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类3m爬行卡卡 作用

怎么界定第五类化学指示卡,有界定的标准文献吗? ← 灭菌 ← 鹊翔医疗论坛
共1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标题:怎么界定第五类化学指示卡,有界定的标准文献吗?
小手插兜 发表于: 13:01:28
文如题目,请教各位大侠了。
g诽炜 发表于: 15:06:22
可在 的技术支持分类中的”各类标准”,可以查到;
灭菌指示物的生产的国家标准;GB/T11440
医疗机构选择、使用与判定的国际标准;ISO15882
两个标准参照着了解,就可以知道第五类”蒸气综合指示物”的相关讯息了。
赵康林 发表于: 11:57:08
基本上是直接检测各灭菌物理参数的检测手段吧?
xiaosuixiaoz 发表于: 11:32:51
暴露时间、温度、蒸汽饱和度,不过五类卡对于指示卡在不同暴露时间下的变色情况有更严格的要求。
g诽炜 发表于: 8:58:31
以下是引用xiaosuixiaoz在 11:32:51的发言:暴露时间、温度、蒸汽饱和度,不过五类卡对于指示卡在不同暴露时间下的变色情况有更严格的要求。
]有文件上的栏"要求",而是@指示物本身c其他指示物械牟町。
多档闹甘疚铮槐旧硇枰Oy的就是不同囟取rg下的惹r,而哪拥谋硎痉椒t根S家而各有不同吧了,有些精密些,有些容易表_些。
@是德漠a品,c鹊呐佬锌ㄏ啾龋途_很多,是Σ煌囟扰crgOy,因此可以了解仁窃谶^程中哪"位置"出Fr。&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indicator #6.jpg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 9:11:45编辑过]
xiaosuixiaoz 发表于: 8:05:36
天空,能讲讲上面图片所示指示卡的作用原理么?
g诽炜 发表于: 12:13:38
要先了解指示物的制程原理就会容易了解,这个有点超出我的专业,也只懂个皮毛,于此试着说明下,如有不对,请多多指教喔!!!!
指示物上的涂料(变色剂)主要是吸收热能(能量=卡),足够的热能才能引发涂料的化学变化,改变颜色。这是基本的作用原理,也是各家生产的配方。这种利用热能引发化学变化改变颜色的测量温度方法,工业上运用的很广泛,如钢铁厂熔炉内的温度(投涂料入锅看颜色变化)、焊接时要求的特定温度验证等等(涂料变色了表示焊接温度达到)。
在医疗上使用的指示物也是一样,由于在矿业上多年研究的成果,这种显示温度的化学方法已经相对的很成熟。根据要求验证的温度,换算为热能的要求,使用特定的化学成分涂抹在各种材料上,就是我们所使用的”指示物”。
对于五类指示物,要求时间+温度的多种参数,因此大体上有两种做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指示物 原理 01.jpg&
一)如上图,用同一种变色涂料一层一层的涂上,每一层都比下层要短一些。因此当涂料受热并吸收到足够热能时,就会从第一层开始变色,而第二层因为部分被第一层挡着,所以必须第一层变色后,收到传导下来的热能,才会引发第二层变色,并以此类推到其他。从表现来看,就是个逐渐由左到右的变色过程。有公司称为”爬行卡”,这样的逐渐过程就是对温度与时间的不同参数验证。这类原理制成的指示物,须要核对变色的情况,而每个人对颜色变化敏感性有差异,因此相对来说对温度的敏感度比较宽。&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s dc10390.jpg&
二)而照片,利用不同的化学成分,分别对不同热能而产生的化学变化,引发的变色来监测。也就是说(如照片中间三种情况;失败、安全、通过)监测温度与时间的准确度更严格。除了避免了观察时人对颜色反应的差异外(只有不变色与黑色两个),同时因为使用三种不同的化学成分,监测三种不同阶段的热能吸收情况,所以准确度相对提高,但也因此制作成本较前者为高了。
以上是我自己研究的看法,但终究没有去过生产工厂或是与专业人士探讨过,认知始终片面,如有瑕疵请一定指教。
赵康林 发表于: 18:58:56
三种颜色分别代表温度、时间、压力吗?还是其他?
g诽炜 发表于: 9:28:40
康林;你]有看懂我的热萼
xiaosuixiaoz 发表于: 8:36:34
天空,化学指示物的变色依靠的不仅仅是时间和温度,还有蒸汽。如果没有蒸汽的存在,指示物的变色会非常难。这就是压力蒸汽灭菌指示物与干热指示物的差别。
您说的第一种类型,实施难度非常高,因为如此薄的涂层,蒸汽很容易就穿透了,因此不同层的油墨变色应该是一致的。这样就体现不出五类卡对于各灭菌参数的敏感性。第二种类型吧,我认为灭菌通过就通过了,为什么还要分为通过和安全?通过就是通过,通过就安全了。
共11 条记录, 每页显示 10 条, 页签:
Powered By
Processed in 1.15625 s, 2 queries.环球经贸网 - 中小企业金牌合作伙伴
您的位置: >
> 供应3M爬行卡第五类化学指示卡
供应3M爬行卡第五类化学指示卡
更新时间:日
企业基本资料
评分与投诉&&|&&更多
公司名称:
联 系 人:郑洋 销售经理
电话:86 010
联系地址:北京
石景山区阜石路166号
关键词: 爬行卡,第五类化学指卡,
产品详细介绍
使用范围:用于压力蒸汽灭菌锅包内灭菌质量的化学监测,可用于度或度压力蒸汽灭菌锅&产品说明:该指示卡由纸芯和对蒸汽及温度敏感的位于纸塑和纸金属压片中的化学球组成,化学球溶解后变成黑色并沿纸芯移动,并可通过卡片上的(成功)和(失败)窗口观察到。该移动由蒸汽质量、时间和温度决定。&使用方法:、预留出可再封口的余量,用剪刀在有剪刀标志的部位剪开口袋,拿出足够数量的指示卡,并将口袋至少折两次,再次封好口袋。、将指示卡放入将要进行灭菌的包裹,袋子和敞开的盒子中央。指示卡应该放在硬质容器的角落或至少是两个对角,或放在最难灭菌的地方。、按既定程序进行灭菌。、灭菌结束后,黑色应进入卡上的(成功)窗口。如果没有进入这一窗口,而只进入了(失败),则表示被灭菌物品没有被暴露在有效的灭菌环境中,应该放到未灭菌的区域。、如果几个被灭菌的物品均为(失败),应观察生物指示剂的结果,并分析失败的原因。
以上是供应3M爬行卡第五类化学指示卡的详细介绍,如果你想更详细地了解供应3M爬行卡第五类化学指示卡 的价格、厂家、型号及规格,请直接联系供应商 。
该公司其他产品信息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环球经贸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请注意风险!
全国服务热线:8 , &&&传真:7
环球经贸网运营中心:蓝点科技 &产品内容摘要:
3m压力蒸汽灭菌包内化学指示卡,3m爬行卡,3m第五类爬行卡3m压力蒸汽灭菌包内化学指示卡【爬行式】
型号;指示卡
执行标准;质量标准
使用范围;用于压力蒸汽灭菌锅包内灭菌质量的化学监测,可用于121度或132度压力蒸汽灭菌锅。
产品说明;该指示卡由纸芯和对蒸汽及温度敏感的位于纸、塑和塑、金属压片中的化学球组成,化学球溶解后变为黑色并沿纸芯移动并可通过卡片上的accept【成功】和reject【失败】窗口观察到,该移动由蒸汽质量时间和温度决定。
使用方法;1预留出可再封口的余量用剪刀在有剪刀标志的部位剪开口袋,拿出足够数量的指示卡并将口袋至少折两次再次封好口袋。
2将指示卡放入将要进行灭菌的包裹,袋子和敞开的盒子中央。指示卡应放在硬质容器的角落或至少是两个对角,或放在最难灭菌的地方。
3按既定程序进行灭菌。
4灭菌结束后黑色应进入卡上的accept【成功】窗口,如口没有进入这一窗口而只进入了
peject[失败]则表示被灭菌物品没有被暴露在有效的灭菌环境中,应归放到未灭菌的区域。
5如果几个被灭菌的物品均为reject【失败】应观察生物指示剂的结果并分析失败的原因。
生产日期;
有效期;DDD=在说明书规定的条件下,自生产日期起为5年。失效期印在外包装上。
保存方法及注意事项;
储存于温度【20度左右】和干燥环境中【相对湿度小于50度】避光【包括太阳光荧光灯及紫外线消毒灯光】仅可用于压力蒸汽灭菌的化学监测,不能用于干热低温化学气体灭菌的监测,该产品不能替代生物监测。
联系电话:010-
联系传真:010-
联系地址:北京丰台区同盛里3号楼4单元101号
发 布 IP:114.254.*.*(IP所在地:北京)
*询价主题:
需进一步了解的信息:
优惠价价格条款销售条款及附加条件交货时间
原产地在本地区的销售部门公司宣传册产品目录册
最小购货量产品规格、型号供货能力最小订货量
能否提供样品产品担保包装方式质量/安全认证
*详细要求:
截止时间:
公司名称:
*我的姓名:
*我的电话:
我的地址:
*我的邮箱: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以上信息是由企业自行发布,仅展示上述信息,并不保证您使用上述信息时的情况与之相符,也不担保该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也不承担浏览者的任何商业风险。保留全部或部分删除上述介绍信息的权利。请不要随意给陌生人汇款,以免上当受骗!篇一:2012年消毒技术规范考试题及答案 2012年消毒技术规范考试试题
姓名:科室: 得分: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清洗是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 冲洗
)、( 洗涤
) (漂洗) 和 (
终末漂洗)。 2.耐热、耐湿的手术器械,应首选(
医力蒸汽)灭菌,不应采用( 化学消毒剂)。 3.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与无菌的(基本知识
职业防护技能 )。 4.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
)再进行( 消毒) (
) 5.中心静脉导管如短期中心静脉导管,PICC,植入式血管通路的消毒范围直径应大于 (15cm
),至少应大于( 敷料面积10 ×12
cm )。 6.斯伯尔丁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污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间的消毒或灭 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为三类即:( 高度
)(中度)( 低度)。 7.有人情况下,普通病房首选(
)进行空气净化。 8.戊二醛用于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其灭菌浓度为( 2%
),灭菌时间为 (10小时 )。 9.新版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于2012年(
)日起实施。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1. 消毒是指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的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 2. 有人情况下的室内空气可采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及化学 消毒法(
)。 3.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粘膜,组织诊疗器械,器具 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对 )。 4.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先消毒,再清洗,再消毒或灭菌( 错 )。 5. 快速灭菌程序可作为物品的常规灭菌程序(
)。 6. 耐高热,耐湿物品,首选压力蒸汽无菌,也可采取侵泡灭菌(错 )。 7. 手术缝线属于高度危险物品,所有缝线不应该重复灭菌使用(对
)。 8. 棉布类敷料和棉纱类敷料应首选环氧乙烷灭菌(错
)。 9. 手术切口部位的皮肤消毒使用浸有碘伏消毒液原液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局部擦 拭2遍,作用1分钟(错
)。 10. 清洁用物擦拭布巾应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侵泡30min,冲净消毒液, 干燥备用(
)。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 感染高风险部门物体表面,地面应采用下列哪种浓度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分钟 (
B ) A.500mg/L―700mg/L B.400mg/L―700mg/LC.500mg/L―1000mg/L D.1000mg/L―2000mg/L
E.600mg/L―800mg/L 2.手卫生消毒标准是(
D ) A.5cfu/M2 B.4cfu/M2C.8cfu/ M2D.10cfu/M2 E.6cfu/M2 3.外科手消毒标准是( A
) A .5cfu/M2 B.4cfu/M2 C.8cfu/M2D.10cfu/M2E.无菌生长 4.使用中皮肤粘膜消毒液染菌量的标准是( B )A.≤100cfu/ml
B.≤10cfu/mlC.≤20cf/ml
D.≤50cfu/mlE.≤15cfu/ml 5.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生物监测,采用下列哪种方法( D
) A.指示卡
B.第五类爬行卡C.B-D试验D.嗜热脂肪杆菌芽孢 E.枯草杆 菌黑色变种芽孢 6.擦拭地巾干净后,应在下列哪种浓度的消毒液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A) A 500mg/lB250mg/l
E700mg/l 7.产房、新生儿室、监护室空气监测的新标准( A
) A.≤4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B.≤4cfu/(10分钟,直径9cm平皿) C.≤4cfu/(5分钟,直径9cm平皿)D.≤4cfu/(15分钟,直径10cm平皿) E.<4cfu/(15分钟,直径9cm平皿) 8. 手术室、洁净场所、产房、新生儿科、监护室物表监测的新标准(
B ) A.≤10cfu/M2
B.≤5cfu/M2C.≤200cfu/M2
D.≤500cfu/M2E.≤15cfu/M2 9.下列哪种是高度危险品(
A ) A.关节镜
C.支气管镜
E.肠镜 10.气性坏疽患者手术结束,患者出院,转院或者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终末消毒可采用 过氧乙酸熏蒸和以下哪种消毒剂消毒(
C )。 A.500mg/l含氯消毒剂B.2%过氧化氢C. 3%过氧化氢D.75%酒精 E.碘酊 11.空气洁净技术的中效过滤器的维护与保养哪项正确(
C ) A.每2天清洁一次B.宜1月-2月更换一次 C.每周检查,3个月更换一次 D.每年更换一次
E.半年更换一次 12.需要灭菌的内镜有(
B ) A.腹腔镜
胆管镜 B.膀胱镜
胸腔镜 C.胸腔镜
喉镜 D.关节镜
脑室镜 E喉镜
脑室镜 13.需要消毒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醛浸泡,下列哪项正确(A) A.胃镜、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 B.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30分钟 C.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10分钟 D.结核杆菌、其他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不少于60分钟 E.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等应当延长消毒时间至60分钟 14.牙科手机消毒灭菌下列哪项错误(
E ) A.一人一用一灭菌B.压力蒸汽灭菌 C.环氧乙烷灭菌
D.等离子体灭菌 E.碘伏擦拭或2%戊二醛浸泡 15.关于煮沸消毒下列哪项错误( B
) A.将待消毒物品完全浸泡水中
B.加热水沸腾后维持≥10分钟 C.从水沸腾时开始计消毒时间,中途加入物品应重新计时 D.高海拔地区,应适当延长煮沸时间 E.煮沸消毒用水宜使用软水,可拆卸物品应拆开 16.下列哪种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达到高水平消毒( C
) A.醇类 B.氯乙定 C.含氯消毒剂 D.苯扎溴胺 E.新洁尔灭 17.下列哪种方法适合油类、粉剂的灭菌(
) A.压力蒸汽灭菌 B.干热灭菌 C.环氧乙烷 D.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 E.低温甲醛蒸汽灭菌18.紫外线消毒相应要求不包括(
C ) A.适用于室内空气和物品表面的消毒 B.电压为220V,环境相对湿度为60%,温度为20℃-40℃ C.紫外线使用中的强度不低于75uw/M2 D.照射时间≥30min E.每周用酒精布巾擦拭一次灯管表面 19.下列哪项属于中度危险物品( E
) A.活检钳
E.支气管镜 20.有关清洗相应要求,下列哪项错误( B
) A.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由消毒供应中心及时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干燥 和检查保养。 B.机械清洗适用于所有器械的清洗。 C.手工清洗工具如毛刷等每天使用后,应进行清洁、消毒。 D.能拆卸的复杂物品应拆开后清洗。 E.内窥、口腔器械的清洗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 四。多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对芽孢无效的消毒剂是( AC) A.70%酒精 B.2%碘酊 C.碘伏
D.0.5%过氧乙酸
E.环氧乙烷 2.最可靠的灭菌方法是( BDE
) A.日光暴晒法
C.煮沸消毒法
D.压力蒸汽灭菌法E.辐射灭菌法 3.特殊感染是指( ABC ) A.阮毒体
B.气性坏疽C.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D.HIV E.HBV 4.下列属于高效消毒剂的有(BDE ) A.75%酒精B.0.2%过氧乙酸 C.0.2%新洁尔灭 D.含氯消毒剂
E.2%戊二醛 5.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掌握的知识包括( ABCD
) A.消毒剂的作用
B .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C.影响消毒或灭菌效果的因素
D.有效浓度 E.监测方法和标准 6.医疗机构采购植入物时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以下哪些资料(
ABC ) A.材质
B.清洗、包装、灭菌方法
C.灭菌循环参数
D.生物监测结果E.以上都要 7.下列哪些是低度危险物品(ABC ) A.听诊器B.血压计袖带C.被褥
E.肛表 8.下列哪些是感染高风险的部门( ABCDE ) A.手术部(室)和检验科 B.产房
C.口腔科 D.重症监护室 E. 新生儿室 9.下列哪项符合气性坏疽病原体的消毒要求( ABCD) A.伤口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B.诊疗后器械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 C.每例感染患者之间应及时采用0.5%过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 D.手术结束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按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E.环境表面有明显污染时,随时消毒,采用0.5%过氧乙酸或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10.患者床上用品如床单、被套、枕套清洁和消毒应达到下列哪些要求( ABCDE) A.保持床单元清洁
B.应一人一更换 C.住院时间长,应每周更换 D.遇污染应及时更换
E.更换后用品应及时清洗与消毒篇二:2012年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 正式实施
3.术语和定义 3.1 清洁cleaning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3.2 清洗 washing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 3.3 清洁剂 detergent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3.4 消毒 disinfection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5 消毒剂
disinfectant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3.6高效消毒剂 high-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用的消毒制剂。 3.7中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etant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3.8低效消毒剂 intermediate-efficacy disinfectant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3.9灭菌
sterilization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3.10灭菌剂
sterilant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3.11无菌保证水平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SAL 灭菌处理后单位产品上存在活微生物的概率。SAL通示为10-n 。医学灭菌一般设定SAL为10-6 。即经灭菌处理后在一百万件物品中最多只允许一件物品存在活微生物。 3.12斯伯尔丁分类法
E.H.Spaulding classification 1968年E.H.Spaulding根据医疗器械污染后使用所致感染的危险性大小及在患者使用之前的消毒或灭菌要求,将医疗器械分三类,即高度危险性物品(critical items)、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和低度危险性物品(non- critical items)。 3.13高度危险性物品 critical items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3.14中度危险性物品 semi-critical items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3.15低度危险性物品non- critical items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头柜、被褥疮 ;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3.16灭菌水平sterilization level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 3.17高水平消毒
high level disinfeetion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18中水平消毒
middle level disinfection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19低水平消毒 low level disinfection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3.20有效氯 available chlorine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其含量用mg/L或
(g/100ml)浓度表示, 3.21生物指示物 biological indicator 含有活微生物,对特定灭菌过程提供特定的抗力的测试系统。 3.22中和剂 neutralizer 在微生物杀灭试验中,用以消除试验微生物与消毒剂的混悬液中和微生物表面上残留的消毒剂,使其失去对微生物抑制和杀灭作用的试剂。 3.23终末消毒
terminal disinfection 感染源离开疫源地后进行的彻底消毒。 3.24暴露时间 exposure time 消毒或灭菌物品接触消毒或灭菌因子的作用时间。 3.25存活时间 survival time.ST 在进行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不同时间,全部样本培养均有菌生长的最长作用时间(min). 3.26 杀灭时间 killing time. KT 在进行生物指示物抗力鉴定时,受试指示物样本经杀菌因子作用不同时间,全部样本培养均无菌生长的最短作用时间 (min)。篇三:201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供应室) 201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供应室) 一、术语、 1 清洁
去除物体表面有机物、无机物和可见污染物的过程。 2 清洗
去除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污物的全过程,流程包括冲洗、洗涤、漂洗和 终末
漂洗。 3 清洁剂
洗涤过程中帮助去除被处理物品上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制剂。 4 消毒
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5 消毒剂
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 6高效消毒剂
能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所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
对细菌芽孢也有一定杀灭作 用的消毒制剂。 7 中效消毒剂
能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的消毒制剂。 8 低效消毒剂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的消毒制剂。 9 灭菌
杀灭或清除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 10 灭菌剂
能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 11高度危险性物品
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脉管系统,或有无菌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破损皮肤、破损 黏膜的物品,一旦被微生物污染,具有极高感染风险,如手术器械、穿刺针、腹腔镜、活检 钳、心脏导管、植入物等。 12中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黏膜相接触,而不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和血流,也不接触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 物品,如胃肠道内镜、气管镜、喉镜、肛表、口表、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压舌板、肛 门直肠压力测量导管等。 13低度危险性物品
与完整皮肤接触而不与黏膜接触的器材,如听诊器、血压计袖带等;病床围栏、床面以及床 头柜、被褥疮 ;墙面、地面、痰盂(杯)和便器等 14灭菌水平
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达到无菌保证水平。达到灭菌水平常用的方法包括热力灭菌、辐射 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以及采用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等化学灭菌剂在规 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灭菌的方法。 15高水平消毒
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和绝大多数细菌芽孢。达到高水平消毒 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含氯制剂、二氧化氯、邻苯二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臭氧、碘酊等以 及能达到灭菌效果的化学消毒剂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 法。 16中水平消毒
杀灭除细菌芽孢以外的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分枝杆菌。达到中水平消毒常用的方法包括采用碘类 消毒剂(碘伏、氯已定碘等)、醇类和氯已定的复方、醇类和季铵盐类化合物的复方、酚类等消毒 剂,在规定条件下,以合适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17低水平消毒
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除外)和亲脂病毒的化学消毒方法以及通风换气、冲洗等机械除菌 法如采用季铵盐类消毒剂(苯扎溴铵等)、双胍类消毒剂(氯已定)等,在规定的条件下,以合适 的浓度和有效的作用时间进行消毒的方法。 二、消毒、灭菌方法的选择原则 1、 根据物品污染后导致感染的风险高低选择相应的消毒或灭菌的方法: a) 高度危险性物品
应采用灭菌方法处理; b) 中度危险性物品
应达到中水平消毒以上效果的消毒方法; c) 低度危险性物品
宜采用低水平消毒方法,或做清洁处理;遇有病原微生物污染时,针对所污染病原微生物 的种类选择有效的消毒方法。 2 、根据物品上污染微生物的种类、数量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a) 对受到致病菌芽孢、真菌孢子、分枝杆菌和经血传播病原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灭菌。 b) 对受到真菌、亲水病毒、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应采用中水平以上的消毒方法。 c) 对受到一般细菌和亲脂病毒等污染的物品, 应采用达到中水平或低水平的消毒方法。 d) 杀灭被有机物保护的微生物时,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 e) 消毒物品上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 应加大消毒药剂的使用剂量和(或)延长消毒时间。3、根据消毒物品的性质选择消毒或灭菌方法: a) 耐热、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耐热的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应采用干热灭菌。 b) 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灭菌方法如环氧乙烷灭菌、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体灭菌或低温甲醛蒸汽 灭菌等。 c) 物体表面消毒,应考虑表面性质,光滑表面宜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擦拭或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多孔材料 表面宜采用浸泡或喷雾消毒法。 4、职业防护 (1) 应根据不同的消毒与灭菌方法,采取适宜的职业防护措施。 (2) 在污染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回收、清洗等过程中应预防发生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3) 处理锐利器械和用具,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避免或减少利器伤的发生。 (4) 不同消毒、灭菌方法的防护如下: a) 热力消毒、灭菌:操作人员接触高温物品和设备时应使用防烫的棉手套、着长袖工装;排除压力蒸汽灭菌器蒸 汽泄露故障时应进行防护,防止皮肤的灼伤。 b) 紫外线消毒: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必要时戴防护镜和穿防护服进行保护。 c) 气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预防有毒有害消毒气体对人体的危害,使用环境应通风良好。对环氧乙烷灭菌应严 防发生燃烧和爆炸。环氧乙烷、甲醛气体灭菌和臭氧消毒的工作场所,应定期检测空气中的浓度,并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 d) 液体化学消毒、灭菌:应防止过敏及对皮肤、黏膜的损伤 。 三、清洗与清洁 1、 适用范围: 清洗适用于所有耐湿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洁适用于各类物体表面。 2、清洗与清洁方法 (1)清洗
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由消毒供应中心(CSSD)及时回收后,进行分类、清洗、干燥和 检查保养。手工清洗适用于复杂器械、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的初步处理以及 无机械清洗设备的情况等;机械清洗适用于大部分常规器械的清洗。具体清洗方法及注意事项遵循 WS310.2的要求。 (2)清洁
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布巾或消毒布巾擦拭。 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各种擦拭布巾及保洁手套应分区域使用,用后统一清洗消 毒,干燥备用 。 3、注意事项 (1)有管腔和表面不光滑的物品,用清洁剂浸泡后手工仔细刷洗或超声清洗。能拆卸的复杂物品应拆开后清洗。 (2)清洗用水、清洁剂等的要求遵循WS310.1的规定。 (3)手工清洗工具如毛刷等每天使用后,应进行清洁、消毒。 (4)内镜、口腔器械的清洗应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 (5)对于含有小量血液或体液等物质的溅污,可先清洁再进行消毒;对于大量的溅污,应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 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洗和消毒。 (6)用于清洁物体表面的布巾应每次使用后进行清洗消毒,干燥备用。 四、常用消毒与灭菌方法 (一)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手术器械、器具和物品的灭菌 1、灭菌前准备: 清洗、包装、装载遵循WS310.2的要求。 2、灭菌方法 (1)耐热、耐湿手术器械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2)不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采用低温灭菌方法。 (3)不耐热、耐湿手术器械:首选低温灭菌方法,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 (4)耐热、不耐湿手术器械:可采用干热灭菌方法。 (5)外来医疗器械: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遵循其灭菌方法和 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 (6)植入物:医疗机构应要求器械公司提供植入物的材质、清洗、包装、灭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并遵循其灭 菌方法和灭菌循环参数的要求进行灭菌,植入物灭菌应在生物监测结果合格后放行;紧急情况下植入物的灭菌,应遵循WS310.3的要求。 (7)动力工具:应按照使用说明的要求对各种部件进行清洗、包装与灭菌。 3、手术敷料的灭菌 (1)灭菌前准备:a.) 手术敷料灭菌前应存放于温度18℃~22℃,相对湿度35~70的环境。 b) 棉布类敷料可采用符合YYMT 0698.2要求的棉布包装;棉纱类敷料可选用符合YYMT 0698.2、YYMT 0698.4、YYMT 0698.5要求的医用纸袋、非织造布、皱纹纸或复合包装袋, 采用小包装或单包装。 (2)灭菌方法:a) 棉布类敷料和棉纱类敷料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 b) 符合YYMT0506.1要求的手术敷料,应根据材质不同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 4、手术缝线的灭菌 (1)灭菌方法
根据不同材质选择相应的灭菌方法。 (2)注意事项
所有缝线不应重复灭菌使用。 5、其他高度危险性物品的灭菌应根据被灭菌物品的材质,采用适宜的灭菌方法。 (二)中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1、消毒方法 (1)中度危险性物品如口腔护理用具等耐热、耐湿物品,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的物品如体温计(肛表、 口表)、氧气面罩、麻醉面罩应采用高水平消毒或中水平消毒。 (2)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的消毒方法如下: a) 耐高温、耐湿的管道与引流瓶应首选湿热消毒; b) 不耐高温的部分可采用中效或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 c) 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宜采用清洗消毒机进行清洗与消毒; d) 无条件的医院,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及配件可采用高效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等以上的消毒剂浸泡消毒。 2 、注意事项 (1)待消毒物品在消毒灭菌前应充分清洗干净。 (2)管道中有血迹等有机物污染时,应采用超声波和医用清洗剂浸泡清洗。清洗后的物品应及时进行消毒。 (3)使用中的消毒剂应监测其浓度,在有效期内使用。 (三)低度危险性物品的消毒 1、诊疗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2、患者生活卫生用品的清洁与消毒 3、患者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 .(四)朊病毒、气性坏疽和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污染物品和环境的消毒 1、朊病毒 (1)、消毒方法 1)、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宜选用一次性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使用后应进行双层密闭封装焚烧处理。 2)、可重复使用的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的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性物品,可选以下方法之一进行消毒灭菌,且灭菌的严格程度逐步递增: a)、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1molM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然后按WS310.2中的方法进行清洗、消毒与灭菌, 压力蒸汽灭菌应采用134℃~138 ℃,18 min,或132 ℃,30min,或121℃ ,60min ; b)、将使用后的物品采用清洗消毒机(宜选用具有杀朊病毒活性的清洗剂)或其他安全的方法去除可见污染物,然 后浸泡于1 molM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 ,并置于压力蒸汽灭菌121℃,30min;然后清洗,并按照一般程序灭菌; c)、将使用后的物品浸泡于1 molML氢氧化钠溶液内作用60min,去除可见污染物,清水漂洗,置于开口盘内,下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内121℃灭菌60min或预排气压力蒸汽灭菌器134℃灭菌60min,然后清洗,并按照一般程序灭菌。 3)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低度危险物品和一般物体表面应用清洁剂清洗,根据待消毒物品的材质采用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1mol/L氢氧化钠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至少作用15min,并确保所有污染表面均接触到消毒剂。4)被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环境表面应用清洁剂清洗,采用1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至少作用15min。为防止环境和一般物体表面污染,宜采用一次性塑料薄膜覆盖操作台,操作完成后按特殊医疗废物焚烧处理。 5)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低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物品,传播朊病毒的风险还不清楚,可参照上述措施处理。 6)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朊病毒患者低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低度危险物品、一般物体表面和环境表面可只采取相应常规消毒方法处理。 7)被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其他无危险组织污染的跨度和高度危险物品,采取以下措施处理: a)、清洗并按常规高水平消毒和灭菌程序处理; b)、除接触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外科内镜外,其他内镜按照国家有关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处理; c)、采用标准消毒方法处理低度危险品和环境表面,可采用500mg/L~1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或相当剂量的其他消毒剂处理。 (2)注意事项 1)当确诊患者感染朊病毒时,应告知医院感染管理及诊疗涉及的相应临床科室。培训相关人员朊病毒相关医院感染、消毒处理等知识。 2)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物品,使用后应立即处理,防止干燥;不应使用快速灭菌程序;没有按正确方法消毒灭菌处理的物品应召回重新按规定处理。 3)感染朊病毒患者或疑似感染朊病毒患者高度危险组织污染的中度和高度危险物品,不能清洗和只能低温灭菌的,宜按特殊医疗废物处理。 4)使用的清洁剂、消毒剂应每次更换。 5)每次处理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消毒清洗器具,更换个人防护用品,进行手的清洁与消毒。 2、气性坏疽病原体 (1)消毒方法 1) 伤口的消毒: 采用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周围皮肤可选择碘伏原液擦拭消毒。 2) 诊疗器械的消毒:应先消毒,后清洗,再灭菌。消毒可采用含氯消毒剂1000mg/L~2000 mg/L浸泡消毒 30min~45min,有明显污染物时应采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10 000 mg/L浸泡消毒≥60min,然后按规定清洗,灭菌。 3)物体表面的消毒:手术部(室)或换药室,每例感染患者之间应及时进行物体表面消毒,采用0.5%过氧乙酸或 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4)环境表面消毒:手术部(室)、换药室、病房环境表面有明显污染时,随时消毒,采用0.5%过氧乙酸或10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拭。 5)终末消毒:手术结束、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终末消毒可采用3%过氧化氢或过氧乙酸熏蒸, 3%过氧化氢按照20ml/m3气溶胶喷雾,过氧乙酸按照1g/m3加热熏蒸,温度70%~90%,密闭24h; 5%过氧乙酸溶液按照2.5ml/m3气溶胶喷雾,温度为20%~40%。 6)织物:患者用过的床单、被罩、衣物等单独收集,需重复使用时应专包密封,标识清晰,压力蒸汽灭菌后再清 洗。 (2)注意事项 1)患者宜使用一次性器械、器具和物品。 2)医务人员应做好职业防护,防护和隔离应遵循WS/T 311的要求;接触患者时应戴一次性手套,手卫生应遵循WS/T 313的要求。 3)接触患者创口分泌物的纱布、布垫等敷料、一次性医疗用品、切除的组织如坏死肢体等双层封装,按医疗废物 处理。医疗废物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要求进行处置。 3、突发不明原因传染病的病原体 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与物品的处理应符合国家届时发布的规定要求。没有要求时,其消毒的原则为:在传播途径不明时, 应按照多种传播途径,确定消毒的范围和物品;按病原体所属微生物类别中抵抗力最强的微生物,确定消毒的剂量(可按杀光芽孢的剂量确定)医务人员应做好职业防护。 五、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1、清洁和消毒方法(1)地面的清洁与消毒:地面无明显污染时, 采用湿式清洁。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先用吸 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再清洁和消毒。 (2)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室内用品如桌子、椅子、凳子、床头柜等的表面无明显污染时,采用湿式清洁。当 受到明显污染时,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然后再清洁和消毒。 (3)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清洁与消毒 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与消毒,地面消毒采用400mg/L~700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作用30min,物体表面消毒方法同地面或采用1000mg/L~2000mg/L季铵盐类消毒液擦拭。 2、注意事项 地面和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当遇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所用消毒剂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 3、清洁用品的消毒 1)擦拭布巾:清洗干净,在250mg/L有效氯消毒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2)地巾:清洗干净,在500mg/L有效氯消毒剂中浸泡30min,冲净消毒液,干燥备用。 3)注意事项:布巾、地巾应分区使用
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 一、清洗与清洁效果监测 1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的效果监测 (1)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 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2)定期抽查
每月应随机至少抽查3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效果,检查的方法与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 录监测结果。 (3)可采用蛋白残留测定、ATP生物荧光测定等监测清洗与清洁效果的方法及其灵敏度的要求,定期测定诊疗器 械、器具和物品的蛋白残留或其清洗与清洁的效果。 2
清洗消毒器及其效果的监测 (1)日常监测: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 (2)定期监测 a) 对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可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当清洗物品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也可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 b) 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清洗消毒器应停止使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 c) 清洗消毒器新安装、更新、大修、更换清洗剂、消毒方法、改变装载方法等时,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洗消毒效果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 二、灭菌效果的监测 1
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 (1)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的监测包括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生物监测法和B-D测试,应遵循WS 310.3的要求。 (2)标准生物测试包的制作方法如下: a)标准指示菌株:嗜热脂肪杆菌芽孢,菌片含菌及抗力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b)标准测试包的制作:由16条41cm×66cm的全棉手术巾制成。制作方法:将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3层,短 边折成2层,然后叠放,制成23cm×23cm×15cm的测试包; c)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的制作方法:将至少一个标准指示菌片装入灭菌小纸袋内或至少一个自含式生物指 示剂,置于标准试验包的中心部位即完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 的制作; d)培养方法: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在无菌条件下取出标准试验包的指示菌片,投入溴甲酚紫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 基中,经56℃±1℃培养7d(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产品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结果; e)结果判定
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阳性对照组培养 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阳性,则灭菌不合格;同时应进一步鉴定试验组阳性的细 菌是否为指示菌或是污染所致。自含式生物指示物不需要做阴性对照;相关热词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大类植物激素作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