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糖生物学目前的多肉发展现状及前景和前景

糖生物学与糖工程的兴起与前景--《生物工程进展》1995年03期
糖生物学与糖工程的兴起与前景
【摘要】:糖生物学与糖工程的兴起与前景金城,张树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一、糖生物学与糖工程的兴起近年来糖的研究在国际引起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对糖及糖缀合物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新的热点,一些发达国家尤其重视这一研究。英国牛津大...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Q819【正文快照】:
糖生物学与糖工程的兴起与前景金城,张树政(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北京100080)一、糖生物学与糖工程的兴起近年来糖的研究在国际引起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对糖及糖缀合物的研究已逐渐成为生物学研究领域中的新的热点,一些发达国家尤其重视这一研究。英国牛津大学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魏传晚,曾和平,王晓娟,徐淑永,王辉;[J];广东化工;2004年01期
尹利辉,薛俊,林炳承;[J];分析化学;1996年12期
林爱琴;方幼兰;林曦;吕玮;;[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7年02期
杨清香,曹军卫,黄国锦;[J];氨基酸和生物资源;1997年02期
竺国芳,赵鲁杭;[J];中国海洋药物;2000年01期
秦宏伟;[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6期
马盛群;[J];南京农专学报;2001年01期
连宾,臧金平,袁生;[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杜昱光,白雪芳,虞星炬,韩秀文;[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1997年05期
谭周进,谢达平;[J];食品科技;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继;[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朱振元;[D];浙江大学;2003年
张珏;[D];江南大学;2005年
刘东波;[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姜元荣;[D];江南大学;2004年
郝林华;[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李平;[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张晨晓;[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李公斌;[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万茵;[D];南昌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旭;[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曹鹏宇;[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吕太勇;[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霍贤;[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纪莹;[D];浙江大学;2003年
孟显丽 ;[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吴志刚;[D];浙江大学;2003年
赖萍;[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李小平;[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王晓娟;[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曾志将,汪礼国,饶波,樊兆斌,谢国秀;[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刘贝贝;李小定;谭正林;吴谋成;;[J];农业工程学报;2006年11期
耿越,王开发;[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陈学伟,马书林;[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年01期
张梦娟;徐怀德;牛素哲;闫宁环;;[J];食品工业科技;2006年11期
邓泽元,刘娟,余迎利,罗明祖;[J];食品科学;2002年01期
张卉,刘长江;[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杨晓萍;吴谋成;;[J];营养学报;2006年02期
高丽君,王建华,崔建华,王汉忠;[J];中国中药杂志;2005年17期
门晓媛,王一飞,郑文杰,朱艳梅,张美英,蒋鑫;[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5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缪锦来;[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韩玉珠;[D];吉林大学;2006年
王东;[D];辽宁中医学院;2002年
罗红群;[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陈海霞;[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王忠民;[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吴丽萍;[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沈建国;[D];福建农林大学;2005年
张霞;[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罗立新;[D];华南理工大学;199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丽平;[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马忠兵;[D];青岛大学;2006年
夏秀华;[D];江南大学;2006年
陈莉;[D];贵州大学;2007年
郭玉娜;[D];西北大学;2008年
曾立;[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王艳梅;[D];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000年
韩果萍;[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褚艳;[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张燕;[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孙海燕;罗兵;徐朗莱;;[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魏东;王连翠;;[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5期
汪志好;;[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刘慧慧,李太武,苏秀榕;[J];水产科学;2004年05期
范金石,陈国华,徐桂云;[J];日用化学工业;2002年02期
韩永萍;何江川;缪刚;;[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高海,李秀岚;[J];动物医学进展;2003年05期
金海丽,许梓荣;[J];饲料工业;2001年07期
何云,刘圈炜,王成章,王彦华,潘俊良,陈继红;[J];饲料工业;2005年17期
连宾,郁建平;[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夏秋瑜;刘四新;李从发;郭利芳;;[A];2005热带亚热带微生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聂凌鸿;[D];华南理工大学;2004年
范金石;[D];青岛海洋大学;2002年
袁华茂;[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柴逸峰;[D];第二军医大学;2002年
欧昌荣;[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朱振元;[D];浙江大学;2003年
陈惠萍;[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林智慧;[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陈小娥;[D];江南大学;2004年
桑青;[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伟;[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俞远志;[D];浙江大学;2006年
詹小明;[D];浙江大学;2005年
张旭;[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张雅君;[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霍贤;[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黄玉龙;[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王红艳;[D];安徽大学;2003年
王杰;[D];内蒙古农业大学;2003年
陈晓军;[D];浙江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白丽荣;[J];生物学通报;2002年10期
金城;[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1年02期
蒋秋燕,乔旭光;[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傅雷;;[J];生物学通报;2006年12期
陈惠黎;[J];科学通报;2004年05期
李玉瑞;[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03年05期
王克夷;;[J];生命的化学;2009年04期
马盛群;[J];南京农专学报;2001年01期
贾晓慧;[J];洛阳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孙玉敬,叶柄鸿,庞杰;[J];粮食与油脂;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沈文;王金富;龚一峰;;[A];动物生理生化学分会第八次学术会议暨全国反刍动物营养生理生化第三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健康时报;2005年
青云;[N];学习时报;2004年
张孟军;[N];科技日报;2001年
刘霞;[N];科技日报;2010年
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陈臣 邝兆明;[N];广东科技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黄刚良;[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英;[D];西北大学;2008年
南刚;[D];西北大学;2008年
孙璇;[D];西北大学;2008年
孙秀璇;[D];西北大学;2009年
朱丽丽;[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孙斌;[D];苏州大学;2009年
李军;[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李广新;[D];大连医科大学;2007年
曹传英;[D];吉林大学;2007年
范立雪;[D];大连医科大学;2009年我国护理事业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护理事业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护理概念”的界定
二、护理教育中的问题和对策
三、我国护理发展的历史、现状&&
四、我国护理发展的趋势
五、中专护理学生如何实现人生理想
一、“护理概念”的界定 美国《护理基础》中,将护理界定为以下四方面:
1.健康促进,即帮助人们利用周围的资源维持或者提高健康水平.如教育人
们合理摄取营养和适度运动。
2.帮助人们维持其健康状态。
3.健康恢复:通过临床治疗、心理支持等方法促进健康。
4.对临终者的身心照料.上述显示护理中的治疗性工作与照顾性工作已经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现代护理在概念发展中经历了以“护理为中心”、“以病人为中心”发展到现在以“健康为中心”.最终将护理原始概念:“护理是为人的健康提供服务的过程”发展到“护理是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它是科学、艺术和人道主义的结合.”这一富含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概念,彻底改变着护理是附属医疗的技术职业这一传统概念,这一现代医院内新内容体现了生理-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具体内涵、也赋予了护理的现代概念。
二、 护理教育中的问题和对策
1、国内护理教育中,强调传授基本技能、基础理论,忽视学生综合思考能力的训练和人格素质的锻炼,学生缺乏创造的积极性和能力。高等护理教育应当以完善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础,即培养学生循证思维能力。
2.整个护理专业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护理教育仍然沿用生物医学模式影响的结果.在知识结构中包括公共知识、医学基础及专业知识三大部分。
而护理课程设置中,人际沟通、护理美学、护理礼仪等社会人文知识明显不足.专业基础中具有针对性特色,如有关老年护理、社区护理、精神护理、临终护理等内容少,心理知识和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知识缺乏、护理研究能力培养不足,不能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要求。要求改变传统的课程设置,强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系统特征,以人本思想完成新时期护理人才的教育.
3.护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加强,提升护理师资的学历水平和临床技能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新的护理理论指导下,增加护理专业教师队伍,改变传统的由医生教护士的局面。
4.专业教材缺乏,目前护理教学的课本大多依附于医学教育,大多按医学专业课本设置护理专业课本,如“外科学”和对应的“外科护理学”,“诊断学”,缺乏以个体发育不同阶段的综合护理知识,导致护理专业人才临床应用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
5.目前市场护理专业人才学历层次偏底,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加强多层次专业人才的培养,加强大专、本科、研究生教育的同时,也要侧重和加强特色护理人才或专科人才的培养,加强培养各级护理人才以完成护理工作中诸如助理护士、职业操作护士的工作,才能适应整体护理的要求。
6.良好专业操作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良好的人际构通和创新能力是护理人才培养的整体要求。
7.现代护理概念的发展是社会需要的结果,对护理专业的定位和人才培养的多元化、多角度、多层次是现代专业人才培养的
新观念.实现社会对护理专业的再认识,增加专业广度,拓宽专业领域也是高等护理人才培养教育中的一项新的任务.
三、我国护理发展的历史、现状:我国在建国以后就大力发展护理教育,但是由于历史条件限制,护理人才培养在中专层次上占过大比例,所医院18167名护士(师),中专学历占84.9%。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专以上的高等护理人才需要增加。随着我国老龄化严重,对老年疾病的预防、健康指导工作成为一项护理的重要内容,需要专科特色护理专业人才.。
美国对护理人才的培养分五类:助理护士、职业操作护士、注册护士、APN:医护师(Nurse
&Practitioner,NP),护理助产师(Certified Nurse
Midwife, CNM)、护理麻醉师(Certified Nurse Anesthetist,
CRNA)和临床护理专家(Clinical Nurse
Specialist,CNS)和护理行政管理人员。但是是否适宜国内情况需要做进一步调查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医学教育的发展中,对护理学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是健康促进的主要环节,在整体护理理论要求下,医疗健康服务中护理占重要地位。1972起英美国家高级护理人员及药师有处方权。
目前,我国护理教育仍以中专教育为主,大专、本科及研究生教育仅占一小部分。我国目前有570余所中专护
(卫)校,有7所高等医学院开设了护理硕士点,19所开设了护理本科教育,50余所开设了护理进修大专班。同时
我国还拥有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护士在职教育、护士继续教育系统,教育形式对提高在职护士的综合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我国的护理教育层次和水平仍然偏低,已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日前,卫生部出台了《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要求压缩中等教育、扩大高等及研究生教育。2002年护理本科专业全国招生7793人,专科招生31095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占招生总数的.5%;专科以上层次的护理教育规模占整个护理教育规模的27.55%;
2003年统计,我国护理教育在校人数:护理硕士研究生128人,本科生22457人,高职68566人,,中等卫生(护士)学校护理专业28240人,成人学校和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共有护理专业在职和在校学生166459人。2004年9月,山东大学和第二军医大学首次招收护理博士研究生。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香港、
日本、德国、英国的医护比例超过1:4;芬兰、挪威、加拿大等国家医护比例超过1:6;我国2001年统计医护比例为1:0.613;许多国家每千人护士都在3人以上,部分发达国家达到每千人护士25人以上,我国每千人护士只有0.97人。
四、我国护理发展的趋势:
按照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年)提出,2010年医护比例达
到1:1,到2015年,护士数达到232.3万,与我国现有126.7万名护士比,净增长103.6万
人;平均每年增11.5万人.如能达到这个目标,每千人中护士就能达到1.5。
1、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根据诊疗技术的发展和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统筹护士人力资源,保证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备,扭转目前医院临床一线护士缺编的状况。
截至2004年底,我国护士总人数为130.8万名,然而专家指出,相对于13亿人口来说,我国护理队伍仍然严重缺编。大多数发达国家护士与总人口的比例约为5&,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1&,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三。根据卫生部近期的调查,我国三级综合医院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为0.33∶1,最低的为0.26∶1。有的医院,白班护士平均每人要负责15~20名病人,公休、节假日和夜班,护士平均每人要负责40~45名病人。由于护士少,95%医院病人的生活护理工作由病人家属或者病人家属聘用的护工来完成到2007年,全国的三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
达到护士的配备标准;到2010年,全国85%的二级医院的编制护士应达到护士的配备标
2、调整临床护士队伍结构,提高护士队伍整体素质。根据临床护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和技术水平要求,调整护士队伍结构。将护理岗位工作职责、技术要求与护士的分层次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不同层次护士的作用。
3、2007年,全国85%的三级医院应达到评价标准;到2010年,全国100%的三级医院应达到评价标准,85%的二级医院应达到评价标准。根据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发展临床专业护士。
4、今年5月12日开始执行的“护士条例”21条规定,医疗卫生机构配备护士的数量不得低于卫生部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床位与护士比例:1:0.4)。按照卫生部的要求配备护士。护士配备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工作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患者安全。条例施行前,尚未达到护士配备标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按照卫生部规定的实施步骤,自条例施行之日起3年内达到护士配备标准。
5、2005年至2010年内,分步骤在重点临床专科护理领域,包括:重症监护、急诊急救、器官移植、手术室护理、肿瘤病人护理等专科护理领域开展专业护士培训,培养一批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建立和完善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
6、社区护理,拓展护理服务。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大力发挥护理服务的作用和功能,提供符合社区人群健康服务需要的多样化护理服务。监测人群健康。社区护理服务应当关注老龄人口、诊断明确的慢性病患者、残障人群、妇女和儿童的护理服务需求,丰富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方式,为人民群众提供便捷、贴近生活的护理服务。提高社区护士队伍的业务素质。
一方面,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护士规范化岗位培训制度,依托高等医学院校,开展社区护理继续教育;另一方面,建立社区与医院之间的护理业务协作关系,发挥医院的护理专业技术力量,对社区护士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
7、护理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与各类护理专家。教育是一个学科的先行与基础。中国护理要振兴,首先要提高护理教育。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上世纪普及教育为初中,因此护士的培养也以中级为主。
二十一世纪,中国护理教育应以国际护理教育发展为借鉴,逐步向高等过渡,同时,要扩大与加强继续教育,使原有的护士队伍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更有效地为人民健康服务。在许多不同类别的护理专业中,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高级护理人才(护理专家),使她们在各个专业领域中从事科研与理论研究,充分发挥护理专业的独特职能,帮助人(病人与健康的人)掌握防病、保健的知识与技能。
护理的独特职能是帮助人在体力上、精神上、知识上恢复与维持健康,护士是卫生界中队伍最广大,与人接触最密切而频繁的医务人员,是开展全民健康教育的大军。我们已经认识到许多现代疾病是与人的不良行为和生活习惯有关,提高人民对健康和自我保健的认识,即就是我们的重要职责。如果通过我们的独特职能得以协助病人减轻痛苦,老人及康复者加强自我保健,健康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则全民健康素质提高,促进大目标的实现。
综上所述,护理工作是21世纪最有前途、最具挑战、最有价值的工作之一。护理是神圣而极其崇高的事业,对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维护全民族健康发展有十分重要意义。有幸从事护理事业者,应无愧于这个伟大的工作,应兢兢业业,竭诚为病人服务,将关怀及温暖带给需要的病者。
五、中专护理学生如何实现人生理想
任何有志于护理事业者,只要坚持付出努力,就一定能成为出色的优秀的护士;继续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将来就一定有希望能成为人民所需要的护理专家。
以下几点建议,可供同学们参考
1.努力学习,打好基础,认真搞好毕业实习,尽早通过注册护士资格考试。
2.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心理、身体、文化、人际沟通能力。
2.不断提高学历,提高英语水平,以适应社会对高质量护理的需求。
3.努力学习健康管理及营养学知识,这对于高质量护理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目前我国广大医护人员最薄弱的环节。在这方面,我会全力帮助你们,使你们获得有关资格及能力。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糖生物工程
糖生物工程
作者:张树政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定价:CNY89
开本:16开
页数:284页
&&&&《糖生物工程》由张树政院士主编,各章节的编写者均是国内糖生物学和糖生物工程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学者。《糖生物工程》立足于糖生物学和糖生物工程发展的实际,介绍了糖生物工程各个领域的现状、趋势、需求、技术和应用前景。共分九章,分别从糖生物学与糖生物工程基础、糖生物工程平台技术、糖类药物的化学与生物学、功能寡糖及其在食品保健中的应用、植物糖生物学与糖链植物疫苗、糖生物工程与健康养殖、糖生物炼制及糖基产品、糖生物工程数据库资源和糖生物工程产业发展前景等方面论述,总结了国内糖生物工程的研究成果和国际最新的研究动态。&&&&编写过程力求数据翔实、观点鲜明,可作为生物学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对糖生物学相关的医药、保健食品、绿色养殖、绿色种植等行业的从业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糖生物工程》是国内糖生物学和糖生物工程领域权威专家合作编著。全书依次介绍糖生物学及糖生物工程各领域的现状、趋势、需求、技术和应用前景,包括糖生物学与糖工程基础、糖生物工程平台技术、糖基化与糖药物、功能寡糖及其在食品保健中的应用、植物糖生物学与糖链植物疫苗、糖生物工程与健康养殖、糖生物炼制及糖基产品、糖生物工程数据库和糖生物工程产业发展前景等方面论述,总结了国内糖生物工程的研究成果和国际最新的研究动态。
第一章&糖生物学与糖生物工程基础第一节&糖生物学概述一、糖研究历史的简单回顾二、糖生物学研究内容第二节&糖组与糖组学一、糖组和糖组学概念及早期研究历史二、糖组三、糖组学第三节&糖生物工程技术与应用一、糖生物工程的诞生与兴起二、糖生物工程的研究进展三、展望参考文献第二章&糖生物工程平台技术第一节&糖生物工程工具酶一、糖苷酶二、糖苷合酶三、糖基转移酶第二节&寡糖产品规模化制备技术一、制备寡糖的原料二、寡糖制备技术第三节&功能糖的分离纯化一、阴离子交换色谱二、亲水作用色谱三、多孔石墨化碳色谱四、柱前衍生?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第四节&糖分析与结构鉴定一、糖分析技术二、糖的结构鉴定参考文献第三章&糖类药物的化学与生物学第一节&糖类药物一、抗感染药物二、抗血栓和凝血药物三、&糖尿病治疗药物四、抗炎药物五、神经系统疾病治疗药物六、胃肠道疾病治疗药物七、抗肿瘤药物八&、糖类相关遗传病治疗药物第二节&寡核苷酸类药物一、三链形成寡脱氧核苷酸二、催化活性的寡核苷酸三、反义寡核苷酸四、富含CpG寡脱氧核苷酸五、小干扰RNA六、&核酸配体第三节&糖化学一、天然糖类产物的提取、分离和纯化二、&糖类药物分析第四节&糖生物学一、概论二、糖组学三、聚糖的类型、合成和代谢四、识别聚糖的蛋白质五、糖基化与疾病第五节&展望参考文献第四章&功能寡糖及其在食品保健中的应用137第一节&功能寡糖的自然界来源及制备技术一、异麦芽寡糖二、果寡糖三、木寡糖四、低聚半乳糖五、大豆寡糖六、甘露寡糖七、壳寡糖八、褐藻酸寡糖第二节&功能寡糖生物活性功能研究一、功能寡糖抗氧化的作用机制二、功能寡糖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三、功能寡糖抗肿瘤作用机制四、功能寡糖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五、功能寡糖降血糖、降血脂以及预防肝脏疾病的作用机制六、功能寡糖的抗炎作用七、功能寡糖应用的其它功能八、结语第三节&寡糖功能食品及保健品开发参考文献第五章&植物糖生物学与糖链植物疫苗第一节&植物糖生物学一、植物细胞壁二、糖信号三、植物糖蛋白四、糖基转移酶五、凝集素六、展望第二节&植物免疫与植物疫苗一、植物免疫的发展历史二、植物疫苗简介第三节&糖链植物疫苗的来源及活性基础研究一、糖链植物疫苗的来源二、糖链植物疫苗的活性基础研究第四节&糖链植物疫苗的开发与应用一、寡糖激发子在防治作物病害上的应用二、寡糖激发子激发植物抗寒性的应用三、寡糖促进植物生长四、寡糖生物农药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第六章&糖生物工程与健康养殖第一节&功能糖饲料添加剂一、壳寡糖二、果寡糖三、甘露寡糖四、褐藻酸寡糖五、大豆寡糖六、木寡糖七、异麦芽寡糖八、其它寡糖九、小结第二节&功能糖在水产及畜禽养殖中的作用一、概述二、功能糖在动物体内的功效三、功能糖在水产及畜禽养殖上的发展趋势和应用现状四、功能糖在水产及畜禽养殖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五、功能糖在水产及畜禽养殖应用方面的未来展望第三节&功能糖饲料添加剂的开发应用一、功能糖饲料添加剂的意义和市场需求二、已有的功能糖饲料添加剂产品三、功能糖饲料添加剂的饲用效果和优势四、功能糖饲料添加剂产业化程度五、功能糖饲料添加剂产业化与其它产业关联度六、功能糖饲料添加剂的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参考文献第七章&糖生物炼制及糖基产品第一节&碳水化合物生物炼制概念第二节&糖生物炼制的主要原料一、淀粉和糖类作物二、纤维素类植物三、海洋生物质资源四、其它糖生物质炼制资源第三节&糖生物炼制的关键技术一、糖平台技术二、细胞工厂第四节&生物炼制产品开发一、生物燃料二、生物基化学品及生物材料参考文献第八章&糖生物工程数据库资源第一节&糖结构与构象数据库一、糖结构数据库二、糖结构分析数据资源三、糖构象数据库第二节&与糖相关的蛋白数据库一、糖蛋白数据库二、与糖有关的酶的数据库三、凝集素数据库第三节&其它网站一、主要门户网站二、其它网站参考文献第九章&糖生物工程产业发展前景第一节&糖药物一、糖药物前景二、糖药物面临挑战第二节&糖功能食品一、糖功能食品发展现状二、糖功能食品市场发展机遇三、糖功能食品发展建议第三节&功能糖在绿色种植业中的应用第四节&糖工程产品在水产、畜禽养殖中的应用一、功能糖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二、功能糖饲料添加剂在畜类生产中的应用三、功能糖饲料添加剂在禽类生产中的应用第五节&碳水化合物生物能源及糖基化学品一、生物质能源及糖基化学品发展概况二、碳水化合物生物能源及糖基化学品发展远景第六节&迎接碳水化合物经济的到来参考文献索引
本书立足于糖生物学和糖生物工程发展的实际,介绍了糖生物工程各个领域的现状、趋势、需求、技术和应用前景。书中分别从糖生物学与糖生物工程基础、糖生物工程平台技术、糖类药物的化学与生物学等方面论述,总结了国内糖生物工程的研究成果和国际最新的研究动态。
在哪买这本书
店名:墨香小筑图书专营
等级:三钻
地区:北京(房山)
价格:55.00 元
店名:兵霞书店
等级:三星
地区:重庆(渝中)
价格:30.00 元
店名:乐棒糖书屋
等级:一星
地区:北京(昌平)
价格:30.00 元
店名:胶东宿氏书店
等级:三钻
地区:烟台(其它区)
价格:30.00 元
店名:小米的旧书店
等级:一星
地区:重庆(沙坪坝)
价格:20.00 元
店名:白丁书店
等级:三钻
地区:北京(丰台)
价格:45.00 元
$(function(){
$("#top_back").click(function(){
$('body,html').animate({scrollTop:0},500);您现在的位置:糖生物学概述(原书第三版)
糖生物学概述(原书第三版)
在线支付满98免快递费
作 者:(英) 等编著, 译
ISBN:5出版时间:页数:278
包装:平装开本:16开字数:
我要买:件
淘书推荐图书套餐
2种图书组合购买
总定价:¥150.00
总淘书价:¥112.40
《糖生物学概述(原书第三版)》简介:  《生命科学名著:糖生物学概述(原书第3版)》是一本为大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设计的糖生物学课程的教科书。《生命科学名著:糖生物学概述(原书第3版)》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讲授聚糖(糖链)结构和生物合成,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第二部分内容是生物学中的聚糖,包括聚糖糖基化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糖基化与发育学、糖基化与疾病等热点课题,以及哺乳动物系统糖基化作用以外的一部分植物、细菌和病毒糖生物学等内容。
暂缺《糖生物学概述(原书第三版)》作者简介
《糖生物学概述(原书第三版)》目录:译者致谢
第一部分&聚糖的结构与生物合成
1&糖生物学概念
1.1&糖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与蛋白质和脂质结合糖类的多种功能
1.2&三类主要的糖缀合物
1.3&聚糖由相关化学结构的单糖组成
1.4&单糖之间的糖苷键存在多个种构型
1.5&糖苷键的形成需要能量和特异酶催化
1.6&了解聚糖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比了解其他大分子困难
1.7&聚糖结构在基因组内间接编码
主要参考文献
2&N—连接糖基化
2.1&多样化的N—连接聚糖共有一种核心结构
2.2&N—连接聚糖组装的三个主要阶段
2.3&N—连接聚糖的寡糖前体在脂质多萜醇上组装
2.4&连接多萜醇的寡糖前体转移到多肽的天冬酰胺残基
2.5&修饰核心寡糖结构的糖苷酶和糖基转移酶
2.6&杂化结构和多乳糖胺序列是核心寡糖共同的延伸
2.7&ABO血型取决于红细胞聚糖上不同的末端糖链
2.8&某个单一糖蛋白N—连接聚糖的不均一性
2.9&结合糖蛋白N—连接聚糖的性质取决于其所得以表达的蛋白质和细胞
2.10&高甘露糖型结构出现在低等真核生物,但糖基化装置已进化到在高等生物中产生复合聚糖
主要参考文献
3.O&—连接糖基化
3.1&黏蛋白是可保水的、巨大和高度O—连接糖基化蛋白质
3.2&细胞表面有些蛋白质具有黏蛋白样结构域
3.3&多数可溶性和细胞表面糖蛋白含有小簇的O—连接糖
3.4&黏蛋白型糖的生物合成是向高尔基体内的蛋白质上顺序添加单糖
3.5&蛋白聚糖是赋予胞外基质强度的高度O—连接糖基化蛋白质
3.6&蛋白聚糖生物合成除需要糖基转移酶外还需要几种修饰用酶
3.7&出现在蛋白质上的异型O—连接糖基化
3.8&通过添加O—连接N—乙酰葡糖胺修饰胞质和核内蛋白
3.9.O&—连接N—乙酰葡糖胺是代谢传感器系统的组成部分,对糖尿病有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4&糖脂和膜蛋白糖基化
4.1&膜整合蛋白质多为糖基化的蛋白质
4.2&细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
4.3&鞘糖脂生物合成发生在高尔基体内
4.4&鞘糖脂能在质膜中形成不同的结构域
4.5&糖脂分解缺陷引发疾病
4.6&有些蛋白质经糖脂锚与细胞膜结合
4.7&蛋白质在内质网内添加糖脂锚
4.8&糖脂锚连接的蛋白质定位于质膜
4.9&糖脂锚失常引发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
主要参考文献
5&糖基化反应中的酶学和细胞生物学
5.1&用生化方法只分离出几种数量充足的真核细胞糖基转移酶
5.2&克隆新糖基转移酶需用分子生物学新方法
5.3&结构上多样化糖基转移酶的共同特征
5.4&基因组学用于界定糖基转移酶全部谱系
5.5&供体底物与糖基转移酶的接触需要特殊的转运体
5.6&聚糖生物合成途径的时空组织需要复合的细胞装置
5.7&突变细胞系可作为研究糖基化并阐明N—连接糖基化重要性的工具
5.8&敲除小鼠为糖基化在哺乳动物生物学中所起作用提供了大量证据
主要参考文献
6&糖组学和聚糖结构分析
6.1&核磁共振法提供寡糖可靠的结构信息
6.2&糖苷酶用于分析聚糖结构
6.3&质谱法特别适用于分析含少量聚糖的复合混合物
6.4&用糖组学阐明出现在细胞和组织中的聚糖,并用以研究结合聚糖的受体
6.5&糖组和基因组分析为哺乳动物糖组的整体规模提供了说明
6.6&系统糖生物学旨在把糖基因表达与糖基化表型联系起来
6.7&用聚糖阵列界定聚糖结合蛋白质的靶向配体
6.8&发展中的糖生物学数据库
6.9&利用凝集素分析细胞和组织中糖缀合物
6.10&化学法合成小分子寡糖
6.11&酶法是寡糖的另一合成方法
6.12&化学法连接糖和蛋白质或脂质创建新型糖缀合物
主要参考文献
7&寡糖构象
7.1&寡糖的三维结构被称为构象
7.2&单糖的构象数目有限
7.3&用于描述聚糖构象的扭角
7.4&糖苷键的可能构象受制于局域位阻和电子相互作用
7.5&共价结构中己糖间彼此远隔的相互作用影响寡糖构象
7.6&协同相互作用决定寡糖的总体折叠
7.7&寡糖构象是动态的
7.8&由近程和远程相互作用决定多糖构象
7.9&多糖构象界定细胞壁的性质
7.10&采用X射线晶体学和核磁共振技术分析少数寡糖构象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生物学中的聚糖
8&糖基化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8.1&研究糖基化影响的各种方法
8.2&保持细胞黏附分子CD2结构稳定的糖类
8.3&在锥虫多变表面糖蛋白中寡糖置换α螺旋
8.4&单糖的结合可能影响蛋白质的动力学
8.5&糖基化对免疫球蛋白结合补体和受体能力的影响
8.6&寡糖可能调控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8.7&覆盖蛋白质表面的寡糖可保护蛋白质不被水解
主要参考文献
9&细胞黏附和信号传送中的糖识别
9.1&动物凝集素根据其结构进行分类
9.2&甘露糖结合蛋白是宿主的一种防御分子,并启动凝集素补体激活途径
9.3&单糖结合专一性和寡聚体几何形状导致甘露糖结合蛋白识别病原体
9.4&甘露糖受体有助于巨噬细胞内化病原体
9.5&选凝素是白细胞的黏附分子
9.6&通过C—型CRD延伸结合位点,选凝素对专一性糖配体的相互作用
9.7&C—型凝集素参加抗原提呈过程
9.8&DC—SIGN增强HIV感染T淋巴细胞
9.9&1—型凝集素由免疫球蛋白样结构域组成
9.10&涎免凝素是免疫系统细胞黏附和信号传送的受体
9.11&胞外半乳凝素具有细胞黏附和细胞信号传送功能
9.12&半乳凝素调控T淋巴细胞的激活并通过触发和抑制细胞凋亡控制细胞存活
主要参考文献
10&糖蛋白在细胞和生物体中的运行
10.1&凝集素在分泌途径中具有重要作用
10.2&钙连蛋白和钙网蛋白有助于内质网内糖蛋白的折叠
10.3&凝集素参与错折叠糖蛋白的降解
10.4&L—型凝集素从内质网输送糖蛋白到高尔基体
10.5&甘露糖6—磷酸残基使溶酶体酶导向溶酶体
10.6&两类甘露糖6—磷酸受体参加溶酶体酶的靶向
10.7&无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清除改变的血清糖蛋白至肝脏
10.8&甘露糖受体可从循环系统清除天然的糖蛋白
10.9&甘露糖受体调控硫酸化激素的活性
10.10&有些胞内凝集素在细胞核内起作用
11&植物、细菌和病毒糖生物学
12&糖生物学与发育
13&糖基化与疾病
14&糖生物学发展前景
糖生物学名词
商品问答(0条)
暂时没有问答
同类图书热卖榜
&18.8065折
&31.9058折
&60.0050折
&78.0065折
&62.5053折
&30.9063折
&31.3053折
&30.4087折
淘书推荐特价好书
&10.6048折
&13.3046折
&12.6045折
&72.0048折
&12.8046折
&30.8035折
&24.0048折
合作单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肉发展现状及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