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分析教育自身现状反思与分析,追问教育意义的作文

反思我们的教育管理
二一定要拿优生去批评差生吗,案例某校一学生在回家的路上遭一伙同学殴打身上出现了多处伤痕,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现状的分析与反思,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世纪初美国工业发展迅猛经营规模日益庞大大型工业企业大量出现。
反思我们的教育管理
在我们的教育管理中,有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教育行为值得我们去反思。有些教育工作者虽进行了一些反思,但却基于功利,不愿改正。在一些看似天经地义的教育行为背后,学生的个性和发展潜质被我们以合理的名义扼杀、泯灭了。因此,反思我们的教育管理,其实就是反思一个人的成长,甚至就是反思教育的明天。
一、教育究竟该以什么为本?
【案例】两名学生课间各拿一拖把在教室里打闹,一不小心把教室门上玻璃打烂。这时班主任正在门外,忽地闯进教室,立刻叫住了这两个学生。令人遗憾的是,这位班主任没有询问学生是否被扎伤,而是严厉斥责学生并要他们赔偿。
【反思】教育究竟该以什么为本?值得每个教师好好反思。须知,教育不仅仅是展示教学技巧、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要对学生倾注浓厚的人文关怀。学生打烂玻璃,教师首先想到的是物而不是人,难道物&贵&而人&贱&吗?我们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而我们却在思维习惯里缺少情感的概念,在教育教学实践的细节里缺少情感的自然流露,我们的学生又怎能让情感常驻心头?又怎能学会感激,尊重生命?关爱生命,让教育闪耀出情感教育的光芒,才是教育的价值所在。
二、一定要拿&优生&去批评&差生&吗?
【案例】:一名班主任十分器重的&好学生&近段时间时常有教科书被盗,经班主任仔细调查,&盗书贼&是在班上受班主任经常批评的几名&差生&。班主任对十分恼怒,一节自习时间下来也未问出个所以然,于是这几名学生被遣送到德育处。经德育处老师的精心教育,这几名学生终于道出了其中原委:班主任经常以这个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为榜样去批评那几名&差生&,以至于被这些&差生&嫉恨。其中的一名学生说,班主任在班上批评他们时最好说的一句话就是:&看看人家看看咱,同样的教室,同样的老师,人家为什么就这么优异,咱为什么就不求上进?&
【反思】因嫉妒恼恨就去盗别人的教科书,这无疑是这些&差生&的过错,但是这位班主任的教育方法也值得我们反思。动不动就拿&差生&和&优生&比,比来比去,不但伤了&差生&的自尊,也使那些&差生&失去自我发展的动力。教育学生,横向比较是必要的,但对中小学生而言,更多地要教育他们和自己作纵向的、发展性的比较,使学生立足于自我发展才能天天向上,才能使其不断超越自我。科学的评价应该是对学生的一种发展性评价,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明白怎么做才能够在自己现有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整天拿&优生&比,对那些心理素质本来就比较脆弱的&差生&来说,只能给其带来更多的挫败感。
三、量化考核学生一定要&扣分&?
【案例】据《半岛晨报》报导:日,辽宁省庄河市某中学高二学生古华(化名)从学校宿舍楼二楼飞身跳下,双脚跟骨和脊椎被摔成骨折。事后得知,该学生之所以&跳楼&仅仅是因为担心早自习迟到了怕被老师扣分。
【反思】以扣分的形式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量化考核,是当前许多中小学的普遍做法。量化考核学生行为是无可非议的,我们想说的是,在通过考核对学生进行约束的同时,更要体现出科学性和人文性关怀。既然学生厌倦这种扣分的做法,我们何不尝试一下把对不好的行为进行扣分改为对好的行为进行加分呢?很多时候,当我们从负向激励的习惯思维转向正向激励的管理时,结果往往会出现&柳暗花明&。
四、班中设置&密探&又为何?
【案例】某校一学生在回家的路上遭一伙同学殴打,身上出现了多处伤痕。在其家长的再三追问下,该学生终于说出了实情:&班主任老师平时对我非常好,平时让我在班上多留点神,发现哪位同学违犯了纪律要我及时向他汇报。这几个同学有好几次在班主任老师休息时偷偷地上网吧,我向班主任汇报后,班主任老师处分了他们。后来他们不知从哪里知道了是我告的密,于是就对我进行报复。&
【反思】为了&摆平&纪律,监视是班主任一种惯用的手段,除自己五官并用外,还有的班主任在班中安插&密探&。这样的班主任一般都可能拥有如下逻辑:1、学生一般都不
会自觉遵守纪律;2、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可以有效控制纪律,那就是教师始终在场;3、教师不可能总在场,因此必须寻找到教师的&替代人&。这是一种十分拙劣的手法。为什么?一是&密探&本身是学生,他们用&情报&来向教师邀功,往往带上了主观因素,容易使无辜者受不白之冤;二是做过&密探&打过小报告的学生,其人格的堕落简直无法阻止,他们可能习惯于靠诋毁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可能将来成为阴谋家,成为心灵阴暗的小人。对一所学校、一个班级而言,纪律是保障。我们是需要纪律,但如果我们不能光明正大地实现纪律,如果我们不能在纪律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觉自律,那么,我们宁可不要纪律,也不要那些肮脏的&纪律。&
第21卷第4期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XINZHOUTEACHERSUNIVERSITY
Vol.21No.4Aug.2005
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现状的分析与反思
(西南师范大学,重庆400715)
摘要:发展符合我国教育发展现状、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理论一直是我国教育理论
研究所追求的目标。文章试图通过对西方教育管理发展史的简要回顾,用以说明一直都贯穿于西方教育管理研究的发展之中的实证主义研究的重要性。然而,这一点往往被我国的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者所忽视。遵循教育管理研究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切实加强我国教育管理学界的实证研究,减少盲目的、空泛的理论研究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教育管理;实证研究;理论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5)04-0094-05
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决定了教育管理学研究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使教育的优势和潜力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得到更好的发挥和展示。教育活动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并且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在教育活动产生的初期以及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大家仅靠一种公众默认的规则或经验来对教育领域内的必要的事务进行着统一的协调和安排。虽然自人类社会教育活动产生以来就伴随着教育管理的活动,但是经过漫长的探索,直到20世纪初教育管理才登上历史的舞台,从此教育管理学开始了其迅猛的发展。教育管理学对教育管理的实践活动的研究空前活跃,给后来教育管理理论研究提供了强大的事实支撑。
一、教育管理发展史的简要回顾
(1)20世纪初,美国工业发展迅猛,经营规模日益庞大,大型工业企业大量出现。客观上,生产力和社会的大发展要求有新的有效管理机制与之相适应。原有的美国工业管理已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对此,美国的机械工程师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Taylor)认为必须在管理方面进行一场全
面、彻底的革命,实质就是/在过去,人曾居首位;在将来,制度应当是第一位的东西。0[1]从此,人类发生了由经验管理模式向依靠知识的科学管理模式历史意义的转变。
工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同时也对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业的发展需要社会为其提供相当多的具有一定素质的劳动者,这对当时20世纪初期只重视质量而轻视效率的学校提出了要求。泰勒管理革命在工业管理上的成功让教育界如梦初醒,于是教育领域积极地引进了科学管理的一整套模式,采取了增加招收学生的数量,提高老师的授课效率,扩大学校规模等措施。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当时教育的发展,迎合了当时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
(2)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由于劳工运动和民主思潮的蓬勃发展以及新兴社会科学的产生及学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和学校系统内部结构的巨大变化,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实施出现了一些弊端,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猛烈抨击。从20世纪30年代起,教育管理学界引入了民主的人际关系学说,大家对泰勒的科学管理所忽视的一面开始重视起来,即从人的心理需要和人际之间的交往方面来看待教育管理所面临的新问题。
:1969-),男,,,。
第4期常斌: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现状的分析与反思
95(3)20世纪40年代起,管理学的研究开始不再满足于对生活中日常的或社会的方面以及组织成员的态度和感情上的探索。管理理论家开始了对正规组织的等级特点进行研究。教育管理理论引进了德国的法学家和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MarxWeb)的科层理论。科层组织使教育管理研究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注意力放在人际关系和组织生活的非正规一面上,要求重视和理解学校这一正规组织在结构上和技术上的问题。科层组织的最大影响之处就是它使对教育管理的研究走上了比较正确的轨道。
(4)20世纪50年代教育管理的/理论运动0是西方教育管理发展史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时期。/它兴盛并流行于20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初,至今仍然是教育管理领域的主流理论之一0。这场运动标志着作为一门科学的教育管理学的建立,并有力推进了教育管理实践的理性化。
(5)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管理领域在学术上出现了一些变化,既对70年代教育管理理论运动进行了反思,又对未来的研究重新确定了方向,因而,70年代末成为教育管理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以70年代为分水岭,后现代主义带来的多元的、主体的、人本的、变革的、民主、平等、分权的理念和思想,促成教育管理理论衍生出众多流派,形成了争鸣的局面。
(1)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农业一直占据社会经济的重要地位,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低下。在此期间,受教育的权利一直都被封建统治阶级的中央集权控制,只有贵族的子弟才可以
时间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20世纪40年代20世纪5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
资料来源:作者
发展的起因工业发展劳动运动和民主思潮
研究的发展/理论运动0对/理论运动0的反思
经验管理模式向依靠知识的科学管理模式
民主的人际关系学说
科层理论科学教育管理学的建立
入学。在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简单的社会生产只需要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就可以从事。当时中国教育的特点是:规模孝人数少、所传授的知识陈旧,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很低。大多数情况下,教育活动多是在师徒之间进行的,所以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管理0行为。
(2)从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在这长达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才开始接触西方先进工业化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知识,并开始模仿西方国家举办一些大型的工厂,大力发展我国工业。工业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不再是仅仅有劳动能力的人,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这就对当时中国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仅靠原有的教育模式的培养方式已不能满足新兴工业发展对劳动者的需要,由此中国开始全面引进西方的教育经验和管理模式。
(3)国内的教育管理学初建于20世纪初,在20年代至40年代期间,曾有过一段较快的发展史。解放后,我国因受前苏联教育学模式的影响,相对独立的教育管理学及其研究被放弃了,教育管理学成为了普通教育学中的一个并不重要的部分,成了一门
/被人遗忘了的学科0。
(4)1978年以后,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重新起步。在此后的20余年中,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与成就。20多年来,正式出版的各种教育管理类教材和论著,已达数百种;教育管理学科在整个教育科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已经较为巩固,其影响也在不断增强。
表1国外国内教育管理发展时间对照表
时间20世纪初
发展的起因
意义教育管理学初建
20世纪初20年代至40年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今
教育管理学较快的发展
停滞教育管理学重新起步,取得较快的发展
96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第21卷
如上表所示,通过对国内和国外的教育管理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与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国内和国外的教育管理发展的差距。国外的教育管理的发展比较顺畅而且符合一般事物的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规律;而相比之下,国内的教育管理的发展则像/空穴来风0,缺少其产生、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理念。教育管理学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缺乏足够的时间和依据,这就是我国的教育管理和国外的教育管理时至今日也不可同日而语的症结所在。我们只有看清楚了差距才可以给国内的教育管理的发展现状准确定位,才能确定我们要追赶的目标。这也正是我们要对国内外的教育管理发展历程进行对比的目的之所在。
二、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现状1.国外
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经历了一百年左右的历史发展,[4]在这一个世纪中,西方的教育管理大概经历了经验管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科层管理和系统管理等几个阶段。总体上,西方教育管理研究是在逻辑实证主义观点的指导下进行的,一直都是建立在经验研究的实证主义方法论之上的。例如,科南特在1958年对美国中学的研究,出版了5今日美国中学6,鲁特尔等人(Rutter,M.,Maughan,B.,Mor-timore,P,&ouston,J.)在1979年对美国有效的中等教育的研究,出版了5一万五千小时6,[5]古德莱德(Goodlad,J.I.)在1984年对美国学校教育的研究,出版了5一个名叫学校的地方6
理论、组织文化理论、后结构主义、建构主义、女性主义、后实证主义、后现代主义等都只是实证主义认识论的延伸或修正,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论还没有从根本上动遥
中国自20世纪初开始从西方借鉴的教育经验管理模及其管理模式以来,到现在也不过不到一百年。且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期间,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又被中断,而在这段时间,西方的教育管理学界发生了/理论运动0,这是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关键时期。1978年新中国教育管理研究重新
起步,是从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前17年教育管理实践经验开始的。到现在,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完整地发展了也不过二十多年。在这二十多年间,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就目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令人担忧。
第一,重横向比较,少纵向分析。
我国教育管理诞生和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国不断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先进教育管理经验的过程。直到20实际80年代西方的教育管理已经发展了将近80年的时候,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才重新起步。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起点低,基础薄弱。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善于借鉴和引进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管理经验,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使我国的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和发展与国外同步。但是,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我们只是在肤浅地学习和引进他们的先进的管理理论,而对理论的研究和阐述多是介绍和借鉴西方的教育管理的经验和理论,或是盲目地将理论搬来套用中国的教育管理的实践,没有认真的去探索我分析他们每一种理论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经过,以及各种理论的进步意义和时代局限等深层次的原因。通过引进西方的理论,怎样用他们的研究教育管理的方法来研究和解决我们的问题,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理论。这才是我们引进西方的先进的管理理论的关键和目的。
第二,重理论的分析,少实证的研究。
在目前我国的教育管理的研究领域,很多关于教育管理的文章只是从想当然出发,缺少实证的研究。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年这17年间我国共发表教育管理类文章2000多篇。其中,除了不到10%的文章是用实证、调查方法进行研究以外,其他文章都属于思辨性研究。从研究成果实际[8]
等等,这些都是
典型的、很有影响的经验主义的实证研究。
这些研究从实际操作的层面入手,以系统观察为基础,调查了具体的、可测量的学校变量间的可能
的统计关系,诸如用于学习任务的时间、考试分数、父母职业、课堂学习时间的长度以及管理纪律的频
[7]率等现象。正是这些基础的实证研究给后来西方
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理论的探讨提供了充足的事实依据。正是以众多的经验主义的实证研究为基础,才有了后来的西方教育管理学的蓬勃发展,其中经验主义的实证研究功不可没。
西方现代教育管理的研究、理论和实践一直深受实证主义思想的影响,虽然在20世纪60-70年代后,各种/主义0、/理论0纷至沓来,都对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论提出了批评。但实证主义的认识论和知识观一直都是西方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主线,各种
第4期常斌:对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现状的分析与反思
97不能发挥、起码不能直接发挥指导作用。有人曾以我国5教育研究6杂志1994年第1)6期上的65篇研究文章为分析对象,对中国教育研究的基本状况
[9]作过很有见地的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教育研究中
教育的发展;如果教育管理的理论和教育的实践相脱节,教育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理论的实践中得不到体现和运用,那么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就是没有意义的,教育管理的实践就会因失去理论的指导而
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这种状态下的教育管理不仅不会促进教育的发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教育的正常发展。
因此,不论从西方教育管理的发展史来看,还是从我国当前教育的发展现状来看,在我国现有的社会和经济的大环境中以及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教育,都需要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要注重实证研究,少做一些/空对空0的理论性的分析和探讨。让我们从理论的纠缠中脱离出来,认真地作些对我国教育管理有实际意义的实证性分析和研究,这才是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所需要的教育管理研究。
总之,国内的教育管理研究从20世纪20年代起步,到现在也不过七八十年,中间又经历了许多的坎坷。总的看来,中国教育管理的发展由于受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论是从教育管理学的起源,还是从教育管理学的发展以及发展的现状来看都无法和国外相提并论。这些客观的现实就告诉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的教育管理的经验或理论的时候要采取扬弃的态度,不但要积极吸收其中对我们有益的成分来促进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清楚我们所要引进某种理论它产生的原因、发展的过程、以及实施的现状等深层次问题。而不能不顾中国的实际盲目的吸收和借鉴,并由此得出一些和我们的事实不相符合的结论。
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以促进教育自身的发展为前提,以西方发达国家教育管理理论发展的模式为依据,给我们的教育管理的研究现状重新定位。以我国当前的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为基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要想得到快速的发展,要想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理论,只有加强我国现阶段教育管理的实证研究才是我国教育管理研究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
(责编:史颖)
[1][美]坎贝尔.现代美国教育管理[M].袁锐锷.广州:广东
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33.
[2]黄崴.西方教育管理理论模式及发展[J].华东师大学报,
[复荃.被忘的学J].,
哲学性文章多、/非实证性文章0多、指示性文章多,而扎实的严谨研究、有助于理解的解释性研究等很少见。而且,近期的教育管理研究的论文中关于批判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前沿理论的探讨过多,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严重脱节。从西方教育管理的发展历程来看,根据我国的实际,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和教育的发展水平下,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缺少的是西方经验研究的实证主义精神。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怎样去指导实践,怎样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研究成果,这是解决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研究发展的首要问题。
第三,重解释,少批判。
我国现行教育管理学的反思性向度是比较缺乏的,教育管理学在研究过程中倾向于重解释、借鉴,少反思批判。我国现有的教育管理学基本上都是一种/接受性0教育管理学,即简单地把西方的教育管理模式照抄照搬,对西方的管理理论持一种整体性接纳、认同、信任、支持、赞赏等相关的观念和意识。而不对西方的管理理论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批判,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我国教育管理研究的发展。
三、中国教育管理研究现状的反思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发展和被取代都是由其特定历史环境和社会发展所决定的,如果我们简单的去理解和照搬国外所谓的/先进0的教育管理经验,而不经过我们自己的认真分析和思考,那对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各种管理理论在不同的时代都有其先进性和局限性,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才会有新的理论的产生来代替旧的理论以适合社会的发展。就管理理论自身而言,没有哪种管理理论是最好的或是最先进的,就是最好的。只要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能促进教育的发展,那么这种教育管理理论就是先进的。我国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只有把握这样的原则,才能发展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理论。
教育管理能否有力地促进教育的发展,关键要看教育管理的理论和教育管理的实践的结合程度是否紧密,彼此是否相互支撑。更确切地说:如果教育管理的理论能够对教育管理的实践起到积极的指导,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第21卷
[17]谷贤林.均权化.当代西方教育管理的新特征[J].外国
教育研究,2002,(11).
[18]陈云卿.高等教育管理的若干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
[19]陈光德,章剑和.教育管理现代化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
索[J].教学与管理,1997,(2).
[20]陈学飞.美国高等教育管理思想探究[J].高等教育研
究,1996,(1).
[21]周争卉.浅谈21世纪我国教育管理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6).
[22]孟卫青.20世纪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运动0的回顾与反
思[J].教育导刊,).
[23]贺乐凡.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J].中小学管理,2003,
[24]赵宏强.面向21世纪高等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学术研
讨会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1997,(2).
[25]赵宏强.教育管理价值问题的现实思考[J].教育发展研
究,1994,(1).
[26]钱波,唐瑛,何绍芬.21世纪我国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
[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5).
[27]黄志成.近期外国教育管理理论的发展[J].外国教育资
料,1995,(1).
[28]黄晓婷.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的历史、现在与未来[J].广
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29]蔡怡.西方教育管理理论运动述评[J].江苏高教,2003,
[30]蔡曙光.论西方教育管理思想的共同点及其原因[J].学
术论坛,2003,(2).
[4]Boyan,NormanJ.HandbookofResearchon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aProjectoftheAmericanEducationalRe-searchAssociation,NewYork:Longman,]Rutter,M.,Maughan,B.,Mortimore,P.,&Ouston,J.
FifteenThousandHours,Cambridge,Massachusetts:Har-vardUniversityPress,1979.
[6]Goodlad,J.I.APlaceCalledSchool,NewYork:McGra-w-HillBookCompany,1984.
[7]程晋宽.论西方教育管理的实证主义研究传统[J].比较
教育研究,2002,(9).
[8]汤林春,我国十七年来普通教育管理研究之分析[J].上
海教育科研,1999,(4).
[9]程介明,要重视教育研究的方法论[J].教育学,1997,
[10]上官子木.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的联结点[J].教坛纵
横,2002,(24).
[11]王子南.百年教育管理思想回顾[J].长春师范学院学
报,2003,(2).
[12]冯大鸣,孙孝华.简析我国教育管理研究中的若干缺陷
和误会[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1).
[13]孙贵聪.西方高等教育管理中的管理主义述评[J].比较
教育研究,2003,(10).
[14]吴志功.美国教育管理培训的历史、现状及趋势[J].高
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1).
[15]张晓霞.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管理[J].教育经纬
谈,2002,(10).
[16]肖斌衡,黄兆龙.21世纪中国教育管理的发展走向[J].
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9,(2).
AnalysisandIntrospectionoftheStudyinEducation
AdministrationinOurCountry
(SouthwestNormal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cationadministration,
cationadminis-tration.So,itisnecessaryforustodevelopoureducationmanagementinthesameway.Todayweshouldfocusonpositiveresearchinourcountry.
Keywords:edutheoreticalresearch
我国集权教育管理制度改革的政策反思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50多年发展历程的初步回顾和评析,结合国内外集权教育制度的比较分析,总结出相关的理性认识,即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从无到有、日趋成熟和完善的过程;是一个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和教育管理科学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管理体制的过程。它启示我们,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必须朝着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目标迈进。
关键词:教育改革政策反思集权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过程趋势分析从世界范围看,教育制度模式大致可分为集权的、分权的与均权的三种类型。原苏联、中国、法国属集权型代表,强调国家办学、集中统一管理;美国为分权型代表,强调地方分权,实施开放、多样的管理;日本为均权型代表,强调集权与分权的结合,中央与地方政府均有一定的教育决策权。这里“均权”不是指平均分配权力,而是指大权在中央,小权在地方,中央与地方两权结合。这只是个大致的区分,每个国家在管理上都有自己的特色,不尽一致,不尽典型。当前,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对教育问题进行深层次反思的阶段。当前的教育改革问题是一个“历史的错误”,还是一个“必然的历史阶段”?要对我国的集权教育制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应当回顾我国50多年来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史脉络,看清每一次的成功和失败,这样才有助于找到今后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
一、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发展历史回顾
新中国建立后至今的50多年,为了适应政治、经济发展及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管理体制几经变迁,可以将其分为三个发展时期:
(一)教育管理体制的艰难探索和建立时期()
这是一段漫长的时期,经过近36年的探索我国基本确立了以中央集权为主、地方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5个不同的发展期:
1.集中统一的教育管理体制时期()。新中国建国初期,我国的教育从国民党和外国教育机构手中接管过来,没有自己的管理经验,一切都须从头开始探索。由于我国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采取了前苏联的模式,加上我国外交政策的“一边倒”,所以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管理体制基本上照搬前苏联集中统一的教育管理体制。
2.松动集权模式时期()。1958年4月,中共中央颁发《关于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下放问题的意见》,指出“除少数综合大学、某些专业学院和某些中等技术学校仍由中央教育部或中央有关部门直接领导以外,其它高等学校和中等技术学校都可以下放,归各盛市、自治区领导。”同年8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教育事业管理权力下放问题的规定》,指出“小学、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一般中等专业学校和各级业余学校的设置与发展,无
论公办或民办,由地方自行决定。”[1]由此,教育管理的权力经历了第一次从收权到放权的转变,我们可以把它视为教育管理体制的第一次改革。
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力相对集中于中央的教育管理体制时期(1962一文革前)。由于前一阶段的教育管理权力下放,各地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地方盲目发展高等教育的问题:1957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人数为44万人,到1959年增加到81万人;1957年高等院校有229所,1960年猛增到1289所。[2]这种高速发展脱离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实际,特别是脱离了经济发展的状况。为了纠正这些问题,中央再一次对教育事业特别是高等教育实行集中统一的领导,我们可以把它视为教育管理体制的第二次改革。
4.教育管理体制破坏时期(“文革”期间)。由于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所有的国家制度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教育也不能幸免。这一时期教育管理体制遭到严重破坏,教育管理基本上无章可循。
5.教育管理体制恢复时期(1976文革结束一1984)。“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部于1978年修订并颁发了《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和《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试行草案)》。1979年,中共中央批转了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决定》,同意对高等院校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3]教育管理体制得到基本的恢复,相当于“文革”前的状态。
这一时期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一直处于艰难的探索中。经过两次真正的放权和集权,尽管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失误,甚至有破坏和混乱,但最后基本上形成了中央集权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和中央负责的教育管理体制。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这几次变革仍未能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的教育管理体制,这样的教育管理体制仍有不少的问题,并在以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日益显现出来。
(二)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也就成为适应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一时期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又有一些新的变化,其中心是强调地方责任,我们把它称为中国教育管理体制的第三次改革。
第三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我国对教育管理体制的探索迈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它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义务教育的普及和推广,但对于“教育的事情按教育规律办”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于义务教育的性质和特点等也缺乏清晰的认识。
(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时期(2001年至今)
在80年代中后期提出的“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各地党委和政府在发挥社会各界力量的作用办学、调动广大群众办学的热情、大力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程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建立,“分级管理”体制已显现出诸多弊端,在此形势下我国开始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新管理体制,我们把它称之为教育管理体制的第四次改革。
纵观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第四次改革,改革的出发点依旧是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但它毕竟在探讨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体制的过程中迈出了新的一步。在这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教育研究者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可以说这是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次新的深化。
二、国内外集权教育制度的比较分析高等教育管理的中央集权制的类型,以前苏联及东欧各国、西方的法国及东亚朝鲜最为代表。
中央集权制的大学管理体制,其主要特征是:把大学教育和其它教育看作是整个国家的事业,国家通过教育行政机关管理大学教育,各大学受国家权力的指导和监督。
法国的全国教育行政机关为国民教育部。国民教育部在大学教育方面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大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审批各学校各专业授予国家文凭的权力,批准对教授、讲师的任命及其他人事安排,确定限额招生的专业的招生名额,确定课程计划,确定各种国家文凭和学位的考核方式及基本要求,分配各学校的经费,等等。法国大学共有375所。一类是普通大学,有69所,全部归国民教育部领导;另一类是大学校(亦称工程师学院),有306所,其中大部分也归国民教育部领导,但有一部分培养军工、电讯、农艺、兽医等方面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校,则主要由国防、邮电、农林、卫生等有关业务部门领导。如巴黎国立电讯学院,在教学、人事、经费、学生分配等方面,都归邮电部管理。还有一部分私立大学校,如有些商业大学校,则由商会领导。
朝鲜的大学管理也属中央集权型,但是具体情况又与以上国家有所不同。朝鲜全国教育的最高领导和决策机关是政务院的教育委员会,他负责全国教育工作的规划和领导。教育委员会下设高等教育部和普通教育部。全国大学教育系统归中央集中管理。他们的大学管理分成四个系统。第一个系统就是全国唯一的一所综合大学――金日成综合大学作为全国最高学府属政务院直接领导和管理。高等教育部对其是间接领导关系。第二个系统是全国160多所单科大学(其中包括70多所工厂大学),比如:金策大学、平壤建设建材大学等归高等教育部管理。第三个系统是中央一级的师范大学,归普通教育部管理,各道(直辖市)设立的以培养地方人才为主的单科大学――农业大学、医科大学、师范大学、教员大学等由普通教育部通过道(直辖市)行政委员会领导和管理。第四个系统是直属党中央科学教育部领导和管理的培养党政干部、经济管理干部和群众团体干部的学校体系。
我们对以上国家大学管理的制度作进一步的分析和比较,我们会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中央政府设有领导和管理大学教育的专门机构,这些机构在宏观管理和控制方面有相当大和相当多的权力。其次还可以看到,虽然这几个国家同属中央集权型,但也不是同一个模式,还有不少差异。
三、思考与启示
(一)对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理性认识
1.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从无到有、日趋成熟和完善的过程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第二次探索形成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权力相对集中于中央”的体制,标志着我国初步确立了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管理体制;第三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开始,形成了“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是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第四次改革,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管理体制日趋完善。
2.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是教育管理科学化的过程。从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研究者从理论上论证义务教育的性质、特点和国家作为义务教育提供者和承担者的必要性等来看,是一次对“教育中的事情按教育规律办”的新的认识。
3.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管理体制的过程。建国初期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是从前苏联简单移植的,基于对一种政权制度和模式的简单模仿。教育问题从基本保障、提高效率到呼吁社会公平的发展,进一步促使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致力于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中国特有的,因而在中国地广人众、地区发展不均衡、穷国办大教育等情况下形成的教育管理体制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二)历史的启示
一是要处理好教育管理体制中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辨证关系,既要注重国家对教育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加强中央的宏观调控;又必须注重教育的分权,调动地方的办学积极性。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区不平衡这一现实条件,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分区规划、分步实施、分别要求,及时总结和推广地方的经验。实践出真知,解决问题的正确思想往往来自基层,这样才能有序地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三是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特别是教育科学研究者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正确认识教育管理中中央与地方、管理部门与学校的关系,正确理解各级各类教育的不同性质和特点,遵循“按教育规律办好教育”的原则开展工作。
四是要用法律来巩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并最终使教育管理体制法制化,形成依法办学、稳定高效的教育管理机制。我们有过教育过分集权、国家不堪重负的历史,也有过强调地方办学、教育发展混乱和严重不均衡的情形,还有过“文化大革命”中教育体制被破坏、教育严重倒退的痛苦记忆,所以必须用法律来巩固改革成果,并最终使其法制化。
针对特别的问题而引起,学者、民众开始在政策制定中发挥作用从时间性上来看,政策越来越稳定,从而逐步达到法制化越来越完善,也越来越科学和民主不同时期有不同侧重点,政策的真正目的是解决现实问题在解决具体问题的同时,教育管理体制最终形成了中国特色。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大事记()[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高奇.新中国教育历程[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3]萧宗六、贺乐凡.中国教育行政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4]周宏.关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1(1):56-59.
内容:回帖功能已关闭
相关帖子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反思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