧拿笔记下来&
珠海—月月:用笔记录下来最保险
昆山-苏平:是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3、针对案例二 ,我通常:按照
上个月《整理的艺术》中分享的早上,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分配,先做资料收集(例如工作效率不高的下午或晚上),早上做资料的整合和梳理。&
大连-花花:我特喜欢列大纲,写什么都是,一般前,大纲时间长,干起来反而时间就短了
南京-欢哥:是 我现在喜欢把所有事项都列出来,把大脑清空,然后按照列出来的事项,按照重要性和紧急性去分类
深圳-飞扬:我的习惯不好。有思路的时候,先整理大纲;没思路的时候,先去看资料,边搜边梳理
大连-花花:飞扬老师的这个习惯挺好,我喜欢。有时候我做课件,我都搜好几天同类资料,不断看,脑袋里有思路了才开始整理大纲。可我确实太容易跑偏,总会被新东西吸引
昆山-苏平:&
花花和欢哥都很善于列出事项。飞扬的问题,可能在于目标的确定。如果目标明确了,资料收集就有了方向,做起来其实很快的。反之,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收集到的素材,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筛选,而且筛选的标准也不确定,很花时间呢
大连-花花:以后还要注意目标,要明确,还有苏老师导图里提到的终结拖延
昆山-苏平: 花花 容易被新东西吸引,其实是有对策的:点击进入前,问:“我为什么现在没这么做?”可以帮助自己回到目标。
深圳-飞扬:
是的,这个很耗精力,目标明确很重要。上次在用ORID做群主微课程的大纲时,就是目标不清晰,前期做了很多无用功
大连-花花:恩恩,目标明确,太重要了
昆山-苏平:
我发现现在网络太厉害了,如果自己最近在淘宝看了什么商品,之后就会在博客、QQ、邮件中出现类似的商品广告,还有各种提示。如果我们马上点击,很容易陷入网瘾中,无法自拔&
长沙-BB:是的 网上的资源太多了 进去就出不来了
武汉-卢珊:网络是个无底洞
昆山-苏平:
最近我就在跟这个做斗争呢。不断提醒自己: 我在做什么?如果实在控制不了,就用中断电源法。最近我已经对这类广告,有了小小的免疫力
。大家也可以加油哦!
南宁-红梅:中断电源法
长沙-BB:要中断电源那可是痛苦的过程
昆山-苏平:成长的过程都是伴随着痛苦的。能够很好运用中断电源的人,都是有相当毅力和定力的人,我们也可以从这里来修炼自己
(做记录整理时,才发现这里少了小结,现在补上5类问题的对策:
1、临时打断,难以恢复以往的状态--随时记录、做好资料收集和备份、自我观察,切断干扰源、四角呼吸法
& 2、多重任务导致低效 --中断电源法、拔掉多重任务法、听音乐
3、被新鲜的信息吸引偏离目标--自我观察,反省停顿,问“我为什么现在没这么做?”让自己回归目标
& 4、身体原因导致无法集中精力--中断电源法
& 5、情绪不佳无法集中注意力 --中断电源法、四角呼吸法
D—决定性问题:以后您会用哪些情绪调整的行动,来帮助自己提升注意力?
(决定性问题,之前我设计了两个问题:13-14,进行到这里时,我发现问题13衔接起来很突兀,就直接用了第14个问题,)
昆山-苏平:
好了,今天时间过得很快。我们用最后一个问题,作为今天分享的结束语吧。
请问:以后您会用哪些情绪调整的行动,来帮助自己提升注意力?&
南宁-红梅:嗯,学习一下四角呼吸法,我觉得我还是情绪作怪的多
昆山-苏平:红梅: 学习:四角呼吸法 。其他老师呢&
长沙-BB:我也喜欢四角呼吸法 刚才试了效果不错 对颈椎也好
昆山-苏平:红梅、BB:四角呼吸法&
深圳-飞扬:四角呼吸法,去调整情绪
珠海—月月:修炼中断电源法
大连-花花:四角呼吸法,这个太好了!以后情绪不稳定,就用这个办法
昆山-苏平:
红梅、BB、飞扬、花花:四角呼吸法&
月月:中断电源法
武汉-卢珊:中断电源法也可以:去倒杯开水,看看窗外的绿植,清理桌面垃圾扔掉。
我觉得就是给自己换个时间空间 。 使用这些仿佛需要有自知力、自制力
大连-花花:干大项工作时候,用中断电源法,可以更集中。这两个方法,我都爱
昆山-苏平:看来,今天的分享,大家都有收获哦:)恭喜各位老师!
大连-花花: 苏老师,太棒了,谢谢
昆山-苏平:&
适度的注意力
,是我们提升工作效能的基本保障。通过今天的分享,大家已经有了不少感悟,相信大家会用行动,来确保自己在注意力专区。
今天只是分享了《注意力曲线:打败分心与焦虑》这本书中介绍的
八串钥匙中的两串,有更多的宝贝在书中。也期待大家读书后,自荐读书分享主持人,将自己的心得分享给大家,我们一起学习和成长!谢谢大家!
南宁-红梅: 谢谢苏老师!
-------------------------------------------下面是我的总结-------------------------------------
一、目标达成情况:
&我事先在“焦点讨论法”中,设定的:
&理性目标:帮助大家找到通过情绪调整,提升注意力的方法 &--
&体验目的:从读书分享中有所收获,并激发大家读书的积极性 --基本达成
&理性目标和体验目的的达成方面,个人觉得还是挺满意的。
二、问题设计
&一共设计了14个问题,在分享过程中,只用到了2个。
&庆幸的是,自己在进行问题设计时,事先考虑到了参与者未看书的情况,设计了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现状呈现的,主要是请大家分享自己在注意力方面的问题和困扰;
&第二环节:书中内容的运用。
&现在回想起来,这两个环节的设计,是源于自己十几年来运用《问题树课程开发模型》思路:从“问题树”(第一环节:现状呈现)到“对策树”(第二环节:书中内容的运用)。
& & 14个问题,只用了2个,原因有两个方面:
& & 1、问题的设计重点放在了
第二环节:书中内容的运用。在这些问题的设计方面,我犯了个很大的错误:假设大家都看了书中的内容。而开场前的调查显示,只有一位参与者看了一部分内容。导致这个环节的问题,只有问题14作为结束问题用到。
2、问题的设计思路不够开阔。只设计了参与者读过书的情况,没有设计未读书情况下的问题。
3、没有做演练。问题设计好后,自我感觉不错,就没有做演练,站在参与者的角度,先设想可能的问题,导致事先设计的问题,跟分享现场的实际情况相差较远,导致问题不能用。
这三个问题,是我下次运用ORID时需要改善的。
三、趁势而为
在分享过程中,虽然发现事先设计的问题不能用,我当时没有急着重新设计问题,而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讨论中,除了在寻找对策部分,我摘下引导者的帽子,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外,其他环节,我都在提问、倾听、运用&等引导式倾听的技巧,收集和汇总大家的想法,引导参与者进行思考、交流、宣召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忘记了ORID,完全跟着参与者的思路走,在必要时给予引导。本来以为其中没有用到太多ORID的问题,事后整理才发现:居然用得还不错(小小得意一下)
我的更多文章:
( 09:53:29)( 14:40:14)( 15:34:08)( 14:06:42)( 16:45:42)( 08:43:29)( 14:20:22)( 09:26:52)( 15:38:07)( 20:49:51)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的位置:> -&
-& >下载 档案号:#122948
软件授权:
软件大小:
软件语言:
软件评级:
官方主页:
更新时间:
应用平台:
复制到论坛
复制到博客
绿盟口号! 伸出你的手 - 绿色分享:
官方评级:3/1864
同类软件推荐
本类下载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应力集中的应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