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书籍排行榜的书籍有哪些

有哪些好看的关于历史的书籍啊!
有哪些好看的关于历史的书籍啊!
(25条回答)
var sogou_ad_id=731547;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求大家推荐几本有关历史的书籍啊_晓松奇谈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求大家推荐几本有关历史的书籍啊收藏
本人大学生,十分热爱历史,热爱读书,想趁着年轻,丰富自己的知识,求各位推荐推荐好的历史方面的书籍,古今中外都可以,个人比较爱读近现代中国的历史,谢谢了!
剑桥中国晚清史
近现代的中国史可是各执一词,看看这边的,再看看那边的,然后还得自己思考才行
《天朝镜像》, 《中国人本色》, 都是从外国人的视角看中国人,非常的有意思
《晚晴70年》
张国焘《我的回忆》
《岁月艰难:吴发现回忆录》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
《真秦始皇》,《品三国》
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的奋斗
可以配合这几天的高晓松 一起看
现代中国所谓喜欢历史的不过是喜欢听段子罢了,有谁会真的去研究历史,不过是是由身体荷尔蒙决定的历史而已。
看新~糖~人的 还有 大鸡猿 上讲的~~看了保你毁三观~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西方人写中国历史的33本书
[摘要]有朋友提议,可以整理一份西方人写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历史的书单。其中一些是我的最爱,另外一些则还没有读过,所以整理的过程,也是极其兴奋的过程。如果你已读过,不妨再读一遍。 芭蕾舞剧《末代皇帝》剧照 图片来自网络有朋友提议,可以整理一份西方人写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历史的书单。很好的建议!我和这位朋友“莪相”随即分头整理而成了这份书单,不凑整,因此有了这33本书。内容介绍主要来自豆瓣。其中一些是我的最爱,另外一些则还没有读过,所以整理的过程,也是极其兴奋的过程。如果你已读过,不妨再读一遍。推荐原则:1,作者一定是西方人(所以黄仁宇等不在此之列);2,关注某个人物或者事件,或者是作者的回忆录,总之有点非虚构写作的意思,不选研究类著作(所以《剑桥中国史》等不在此列);3,全部是1949年以前的历史,晚清、民国的居多,国共两党的不在此列(如《红星照耀中国》)。4,许多高产的汉学家如史景迁、魏斐德等,只推荐了他的某一本,其它著作可按图索之。 1、《紫禁城的黄昏》作者: (英)庄士敦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译者: 陈时伟 出版年: 2007-4《紫禁城的黄昏》记述了困居紫禁城中“清室”的黄昏时期&#8212;&#年至1924年&#8212;&#8212;从中华民国成立到溥仪出宫期间的历史,庄士敦以帝制向共和的转变为历史背景,以担任帝师,与末代皇帝溥仪共处的经历为内容,对他耳闻目睹和亲身经历的大小事件做了独特的记述,通过对事件的记述表达了他的基本思想&#8212;&#8212;政治上的复辟主张与文化上的保守主义。庄士敦,1874年生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原名雷金纳德&#183;弗莱明&#183;约翰斯顿。1898年,作为一名东方见习生被派往香港。从此,庄士敦以学者兼官员的身份在华工作生活了三十四年。1919年2月,赴京,开始了“帝师”生涯。庄士敦是中国几千年帝王史上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具有“帝师”头衔的外国人。2、《鸦片战争》作者: (美)特拉维斯&#183;黑尼斯三世 /(美)弗兰克&#183;萨奈罗 出版社: 三联书店副标题: 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译者: 周辉荣 / 杨产新 校 出版年: 2005-8特拉维斯&#12539;黑尼斯三世:历史学家、教育家、19世纪英国史方面的专家,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大英帝国历史专业博士,曾在北卡罗来那大学维明顿分校、西南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3、《斯坦因西域考古记》作者:(英国)奥里尔-斯坦因译者:向达出版社: 新疆人民出版社; 第1版 (日)英国探险家奥利尔&#8226;斯坦因和他在中国西部的考古探险活动,有较大的争议。他是尼雅遗址的发现者,也是敦煌藏经洞劫经的始作俑者,这是无法回避的事实。但是,只要涉及新疆探险史,对斯坦因和他在中国西部的考古探险则不能避而不谈。另著有《沿着古代中亚的道路》等。4、《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作者: [美] 孔飞力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原作名: Soulstealers: The Chinese Sorcery Scare of 1768译者: 陈兼 / 刘昶 出版年: 1999-1。 2012-5再版本书所讲述的是一个关于“盛世妖术”的故事。在中国的千年帝制时代,乾隆皇帝可谓是空前绝后的一人。他建立并巩固起来的大清帝国达到了权力与威望的顶端。然而整个大清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却被一股名为“叫魂”的妖术之天错地暗。在1768年由春天到秋天的那几个月里,这股妖风竟然冲击了半个中国,百性为之惶恐,官员为之奔命,连乾隆也为之寝食难安。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令人颤栗,他生动地再现了各省的恐慌是如何演变成一场全国性的除妖运动。孔飞力(Philip Alden Kuhn), 美国著名汉学家。5、《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作者: [美] 孔飞力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标题: 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译者: 谢亮生 等 出版年: 1990-1119世纪中国发生了巨大变革。这本书从分析中国社会的内部结构及其制度入手,强调了中国地方名流的作用,论述了在其影响下的地方组建武装活动的形成和发展,并就此对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本书单来自微信公众号:【荐读 | jiandu2013】6、《间谍王》作者: (美)魏斐德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副标题: 戴笠与中国特工译者: 梁禾 出版年: 2007年12月魏斐德,先后毕业于哈佛大学、法国政治学院、柏克莱加州大学。美国中国问题专家费正清先生的弟子,与孔飞力、史景迁并称为当今美国汉学界“三杰”。曾为柏克莱大学亚洲学哈斯基金教授。曾任美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柏克莱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美国历史家学会会长。他出版并又译成中文的著作包括:《大门外的陌生人》、《历史和意志》、《中国帝制的衰落》、《洪业》、《上海警察》、《上海歹士》。7、《停滞的帝国》作者: [法] 佩雷菲特 出版社: 生活&#183;读书&#183;新知三联书店副标题: 两个世界的撞击原作名: L'empire immobile ou le choc des mondes译者: 王国卿 出版年: 2007-71793年英国使者马戛尔尼到访中国,这次出使在历史上最大的争论是:英国使者有没有向乾隆皇帝下跪磕头?…… 本书作者佩雷菲特从世界史的角度,将此次出使作为东方与西方的首次撞击来考察,于是,视野开阔了,可供思考的素材也就相应丰富起来。在作者眼中,这次英国人的出使实质意味着当时的“天下唯一的文明国家 ”面对“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本书以详实的史实,有趣的细节,精彩的笔致,揭示中西文明巨大差异和冲突。阿兰&#183;佩雷菲特,生于1925年。法兰西学院院士,学者,法国《费加罗报》编辑委员会主席,曾担任过七任部长,在法国政治界和学术界都颇有影响,属于法国传统上博学多才、思想敏锐、视野广阔的一类知识分子。8、《李鸿章传》作者: (英)濮兰德 出版社: 天津人民出版社译者: 张启耀译 出版年: 作者约翰&#183;濮兰德(;1945年)曾经在中国担任海关官员,是赫德的机要秘书,与李鸿章有过一定的交往,同时,他也曾作为《泰晤士报》的记者走访和游历中国,并就一些问题对李鸿章进行过采访。具备了这样的一些身份,濮兰德撰写《李鸿章传》一书就应该让人感到有较高的可信度。当前,李鸿章的研究方兴未艾,成果颇多但同时又争议频生,有些重要问题至今没有定论,因此,出自李鸿章同时代的异国之人的资料当显珍贵,故而,当天津人民出版社把这本原著交由我翻译的时候,我便欣然领命,决心下工夫完成这个任务,以便使当今更多的普通读者和有关研究者从不同的视野和角.度再次对李鸿章进行了解并作出自己的评判。9、《真正的中国佬》又名:《中国人本色》作者: [美] 何天爵 出版社: 中华书局原作名: Real Chinaman译者: 鞠方安 出版年: 2006-7何天爵(Chester Holcombe,),美国传教士,外交官,原名切斯特&#183;何尔康比,何天爵是他的中文名。他1869年来华,在北京负责公理会所办的教会学校,1871年辞去教会职务,先后任驻华使馆翻译、头等参赞、署理公债等职。曾参与起草1880年关于华人移居美国的条约,还参与了1980年美国和朝鲜签约订条约。美国前总统格兰特访华期间曾接待陪同,在处理美国侨民在华经济纠纷和教案方面不遗余力。1885年回美国。1895年出版其颇具影响的《中国人本色》一书。另撰有《The Real Army and Navy in The Real Chinese Question》等作品。 本书是何天爵根据他本人在中国居留16年的所见所闻的深入思考写成的,是关于晚清中国社会的一幅全方位、大视角的生动画卷。10、《空谷幽兰》作者: [美] 比尔&#183;波特 著 / [美] 史蒂芬&#183;R&#183;约翰逊 摄 出版社: 南海出版公司译者: 明洁 出版年: 2009-3在中国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袤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在困扰着比尔&#183;波特的问题。因此,他于20世纪80年代末,亲自来到中国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探访了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借此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无限向往,形成了风格独特的“文化复兴之旅”。书中穿插了数十幅风景优美的摄影作品,这都是作者的好友、美国著名摄影家史蒂芬&#183;R.约翰逊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比尔&#183;波特,美国当代作家、翻译家和著名汉学家。11、《美国与中国》作者: 费正清(美)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副标题: 费正清文集译者: 张理京 出版年: 2000-08费正清堪称以西方的视角观察中国问题的最具权威的学者,《美国与中国》是美国中国学的经典著作。全书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中国早期的历史;第二部分为近代中国革命史的描述,从西方入侵直至中国共产党的建立;第三部分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后的中美关系。本书被美国权威杂志《外交》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书之一,曾在西方学界和政界产生了广泛影响。12、《改&#35722;中&#22283;》作者: 史景&#36983; 出版社: &#26178;&#22577;文化译者: &#28331;洽溢 出版年: 傅&#34349;雅和丁&#38873;良&#22533;忍不拔,&#28271;若望、李泰&#22283;及托德精力充沛,胡美和&#39825;&#32645;廷洞察敏&#37555;,戈登和史迪威精明&#24185;&#32244;,赫德和魏德&#36993;善於&#32068;&#32340;,南&#25079;仁和伯&#39381;匠心&#29544;&#36939;,&#33775;&#29246;和&#38515;&#32013;德勇&#27683;卓&#32085;,白求恩&#28961;私奉&#29563;。史景迁(Jonathan D,Spence),世界著名汉学家,现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13、《尘埃》作者: (俄)马克戈万 出版社: 时代文艺出版社译者: 脱启明 出版年: 2004-03一些欧洲的中国问题专家在语言不通、相互陌生的中国旅行的同时,潜心观察民情、社情,并且日夜不停地做着手记与报道。为了使欧洲的读者进一步丰富有关中国的知识,这些专家们以极大的耐心与研究着中国的语言――它们游戏般的文字,甚至是艰涩难懂的专业称谓。《尘埃》就是一部由中国问题专家马克戈万先生编著的有关中国民生,民情的专著。该书里,读者不会再赘读到枯燥无味的有关政治、宗教方面的说教。书中图文并茂,不仅写有中国北方民众的生活状况,而且还有我们所陌生的那个时代中、西、南部平民百姓的生活真实写照。那时中国人的欢乐与痛苦是该书的主要内容。14、《危险的愉悦》作者: (美)贺萧 出版社: 江苏人民出版社副标题: 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译者: 韩敏中 / 盛宁 出版年: 2003-06本书是一部上海娼妓业史话,但它是产生于后结构主义时代的史学著作,得益于20世纪后半叶丰富的理论探索、思想对话与多重视角,作者尤其受到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与社会性别研究、后结构主义、后殖民研究中“下属群体”概念等的影响,将“史料”和自己所生产的“历史”都看作是无比生动的、复杂的、开放的“过程”中的对话、商谈、记忆、建构、创造活动。全书分五大部分,共15章,论述从晚清到20世纪90年代初100年间,“娼妓”问题在各个层面上如何扭结了民族意识、政治权力关系、商业和经济利益、强国方针、社会改革、民族心理、欲望和恐惧、社会性别构造等等的丰富的语义场,成为相当核心的中国政治、经济、历史和精神文化的象征符号。本书获得美国历史学会琼&#183;凯利妇女史著作纪念奖,这是历史学会首次将此奖项授予写美国以外地区妇女历史的作者。15、《制造中国》作者: (美)葛凯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副标题: 消费文化与民族国家的创建译者: 黄振萍 出版年: 2007“中国人要用中国货!”这是中国20世纪早期的国货运动中的醒目标语之一。这场运动通过灌输中国是有着自己“国货”的“民族国家”的观念,寻求把消费与民族主义联系起来。这场运动影响了中国初萌的消费文化的方方面面,从衣服到食品添加剂这样的时尚、从博物馆到百货商店、从产品展览到广告,莫不如此。同时,反帝抵制外货运动、国耻纪念、国货展览会、对不忠实的消费者的诋毁以及中国工业部门的提倡,都强化了民族主义消费,并传布了这样的信息&#8212;&#8212;爱国的中国人使用中国工人在中国人拥有并管理的工厂用中国原料制造的产品。在本书中,葛凯(Karl Gerth)认为,影响近代(modern)世界的两大关键力量&#8212;&#8212;民族主义(nationalism)和消费主义(consumerism)先后在中国滋长。在20世纪早期,民族主义把每件商品贴上“中国的”或“外国的” 标签,消费文化变成了民族性概念被清晰表达,被制度化及被实践的场所。本书以中文、日文和英语的档案,杂志、报纸和书籍为文献基础,第一次探讨了民族主义与消费主义之间的历史纽带,重新解释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方面,并为洞悉所有近代国家中的类似联系提出了方法上的参考。16、《孙中山》作者: (美)韦慕庭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副标题: 壮志未酬的爱国者译者: 杨慎之 出版年: 2006-8韦慕庭(Clarence M.Wilbur,) 研究中国现代史的著名学者。生前长期任职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并曾任该校东亚研究所所长。17、《太平天&#22283;之秋》作者: 史蒂芬&#183;普拉特 出版社: &#34907;城原作名: Autumn in the Heavenly Kingdom: China, the West, and the Epic Story of the Taiping Civil War译者: &#40643;中&#25010; 出版年: 作者&#24478;&#22283;&#38555;&#38364;&#20418;的角度切入,特&#21029;著重英美各&#22283;在外交&#33287;&#36557;事上&#23565;太平天&#22283;&#25136;事的影&#38911;,而不流於&#35463;大。除了&#32068;建湘&#36557;的曾&#22283;藩之外,也&#20596;重介&#32057;了洪秀全的族弟洪仁&#29589;,他&#28858;太平天&#22283;提出的「&#36039;政新篇」可&#35498;是中&#22283;第一套&#29694;代化&#32177;&#38936;。本&#26360;於二○一二年&#29554;&#38930;坎迪&#29246;&#29518;(Cundill Prize),是全世界&#29518;金最高的&#27511;史著作&#29518;。史蒂芬.普拉特,耶&#39791;大&#23416;中&#22283;史博士,其博士&#35542;文&#29554;&#38930;瑟隆.&#36027;&#29246;德&#29518;(Theron Rockwell Field Prize)。目前是美&#22283;阿姆赫斯特麻塞&#35576;塞大&#23416;的助理教授,著有《湖南人&#33287;&#29694;代中&#22283;》(Provincial Patriots: The Hunanese and Modern China)一&#26360;。18、《华北的叛乱者与革命者(;1945)》作者: 裴宜理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原作名: Rebels and Revolutionaries in North China译者: 池子华 / 刘平 出版年: 2007-6著名汉学家裴宜理的成名作。运用社会生学态原理和人类学概念来分析华北平原的贫困地区100年来的农民反抗运动,主要围绕三大事件展开论述,捻军、红枪会和共产主义革命。19、《我为景教碑在中国的历险》作者: [丹] 何乐模(Frits Vilhelm Holm)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副标题: 何乐模为景教碑前往西安府的考察及其结局的传奇译者: 史红帅 出版年: 2011-31907年1月,何乐模从英国出发,辗转丹麦、美国、日本等地,跨越大半个地球来到中国,并深入西北内陆的西安城,意欲获取基督教在华传播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由于西安本地官民对该碑采取了保护措施,何乐模最终未能获得景教碑原碑,但在西安仿刻了一通同大、同质、同重的景教碑,并经由黄河航运、京汉铁路货车运输,以及长江航运运抵上海,再从上海运往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由此,何乐模在完成其第二次环球航行的同时,也将景教碑的复制碑从中国西北内陆成功地运抵美国东海岸。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展出复制碑的年间,何乐模以之为模版,用石膏制作了十余通模造碑,分送欧洲、北美洲、中美洲和亚洲的十余个国家的博物馆与大学,并在世界多个国家发表了有关景教碑及其历险过程的演讲,有力地推进了西方世界对于清代后期中国内地的认识与了解,也极大提升了《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在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由此,何乐模仿刻景教碑的活动也成为清代后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一次引人瞩目的重大事件。《我为景教碑在中国的历险》一书细致入微地记述了何乐模在华北、西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行程与所见所闻,生动直观地反映了作者眼中的清末中国自然图景与社会众生相。堪称清末西方人在华考察的代表性著作之一。20、《;&#8212;中国发现世界》作者: 加文&#183;孟席斯 出版社: 京华出版社出版年: 2005-5明成祖永乐十九年正月三十日.在总兵太监郑和的带领下,历史上最宏伟壮观的船队从中国出发,这次旅行历经两年.并环游地球一周。当他们回航时,盛极一时的明成祖朱棣早已体衰势微,中国也走上锁国道路。巨船任其腐朽,远航的记载也遭到毁弃。从此再也没人知道那段历史的真相。《1421中国发现世界》作者的研究结论是:早于哥伦布70年.中国人发现了美洲大陆,并且在麦哲伦的100年前便已环游地球。除此之外.中国人更是在库克船长的350年前就发现了澳洲与南极洲.并且领先欧洲人,300年解决了经度测量的问题。作者加文&#183;孟席斯(GavlrI Merlzles)花了14年时间研究这段中国船队惊人的传奇之旅。他应用得天独厚的天文导航绘图以及航海专业知识并广泛搜集古地图、东西方断简残篇的证据.来支持自己的论点,成功地解释了近年所发现的中国船队沿路留下的遗物与碑文,以及中途的沉船,还有水手在各地祭拜妈祖的遗址。21、《在北京最后的日子》作者: [法]皮埃尔&#183;绿蒂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译者: 马利红 出版年: 2010-03本书是根据法国作家绿蒂的私人日记汇编而成的纪实性文学作品,全书共七章,如实记录了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期北京周围的方方面面。作者如同扛着一台黑白摄像机,把他在中国一路行来,尤其是进入北京的所见所闻细致入微地尽收于镜头之中。全书色彩灰白暗淡,间或交叉回忆的生动色彩,呈现出中国之美的凋零和消亡,一点点地解构、重构了西方人眼里神秘魔幻的中国,令人震撼不已。皮埃尔&#183;绿蒂(Pierre Loti,),19世纪末20年代初法国文坛的大作家,以写海外风情擅长,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土,享有世界声誉。22、《纵乐的困惑》作者: 卜正民 出版社: 生活&#183;读书&#183;新知三联书店副标题: 明代的商业与文化译者: 方骏 / 王秀丽 / 罗天佑 出版年: 《纵乐的困惑》是一块史学艺术的宝石。运用一系列丰富而又鲜为人用的资料-最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对社会不满的文化的轶事,观察,抱怨-卜正民再现了明代中国充满活力的商业社会,展示出商业在塑造公私生活文化上的力量,在进行他那仿佛生活在明朝的生动活泼的生命之旅的同时,卜正民展示了明代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中心,正如他所说的:“大西洋的潮汐被中国的月亮牵引着”。巧妙地将木刻、地方志、定量数据和文人对商业的抱怨结合在一起,他创造了一幅王朝成长过程中值得留恋的社会图画。读过此书后,没有人再会无视明代中国对商业利润的热心和巨大的消费,因为本书生动地描绘了忙着从事各自生意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金钱关系的瓦匠、商人、官员、妓女、织工、书商和土匪。它是将叙述,轶事和严谨分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早期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变化的富有情趣,生活活泼的典范。卜正民(Timothy Brook),加拿大人,1951年生。多伦多大学文学士、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长期在多伦多大学教授中国历史。年间曾出任斯坦福大学历史系教授,2004年秋将转任不列颠哥伦亚大学历史系教授,兼圣约翰学院院长。作者的主要研究兴趣是明代社会史,但他的学术视野广阔,研究专长并不局限于明代中国。除本书外,还著有《凯觎权力:佛教与晚期明士绅社会的形成》和《明清历史的地理资料》等书,编有《亚细亚生产方式在中国》、《中国的公民社会》、《中国与历史资本主义》、《鸦片政权》、《民族行为:亚洲精英与民族身份认同》等八部著作。23、《奉天三十年》作者: 杜格尔德&#183;克里斯蒂 出版社: 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 2007-2本书作者杜格尔德&#183;克里斯蒂,1855年出生于苏格兰。22岁时,进人爱丁堡大学医疗传教士学院。毕业以后,长期在中国东北传教。本书的合作者伊泽&#183;英格利斯为杜格尔德的妻子。1883年至1913年这三十年,是东北历史风云变幻最为复杂的时期,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日俄战争、黑死病、辛亥革命,起伏跌宕。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自己亲身经历的回忆,形象地描绘出了那个时代的社会历史风貌。因此,本书为晚清史、东北地方史、基督教传播史、社会史等研究,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同时又不失为一本可读性很强的文史读物。24、《清末民初政情内幕(上、下)》作者: 【澳】乔.厄.莫里循 /【澳】骆惠敏 编 出版社: 知识出版社(上海)副标题: <>驻北京记者袁世凯政治顾问乔.厄.莫里循书信集( 上)、( 下)译者: 刘桂梁 / 邹震 / 张广学 / 石坚 出版年: 1986.11本书分上下两卷。上卷选辑了年莫理循任《泰晤士报》记者期间,先后从暹罗、缅甸和中国发出和收到的来往信件530封。下卷为年任袁世凯政府顾问时的往来信件。乔治&#183;厄内斯特&#183;莫理循(George Ernest Morrison)1862年生于澳大利亚。清末民初他在中国北京生活了20多年,亲身经历和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著名事件: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辛亥革命、民国成立、袁世凯窃国、巴黎和会……25、《赫德日记》作者: (英)赫德 著,陈绛 译 出版社: 中国海关出版社副标题: 赫德日记:出版年: 2005-10在1863年末接受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任命后,赫德成为他的总税务司前任李泰国所永远无法做到的&#8212;&#8212;清朝中央政府亲密可靠的顾问。结果是,赫德在其漫长生涯的其余岁月,是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西方人。赫德日记提供了关于19世纪60年代中外关系错综复杂的脆弱的结构特别价值的记录。作为一名多国的海关管理的首脑&#8212;&#8212;到1864年,海关夸称其雇员来自英国、美国、法国和普鲁士,还有中国籍监督及其他低级工作人员&#8212;&#8212;总税务司署在北京外国外交官的清政府中树立了忠庆、廉洁、可靠和高效率的不可动摇的声誉。西方和中国官员同样将他看做他们最亲密的知心人。他从而卷入了中外之间历次发生重要的外交问题,以及许多较为次要的争端。26、《在华五十年&#8212;&#8212;司徒雷登回忆录》作者: (美) 司徒雷登 出版社: 海南出版社译者: 常江 出版年: 2010-7本书单来自微信公众号:【荐读 | jiandu2013】司徒雷登(),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1876年6月生于杭州,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加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1908年,应南京金陵神学院聘请,司徒雷登携妻儿离杭赴任。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8月离开中国。日逝于美国华盛顿。27、《一个美国外交官使华记》作者: [美]保罗&#183;S&#183;芮恩施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副标题: ;&#年美国驻华公使回忆录译者: 李抱宏 / 盛震溯 出版年: 2010年8月他亲历了差不多那个时代中国所有重要的时刻和事件。他与孙中山来往;他见识了袁氏当国、他也亲历了段氏执政;他支持张謇兴办实业;他还参与庇护康有为的行动;他曾经与梁启超探讨东西方文化;他支持过顾维钧的外交活动。他还亲历了中国签订对日本的“二十一条”、“巴黎和会”和“五四运动”等事件。这本写于差不多一百年前的回忆录,现在读来依然栩栩如生,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给我们。28、《红雨&#8212;&#8212;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作者: [美] 罗威廉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译者: 李里峰 等 出版年: 2013-12本书按照长时段理论,研究的时间段从元末农民大起义一直到场20世纪三十年代的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研究的地域集中在湖北麻城。这种“长时段”和小地域的结合使得这本书能挑战一般著作的历史分期,从宏观上透视中国政治社会变迁,并暗示暴力超越朝代和政权的恒久。作者对麻城地方史的细致研究,还使得本书深化了前人对地方社会的认识,在叙事中凸显各阶层对暴力的感知,在极具张力的氛围中给读者展示出精彩的历史画卷。罗威廉(William T.Rowe),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汉学家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东亚史、城市社会史。另著有《救世&#8212;&#8212;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 》。29、《中国游记》作者: [日] 芥川龙之介著 出版社: 新世界译者: 陈豪 出版年: 2011-41921年3月至7月,芥川龙之介到中国进行采访,先后游历了上海、苏杭、北京、天津、武汉、大同等地。回到日本后,他将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写成游记,在《每日新闻》连载。本书是这些游记的结集。作者在书中描绘了他所看到的风景名胜和中国风貌,夹杂着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在华期间,他还拜访了章太炎、辜鸿铭、郑孝胥等人,本书对此均有记录。30、《德龄公主回忆录》作者: 德龄公主 出版社: 东方出版社出版年: 2012-8本书是裕德龄在美国后用英文撰写的,记录了从六岁记事起,至自己回国后,到北京在清宫内的两年多陪侍生活。详述了1903年至1904年清廷宫禁内苑的生活实情,近距离描写了当时中国的最高女统治者慈禧太后的饮食起居、服饰装扮、言行举止和习性品格。在她的笔下,慈禧是一个美丽、随和、有气度的女人;光绪是温和、略带忧虑的英俊男子,第一次向外人展示了深宫内帷的细节。德龄公主(),清末汉军正白旗人,姓裕。父裕庚受封公爵,自1899年起任清政府派驻英、法等国公使,随其先后出使日本及欧洲各国,并在巴黎留学,随著名现代舞蹈家邓肯学习舞蹈,深受西方文化之影响。1903年归国,因有长期国外生活的经历,精通各国国情,懂得六门外语,与母亲裕庚夫人、妹妹容龄被慈禧太后招入清宫觐见,成为紫禁城八女官之一,为慈禧与西方使节夫人们交往担任翻译。1905年因父病才离宫到上海,结识美国驻沪副领事怀特并结婚,继之迁美国纽约定居。用英文写成《清宫二年记》《御香缥缈录》《瀛台泣血记》等回忆录,描述自己在清宫之生活经历。书被译成多国文字,作品均署“德龄公主”,被视为当时美国“著名作家之一”。日在加拿大死于车祸。31、《同治中兴》作者: [美] 芮玛丽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标题: 中国保守主义的最后抵抗()译者: 房德邻 等 出版年: 2002-1本书详尽叙述了晚清政府的中央及地方官员为“同治中兴”、挽救腐败清王朝的种种努力和实行的各种措施,其中包括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外交各个方面。并且阐释了“中兴”所依据的社会历史条件,揭示了中兴“几乎成功”的内在机制和最终失败的原因。32、《梦醒子&#8212;&#8212;一位华北乡居者的人生》作者: [英] 沈艾娣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原名: The Man Awakened from Dreams:one man's life in a north China village译者: 赵妍杰 出版年: 本书以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一位山西绅士刘大鹏的日记为核心资料,描绘出其人作为儒者、孝子、商人、议政者、农民的不同身份状态下的人生景况,讨论了中国在从传统社会转型为现代社会的动荡中下层知识分子所面临的生活的困难、身份认同的焦虑,以及由此而来精神的折磨与坚守。从一个人的遭遇折射出清末民初中国社会、中国知识群体的转型之痛。沈艾娣,牛津大学博士。曾任教于哈佛大学,现为牛津大学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华北乡村、地方宗教与社会、清末以降的社会文化等。33、《从利玛窦到汤若望》作者: (美)邓恩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副标题: 晚明的耶稣会传教士译者: 余三乐 / 石蓉 出版年: 本书将基督传入晚明中国的历史过程完整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为西方汉学界这一领域研究的名著,它建立在严谨的学术研究基础上,所持立场亦较为客观公正。在豆瓣上可以参考以下豆列,了解更多:《中国近代史研究译丛》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册数: 14/series/335《博雅史学论丛&#183;海外中国史研究》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册数: 3/series/20851《外国人写的关于中国的书》/doulist/628515/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看的历史书籍排行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