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改革的方向是哪些

高等教育改革确定:600多所本科高校将转向职业教育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600所本科转型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酝酿大变
临近大学生毕业季,大学生就业又到了躁动不安的时节。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27万,比去年增加28万,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春节过后,全国多省份的企业老
原标题:600所本科转型职业教育高等教育酝酿大变
临近大学生毕业季,大学生就业又到了躁动不安的时节。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727万,比去年增加28万,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而春节过后,全国多省份的企业老板度过了纠结无奈的几个月,忍受着技工荒。
不过,这种&大学生过剩&与&技工严重缺乏&冰火两重天的反差格局,也许将在今年开始逐渐终结。
国家教育部的改革方向已经明确: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将有600多所转向职业教育,转型的大学本科院校正好占高校总数的50%。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3月底表示,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是技术技能型。今后,中国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教育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而这一调整集中在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
据悉,本次高校改革调整的重点是1999年大学扩招后&专升本&的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将率先转作职业教育。目前,国家教育部已经成立了联盟,有150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
国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办公室工作人员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改革的更多细节目前还不方便透露。
鲁昕表示,短期来看,突出的矛盾表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市场上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我国每年毕业大批大学生,去年毕业了699万,但就业率只达到了77.4%。而企业中第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相对短缺,而且短缺的比例是市场需要两个、我们只能提供一个。
高等教育的一些本科院校将转为职业教育,此前一直是动议,从去年开始进入到实施环节。副院长邢广陆对经济观察报表示,教育部副部长鲁昕的讲话,相当于从政策层面,把路径明确了。对于整个职业教育,国家要构建新型职教体系,作为一种类型化的教育存在。
&通过本科教育转型职业教育,实现了职业教育体系从大专到大本、甚至于研究生、博士生的构建。其次,这个体系存在,对于职业倾向比较清晰的学生,给了他们未来成长的渠道。第三,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需要大量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职业素养较高的学生。研究类的人才,只能体现社会发展的部分需求,相对而言,属于小众群体。&邢广陆说。
业内有担心,600多所本科院校转型职业教育,会不会因为太猛太快,导致职业教育的过剩。邢广陆认为,我国向职业教育转型不存在太快太猛的问题。主要是课改问题,应用类专业,应该是动手能力、实训上更倾向一些。整体上,这种转型的中心问题还是课改。高职教育应该强化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此前,我国对于职业教育,过于强调类型了。事实上,&职业&这个词渗透在方方面面。目前强调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非常明确的,在课程体系中,把职业技能培养放在首位。
目前的职业教育体系,既有的模式中在打通学历层次方面,中职和高职,已经有3+2连读,也就是说,中职毕业的中专生,如果深造2年,可以获得大专文凭;而高职毕业的大专生,深造2年可以获得本科文凭。另外,也可以选择3+2人才分段培养等模式:就是完成了前半部分,就可以拿到前半部分证书,进入到后半部分,学业合格也可以拿到另外的证书。转阶段时不需要再参加全国高考。通过联合招生、自学考试、专升本考试,在学校也可以修本科,甚至是硕士、博士。
职业教育的好日子近几年已经开始。职业技术学院今年有毕业生2940人,截至5月6日11时,正式就业1257人,占总人数43%,达成意向1670人,占总人数57%。应届毕业生中,很多学生提前几个月就有了去向。酒店管理、化工检验、机电一体化、应用电子、等都是很受欢迎的专业。青岛大炼油、海尔、海信、青啤这些大企业,连续多年来学校招聘。
邢广陆认为,未来本科调整为职业教育方向,不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形。这是我国产业需求决定的。培养的人,不再是纸上谈兵的人,而是技能型的。职业教育不再与传统本科教育对立起来。重心不在于是传统本科还是类型化职教,实质是根据人才目标确立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更注重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未来的核心问题还是课改。
&革命性&调整
这场变革中,高等教育被认为是一种&革命性&的调整。眼下从产业需求看,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把那么多本科院校整体转型,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力度。紧跟着就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最终导致社会对于职业教育整个意识的变化。这在整个体系上、人的意识上以及未来队伍变化上都是革命性的。国家为了做好这件事,在人、财、物上也会有很大投入。
英网资讯股份有限公司、HR伴侣董事长初殿松表示,普通高等学校转型职业教育,这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将终结人才培养与市场不对接的扭曲格局,让高等教育尽到本来的职责,毕竟研究性人才只是一少部分需求,更多的是技术技能型的应用型人才。这种变革也必将带来&人才红利&。&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未来也会有一段艰苦的路要走,比如教师队伍,课程改革要有执行群体,需要有理论又有实践能力的,这不是简单的事情。人的意识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转变的。但是如果方方面面跟上的话,一切皆有可能。加上就业压力是客观存在的,原来本科院校学生,就是因为教法问题,导致就业难。这种情形需要改变。总的来说,高等教育转型为职业教育,有挑战肯定也有机遇。&邢广陆说。
青岛市教育局职成处、青岛市教育局高教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高校改革的大方向已经确定,基层教育部门也正在等待国家关于转型改革细节的正式文件出台。目前,也正在做相关的准备。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卜范龙]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教育官方微信
播放数:104876
播放数:134802
播放数:225903
播放数:102542
48小时点击排行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52|回复: 0
改革|喻忠恩:职业教育改革路在何方
在线时间 小时
▲点击上方“湖湘智库”可以关注哦!▲职业教育的活力与生命正在一点一点地被销蚀。让其浴火重生还是任其沦落苟且,是我们面临的重大抉择。1.三十年来职教改革发展评估在三十年来我国开放改革的大背景下,“改革”是一个很容易被滥用的词。就职业教育而言,三十年来,办学规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职业教育在高中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均实现了占比半壁江山的目标。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层面对职业教育极端重视的结果。在对这一期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进行评估时,这个成绩不能忽视,更不能否定。在此期间,为推进人才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目标,以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也屡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近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尝试着借鉴教育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并极力移植诸如“双元制”、“教学工厂”等人才培养模式。与此同时,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试图通过“政府主导、重点扶持、以点带面”的方式,探索出一大批发展模式、改革模式。但是,这些做法只是在形式上光鲜,职业教育质量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整体来看,尽管职业教育体量得到了快速的增长,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并不明显,职业教育的社会吸引力并未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也不显著。这显然也是事实。透过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热闹表象,我们不难发现,这个三十年我们基本上是循着“先做大再做强”的思路来发展职业教育的。至于为什么采取这样的路径,我们很容易理解:在高等、高中教育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职教规模扩张比较容易实现,而改革则会触及更多更深层更复杂的问题。因此,对于教育主管部门尤其是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来说,既然能够用相对较低成本取得规模发展的成绩,深层次的改革自然可以后延了。事实已经证明,基于现有的经验之上的方式方法去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显然是行不通的,职业教育的现代转型还未走上正确的轨道。2. 《决定》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说,在此之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思路不明晰、共识未达成是事实的话。到了2014年,这种情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当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应该说,这是一份非常重要的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文件。时任教育部副部长也明确提出,这份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基本完成。与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相比,《决定》提出了一系列有重大突破的观点。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确了改革大方向。《决定》明确提出,“政府推动、市场引导”是我国未来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原则,这显然是对以往“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模式和发展思路的否定与矫正。同时,《决定》还提出了“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的命题。无疑,新的提法基本上解决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大方向和切入点,表明我们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方向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对如何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但是,遗憾的是,这份文件颁布后并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决定》颁布后,我们没有沿着这个方向往下走,而是匪夷所思地推出一个新瓶装旧酒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当下,现代学徒制试点在全国甚嚣尘上,人们似乎忘记了《决定》这样一份重要文件的存在。这一举动,表明我们对中国如何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的认识是逐渐清晰的,但在行动上还是依着惯性在走。《决定》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们对发展职业教育曲折探索的结果,这一认识得来不易。如果说,《决定》的颁布是前进了一大步,“现代学徒制”试点则显然是退回了一大步。因此,我们应该让《决定》所体现的认识在最大程度内取得社会共识,获得社会各有关方面对我国未来职业教育改革的理解与支持。值得注意的是,《决定》出台之时,还有一个附件《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这个《安排表》对未来的职业教育改革进行了细化和任务分解,似乎可以看做是《决定》的具体化,是未来职业教育改革实施的行动指南。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和职业院校也比较普遍地认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最终需要等《安排表》的各项措施出台之后才有实施的依据和方法。事实上,笔者认为,《决定》出台后,真正的重点是促成省一级地方政府结合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依据《决定》出台相关政策,推动实质性的改革进程。中央部门则主要是依据《决定》把握大方向,并制定与《决定》相适应的宏观层面的配套政策、法规,作为职业教育改革及其实施的保障。3. 改革为什么难以推动那么,职业教育改革为什么难以推动呢?有学者认为,中国教育的症结不在于观念而在于利益。换言之,人们并非不知道问题的根子在哪里,也不是不知道应从何入手,改革之所以没有得到切实推进,不是不能而是不愿。其实,对于职业教育改革的迟滞而言,实际上则是不能与不愿兼而有之。从教育主管部门来看,目前职业教育改革动议出自上层,但仅靠作为中层的教育主管部门确实难以推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其基本要素更多,涉及面更广,因而改革的推行更复杂,作为落实并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设计的教育主管部门根本无力去推动。教育主管部门作为职能部门可以牵头制定政策,但其控制面主要在学校,涉及到企业等其他方面的政策实施、调控、监督等远非他们能力可及。此为不能。至于说到不愿,教育主管部门本身也习惯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也限于那一时期所要求的有限的管理能力,从而他们也不愿真正推动改革。这是因为,按照《决定》的思路,职业教育改革本质上是让职业教育主管部门从“主导”向“推动”的方向转变,因而这既是一个“剥夺”相关部门很大一部分管理权限的过程,也是一个要求其大幅度管理能力的过程。从职业院校来看,他们本身并不具备自主改革的资质。但是,他们完全可能成为一种不可忽略的抗拒改革的消极因素。对于职业院校教职员工这一庞大的群体来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习惯于国家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如有可能他们宁愿选择接受职业教育一步步的滑落,而尽量避免在职业教育改革过程中受到直接的冲击。事实上,就绝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教师而言,由于本身即是应试教育的产物,他们习惯于类似普通教育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形式,教学活动长时期游离于实际的生产、经营乃至社会生活之外,他们缺乏应有的与行业、产业对接的基本素质。职业教育社会化改革一旦实施,他们中的多数将面临难以生存的困境。综合以上,这就是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领域雷声大雨点小的原因。4.改革的切入点在哪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事实已经证明,那种政府主导之下的重点扶持、以点带面的诱导式改革除了浪费大量的资金之外,无法产生全局性的积极效果。而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只有倒逼式改革才能激活职业教育的生命,也只有倒逼式改革才能激发职业教育应有的活力。李克强总理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时指出:“完全由政府主导的职业教育,很可能偏离社会需求。”这表明了中央高层对于我国现行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模式所进行的深刻反思,对这种模式存在的弊端有着清醒的认识,并为我们明确了未来职业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切入点。那么,怎样取得突破以往的改革成效呢?笔者认为,依据《决定》的思路,解决职业教育问题的根本出路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的改革,打破目前政府主导学校办学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这是因为,在这种发展模式之下,企业、行业无法真正深度参与职业教育。尽管我国出台了一大批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政策、法规,但是由于企业没有被真正纳入并作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要素,这些政策、法规的实际意义并不大。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而言,应该激发企业内在的动力。无疑,单纯的法规约束企业参与是最低层次的,以利益来激励企业参与次之,而让企业作为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才是根本之道。惟其如此,企业才能真正介入到职业教育中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才能真正与企业自身发展融为一体。因此,根据《决定》,新一轮改革的方向是,建立超越“职业教育工作联系会议”制的各级领导机构,推动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建立开放多元的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这种体系简而言之,就是职业教育的社会化、市场化。由于这种体系的生存与成长需要一个全新的生态环境,因此需要通过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的改革,对职业教育发展各基本要素的作用和地位进行相应的调整:政府的角色从“全能政府”转变为“有限政府”,相应的,企业的身份则由参与者、合作者转变为办学主体。如是,职业教育会因为外部、内部的竞争而激发生机与活力,包括办学学资金、人才培养质量等在内的许多问题会迎刃而解。关于这一点,国外早有学者对后发国家提出忠告,“各国政府,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政府,无力迅速适应急剧变化的技术要求,或无法培养出具有最新技术水平的人才”,而“制造业在80年代后期和整个90年代的发展趋势清楚地表明,私营部门参与未来劳动力的培训是当务之急。”5.改革可能衍生的问题当然,职业教育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如前所述,职业教育改革同样也存在利益调整的问题。同时,在企业成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会造成一些改革衍生的社会问题。比如,部分职业教育机构由于人才培养水平较低,一旦被纳入竞争的平台,很可能会难以生存。相应地,在比较集中的一个短时期内,相关人员失业下岗会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社会问题。地方政府能否承受这一波动、能否化解这一难题,显然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考验。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社会消化这些“富余”人员的能力有限,对于地方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个更大的挑战。这正是《决定》颁布已两年之久,而各省区职业教育改革难以真正启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如前所述,因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习惯于现有的管理方式、方法,缺乏对竞争条件下职业教育办学行为的管理能力。以招生而言,目前教育主管部门可以依据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实行招生的指令性指标制度。由于生源逐渐减少,近些年来招生中已经开始出现较多的违规甚至违法的行为。可以想象,一旦实施开放招生、企业办学,在一个可能不太短的时期内,招生市场的失范现象将更加严重。尽管这是一个改革进程中难以避免的问题,但要处理好这个问题,对管理部门是一个能力上的严重考验。由于这些风险的存在,多数地方政府在启动职业教育改革的问题上顾虑重重,以致改革的行动一再拖延。由于体制性变革必然会引发一定程度上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多数主管部门官员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不真正启动改革行动;一俟上级部门出台新的改革精神或文件政策,则按部就班地一级一级下传,对着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隔空喊话。6.不改革或拖延改革的代价职业教育的现代转型不能独立于整个经济社会现代转型之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教育的病是慢性病,不改革或延迟改革,尽管问题还在并且不断恶化,但不致于瞬间暴毙,不会以尖锐的、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的形式出现。这是因为,如果职业教育改革无期限往后退,其后果无非是教育规模持续下降,社会(学生、家长、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期望值进一步降低,进一步的影响是社会经济发展底气不足、社会转型迟滞乏力。而在这个过程中,职业院校破产、人员失业的问题尽管同样存在但不会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爆发。但是,慢性病同样也是足以致命的,其表象看似不严重,但其后遗症必将变本加厉。事实上,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某些地区一些改革开放初期曾经辉煌一时的新型工业城市,这些年正承受着产业空心化、结构调整升级严重乏力的后果。其实,在上个世纪90年代国企改革之际,也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最佳时机。由于错失了这个时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滞后于企业改革,使得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过程被撕裂,也使得我们整个社会发展开始尝到技能型人才短缺的苦果。极具讽刺意义的是,我们同样看到,一些号称职业教育发达的省份,也恰恰是技能型人才结构性紧缺最突出的省份。因而对于职业教育而言,长痛不如短痛。为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现代转型,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的动力,我们应该在正视问题的前提下,坚定改革方向,稳步推进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否则,只会导致问题累积越来越多、改革的代价越来越高。简言之,我国职业教育是一个沉疴在身的庞然大物,主动改革会受伤但有可能浴火重生,不主动改革则只会沦落到苟且偷生。当然,职业教育的体制性改革成效不会立竿见影,而现在所做的无疑是着眼于二十年乃至三十年之后职业教育以及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这对于那些急功近利的改革者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考验。因此,对于职业教育改革,我们既要有断臂自救的勇气,亦要有为子孙后代造福的胸怀。来源:《爱思想网》日征 &稿 &⊙简介:“湖湘智库”公共微信号是由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直辖的综合型智库湖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用于发布智库研究成果、分享智库研究资讯、探寻智库研究路径的信息互动平台,同时也是湖南省委宣传部主办、湖南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决策参考智库成果专报》的官方微信,自日开通运行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面向省内外征集稿件。⊙来稿要求:反映经济社会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的对策建议、智库建设研究成果、智库成功经验介绍等文章;发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报刊文章;获省领导批示成果或进入省部级决策成果;公开发表的对策建议成果;个人专著成果简介等。字数在3000字以内,附作者姓名、工作单位、联系方式。⊙投稿邮箱:⊙互动QQ群:官方微信推荐1.湖湘智库微信号:huxiangzhiku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直辖的综合型智库--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的官方微信2.中国湘学微信号:xiangxuecn湖南省湘学研究院的官方微信公众号,致力于成为湘学知识普及平台、湘学学者交流平台、湘学成果共享平台。3.乡村发现微信号:zgxcfx乡村品牌读物《中国乡村发现》刊物及中国乡村发现网的官方微信。
(55.82 KB, 下载次数: 0)
19:00 上传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试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
2014年11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职业学校课程改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现代企业迫切需要一大批适应一线生产的高技能的劳动者,这就要求学校的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无缝对接。 中国论文网 /9/view-6536104.htm  关键词:职业教育 课程改革 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9-01   1 引言   台湾著名课程专家黄政杰在他的《课程改革》一书中写道:“课程改革是指针对学校课程加以改变,减除其缺点,扩充其优点,借以促成教育目标和教育理想的实现。简言之,课程改革是指朝向教育理想去改变课程现状,其中的关键在于‘教育理想’和‘现状改变’两方面。”   课程专家钟启泉指出:“近代课程在不断寻求自身的变革,以期更好地适应学习者、社会、学科发展的实际。这是因为,任何一种课程都是那个时代所追求的‘国民素养’的最集中、最具体的反映。……因此课程不是万古不变的,它总要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变易和改造。这种改造以往的课程组织、设计成新型的课程组织的作业,谓之课程改革或课程改造。”   2 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0世纪末新世纪初,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社会的发展从主要依赖于自然资源、物质资源,逐步转变到更依赖知识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从而对劳动者基本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各个行业要求教育从培养传统的产业工人转变为培养知识劳动者,从而能够承担起知识传播、知识运用、知识生产、知识创新的历史使命。在这样的时代特征和社会背景下,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应运而生。   (2)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现代企业迫切需要适应一线生产的高技能的劳动者,这就要求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无缝对接。而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教育脱离生产实际,年复一年地传授着所谓的“经典”课程,而这些课程的大部分内容在企业又用不上。因此,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要符合企业的要求,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要从企业的要求出发,把企业的需要变成我们的课程。   (3)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作为职业院校,学生、家长、企业都是我们的服务对象,要让学生“带着兴趣来,带着技能走”。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埋怨职业学校的学生思想差、品德差、家教差,整天唉声叹气、咬牙切齿。凭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思维方式,是断然教育不好学生的。学校的宗旨是教育人培养人,不是排斥人淘汰人。人不可能生活在理想状态,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象专治疑难杂症的医术高明的医生一样寻找教育后进生的途径。   (4)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的工作在旧课程体系之下,一成不变的思路,脱离实际的教材,陈旧保守的教法,居高临下的师生关系,让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很难得到发展。教师要想求得知识的更新和专业的进步,就必须走出封闭的曲线,投身于课程改革的实践之中。   3 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深化教材多样化的改革,提高教材的科学性和适应性;改革教学过程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活动,改进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改革评价考试,强调选拔与甄别功能的倾向,建立评价指标多元、评价方式多样,既关注结果,更加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   4 新课程体系的优点   (1)新课程体系将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德育为灵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发扬人文和科学精神为基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新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学生应做到: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守国家法律、社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民主法治精神,做负责任的现代公民。②学生要了解中国历史和国情,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对中华民族命运具有责任感;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参与国际社会活动的意识。③学生要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乐于助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具有关心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具有为国家发展和人类和平而服务的态度。   (3)新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学生应具有如下品质:①学会自尊、自信、自律;积极主动,乐观向上,具有克服困难、应付挫折的勇气和意志。②学会尊重他人,具有团结、合作、协调的精神,能与他人共同学习、工作和生活。   (4)新课程体系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表现为:①学生具有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读、写、算等基本技能和基础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够良好地表达和交流;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②学生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收集、处理和使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学生不仅有科学的态度,还具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精神与求实创新的意识。   5 结语   综上所述,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已经是潮流所向、大势所趋,所有的职业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积极投入其中,为推动新课改献计献策。   作者简介:丁蕾(1982.9―),女,江苏扬州人,职业教育硕士,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讲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研究。   阮雁春(1972.2―),女,江苏扬州人,食品工程专业硕士,江苏省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讲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研究以及食品生产与加工研究。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校高等教育改革方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