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去美国读研中介CS读研哪一个更好

中国正一步步“买下美国”,会重蹈当年日本的覆辙吗?_新浪财经_新浪网
随着人民不断贬值,中国不少投资者都加快了海外资产配置的脚步。小到个人投资者的海外置业,大至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买买买”成了最近中国海外形象中的代名词。据《巴伦周刊》报道,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Realtors)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在截至2016年3月的过去一年中,中国买家总共在美国的房产交易总价值高达约286亿美元,成为海外第一大买家。中国个人投资者在美国买个人住宅的数据:中国个人投资者在美国个人住宅市场称霸全球,中国企业在美国大手笔购入商业地产的数据在全球来讲也是不遑多让。仅在今年公开的上半年数据显示,中企在美国的已经完成或有意向进行的大手笔商业地产收购项目包括:1月,香港豪华酒店文华东方国际打算以1.4亿美元收购波士顿文华东方酒店所在的房地产物业;2月,中国安邦保险同意斥资65亿美元收购美国奢侈酒店集团;3月,中国企业以近4000万美元拿下好莱坞山上一处的地产,其中包括地标性的山城(Yamashiro)餐厅;3月中旬,中泛控股有限公司以3.9亿美元收购美国纽约物业;4月初,海航资本集团有限公司以4.63亿美元买下纽约黄金地段的曼哈顿的第二栋写字楼(850 3rd AVE);4月底,信泰资本宣布以5.7亿美元完成对纽约赫莎酒店资产的收购 ;5月底,联合美国不动产投资管理机构RXR以16.5亿美元收购了曼哈顿地标性建筑之一——美国大道1285标志性写字楼项目。根据交易追踪机构Real Capital Analytics的数据,中资企业在美国商业房地产收购交易达47笔,交易总额为9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612亿元),成为美国房地产当之无愧的最活跃的国际买手。更令人惊讶的是,有报告还预计2016年~2020年中国在美国商业地产和住宅上的直接投资(不包括未来新建项目)将累计达到至少218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4万亿元。频频的收购显示了中国投资者对于美国地产的“野心勃勃”,大有当年日本豪言要“买下美国”的趋势。历史如镜
现在远征美帝的中国就像当年的日本日,西方主要国家(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和日本在纽约的Plaza Hotel开会,决定主要发达国家步调一致对外汇市场进行介入,主要国家货币都对美元升值。这就是著名的“广场协议”。一纸“广场协议”令日元快速升值,于是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企业开始了大规模的海外并购,对美国的直接投资更是呈爆炸式增长。8.41亿美元收购圆石滩高尔夫球场,14亿美元买下洛克菲勒中心,34亿美元接手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据当时的数据显示,日本人买下了当时10%的美国不动产。这场疯狂的盛宴在1989年底出现了转折。1990年起,由于日本、美国两国经济与房地产市场出现恶化,日本投资者开始减少在美国的投资,美国商业地产价格大幅下降,造成很多项目资不抵债,同时租金收益不足以支付贷款利息,迫使日本投资者认赔出局,投资损失达四到五成。与今天的中国相似,当年日本的经济增长也是出口导向,日本和美国之间存在巨大贸易逆差。由于美元贬值,日元升值,因此在海外房地产价格日本人眼里相对廉价。而当前中国一线城市房价的居高不下,相比而言,海外房地产性价比高,升值空间大,所以也同样刺激了中国买家对于美国房产的热情。总的来说,尽管当前中国“走出去”的时代背景已和日本当年天差地别,中国人的海外资产配置多数是为资产保值。但是中国的这股美国房产交易大潮,很难不让人回想起日本投资者在上世纪80年代的灾难性投资。要知道当年日本企业的大举海外扩张给日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留下了梦魇般的教训。前车之鉴
日企的失败于我们教训几何? 从国家层面讲,全球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海外资产配置比例普遍在40%,而中国目前只有8%左右。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求中国把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布局。所以,借鉴日本是必要的。鉴于日本企业投资美国地产的经验教训,中国企业近年投资美国商业地产,美国国际集团(AIG)首席经济学家莫恒勇就建议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风险:1 汇率风险本国汇率大幅度升值时,尽管海外购买力增加了,但本国汇率计算的投资收益率也会随之大打折扣。2 利率风险事实上,日本将利率从5%降到2.5%,吸引大量日本投资者用低息日元贷款投资美国地产,当日本央行将利率又回升至6%时,这些日本投资者发现美国房产获取的租金不够支付银行贷款利息,加之日元升值令海外投资收益骤降,导致他们只能被迫止损抛售美国房产。3 房地产领域的市场风险由于美国、日本房地产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都出现了长期繁荣和资产泡沫,使得日本投资者忽略了商业地产的周期性,也缺乏对美国、日本经济趋势的理性判断,所以直接导致在估值时,对资产价格和租金收入预期盲目乐观。4 公司流动性风险日本公司大举进行海外投资时,缺乏对本国和公司流动性风险的有效评估,使得很多投资者在日本本国经济泡沫破裂时,基于救助母国资产的考虑,被迫将海外资产低价变卖。个人买家在美置业 风险几何?对于中国个人投资者来说,在美国投资房地产的风险毋需参考日企的历史教训,但是却要注意一下问题:风险一:不居住在美国的非美籍人士出租单纯的房产,需要缴纳30%的个人收入税。风险二:非美国税务居民出售美国房产需要缴纳高达获利部分可能高达28%的所得税。风险三:美国房屋交易成本很高,除了需要缴纳高额税金外,各种费用也是非常高的。比如在美国购买了一套50万美金的房产后,各项费用如下: 最后想提醒一句,虽然相比中国房价,美国房价存在一定的升值空间,但在美国,当统计数据显示房屋库存增加或减少到一定数量时,新房开工率就会随之增加或降低,使整个市场的房价始终处于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再加上美国的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买土地和当开发商都不是特权,因此,想在美国炒房寻求暴利不太可能。甚至,有分析人士警告中国投资者不要对美国房产投资盲目乐观,在美国做地产不像在中国炒地产,美国地产不但未必每年涨,甚至经常惨跌。海外情报社(ID:topnews-9)综合自财新网,第一财经,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外汇【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财经报”】
房地产行业依然独树一帜,对于诸多企业主来说,是不会选择观望的,如何分享这扭曲的盛宴,只有拿着钱赶紧去买金融和地产股!在金融地产的带动下,大盘看上去要繁荣起来了,但这次的问题比上次可能要严重得多。
继续保护国有资产,未来几年则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由表及里”的经济恶化趋势:国有企业的持续低效率、房地产业的日渐低迷和民营企业大规模倒闭,直接导致两大危情:财政收入滑坡、就业压力加剧及资产泡沫破裂。
8月以后,M2同比增速会逐渐上升至11%甚至12%的水平,不能单从M2的变化来判断整个社会的流动性情况。 对中国而言,社会融资规模(TSF)这一货币政策调控指标对经济运行更为重要。
经济环境压力越大,房地产环境可能就会越好,对房地产的支持也会更多。虽然我们也知道,不能单纯依赖这种模式来推动经济增长,但在短期需要稳住经济增长的之下,不靠房地产又能靠什么呢!?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711|回复: 5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89 小时寄托币460 声望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345UID2522182
初级会员, 积分 3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 积分
声望0 寄托币460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各路大侠快给小弟支支招吧,这几天快囧死了》
情况如下:
本人10年毕业小本,cs的。老师提出可以把我介绍到京都大学他前老板那里,把握相当大。但是如果我从了这个的话,美国申请的事就算over了。另外,虽然本人是小本,但已经确立了自己的研究方向,而日本方面教授的研究方向和我的相差较远。现在本人相当苦恼,去日本的话诚然是名校+牛教授,并且把握超高,没有申请美国那么大风险。但是如果去了日本,修士+博士5年的话,再去美国的计划的实施可能性就超低了。
望大家能帮忙分析下,最好能详细说明下理由。
拜谢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42 小时寄托币975 声望2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5帖子精华0积分938UID2619514
中级会员, 积分 938,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8 积分
声望2 寄托币975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他真的有本事可以介绍你过去吗,我很怀疑,也建议你怀疑。综合来看,选择美国更好。
小さな夢、大きな収穫。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7051 小时寄托币19392 声望2003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9积分12716UID2400375
声望2003 寄托币19392 注册时间精华9帖子
我个人认为。。即使介绍过去也是做研修生。。最后是否修士也未必。。
能米国么就米国了。。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689 小时寄托币460 声望0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20帖子精华0积分345UID2522182
初级会员, 积分 345, 距离下一级还需 5 积分
声望0 寄托币460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先谢过楼上两位。
确实,虽然由于他们关系很好,我能去把握是很大,但是如ls所说,去了也是先读 Kenkyuusei,直接读修士可能性为0. 所以说还要准备入试,到时候合格与否,能不能留在研里恐怕另有说法了。就算过了入试,成为了正牌修士,碍于情面我可能就要一直读完日本的博士。另外,奖学金的问题还要完全拜托给日本教授,也是很麻烦的事情。全自费的话我是完全负担不起的。
说了这么多日本的缺点,我现在仍在纠结的原因是现在单独开申美国的话,恐怕申到的学校的层次会不如日本,毕竟那边是日本top3里的。由于以后想专心从事科研方面,所以恐怕会错失去日本名校学习的机会。
想请各位大牛再从科研环境、外国人居留舒适度等方面讲解一下。小弟不胜感激!!!!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307 小时寄托币148 声望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5帖子精华0积分103UID2648939
寄托新兵, 积分 1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47 积分
声望4 寄托币148 注册时间精华0帖子
为什么一定要读研究生呢,我们当初过来时,都是直接读修士啊。
研究生只是一个选择。
maverick.hsi
最后登录在线时间197 小时寄托币25286 声望94 注册时间阅读权限100帖子精华17积分26808UID2159874
声望94 寄托币25286 注册时间精华17帖子
其实和你将来自己的发展有关。你想到哪里去混?
比如我,喜欢安全,简单的生活环境,所以选择日本的学校。毕业了在这里工作生活,觉得轻松,也不太担心安全问题。
如果你,很有抱负,很想拚搏,想更高更强,美国也许更适合你。有所得必有所失,别人的意见毕竟是参考的。
Say we'll never end
こうやって、ずっと君と一緒歩いていたい~
【日韩】梦舞槿樱
Taurus金牛座
Taurus金牛座
【版主】退休版主
【GRE SUB】Sub luck
US Advisor
【美国】US Advisor
【加拿大】申请努力中 精神正茂求RP
【经济】Economist
Virgo处女座
Virgo处女座
Golden Apple
【长老会员】奖励所有长老会员
广州九微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GTER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热门推荐:
    谁抢走了我们的工作?    △ 美国共和党候选人唐纳德&特朗普:中国人、日本人、墨西哥人抢走了我们的工作  谁抢了我们的工作?  在拉斯维加斯的共和党竞选集会上,参会的失业工人们大声欢呼着。总统竞选人唐纳德&特朗普再一次愤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怒地喊道:“墨西哥人抢走了我们的工作!中国人抢走了我们的工作!我们要把工厂搬回来!我们要把工作拿回来!”  不过特朗普和他的狂热支持者们不知道的是,真正把工作抢走的不是墨西哥人,也不是中国人,而是一种更可怕的力量。他们无孔不入,时时刻刻隐藏在我们身边;他们所向披靡,几乎所有公司、工厂都自觉地把工作交给他们;边境的高墙挡不住他们的来袭,加倍的关税防不了他们的传播。因为真正抢了工人工作的,并不是人类,而是各式各样的。  尽管五十年来,美国 GDP 一直在增长,但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工资收入占社会生产总值的比重持续下降,从 1970 年的 58.4%,降到了 2015 年的 52.7%。要知道上一次工资收入比这么低的时候,可是在经济大萧条的 1939 年。  那么经济增长带来的红利都给谁了呢?从美国劳动部的数据里我们发现,企业在固定资产上的投入稳步增长,直至 2009 年金融危机前夕,比例已经达到 15.6%。显然,企业家们更愿意把钱花在研发新技术上,而不是给工人涨工资。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1964 年,全美国最有价值的公司 AT&T,资产 2670 亿美元,雇佣了超过 75 万人。而在今天,谷歌坐拥 3700 亿美元资产,而雇员只有 5 万 7 千人。随着技术的进步,企业慢慢学会用更少的人赚更多的钱。而剩下的那些人,只能陷入失业的漩涡。    △ 美国的 GDP 持续增长    △ 固定资产投入也在升高    △ 工人工资收入总量却起起伏伏  数字是冷漠的,美国的失业状况比这可怕得多。在炫目的自动装配流水线背后,是一个个破败的城市和一群群无奈的人。  俄亥俄州扬斯敦市曾经是美国钢铁工业的中心,可当扬斯敦铁皮铁管厂倒闭的时候,5 万人一下子变成了无业游民。一个城市的经济衰败了,紧接着就是社会的动荡。几年间,扬斯敦的犯罪率、离婚率和自杀率显著升高,连精神疾病患者都增加成原来的三倍。这只是扬斯敦一个城市,底特律、亚特兰大、奥克兰都经历着相似的衰败。随着人口的流失和地方财政的每况愈下,一个个工业城市渐渐堕落成了杳无人烟的“鬼城”。    △ 底特律破产后的街道,酷似战争残骸  最令人难受的是,这一个个“鬼城”像癌症一样,一旦出现就不可逆转。大量的失业人口需要政府救助,企业的纷纷破产和迁离让政府的税收进一步缩水。失业人口带来的治安问题让更多工厂和企业离去,而它们离去后又给城市带来更多的下岗工人。慢慢的,政府的救济支出越来越多,而税收带来的财政收入又越来越少。底特律市政府在 2014 年宣告破产,似乎给美国的老工业区们敲响了丧钟。扬斯敦、亚特兰大、奥克兰,这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大城市,成了机器人革命的牺牲品。  美国遇到的挑战,在全球各地也都在发生。2016 年 5 月,苹果最大的承包商富士康开始用机器人取代工人进行电子装配,6 万工人面临失业。2016 年 6 月,阿迪达斯大规模推广机器人服装生产。在便宜高效的机器人面前,工人们的竞争力荡然无存。      △ 1933 年的福特汽车装配线(上)和 2016 年的宝马汽车装配线(下)  谁的工作更安全?  很多人会想,毕竟机器人抢的是底层工人的饭碗嘛!大多数工作是繁琐复杂的,机器人再聪明,那也不可能替代我的工作啊!  真的这样吗?  美国有 47%的工作属于交通运输、后勤和行政这三类。看起来复杂的服务业工作,现在却被机器人一点一点地取代。  从 2011 年开始,谷歌的无人驾驶汽车徘徊过内华达的山间,也驰骋过加利福尼亚的海岸。它们经历过密西根的严寒,也穿梭过佛罗里达的沼泽。人工智能虽然做不到零事故率,但完全可以实现比人类驾驶更安全。仅在美国,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就有 4 万人。比起人类,智能车不会醉酒驾驶,不会边开车边发短信,更不会越开越疲劳。机器人取代出租车司机,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  不仅仅出租车司机忧心忡忡,卡车司机也面临着失去工作。从硅谷的创业公司佩罗顿(Peloton Technology),到重型机械公司伊利诺伊的卡特彼勒(Caterpillar Inc),再到汽车业巨头福特(Ford),都在实验自己的自动驾驶货车。要知道,美国大多数州最普遍的职业就是卡车司机。如果卡车司机大量失业,衰落的可就不只是底特律奥克兰这几个城市,而是全美国了。    △ 美国各州最普遍的职业,卡车司机位居榜首  中产阶级们或许不会担心自己的饭碗被机器人抢走,毕竟北京的白领交易员、上海的投行分析师,这些工作机器人替代不了。但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数据建模、行情分析,这些看起来费脑子的工作,慢慢也会交给机器人来做。  在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的配合下,机器学习算法正在慢慢实用化。(具体什么是机器学习算法,我在前面的文章中有所阐述。详见《AlphaGo 4:1 赢了李世石,它真的赢了么?》)。简而言之,大量数据加上合理训练,机器学习往往能做到“比人更聪明”。无论多么复杂的金融市场,机器学习算法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做出合理判断。由“机器人”操作的高频交易,在未来会成为市场的主流。  人工智能不仅可以替代城市白领,还可以做一些有“创造性”的工作。位于伦敦的“奎尔技术”(Quill Content)可以实现新闻报道的自动写作。Quartz 的新闻摘要,就是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出来的。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已经研制出了一个可以自动谱曲的算法。发明人大卫&柯普(David Cope)教授还给这个“作曲机器人”起名叫“艾米丽&霍薇”(Emily Howell)。早在 2009 年,机器人“艾米丽”就发布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明由暗生”(From Darkness, Light)。这样看来,作家、编辑、画家、作曲家,就算是这些“创造性”工作,也难逃机器人的魔爪。  机器人或许永远达不到人类的水平,但一旦超过了平均水平,它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机器人运行起来便宜,还比人类高效。它既不会请病假,也不会闹罢工。不需要给它涨工资,用坏了还能把它更换掉。比起人类来,机器人才是最让老板满意的员工。  机器人革命造成的失业,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往往新技术刚刚发明出来的时候,就业率不会立刻减少。而一旦出现经济危机,企业需要缩减成本时,那些可以被机器人取代的工人们才会被大量解雇。比如,产品装配流水线的自动化,在六七十年代就比较成熟了,但装配工人的就业率不断升高,直到八十年代才开始突然下降。  这个“延迟效应”,意外地把失业率的根本原因给洗的一清二白。美国的失业工人们在咒骂资本家、政客、墨西哥人、日本人、中国人的时候,往往想不到,真正夺走他们饭碗的,是几十年前在他们身边实验的机器人。  当智能手机发布的时候,谁会想到它创造出的 Uber、Airbnb 将威胁整个出租车行业和旅馆酒店业。当流水线自动化开始实行的时候,谁会想到它会让曾经最大的城市破了产。今天的底特律、奥克兰,或许就是明天的纽约、芝加哥。现在取代了流水线工人的机器人,未来或许也会让硅谷的程序员丢掉了工作。  猜到了结果,却没猜到过程  让我们憧憬一下未来:当最后一个工人把自己的工作放心地交给机器人的时候,世界人民欢欣鼓舞。人们终于不用工作了!共产主义终于实现了!当机器人完全承担了人类的工作以后,从此没有了剥削,没有了腐败。人们活着只为了享受生活,不需要担心贫穷饥寒。“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里面所说的,孔子都没赶上的时代,终于再次到来了!  可令人头疼的是,机器人不是一下子给所有人自由,而是一点一点地把底层工人的工作抢走。机器人带来的共产主义未来固然美好,但这个过程却痛苦而漫长。  失业很可怕。当一个人失去了工作的时候,自信心、成就感、自我价值等等顿时灰飞烟灭。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项调查显示,失业带来的痛苦,比失去亲人、受到人身伤害带来的痛苦还要剧烈。伯克利公共健康系的拉尔夫&卡塔拉诺(Ralph Catalano)教授提到:“(失业人群)往往表现出自我认知困难,全身乏力,生理和心理健康也会受到严重影响。”最好的康复方法,往往是让他们开始稳定、有规律的生活。  可问题是,工作都没了,上哪儿找稳定的收入?为什么还要有规律的生活呢?  很多人认为没有工作就能得到解脱,如果不工作,人们将会有更多时间社交、更多时间出游,更多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可真实的情况是,失业者往往发现自己更加孤单,更喜欢呆在家里看电视。媒体和评论家们把失业者们标签成“好吃懒做”、“不思进取”,失业者们在一天一天空虚的生活中也愧疚万分。不少失业者开始出现精神疾病,更有人由此染了毒品,走上犯罪的道路。  对消费者来说,机器人革命让我们的生活更方便。但对于一个失业工人来说,机器人革命却毁了他的一生。谁能想到,自动化方便快捷的背后,又有多少绝望和彷徨。  我们应该恐慌吗?  机器人的确会造成失业问题,但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遏制新技术的发展。技术永远是个双刃剑,由科技带来的问题,可以交给社会制度来解决。  第一个解决方法就是鼓励人口迁徙。  随着大量工作的消失,新的工作也会随之产生。美国最大的社交网络 Facebook 拥有约 1 万 2 千雇员,搜索巨头谷歌的雇员数量已经达到了 5 万 7 千人。随着密西根、俄亥俄这些老工业区的衰落,新兴产业提供的职位也在飞速增加。  职位的转移必然会带来人口的迁徙。与其坐在家里挨饿,不如随着工作搬走。底特律在 1990 年至 2010 年间,人口减少了 30%。仅加利福尼亚州,2011 年就有 46 万人迁入,56 万人迁出。  熟悉美国历史的朋友一定知道,美国前十大城市一直随时间而变化。大城市们在工业时代集中在东海岸,到二战后开始进驻西海岸,而今天的重心又开始南移。圣地亚哥、达拉斯、迈阿密接受大量移民的同时,也缓解了老工业区承受的失业痛苦。    △ 美国
年的主要人口迁徙  第二个方法就是增加社会保障和职业培训。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背井离乡。对于底层工人来说,去了新城市,也不一定有工作。机器人取代人力的同时,政府也需要照顾被时代淘汰的工人们,让他们有饭吃、有衣穿。  美国的最低工资,在五十年内翻了三倍,奥巴马的食品券和全民医保也让失业工人的生活不用担心。一项由凯泽、纽约时报、CBS 新闻联合发起的调查显示,44%的工人是有能力找到工作的,他们就算待业在家,也可以保持基本生活需求。约 1/3 的调查者除社会福利以外都有额外收入,有的靠食品券,有的靠残疾人补助,有的是从直接从妻子或丈夫手里拿钱。  美国劳动部也有各种辅助就业的社会项目。“我的下一步”(My Next Stop)项目会帮助失业者找到就业方向,“一站式求职”(Career One Stop)提供免费高中教育、短期职业培训和廉价大专教育。机器人革命把工人们赶出了工厂,政府就必须帮助工人们重归职业生活。  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奥巴马坚持要提高最低工资、扩大社会福利。民主党候选人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呼吁大学要免费、把苛捐重税从穷人肩上拿开。无论是财政多么困难,社会保障和职业培训也不能减少。    △ 美国近五十年最低工资的变化  第三个方法是鼓励多样的工作生活方式。  机器人革命不仅改变了失业者的生活,也挑战了就业者的工作方式。计算机的发明,让很多人的工作变得不那么累。无论是工程师、医生还是律师,人们开始享受更多的假期、更早的退休年龄、更自由的工作方式。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工人,需要每天超过十个小时地在工厂卖力气。但今天的人大多都是朝九晚五,还有双休日和小长假。西海岸的不少公司开始试验“一周四天工作制”。机器人革命有时会抢走工作,但也有时会让工作变得轻松。  由 Uber 和 Airbnb 带来的共享经济也能缓解就业压力。失业者可以成为兼职司机、兼职保姆、兼职教师。不少失业者通过兼职的培训,渐渐变成了全职员工。多样的生活方式让“就业”和“失业”变得不那么“非黑即白”。就算是没有全职工作,失业者也可以有事做、有钱赚。    △ 美国个人每年平均工作时间,从 50 年代的 1920 小时,到现在的 1700 小时  机器是我们的敌人吗?  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在晚年很抗拒机器人革命。他在接受美国企业协会(The 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采访时称:“技术革命会减少劳动需求,尤其是那些低端产业。20 年后,很多就业机会都会消失,而现在的人们根本没有做好准备。”比尔&盖茨提议:减免个人所得税,降低最低工资,因为这样企业家才不会用机器人取代人力。他同样对人工智能抱有警惕,觉得人工智能或许有一天会统治人类。不仅是比尔&盖茨,纽约时报、路透社、the Atlantic 都撰文表示,机器人即将取代人力,这种技术革命 “非常值得担忧”。  比尔&盖茨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他的解决方案确是逆势而行。  遏制科技的发展从来没有成功过。就算美国不用机器人,中国、日本、欧洲也会发展各自的自动化,最后机器人还是要抢走美国人的工作。  至于减免个人所得税、降低最低工资,这两个解决方案更是饮鸩止渴。税收减少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福利入不敷出,社会保障的缺乏也会让失业者更活不下去。全面减税往往还会让贫富差距增大:因为收入的差距,底层工人的赋税没什么变化,但像比尔&盖茨这样的富人倒是能从中大赚一把。 200 年前工业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工厂主们经常发现,大量工人们聚集在一起,愤怒地砸毁工厂设施。这种现象如星星之火般迅速蔓延,渐渐组成了一支庞大的起义军。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卢德运动”。  卢德运动最早起源于纺织业。纺织工人们看到了工厂里崭新的自动纺织机,害怕它们会抢走自己的工作。一名普通的英国纺织工人:内德&卢德(Ned Ludd),在 1799 年愤怒地砸烂了两台纺织机,获得了大量工人们的支持。卢德分子们认为,消灭机器,就可以把原来属于自己的工作拿回来。于是在 1811 年至 1813 年间,工人们组成起义军,大规模破坏纺织厂和压棉厂。    △ 19 世纪早期的“卢德运动”,工人大规模破坏工厂设施  尽管卢德运动在短时间内被英国军队镇压了下去,卢德主义仍旧在英国历史上阴魂不散。英国的诺丁汉、拉夫堡在 1816 年后都发生过工人大规模砸毁工厂设施的行为,直到英国的“限制破坏法”逐步完善,这种暴动才渐渐消失。  卢德运动的愚蠢之处在于它找错了敌人。工人食不果腹的原因不是新技术的发明,而是因为资本家的剥削。可是直到今天,还有人相信是“工业化”加剧了失业,让工人生活更加悲惨。无论是“警惕人工智能”,还是要”限制机器学习的研究”,都犯了卢德主义的错误。失业问题,错不在技术的发展,而是在社会制度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变。  机器人永远不是我们的敌人,它只是生产方式的又一次延伸。短时间内,它们会抢走大量工作,导致局部地区的衰败。但解决失业问题不能靠限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而是需要更广泛的社会福利,更宽松的户籍制度,和更完备的教育体系。
  笔者纵观国际资讯,对原油、沥青、现货铜等有深入的研究,如果你做单不顺或投资经常资金缩水,如果你在投资方面遇到问题,那么你可以多关注本人V信:csdj6688(长按可复制)
  文/策神点金/csdj6688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需要宏观调控从供需两侧共同发力,兼顾当前...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0岁 国外 cs 读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