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查出自闭症tsktkf后遭受家里人嫌弃,该怎么办

当前位置: >
孩子患自闭症怎么办?五妙招解决自闭症
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宝宝能够健康成长,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健康,还包括上的健康。可是并不是什么都事事如意的,还是有一些孩子患上了,家里有自闭症的孩子的话,会让整个家庭蒙上一层阴影,虽然目前并没有什么立竿见影的治疗方法,但是却并非无招可用。
第一招:早期发现 细察蛛丝 儿童自闭症在发病以前往往没有显着的异常特征,因此容易被家长忽视,但这并不意味着自闭症不能早期发现。如果孩子在两岁前出现以下情况,就需考虑请专业人员进一步评估和密切观察了:对语言逗笑缺乏反应,却对音乐特别敏感,喜欢看广告;对普通玩具缺乏兴趣,却对某些非常规的玩具物品非常着迷;喜欢来回奔跑或旋转,不会与人玩互动游戏;与人缺乏视觉接触,呼之无反应;不会主动用食指指物,有需要时即抓着别人的手拖向需要的物品;直到18个月还不会叫爸爸妈妈。 第二招:主动出击 无须等待 有些家长虽然觉得孩子有问题,但往往希望只是暂时问题;有些家长甚至相信开口越晚越聪明,采用消极等待法;有些家长则带着孩子辗转各大医院,寻求名医确诊,结果往往错失早期最佳治疗期。其实对自闭症患儿,两岁至三岁的早期干预对预后影响十分显着。因此,如果怀疑存在自闭症或其他发育问题的儿童,主动出击是制胜的重要法宝。家长应积极寻求早期治疗干预。 第三招:多管齐下 综合治疗 自闭症没有单一特效的治疗方法,多管齐下的综合治疗已被广泛认可。其中训练是首选的方法。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问题是语言落后,只要进行语言训练即可,其实语言的发育与运动和认知等其他功能的发育密切相关,训练方法也应综合兼顾;其次,自闭症儿童的刻板特征使得其习得技能很难泛化,需要在不同场合对其进行训练和教育,使其适应不同的要求;对于出现自伤、攻击、兴奋躁动、睡眠障碍等症状,可由专科医生处方药物治疗。但对一些未经科学验证的方法不宜盲目采纳,以免给儿童带来不良影响。 第四招:全面评估 因能而异 自闭症的治疗应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而采用不同治疗训练方法,即使是原理相同的治疗方法,实施时也需根据发育状况加以调整。同一个患儿,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应采用不同的策略,因此特别强调个体化的训练。全面评估往往是了解儿童特点、选择有效治疗的基础。如发育水平未满三岁的患儿,应以个别训练为主;发育水平已经达到四五岁的患儿则应以集体教育配合个别训练。定期进行复评对调整治疗训练方法十分必要。 第五招:巧妙安排 坚持制胜 由于自闭症是发育性障碍,不会自然痊愈,治疗的效果往往是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渐显现的,而且随着儿童的成长,对功能的要求也会逐渐增高,不同阶段有不同目标,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有些家长舍弃自己所有生活,全身心投入,希望立即见效,结果往往自己身心疲惫,训练也难以坚持,效果难尽如人意。因此,我们建议家长要先学会接受现实,在做好长期作战准备的前提下,和专业人员一起,分阶段规划治疗计划以及家庭的安排,争取获得较多资源的支持,给自己和家人留下一点自由空间,使家庭仍能成为快乐的基地,这样生活和治疗才可持续进行。 只要发现了孩子有自闭症的倾向,各位家长就要及时应对,不要越拖越严重,最后给孩子造成的伤害会非常大。应对自闭症,最好的方法就是及早治疗!
相关文章:
向医生咨询相关问题
有问题向医生咨询,百万医生在线解决您的健康问题。
大家都在搜:
健康加油站孩子查出自闭症后遭受家里人嫌弃,该怎么办? ...
一房一厅, 积分 1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 积分
一房一厅, 积分 121, 距离下一级还需 79 积分
我的喜欢笑啊。但是相对的。也很容易哭。。非常情绪化。
一房一厅, 积分 1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2 积分
一房一厅, 积分 118, 距离下一级还需 82 积分
你不要放弃。会好的。祝福你。
早期干预的话有可能康复的,最起码会比不干预好啊。我曾看过一个自闭症双胞胎的故事,爸妈都是高材生,小孩子两岁多的时候被确诊为自闭症,但他们没放弃,后来经过康复治疗,一个已经和常人差不多了,另一个差一些,不过父母付出了很多很多。得了自闭症真得是非常不幸,但是不能放弃啊,孩子除了父母没有依靠了。
两房一厅, 积分 2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5 积分
两房一厅, 积分 27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25 积分
楼主一定要坚强
一房一厅, 积分 1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 积分
一房一厅, 积分 193, 距离下一级还需 7 积分
妈妈要加油!
两房一厅, 积分 4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两房一厅, 积分 4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88 积分
一房一厅, 积分 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8 积分
一房一厅, 积分 8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18 积分
看了心真痛,他只是自闭不是傻呀.
一房一厅, 积分 1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63 积分
一房一厅, 积分 137, 距离下一级还需 63 积分
坚强点,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关爱。。。
支持,强烈支持。自己内心得先强大起来,自己的关都过不了,何谈小朋友的事。
一房一厅, 积分 18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 积分
一房一厅, 积分 183, 距离下一级还需 17 积分
抱抱LZ,当妈的一定要坚强,就算自闭症也有得治的,看看这个博客吧:
客户服务热线:020-&&&邮箱:&&&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意见或头数,请点这里在线提交&&&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广东天地正律师广州分所
& 广州亿王 &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
用微信扫一扫自闭症孩子多经历被劝退 专家建议陪读制_新浪教育_新浪网
自闭症孩子多经历被劝退 专家建议陪读制
  10月9日早7点,妈妈送小磊到校门口。小磊今年14岁,自闭症儿童。今年在海淀某中学上初一。
  李明(化名)失学了。他的课堂,从北京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世纪小学四年级的教室变成了家里。
  9月底,在一起30余位家长联名劝退疑似孤独症学生和罢课事件中,他失去了读书的机会。在这些家长的描述中,他是个打同学、打老师,大声哭闹的学生。
  而在此几天前,深圳也曾发生类似劝退事件,一名孤独症儿童被19名家长联名劝退。
  但在中国公益研究院今年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显示,绝大部分自闭症家长认为,孩子应该随班就读。
  通过走访,记者发现发生在孤独症孩子身上的“被劝退”事件绝非个案,从他们的经历中,透露出目前的教育环境似乎并未做好接受他们的准备。
  10月12日下午3时,下课铃响。10岁的洋洋绕开班级在校门口排的长队,冲出校门。他双手前后不规律地晃动,嘴里不时哼着的,是只有他才懂的语言。
  身后的这所打工子弟学校,夹杂在一片简易民居和厂房之间,仅有两栋简陋的两层校舍和一个狭小的操场。
  这里接收了洋洋一个曾被学籍片区的名校拒绝入学,又被另一所小学劝退的自闭症儿童。
  “慢点儿,洋洋,等等姐姐。”陪读的小姐姐刘华(化名)跟在身后喊道。21岁学特殊教育出身的刘华,陪伴洋洋近1年了,她试图探索洋洋沉浸其中的世界,“可我始终弄不懂他在想什么。”
  洋洋有双明亮清澈的大眼睛,但他的眼神却总是越过眼前的人,飘向远方。他对周围的一切似乎无动于衷;喜欢转着圈走路,不喜欢别人触碰;会整晚不睡觉,撕心裂肺地哭……
  洋洋妈曾经很绝望,“他对我来说就像一个谜。任我求他,骂他,都没反应。他不懂得正常与人交往的方式。”
  行为刻板、存在社交障碍和语言沟通障碍,是自闭症群体的特征,但每一个自闭症孩子的表现也有不同。洋洋妈能很快描述出儿子的行为特性,并会特别强调洋洋从未攻击过人。
  尽管医生强调,自闭症将伴随洋洋终身,但像很多自闭症家长一样,洋洋妈希望儿子能走出孤独。而融合教育,正是她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他要在普通学校才能学会与人交往。”
  班里的特殊孩子
  在各类培智康复机构训练5年后,2010年,8岁的洋洋已能与人进行简单对话。
  洋洋妈考察过一些培智学校,但那里的孩子翻来复去念“a、o、e”,计算简单的加减法,这些洋洋都会了。
  洋洋妈打算把儿子送入普通小学。按学籍片区划分,洋洋应该分在海淀区一所名牌小学。
  2010年秋季开学前,洋洋妈专程带儿子去学校拜访校长,结果连校领导的面都没见着。这所学校曾有位老师的孩子也是自闭症,但只在学校读了一个学期,就转到培智学校。校长认为,有特教老师的地方,更适合自闭症儿童。
  想到名校的竞争压力,洋洋妈改变思路。听说家门口的小学曾接受过福利院孩子,她托关系找到校长,终于为洋洋争取到试读机会。
  但学校没有陪读先例,“校长担心进班陪读会影响课堂。”专为洋洋上学聘请的陪读小姐姐,最终只能站在教室外面张望。
  洋洋很快显出与众不同。
  上课第一天,不懂上课规矩的他焦躁地晃动身体,嘴里发出含混不清的怪声,椅子摩擦水泥地面的刺耳声引起师生侧目。
  班主任立即制止,就像火上浇油,洋洋的身体摇摆幅度更大,嘴巴发声更响,最后大哭起来。无奈之下,班主任只好让守在门外的“陪读”把洋洋先带回家。
  接下来的几天里,洋洋的情况在变糟,上着上着课,要么长时间发呆,要么走出教室,要么自言自语,或是无来由地大声哭叫。但老师没有给予这个特殊学生更多的“安抚”。
  “他们和别的孩子不一样,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包容。”这是几位自闭症家长发出的共同感慨,社会对自闭症的了解太少,制度对这个群体的支持不够完善,让孩子们的求学之路非常艰辛。
  遭遇劝退危机
  洋洋第一次的学校生活,仅仅维持了5天。
  对劝退的恐惧,无时无刻不盘亘在为孩子争取上学的自闭症家长心中。洋洋妈也不例外,在那5天里,“我的心一直提到嗓子眼,总是担惊受怕,拿电话的手直打哆嗦,生怕学校把洋洋退回来。”
  第5天,洋洋妈主动约班主任商量,希望能找出一套方案让洋洋融入班集体。
  但班主任很无奈。“我不想当劳模,只想把我的分内事情做好,把班级带好。我不知道怎么去和你家孩子交流,我无能为力。”
  在记者接触的5个个案中,有4个自闭症儿童都曾遭遇劝退危机。有的坚持留下,有的则选择离开。
  鑫鑫遭遇的劝退更是频繁。从幼儿园开始,园长曾多次让鑫鑫不要再来上学。执着的鑫鑫妈会喊上全家人一起送孩子。老师说,鑫鑫会爬窗,她就掏钱为班里的窗户装护栏。
  到了小学二年级,他遭遇了最大的劝退危机:被全班43名家长联名要求劝退。
  那一次的导火索是交作业事件。鑫鑫和同学一起排队交作业,轮到他时,老师没收,鑫鑫又重新排队,老师又没接过去。“那个老师平时对他很好,但不知道为什么那次没接他的作业本。”
  对于行为刻板的自闭症孩子而言,当规则一再被打破,就不知该怎么办了。鑫鑫直接将作业本扔出去,砸到女同学脸上。那次,鑫鑫妈带着女同学去看病,买了同学喜欢的天线宝宝赔礼道歉,但直接遭到家长拒绝。
  “他们说我儿子有暴力倾向。”1张嘴面对43张嘴的那一刻,鑫鑫妈很无助。“当时真的很难受,我的声音那么小。”
  “你们要不想接受他,你们就转走。”这次劝退,最终因为校长的坚持,让鑫鑫得到了继续上学的机会。如今,他已是一名初一学生,弹得一手好钢琴。
  “自闭症孩子需要很大的人力资源,比学校接收的其他残障学生更难带。”西总布小学教学处的孙全红老师指出,她曾去过自闭症康复机构,那里的孩子多是特教老师一对一、二对一,甚至三对一地进行培训。而普校老师要面对的是全班三四十名学生。
  曾参与联名劝退的家长表示,他们并不是嫌弃自闭症患儿,也希望那个孩子能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教育,但不应建立在严重影响其他孩子学习的基础上。
  另一位参与的家长指出,在随班就读政策面前,无论是自闭症儿童、家长,还是学校、老师、学生,都没做好充分准备,导致问题接踵而至。
  探访对象
  什么是自闭症?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属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一种特殊类型,一般发生在3岁前,以男孩多见。1943年,自闭症最早由美国精神病专家坎纳在临床医学中发现。自闭症的主要表现为儿童的社会化障碍、沟通障碍和重复刻板局限的行为与兴趣。
  洋洋 10岁,被学籍片区名校拒绝入学,在第二所小学就读5天又被劝退,目前在一所郊区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读三年级。
  鑫鑫 13岁,幼儿园时就频繁被劝退,小学二年级被43名家长联名要求退学,最终留在了学校,目前就读初一。
  唐唐 20岁,小学二年级被10多名家长劝退,转到培智学校一年后,重返普校,完成9年义务教育,读职高一周被劝退,目前在家。
  小磊 14岁,在郊区普校顺利完成小学学业,目前就读初一,与老师同学关系融洽。
  (文中孩子均系化名)
  小磊的小学账单
  陪读:请特教专业的陪读4年,工资2500每月,包吃包住,年底奖金,每年4万左右,4年共16万元。
  课业辅导:请语文、数学家教,每年1万元左右,6年总共花费约6万元
  总计:小学六年除学费外,学业花费22万元左右。
  10月12日,放学时间,海淀郊区一打工子弟学校,同学们排队出校,洋洋(右二穿蓝衣男孩)径直朝校外走去。
  包容下的“转机”
  洋洋被第一所学校劝退时,班主任曾对洋洋妈说,“与其让他在学校呆着,不如回家学做一碗西红柿鸡蛋面”。
  但洋洋妈很庆幸自己的坚持。
  她给洋洋找到了一所愿意包容洋洋“缺点”的打工子弟学校,这里的同学也不明白,洋洋为什么会无缘无故在课堂上哭。但六一儿童节,全班同学送给洋洋一张卡片:“洋洋,我们都很喜欢你,希望你以后不要那么爱哭。”
  老师杨春辉仍把洋洋看成一个听话的学生。“他很乖,告诉他不要乱动,不要哭,过3、5分钟他就会停止。”
  现在的洋洋,会指着作业本的“叉”,对老师说“洋洋要红钩钩”。他很少主动举手答题,但当被点名念课文时,他会用不流畅的语言小声朗读。听到同学们给他鼓掌,他会接着读下一篇课文。
  陪读姐姐刘华说,洋洋已经知道要表扬了,这一点点进步,也足够让他们欣喜。
  “其实我不指望洋洋能学多少知识,最关键的是他要学会与普通人交流,融入群体生活。”洋洋妈很感谢这个学校,给了洋洋一个宽容温馨的学校环境。
  “如果是去培智学校,这些孩子还是无法融入社会,社会发展到今天,不能再回到温室时代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韦小满指出,自闭症儿童一定要接触社会,才知道社会的行为规范是什么。让适合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进入普校,对于其他孩子也是有好处的,比如爱心教育。照顾身边的自闭症同学,远比抽象的爱心说教更真切。
  坚守妈妈的困惑
  但并不是所有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学生,都能得到很好的融合。
  坚持让儿子在普校完成9年义务教育,唐唐的妈妈迷惑了。“我开始怀疑,这些年我的坚持,是否真是为他好。”
  唐唐8岁时进入片区的小学就读,但学校没同意陪读,他独自在学校读书,教室外没有陪读小姐姐的守候。
  唐唐总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角落,四周没有同学。
  躲在学校长廊里,唐唐妈看到儿子笨拙地伸出手,主动和路过的同学说话,第一个同学害怕地躲开了,第二个同学又躲开……唐唐伸出的手和肩膀在颤抖,怒目圆睁。
  他的情绪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他曾冲出教室,跑到邻班教室大骂老师,也曾拿起小石头砸同学。二年级,唐唐被10多名家长联名劝退。唐唐回到培智学校学习一年,一年后返校。但五年级时,他突然在班里把全身衣服剪成布条。
  读初中时,唐唐在厕所被同学欺负,他变得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在学校的唐唐经常焦虑,严重时见人就紧张,浑身打哆嗦,嘴里不停发出怪声,脸上青筋暴起。
  “老师和同学并不缺少爱心,只是不懂得怎样与唐唐交流。”唐唐妈感觉,在很多条件欠缺的情况下,尽管儿子在普校完成了9年义务教育,但他的融合教育并不成功,很快又被职校劝退。
  唐唐妈花了两年让儿子放松下来,上午弹钢琴,下午画画、打球、游泳等。现在的唐唐喜欢帮妈妈做家务,边洗碗边哼歌。有邻居说,现在的唐唐,看上去就像一只温顺的绵羊。
  “让孩子随班就读,很多自闭症家长都会茫然。”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执行主任孙忠凯指出,大部分自闭症孩子其实是在随班“混”读。没有专门特教老师、资源教室,并给这些特殊的孩子提供个性化教育,他们就很难融合。
  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更多时候,家长承担了自闭症孩子的融合教育压力。
  小磊妈40多岁,刚染过的头发难以遮掩几缕白发,“都是为小磊上学焦虑的。”
  她曾是一家大型IT公司的职业女性,在儿子3岁被确诊为自闭症后,她开始与自闭症无休止地斗争。2009年,小磊妈辞去工作,毕生的目标是帮助儿子最大限度地融入普通人群。
  小磊被诊断为“中重度孤独症伴随能力障碍”,智商在46分以下。测试时,医生问,什么动物爱吃骨头?小磊说,团团。医生摇了摇头,妈妈却在一边觉得好笑。团团是家里一条胖嘟嘟的黄色小狗。
  有专家认为,这个孩子不适合上普通学校。但小磊妈坚信,融合教育能改变小磊的命运。
  为了儿子顺利随班就读,小磊妈做了大量铺垫:给老师赠送厚厚的自闭症介绍;掏钱请特教专家到校讲融合教育;请陪读阿姨;给儿子的桌椅腿用布包好,防止儿子摇晃桌椅产生噪音;每年六一给全班同学准备一份小礼物,让小磊写感谢卡……
  在小磊的成长学习道路上,妈妈预想到儿子可能接触到的每个人,对各种突发状况做出预案。小磊的老师、同学也接纳了小磊。“很多事情都要家长努力去做,不是把孩子单纯扔到学校。”
  今年小磊读初一,在学校老师眼中是个“有礼貌、乖巧的学生”,妈妈教给他的都会一丝不苟地去做,见到每个人都会打招呼。在家中是妈妈的好帮手,会帮妈妈做饭、擦地板。但厨房厨具都要按他的顺序摆放,铲子排第一,然后是汤勺、漏勺等,妈妈摆错了他会马上纠正。他喜欢烘焙糕点,把糕点分送给邻居和物业。他的梦想是开一家咖啡厅,做一个快乐的烘焙师。
  小磊曾经的小学校长坦言,尽管学校接受了全纳教育的理念,接受了小磊,但学校并没配备特教老师,没有资源教室。小磊的“奇迹”,更大原因在于他的妈妈。
  个案的成功,并不能代表整个群体。从2006年至2012年,小磊就读小学6年中,除学费外,额外用在学业上的钱总计在22万元左右。
  “孩子的未来不应该是妈妈来决定的,应该靠政策。”鑫鑫妈说,融合成功的孩子,家庭经济条件基本都还不错,更多家庭连生存都是个问题,更不用谈教育了。
  他山之石
  美国:美国对自闭症儿童实施融合教育,普通班级和资源教室成为安置自闭症儿童的主要模式。在2003年-2007年,美国自闭症儿童主要安置于普通班级中,且有较小幅上升的趋势,2007年所占比例达89.7%。随着对自闭症儿童的不断关注,其融合教育的支持策略也不断完善,主要有社交支持策略、间接干预策略和学业支持策略。也开发了多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日本:日本对自闭症的发现与研究起始于1952年,从1969年开始日本就将自闭症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中接受教育,挖掘自闭症儿童的潜在能力,通过治疗教育改善自闭症状,让自闭症儿童融入普通人群。
  【现状】
  有局限的随班就读
  百年老校东城区西总布小学至今已进行超过10年的融合教育实践。1999年,该校被命名为“随班就读实验校”,创建了东城区第一所资源教室。目前,该校全体老师都接受过特教培训,并邀请特教专家驻校,指导老师对自闭症孩子进行了个体化教学方案,允许家长全程陪读。
  但该校教学处孙全红老师坦言,驻校的特教专家更多的是辅助和指导,特殊学生的教学压力仍由普教老师承担。“即便家长全程陪读,老师的压力都很大,所以学校只能接受轻度自闭症孩子。”
  孙全红算了一笔账:一位当班主任的语文老师,要教两个班的语文,一周至少13节课。课外,还要辅导学生,做班级管理、备课等。这已是满负荷工作量。如她教的两个班都有特殊孩子,她每周至少要加两节课。
  该校对包括自闭症在内的特殊学生采取双学籍管理,让适应随班就读的孩子留在本校,不适应的保留学籍,先在东城的培智学校康复,好转后返校。
  北京在推广全纳教育理念,即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很多学校在探索融合教育,政府也在不断推进随班就读。
  但韦小满指出,目前相关的各项制度还没完全建立,随班就读只能有条件进行,不是所有自闭症儿童都适合。“没有专业的支持,有的孩子将受到更大的挫折。”
  【建议】
  特教老师进入普校
  “有的普校老师甚至都没听说过自闭症,就算有爱心,也很难去做好。”韦小满指出,在国外,特教老师要求硕士毕业。
  如今特教老师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满足自闭症等特殊学生的需求。韦小满建议,培训还需加强,能让更多专业的特教老师走上岗位。“我希望每一所学校都能配有几位专业的特教老师,并对普教老师进行特教培训。”最近,韦小满一直在向有关部门呼吁。
  “其实我们非常愿意聘请特教老师,既有利于孩子,又能减轻普教老师的压力。”但西总布小学的孙全红老师表示,目前东城区拨付给学校的随班就读经费有限,学校没有多余的钱再聘请特教。
  更关键的是,学校配备特教老师,还涉及人员编制,“这肯定需要政府的支持。”
  据洋洋的陪读姐姐刘华透露,虽然学了5年特教专业,但她的同学毕业后鲜少有从事特教专业工作的,一方面是稳定的特教机构工作难找,另一方面零散的特教工作工资待遇不高,工作前途不被看好。
  【对策】
  陪读制需财政支持
  对很多学校来说,配置特教老师只是画饼充饥。
  对此,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高玉荣建议,至少应建立陪读制,以防止矛盾激化。
  但即便在北京,仍有学校会拒绝陪读,学校也不知道该怎么陪读。在自闭症儿童没有陪读的情况下,任课老师只会分身乏术,为了兼顾一方而舍弃另一方。一些劝退事件,正是由此而起。
  “你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如果伤害到别人,就是一种恶权利,所以要做到不损人又利己。”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理事周静认为,陪读制的建立很有必要。
  高玉荣指出,在国外,针对孩子的特殊需求,政府会有财政支持陪读制,学校会专门为这些孩子聘请特教老师陪读。自闭症孩子失控状态下,陪读老师可以带他离开。
  “这么多年来,一直有人在呼吁建立陪读制度,但至今还没有建立。”高玉荣强调,必须通过法律来建立陪读制,确保这一制度的推行。政府不仅要出台政策,也应从财政上支持和鼓励学校接受自闭症儿童,比如增加对特殊孩子的特殊教育补助。这部分钱在孩子上学后,就由学校来运用,可聘请特教老师,提高相关老师的工资,对老师的付出是一种鼓励。目前,有的地区有一些优惠政策,但还很有局限。记者 王卡拉 萧辉 记者 浦峰 周岗峰
&&& 更多信息请访问: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电话:010-&&|&&&&|&&
教育部直属
你所在省市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本科提前批
不支持Flash每日在线答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产检能查出自闭症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