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学从哪些方面促进和推动了科学与人类杜会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的发展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高三历史专题十四 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进步.doc 1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高三历史专题十四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进步[考点梳理]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传播1、造纸术:西汉前期已经有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世界上所知的最早的纸;东汉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4世纪东传,8世纪西传,经阿拉伯人传入非洲欧洲,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印刷术: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板印刷品是我国868年的《金刚经》卷子;11世纪中叶北宋毕生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两宋时期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 3、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指南针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二、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1、春秋战国时期:①公元前613年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世界首次,比欧早六百多年)。②春秋时期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原则,比西方早160年。③战国出现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2、秦汉时期:①汉武帝时编定的“太初历”是我国第一部完整历书。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记录公认世界最早。③东汉张衡对月食的最早科学解释。④张衡的地动仪比欧早1700多年。3、隋唐时期:唐朝僧一行制订《大衍历》,表明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他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4、宋元时期:元朝设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创制简仪和高表等主持天文测量,主编的《授时历》比现形公历早300年。三、中国古代重要科技著作1、《考工记》: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工艺专著,记述齐国官营手工业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在我国工程技术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也是独一无二。2、《甘石星经》:战国时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3、《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体系。4、《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5、《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6、《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著,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7、《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贮藏、野生植物利用等,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8、《水经注》:,全面系统介绍水道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9、《千经方》: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著,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有重要地位。10、《四部医典》:吐蕃名医元旦贡布编著。11、《唐本草》:唐高宗时编修,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12、《梦溪笔谈》:北宋沈括著,总结了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哟扑重要地位,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13、《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著,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14、《农政全书》:明末徐光启著,综合介绍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较完整的农学体系,书中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15、《徐霞客游记》:明代徐霞客的地理学巨著,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2个世纪。16、《天工开物》:明末宋应星著,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还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四、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及成就1、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促进科技发展。①林则徐积极仿制西方战舰,提出建立新式海军,迈出“师夷长技”第一步,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②1859洪仁旰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③洋务运动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培养科技人才。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官僚、地主、商人引进外国先进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近代企业,近代工业出现。⑤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戊戌变法奖励创造发明。⑥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2、中国现代:1957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64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文革时期南京长江大桥建成;改革开放时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等。五、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成就1、14—16世纪(文艺复兴):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条件:①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产生革命性变化。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科学技术与人类文明的进步[考点梳理]一、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传播1、造纸术:西汉前期已经有纸,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世界上所知的最早的纸;东汉蔡伦于105年改进造纸术,制造植物纤维纸;4世纪东传,8世纪西传,经阿拉伯人传入非洲欧洲,为人类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印刷术: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雕板印刷品是我国868年的《金刚经》卷子;11世纪中叶北宋毕生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两宋时期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向西传到埃及和欧洲。& 3、指南针:在宋代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13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各国。指南针用于航海,对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北宋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制造火药和火器;南宋时发明了“突火枪”,13世纪传入阿拉伯,后由阿拉伯传入欧洲。二、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成就1、春秋战国时期:①公元前613年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世界首次,比欧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时期基本上确立十九年七闰原则,比西方早160年。③战国出现世界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2、秦汉时期:①汉武帝时编定的“太初历”是我国第一部完整历书。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记录公认世界最早。③东汉张衡对月食的最早科学解释。④张衡的地动仪比欧早1700多年。3、隋唐时期:唐朝僧一行制订《大衍历》,表明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他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4、宋元时期:元朝设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创制简仪和高表等主持天文测量,主编的《授时历》比现形公历早300年。三、中国古代重要科技著作1、《考工记》:战国时期的手工业工艺专著,记述齐国官营手工业工种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在我国工程技术史上有重要地位,在当时世界也是独一无二。2、《甘石星经》:战国时期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3、《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体系。4、《黄帝内经》:战国问世、西汉编定,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5、《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6、《伤寒杂病论》:东汉张仲景著,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7、《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著,系统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贮藏、野生植物利用等,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8、《水经注》:,全面系统介绍水道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等内容,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9、《千经方》: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著,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并有许多创见,在我国医药学史上有重要地位。10、《四部医典》:吐蕃名医元旦贡布编著。11、《唐本草》:唐高宗时编修,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12、《梦溪笔谈》:北宋沈括著,总结了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哟扑重要地位,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13、《本草纲目》:明朝李时珍著,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14、《农政全书》:明末徐光启著,综合介绍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较完整的农学体系,书中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15、《徐霞客游记》:明代徐霞客的地理学巨著,对石灰岩溶蚀地貌的观察和记述,早于欧洲约2个世纪。16、《天工开物》:明末宋应星著,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还收录了一些国外传来的技术,国外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四、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及成就1、中国近代前期: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促进科技发展。①林则徐积极仿制西方战舰,提出建立新式海军,迈出“师夷长技”第一步,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②1859洪仁旰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③洋务运动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近代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培养科技人才。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官僚、地主、商人引进外国先进生产技术和机器投资近代企业,近代工业出现。 ⑤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戊戌变法奖励创造发明。& && ⑥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2、中国现代:1957武汉长江大桥建成;1964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5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文革时期南京长江大桥建成;改革开放时期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大亚湾核电站等。五、世界近代自然科学成就1、14―16世纪(文艺复兴):近代自然科学的勃兴,以天文学领域的革命为开端。条件:①文艺复兴的深入发展,人们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认识产生革命性变化。面向现实世界,注重实践的时代精神激励人们以科学的态度和全新的思想方式探索和解释自然现象。②生产经验的积累,技术能力的提高。成就:①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动摇封建神学基础;开普勒(德意志)继存发展哥白尼思想,发现行星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规律;伽利略(意大利)自制望远镜观测天体,证实哥白尼日心说的正确性,他注重实验和实践,被视为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者。②出现了布鲁诺(意)、培根(英)等卓越思想家,提倡唯物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为科学发展做出了贡献。2、17―20世纪初近代数学:17笛卡儿(法)创立的解析几何学与牛顿、莱布尼茨(英)建立微积分学,从常量数学向变量数学转变,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一次巨大的飞跃。&&& 物理学:①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物体机械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作为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是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概括和综合。②19世纪电学的重要成果是发现电磁可相互转化:奥斯特(丹)发现电流磁效应;1831法拉第(英)验证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英)建立系统电磁学理论。电流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是19世纪电磁学的辉煌成就,为开辟电的时代创造条件。③19晚20早,伦琴(德)发现“X射线”,不久居里夫妇发现钋、镭有放射性并提炼出镭,&&&& X射线和放射性的发现动摇了“经典”力学,为以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为基础的现代物理学开辟了道路。④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 化学:①17波义耳(英)把严密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被称为近代化学的创始人。②18末拉瓦锡(法)否定“燃素说”,是通过化学反应提出质量守衡定律第一人。③19初道尔顿(英)建立科学原子论,标志近代化学发展时期的开始。④19--60末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是无机化学的系统化和大综合。&&& 生物学:①17早哈维(英)建立血液循环学说,是现代生理学起点。②18林耐(瑞典)制定植物分类法。③19早细胞学说确立(施莱登、施旺)。④1802拉马克(法)提出生物进化观点;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确立进化论,是对生物学的一次大综合。六、三次工业(科技)革命项目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18世纪60年代开始19世纪70年代开始19世纪40、50年代开始条件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2资本:海外贸易、殖民掠夺;3劳动力:圈地运动;4技术:工场手工业积累的生产技术;5市场:海外扩张拓展了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1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2技术: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3资金:海外贸易、殖民掠夺;4市场:国内市场的统一(德、意、日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政治保障:资本主义发展相对稳定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2先决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3必要手段: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4推动力:社会需要。主要成就飞梭、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汽船、蒸汽机车、轧棉机、缝纫机、拖拉机等,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1.电力的广泛应用:发电机、电灯、电视机等;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柴油机、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 3.电讯事业的发展:电话、无线电报; 4.化学工业的建立:炸药、塑料、人造纤维等。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特点1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2首先发生且主要在英国。 &3大机器生产代替工场手工业1自然科学的新发展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2同时在几个国家发生,发展迅速;3有许多国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2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间相互渗透,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广泛建立; 2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3促进了近代城市的兴起;4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1生产力迅猛发展;2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3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世界,殖民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的时期;4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世界力量对格局发生改变1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3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4推动经济全球化趋势[重点分析]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或领先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2、人民辛勤劳动,封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3、封建教育发展,思想观念进步,提供思想条件。&&& 4、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或统治者重视,尤其是与农本相关的科技)&&& 5、科技创造者(或中华民族)勤奋钻研、积极进取的精神。&&& 6、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相互学习。二、明清时期中西科技发展差异及原因(1)我国古代科学技术能过达到较高水平,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人民聪明勤奋,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外,还有高度集中的中央集权制度功不可没。但到明清时期封建统治日趋腐朽,中国传统科技也进入了自身发展的黄昏时期,虽有创新却无本质进步,没有产生近代科学。而西方大约从15世纪后半期开始,近代科学在西欧兴起,以哥白尼“日心说”为标志的近代科学已经诞生,并迅速赶上和超过中国。中西方科学技术成果在内容和方法上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中国主要成就大多属于应用科学,仍是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总结经验的方法,满足于实际应用没有形成理论上探讨和深思的风气。西方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理论科学,大多数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是观察、实验以及逻辑推导,努力的重点,不在于实际的应用,而在于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探索。(2)造成中西方科技差异的主要原因:①政治方面:西方的专制王权打击封建教会势力,普遍实行重商主义和海外贸易,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近代科技文化的发展;中国明清时期极力强化封建皇权,继续推行重农抑商,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和阻挠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也阻碍了和工商业有关的科技的发展。②经济方面:西方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下,在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中国落后分散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整个生产未能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使近代科学失去了产生和应用的土壤。③思想方面:西方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主义,使近代科学失去了产生和发展的政治文化基础。④文化教育方面:西欧产生了一些综合性大学,培养了大批科技人才。而中国的封建教育以儒学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主要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总之,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是阻碍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出现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三、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对世界的影响&1、对生产力①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出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为标志,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③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电子时代”、“太空时代”。&2、对生产组织形式①工业革命: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替代了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手工工场。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生产、资本高度集中的大型股份公司(垄断组织)替代了中小企业为主的工厂制度。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垄断组织、跨国垄断组织为主要特征。&3、对经济结构(产业结构)①工业革命:由以农业为主导转向以轻工业为主导。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由以轻工业为主导转向以重工业为主导。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一、第二产业比值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增加。&4、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段性①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由工场手工业阶段推进到大机器生产阶段,工厂成为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使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阶段。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自由资本主义推进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组织成为生产的主要形式。③第三次科技革命:把资本主义推进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国家干预经济的倾向增强。&5、对社会结构①工业革命:两大对立阶级形成(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城市化开始兴起。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两大阶级继续对立,出现中间阶层;大大推动城市化进程。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城市化的速度、规模、范围都达到空前的程度,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6、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①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生产力,使东方从属于西方,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殖民扩张加剧,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大大加速了现代生产力的发展,导致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间争夺市场的斗争加剧,同时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市场的垄断和反垄断斗争也日趋尖锐,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的趋势不断加强。&7、对资本主义经济格局①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世界工场”)。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英国的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美国、德国迅速崛起。③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战后,美国是世界经济霸主;但到70年代,随着日本、西欧经济的崛起,美国的霸主地位严重动摇,开始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90年代,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8、对社会制度①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进入自由资本主义阶段。②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帝国主义阶段);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俄国)。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推行,大力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主义国家曲折发展。9、对世界政治格局①工业革命:以欧洲为中心,英国是霸主,东方开始从属于西方。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欧洲为中心,东方完全从属于西方;但一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格局开始动摇,有向两边(美、苏)扩散的趋势。③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70年代两极格局受到严重冲击;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多极化趋势发展。&10、对人类日常生活①工业革命:使各国贫富差距逐渐扩大,社会结构趋于简单化,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许多人迫于生活和社会的压力离开传统的生产型家庭而外出谋生。交通工具的改进使人们的生活由封闭走向开放。火车缩短陆上城市间的距离,汽船穿行大洋之间与内河上下,使地区间联系日益密切。物质交流和文化传输,大大丰富人们的享受和观感。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后,发达国家下层劳动者经济条件不断改善,社会趋于更加稳定。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迅速发展,电话和电报发明,塑料和人造纤维等投入生产和实际使用,人们的衣、食、住、行条件大为改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更加丰富,远距离交往和信息沟通更加便利。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发生变革,人造纤维工业的出现使服装变的更加丰富多彩;高效化肥、高产作物、科学种植成就大大丰富饮食结构;电脑的推广和互联网的开通大大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学习质量和生活水平;以集成电路为基础制造出的小型家用电器如照相机、电视机、洗衣机及各种电子产品进入家庭;不断革新的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四、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1、工业革命: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受西方资本主义先进文明的刺激,中国的洋务工业、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逐渐兴起,中国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国的近代化历程艰难地起步;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2、第二次工业革命: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3、第三次科技革命:新中国的科技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在科技领域硕果累累。中国面临着机遇与挑战。五、三次工业(科技)革命与中国所处时期及没有得到发展的原因(1) 工业革命时,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中国经济没有发生大的变动。(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仍然是清朝统治末期,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和科学技术,并且很快失败。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愿意中国强大,因而没有先进技术设备引入,反而通过战争和资本输出在中国继续掠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极其缓慢。(3)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时,我国处于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和建国后帝国主义国家的长期敌视、封锁、包围,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也缺乏正常交流。另一方面,建国后,受苏联高度集中政治体制影响,“左”倾思潮泛滥,没有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教育发展受到冲击,科学技术失去了发展的好机会。[认识启示]一、全面认识我国古代的科技成果&&& 既要看到它的历史辉煌和对人类历史的贡献,又要看到其自身的不足,科技结构自身缺陷制约着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我国古代科技存在着先天不足。如,中国古代科学成就大多是实践中的一种经验与总结,或者是一种推算;中国古代科技未形成系统的科学理论;中国古代许多科技成果往往和封建迷信连在一起。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与局限性给我们的启示&&& 四大发明固然值得我们中国人自豪,却不应骄傲自大。相反我们有许多反思的地方。找出原来先进的中国后来沦为落后的原因时,我们并不自卑,相反应该激励我们。鲁迅先生曾说过:外国人用火药制造了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受明清时期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经济水平、人的观念的限制,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没能及时转化为生产力,这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及科技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国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行后的物质基础;二要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密切结合;三要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四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五要全面实行国家职能,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三、如何面对新的科技革命1、作为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建立知识创新体系。&& 2、从个人讲,努力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从经济学上看,充分认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认识其在社会生产中作用,依靠科技和提高效益,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从政治学角度看,国际竞争重点已发生变化,决定国际地位的关键因素是科技。需全面行使国家职能,把振兴科技、发展教育作为国家战略的重点。&& 5、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面对汹涌而来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机遇与挑战、压力并存。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战略,努力缩小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差距。探索一条适合本国高速发展的道路,是摆在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前的首要任务。四、认识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关系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客观规律的分科的知识体系;而技术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反复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生产劳动的经验和知识。技术是科学的延伸,科学是技术的升华,科学和技术是生产的前提。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生产三者之间的联系大为加强。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生产则成为物化的具体实现过程。对于科学来说,技术是科学的延伸;对技术而言,科学是技术的升华;对生产来说,科学技术是其实践活动的必要前提。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以致出现了密不可分的趋势。五、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推动人类文明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但科学技术也是一柄双刃剑,如果用于战争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两次世界大战);用于和平事业就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三次工业科技革命)。[能力训练]基础训练一、选择题: 1.“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A.夏朝时期的日食记录&&&&&&&& B.春秋时期的哈雷彗星记录C.西汉时期的太阳黑子记录&&&& D.东汉时期的月食记录2.下列关于医学著作说法有误的是A.《内经》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B.《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C.《千金方》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D.《本草纲目》全面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中国医药学,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3.张仲景之所以被后人称为“医圣”主要是因为他A.开创了中医“望、闻、问、切”的传统诊断方法&& B.最早提出了病理学说C.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D.是世界上第一位采用麻醉法的医生4.最早记述下图所示地貌特征的是&&A.《禹贡地域图》 B.《水经注》 C.《梦溪笔谈》 D.《徐霞客游记》5.现代火箭推进的基本原理源于中国的火箭发明,中国的这项发明产生于& &A. 汉朝& &&& &B. 唐朝&&& C. 宋朝 && D. 明朝6. 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的科技成就是A. 地动仪&&& & B. 造纸术&&& &&C. 雕版印刷术&&&& & D. 罗盘针7.元朝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的突出贡献是制订了A.“太初历”  B.《大衍历》& C.“十二气历”  D.《授时历》8.鸦片战争后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作是A.魏源的《海国图志》&&& B.徐继畲的《瀛环志略》C.姚莹的《康纪行》& &&D.洪仁\的《资政新篇》9.哥白尼创立“太阳中心说”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A.动摇了封建神学的基础&&&&&&&&&& B.使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C.使人们认识到人类是地球的主人&& D.是对自然界现象认识的革命性变化10.人类认识史上对自然规律的第一次理论性的概括和综合,标志着近代科学形成的是A.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提出&&& B.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 C.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率&&&&&&& D.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11.“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的这段话是A.肯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地位  B.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C.谴责英国组织“反法同盟”&&&&&&& D.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1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兴工业有①机器制造业②电力工业③化学工业④信息产业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13.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是 A.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化&&    B.以科学实验成果为先导C.源于技术工人的实践经验    D.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进行14.日,上海磁悬浮列车首次试运行,这是世界上第一条投入商业运营的磁浮列车线。对这一技术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及转化为生产力的相应的工业革命是A.牛顿和工业革命        B.法拉第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C.西门子和第二次工业革命     D.爱因斯坦和第三次科技革命15.第三次科技革命进一步扩大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这种差距从根本上说是A.经济基础&& B.科技水平& C.教育水平&& &D.军事水平&&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一部关于秦始皇的历史剧中有这样一些场景:场景一一队秦兵行军于乡间小道,田间一老农正赶牛拉曲辕犁耕,田边有一筒车源源不断地往田里送水。秦军走过一片玉米地后在一空旷之地安营扎寨,生火做饭。营帐外秦兵席地而坐,一手捧碗,一手拿着甘薯,边喝小米粥边啃甘薯,吃得津津有味。营帐内,将军正用青铜酒樽喝酒,随手拿起一块牛肉大嚼,酒足饭饱后手下捧上一盆葡萄,将军将它一扫而光。场景二(六王毕,四海一,秦国上下庆祝胜利场景)随着司仪官一声令下,12门礼炮齐鸣,鞭炮噼啪之声不绝于耳,呼喊之声震天动地。场景三一县令在衙门外空地上指挥人焚烧书籍,下人把抬来的一大捆竹木简和书籍置于火堆旁准备烧毁。(镜头切换,特写)一人正把一本印刷精美的纸质线装书投入火中,封面清晰可见,上有小篆体“齐民要术”四字,火堆中也有《论语》、《墨子》等书,不一会儿都化为了灰烬。请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指出上述场景中的不实之处并简要说明理由。&&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美国正式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1942年夏,面对希特勒德国氘及氚产量令人担心的增长,美国秘密拨款共25亿美元,加紧开发核武器。美国陆军方面将计划命名为曼哈顿计划。在奥本海默领导下,大批物理学家和技术人员参加了这一计划,日,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成功。日和8月9日,美国分别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一颗原子弹,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曼哈顿计划实施的理论基础是什么?根据材料一简要说明曼哈顿计划实施的目的及效果。&&材料二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还发动了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1960年以后,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甚至发生边境地区的武装冲突。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大量增兵,从北面构成了对中国的威胁。&&&&&&&&&&&&&&&&&&&&&&&&&&&&&&&&&&&&&&&&&&&& &&&&&&&&&&&&&&――《中国近代现代史》(2)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又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60年代我国核技术突破的重要意义。&&材料三日,美军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一颗原子弹,广岛市的建筑全部倒塌,全市有78150人当日死亡。8月9日又在长崎投下一颗原子弹,爆炸使长崎市10万余人当日死伤和失踪,城市60%-70%的建筑物被毁。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迄今为止,广岛受原子弹伤害而死亡的人数达24万,长崎因原子弹爆炸而死去的人数超过13.5万。材料四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的工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使主要冷却系统停止工作,导致堆芯温度迅速升高,氢气过浓,于26日凌晨发生猛烈爆炸,放射物质大量外泄,周围环境受到严重污染,造成了核电史上迄今为止最严重的事故,事故使苏联蒙受了巨大损失。材料五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于 日并网发电,截止到日,累计发电260亿千瓦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根据材料三、四、五说明原子能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材料六&& 遏制研制核武器和遏制提高核武器质量,结束研制新式先进的核武器,从而停止一切核武器爆炸试验和其他一切核爆炸,是在一切方面实现核裁军和核不扩散的一项有效措施。&&&&&&&&&&&&&&&&&&&&&&&&&&&&&&&&&&&&&&&&&&&&&&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6)&&& (4)根据材料六和所学知识指出《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通过的重要意义。&&拓展提高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使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2.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①养活了众多人口②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③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④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下列各图出自我国古代同一部科技著作,该书的作者是&&&&&&&A.贾思勰 && B.沈括&& &&&C.徐光启 && D.宋应星4.下列与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成就的出现无关的是A.农业生产的发展&& &&&&&&&&&&&&&&&&B.君主专制的神学观念C.哥白尼 “太阳中心说”的影响   D.古代人民的探索创新精神5.《齐民要术》与《农政全书》A.都记载了少数民族的畜牧业生活&&&& B.都介绍了西方先进的水利技术C.都对传统农学进行了总结&&&&&&&&&& D.都形成了完整的农学体系6.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欧洲人开始使用这一技术是在A.8世纪中期  B.11世纪中期&&& C.14世纪中期  D.15世纪中期7.从公元一千年前后到十六世纪后期,我国下列文化现象在世界上地位反差最大的是&& A.科学技术&&&&& B.文学艺术&&&&& C.哲学思想&&&&& D.宗教文化8.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是指A.集大成的科技巨著涌现&&&&&&&&&& 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涌现C.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 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9.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 &&&&&&&&&&&&&&&&&A.文化专制阻碍科技和思想的自由发展&&&&&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C.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D.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10.鸦片战争后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中的“长技”不包括A.军事技术&&& B.工业生产技术&&& C.机器制造技术&&& D.自然科学理论11.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后,引起了宗教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叫嚣“打倒进化论”“粉碎达尔文”。这说明了 ①达尔文的进化论给上帝创造万物说以沉重一击 ②达尔文的进化论动摇了宗教神学的根基 ③达尔文的进化论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的要求 ④达尔文的进化论具有严密的科学性&&&&&&&&&&&&&&&&&&&&&&&&&&&&&&&&&&&&&&&&&&&&&&&&& A.①②   B.①②③ &&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2.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下列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①蒸汽机 ②汽车 ③珍妮纺纱机 ④电话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C.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D.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14.由于微机处理运算能力成倍增长而成本大幅下跌,使个人计算机的市场迅速庞大起来。今天计算机工业发展成为一个年产值5000亿美元以上的庞大企业。这说明A.技术革命迫使劳动者不断提高素质  B.全球经济形成以知识为中心的新的国际分工C.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结构变化有巨大影响D.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市场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15.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这表现在A.卡特尔、辛迪加和托拉斯开始形成&&& B.直接物质生产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C.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幅度增加&&&&&&&& D.社会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二、非选择题:16.古往今来,印刷术的发明和发展,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回答: &&& (1)上图为印于868年的《金刚经》(部分)。它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印刷时间的雕版经卷。11世纪,我国又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哪些社会需求推动了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2)中国印刷术传到欧洲后,约在15世纪中期,德国人首先采用了铅活字印刷技术。自此,铅活字统领世界印刷业500年。马克思认为,印刷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之一。它是“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简要说明印刷术对欧洲早期资本主义发展所产生的“强大的推动力”。&&(3)右图为1879年外商在上海创办的新式印刷工厂――点石斋书局。1882年广东人徐润看到点石斋图书印制精美,获利甚丰,遂与其兄集资在上海创办同文书局。这是民族印刷工业之始。此后,各地相继出现新式印刷厂,中国近代印刷业初步形成规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新式印刷业出现的社会政治背景。请举一例说明新式印刷业给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印刷业高速发展。右图为我国生产的具有国际水平的印刷机。这一时期,王选发明了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使汉字印刷告别了“铅与火”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印刷史上继活字印刷后最伟大的发明。根据以上四组材料,试就中国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曲折与辉煌,谈谈你的认识。&&17.材料一&& 中国在世界重大科技成就项目中的比例时间前6―前1世纪1―400年401―1000年年年比例50%62%71%57%4%(1)结合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16―17世纪中国、欧洲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表&姓名生卒年著&& 作中国李时珍《本草纲目》徐光启《农政全书》宋应星《天工开物》&欧洲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布鲁诺提出宇宙无限论培根初创近代实验科学加利略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证实太阳中心说,并奠定近代动力学基础开普勒发现行星绕太阳运行轨道(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一17世纪中国、欧洲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差异。&&(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教育四个方面说明造成材料一中变化和材料二中差异的原因。&&材料三鲁迅在《电的利弊》中说道:“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4)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5)综合以上材料和分析谈谈你得到的启示。 &&&&&&&&&&&&&&&&&&&&&&&&&&&&&&&&&[参考答案]基础训练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BCCDBDDACBDBABB二、非选择题:16、(1)场景一中出现曲辕犁和筒车不符合史实,曲辕犁和筒车是唐朝才出现的犁耕和灌溉工具。(2)场景一中出现玉米地、秦兵啃甘薯、将军吃葡萄不符合史实,玉米和甘薯是明代才由国外引进的,葡萄是西汉张骞通西域后才开始移植内地的。(3)场景二中出现礼炮和鞭炮不符合史实,火药在秦朝还尚未出现,唐朝中期书籍里已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4)场景三中出现印刷精美的纸质线装书和《齐民要术》不符合史实,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时期,隋唐时期才出现雕版印刷术,《齐民要术》成书于北朝时期,在秦朝不可能有。17、(1)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抢在法西斯之前掌握核武器,加快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原子弹的使用对于加速日本无条件投降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了一定的作用。(2)有利于保卫国家的安全和维护世界和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3)原子能技术视其用途会对社会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如果用于战争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用于和平事业就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起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如果使用管理不当,也会带来诸如环境污染等严重不良后果。(4)有利于实现核裁军和核不扩散,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和稳定。拓展提高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CBDCCDAADDACDCB二、非选择题:16、(1)佛教等宗教的盛行、科举制的实行、文化教育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印刷品的需求增大。(2)《圣经》等宗教典籍的印刷普及,打破了封建教会对文化的垄断;文艺复兴时期,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诗歌、小说和科学著作通过印刷,广泛传播,成为摧毁封建制度的强大推动力。(3)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遇挫;早期维新思想传播;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先后兴起。报纸、画报、书籍增加,丰富了社会生活内容,传播了维新思想、革命思想。(4)中国印刷术是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传到欧洲,产生了摧毁封建制度的强大推动力。近代中国印刷业一度落伍。引进先进印刷技术,发展了新式印刷工业后,促进了近代社会的进步与变革。改革开放后,科学事业发展,王选发明了居世界领先水平的第四代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这是中国印刷史上继活字印刷后最伟大的发明,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17、(1)公元前6世纪到16世纪以前中国重大科技在世界的比例中占有明显优势,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或先进)地位;16世纪到1840年以前中国重大科技在世界的比例中只占4%,说明中国科技已丧失优势,明显落后于世界。(2)中国发展的是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技术,具有总结性特点,属于古典科技,欧洲发展的是理论科学(探究事物及其规律),具有开创性特点,属于近代科技;中国科技采用传统的典籍整理和总结经验的方法,而欧洲则采取观察、实验以及逻辑推导的研究方法。(3)①政治方面:中国明清时期极力强化专制皇权,阻碍了科技的发展。②经济方面: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闭关锁国,限制了科技发展与交流。③思想方面: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文化专制主义,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自由,窒息了学术空气。④教育方面:以儒学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封建官吏为主要目的,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4)火药、指南针等科技成果在中国和外国产生了不同的用途。实质是科技成果是否转化为生产力。说明科学技术能否转化为生产力是受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经济水平、人们观念等方面的影响。(5)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科学、技术与生产结合,及时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等。
之第六章 人类存在与叙事 (一)"><>之第六章 人类存在与叙事 (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省生态文明促进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