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的「行为性」成瘾与毒品为什么使人成瘾,药物类成瘾有什么区别

众所周知赌博、购物、电脑游戏、恋爱、工作、锻炼、色情图片、进食和性,所有这些一旦过度,都能上瘾。这与吸食大麻、海洛因等毒品成瘾有什么区别吗?在心理学上又有何具体的表现?本题已加入知乎圆桌 >> ,更多「网瘾」相关的话题欢迎关注讨论
想对提问者涉及的对象作一归类:毒品成瘾;赌博、网络成瘾;色情、性方面嗜好;神经性贪食-厌食障碍;购物、恋爱、工作、锻炼等过度的冲动性或强迫性行为。
“上瘾”,大约指一种心理和/或生理的依赖,表现为体验过程中的欣快感与切断体验后的生理性(诸如大汗、痉挛、口吐白沫、瞳孔极度放大等等身体功能混乱的症状)/心理性(烦躁、郁闷、失眠、焦急等等心理不适症状)的“戒断症状”。
大脑里有一个“犒赏系统”,这个系统相关的某块大脑皮层受到刺激人就会有欣快体验,去除刺激后个体会对之前的欣快体验产生渴望,这是产生心理依赖的基本机制。
毒品成瘾,须要通过药物治疗其生理依赖,好像是有可能两周就治愈吧?并看到过文献说药物治疗后可使患者再度使用毒品时产生厌恶感。但是仍有不少患者戒毒后复吸,这是因为心理依赖太难克服。吸毒时的强烈欣快感使患者即使摆脱生理上的不适但无法摆脱心理上对重获欣快感的渴望,同时已经证实患者长期使用毒品对其记忆力及大脑结构(神经轴突、突触)均有损害作用,这导致患者戒毒后倾向于复吸(自我感觉不良,吸毒寻找慰藉)。
赌博成瘾和网络成瘾是已经成立的诊断,主要是心理依赖。貌似有研究证明这种成瘾有遗传基因起作用,就是说如果我有网瘾基因那么我就更可能成为一个网瘾患者。患者需要不停的行为带来的刺激来获得满足,否则就会有心理上的戒断症状。羊叫兽的电击疗法,好像满管用的?治完都没行为能力了,也就不存在行为问题了。
色情、性方面嗜好……有基因因素,性激素水平的因素,生活环境与个人经历的影响因素,心理发育不良的因素——一般程度的爱好完全是正常表现,另外据所知露阴癖、恋物癖、窥阴癖等等伴随情绪上的痛苦体验,这不能说是“上瘾”吧,应该算作是行为障碍的一种。
贪食-厌食症往往相伴随,它说起来不算是成瘾的一种,而是一种机制复杂的心理病症——个人理解为对外部世界问题的应对不力,于是将矛头指向自己,通过难以抑制的不断进食、然后呕吐的行为来缓解压力。不过有研究说这个人群也很倾向于产生酒精、药物依赖,可能是为了控制饮食方面的问题;同时他们也会像酒精、药物依赖者一样试图掩盖自己的问题。产生这种问题的人有相似的体形、形象方面的遗传特征。实际上正常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多吃东西也有助于心情好起来,也许这和刺激胃壁的迷走神经有关?
冲动性的、强迫性的行为,也常偶尔发生在正常人身上,这是对心理不良状态的转移注意力的调试。冲动性行为过后将有后悔情绪,强迫性行为过程中会有痛苦、矛盾感,如果是反复的不能控制的自觉痛苦希望摆脱的强迫行为是强迫症,不能算是成瘾。
&p&在与犯罪和虐待相关的临床里,Addiction总是跳不过去的背景。2014年,导师的一篇有关暴力和成瘾的论文被出版商发掘,于是为了写本书研究室的博士们集中在一起,大家一整年都在学习Addiction,书名叫做《Addiction与加害者临床》,于2016年1月份正式出版,我自己也在其中执笔了一章有关网瘾的内容。&/p&&p&因此,看到这个圆桌,有点手痒。&/p&&br&&p&————进入正文的分界线————&/p&&br&&p&&b&一&/b&&b&、&/b&&b&成瘾&/b&&b&【&/b&&b&医学】的发展&/b&&/p&&p& 成瘾的问题原本是作为意志力、毅力的问题被提出来的,拿酒瘾来说,包括酒瘾患者自己,都认为控制不了喝酒的频度和用量是因为意志力不够,没有毅力——曾经,酒瘾不是病,而被认为是一种性格问题。&/p&&p& 成瘾【医学】是在美国发展起来的。1935年,A.A.(Alcoholics&br&Anonymous,匿名戒酒自助会)成立,原本在精神医学界被认为[不可治愈的性格问题]的酒瘾,在酒瘾患者们(当事者们)自己的努力下,竟然真的治愈成功了。不过那个时候在精神医学界,很多医生跟杨永信一样,用电击治疗酒瘾(精神医生喜欢电击是传统( ̄▽ ̄))。&/p&&p& 「瘾Addiction」这个领域,是患者们自己发展起来的。&/p&&p&&b&AA从建立以来一直走的医疗模式,也就是说,把酒瘾当作一种「病」,12step的第一步,就是承认自己患了一种不可逆(只会越来越严重)的病,并且病症面前无能为力。&/b&我曾经参加过日本的AA meeting,大家打招呼自我介绍都是说“你好,我是酒鬼某某”。(日本用「アル中」相当于英语里的「Addicts」,贬义,带轻视的词,于是我翻译成「酒鬼」。)在酒瘾的治愈中,首先承认自己得病了是第一步。而不是说,我不要紧,我可以用毅力控制(「否认」)。&/p&&p& 真正把酒瘾定义为一种病的是Jellinek的贡献。20世纪30年代,J作为耶鲁大学的Alcohol Center的负责人,对2000名酒瘾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将酒瘾分成了α、β、γ、δ、ε5种类型,其中γ型是主要构成群,大多数的酒瘾患者都被归类于这一类型之下:&b&①耐受量增加,②戒断症状和病态的渴望(「身体依赖」)③对饮酒的控制力丧失(「精神依赖」)。&/b&这个γ型基本就是ICD-10和DSM-4-TR里规定的酒瘾定义了。J在这三个症状里尤其重视的是③「精神依赖」——酒瘾患者丧失了支配行为的自由,这不是意志力能控制的,酒瘾患者本人应当免责。&b&1954年,美国医学会正式把酒瘾定义成一种病。&/b&&/p&&p& 很多地方把酒瘾也叫做酒精依赖。&b&这里的「依赖dependence」指的其实是生理上的变化。&/b&1977年WHO的Edwards等人做了动物实验,发现动物也会出现[耐受度上升][戒断反应][渴望][药物探索行为],他们认为,在慢性的过量摄取酒精的过程中,酒精与身体之间产生了相互的作用。这个作用分为3种,一是&b&行为上的变化&/b&,具体表现为,饮酒量的增加、饮酒行为的单一化(原来只在周末小酌一下现在天天狂喝)等;二是&b&精神层面的变化&/b&,表现为,对于喝酒的极度渴望和脑子里一直思考喝酒的事等;三是&b&身体上的变化&/b&,即戒断反应和耐受度增加。——明显的,这里着重于「身体依赖」。&/p&&p& 只以身体依赖来定义[瘾]的话,有一些限制——比如说医疗中给患者投药,患者的耐药性上升,临床上有时也会出现戒断反应,这算是上「瘾」么?而大麻和LSD、MDMA在临床上其实并没有确认到耐受度上升的状况,但是却有人不得不持续使用,这算是上「瘾」么?&/p&&br&&p&※注&/p&&p&LSD:lysergic acid&br&diethylamide 一种致幻剂&/p&&p&MDMA:methylenedioxymethamphetamine 一种致幻剂&/p&&br&&p&&b&二&/b&&b&、&/b&&b&成「瘾」&/b&&b&or&/b&&b&成&/b&&b&「&/b&&b&癖」&/b&&b&?&/b&&/p&&br&&p& 然而,看「精神依赖」这个侧面的话,我们就发现,成瘾的概念猛然广泛了,因为它&b&变成了一种与控制力、强迫性和冲动性相关的、行为上的问题&/b&——比如说纵火癖、偷窃癖,他们也知道这些行为会给自己或他人带来危害,但是却控制不了内在冲动;并且,他们在行动之前会伴有强烈的紧张感和过度觉醒的感觉,执行时则感到紧张缓和且内心安宁——这些现象跟物质依赖有共通的地方。再者,在治疗方面,此类「癖」行为,跟物质成瘾一样,光是禁止和惩罚是不会得到改善的。治疗的重心需要放在[控制困难]这个方面。美国在80年代以后,把&b&物质依赖治疗的理念开始用在行为成「癖」的治疗&/b&上,比如赌博成瘾、摄食问题、买东西成瘾、性成瘾等。都有自助小组。大家看美剧的话肯定见识过。比如《演绎法》里夏洛克进的匿名戒毒会,有个修车的黑人做他的sponsor,他自己则是自由、按照自己需要、定期性地参加小组。&/p&&p&&b&
也就是说物质依赖的治疗方法可以运用在行为依赖上。目前,二者有效的治疗方法差不多,都是自助小组。&/b&&/p&&p& 「行为」成瘾(或者说成「癖」)与酒精、毒品等药物类成瘾的区别,就在于这个「身体依赖」的有无。&/p&&p& <「成瘾」的本质到底是「精神依赖」还是「身体依赖」?>这个问题从1977年WHO定义的时候开始争议至今。Edwards他们更注重身体依赖症状的理由有二:一是为了区分行为依赖和药物依赖,二是身体依赖的症状很具体,容易诊断。&/p&&br&&p&&b&三&/b&&b&、&/b&&b&奖励系统(&/b&&b&Reward System&/b&&b&)&/b&&/p&&br&&p& 随着脑壳学的发展,大家发现,到底是「身体依赖」重要还是「精神依赖」重要这个问题已经不重要了。&/p&&p&&b& ——&/b&&b&「瘾」(药物&/b&&b&)&/b&&b&的&/b&&b&问题和&/b&&b&「癖」(行为&/b&&b&)&/b&&b&的&/b&&b&问题,都是大脑奖励系统的问题。&/b&&/p&&p& 对于大脑的奖励系统(Reward System)的说明前面的&a href=&///people/10eea37fc4f3b0db069a& data-hash=&10eea37fc4f3b0db069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10eea37fc4f3b0db069a&&@时悦Shadow&/a&和&a href=&///people/beb8a325ff815b20dfeebe& data-hash=&beb8a325ff815b20dfeeb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beb8a325ff815b20dfeebe&&@丁若水&/a&的解说以及&a href=&///people/2eb2f91aa9cf565c6faf29d372d947be& data-hash=&2eb2f91aa9cf565c6faf29d372d947be&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2eb2f91aa9cf565c6faf29d372d947be&&@纪木林森&/a&从大卫o林登.《愉悦回路:大脑如何启动快乐按钮操控人的行为》摘录的内容已经说的十分健全。&/p&&p&&b&&u&药物成瘾和行为成瘾的形成机制&/u&&/b&&b&&u&类&/u&&/b&&b&&u&似&/u&&/b&,做某件事/嗑某种药,刺激神经中枢的奖励机制,产生很多多巴胺(大家对这个很熟吧,就是谈恋爱也会产生的一种物质),于是人就感到很High,很兴奋欢喜不可自抑。大脑神经适应之后,就想重复这high的状态,就会形成渴求,人就会重复这些成瘾行为,不断刺激这个奖励系统,然后这系统会反应迟钝,人就需要行为/药物加量 ……&/p&&p&武汉中科院物理/数学研究所的雷浩教授的研究(DTI脑图像)已经证明,网络成瘾会对大脑的前头叶等造成影响,使整个神经network的统合性降低,这个脑变化跟可卡因成瘾的人的脑研究结果是一样的。简而言之就是,&b&&u&网&/u&&/b&&b&&u&络&/u&&/b&&b&&u&成&/u&&/b&&b&&u&瘾&/u&&/b&&b&&u&会&/u&&/b&&b&&u&对&/u&&/b&&b&&u&大&/u&&/b&&b&&u&脑&/u&&/b&&b&&u&造成&/u&&/b&&b&&u&损伤&/u&&/b&&b&&u&,&/u&&/b&&b&&u&这&/u&&/b&&b&&u&种&/u&&/b&&b&&u&损伤&/u&&/b&&b&&u&与可卡因依&/u&&/b&&b&&u&赖&/u&&/b&&b&&u&造成的&/u&&/b&&b&&u&脑&/u&&/b&&b&&u&神&/u&&/b&&b&&u&经损伤&/u&&/b&&b&&u&一致。&/u&&/b&&/p&&p& 虽然网络成瘾不一定能代表所有的行为成瘾,可卡因依赖也不能代表所有的物质(药物)依赖,但是还是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p&&p&&b& 行为成瘾和药物成瘾,不仅成瘾机制一样,连对大脑造成的不良影响可能都是一样的。&/b&&/p&&p& 在DSM-4-TR里,使用了addiction(依赖), abuse(滥用)等不一样的表述,可以说从侧面反映了概念和着重点的混乱。而DSM-5里对此做了基于现有知识的整理:Substance-Related and Addictive Disorders (物质相关和成瘾性障碍)之下有药物相关障碍(物质、酒精、咖啡因、大麻、致幻剂等)和非物质的相关障碍(赌博障碍)。&/p&&p& 个人觉得这个整理现在还是不甚完美。因为成瘾这领域里未知还有很多!&/p&&br&&p&&b&四、最后&/b&&/p&&br&&p& APA说:“需不需要治疗,不一定根据身体依赖的症状,而是根据他被物质使用控制的程度、造成了多少脱轨的、不适当的行为而决定。”&/p&&br&&p&&b& ——也就是说,归结到底,还是&/b&&b&「&/b&&b&精神依赖&/b&&b&」(控制&/b&&b&力丧失&/b&&b&)的&/b&&b&问题咯。&/b&&/p&&br&&br&&p&参考:&/p&&p&『臨床心理学』第13巻第3号 2013年 連載「臨床ゼミ:アディクション 緩やかな共助のためのエチュード/松本俊彦編」&/p&
在与犯罪和虐待相关的临床里,Addiction总是跳不过去的背景。2014年,导师的一篇有关暴力和成瘾的论文被出版商发掘,于是为了写本书研究室的博士们集中在一起,大家一整年都在学习Addiction,书名叫做《Addiction与加害者临床》,于2016年1月份正式出版,我…
&p&&b&&u&更新:由于匆忙,经知友指出引用问题赌博成瘾的文献理解有误,我先删除,后续有时间再做更新。&/u&&/b&&/p&&br&&p&成瘾,是对上瘾的&b&物质或行为&/b&有非常强烈的渴求欲望&b&(Craving)&/b&,开始对自己的行为失去了控制,在负面后果之下,强迫地停不下来的状态,称之为成瘾。有的时候,我们有偏好,甚至就如现在的高科技时代,网络已经成了不可取代的生活必需品,就像电一样,我们很少会说,我们对电成瘾吧。所以先要区分一下,什么是成瘾,然后再来看区别与相同。因为许多行为本身是会激起我们人脑天然的奖赏回路,这是我们的大脑出厂设置之一,我们吃饭、做爱、玩耍都会让我们开心高兴,并且感觉嗨了会继续去做它。 成瘾之所以是有问题是它会影响我们的一些社会功能以及影响我们自身的时候,那就会出现问题,因此需要先区分开来,再来谈它们之间的一些区别。&/p&&br&&p&行为成瘾和物质成瘾(毒品、药物)成瘾在大脑上的成瘾机制是&b&相似的&/b&,成瘾机制前面很多其他答主已经讲得比较清晰了。我这里就不赘述了。我想主要提一提有哪些不同吧。&/p&&p&第一,&b&物质成瘾是额外从你的身体之外摄入了化学物质去改变你的大脑分泌不同量的神经递质来作用于你的大脑奖赏回路以及其他脑回路。 而行为成瘾则是通过这个行为本身来唤起大脑奖赏回路的激活以及其他脑回路中神经递质的改变&/b&,这也是行为成瘾相比物质成瘾而言,更难以改善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刺激源比物质成瘾要难以完全识别。甚至有些是天然的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刺激,比如性成瘾。因为性、食物本身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我们不可能通过完全戒断它们来改善成瘾的行为模式。&/p&&p&第二,物质成瘾(毒品、药物类)会影响人的自身生理健康,海洛因、冰毒等毒品对生理结构的破坏非常迅速,比如暴瘦,牙齿脱落,皮肤腐烂等。而行为成瘾例如赌博成瘾,更多的是对社会功能、家庭关系、财务的影响,当然像赌博、网络、性爱成瘾,也会对生理产生不良后果,比如熬夜、运动伤害之于运动成瘾等慢性地身体伤害。 &/p&&br&&br&&br&图一是多巴胺受体和多巴胺之间受到可卡因阻隔之后如何在突触间隙大量分泌多巴胺。图二是比较了普通量的食物和摄入可卡因后,我们的多巴胺地大量增加所带来的“嗨”的感觉。&br&&p&&b&&i&&img src=&/daad63a006077d_b.png& data-rawwidth=&457& data-rawheight=&3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7& data-original=&/daad63a006077d_r.png&&图1&/i&&/b&&/p&&p&&img src=&/6f273d98c2cedd13d75d6a_b.jpg& data-rawwidth=&1018&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8& data-original=&/6f273d98c2cedd13d75d6a_r.jpg&&图2 &/p&&br&&p&&b&从&i&心理层面&/i&上来看,区别也不是特别大。&/b&&/p&&br&&p&更多的是个人经历中哪一样事物对我们来说更容易大幅度提升我们的“嗨”或者“爽”的感觉 也即,奖赏回路/内啡肽回路等的激活。有些人也会在不同的物质或者行为之间进行转换。我在之前另一个回答&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072832& class=&internal&&从家庭治疗的视角看,孩子的成瘾行为在家庭中是否有其必然性? - 蓝紫的回答&/a&提到过从依恋角度下是怎么理解成瘾。&/p&&br&&blockquote&我们的依恋形成是需要满足我们的一些基本需求的,如图所示,当我们还是婴孩的时候,我们需要食物、触摸以及运动,来满足一个孩子的最基本的身心需要,孩子需要食物才能成长,需要抚摸才能得到安抚,需要运动才能促进肌肉身体的发育。那么同样的相对应成人的需求则是滋养、接触以及情绪需求,当我们的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时候,我们会和其他人建立信任的关系,我们会对世界产生信任感,以此反复,如果我们的需求70%的情况下都被满足了的话,那样依恋(attachment) 就可以形成。通常我们最早开始形成依恋的对象都会是我们的父母,以及抚养我们长大的人。在图中大家也可以看到红色隔断线条反映了当我们的需求没有得到一定的满足的时候, 我们会出现两种反应,第一:我们可能会暴怒,很愤怒。 第二,我们会抽离开,躲进自己的壳里,与外界隔绝,不再信任世界和他人。 那么成瘾的形成是,当我们与我们的抚养者建立信任关系的时候,我们的很多需求,比如哭闹、撒娇、攻击等等是通过物品或物质以及(玩具、毛毯、食物等)来满足的时候,当依恋对象(人)并不出现时,而你的一部分需求又被这部分物品或者物质有时候甚至是运动、抚摸所满足或感觉舒服的时候,那么就像之前的循环一样,我们也会久而久之对这一事物产生依赖。&img src=&/98c5ffebaf8521dfc3350_b.jpg& data-rawwidth=&1707& data-rawheight=&1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98c5ffebaf8521dfc3350_r.jpg&&&/blockquote&&br&&p&&b&那么无论是药物也好,毒品也好,在我们形成对人的信任之前,我们对物品或者物质,有时候是运动,有时候是性以及食物。尤其是是运动、食物、性,这些天然地甚至是我们人赖以生存的必需品,我们会产生依赖,而无法和其他人之间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建立连接,从而产生关系,并体验亲密感。&/b&&/p&&p&造成成瘾的因素还有很多,有上面大家提到的压力、情绪困扰,我们会倾向于使用回避的方式去处理我们的问题。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当我们回避问题的时候人是自然而然去寻找乐子的,那么就容易在那些可以激发我们快感的活动中去逃避问题。&/p&&br&&p&还有社会文化因素,当一个社会群体不接纳我们的一些自然而然的情绪,中国有一句话叫作“喜怒不形于色”,那么当我们的文化不够接纳情绪表达的时候,回避和压抑它们就变成了最佳的一种选择,它可以是对自身(生理)有害的一种应对方式,例如,吸毒。也可能是非常隐形的自我伤害模式,例如工作狂,影响地可能是人际关系。&/p&&br&&p&&b&参考文献 Reference :&/b&&/p&&p&&b&1. &/b&European College of Neuropsychopharmacology. (2014, October 18). Pathological gambling is associated with altered opioid system in the brain. &em&ScienceDaily&/em&. Retrieved September 27, 2016 from &a href=&///?target=http%3A///releases/.ht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releas&/span&&span class=&invisible&&es/.htm&/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2. 图片来自网络,出处见图片&/p&&p&3. 图片来自coursera The addicted Brain &/p&
更新:由于匆忙,经知友指出引用问题赌博成瘾的文献理解有误,我先删除,后续有时间再做更新。 成瘾,是对上瘾的物质或行为有非常强烈的渴求欲望(Craving),开始对自己的行为失去了控制,在负面后果之下,强迫地停不下来的状态,称之为成瘾。有的时候,我…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铲屎官,学过医只提供片面观点。根据之前看到过的一篇报道和American society of addiction medicine (ASAM) 日修改的关于成瘾的定义,不管是对酒精毒品,还是对赌博和性的成瘾,都不仅仅是一种行为问题,而是一种原发性的慢性大脑疾病。是大脑在处理奖励机制,动机,记忆以及相关反馈通路的这整个过程中出了问题,然后反映在行为上就是通过使用一些物质或者一些行为来病态地追求奖励和慰籍。&
成瘾人群的大脑中出现的病变区域及其对行为方式的影响这里有具体的描述:&也就是说不管是在滥用药物的还是行为性成瘾的人群中,都是大脑部分区域的一种功能失调(不知道是不是你问的「生物学区别」)。关于药物的影响,有种说法是额叶的形态、联通性和功能在青春期和成年的时期仍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所以较早的接触药物会对额叶的形成以及成瘾的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然后基因也会很大程度影响成瘾发生的几率,与后天的环境因素一起作用,决定它的发展程度。&
这种问题真不是几段话能解释清楚,而且就像@vieplivee 说的,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始终在发展当中,各种理论都有。真的感兴趣不如自己去找些书来看,也来得更有乐趣。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1678571次
积分:17806
积分:17806
排名:第398名
转载:1256篇
译文:24篇
评论:25条
(10)(2)(2)(7)(3)(1)(3)(1)(1)(1)(1)(1)(2)(1)(7)(4)(36)(121)(25)(2)(5)(13)(62)(2)(6)(2)(17)(14)(26)(23)(9)(17)(105)(61)(29)(32)(44)(99)(82)(14)(47)(57)(78)(102)(50)(60)大脑的「行为性」成瘾与毒品、药物类成瘾有什么区别?心理上有什么区别?
我的图书馆
大脑的「行为性」成瘾与毒品、药物类成瘾有什么区别?心理上有什么区别?
,Biologin
只提供片面观点。根据之前看到过的一篇报道和American society of addiction medicine (ASAM) 日修改的关于成瘾的定义,不管是对酒精毒品,还是对赌博和性的成瘾,都不仅仅是一种行为问题,而是一种原发性的慢性大脑疾病。是大脑在处理奖励机制,动机,记忆以及相关反馈通路的这整个过程中出了问题,然后反映在行为上就是通过使用一些物质或者一些行为来病态地追求奖励和慰籍。
成瘾人群的大脑中出现的病变区域及其对行为方式的影响这里有具体的描述: 也就是说不管是在滥用药物的还是行为性成瘾的人群中,都是大脑部分区域的一种功能失调(不知道是不是你问的「生物学区别」)。关于药物的影响,有种说法是额叶的形态、联通性和功能在青春期和成年的时期仍在不断成熟的过程中,所以较早的接触药物会对额叶的形成以及成瘾的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然后基因也会很大程度影响成瘾发生的几率,与后天的环境因素一起作用,决定它的发展程度。
这种问题真不是几段话能解释清楚,而且就像@vieplivee 说的,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始终在发展当中,各种理论都有。真的感兴趣不如自己去找些书来看,也来得更有乐趣。
,精神病学,心理治疗爱好者
想对提问者涉及的对象作一归类:毒品成瘾;赌博、网络成瘾;色情、性方面嗜好;神经性贪食-厌食障碍;购物、恋爱、工作、锻炼等过度的冲动性或强迫性行为。
“上瘾”,大约指一种心理和/或生理的依赖,表现为体验过程中的欣快感与切断体验后的生理性(诸如大汗、痉挛、口吐白沫、瞳孔极度放大等等身体功能混乱的症状)/心理性(烦躁、郁闷、失眠、焦急等等心理不适症状)的“戒断症状”。
大脑里有一个“犒赏系统”,这个系统相关的某块大脑皮层受到刺激人就会有欣快体验,去除刺激后个体会对之前的欣快体验产生渴望,这是产生心理依赖的基本机制。
毒品成瘾,须要通过药物治疗其生理依赖,好像是有可能两周就治愈吧?并看到过文献说药物治疗后可使患者再度使用毒品时产生厌恶感。但是仍有不少患者戒毒后复吸,这是因为心理依赖太难克服。吸毒时的强烈欣快感使患者即使摆脱生理上的不适但无法摆脱心理上对重获欣快感的渴望,同时已经证实患者长期使用毒品对其记忆力及大脑结构(神经轴突、突触)均有损害作用,这导致患者戒毒后倾向于复吸(自我感觉不良,吸毒寻找慰藉)。
赌博成瘾和网络成瘾是已经成立的诊断,主要是心理依赖。貌似有研究证明这种成瘾有遗传基因起作用,就是说如果我有网瘾基因那么我就更可能成为一个网瘾患者。患者需要不停的行为带来的刺激来获得满足,否则就会有心理上的戒断症状。羊叫兽的电击疗法,好像满管用的?治完都没行为能力了,也就不存在行为问题了。
色情、性方面嗜好……有基因因素,性激素水平的因素,生活环境与个人经历的影响因素,心理发育不良的因素——一般程度的爱好完全是正常表现,另外据所知露阴癖、恋物癖、窥阴癖等等伴随情绪上的痛苦体验,这不能说是“上瘾”吧,应该算作是行为障碍的一种。
贪食-厌食症往往相伴随,它说起来不算是成瘾的一种,而是一种机制复杂的心理病症——个人理解为对外部世界问题的应对不力,于是将矛头指向自己,通过难以抑制的不断进食、然后呕吐的行为来缓解压力。不过有研究说这个人群也很倾向于产生酒精、药物依赖,可能是为了控制饮食方面的问题;同时他们也会像酒精、药物依赖者一样试图掩盖自己的问题。产生这种问题的人有相似的体形、形象方面的遗传特征。实际上正常人在情绪低落的时候多吃东西也有助于心情好起来,也许这和刺激胃壁的迷走神经有关?
冲动性的、强迫性的行为,也常偶尔发生在正常人身上,这是对心理不良状态的转移注意力的调试。冲动性行为过后将有后悔情绪,强迫性行为过程中会有痛苦、矛盾感,如果是反复的不能控制的自觉痛苦希望摆脱的强迫行为是强迫症,不能算是成瘾。
&img src="/DownloadImg/8/.jpg" data-rawwidth="1140" data-rawheight="6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40" data-original="/93/8e/938e47bbbac_r.jpg"&本图表仅适用于正常人在正常情况下的等级。其中等级是指相关事物熟练体验后。名词解释:平常娱乐(单机电子游戏 小霸王类简单游戏 看电影 电视剧 小说 比赛 刷微博 刷微信 逛知乎 棋牌麻将.....)电子竞技(星际 魔兽 DOTA
LOL.....) 传统竞技(各类体育竞技运动)赌博(赌场各种项目 彩票 中国股票 凡是胜率在50%以下)---------------------------------------------------------------------------------------------------------------------图表中依赖性参考因素有两个:获取难度:每次获取需投入的时间 金钱 精力大小。多巴胺分泌程度:如图酒&烟&性&海洛因所以越容易获取,多巴胺分泌越高,依赖性越强,越会成瘾。另外当长时间刺激相同受体分泌多巴胺,大脑会行成抗体保护。这导致喝酒 吸烟 感情 吸毒等用相同量不会产生以前那种愉悦快乐的感觉,需要更多更新鲜的刺激分泌才行。所以会喝更多的酒 抽更多的烟 吸更多的毒 找更多的情。或是中间停止一段时间。多巴胺虽然是非常重要因素,但成瘾还有血清胺、肾上腺素等共同作用。
,憎恶伪科学
Opponent Process Theory对这一现象算解释得蛮靠谱
这个理论主要是说,大脑对某种刺激会有两个阶段的反应。阶段A:原始反应,如兴奋。阶段B:后续反应,兴奋平息后的倦怠感。而在反复受到刺激后,阶段A保持不变,但是阶段B会提前开始,而且时间延长,强度也增强。你可以把阶段A和阶段B的反应看做两条正负曲线,而它们的叠加就是整体反应。所以在A.B的共同作用下,反复刺激后产生的兴奋感会迅速减退,而之后的负面感受会更持久更强烈。很多容易让人“上瘾”的东西跟黄赌毒一样,都会对大脑产生刺激,激发一系列如上所述的反应,这些“瘾”本质上确有共通性。
「瘾」本身,可以视作对某种习惯或行为有强烈要求反复的心理依赖。这种依赖的根源,可能是出自于孤独感。当人们感到孤独时,会追求实现人和人、人和世界的结合。当人们沉溺在「赌博、进食、性」中时,其实是「通过自我引起 -- 或借助于毒品或 -- 的恍惚状态 -- 就是一种形式的纵欲。在短暂的极度的兴奋中,世界消失了,与世隔绝的感觉也随之消失」[1] 由于这种效果持续时间很短,孤独感和恐惧感还会重新上升,就需要重复这个动作,于是会引发「瘾」。或者当人们沉迷于自己的工作/创作中时,「创造者同他创造的物质 -- 组成人的周围世界的物质达成一致」[2],由于这种统一和纵欲一样,是种假统一,并不是在爱中实现的人和人之间的统一,它的效果依然有限,也会继续唤起人类的不断重复。_____[1] [2] 原文出自弗洛姆《爱的艺术》
,is defining mind by probability...
只就游戏上瘾谈下个人看法:
上瘾的定义:对上瘾事物很迷恋,迫切想得到或进行,以致干扰到其他正常活动顺利进行,且对其他新事物失去兴趣。
游戏并非进行过度才上瘾,正相反,是因为不了解,而产生对神秘事物的渴望,比如画面等。
据我个人经历,小时候大人越是禁止我们玩游戏,想玩的心情就越强烈,而当大学时,有了个人电脑,想玩什么都行的时候,反而觉得游戏没趣,浅尝则止,因为游戏其实很简单,比如打怪升级。
而真正导致很多青少年长时间地投入游戏事业中的诱因,却是社会心理,比如归属感(SNS)、成就感(玩游戏比现实生活简单多了)等。
推理之后,个人觉得之所以会对特定事物上瘾,是因为特定事物对上瘾者有其特殊的意义,有点似弗洛伊德的“移情”概念,不是非得上瘾,醉翁之意不在酒
当然,许多人上瘾后缺乏理性思考,基本上本能驱动,很难与之交流,就跟吃了春药一样难以自拔,这类上瘾的生理状态 跟 嗑药 无异,什么大脑XX部位产生
类XX激素,激发或抑制X X 刺激的阈限提高或降低。
,三代为厨,结果我只会吃
待修改、补充接下来的描述和结论通过参考《变态心理学》第九版(作者:劳伦·B.阿洛伊、约翰·H.雷斯金德、玛格丽特·J.玛诺言等)后得出首先与根据问题本身,“行为性”上瘾的对立我以药物成瘾代替毒品成瘾来回答。有些结论我自行进行了推广,如有不同意见请在评论提出,我会进行适当修改。一.什么是药物依赖和滥用&推广这个词的出现应该是源于药物上瘾,“药物使用对躯体化学物质的改变已经到了原本'正常'的状态变成了被麻醉状态的地步,因此躯体为了感觉正常就需要药物,这就成作为上瘾。与此形成对照的是心理学领域药物的滥用——滥用者不断地趋向于把药物作为了他或她生活的中心——称作心理依赖。“传统的药物依赖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酒精依赖;尼古丁依赖;其他心里药物的依赖(抑制剂、兴奋剂、致幻剂、大麻和大麻制剂)其中抑制剂包括:鸦片剂(鸦片、吗啡、海洛因、美沙酮等等)、巴比妥酸盐(强力镇静剂;与酒精同用会产生协同效应)、其他镇静剂与非巴比妥酸盐兴奋剂包括:苯丙胺、可卡因等等而现在,这种上瘾和依赖的状态推广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就有了相对应的行为。二.如何判定是否上瘾(具体表现&包含行为性与药物的区别)上瘾与否这个问题的本身并不在于药物或行为,而在于人进行该种行为的方式。一个人做一件事本身并不意味着依赖或者滥用。因为生理上可能对于这种行为上瘾了也可能没有,但是有如下标准来判定。对该行为或药物上瘾:1.完全专注于该行为或药物。大量时间都用于为了进行该项活动所需的行动,或者用于进行该行为(比如打游戏或者嗑药),或者从该行动带来的副作用中恢复过来。2.无意的过度使用3.脱瘾4.一直都希望或努力控制药物的使用或降低进行该行为的频率5.为了该行为或药物放起了重要的社交、职业或娱乐活动6.不顾与药物相关的问题持续进行或用药。药物独占的情况:耐药性。躯体适应了药物,从而通常使用的剂量就不再产生希望得到的结果了,这种现象北厂作为耐药性。对于该种行为或药物依赖:1.重复出现的、与之相关的未能履行其主要角色义务(如旷工旷课、对孩子疏于管教)2.在身体处于危险的情况下重复出现药物使用或行为(酒后驾车)3.与之相关的法律问题(强奸、偷盗、抢劫等违法或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4.不顾由此引起的社交或人际问题而继续为之
,整干货,不叽歪
可以参考下《新知客》2007年第7期中,瘾的解析一文
,心理咨询师/一线戒毒工作者
很简单,肯定有一定共性。但是毒品在心理成瘾之余还有生理毒瘾,一旦戒断就有强烈的戒断反应(尤其是传统毒品)。一边是欲仙欲死,一边是生不如死,这种选择带来的后果反差是其他任何瘾都难以企及的。
建议参考《习惯的力量》。个人认为某些成瘾的行为类似训练小狗的奖惩机制。书中对习惯的阐释:习惯是我们刻意或深思后而做出的选择,即使过了一段时间不再思考却仍继续、往往每天都在做的行为。这是我们神经系统的自然反应。习惯成形后,我们的大脑进入省力模式,不再全心全意地参与决策过程,所以除非你刻意对抗某个习惯,或是意识到其它新习惯的存在,否则该行为模式会自然而然地启动。你想改变习惯,先要了解你属于你自己的“习惯回路”习惯回路由暗示、惯常行为和奖赏三部分组成。
发表评论:
馆藏&19352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毒品为什么使人成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