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如何提高科学素养养

导读: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四大基本理念之一,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因此,生物科学素养的教育内容应主要包括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要真正达到培养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就要求教,这引人深思,这些事情为什么多发生在一些偏僻的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四大基本理念之一。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因此,生物科学素养的教育内容应主要包括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价值5个方面。要真正达到培养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生物科学素养,就要求教师在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转变教育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1 充分利用STS资源
2004年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有171名婴儿因食用劣质奶粉出现营养不良综合症,其中因并发症死亡13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是当前农村消费者遭受侵权的重要领域。自2002年以来,辽宁省工商部门共查处假劣农资案件3587件,案值3150万元;共查获假劣化肥8804 t、种子806 t、农药171 t、农用地膜114。而这些,不过是农村假冒伪劣产品中的冰山一角。这引人深思,这些事情为什么多发生在一些偏僻的农村?因为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还很低。人们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那生物教师就必须担任此责任,首先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知识。
在学习“蛋白质是主要的承担者”的内容时,教师可提供很多日常生活中富含有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品或制剂的照片,比如奶粉、蛋白粉、小孩子吃的初乳素、赖氨酸葡萄糖溶液的说明书、治疗糖尿病用的胰岛素的瓶子等。在新授课时将这些呈现给学生,学生特别感兴趣,那么科学知识的掌握也就很顺利。在这一节课上当我讲完了蛋白质的功能时,穿插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如何检测奶粉或其他物品中是不是含有蛋白质呢?通过这样介绍蛋白质的鉴定方法鉴定待测样品,学生兴致很高,十分乐意接受新的知识。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知识才能练就火眼金睛,才能科学地对待一些商家过分宣传的产品,比如一些修复洗发水中含有蛋白质和氨基酸,有人认为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该洗发水就能修复了,实际上头发及头皮是不能吸收蛋白质和氨基酸的。
2 渗透科学史教学体验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
在生物课本上有一些版块,如科学史话、科学家的故事,对于这一部分教材的处理,许多教师认为它形同虚设,不讲也罢。其实这部分内容就是关于科学史的教学内容,值得好好去开发用,以达到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目的。教师用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时所表现出来的伟大人格魅力来影响教育学生,对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优良的科学品质、崇高的科学精神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如在学习“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后面的科学史话时,教师提到了参与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的科学家――邹承鲁先生,晚年邹老先生还在与伪科学作斗争,被称为科学界的良心。如在学习“孟德尔的豌豆的杂交实验”时介绍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在修道院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提出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分析孟德
尔成功的原因的时候总结孟德尔所具有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的热爱、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向传统挑战的精神。达尔文历尽千辛万苦,用23年时间写就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把科研战场摆在田间地头,几十年如一日,在水稻增产方面创造了奇迹,成为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一大功臣等。同时,一个科学发现的过程包含了科学家的思维、分析、假设、判断、推理等全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怎样实验、怎样思考、怎样解决问题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思维和方法,理解科学过程和科学本质,逐步培养自己的科学能力。
3 加强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重视实验教学、培养探究创新实践能力是新课标的最大特点之一。
通过验证实验培养科学操作技能是构成科学素养的另一个基础要素。新课标对此有明确要求,实验操作能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技能。教学中,教师采用开放实验室、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加强实验操作,让学生多动手,多实践,从操作的角度培养学生的科学技能,并严格要求学生在操作过程中科学观察、记录、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分析和解释实验中产生的现象或数据,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包含总结汇报、文档下载、IT计算机、党团工作、外语学习、办公文档、人文社科、旅游景点、考试资料、行业论文、经管营销、专业文献、应用文书以及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论文:浅谈在生物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中大网校论文网郴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欢迎您的到来!
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发布时间:日
浅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湖南省永兴县实验中学------刘湘芝(中二)
邮编:423300&&&&&&&&联系电话:
【摘要】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得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培养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和能力。
【关键字】中学生物教学&生物科学素养&培养
新的《生物课程标准》把提高生物科学素养作为基本理念之一。&生物学素养&主要是指参加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生产实践活动和个人决策时所需的生物学概念及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可以概括出生物学素养主要是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等要素构成、可见,具备生物学素养有助于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科技的关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充分掌握生物学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自发学习的动力,生物学的学习也不例外,同样兴趣也是其学习的动力。要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最重要的就是让同许们了解学习生物的目的和意义。我们都知道生物是21世纪最有前途的学科,但这只是一个大的口号,对于初涉生物学的高中生来说,很难深刻的理解这句话的深层次含义,老师只有把生物学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讲明白了,让同学们真正的知道生物学能干什么,生物学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可以通过生物学知识解决但现在仍处于一种实验探索的阶段,只有这样才能使同学明白学习生物的必要性,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激发同学们征服问题的欲望,更加有目的的学习生物学知识,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为将来的人生规划储备生物学知识。内在的动力可以成为学生很好掌握生物学知识的关键。
二,.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重视生物实验的学习
可以说一切来源于生活,生物学知识也不例外。在日常的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到大量的生物学事例,鼓励同学要学做一个有心人,随时观察生活,多多积累生物学事件,在大量感性事实的基础上,多思考,多问为什么,变被动为主动,将知识的接受过程转化成知识的挖掘过程。从中体会乐趣,这样可以轻松的减轻生物学负担,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应该养成在生活中寻找答案的习惯。内在的动力是关键。
生物学实验是提高科学素养的最好途径,生物学实验有其特有的目的,方法,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最好选择,学生首先要重视实验课,深刻理解生物学实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实验的过程中能够真正理解原理的内涵,教师在实验课上要做一个引导者,比如在生殖发育的观察,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由量变到质变上,观察的方法由先到后。在引导学生观察的时候要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样的目的一是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观察的部分,同时可以使学生在观察时同时也在思考,这是使思维活动参与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在感性的表象下面捕捉到事实的本质,从而更加深刻的理解一些生物学的规律。也理解生物学知识应用的具体途径,再者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此外,要提倡积极设计实验并且实施实验及验证实验设计的正确性。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创新,实验方法的创新、对照实验的确定、实验器材选择、实验数据收集等方面的创新。巧妙的实验方法是得出准确结论的保证。在分析数据和得出结论的方面也不容忽视,这需要同学们具备一些统计学上的知识,教师便充当这个传授者,引导学生如何分析、归纳和概括相关信息,怎样从复杂的数据中得出一些有规律的结论。同时生物学实验需要设置重复实验,只有这样才能更进一步核实生物学现象和数据的统一性,只有在大量的科学准确的数据上才能得到可信的结论。
初中生物中有许多重要的结论和规律,传统教学中,往往都是由老师直接教给学生。那么现在,我们能否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探索以及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在这种&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长此以往,相信同学们的探索能力一定会增强,也为有志于对生物学科作深入研究的同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科学史的教育,使学生领会科学精神&
我们的社会提倡榜样,无论什么领域都有各种各样的榜样,在生物学教学上对同学们渗透一些生物科学史不但会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同时也可以使他们了解任何事情的成功都离不开坚持不懈地努力,一个实验结论的得出,一项科研成果的发现,背后都有感人的故事,教师通过一些经典的事例,经典的实验,如,胰岛素的发现,杂交水稻的发现,使同学们在接受新知识的基础上,明白如果没有顽强的意志,任何事情都会半途而废,那么现在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小困难真是微不足道,从而增强其克服困难的决心。让同学们懂得科学并不神秘,只有鼓足勇气,不怕困难,有毅力,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科学家。关键在于学习的态度,态度决定一切。
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外,还应具有良好的科学品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正确的科学观和一定的科学能力。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质,首先要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不懂得自身结构和生理,就不可能有效地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也不可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更不可能成为好的医务工作者;没有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知识,何谈优生优育、农作物的高产和优产;没有植物、动物学方面的基础知识,怎能理解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挂图、实物、模型等直观教具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并紧密地和日常生活相结合。如在讲皮肤结构时,引出如何才能使皮肤进行正常地生理功能,有效防止疾病的发生。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认识皮肤卫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学生只有掌握了必要的生物学知识,对提高自身的科学素质就会奠定良好的基矗。其次,良好科学素质的形成,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对人类有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勤奋求实的故事,使学生懂得要想做到事业有成就,必须有顽强刻苦的精神和惊人的毅力。教师应在教学中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多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和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实验学科,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主要是通过观察、实验来获得的。如,叶的结构,通过学生动手、观察、分析得出只有气孔能向外散失水分,靠近叶上表皮的栅栏组织含叶绿体数目多,排列整齐,因此绿色要深一些。使学生明确,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实事求是的作风去认真对诗学习,对待每一件事。良好素质的形成,还需要形成正确的科学观。科学观的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之间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它们都在不断地、有规律地运动、发展和变化。生物学科中处处都充满着这些辩证观点,教师在讲述中可以通过实例加以说明。如,介绍我国用人工方法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与酵母菌丙氨酸转运核糖核酸,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的一面;生物的进化历程与生活过程反映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切都在运动、发展和变化的普遍真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在良好科学素质的形成过程中,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能力。中学教学大纲中特别提出&有条件的学校应适当增加探索性实验的数目,要让学生手脑并用地做实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将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使学生主动获得新知识。如,有丝分裂实验,可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处理方法、不同的染色液和染色时间、不同的压片方法来设计试验;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尽可能让学生选取不同植物的叶片进行实验。这样既可使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勤于猜测、大胆探索的习惯,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和独立进行操作的能力。并在实验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较高层次的心理活动,开发学生的智力,不断培养学生探索、分析、归纳、综合的自学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获得求知本领,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大大提高了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
生物科学素养也是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将来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经济生产、作出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过程的理解,以及一定的探究能力,还要较好地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和科学的本质,形成科学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我们的生物教学就是普通公民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养成教育。显然生物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变学生被动听讲为动手、动脑的主动参与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在观察,调查,实验,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推理、判断和反思等探究活动中,既能理解、掌握和应用知识,又发展了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特别是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探究性学习还将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富有个性化。对感情的体验、科学态度的养成、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也会有教大的帮助。我们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予以贯彻。
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在生物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物学知识外,还应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品质、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正确的科学观和科学能力。
知识的正确理解是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信念和科学习惯。每一个学生都是天生的&科学家&,他们生来就对周围的世界、尤其是对自然界中那些有生命的东西充满好奇。从小他们就对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生命现象充满了热情,并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能够产生充实感和兴奋感。生物学教师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对科学产生好奇,并将这种好奇心保持下来,使之进一步转变成对科学和对学习科学的正确态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多发言,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对学生的提问尽量正面回答,不能回答的应告诉他们获得答案的途径。
探究性的学习是指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景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在生物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性课题的研究和实施,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传统的教学,知识量大,面面俱到,严重挤压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方法,不利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离开了科学探究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科学素养,科学素养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的形成,必须改变学习方式。也就是要变被动地听讲为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如:在上开花和结果这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已动手拼合花的结构图,在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富有个性化。
2、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一般科学的探究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提出问题后,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着对这一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出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散发思维和想象是关键。引导质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是教师引导教学的出发点。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如:在上&光对鼠妇生活有影响&这一探究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学生捕捉鼠妇开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亲身体验来发现问题:鼠妇为什么会跑?是被吓着了?是怕光?还是喜欢在潮湿的环境?这是科学探究的前提,也是关键。接着探究的过程才能顺利进行,通过探究,学生不仅获得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同时提高和培养了科学探究的养成和发展。
3、重视生物科学实验。生物科学实验能使我们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主动参与和体验各种探究活动,可以提高我们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现学方法式转变切入点和突破点,是学好生物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探究式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生物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对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科学探究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既有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也有让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某些侧面的活动。探究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既有实验的方法,也有观察,调查,测量的方法,这我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用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点的教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科学素养基础。好的教学方法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会使学生感知到获取知识不能只依靠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师引导下靠自己独立思考问题和积极动脑领悟。才能懂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中必须:
1、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观察是信息通道,是思维探索的大门,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思维的起步器。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发现,更不能有创造。我们都知道细菌的发现,如果没有列文&虎克敏锐的洞察力和辩析力,就不可能有巴斯德的细菌的自然发生学说和为人类防病治病的贡献。
2、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结构&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察植物细胞后,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的想象特别的丰富,有的学生用塑料泡沫做植物细胞的&细胞质&,有的同学用塑料壳做植物细胞&细胞壁&,有的同学用熟透的香蕉做&液泡&,有的同学用巧克力做&细胞核&,有的用绿豆做&叶绿体&。一个完整的植物细胞结构模型很鲜明地展现在我们面前。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想象力。掌握了知识点。培养了&创造&的成功愉悦。
学生的这种求新,求异的精神,是创造性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是科学素养的基础,我们应给予鼓励和发扬。
六,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的新进展。
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和社会的科学技术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热点之一,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关注和参与生物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和决策。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了解科学&科学家的故事&、了解与&社会伦理问题&、了解&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等。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和进展。了解科学家的工作和科学家坚韧不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各领域的应用及科学技术的应用带来的一些问题。如:我国科学工作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实破。给社会经济生产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仅解决了自己国家吃饭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人类面临的饥饿问题,做出了更大的贡献。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的了解,促进青少年科学素养的培养和现代人品质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回顾科学研究的思维过程,并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中各领域的应用及科学技术的应用带来的一些问题,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健康发展。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初中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既是课程和教学课改的理念,也是指导教学实施的基本理念,我们可以用它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启迪我们无尽的教学智慧。
上一篇:[ 11-09 ]
下一篇:[ 11-09 ]
没有相关信息!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扬州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高中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策略研究
【摘要】: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全世界都在关注科学素养教育。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高层次、高科学素养的新型人才。如何在学校教育中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时期教育的关键目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也提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的课程理念。生物科学作为科学的重要分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成为普通高中教育的重要目标。本研究以新课标为依托,探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有效地教学策略,希望对普通高中生物科学素养教育有所启迪和帮助。
本研究首先论述了科学素养教育的相关背景和研究的缘由、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由此阐述科学素养的概念以及在科学素养的基础上分支而来的生物科学素养的概念、内涵,还论述了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原则和一般渠道。
其次,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分析了国内外生物科学素养教育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明确了国内外学生在生物科学素养方面的差距。在对国内外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研究分析总结的基础上,研究者提出了一些不同的教学策略并付诸实践,通过对江苏省扬州市邗江中学高一两个平行班展开教学的实践研究,在实验班应用以下教学策略:(1)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2)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物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方法和思路;(3)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验研究能力;(4)渗透STS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实践来探索出有效地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策略。
研究的最后是对教学实践的效果的评价。首先论述论述了评价的意义和基本原则:多维度原则、发展性原则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采用excel软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生物课程成绩进行前测和后测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者提出的教学策略使实验班的学习成绩较对照班有所提高,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素养具有一定的帮助。其次,两个班实验技能的测试中,实验班的综合实验技能较对照班有所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实验研究能力素养有所提高。最后,在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分析中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发生改变,这也正是学生学习成绩和生物科学素养提高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4【分类号】:G633.91【目录】:
摘要2-3Abstract3-71. 科学素养综述7-14 1.1 概述7-8
1.1.1 问题的提出7
1.1.2 研究目的7
1.1.3 研究意义7-8 1.2 科学素养理论8 1.3 生物科学素养相关概念释析8-10
1.3.1 生物科学素养8-9
1.3.2 生物科学素养的内容9-10 1.4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意义和重要性10-11 1.5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应遵循的原则11-12
1.5.1 兴趣性原则11
1.5.2 引导性原则11
1.5.3 科学性原则11-12 1.6 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渠道12-14
1.6.1 课堂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主要渠道12
1.6.2 生物教学内容不断丰富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前提12
1.6.3 重视并探索最有效的生物实验教学方式12-142. 国内外生物科学素养教育研究现状14-20 2.1 国外科学素养教育研究现状14-18
2.1.1 美国科学素养教育研究14-15
2.1.2 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科学素养教育研究15-16
2.1.3 国外生物科学素养教育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16-18 2.2 国内生物科学素养教育研究现状18-20
2.2.1 国内生物科学素养教育开展状况18-203. 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策略与实践20-39 3.1 教学实践的对象和方法20
3.1.1 教学实践的对象和方法20
3.1.2 无关变量影响的排除20 3.2 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教学策略与具体实施过程20-39
3.2.1 倡导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21-25
3.2.2 增加生物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方法和思路25-29
3.2.3 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验研究能力29-34
3.2.4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STS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34-394. 教学实践结果的评价与结论39-44 4.1 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评价39 4.2 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评价的原则39-40
4.2.1 多维度原则39
4.2.2 发展性原则39-40
4.2.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40 4.3 教学实践的效果分析40-42
4.3.1 实验班学生学习成绩有所提高40-41
4.3.2 学生综合实验技能增强41-42
4.3.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变化42 4.4 讨论与建议42-44参考文献44-46致谢46-47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钟启泉;[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李俊;[J];北京教育;1998年12期
唐丽芳;[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年11期
任效峰;;[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年02期
李大光;[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0年01期
孙定建;[J];理论观察;2003年03期
梁爽;;[J];商;2012年11期
王素;[J];外国教育研究;1999年02期
尹璐;臧敏;张跃;王晶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01期
张宝华;;[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国伟;;[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陈琴,庞丽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马勇军;[J];滨州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何大平;;[J];才智;2011年13期
陈家洪,彭万仁;[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齐艳娟,郭飞君,高宏伟;[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王浣瑶;胡大鹏;;[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8期
奚春荣;李鸿;;[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孟欣;;[J];成才之路;2011年01期
过磊明;;[J];成才之路;2012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朝晖;;[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陈杰;律原;;[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邓磊;;[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钱连英;;[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2008年
吉鑫敏;;[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化学教育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金兼斌;;[A];科技传播与社会发展——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七次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科技传播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高晓松;薛富;陈建华;;[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张瑾;;[A];2013年5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邓磊;[D];西南大学;2011年
毕华林;[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陆静;[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石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赖小琴;[D];西南大学;2007年
胡玺丹;[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倪娟;[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叶良均;[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蔡其勇;[D];西南大学;2008年
陈发俊;[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冠章;[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龚胜强;[D];苏州大学;2010年
张微华;[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李志兵;[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黄山;[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陈霞;[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黄丽钦;[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吴娟英;[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宫本志;[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郝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钟启泉;[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孙宏安;[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胡化凯;[J];教育与现代化;2000年04期
石志华;[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9期
别敦荣,徐景武;[J];科技导报;1999年12期
陆真;[J];课程.教材.教法;2005年09期
方鹏;;[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林德宏;[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王素;;[J];外国教育研究;1993年04期
马长义;;[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晓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丛金美;郑金海;张福民;;[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S1期
肖迪;范玉琴;谢佩惠;陈武基;李莉;吴梅瑜;;[J];嘉应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郭丽丽;龚大洁;;[J];基础教育研究;2011年11期
宗培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年10期
赵希龙;;[J];学周刊;2013年19期
郭启祥;姚宝骏;;[J];中学生物学;2013年12期
刘振胜;;[J];广西教育;2008年14期
陈栋;;[J];学生之友(初中版)(中考月刊);2009年12期
秦东益;;[J];文理导航(中旬);2010年05期
丁志光;;[J];中学生物教学;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晓捷;;[A];2009年广东省青少年科学素质培养的实践和探索优秀论文选编[C];2009年
周芸;;[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蒋建平;;[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刘燕;;[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12年
张仲林;;[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6以科学发展的新视野,努力创新科技教育内容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代宏霞;;[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中小学教师优秀案例作品展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农九师高级中学
邴永敏;[N];新疆科技报(汉);2007年
华中师范大学考试研究院徐启发
王后雄;[N];中国教育报;2008年
山东省日照市莒县第四中学高二生物组
陈得陆;[N];学知报;2010年
卢军;[N];黔西南日报;2012年
泰州市大冯初级中学
刘亚琴;[N];江苏教育报;2013年
康云清;[N];光明日报;2001年
田楚茵 汕尾市城区凤翔学校;[N];汕尾日报;2010年
湖北省枣阳市第二中学
郑修海;[N];学知报;2011年
天津市第四十一中学 刘芳;[N];天津教育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吴晓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董宇达;[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谢葵英;[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李春燕;[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赵会景;[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许丽;[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朱佳;[D];西南大学;2013年
杨红;[D];天津师范大学;2013年
黄雪丽;[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提高科学素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