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 造假确认经济数据造假 东北经济是否真的不行了吗

辽宁经济数据造假省长首次公开确认_网易新闻
辽宁经济数据造假省长首次公开确认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辽宁经济数据造假省长首次公开确认)
    1月17日,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在辽宁人民会堂开幕。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代表省政府,作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辽宁克服重重困难,一般预算收入实现2199亿元,同比增长3.4%,超额完成目标。报告中的一大亮点是对过去出现的问题、偏差,丝毫不回避。陈求发在工作报告中首次对外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辽宁省长确认数据造假 发生在2011年至2014年  2014年,中央巡视组首轮巡视辽宁时严肃指出,“辽宁全省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  2015年辽宁财政收入增幅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对此,辽宁省省长陈求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解释,“我们顶着面子上难看的压力,认真地挤压水分,2015年夯实了财政收据,2016年以来努力夯实其他经济数据。”  陈求发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6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额等指标未能完成预期目标,这里固然有“三期叠加”的影响和主观努力不够等因素,但主要原因是过去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思路一度背离中央的决策部署,背离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含有水分。  报告援引了国家审计署2016年的一份文件:“辽宁省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数据造假行为,且呈现持续时间长、涉及面广、手段多样等特点。虚增金额和比例从2011年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财政数据造假问题,不但影响中央对辽宁省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还影响到中央对辽宁省转移支付规模,降低了市县政府的可用财力和民生保障能力”。除财政数据外,其他经济数据也存在不实的问题。“吹牛也要上税” 欠下近万亿元巨额债务  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近20%,虚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虚增比例高达23%。  2014年以来,辽宁经济数据很难看。地区生产总值是负的,财政收入一段时期两位数下滑,固定资产投资60%-70%的下跌。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下降,但经济社会基本稳定,民生也未受太大影响。对此,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梁启东研究员直言,一段时期的这种断崖式下滑,很难用经济模型来解释。除了经济自身确实困难外,那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之前的经济数据不真实,存在大范围造假。  当地经济研究专家介绍,一些县区过去经济数据至少有20%30%的水分。沈阳周边一个县,2013年统计的财政收入是24亿元,审计署审计后“修改为”不到11亿元。类似情况并非个别现象。比如,岫岩满族自治县虚增财政收入8.47亿元,高出同年实际财政收入的127%。开原市是前几年的明星县、百强县,可随着担任过开原市委书记的省政府副秘书长魏俊星落马,开原的财政收入也拦腰斩。  财政收入数据造假,“吹牛也要上税”,让辽宁一些地市付出惨痛代价。一个地级市市委书记告诉记者,在分税制体制下,财政收入虚增的税收数额,也要按比例向中央和省上缴。前几年财政收入虚增空转,百姓没有得到好处不说,相当于平均每人要多交税收1000元!  “不客气地说,在经济数据上,前一任挖了一个巨大的坑。”辽宁一位地级市政府研究室主任痛心地说,“而且欠下了近万亿元的巨额债务,辽宁现在不是在平地起楼,而是在坑底爬坡。”  2016年8月,辽宁省委在巡视整改通报中指出:“对全省各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进行严格评估审核,做到基层数据准确、宏观数据匹配,指标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对经济数据造假的,一经发现依纪依法追究责任。”目前,辽宁正在按照有关规定,严格落实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提高统计数据的真实性。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客户端报道)●延伸阅读8省未完成2016年GDP目标西藏重庆两位数领跑全国  截至17日上午,全国已有23个省市公布了2016年GDP完成情况以及2017年目标。记者统计现有数据发现,有15省完成了2016年的目标,其中14省超额完成,河南、山西、湖南、黑龙江、湖北5省份调低了2017年预期目标,陕西、内蒙古、广西、河北、山西、湖南、黑龙江、湖北8个省未完成2016年目标。  记者发现,西藏和重庆GDP以两位数增速领跑全国,这也是全国仅有的2个省份增速超10%。其中西藏2016年GDP实际增长为11.5%,重庆略低,为10.7%。截至目前,重庆已连续4年GDP位列三甲。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盘和林曾表示,首先,摆脱过剩产业、房地产的GDP依赖,着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实体经济,工业增长成为重庆GDP增长的“压舱石”。
  1月14日,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在太原开幕。山西省长楼阳生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透露,2016年,预计完成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5%左右,低于预期1.5个百分点。记者注意到,2014年,山西经济增速为4.9%,在全国31省份中排位垫底;2015年,山西经济增速为3.1%,位列全国31省份倒数第二,而2016年,从目前公布的23个省区市来看,倒数第一。  记者注意到,8个未完成2016年目标的省市中,有4个下调了2017年预期:山西、湖南、黑龙江、湖北。此外,还有河南省下调了0.5%预期增速。  目前,辽宁、吉林、四川、西藏、宁夏5个省份调高了2017年GDP增速预期。 (据《法制晚报》)
(原标题:辽宁经济数据造假省长首次公开确认)
本文来源:舜网-济南时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辽宁经济数据造假 巡视组进驻后GDP断崖式下跌|辽宁|经济数据|巡视组_新浪新闻
  原标题:辽宁经济数据造假 被中央巡视组再次点名 进驻后GDP断崖式下跌
  南都讯 发自北京 26日,中央纪委公布的辽宁巡视“回头看”整改情况报告中提到“一个时期辽宁全省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辽宁应要求“切实解决”。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巡视组对辽宁的“回头看”自2月27日启动,至4月28日结束。4月下旬,辽宁一季度GDP增速见诸媒体:出现罕见的“断崖式”下降,成为全国唯一负增长的省份。
  辽宁在整改报告中,就中央巡视组“回头看”发现的问题和所提建议详细地细化并逐条落实。报告显示,中央巡视组指出辽宁对“中央决策部署敷衍了事甚至唱反调”,具体的一个表现是“一个时期辽宁全省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
  统计部门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辽宁省GDP数据罕见地出现“断崖式”下降,增速仅-1.3%,成为全国唯一经济实际增速负增长的地区。这与去年一季度1.9%的增速形成鲜明对比。
  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辽宁经济仍旧为负增长,-1%的GDP增速在全国31省“垫底”。
  华创证券债券分析师屈庆团队关注到,辽宁省的经济数据中,今年前5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也呈现巨幅下滑——累计同比下滑了近50%。而事实上,这一项经济指标的急剧下滑趋势从2015年起便开始呈现。
  南都记者了解到,事实上,由于此前经济数据造假,近一年多来,辽宁确实在逐步挤出经济数据中的水分。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中央巡视组首次对辽宁进行巡视后便指出,辽宁经济数据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应中央巡视组要求,辽宁启动了整改。时隔两年后,中央巡视组“回头看”再次重申经济数据造假,可见此前辽宁并未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经济数据中的水分未被“挤干”。
  熟悉辽宁政情的人士告诉南都记者,从根源上看,“GDP数据造假”还是地方官员“政绩观”的问题,近年来东三省的“经济振兴”效果不够理想,随着全国整体经济形势压力增大,辽宁更是如临“凛冬”,在此前“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观引导下,便有可能会在经济数据方面作假以求虚高辽宁在全国的经济排名。
  南都记者了解到,辽宁省在此次整改通报中也提到,针对一个时期全省普遍存在的经济数据造假问题,辽宁省委坚持实事求是,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强化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对全省各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进行严格评估审核。同时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对经济数据造假的一经发现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责任编辑:张小雅
他问的实际上是我现在还相信什么。我当时没搂住,说了三点,其实,我当时想到了十点。
美联社的报道不禁让人产生希拉里“以权谋私”,事实却没有这么简单。
与当前中国最别扭的国家,一个是老对手日本,一个是新冤家韩国。钓鱼岛争端,前几天日本还不迭声地抗议再抗议;部署萨德系统,更让中韩关系立马由蜜月翻脸成了冷战。
累得像条狗,这已经是很多人的口头语了,但是,为什么累就要用狗做比喻呢?猫不行吗?热门推荐:
  文章:辽宁经济数据造假 被中央巡视组再次点名 进驻后GDP断崖式下跌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程思炜、程姝雯
  26日,中央纪委公布的辽宁巡视“回头看”整改情况报告中提到“一个时期辽宁全省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辽宁应要求“切实解决”。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巡视组对辽宁的“回头看”自2月27日启动,至4月28日结束。4月下旬,辽宁一季度GDP增速见诸媒体:出现罕见的“断崖式”下降,成为全国唯一负增长的省份。
  辽宁在整改报告中,就中央巡视组“回头看”发现的问题和所提建议详细地细化并逐条落实。报告显示,中央巡视组指出辽宁对“中央决策部署敷衍了事甚至唱反调”,具体的一个表现是“一个时期辽宁全省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
  统计部门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辽宁省GDP数据罕见地出现“断崖式”下降,增速仅-1.3%,成为全国唯一经济实际增速负增长的地区。这与去年一季度1.9%的增速形成鲜明对比。
  从今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辽宁经济仍旧为负增长,-1%的GDP增速在全国31省“垫底”。
  华创证券债券分析师屈庆团队关注到,辽宁省的经济数据中,今年前5个月固定资产投资也呈现巨幅下滑――累计同比下滑了近50%。而事实上,这一项经济指标的急剧下滑趋势从2015年起便开始呈现。
  南都记者了解到,事实上,由于此前经济数据造假,近一年多来,辽宁确实在逐步挤出经济数据中的水分。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中央巡视组首次对辽宁进行巡视后便指出,辽宁经济数据存在弄虚作假的现象,应中央巡视组要求,辽宁启动了整改。时隔两年后,中央巡视组“回头看”再次重申经济数据造假,可见此前辽宁并未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经济数据中的水分未被“挤干”。
  熟悉辽宁政情的人士告诉南都记者,从根源上看,“GDP数据造假”还是地方官员“政绩观”的问题,近年来东三省的“经济振兴”效果不够理想,随着全国整体经济形势压力增大,辽宁更是如临“凛冬”,在此前“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观引导下,便有可能会在经济数据方面作假以求虚高辽宁在全国的经济排名。
  南都记者了解到,辽宁省在此次整改通报中也提到,针对一个时期全省普遍存在的经济数据造假问题,辽宁省委坚持实事求是,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强化求真务实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对全省各地区主要经济指标数据进行严格评估审核。同时加大统计执法力度,对经济数据造假的一经发现依纪依法追究责任。
  文章:辽宁不宁:上半年GDP增速全国垫底 官场贿选成风
  来源:中国经济网
  日,一个普通的工作日。
  中央第十一巡视组正式向辽宁省反馈巡视情况。64岁的时任省委书记王珉代表辽宁省表态,说巡视报告“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完全符合辽宁实际”。
  半个月后,辽宁省政协副主席陈铁新成为辽宁“首虎”,他的罪名主要是在朝阳市委书记任上收受贿赂。当时的打虎风头正劲,山西连续挑落数只老虎,腐败窝案爆发,舆论一时聚焦山西。相比而言,辽宁的首虎倒并不引人注目了。
  此后一年多,辽宁再无省部级大老虎落马的消息。
  2015年7月,王珉调任全国人大。在外界看来,这位曾任吉林、辽宁两省书记的封疆大吏,已经安全着陆。不知道王珉是带着怎样的心情离开辽宁,但巡视组的巡视反馈中,有两处批评,却成了2016年辽宁官场地震的震源。
  “在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方面,政治敏锐性不够强,对选举中组织工作纪律出现的问题重视不够;在执行民主集中制和干部选拔任用方面,选任干部沟通酝酿不够充分,干部任用领导打招呼、拉票跑要之风较为突出。”
  这是第一轮巡视遗留的伏笔,也是线索。
  一年半后的2016年2月,辽宁成为首批中纪委“回头看”的省份。如果说第一轮巡视只是中纪委“小试牛刀”,今年年初的这轮“回头看”,循着“选举中拉票跑要”的线索直追下去,连续挑落4个省部级高官,可谓高潮迭起。
  3月4日,原辽宁省委书记王珉落马。3月16日,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阳落马。4月6日,辽宁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苏宏章落马。再加上今天,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玉焯落马。
  这后三个副省级老虎的通报中,不约而同提到了“拉票贿选”四字。而不久前落马的沈阳市原副市长祁鸣,铁岭市原市委书记吴野松也被指牵涉贿选案。在这两人之前,盘锦市政协原副主席刘铁鹰也被通报“动用公款向人大代表贿选”。
  贿选,让辽宁突然成了继湖南衡阳、四川南充之后又一个沦陷地。
  2013年前后的这次贿选风波,涉及包括辽宁省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第十二届辽宁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选举在内的多场选举,甚至此前辽宁省委常委选举也波及其中。而在2012年12月-2013年1月举行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辽宁省102名人大代表,至少有10名代表涉案。
  一个省的全国人大代表选举,甚至政府官员、党委常委的选举都被金钱渗透,比湖南衡阳、四川南充贿选案有过之而不及。当时身为辽宁省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的王珉,“负有主要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难辞其咎。
  贿选,也成了辽宁官场乱象的一个缩影。
  今天公布的《辽宁省委关于巡视“回头看”整改情况的通报》对辽宁的官场乱象直言不讳:“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由于辽宁的政治生态已遭到严重破坏,有些问题积弊较深,彻底扭转仍需时日”。
  糟糕的政治生态直接影响的就是经济的增长。
  2016年上半年31省市GDP增速排名及各项数据对比。2016年上半年31省市GDP增速排名及各项数据对比。
  不久前,国家统计局官网公布上半年全国各省市自治区GDP增速表,辽宁垫底,还是全国唯一的一个负增长省份,-1.3%,比倒数第二的山西,差了4个多点。《通报》中还提到,一个时期辽宁全省普遍存在经济数据造假问题,对此加大统计执法力度,一经发现造假就追责。
  这也让辽宁的这个负增长数据显得更加真实、诚恳。
  另一个“负增长”数据来自辽宁省统计局。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推算,至去年年末,辽宁省常住人口总数为4382.4万人,相比2014年,2015年辽宁常住人口减少9万人。这也是17年来,辽宁常住人口总量首次出现负增长。从人口经济学角度看,一个地区的人才流失与经济下滑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而且彼此还相互作用。
  侠客岛之前有多篇文章分析过东北经济。辽宁是老工业区,能源行业和大宗商品生产等传统工业是支柱产业。几十年的经济发展定势让辽宁甚至整个东北地区经济都产生了“路径依赖”。但这种生产惰性反映在对市场变化的不敏感,当传统产业优势衰退的时候,东北地区的工业产品需求就大幅减少。第一产业一家独大,包括钢铁石化冶金造船等都很糟糕,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工业重型化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辽宁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居然退到了-8.4%,要知道全国的平均水平是5.8%。辽宁在结构转型中明显落后。
  于此同时,之前粗放型的举债发展,让地方政府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今年1-5月辽宁省财政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8.6%。2015年末辽宁省政府债务余额为8718.5亿,相比2012年末增长3569.85亿。根据相关数据计算,辽宁2015末债务率为157.72%,相比2012年末上升了88%。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因财力收缩而间接放大债务风险的情况还将继续。
  从地市的债务率来看,除盘锦外,锦州、铁岭、辽阳、抚顺等地级市债务率均超过100%,最高者抚顺已经超过200%。辽宁省财政厅去年下发各地市的一份文件坦言:“目前我省债务余额较大,远超出债务标准限额。”
  辽宁省委书记李希说,辽宁经济出现的困难,有结构原因,有体制机制原因,也有政治生态的原因。几个原因搅和在一起,成为辽宁困顿的枷锁。
  有人概括,制约东北三省经济长远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的土壤尚未形成,民营经济不是市场主体,政府还没从资源配置的角色中退出来。
  其实,辽宁的民间投资占全省投资的比重已经达到了7成,是名副其实的投资“主力军”。但今年上半年,全省民间投资降幅达到近60%,进一步加速了辽宁经济的下行。为什么?
  对市场最为敏感的民营资本来说,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最基本的保障。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关口,投资愈发谨慎,对营商环境也更为挑剔。
  在资本全国甚至全球流通的今天,各省的投资软环境竞争越来越激烈。这里面有个最基本的就是官商关系。哪个地方政府清廉、办事效率高,自然会受到更多的投资青睐,反过来,哪个地方政府腐败、吃拿卡要,投资自然避之不及。
  从这点来说,辽宁的反腐,是为今后的发展清理道路。这个刮骨疗毒、转型升级的过程定然艰难,但为长远发展计,这个挫折有意义。而眼前,对于这次震惊全国的贿选案的查处正好向民众表明“刮骨疗毒”的决心。
  好在辽宁省委的那份《通报》中,我们看到了两个字:“彻查”。
  注意:现在公众号有置顶功能了,大家把微信更新到最新版本,点开“金羊毛工作坊”公众号,点“置顶公众号”键,就可以将我们置顶了。这样,您就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我们哦~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以洞见和趣味服务于以新商业领袖为主的全球化新经济时代读者
为价值而生 | 原创 | 深度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全球市场,深度解读,就在凤凰iMarkets
金融小故事,有趣又有料经济观察:东北经济真的不行了吗?
我的图书馆
经济观察:东北经济真的不行了吗?
201520145.8%6.5%5.6%GDP5.8%22
GDP20145.8%6.5%5.6%2014GDP5.8%22
GDP12.7%12.8%10.7%
20131-2-4.5%1-2-9.6%
1953195790
20141-115.5%2014-1.5%
5%4.1%4.5%560%201441.8%1.248.2%
2012620145.6%4.9%
2014170GDP
GDP2014101.71/121011783.38%0.92
2014290827%111918.6%7.2%1.1812.1%
201410.1%18138%17409.6%108.72218.113.9%
201520146%
馆藏&1883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2014年虚增比例达23%辽宁确认经济数据造假_网易新闻
2014年虚增比例达23%辽宁确认经济数据造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2014年虚增比例达23%辽宁确认经济数据造假)
    据人民日报客户端消息,在1月17日举行的辽宁省十二届人大八次会议上,辽宁省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确认,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存在财政数据造假的问题,指出在2011年至2014年“官出数字、数字出官”,导致经济数据被注入水分。2015年辽宁财政收入增幅出现了两位数的下降。报告援引了国家审计署2016年的一份文件:“辽宁省所辖市、县财政普遍存在数据造假行为,虚增金额和比例从2011年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记者从有关渠道获悉,辽宁省所辖市、县在2011年至2014年,约占同期财政收入的近20%,虚增最高的年份是2014年,虚增比例高达23%。
(原标题:2014年虚增比例达23%辽宁确认经济数据造假)
本文来源:舜网-都市女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辽宁省经济数据造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