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培养创新精神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小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小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小语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共识。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又进一步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重要的基础学科,对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于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真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呢?我认为,语文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端正教育思想,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有机会创新和实践。
  语文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的高度来更新教学观念,变“以教定学”的“主导型教育”模式为“以学定教”的“主体型教育”模式。真正确立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提供机会和时间去创新和实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二.教师要经常向学生讲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及方法。使学生乐于创新和实践,从而变为一种自觉行为。 这样,学生就会主动改变在语文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性,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主动去创新和实践,进而达到语文教学“自读自悟,自主求知,不教而会”这一最高境界。
  三.语文教师自己要有改革创新的精神。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不能墨守成规,要积极探索,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给学生作创新的表率,让学生有学习的榜样。试想,一个因循守旧、思想保守、墨守成规的教师又怎能培养出一批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呢?
  四.重视语文学习方法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善于创新和实践。
  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当作教学的一项独立任务去完成。因此,教师要多使用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如讨论法、自学法等,上好自读课,预习课等,重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多动脑动口动手,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敢于争论、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能够自主地、能动性地、创造性地进行认知性、情感性学习实践活动,成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的主人。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
  想象力能够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赋予学习的生动性、提高学习的创造性,它是形成创造能力的重要条件。只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特别是创造想象,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较好的培养。
  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教学环节。充分利用扩句、看图说话、看图、扩写、续写、改写、读后感、想象、复述课文、观察、提问、讨论以及积累运用中的口语交际、实践活动等形式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作文能力特别是想象能力。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可让学生以《小女孩飞到了中国》为题进行想象作文;《穷人》一课让学生续;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可让学生改写成一篇。还可让学生以《假如我是??????》为题进行说话和作文。
  六.重视作业设计。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课堂作业还是课外作业,都要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出发,精心设计一些动手、动口、动脑的作业。作业形式要多样,富有趣味性、启发性。如低年级的作业,可把生字编成容易猜的字谜,或把合体字拆开,把独体字合并,或用写纸条“开火车”以一个字组词,以一个词造句,或词语搭配等。中高年级的作业设计要注意学习方法的、自学能力的培养。如设计思考性的预业或弹性作业如诵读、讨论、画写、操作等。切忌布置大量机械重复的作业,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重视语文课外活动。经常开展一些语文课外活动,如拼读拼写比赛、查比赛、会、手抄报、书法比赛等,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发挥学生个性差异,发挥因材施教的作用。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能力,使学生获得方法,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 听、说、读、写的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得以全面落实。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持之以恒,贯穿于所有语文教学活动中,方能奏效。文 章来源 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 c oM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 ? ? ? ? ? ? ? ?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5期
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摘要】:从更新观念、来源生活、抓住课堂、激发兴趣、创设民主氛围五个方面,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623.5【正文快照】:
2l世纪,科学知识日新月异。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步伐不断加快,迫切要求造就一大批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近年,举国上下都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真谛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未来的世界是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刚;;[J];贵州教育;2010年06期
薛志春;;[J];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27期
李晓霞;;[J];小学教学参考;2009年03期
丁玉华;;[J];中小学数学(小学版);2009年12期
尹春明;;[J];学生之友(初中版)(金视野);2010年01期
陈桂云;;[J];小学教学研究;1999年09期
傅邵平;;[J];新课程(中);2011年01期
徐燕飞;;[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8年04期
梁玲;;[J];小学教学参考;2010年18期
杨世宇;;[J];成才之路;2008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斯琴格日勒;;[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程慧;;[A];教育技术:信息化阶段新发展的研究[C];2007年
岳喜玲;;[A];档案工作应对入世挑战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2年
郑永彪;;[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王世山;;[A];第五届全国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C];2008年
罗海藩;;[A];研究领导科学
实现科学领导[C];2008年
汪胜;韩丹;甘丽;王文挺;刘慧浪;刁芳明;覃星奎;;[A];中国生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高信芳;;[A];纪念邓小平《利用国外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重要谈话二十周年征文集[C];2003年
汤梁;;[A];第四届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C];2004年
李可;;[A];2005:历史的辉煌——纪念昆明建城1240周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护国运动90周年[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N];中国成人教育信息报;2001年
衡水市大庆路小学 李丽敏;[N];衡水日报;2008年
滦南县方各庄镇军师庄小学
陈金梅;[N];河北经济日报;2009年
河北省永年县第二中学
康素霞;[N];学知报;2010年
天水市麦积区马跑泉中心学校
周福恩;[N];甘肃日报;2010年
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陈涛中学
张朝堂;[N];学知报;2010年
江西省彭泽县第二中学
王松宇;[N];学知报;2011年
天水麦积区甘泉中心学校
燕俏生;[N];甘肃日报;2011年
黄州区体育路小学
廖文英;[N];黄冈日报;2011年
贵州省赤水市第八中学
邹华钢;[N];学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亮;[D];复旦大学;2008年
马焕灵;[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李艺敏;[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高慧斌;[D];吉林大学;2005年
黄黎明;[D];西南大学;2008年
李丽;[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李渺;[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杨贵仁;[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张佑林;[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郑海呐;[D];天津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利峥;[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易兴华;[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李俊玲;[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杨喜凤;[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滕玉英;[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程昭伦;[D];武汉大学;2005年
张少辉;[D];天津大学;2005年
岳丽娜;[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孙云;[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柳广云;[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是有层次的,这里的“创新”指的是通过对小学生施以影响和"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创新精神培养实践能力
2015年2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是有层次的,这里的“创新”指的是通过对小学生施以影响和教育,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亲密联系的。任何富有创新的思维要加以深化、发展,必定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才能得以成功或提高。 中国论文网 /9/view-7051433.htm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一、激发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我们要帮助学生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如:五年级有一课是《我喜爱的动物》,我根据学生喜爱动物的特点,让学生提前观察自己喜爱的小动物的形象,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并能够讲一段关于小动物的故事。一上课我就说:“动物王国要召开动物大会,请小动物们上台参加比赛吧!”这时,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有的戴上小动物的头饰,有的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还有的模仿小动物的声音,此时的课堂真像一个动物王国,学生的兴趣能够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积极的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各种小动物的动作以及特性,通过模仿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学生通过自己尝试体验到动物的可爱,然后用自己喜爱的方法去表现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这样,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的参与学习,自主的去探究,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我认为,在教学中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导师,导师的任务是指导学生当好主人,而不是代替学生当主人。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就像游戏一样,使他们感到轻松愉快,使他们在体验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激发动机形成美术需要,产生内驱力,使学生越来越愿学,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积累、提炼、升华、认识,形成美术自主意识能力与良好习惯,使学生越来越会学;让学生在美术活动中锤炼悟性,培养反思能力和监控调整的能力,使学生越来越聪明,越富有灵性和独创精神。   二、把“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中我们面对的是天真活泼的小学生,在学生的眼中什么都是新鲜的,什么都充满了好奇,学生的兴趣就是从好奇开始的,我们要善于抓住学生的这个“弱点”教给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主人的地位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会变色的树》是小学一年级的教材,学生对课题充满了好奇,他们很想知道会变色的树是什么,我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故作悬念的说:“今天,老师看同学们表现非常好,想送给你们一棵会变色的树,想要吗?猜一猜,会变色的树是什么样的?”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我先画了一棵黄颜色的树,学生很失望,这棵树没变色呀?这节课我根本没有讲色彩的知识,而是通过一些“手段”让学生质疑、自己找出问题和自己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位主体”的教学思想,教学效果好。   三、激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存,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知识积累的过程,在学习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以往所学的知识做自己最爱做的事情。记得有一个学生,在四年级时我教他们学过一次吹画课,是用颜色滴在纸上,用嘴吹颜色就变成一幅美丽的画,学生们很感兴趣,这个平时作业一般的学生也很感兴趣,到了五年级,有一次我让他们画有关太阳的画,这个学生便用了吹画的方法,把颜色滴在纸上,再按照不同的方向吹出光芒,效果好极了;通过这件事,我感觉到在美术课上,要穿插其他的绘画形式,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也就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大胆想象   在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这里所说的“想”,主要是“想象力”,想象是创新的“翅膀”。郭沫若说:“不要让想象让诗人独占。”列宁说:“甚至数学上也需要想象,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微积分’。”想象力是新的萌芽和底蕴,缺乏想象力的人就谈不上创新。为了证明该不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我做了一个实验:在学《我的梦想》时,我选择一班和二班为实验班级,三班和四班为参照班级。在三班和四班上课时,我没有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只通过观察范画激发学生的兴趣,教给学生画画的方法,学生的作品很不理想,很多作品跟范画差不多,没有创新意识,而在实验班级我先鼓励学生说说自己都有哪些梦想,为什么有这样的梦想,把自己的梦想说出来和同学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样,就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飞翔在梦想的世界里,然后在教给学生绘画的方法,教学效果明显的要比参照班级好的多,学生的作业充满了新意,非常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了良好的发展,教学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大胆鼓励学生想象,要鼓励学生感想、敢问、敢说、感争、感做,培养学生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多么重要。通过创新让学生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作者单位:郯城县第二实验小学 山东】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网站长期坚持免费免点免注册使用,目前拥有200000条资源,资源点击突破4800万人次!
思想者园地★直接点击下面的文字链接进行下载★思想者园地
  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新一轮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笔者在教学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让学生参与探究
  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就充分说明了让学生亲自参与的重要性。历史&教学&的含义,不仅是教给学生&双基&知识,更应该教会学生求知本领。笔者在教《昭君出塞》时,先提前让学生编写历史短剧,并提供参考资料和网址,要求学生六人一组通力合作,通过上网、到图书馆查阅收集资料。后来,挑选了一个编写得最好的剧本,组织学生排练,学生报名十分踊跃,根据剧情的需要,确定了七名演员,依照每一个演员的特长分配角色,并帮助学生自己设计制作道具,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在表演的时候,要求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特征具体描摹出来,做到绘声绘色,有感染力,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在表演的整个过程中,七名演员全方位合作,其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锻炼。
  二、让学生&有中生有&
  &有中生有&是创新的内涵之一,指的是通过对已有知识生成过程的追踪、探索来获得对已有定论的认识。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一个最大的失败之处就是忽略知识生成过程,只重视结果,给学生尽可能地灌下更多的东西。其实历史学科中经典事件和现象等规律性的高度提炼,都蕴藏着深刻的思维过程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如果把这些过程充分暴露在学生面前,就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己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增强其求知欲。如要学生认识已有的定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就可以启发学生追踪思考这样一个书中已有的知识过程:唐朝为什么要实行&两税&制?学生思考后答出是为了增加政府收入。为什么政府财政困难要增加收入?是因为租庸调制无法维持。为什么会无法维持?因为贵族官僚的土地兼并。为什么会有土地兼并?这是当时封建经济发展的结果。为什么封建经济发展就必然导致土地兼并?因为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存在就必然存在土地兼并,并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更加严重(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土地兼并使大部分农民因丧失土地而成为土地所有者的附庸,所受压迫剥削更重,阶级矛盾随之激化。同时由于经济的分散性和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贵族、官僚地主等具有一定的割据性,土地兼并使部分地主实力增强,所以统治者不断调整政策(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这个过程中,最好是把问题的答案不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亲历寻找答案的过程。
  三、让学生&有中生无&
  &有中生无&是创新的内涵之二,指的是根据已有的材料来启发新的思维。为此,笔者经常组织专题教学,对教学进行优化处理,抓住教材中创新点,进行创新技能的训练。例如在组织&耕者有其田&的专题教学时,指导学生找出课本中的农民阶级早就有&等贵贱,均贫富&、&均田免粮&的土地思想,到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规定的不分男女,按年龄都可以分到一份田地的理想社会。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土地也有过思考,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提出&平均地权&,以后孙中山又将其阐述为&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但是没有明确地提出反封建的土地纲领。最后将重点集中到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不同的土地政策。
  四、让学生&无中生有&
  &无中生有&是创新的又一内涵,指的是通过对自己感兴趣但又比较陌生的某一问题的研究,激发出新思维的过程。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发现、交流的意识和技能,因而对学生来说,这个过程也就是创新过程。例如西安为什么能够成为六大古都之一,但在唐代之后却再也没有一个朝代在此定都?这个陌生的题目教材中没有,教师可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自己整理得出结论。从周到唐,先后有十余个朝代定都在西安,历时一千余年。分裂时期的王朝以西安为都,是由于其控制的地区有限,西安地理位置比较适中;统一王朝以西安为都,主要是因为关中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富庶的地方,山川比较优越,所谓&沃野千里&、&天府之国&、&依山傍河&和&四塞以固&。西汉建都时,刘邦定都西安,认为西安&金城千里&,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进可攻退可守。关中自然条件的优越和农业经济的发达,为西安城的兴起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但随着唐朝的灭亡,西安的古都地位一去不复返了。这除了经济中心的逐渐南移和政治中心北移的原因之外,孕育西安城的关中平原虽有依山傍河、沃野千里的优势,但平原面积狭小、粮食产量有限等都是其难以克服的缺点。凡是定都在此的统一王朝,都必须从关东地区转运漕粮,以支撑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但这种转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黄河三门之险,渭水流浅沙多,使统治者大伤脑筋。通过这样的分析使学生&无中生有&地创造性地得出结论:地理位置使然也。这既深化了教育内容,又启迪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本文关键词:|
思想者园地拥有资源200000余条,下载突破4800万人次,长期免费!【字体: 】【】【】【】
思想者园地网站资源相关搜索
在 谷歌 中搜索:
在 百度 中搜索:
在 搜狗 中搜索:
在 搜搜 中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