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培养一年级学生听课的良好习惯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所有文档均可在线免费浏览,需要的朋友请看好是否是自己需要的文档。所有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大家参考学习,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侵权,敬请及时告知,本人会及时删除侵权文档,竭诚全力为您服务!!!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听课的良好习惯
下载积分:1782
内容提示: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听课的良好习惯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60|
上传日期: 09:36:46|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怎样培养一年级学生听课的良好习惯
官方公共微信家长课堂:怎样培养孩子良好听课习惯?_百度文库
家长课堂:怎样培养孩子良好听课习惯?
家长课堂:怎样培养孩子良好听课习惯?
平时教语文课的孙老师特别强调习惯的作用。她经常说:“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习惯对人的影响是很关键的。”为了让同学们养成上课认真听课的好习惯,上周六,孙老师还专门布置了一次口头作业叫“上课怎样听好课”,并要求大家上台发言。同学们都很踊跃,班长王晓旭率先发言,起了个带头的作用。
王晓旭胸有成竹地站起来,清了清嗓子,大声说:在一年级的时候,老师就告诉过我上课怎样养成听好课的习惯,他说上课要用“五用”法,就是:用耳听、用眼看、用嘴说、用心想和用手记。
用耳听就是认真听讲,不光听老师讲课,还要听大家的讨论,听老师是怎样解答同学们的疑问的;
用眼看就是认真看教材,看老师的表情、手势和板书;
用嘴说就是默默复述老师讲述的重点,并大胆回答老师的问题;
用心想是上课时对新知识进行积极的思考,不能开小差;
用手记是要记下老师讲课的重点。听课时要边听边记笔记,或者在教材上圈圈点点,画出重点和难点,并及时记录下自己的理解。
“上课时不要吃零食……”张莉补充说。
“ 上课不要交头接耳, 要集中精力听课……”刘浏回答。
最后老师总结说:“大家的发言都很不错,但是王晓旭同学说的‘五用’法最全面,也最具体,大家都可以学以致用。”
丁丁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难怪以前自己经常听不懂课呢!原来,听课也要养成这么多的好习惯!他从这次口头作业中学到了很多。
每天三分钟,收获好习惯
好习惯:课前做好物质准备。
每天临睡前准备好第二天上课需用的学习用具,以免上课时因为找学习用具而分心,或者因为没有必要的工具而听不懂课。
(1)常规的学习用具主要包括课本、课堂笔记本、练习册、铅笔、橡皮等。
(2)还有一些特殊用具,比如老师提前布置的需要我们准备的工具,如查阅的资料、字词典、辅导材料、实验器材等。
据调查研究,一个人从外界获得的信息90%都离不开视觉,所以,观察是我们获得信息的主要百度攻略&新浪教育 提供,更多精彩攻略访问1
贡献者:dkjt63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上传时间:
56官方微信
扫一扫发现精彩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
说起习惯,我首先想到的就是培根所说一句话: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人一但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是好习惯,则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一辈子。良好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形成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把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能作为自己的任务,而更应注重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使其成为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受益人。
一、培养学生听
听音乐的过程就是一个体验、理解、想象的过程。&听&是学习音乐的基础,音乐教学中的任何活动都要在&听&的基础上进行,可见听在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要学会一首歌,首先就要学会听。因此,音乐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学会听音乐的方法,养成认真聆听音乐的好习惯。随着参与听赏的深入,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从感官的欣赏到理性的分析,根据旋律的起伏与平稳、节奏的紧凑与松弛,以及不同的力度、速度、节拍、调式、演唱形式等,来&听&出音乐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情绪、风格和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当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前提下,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把音乐作品的内涵和&美&挖掘出来时,学生就会对聆听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由被动的&要我听&变为自觉的&我要听&,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现在的歌唱教学,特别是低年级的歌唱教学,一般都是以听唱为主。我们老师也是想尽办法让学生多听,因为听多了他们自然就会唱了。可想而知,如果学生学会了聆听音乐,那么对于我们的歌唱教学就会变的轻松多了。
在平时的音乐课中,我常是这样做的:
1、静静聆听。
不发出任何声音,带问题倾听,如:听听唱了些什么;听听有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等。这需要我们教师从一开始就进行锻炼,从学期开始就进行训练,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就能很快的掌握良好的听的习惯。
2、听加动。
一般是放在第二次聆听的时候采用,如加上动作聆听,嘴巴不发出声音,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做动作等。其目的是加深学生听的印象,让学生能进一步了解体会歌曲或者音乐。
二、培养学生看
这里的看,是指学生要学会看老师,学会注视老师的一举一动。如:看老师的动作、手势、乃至一个表情,知道老师通过这些动作、手势、表情传达的是一种怎样的信息,知道这个时候自己应该怎么做。看考验的是教师的能力,考验老师能不能抓住学生的心。
首先要理解所看对象的意思。我们先要让学生知道老师的这个手势,动作,表情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不然看就没有实际意义了。
其次,在理解基础上学会进行师生互动。就是训练他们看到这个手势,动作,表情应该怎么做,这些无声的语言需要达到相互的默契。比如:教唱歌曲时,有时学生的咬字会不清楚,我从不刻意去说,这个字应该怎么唱,嘴巴应该怎么张,只说:&小朋友看老师的口型,你的嘴巴要张开和老师一样。&他们马上就会了。经过几次练习。下次只要我在前面张开嘴巴和他们对口型,他们自然就会学我的样子了。
三、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情感体验的良好习惯
1、注重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我常这样启发学生:作曲家在每首音乐作品里面都表达了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它像一个个谜藏在乐曲里面等着我们去发现,你能发现它们吗?看看你能不能成为作曲家的&知音&!想一想,你可以怎样把这种情感用音乐的方式表现出来?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理解音乐作品,做到用心演奏,用情歌唱,努力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进而陶冶其情操、启迪其智慧,激发其对美的爱好和追求。并通过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实现小学音乐新课标中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重要理念。
2、注重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卫生的演唱发声方法
在音乐课上,有时会遇到学生&喊唱&的现象,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儿童表现欲的驱使,他们会为了显示自己声音大,而用上全身力气喊唱。另外,高年级的同学有时也会因为特别喜欢某首歌曲,在演唱时相互感染群情激奋而出现&喊唱&的现象。但是&喊唱&是一种不卫生、不科学的演唱方法,因此,教师必须因势利导予以纠正。如在演唱三年级学生演唱教材歌曲《摇篮曲》之前,我启发学生:&大家知道什么是摇篮曲吗?摇篮曲是一种哄孩子入睡时演唱的歌曲题材,我们如果想让妈妈入睡时,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我们的声音应该怎样?&学生都会说:&要轻轻地唱。&在整个演唱过程中,歌声轻柔亲切,充满了催妈妈安睡的关爱之情,没有一个学生再喊唱。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不管是音乐教师也好,就是其他科目的老师也罢,都在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这就要求我们第一线的教师不断地思考、探索和创新。然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是艰苦的,言传身教给学生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则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学生良好听课习惯的养成老师要严格要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对课堂上能按要求表现出色的学生及时地表扬、鼓励,为其他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对达不到要求的学生及时向他指出,并引导其认识到坏习惯所带来的危害,力争使每个孩子都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并成为一种自然。因为好习惯,益终生!(西乡塘区大塘小学 黄云霏)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