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判断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由

数学判断选择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数学判断选择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二年级数学判断选择题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9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儿子的作业,有两道判断题,说实话,本来我的答案就不太确定,被儿子一解释,我就更糊涂了,请各位家长帮忙解答一下。  题目一:任何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  这道题儿子打错,儿子的理由是三角形也有三个锐角的,题目说都有两个锐角,所以错了,我说三个锐角的三角形不是也是有两个锐角吗?儿子反问我,一个三个都是锐角的三角形,你会说这个三角形有两个锐角吗?被儿子这么一反问,我确实不知道要怎么回答。如果这道题改成任何三角形都只有两个锐角,那答案肯定是没有任何争议,或是改成任何三角形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锐角,答案也是没争议的,就是这个都有两个锐角不但考的是数学,考的更是语文  题目二:钝角三角形至少有一个钝角  这道题儿子打错,儿子的理由是钝角三角形只有一个角是钝角,题目是说至少有一个角是钝角,那就说明题目的言下之意就是钝角三角形也可能会有两个或三个钝角,所以是错误的。  我知道第一道题的答案应该是对,第二道也应该是对,但我不知道如何跟儿子解释清楚,儿子似乎说的也没错,真是没招了,各位家长帮帮忙吧
楼主发言:81次 发图:6张 | 更多
  这不是考语文,中国的语文的逻辑是不严密的。数学语言是拉丁语的逻辑系统。  有:很弱的语气,不强调数量“任何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这句是对的。  至少有:允许两个以上“钝角三角形至少有一个钝角”是错的。  有且只有:很强的语气,严格限制数量。要说“钝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钝角”。
  @有心去飞翔
22:14:00  这不是考语文,中国的语文的逻辑是不严密的。数学语言是拉丁语的逻辑系统。  有:很弱的语气,不强调数量“任何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这句是对的。  至少有:允许两个以上“钝角三角形至少有一个钝角”是错的。  有且只有:很强的语气,严格限制数量。要说“钝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钝角”。  -----------------------------  因为作业是一套卷子,我正好买了这一套卷子,卷子后面有答案,我查看了一下答案,答案是说这两道题都是对的,对第一道题我还能理解,对第二道题我就有点不理解了,答案说是对,您说的也没错,到底是对还是错?
  我个人拿到题目的判断是第一题是对的,第二题是错的,但给出的答案是全对,我不知道是答案错了,还是我错了。
  @土豆J
22:20:00  @有心去飞翔
22:14:00  这不是考语文,中国的语文的逻辑是不严密的。数学语言是拉丁语的逻辑系统。  有:很弱的语气,不强调数量“任何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这句是对的。  至少有:允许两个以上“钝角三角形至少有一个钝角”是错的。  有且只有:很强的语气,严格限制数量。要说“钝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钝角”。......  -----------------------------  买来的卷子嘛,这个质量没啥保证。你看看课本和练习册的叙述吧。
  谢谢楼上的解答!就是不知道到时老师批改作业时是按答案批改还是怎样。
  关于第二题出题人的意思先确定钝角三角形这个大前提,来保证一个钝角,主观愿望设计为对,但用词不当。是为坏题,不必纠结。
  @有心去飞翔
22:14:00  这不是考语文,中国的语文的逻辑是不严密的。数学语言是拉丁语的逻辑系统。  有:很弱的语气,不强调数量“任何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这句是对的。  至少有:允许两个以上“钝角三角形至少有一个钝角”是错的。  有且只有:很强的语气,严格限制数量。要说“钝角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钝角”。  -----------------------------  我不纠结了,我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第二道题我看了答案后还试图纠正儿子的答案,现在儿子睡着了,明天一大早我得告诉儿子第二道题他没做错,我就按你的这个说法解释给儿子听,十分感谢11
  题目一的关键不是考语文,  而是这道题包涵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内容,  但这方面内容明显是超纲了。  家长在辅导的时候可以试着看小孩能不能理解“充分”和“必要”条件的数学知识,  如果三年级就能理解,那么恭喜你了。  如果理解不了,应该跟老师沟通一下题目超纲的情况。  题目二应该是印错了。  能连续两题都让人纠结,  应该审视一下这本练习册的质量了。
  关于第二道题,今天早上说给了几个同事听,同事的答案有说错有说对,真是让人越来越糊涂。
  两判断题都是对的。语言逻辑其实与数理逻辑可以互换表述。  “任何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  这个表述等于“任何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  “钝角三角形至少有一个钝角”  这个表述等于“任何钝角三角形都有一个钝角”  “至少有”和“都有”换成数理表述为“数量大于等于(&=)”。  就以判断题的数理同命题举例:  1、三角形的锐角数&=2  2、钝角三角形的钝角数&=1  这不对吗?肯定对。至于写成,钝角三角形钝角数=1,这更精确了,却和上面的表述不矛盾。上面的必要条件表述包含了更精确的充要条件表述。“等于”是充要条件,扩大外延降低精确度,写成必要条件,表述也是正确的。
  如果是老师给的题,没有办法.只是不要让孩子纠结于这些题中,正规考试不会出这么不严谨的题.
如果自己买的题,这本书应该废掉
  我认为,这种训练对于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尤其在中国。  因为,在中国,所有的必要条件陈述或充分条件陈述,都容易被误读为充要条件,并进而误用。比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明明是充分条件表述,却容易被误读为“要想走遍天下都不怕,只有学好数理化”的必要条件表述。再比如,“人类至少有一个同伴”(才能被称为类)。有人用鲁滨逊只有一个同伴(星期五),或者狼孩没有同伴,或者人的同胞很多,去反驳,就犯了逻辑谬误。
  现实情况,严格地说,人世间没有“绝对等于”的充要事实,它只存在于人的思维中。用这种“绝对等于”的思维去看待现实,就会教条化和经院化,对于人而言,就是自己束缚了自己的自由。举例:假如历史是给定事实,人就能通过“绝对等于”去解出未来。这在方法上,不是得到真理,而是自以为是,学术点说,叫路径依赖。
  说点更深的专业知识:  “钝角三角形的钝角数&=1”  这个判断在几何范畴中才为真,而“钝角三角形的钝角数=1”在数学范畴中为假。因为后者只在欧式几何中成立,在非欧几何中不成立。在非欧几何中,三角形内角和可能大于180度,也可能小于180度。三角形内角和大于180度的罗巴切夫斯基几何,钝角三角形就可能有两个钝角。
10:10:00  我认为,这种训练对于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尤其在中国。  因为,在中国,所有的必要条件陈述或充分条件陈述,都容易被误读为充要条件,并进而误用。比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明明是充分条件表述,却容易被误读为“要想走遍天下都不怕,只有学好数理化”的必要条件表述。再比如,“人类至少有一个同伴”(才能被称为类)。有人用鲁滨逊只有一个同伴(星期五),或者狼孩没有同伴,或者人的同胞很多,去.....  -----------------------------  赞同。
  还是要总结一下,免得家长思维都乱了:  这两个判断题的更严谨表述应该是:  在欧式几何中,任何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  在几何中,钝角三角形至少有一个钝角  如果这样严谨,会导致刚刚学几何的孩子思维混乱,所以我不赞同这样教。只是数理逻辑的合理运用,这时就应该打下扎实基础。我最后一段专业数学知识可以先忽略。
10:16:00  现实情况,严格地说,人世间没有“绝对等于”的充要事实,它只存在于人的思维中。用这种“绝对等于”的思维去看待现实,就会教条化和经院化,对于人而言,就是自己束缚了自己的自由。举例:假如历史是给定事实,人就能通过“绝对等于”去解出未来。这在方法上,不是得到真理,而是自以为是,学术点说,叫路径依赖。   -----------------------------  这个说法就不是小学教育的现实了。  在一定的体系下,规则是有“绝对”意义的。1+1=2,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不成立。但是,你能在小学低年级教育中做太多的拓展吗?尤其是在课堂上而不是校外奥数班。  连你自己在下面都说了,钝角&2不是在欧几里面成立的。  小学的数学教育,得按一定的顺序来,按现实来,不能跨度太大,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数学天才,数学思维也是一步一步建立的。  在这问题上,不能太学究气!
  换句话说,正是有了罗巴切夫斯基这样的人,不认为“钝角三角形的钝角数=1”的欧式几何是永远的绝对真理,并勇于探索新领域,人类今天才有了非欧几何(西方称为黎曼几何)甚至是相对论。人类更自由了。
  即使是在最简单的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过渡,  不同的年龄段,  小孩子们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同的。  我就接触过5年级的学生能用体积数减面积数的,因而得从点线面体来给他理顺知识结构。  所以,成年人们不能想当然,老是想着怎么灌输自己的思想给小孩子。  小学的数学体系,就是自然数、欧式平面立体、代数的初步基础三方面。  除非是数学天才,否则不宜作太多的拓展,因为即使你作了拓展,很多学生都不一定能接受得了的。  即使是小学的奥数,也不会是拓展太大的,一般的都是将各个知识点穿插结合、将条件变换得更复杂些、最多是拓展一点初一的知识点而已。  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来想象小学的数学教育。
  一开始我就没谈几何专业知识,只是说了语言逻辑转化为数理逻辑的错误认识(孩子和家长都在犯)。  钝角三角形的钝角数,表述为等于1还是大于等于1,这在欧式几何中都成立。只是一个是充要条件表述,一个是必要条件表述。只承认一个对,一个错,属于数理逻辑能力有欠缺。  无论家长找到什么理由去辩解就是“一个对一个错”,一、这是把自己的认识不到位教条的灌输给孩子;二、等到孩子真理解后,父母的形象也完了。相比而言,我更赞同说“我也不知道”,所以,我对楼主发此贴是赞赏的态度,并努力帮其解惑。
10:56:00  一开始我就没谈几何专业知识,只是说了语言逻辑转化为数理逻辑的错误认识(孩子和家长都在犯)。  钝角三角形的钝角数,表述为等于1还是大于等于1,这在欧式几何中都成立。只是一个是充要条件表述,一个是必要条件表述。只承认一个对,一个错,属于数理逻辑能力有欠缺。  无论家长找到什么理由去辩解就是“一个对一个错”,一、这是把自己的认识不到位教条的灌输给孩子;二、等到孩子真理解后,父母的形象也完了。相.....  -----------------------------  呵呵~~~  那就先不要说家长了,  要不你从小学老师的角度,试试怎么在课堂上给学生讲解这题?  写个教案提纲来看看,怎样啊?  (提示一下哦,是小学三年级的小朋友在听课。)  【不过奇怪了,楼主,我翻了一下,在人教版里,这个知识点应该是四年级下的内容,放在三年级里的,是哪个版?】
  唉,真是要把饭喂到嘴里。  我第一段就是在解释这两个判断题怎样理解。家长看完,自己消化消化,然后对孩子问:“至少有一个”包括不包括“只有一个”?如果包括,怎么能说这句话错误呢?
  @秋水江湖
11:15:00  @T生
10:56:00  一开始我就没谈几何专业知识,只是说了语言逻辑转化为数理逻辑的错误认识(孩子和家长都在犯)。  钝角三角形的钝角数,表述为等于1还是大于等于1,这在欧式几何中都成立。只是一个是充要条件表述,一个是必要条件表述。只承认一个对,一个错,属于数理逻辑能力有欠缺。  无论家长找到什么理由去辩解就是“一个对一个错”,一、这是把自己的认识不到位教条的灌输...........  -----------------------------  我儿子是在上海上小学,应该是什么版我也不清楚,谢谢楼上各位的解答,不过我还是没明白到底应该是对还是错。  这张试卷是上海钟书出版的金试卷中的第一单元的测试卷,是小学常用来做单元测试或布置家庭作业的一套试卷
  再回到语言逻辑:“这里只有一个人”,这个事实,能说“这里至少有一个人”的表述错误吗?
  我刚百度了一下“至少”的意思,至少的意思是说最低的限度,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的话,第二题应该是正确的,也就是这道题强调的是钝角三角形最低限度是要有一个钝角,也就是至少有一个钝角是形成钝角三角形的必要条件,而不应该去考虑后面延伸的意思。因为题目并没有说一定有两个或三个,他只是强调至少要有一个,不知道我这样理解是不是正确的。
  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里  “三角形”一章的教学点是这几方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三角形  2、三角形的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3、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至于“充分必要条件”,那是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  所以,在教学上,有个循序渐进的,在正规的教学上,是不能将内容无限拓展的!这里除了一个知识基础外,还要考虑到学生的生理的!要不你幼儿园的时候就能上初中的知识了。  在一定的体系下,公式定理有它的刚性,在小学的教学上,必须明白这点!你总不能在一年级的时候告诉学生,1+1在二进制的时候不等于2。  我跟一些老师交流过,他们都说,现在的一些教学辅导书、练习册甚至统考的试卷,都是些没有实际教学经验的“教育专家”在空中楼阁里出的。  “至少一个”当然包括“只有一个”,但学生就会问,那是不是也包括“两个”甚至“三个”?如果有这个可能性,那是不是意味着“内角和等于180度”能被推翻?难道这时老师能在课堂上跟学生讲非欧?
  我前几天在其他版块也发了一个数学的求助贴,题目是:356-234+234  儿子的做法是:  356-234+234  =356-(234-234)  =356-0  =356  这道题老师判错了,老师说应该是356+(234-234)才对,我说我记得我小时候老师是这么教的,说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则括号里面的符号要变化,即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则括号里面的符号不变。老师的回答是说三年级还不懂得负号的意义,这个解法从教学理论来说是讲不太通的,所以会将此道题判错。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356这题你小孩的确是做“错”了,  因为这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四则运算中的加法运算定律,也就是结合律和交换律。  而有理数的正数、负数的概念与运算,那是七年级(也就是初一)里面的内容。
  356-234+234=356-(234-234)  三年级能够做出这样的答案,家长应该搞清楚几点:  1、四则运算的定律这部分知识点过不过关?  2、是不是误打误撞得出的答案?如不是,是从哪学来的?  3、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正负数的意义及运算规则?如果是,那么其他方面的数学能力是不是都很突出?
  呵呵,楼主现在的理解就对了嘛。“至少有一个”和“只有一个”,是前者包含后者的关系,而不是矛盾或对立关系,所以用后者的正确说前者错误,就是犯了逻辑错误。这个形式逻辑的问题,中国古人很早就涉及了,战国名家的“白马非马说”:“这是一匹白马”,所以,“这不是马”。这种诡辩术,不能当作知识传授给孩子。  而且,这也不是理论问题,完全可以视为是生活经验问题。  如果有人说,“这里只有一个人”不能表述为“这里至少有一个人”,未来还可以这样引导:假如你走进大山,看到一个人。这是事实,于是判断“这里至少有一个人”,正确。如果你自以为搜遍了整座大山(这里就主观了),加上看到一个人的事实,于是判断“大山里只有一个人”,这个判断的正确性大降。举例:华夏的正统地位、欧洲中心论都是这种东西——人类在幼稚期时的自以为是。但是,习惯势力就这么强大,从发现印地安人的事实到改变欧洲自己的自以为是(现在还有残存余威),人类经历了几百年。  最后这道题,把后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就可以了。以前教的,负号后将括弧内符号改动,是一种算术解题技巧,现在看确实没什么大用。为了减低孩子记忆负担,从扎实基础入手循序渐进看,不教也行。不过,中国与国外相比的另一个技巧——背九九表,却有大作用,一定不能取消。
  @秋水江湖
13:46:00  356这题你小孩的确是做“错”了,  因为这题考察的知识点是四则运算中的加法运算定律,也就是结合律和交换律。  而有理数的正数、负数的概念与运算,那是七年级(也就是初一)里面的内容。  -----------------------------  透过这几次的题目,我已经深深的感觉到作为一个家长的力不从心,检查作业的时候偶尔就是会有这么几道题吃不准,而在教小孩时也要考虑很多才行。
  正负号的变换,不是算术解题技巧!  那是有理数方面的知识,在七年级(初一)数学第一章的讲授。  第一章
有理数  1.1
正数和负数  1.2
有理数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在1.3的章节里面讲的】
  @秋水江湖
14:01:00  356-234+234=356-(234-234)  三年级能够做出这样的答案,家长应该搞清楚几点:  1、四则运算的定律这部分知识点过不过关?  2、是不是误打误撞得出的答案?如不是,是从哪学来的?  3、是不是真的理解了正负数的意义及运算规则?如果是,那么其他方面的数学能力是不是都很突出?  -----------------------------  这种解法是我在以前教过我儿子的,因为儿子在数学方面比较感兴趣,偶尔会问一些可能不属于自已目前要学的东西,所以我曾经教过儿子括号怎么运算,我教的时候就是告诉他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则括号里面就变号,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则括号里面就不变号,我就是这么简单的教了一下,儿子记住了,于是做作业时就这么做了,我检查时我理所当然的认为是对的,所以没有提出异议,结果作业发下来,发现老师打错了,我当时不能理解,因为在我的脑海里,以前我们老师就是这么教我的,我于是与电话进行了电话沟通,老师和你的说法大概一致,是说三年级没有这个知识点,如果是到初一,这道理可以判对。
  发完后才发现打了好几个错别字,天涯不让修改,也只能这样了
  @土豆J
14:10:00  这种解法是我在以前教过我儿子的,因为儿子在数学方面比较感兴趣,偶尔会问一些可能不属于自已目前要学的东西,所以我曾经教过儿子括号怎么运算,我教的时候就是告诉他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则括号里面就变号,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则括号里面就不变号,我就是这么简单的教了一下,儿子记住了,于是做作业时就这么做了,我检查时我理所当然的认为是对的,所以没有提出异议,结果作业发下来,发现老师打错了,我当时不能理解,因为在我的脑海里,以前我们老师就是这么教我的,我于是与电话进行了电话沟通,老师和你的说法大概一致,是说三年级没有这个知识点,如果是到初一,这道理可以判对。  -----------------------------  孺子可教也!  这样看可以加强数学以及理科方面的培养。  但一定要注意各个知识点的扎实,绝不能好高骛远,以及净玩虚的。  数学是需要严谨的科目,绝不能让孩子养成大而虚的习性。
  这个算术技巧,用到了负负得正和正负得负,如果在一开始就强行运用这个技巧,等于跳过了后面的教学就运用。家长们要理解。直接用方程解小学应用题,就算过程和结果都对,老师也会判错的。呵呵,这是老师在扼杀华罗庚们吗?不是,老师要对所有孩子的学习进度负责。换言之,如果放宽教学进度要求,方程也可以解小学应用题,那么,家长赶快报数学补习班去吧。正常学校教学的公平竞争将荡然无存。  说个题外话,如果T生将数学中更深的内容转化转化,变成强记的公式教给自己孩子去解题,不成问题,比如方程、等差等比公式求和等等。问题是我不教,只点点。打基础的时候任何捷径所带来的副作用,都无法预估。
  大学教育以前,除了概念公理定理外,其他的解题方法都是解题技巧,是在数学系统体系中拿出一种运用来针对基础知识点教学,连中学的方程都是。中学方程真正教的是什么?教学子对抽象的理解,教学子对现实关系建立起抽象思维。由于离高考更近了,所以老师、家长、孩子往往会忽略了基础,都在解题上下功夫,以至于到了大学,在教高等数学时,很多孩子对于函数都没有好的基础。大学里宕高数的学生非常的多,学完一学期,对极限的定义都无法理解,为什么?以前就没建立好抽象思维能力,当然还有更基础的数理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说一句,数学不难,至少到高等数学(即微积分)为止,都不难,几何在欧式几何范围内也不难。基础数学教学说白了是培养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强记住N种套路定式。以抽象思维为例,所有自然数难道不是一种抽象?1、2、3、4这些数字难道不是对现实的数学抽象?除非一个孩子连四则运算的算术都学不会,否则,就别说什么他(她)没有天赋。如果高等数学都需要天赋才能学会,数学不是科学工具变成艺术了。
14:21:00  说个题外话,如果T生将数学中更深的内容转化转化,变成强记的公式教给自己孩子去解题,不成问题,比如方程、等差等比公式求和等等。问题是我不教,只点点。打基础的时候任何捷径所带来的副作用,都无法预估。  -----------------------------  对这句话我现在有所感触,就象鸡兔同笼的题目,我以前教儿子是用方程式去解,现在想来,我不应该这么教,应该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而不是去套用公式,套用公式很简单,但明白算理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通过上面两位老师的讲解,我现在明白了很多,非常感谢!
  嘿嘿~~~  俺可不是老师,只是跟你一样,要辅导小孩,被逼上梁山滴。  MD,现在做中国人真的是累,  要懂得食品的制作流通,更要懂医懂药,还得懂给小孩上课。
  @秋水江湖
16:20:00  嘿嘿~~~  俺可不是老师,只是跟你一样,要辅导小孩,被逼上梁山滴。  MD,现在做中国人真的是累,  要懂得食品的制作流通,更要懂医懂药,还得懂给小孩上课。  -----------------------------  反正帮我解惑的都是我的老师,看来我要学的东西太多了!以后肯定还有很多问题要请教
  先让大家看看学校老师给我发的短信:  xxx的家长:您的孩子在课堂时上讲话,请家长配合老师的教务工作,加强孩子的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谢谢合作。  XXX的家长:您的孩子默写出错率很高,请家长加强孩子的家庭作业报听写能力!谢谢合作!  XXX的家长:您的孩子今天测考时数学考试数时考卷没答完!请家长来校面谈——X老师  XXX的家长:请家长速来校一趟有事面谈——X老师。(早上7点55分发的)  向来校这样的短信很多,象什么打扫卫生没带抹布的,象考试少做一道题的,象课堂作业没及时做完的  BLBLBLBLBLBLBBLBBLLBLBLBLBLBLBL  我就是不送贯些毛病
  俗话说杀鸡焉用牛刀,很多家长用自己完善的知识结构来解决小学学习中的问题,这个对小孩子学习的学习进度是有破坏性的。家长还是多看看教材,尽量以教材为本,有歧义的询问老师,不要在孩子面前轻易否定老师的说法。
  27#回复作者:@土豆J
回复日期: 12:56:00  我前几天在其他版块也发了一个数学的求助贴,题目是:356-234+234  儿子的做法是:  356-234+234  =356-(234-234)  =356-0  =356  这道题老师判错了,老师说应该是356+(234-234)才对,我说我记得我小时候老师是这么教的,说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则括号里面的符号要变化,即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加号,则括号里面的符号不变。老师的回答是说三年级还不懂得负号的意义,这个解法从教学理论来说是讲不太通的,所以会将此道题判错。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何看法。  ------------------------------------------------------------  看到这个回复,我无语凝噎,我国的基础教育水平为何是这样差呢?  告诉你们孩子的老师:  +、-,在运算时是同一级别的,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演算,而都是这一级别的运算符号时,可以调换位置。根本用不着神马括号或者神马乱七八糟的定律也就是:  356-234+234==&234-234+356  这才是最便利最节约的解法。
  这才是三年级学生该熟练运用的数学知识。
  356-234+234==&234-234+356  你孩子理解了这一步后,自然而然就可以进一步自我推导出:  (234-234)+356==》356+(234-234)  ----------------------------------------------------  我算看明白了,很多孩子数学学的不好,压根就是教学方法上存在问题。
  知道了吧?老师判错的理由,也该是上面那些步骤来作为完整说明。  你孩子将那个+变成-号,是压根就没理解。  所谓加上括号变号,这就是一种为了节约时间的方便计算窍门,是推导的最后结论,在熟悉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自然可以更加熟练的运用。  当年我们小学,任何一个法则,老师都恨不得带着我们一遍遍的演绎过程。
19:35:00  27#回复作者:@土豆J 回复日期: 12:56:00  我前几天在其他版块也发了一个数学的求助贴,题目是:356-234+234  儿子的做法是:  356-234+234  =356-(234-234)  =356-0......  -----------------------------  你很久不关心小学数学教材了。  70后和80后的小学数学教材,加法和减法称为同级运算,加法交换律直接套用在加法和减法上,事实上就造成一些问题,在数学定理体系中形成混乱。(由于中小学数学定理体系是整个数学体系的一部分,自身是不完备的)  所以90后和00后的小学教材已经把加减法分的比较清楚,尽量把减法转化为加法来应用定理。所以(1)356+(234-234)是正确的,而(2)356-(234-234)请这位家长回忆一下,你确定你在三年级就学添括号了?,你把后面的知识用到前面去,能行吗?还有(3)234-234+356基本属于添乱,从交换律来看这和(1)有没有区别,提醒你,人家小朋友在学结合律,你的办法没用上结合律,至少要(234-234)+356才算对。
19:45:00  知道了吧?老师判错的理由,也该是上面那些步骤来作为完整说明。  你孩子将那个+变成-号,是压根就没理解。  所谓加上括号变号,这就是一种为了节约时间的方便计算窍门,是推导的最后结论,在熟悉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自然可以更加熟练的运用。  当年我们小学,任何一个法则,老师都恨不得带着我们一遍遍的演绎过程。  -----------------------------  自以为是
  356-234+234==&234-234+356  你孩子理解了这一步后,自然而然就可以进一步自我推导出:  (234-234)+356==》356+(234-234)  -------------------------------------------------  呵呵,我了解不了解90后的课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无论怎么变,都是按照这一过程来的。呵呵,这一过程实际上就是小学数学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真是无语凝噎,我才发现,我国的广大地区的数学基础教育是多么的落后。效果是多么的差。
  6-234+234==&234-234+356  (234-234)+356==》356+(234-234)  ---------------------------------------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不服气的家长,现在自己算算这道题,看看你脑子是不是遵循着这个路线来完成的计算!
  按照你的方法,可以把中小学教材9年数学,压缩到6年,不顾学习的发展规律,一步就位。这样基础教育就高级了?
20:07:00  356-234+234==&234-234+356  你孩子理解了这一步后,自然而然就可以进一步自我推导出:  (234-234)+356==》356+(234-234)  -------------------------------------------------  呵呵,我了解不了解90后的课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无论怎么变,都是按照这一过程来的。呵呵,这一过程实际上就.....  -----------------------------  我重申一遍,你的方法只是标准答案的另一种形态,你写的还不规范。
  作者:@有心去飞翔 时间: 20:12:00   按照你的方法,可以把中小学教材9年数学,压缩到6年,不顾学习的发展规律,一步就位。这样基础教育就高级了?  摆脱,咱们是谁不顾发展规律?  首先,计算这个题的时候,一开始没有任何技巧,就是从左往右的算。  然后,熟悉了,知道在一个复杂的长式中讲可以分割单独完成运算的部分首先完成运算。在这一过程中,解题技巧开始出现了。也就是首先大脑会选择计算最容易的部分:  234-234  这个时候,实际上,按照时间箭头的顺序,你的大脑信息处理的顺序就是:  234-234,然后才是加上356
  356-234+234变到:356+(234-234),这两者中间,是有运算过程的。这个运算过程,在你脑子里的计算就是优先选择容易的,然后计算次容易的。你加括号的部分就是你优先关注的。  356+(234-234)的本质就是:234-234+356.理解不了这一步,就到不了加括号的地步。理解了,自己就能推导出解题技巧了。
  我是真没想到,在如今的中国,大学教育已经都快普及了的时候,居然在一个成年人扎堆儿的论坛上,居然还会因为这些题目存在这些争议。
20:16:00  作者:@有心去飞翔 时间: 20:12:00  按照你的方法,可以把中小学教材9年数学,压缩到6年,不顾学习的发展规律,一步就位。这样基础教育就高级了?  摆脱,咱们是谁不顾发展规律?  首先,计算这个题的时候,一开始没有任何技巧,就是从左往右的算。  然后,熟悉了,知道在一个复杂的长式中讲可以分割单独完成运算的部分首先完成运算。在这一过程中,解题技巧开始出现了。也...........  -----------------------------  你所谓的解题技巧的依据是什么?大量的习题验证?而不是定理的应用?  看看这个36除以100乘以0.1,你会怎么算?你教出来的孩子会优先去算100乘以0.1,这下你满意了?
  作者:@有心去飞翔 时间: 20:20:00   356-234+234==&234-234+356  你孩子理解了这一步后,自然而然就可以进一步自我推导出:  (234-234)+356==》356+(234-234)  ------------------------------------------------------  这才是启发孩子,自己去数学的世界里探索。
  我只记得我们那时候教的是我教儿子的那种方法,至于是几年级教的就不太记得了,所以我不会想到去换位,认为后面直接加括号且变号就行,所以先开始老师判错确实是不能理解,但现在似乎明白了些,知道基础知识很重要
  356-234+234==&234-234+356  你孩子理解了这一步后,自然而然就可以进一步自我推导出:  (234-234)+356==》356+(234-234)  ---------------------------------------------------  前面所谓的什么变号技巧,就是这个推导过程的最终结论。而这是让孩子了解为什么加了括号要变号,什么时候变号,什么时候不变号。
  楼主:@土豆J 时间: 20:22:00   我只记得我们那时候教的是我教儿子的那种方法,至于是几年级教的就不太记得了,所以我不会想到去换位,认为后面直接加括号且变号就行,所以先开始老师判错确实是不能理解,但现在似乎明白了些,知道基础知识很重要  回复 收藏 举报 61楼作者:二觉 时间: 20:23:00   356-234+234==&234-234+356  你孩子理解了这一步后,自然而然就可以进一步自我推导出:  (234-234)+356==》356+(234-234)  ---------------------------------------------------  前面所谓的什么变号技巧,就是这个推导过程的最终结论。而这是让孩子了解为什么加了括号要变号,什么时候变号,什么时候不变号。  ----------------------------------------------------------  你孩子,做题目做得多了,自己就找出规律了,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了解题技巧的提高。完成从内到外的提高。
20:10:00  6-234+234==&234-234+356  (234-234)+356==》356+(234-234)  ---------------------------------------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不服气的家长,现在自己算算这道题,看看你脑子是不是遵循着这个路线来完成的计算!  -----------------------------  我是完全套公式来完成的,也就是三个数的顺序不变,直接把后面两个数打括号并变号。  我现在想知道的是,假如是高中出的这道题,我那种解法是否正确?
20:24:00  楼主:@土豆J 时间: 20:22:00  我只记得我们那时候教的是我教儿子的那种方法,至于是几年级教的就不太记得了,所以我不会想到去换位,认为后面直接加括号且变号就行,所以先开始老师判错确实是不能理解,但现在似乎明白了些,知道基础知识很重要  回复 收藏 举报 61楼作者:二觉 时间: 20:23:00  356-234+234==&234...........  -----------------------------  这不是废话吗,要等题目做多了。现在小朋友刚开始学,你不按照教材认真做,那这个做多了有什么意义?  又或者老师上课不用讲,让孩子自己多做,做通为止,这是什么教学方法?
  @有心去飞翔
19:32:00  俗话说杀鸡焉用牛刀,很多家长用自己完善的知识结构来解决小学学习中的问题,这个对小孩子学习的学习进度是有破坏性的。家长还是多看看教材,尽量以教材为本,有歧义的询问老师,不要在孩子面前轻易否定老师的说法。  -----------------------------  您说的这一点我现在体会到了,而且确实是很有道理
  @土豆J
20:28:00  @二觉
20:10:00  6-234+234==&234-234+356  (234-234)+356==》356+(234-234)  ---------------------------------------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不服气的家长,现在自己算算这道题,看看你脑子是不是遵循着这个路线来完成的计算!......  -----------------------------  上海六年级,其他地方七年级,学了正负数,你的方法也就可以用了(主要是能给孩子解释通,而没有冲突)。
  如果我看见365-234+234被老师判错的话,我的反应大概是:"啊?这都算错啊?你们老师有毛病吧?"  然后这事就算翻过去了。俺跟俺家闺女谁也不会再去在意这事了。我这么对待学业是不是太草率了?
  楼主:@土豆J 时间: 20:28:00   @二觉
20:10:00  6-234+234==&234-234+356  (234-234)+356==》356+(234-234)  ---------------------------------------  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不服气的家长,现在自己算算这道题,看看你脑子是不是遵循着这个路线来完成的计算!  -----------------------------  我是完全套公式来完成的,也就是三个数的顺序不变,直接把后面两个数打括号并变号。  ----------------------------------------------------------------------  直接把后面两个数打括号变号,就是省略了我写的那些过程,知不知道?你们这是跳过了过程,直接运用了结论。  ------------------------------------------------------------------  我现在想知道的是,假如是高中出的这道题,我那种解法是否正确?  ---------------------------------------------------------------  。。。跟你这么说吧,  如果括号前是负号,那么完整的写法该是加上一个负数。然后,将加号省略。  负号的意思就是括号内实际取得是反值。  完整的写法该是其中有一步加上一个负数,然后在下一步中省略加号。  过程是要清晰表述的。
  @农妇农妇农妇
20:33:00  如果我看见365-234+234被老师判错的话,我的反应大概是:"啊?这都算错啊?你们老师有毛病吧?"  然后这事就算翻过去了。俺跟俺家闺女谁也不会再去在意这事了。我这么对待学业是不是太草率了?  -----------------------------  你可以不在意,你家闺女总是要订正,要记住并理解。要是下回还错,多半受罚。
  @农妇农妇农妇
20:33:00  如果我看见365-234+234被老师判错的话,我的反应大概是:"啊?这都算错啊?你们老师有毛病吧?"  然后这事就算翻过去了。俺跟俺家闺女谁也不会再去在意这事了。我这么对待学业是不是太草率了?  -----------------------------  主要是因为这种解法曾经是我教给孩子的,他用我教的方法被老师判错了,那我这个当妈的以后再教什么不是就没有威信了吗?而且当时我真没认为这样错,所以想一探究竟,才斗胆拨了老师的电话
  请各位家长思考一下怎么给孩子讲这一题,计算:  
  作者:@有心去飞翔 时间: 20:29:00   ---------------------------------------------------  ..........你是不是理解力上存在问题?  小学的教学顺序是什么?  首先加减法,教会他们从左往右的平级运算。而同时,从右往左的平级运算也是可以得出同样的结果。  然后在教括号的使用时,告诉他们括号中的对象可以优先计算。  现在明白了吗?我那个说白了就是从右往左的运算。  在没有讲授括号之前,孩子们就该能掌握这一特点了,然后有了括号,就是建立在前者基础上的推导延伸。数学知识,是一环扣一环的循序渐进,每一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的提高。
  在讲授加减法的时候,老师肯定会教的,从中间哪个过程开始做,结果都是一样的。  36/100*0.1.这题怎么了?你觉得那部最容易先算出来,你就先算哪部。
  24/5/5  你们家孩子如果智力正常的话,他一点会从左往右算。  因为这是乘除法,不是加减法!
20:40:00  作者:@有心去飞翔 时间: 20:29:00  ---------------------------------------------------  ..........你是不是理解力上存在问题?  小学的教学顺序是什么?  首先加减法,教会他们从左往右的平级运算。而同时,从右往左的平级运算也是可以得出同样的结果。......  -----------------------------  你看明白了没有,为什么这家的孩子和家长没有直接从左向右计算,因为在学交换率和结合律,如果你坚持你的做法,你还是要写成(234-234)+356.  请家长证实一下,这个时候是在学同级运算还是运算律
  @有心去飞翔
20:40:00  请各位家长思考一下怎么给孩子讲这一题,计算:    -----------------------------应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不能先算乘法再算除法,什么道理我也讲不清楚,只记得老师应该是这么教的
20:42:00  在讲授加减法的时候,老师肯定会教的,从中间哪个过程开始做,结果都是一样的。  36/100*0.1.这题怎么了?你觉得那部最容易先算出来,你就先算哪部。  -----------------------------  我等你的明确答案
  作者:@有心去飞翔 时间: 20:43:00  乃明白不明白?加减法和乘除法是不一样的!
  作者:@有心去飞翔 时间: 20:47:00   乘除法当然是从左往右了!
20:47:00  作者:@有心去飞翔 时间: 20:43:00  乃明白不明白?加减法和乘除法是不一样的!  -----------------------------  你怎么告诉孩子,这个是不一样的?我告诉你,很多孩子乘除法这道题都是错的,原因就是滥用加法交换率的后遗症
  作者:@有心去飞翔 时间: 20:46:00   你难道不知道,加减法的式子中,从左往右,还是从右往左都是一样的?
  @土豆J
20:47:00  @有心去飞翔
20:40:00  请各位家长思考一下怎么给孩子讲这一题,计算:    -----------------------------应该先算除法再算乘法,不能先算乘法再算除法,什么道理我也讲不清楚,只记得老师应该是这么教的  -----------------------------  很多孩子会乱用定律,先做容易的。实际上加法交换律不能随便推广到减法(在没有学到负数之前),乘法交换率不能随便推广到除法(在没学到倒数之前)
  作者:@有心去飞翔 时间: 20:49:00  废话,你们老师教你们的时候,没告诉你们,在一个式子中,都是乘法或者都是除法的时候,随意做,而混合的时候,从左往右吗?
  作者:@有心去飞翔 时间: 20:51:00  你有问题,明白不明白?交给孩子定律的时候,要完整的教会他们,他们错了要提醒他们,而不该是因为容易出错就不教了,明白吗?要的是他们真正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或者避免出错。
  我都让你气糊涂了。  乘除法是左往右的。
  小学数学对中等学生来说最可怕的倒不是应用题,而是计算,能简便的要用简便计算。这个简直要命了,本来就概念不清,看到      一点免疫力都没有。
  你们怎么就这么轴呢?  加减法,教授孩子的时候,明确的告诉他们所以关于这些的法则和方法。  乘除法加入的时候,也要明确的告诉他们不同之处在哪里!  难道因为容易出错,就不教了?
20:53:00  作者:@有心去飞翔 时间: 20:51:00  你有问题,明白不明白?交给孩子定律的时候,要完整的教会他们,他们错了要提醒他们,而不该是因为容易出错就不教了,明白吗?要的是他们真正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或者避免出错。  -----------------------------  教学规律是什么,层层递进,先基础后机巧。哪有你那样什么完整的教。容易的出错的,老师有没有不教?按教材要求选择易用掌握的去教,是家长没明白而已。
  你不能因为容易混淆,就不教了呀?对不对?  咱们就题论题而言,是不是大脑中的运算过程就是我写的那个?  到了减法,自然有减法的规则。  不能因为孩子容易出错,就不教了,而是让他们注意到各个地方的不同。
20:52:00  作者:@有心去飞翔 时间: 20:49:00  废话,你们老师教你们的时候,没告诉你们,在一个式子中,都是乘法或者都是除法的时候,随意做,而混合的时候,从左往右吗?  -----------------------------  这个是你说的,都是除法,随意做。  
  作者:@有心去飞翔 时间: 20:57  这位老大,我最后再努力下:  咱们学习的时候,您回忆下,是不是先教得加法?  那么把加法的一切都掌握好了,对吧?都连续熟练了,对吧?  然后,咱们开始学习减法,对吧?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加法哪里存在不同,我们都慢慢学到了是吧?对不对?  是不是这个过程?这就是循序渐进的教,完整的学。
  回复 收藏 举报 91楼作者:@有心去飞翔 时间: 20:58:00   @二觉
20:52:00  作者:@有心去飞翔 时间: 20:49:00  废话,你们老师教你们的时候,没告诉你们,在一个式子中,都是乘法或者都是除法的时候,随意做,而混合的时候,从左往右吗?  -----------------------------  这个是你说的,都是除法,随意做。  作者:二觉 时间: 20:54:00   我都让你气糊涂了。  乘除法是左往右的。
  混合的时候也有不必从左向右的,你的两句话全都是错的,你们老师想必不是这么教你的。  
  作者:@有心去飞翔 时间: 21:01:00   --------------------------------------------------  我说你是诚心抬杠是怎么着?  从左往右是一般运算知道不知道?  你也知道是有时候不必从左往右运算呀!
21:00:00  作者:@有心去飞翔 时间: 20:57  这位老大,我最后再努力下:  咱们学习的时候,您回忆下,是不是先教得加法?  那么把加法的一切都掌握好了,对吧?都连续熟练了,对吧?  然后,咱们开始学习减法,对吧?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加法哪里存在不同,我们都慢慢学到了是吧?对不对?......  -----------------------------  你我都没法回忆,小学教学体系和知识结构,都有很大的修改,请尊重现在的教材。现在0也算自然数,你我小时候自然数从0开始,以此为例,就不要固步自封了。
  作者:@有心去飞翔 时间: 21:01:00  你也知道是有时候不必全部从左往右运算呀?  但是你知道不知道,乘除法时从左往右运算在是总不会错的?  然后呢,你举的例子就很好的说明了,解题技巧必须要教给孩子,而过程原理是什么呢?你推导过吗?
  作者:@有心去飞翔 时间: 21:03:00   你怎么压根就是不理解呢?  万变不离其宗。  掌握推导过程,自己推导出来的知识结论,是掌握的最牢固的!  而楼主孩子的问题,就是不知道如何推导出来的,仅仅是套用结论,所以出现的错误。
21:05:00  作者:@有心去飞翔 时间: 21:01:00  你也知道是有时候不必全部从左往右运算呀?  但是你知道不知道,乘除法时从左往右运算在是总不会错的?  然后呢,你举的例子就很好的说明了,解题技巧必须要教给孩子,而过程原理是什么呢?你推导过吗?  -----------------------------  老师在教运算律的时候用的实验不完全归纳,不可能在小学用证明的方法,这个证明方法请参考大学数学系教材《近世代数》,给出适用情况:实际上加法交换律不能随便推广到减法(在没有学到负数之前),乘法交换率不能随便推广到除法(在没学到倒数之前),这种情况是完全正确但不适合证明给学生看的情况。而你说的做多了悟出来的不完全归纳,很有可能是错的,需要求证,而且未必能当定理。  按你的想法,到了中学里学几何证明,把看起来正确的命题当定理用,这就全乱了。
  回复第57楼,@二觉  我是真没想到,在如今的中国,大学教育已经都快普及了的时候,居然在一个成年人扎堆儿的论坛上,居然还会因为这些题目存在这些争议。  --------------------------  我觉得这种争议还是有意义的,任何认知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儿童的教育更应如此!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一来源采购理由说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