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端领军极限大型强子对撞机 G84和RV630谁更强悍

HD4850构架图;毫无疑问,不论是对AMD还是对整个人类显卡历史来;HD4850完全是一块良心卡;现在回想起来,能够在999档见到这几位,在今天看;看着这样的显卡,再看看你面前这两位前天不足后天难;GTX550Ti的规格不及旗舰规格的一半;好了,问题来了――这些曾经的中端以及性价比超级巨;●好用的东西哪儿去了?;相对于整个显卡发展的历史长度来说,sweet
HD4850构架图
毫无疑问,不论是对AMD还是对整个人类显卡历史来说,HD4850都应该被记住。作为一款出道不久就冲入999的显卡,HD4850可谓后无来者,因为它拥有与旗舰RV770相同的800个流处理器,40个TMU单元及16组ROP阵列,仅在显存端采用了带宽较低的颗粒。全规格低速显存的HD4850成功的拥有了贴近HD4870的性能,同时其长期稳居999价位的经历也让其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具“良心”的芯片之一。
HD4850完全是一块良心卡
现在回想起来,能够在999档见到这几位,在今天看来简直就是奇迹……这些短时间内杀入999档的高性价比GPU的统一特色,在于采用旗舰相同的构架,总屏蔽规模最高也未超过旗舰完整规模的25%,像HD4850这种足以名留显卡史册的超级巨星级显卡甚至完整保留了旗舰构架的全部规格!这种优良血统带来的极高的资源总数,让这些性价比巨星们拥有了远超一般中端的性能,而他们的价格却与中端刚出道时一样。
看着这样的显卡,再看看你面前这两位前天不足后天难补以及身残志不坚的“新产品”,你还会觉得你的投资划算么?
GTX550Ti的规格不及旗舰规格的一半
好了,问题来了――这些曾经的中端以及性价比超级巨星,怎么忽然都消失不见了?他们都跑到哪里去了?不仅他们消失了,甚至连“正常一点”的中端也跟着消失了,这又是怎么回事呢?这就要从显卡界新的权贵――sweet spot(甜品级)说起了
● 好用的东西哪儿去了?
相对于整个显卡发展的历史长度来说,sweet spot的出现可以说是个新鲜事物了。
最初具备sweet spot雏形的芯片是NVIDIA的G94,虽然他的ALU部分与先前的常规中端一样仅有旗舰规格的一半,但由于具备比旗舰更大的uncore比例和资源,并以由此带来的很好的纹理性能获得了高于中端的最终游戏性能,因此在发布之初便偷偷地摸上了\$169这一传统中端显卡不敢想象的位置。G94的出现打开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局面,它标志着厂商开始考虑“如何从口袋里钱不是很多但又想要更多性能的玩家的口袋里掏钱”这个问题,并将思索的结果付诸于行动。
真正意义上达到典型级别的sweet spot产品出现在距离我们非常近的时期,HD6800及GF104/114是第一组真正意义上的甜品级构架,他们拥有旗舰70%~75%的ALU规模,同时还具有比旗舰更高的uncore资源比例,这让他们的同频性能达到了旗舰构架的70%以上,远远超过了传统中端显卡所能够达到的性能极限。与此同时,由于sweet spot构架拥有更小的芯片总规模,这带来的更小的芯片面积和功耗发热让厂商能够更加自如的控制良率同时降低成本,这让sweet spot拥有了切入点非常精确地\$169~\$199,或者¥1499~
¥1999区间的售价。最后,得益于小芯片更低的功耗和发热,sweet spot级芯片能够运行在更高的频率上,高频让sweet spot最终拥有了达到甚至超越旗舰的尾巴的性能。
最强sweet spot核心――GF114
旗舰的尾巴?那不就是那些曾经辉煌,拥有优良血统的性价比超级巨星们么?
sweet spot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整个显卡市场的格局,它不仅给下级旗舰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更极大的影响了中端芯片的构架。sweet spot的高性能让下级旗舰在性能上丧失了竞争力,而更小芯片面积带来的低成本更是在大芯片削减规模的下级旗舰身上补上了致命的一刀。厂商只要还处在心智正常的状态下,就肯定会在同样性能等级上选择更低成本的方案,因此成本的极大劣势最终直接导致了曾经辉煌的那些999神卡的消失。
HD6870构架
至于中端方面,虽然在此之前市场也曾经出现过诸如RV630或者G84这样比较乱来的产品,但他们都是没有恒定外来压力之下厂商作出的针对对手和成本的调整而已,总体来讲还算可以接受,直到sweet spot出现之后,中端构架才终于发生了彻底的混乱和崩溃。sweet spot芯片也存在部分良品,经过阉割的sweet spot芯片会很自然的将性能和价格都向下延伸到原来中端显卡控制的临近区域,由于阉割的sweet spot成本依旧高于原生中端芯片,因此具有原有中端芯片性能等级的阉割版的sweet spot芯片,实际上已经将中端的性能带入了千元以上级得市场。这种强大的压迫力逼得原有的中端构架不得不进一步下探,并对自己的构架进行调整:GTX550Ti最终放弃了旗舰半规模这一坚持了许多年的中端芯片铁律,转而使用sweet spot半规模搭配高频的设计;HD6790则干脆将sweet spot芯片阉到洞穿了下限,直接将ROP砍到只有sweet spot的一半,完全不顾fillrate墙下还留着余温的HD4830及的尸体。至于这两位的实际性能更是“没的说”,一个同频性能直追前代中端,只能靠高频来勉力维持,另一个则是超频超到冒烟了性能却见不到多少增长……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高等教育、文学作品欣赏、专业论文、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73显卡购买指南_图文等内容。 
 现在人们都开始热衷于 diy 装机,那就说一下个人对显卡选购的一点看法,要说如何选 购显卡,首先需要明白的是你要干什么用,一定要定清楚位,不要说为了一个 QQ ...  仔细看了本文之后,以后再遇到一块显卡,那么其显存规格基本上就能脱 口而出了,相信你再去选购显卡的时候就可以从容不迫,不用害怕 JS 拿 64 位的“缩水版” ...  教你如何选购显卡 识别性能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教你选择一款适合你的显卡教你如何选购显卡 识别性能,核心型号,显存,PCB,用料等 2009 年 11 月 08 日 星期日...  现在有很多很多的人买显卡或者装机的时候, 对于显卡的参数只看显存大小, 我觉得有必要 纠正一下这个大大的误区,不然的话,我相信很多人到时候都会被狠宰的。对于...  1页 免费 显卡型号大全 21页 免费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显卡选购指南精华版 这是选购显卡的一...  显卡选购五大误区解读_IT/计算机_专业资料。显卡选购五大误区解读显卡是一向对游戏体验关系非常直接的配件,选对了显卡,流畅游戏一般都不存 在问题,但倘若显卡选择不...  【特约教程】史上最全硬件配置购买指南(下)!为设计师保驾护航_计算机硬件及...这个 数据就是和 cpu 里面说的多少核是一个道理,同一个构架的显卡流处理器越...  什么电脑显卡品牌好 电脑显卡选购指南显卡既是显示接口卡 (Video card, Graphics card) 又称为显示适配器 ,(Video adapter) , 是个人电脑最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  电脑显卡选购注意常识 近来 3D 加速卡市场风云突变,采用第 4 代 3D 加速芯片...因为同一种电脑配件在全国各地市场的差价比较大,价格变化也很快,所以本指南就只...当前位置 & &
& ATi明年下半年新中端:RV670
ATi明年下半年新中端:RV670
15:10:00&&作者:
编辑:上方文Q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微信公众号搜索"驱动之家"加关注,每日最新的手机、电脑、汽车、智能硬件信息可以让你一手全掌握。推荐关注!【微信扫描下图可直接关注】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当前平均分:0(0 次打分)
[06-21][02-23][07-08][03-25][03-22][01-25][01-12][12-31][12-23][11-23]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ATi明年下半年新中端:RV670
09:20:47 来源:  
根据最新路线图,ATi将在明年下半年推出一款新的中端图形芯片,代号RV670。——当然,届时已经没有“ATi”了。
此前我们已经知道了RV610(开发代号Bum)、RV630(Shaka)和RV660(Laka)三款图形芯片。他们都将在明年推出,均为65nm工艺产物(明年初的R600为80nm),支持DirectX 10,其中RV610面向低端,与RV505和RV515核心X1300系列相当,RV630和RV660面向主流中端,与RV530核心X1600、RV560核心X1650XT、RV570核心X1950Pro相当。
最新的RV670仍是65nm工艺、支持DirectX 10,定位与RV660基本处于同一档次,但可能会稍低。
目前有关R600的规格尚无确切资料,所以RV6x0系列更难说了,估计等R600发布前后才会慢慢浮出水面。
NVIDIA方面,在下月初发布G80核心GeForce 8800GTX/GTS后,中端G86和低端G84也会在明年上半年推出。G80为80nm工艺产物,G86和G84则还不确定,不过很可能仍是80nm,不会改进到65nm。
网易数码,更多精彩在首页,
我也评两句
通行证: 密码: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坐看DX10云起时 畅谈07年显卡技术产品
坐看DX10云起时 畅谈07年显卡技术产品CNET中国·ZOL 作者: 责任编辑:王胤韬 【原创】
年年老面孔 桌面显卡争斗又一载
年年老面孔 桌面争斗又一载
  ● 12个月走过 两强争霸还在继续
  当我们还流连游走在3D图形加速硬件战火边时,时间已经不知不觉地又翻过了一年。这一年里、PC娱乐GPU、领域,AMD和进行了空前激烈的交锋,但由于势力均衡发生的变化,这场战争有表现的比以前有趣得多,硬碰硬的决战少了,迂回和奇异成为主旋律。
  12个月里,暂时还没有任何一方退场,让人期待的新角色也没有进场,这个领域仍然还是1V1的“单调”局面。然而另一方面,这又是3D加速技术大换代的关键一年,硬件制造商、软件开发商、用户都经历着DirectX 10从纸面规格到普遍应用的进程,谁在这里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谁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占据主动。
  追忆历史有利于我们理清思绪面向未来,大多硬件技术爱好者都会对每个PC技术时代有一个自己观点,本文则通过媒体从业的笔者的视角,和读者一起对即将过去的07年里,3D图形加速硬件技术和做一回顾。
  ● 19个新型号发布 桌面显卡战争升级
  就桌面娱乐型而言,不完全统计AMD和NVIDIA于本年度内一共推出了多达19个型号的各类产品,两个GPU阵营均有自己的可覆盖几乎全领域的产品线,这些显卡互相交错竞争,市场细分得几乎滴水不透。
07 年 桌 面 娱 乐 显 卡 简 表
着色器数量
控制器位宽
外部接口版本
DirectX 版本支持
Radeon X1950 GT
DirectX 9.0 C
Geforce 8800 GTS 320
DirectX 10
Radeon X1650 GT
DirectX 9.0 C
Geforce 8600 GTS
DirectX 10
Geforce 8600 GTS
DirectX 10
Geforce 8500 GT
DirectX 10
Geforce 8400 GS
DirectX 10
DirectX 10
Radeon HD 2900 XT
DirectX 10
Radeon HD 2600 XT
DirectX 10
Radeon HD 2600 PRO
DirectX 10
Radeon HD 2400 XT
DirectX 10
Radeon HD 2400 PRO
DirectX 10
Radeon HD 2900 PRO
DirectX 10
Geforce 8800 GT
DirectX 10
Radeon HD 3870
DirectX 10.1
Radeon HD 3850
DirectX 10.1
Geforce 8400 GS
DirectX 10
Geforce 8800 GTS 512
DirectX 10
  硬件技术和硬件产品很难割裂开谈,接下来的文字首先将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回顾带有各种新技术的新产品的上市和对阵情况,这将被笔者分为三个阶段;之后我们还将探讨3D游戏、高清视频解码的应用革新,最后则是这一年来一些技术关键词的延伸。
  全文的后半部分则是07年度显卡频道测试过的显卡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产品推荐。
  07年第一个季度开始时AMD和NVIDIA的表现都相对低调,AMD推出了DirectX 9级别的高性价比杀手Radeon X1950 GT和Radeon X1650 GT,NVIDIA则在另一个领域推出Geforce 8800 GTS 320来继续经营DirectX 10应用环境。直到第2季度,震天战鼓鼓终于敲响......
  相关测试:               
时代潮涌 DirectX 10平民产品上阵
时代潮涌 DirectX 10平民上阵
  ● Geforce 8600 / 8500:迈进主流市场
  3D加速硬件领域在07年初之间的半年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双雄并进的趋势持续了7年之后,被AMD收购后的AMD-ATI在产品推出速度上显现颓势,相反NVIDIA则具有强悍的创新力和生命力。在领先竞争对手半年时间推出首款DircectX 10的顶级3D加速卡Geforce 8800之后,NVIDIA于4月17日又把Geforce 8产品线扩充完整,发布了Geforce 8600和Geforce 8500两个系列,宣告了DirectX 10和应用可能正式进驻主流市场。
Geforce 8600 / 8500发布前就已经有大量厂商跟进
  作为革命性的Geforce 8800显卡重度简化的产品,Geforce 8600和Geforce 8500抵达市场的时期是Geforce 8800问世后的5个月后,此时Geforce 8800的超级热销仍在持续,NVIDIA已经在Geforce 8800的销售中获得了超过G80一代研发成本的回报,因此在推动Geforce 8600和Geforce 8500时限的相当积极和富有攻击性。
  NVIDIA Geforce 8600和Geforce 8500分别配制G84和G86 GPU,他们基于G80的体系结构和基本特性,可以简单的把它们分别理解为拥有25%和12.5%管线规模的、改用80nm工艺制造的G80。因为在3D加速特性支持上,G84和G86和G80没有任何区别,或者说只要G80能够支持的特效,G84和G86也能实现,它们的区别仅仅是运行速度。另外,G84和G86 GPU内部还含有新的VP和H.264 BSP,在高清视频解码方面相对G80做了重大改良。
  相关测试:
  NVIDIA这一带主流产品在功耗表现、频率的延展性以及芯片良率产能等多个方面表现优秀,自发布以来Geforce 8600和Geforce 8500的市场就成熟而稳定,没有明显的不良反馈,产品供货亦非常充足,迅速取代了DirectX 9级别产品成为销售主力。
  相关测试:
  稍晚些时候,NVIDIA还发布了Geforce 8系列的最低端版本Geforce 8400 GS,它是在Geforce 8500 GT上进一步降低控制器位宽的极度简化型产品,但由于在3D加速和高清视频两个方面和竞争对手相比均不占上风,人气和整体表现都不够好。
  ● AMD的高调反击:Radeon HD 2600 / 2400
  AMD Radeon HD 2000系列中档产品事实上是在后文讲述的Radeon HD 2900 XT之后问世的产品,这里提前回顾是为了便于和Geforce 8600 / 8500相比较,读者注意不要搞混产品上市次序。
  面对风头正劲的NVIDIA,AMD于5月初先行释放了Radeon HD 2000系列中的高端产品Radeon HD 2900 XT对阵Geforce 8800 GTS,随后紧跟的是Radeon HD 2600 XT / PRO,它们基于新的RV630 GPU。
Radeon HD 2600 XT
  Radeon HD 2600 XT是Radeon HD 2000产品在中端市场的延伸,它在3D特性上拥有和Radeon HD 2900 XT完全相同的“资质”,即完整支持DirectX 10,只是速度和力量会简化许多。AMD在产品规划上仍旧使用Radeon HD 2900 XT上市时的错位竞争策略——以较低的提供更优的性能,Radeon HD 2600 XT用于直接对抗Geforce 8600 GT,而不是更贵的Geforce 8600 GTS。
  理论性能方面,Radeon
XT为Radeon HD 2900 XT的3/8;另一方面,最高配Radeon HD2600 XT的内存带宽则是Radeon HD 2900 XT的1/3。
  相关测试:
  Radeon HD 2600 PRO显卡是Radeon HD 2600 XT的低频版本,为实现上市时期700元以下的市场价位,搭配了规格较低的或内存芯片。在GPU配置上,两种显卡则没有区别,均为RV630,AMD方面没有对PRO版本的HD 2600核心频率设定做任何限制,显卡制造商仅需要考虑自己产品的可承受能力来设定Radeon HD 2600 PRO的默认核心频率。
Radeon HD 2600 PRO的升势不比Geforce 8600来的差
  AMD首次直接操作全新显卡产品线的产品定位策略相对原ATI而言可以说是积极了很多,XT版本RV630的低成本版Radeon HD 2600 PRO甚至几乎是成本价格直接冲向市场,虽然时间上落后于竞争对手,但后发制人抢夺份额的架势可以说是咄咄逼人。在GPU上背水一战的AMD此时真正给用户带来了实惠,历史上也罕见这个定位的产品如此迅速触及价格底线。
  就3D性能而言,Radeon HD 2600 XT / PRO两款产品稍落后于Geforce 8600 GTS / GT,但前者拥有更全面的高清视频解码功能和更为诱人的价格,尤其是灵活的Radeon HD 2600 PRO,AMD几乎再现了当年Radeon 9550的操作手法,在一个相当宽的范围内不对其作出限制,极大的冲击了Geforce 8600 / 8500显卡所先占据的市场。
高清显卡 = Radeon HD 2400 ?
  和Geforce 8400 GS在3D和高清两方面均相对无力的尴尬境地不同,基于RV610的Radeon HD 2400 XT / PRO相对成功的多。因为拥有强大的UVD高清解码技术和内置音频逻辑+HDMI的优秀方案,这两种产品被直接定义为“高清专用显卡”在下游品牌商产品中广泛宣传,也被用户迅速接受,针对Radeon HD 2400 PRO设计的各类有针对性解决方案也非常多。
  相关测试:
DX10高端首次交锋 AMD上演田忌赛马
DX10高端首次交锋 AMD上演田忌赛马
  ● 广积粮!Geforce 高筑城墙
  虽然革命性的Geforce 8800 GTX自问世以来处于孤独求败的位置从未受到真正的挑战,不过还是再接再厉的推动着3D加速性能的攀升。在07年4月完善了Geforce 8系列主流级、入门级布局之后,于5月前再次将这个系列扩充,在之前DirectX10性能旗舰Geforce 8800 GTX之上新增了一款更为强悍Geforce 8800 Ultra,后者成为NVIDIA至今为止仍未被超越的的顶级性能标杆。
  Geforce 8800 Ultra是NVIDIA在产品规划上两点因素的结合产物:第一,它是用于对抗顶级版本 R600 GPU的最新加强版;第二,它是NVIDIA在90nm工艺末期最后改良的成果。Ultra的后缀自Riva TNT2 Ultra出现在历史中开始,就只给那些真正的巅峰产品使用,这款Geforce 8800 Ultra也代表着第一代DirectX10 GPU性能改进的终结。
气势和实力都咄咄逼人的Geforce 8800 Ultra
  相关测试:
  正因为此,G80的Geforce 8800 Ultra在技术上乏新可陈,NVIDIA抢先在R600之前发布这样一款极限型的怪物也是在高筑城墙以抵御来自最新款Radeon可能带来的强力冲击,虽然后来的情况发展到NVIDIA都没料到的境地(Radeon HD 2900 XT仅能和Geforce 8800 GTS抗衡),但Geforce 8800 Ultra还是在NVIDIA的产品线上长时间站稳的脚跟,Geforce 8800 GTX被迅速淘汰,这也显示了NVIDIA在旧制造工艺上提升产品性能的恐怕实力。
  ● 避实击虚 R600原来并非顶级
  出于一些原因,AMD在最新一代的Radeon产品上使用了让人意外的策略:Radeon HD 2900 XT,这款ATI Radeon首代DirectX 10中当时的最高规格产品,并不是和NVIDIA争夺绝对性能No,1的角色,它推出时的市场为399美金(含3款完整版3D游戏)仅和NVIDIA Geforce 8800 GTS 640MB相当,低于499美元的Geforce 8800 GTX更远低于829美元的Geforce 8800 Ultra。
Radeon HD 2900 XT
  考虑到Radeon HD 2900 XT已经是使用全功能R600 GPU的显卡,而Geforce 8800 GTS的则配置着色器规模简化后的G80,这种做法让人不由想起田忌赛马的“上马对中马”战术。无力冲击巅峰的Radeon HD 2900 XT使命都非常明确:在这个价格上实现比竞争对手强大的多的性能。
  “Introducing Immersive DirectX10 Gaming at a Great Price”& 这是Radeon HD 2900 XT的官方宣传主题。用户对后来者的性能期许无疑高于对先进者的要求,AMD又特别的在高端产品线上引入性价比概念,更多的其实是对不占优势的产品还迟到半年的无奈。
  相关测试:
  虽然R600登峰造极的硬件规模并没没有实现真正顶级的性能,但在细节功能设计上,它还是有着G80的Geforce 8800所不具备的优点,包括内置音频逻辑和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极为便利的HDMI解决方案。
Radeon HD 2000系列的直接HDMI输出
  目前AMD和NVIDIA的显卡产品均能直接提供或使用这种DVI—HDMI转接头,将显卡的DVI输出转成HDMI信号输出。特别的因为AMD GPU内置了数字音频逻辑,还能够直接在转接头中输出声音信号,NVIDIA方面也有部分产品支持带有音频信号的HDMI输出,但是数字音频信号来自外部的。
  数字音频输出在高清视频流行前很多年就是PC影音爱好者的热门话题,具备这个能力的系统可以避开廉价声卡上劣质DAC的模拟声音输出,采用不同外置解码器得到自己想要的声音,对于HTPC也是如此,特别是对DTS等定位要求准确音效解码的玩家,都需要从HTPC中输出数字声音,自行解码播放。数字音频输出的另外一个意义是和视频信号整合进HDMI,形成最便捷的操作方式。
  ● 风格迥异 G80和R600架构思路不同
  G80和R600都是符合微软DirectX 10规范的高性能GPU,殊途同归的使用统一着色器基本单元代替沿用多年的像素、顶点着色器分离体系,两者在强调着色器操作的大规模并行思路也有相似之处,然而更多的方面还是体现出了很大的差异。
G80 体系架构图
  G80内置96或128个流,每一个即是通用着色单元,是更彻底的超标量体系架构。GigaThread硬件逻辑一视同仁的把任何指令拆成1D标量指令,在强大的硬件线程调度能力和高容量缓存资源的支撑下去管理128个1D标量着色器执行这些指令。考虑到片内缓存的高实现成本,G80在GigaThread上耗费了大量晶体管,标量着色器绝对数目相对R600处于劣势,但它使用着色器频率异步来提高计算能力。
  G80的这种设计思路使GPU能够在所有应用中保持稳定的均一性能,理论上最高的着色器资源利用率,和便于开发的驱动程序编译器。与之向悖,R600的着色器设计思路是把大量晶体管用在堆积海量流处理单元上,而向量、标量指令的并行推动力则交由中间件编译器实现,提高并行处理的方式是对原始指令进行组合,封装成流处理器组适应的形式。
R600 体系架构图
  Radeon HD 2900 XT使用的R600 GPU内置惊人数量的通用标量着色器,共计达320个!但由于这些着色器组织形式、调度及运行频率等规格在两款顶级GPU上存在很大差异,我们并不能仅从着色器个数来判断GPU整体性能优劣。
  R600虽然宏观上是320个流处理单元的超标量体系,但在微观实现上具有浓厚传统4D向量着色器特征。这些流处理单元被每5个分成一组4D+1D模式的5D向量着色器,和传统向量着色器不同的是,它能够理论上实现每周器发射最多5个标量指令,形成逻辑上的1D*5着色执行模式,和G80每个流处理器都是完整的拥有自己执行资源的ALU不同的是,R600的每5个流处理单元才能行使完整的ALU功能,向外部申请执行资源。
  在硬件上R600并不能把各种向量指令分解成若干1D标量指令,它现程分支处理逻辑只能进行保持数据原结构基础上的调度。这和G80的GigaThread逻辑完全把向量指令分解成1D标量指令在进行超大规模的标量化线程调度,直接输出给流处理器的运行模式完全不同。
年终决战 第二代DirectX10产品降临
年终决战 第二代DirectX10降临
  ● 杀出个黎明 G92年底定音
  本来技术、性能上占有压倒性优势的在拥有最高出货量的中端+入门级领域被AMD的死缠烂打相当头痛,双方僵持了4-6个月之后,NVIDIA终于在第四季度再次率先推出了第二代DirectX 10 GPU G92,并在G92上延伸出Geforce 8800 GT和Geforce 8800 GTS 512两款产品。
  Geforce 8800 GTS/GTX/Ultra和Geforce 8600 GTS之间的/性能差异太大由GPU规模和位宽的差别促成,即使是的GTS版本上的精简版G80 GPU,其流数目也是G84的3倍、内存控制器位宽是后者2.4倍。众多对32流处理器+内存位宽Geforce 8600 GTS性能不满的用户在半年前就在期盼一款G80架构的内存位宽出现,实现价格和性能的完美结合,这就是Geforce 8800 GT。
NVIDIA再次迎来盛景 Geforce 8800 GT
  G92 GPU衍生自G80,但又拥有相当多的改良特性:它使用65nm工艺制造、内置112/128个通用标量着色器;它可以运行在PCI Express 2.0上,并向下兼容PCI Express 1.0;它的纹理拾取能力是同比着色器规模的2倍!它的高清视频解码方面和G84功能相同,强于G80,带有H.264 BSP。
  相关测试:
  NVIDIA技术市场经理这样评价自家的最新DirectX 10显卡Geforce 8800 GT:”这是继当年的Geforce 4 Ti4200之后又一款性价比卓越的200美元级别3D加速卡。“03年初的Geforce 4 Ti4200拥有和当时旗舰产品Geforce 4 Ti4600相同流水线规模的GPU和内存位宽,频率稍低但定价只有后者一半。上市2个月后的状况表明Geforce 8800 GT确实是新一代的Geforce 4 Ti4200。
Geforce 8800 GTS 512
  Geforce 8800 GTS 512紧跟着Geforce 8800 GT问世,它基于全规格的G92-400,性能大约是Geforce 8800 GT的115%,但价格是后者的133%,超过了2500元。面对Geforce 8800 GTS 512,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强化供电、流水线齐整,散热能力改良的加强版Geforce 8800 GT。这两款产品再次确立了NVIDIA在这个领域技术领先的强势地位,并逼迫AMD的同代新款显卡不得不再次以低价格作为应对。
  相关测试:
  ● RV670 AMD的田忌赛马续集
  Radeon HD 2900 XT曾经以内存位宽创造了娱乐显卡的规格记录,但这种重型设计带来的收益非常有限——R600并未因此攀上3D加速性能的顶峰,附加过于复杂的GPU设计、12层PCB高昂成本都让它的市场表现并不耀眼。
  Radeon HD 3850则回归高性能产品的典型特征:适当的成本+源自旗舰型号的管线规模。这是一种管线、着色器配置和Radeon HD 2900 XT完全相同的显卡,只是内置的内存控制器位宽缩减至256bit,这急剧降低了产品PCB的设计难度和实现成本。Radeon HD MB版本的最新价格只有千元出头。这是首款在千元级别实现流畅DirectX 10游戏应用的显卡,它比之前这个价位上的产品性能提升非常大,而之前想要达到如此速度则需要付出至少2-3倍的金钱。
Radeon HD 3850的气势也不差
  在DirectX 10游戏大作陆续发布的今天,5000元级别PC玩爽DirectX 10游戏的大众类需求,目前只有Radeon HD 3850能做到,这是其独有的竞争优势。
  相关测试:
Radeon HD 3870 vs Geforce 8800 GT
  相对于Radeon HD 3850 ,Radeon HD 3870的处境不是那么乐观,这是一款2000元价位的显卡,和Geforce 8800 GT相同,但其3D加速性能和前者有明显的差距,高清视频解码方面的优势在这种档次产品上通常又被忽略。Radeon HD 3870官方样板的3D速度和高频版本Radeon HD 3850相比提升极为有限,的虚高频率并不能给GPU带来成比例的性能提升。同样是一块RV670 GPU,配置成性价比出色的Radeon HD 3850显然更能讨得用户欢心,大幅提高的价格却不能带来用户想要的3D加速方面的突飞猛进。
  相关测试:
  Radeon HD 3870 / 3850都是PCI Express 2.0级别的产品,他们还独有支持微软最新的3D API DirectX 10,1,这也许是AMD面对NVIDIA暂时的一手杀招。
另一场战争:高清视频解码技术比高下
另一场战争:高清视频解码技术比高下
  ● 快速兴起的高清应用及挑战
  高清视频(High Definision Video)相对普通视频的高清晰度通过提升分辨率得到。这里所谈论的高清视频还是一个较广义的概念,通常来讲,720线逐行扫描(720p)以上分辨率的视频可以称为高清视频,这类视频目前以720p、1080i(1080线隔行扫描)、1080p为跨度区分质量。720p以上的高清视频能提供前所未有的细致入微画面,也因此带来了海量的数据存储:720p NTSC视频(30fps)的未压缩数字流即可高达165Mbps的数据速率,1小时长度的数字视频文件接近80GB,这对于用户端是根本无法接受的。显然优秀的压缩技术是普及高清视频的前提。
  视频压缩技术最近几年得到了长足发展,在高清视频压缩方面,为了实现尽量高的压缩比,并保持良好画面质量,主流的编码格式除了MPEG2外最流行并被标准制定组织DVD Forum认可的就是VC-1(微软WMVx的纯算法版)和H.264。用户在播放使用这些编码的高清视频的时候,就需要对进行过复杂编码后的视频进行实时解码。在这三种被高清视频使用的解码方式中,为达到相同画面质量,恒定码率的MPEG2对硬件要求最低,VC-1其次,H.264最高,但对空间的需求则是倒序,换句话说就是对硬件解码要求最高的H.264编码能够实现同样大小、播放时间文件中最为出色的画面质量。如果没有专门的解码器硬件支持,这个软件解码的过程对于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因为运算量非常巨大。
  ● VC1的纠缠 CPU到底需不需要GPU插手?
  高清视频的有效解码,是流畅的播放满足实际应用的关键。除非用户仅限于播放MPEG2视频,否则都需要强大的视频解码能力。目前可以通过3个途径来实现:1、高性能的;2、支持高清硬件解码的。通常来讲,3GHz以上的Core 2处理器可以应付目前几乎所有的高清视频,而如果用户HTPC的CPU不是那么强力,就必须要考虑端的硬件辅助。
  而在AMD和NVDIA两个阵营显卡的对比上,AMD Radeon HD 00的UVD(Unified Video Decoder)技术略胜一筹,它能够提供 PureVideo HD相同的硬件H.264解码,同时还拥有对手不及的VC-1硬件解码,在配合从高到低的所有处理器时适应性更广。NVIDIA的设计思路则是把负载一般的VC-1解码交由CPU计算,这对目前主流处理器而言倒也不成问题,G84/G86也因此节省了大量晶体管。
  事实上在我们的测试中,VC-1高清视频解码在目前主流400元级别CPU上(典型的Pentium DualCore E2140)上已经不成问题,NVIDIA的策略也不能说是忽视用户需求,VC1的GPU硬件解码只是在非常极端的条件下才能体现出功用,比如说在内配置P3级别的CPU时。
  ● 全面高清 NVIDIA未来将转型
UVD能够对VC-1、H.264两种编码格式的高清视频全程解码
  UVD能够对VC-1、H.264两种编码格式的高清视频全程硬件解码,可以做到应对40Mbps码率影片的流畅全尺寸播放,100%释放CPU在这一过程中的参与。PureVideo HD仅可以对H,264高清视频做Bitstream处理、De-Blocking等一系列操作外,RV630的高清视频解码更全面。对高清视频文件进行解码的过程中,Bitstream、De-Blocking两相操作是最消耗CPU计算资源的部分,高清硬件解码主要工作就是把CPU从这一部分解脱出来。
无PureVideo HD和两个版本PureVideo HD的H.264解码对比
  另一方面G84、G86、G92 GPU在内部设计除了VP版本更新并加强了性能之外,还新增了针对H.264解码的BSP(Bitstream Processor)引擎,解决原来G7X和G80 GPU的PureVideo HD仍需CPU进行Bitstream处理的问题。BSP支持CABAC/CAVLC(CABAC是对CPU要求最高的解码步骤)两种方式的Bitstream处理,即使使用的是低速CPU,CPU占用率也可以保持在40%以下,系统响应度和播放顺畅度都能够保证。
  需求的广泛度是一个方面,但在产品上实现更全面的功能总能吸引更多的用户,据悉NVIDIA未来的下一代GPU也将集成和UVD同级别的VC-1、H.264高清视频全程解码技术,两大阵营这一领域的明显差别将被抹平。
面向未来 3D API、外部接口和多GPU并行
面向未来 3D API、外部接口和多GPU并行
  至此,07年度技术和芯片级的回顾就已经全部结束,笔者不想在这里过多的臆测未来阵营、厂商间的对比、沉浮,纵使目前有Radeon研发团队跳槽等剧烈变化,用户层面更多关心的仍然是好的产品,实实在在的技术革新,那么,我们将不得不关注以下方面:
  ● 关于DirectX 10.1
  DirectX 10.1是微软DirectX 3D API的最新版本。其关键特性包括:一个更新的着色器模型、抗锯齿支持的提高、更灵活的数据获取,以及能够保证程序更好的兼容性的更严格的规格。这些新特性将支持一些不错的新技术,如实时全局照明,它明确了未来交互3D图形的发展方向。008年年初将发布的Windows Vista Service Pack 1中将包含DirectX 10.1支持。
   DirectX 10.1保持了DirectX 10的整体结构和编程模型,同时提供了许多增强的功能。顶点、几何和像素着色指令集已经得到更新,支持Shader Model 4.1。 DirectX 10.1的新特性可分为三大类:新的纹理着色能力、抗锯齿失真的改进和更严格的规范。下表显示了每类中的关键特性,也指出了这些新特性的优势。
DirectX 10.1 新 特 性 汇 总
着色器与纹理的改进
立方图阵列
允许在一次渲染过程中对多重立方图阵列进行读和写
能够对复杂,动态的交互场景进行高效的实时全局照明
提供许多光线追踪技术具有的品质效果,包括:间接照明、褪色、软阴影、折射和高质量的有光泽反射
区分每个多重缓冲区的混合模式
允许每个像素着色器使用不同的混合模式输出到多重缓冲区中
在复杂的3D场景中,能够有效地进行延时渲染以提升性能
增加的顶点着色单元的输入与输出量
从16位提升到32位,达到每着色器128位值
使复杂着色器的性能得到了提高
允许在一个单一双线性滤波的纹理查找中提取一个2×2的未经过滤波的纹理值
使流计算应用的性能得到了提高
为了进行滤波的纹理查找而要求返回层次细节的新的着色器指令
定制纹理滤波技术,以优化性能和提高图像质量
抗锯齿失真的提高
多重采样缓冲读写
允许着色器直接存取多重采样缓冲区中的每个色彩采样和深度采样
定制边缘检测滤波器以获得高质量的抗锯齿效果,性能得到了提高
提高自适应抗锯齿的性能
通过HDR渲染提高抗锯齿质量的兼容性
通过延时渲染技术提高抗锯齿的兼容性和性能。
使得像素着色器具有可编程抗锯齿功能
可编程抗锯齿采样模式
使得开发人员可控制每个像素的采样位置
实时抗锯齿
通过多GPU抗锯齿技术提高图像质量
更严格的规范
要求32位浮点滤波
对128位的浮点纹理格式进行滤波作为要求而不是可选功能
通过确保硬件的兼容性鼓励使用高精度的数据格式
要求Int16混合操作
对64位整型像素格式进行混合操作作为要求而不是可选功能
要求最小支持4种多重采样抗锯齿支持
对于所有的32位和64位像素格式,要求每个像素至少支持4种采样以实现多重采样抗锯齿
确保抗锯齿功能在所有的DirectX 10.1 GPU上表现一致
通过提高一致性,鼓励支持抗锯齿功能
标准化的抗锯齿采样模式
硬件必须支持2×、4×、8× 和16×抗锯齿模式的预定义采样位置
提高浮点运算操作的精度
要所有的浮点运算(加、减、乘、除)和混合运算的精度都要达到0.5ULP
消除舍入误差
要求所有的运算匹配IEEE标准
&&&&&&& DirectX 10.1对编程接口提供更好的改进,解决了DirectX 10中的限制问题,并且其新的图形技术将使2008年及以后的3D图形质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其优势包括:全局照明特性使光照和实时场景的阴影质量能够达到CG电影中使用光线跟踪技术达到的效果;提高的抗锯齿技术能够清楚锯齿和闪光带来的混乱效果;更严格的规范能够提高兼容性。
DirectX 10.1在演示DEMO中的优势
  在AMD的演示DEMO中,DirectX 10.1能够实现一个和DirectX 10区别明显的应用,如上图所示,这显示了有无全局光影照明的区别,DirectX 10.1+DirectX 10.1硬件可以在演示的墙壁漫反射光源发出的光,并正确渲染每一个球体的光影效果,DirectX 10则做不到。
  AMD Radeon HD 3800系列产品是目前唯一支持DirectX 10.1而设计制造的系列,DirectX10.1是否能帮助它在未来扳回技术形象方面的颓势暂时还无法判断,这很大程度上要看微软的执行力度和游戏软件公司的支持。  ● PCI Express 2.0
  PCI-Express是第三代I/O架构,通过提供点到点、高速度、低针脚数解决方案,满足了日益提高了I/O带宽需求。
  PCI-SIG于2007年1月出版了PCI Express Base 2.0规范。这一规范以无缝的可兼容的方式把互连位速率提高了一倍,从2.5 GT/s提高到5 GT/s。PCI Express 2.0版规范的其它新增功能和改进功能包括动态链路速度和链路宽度管理、以及活动状态管理(ASPM)相关改进。目前 G92、AMD RV670两款GPU均可以运行在PCI Express 2.0 x16上,对应支持的逻辑芯片组包括Intel X48 / 38 Express和AMD的790 / 770系列。
  PCI Express 2.0(16GB/s)可以提供2倍于PCI Express 1.0的上下行带宽,更有利于GPU和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换,加速HyperMemory / TubroCache类应用。按照惯例,显卡的总线接口很难在换代之时就带来明显的整体速度提升,更多的意义是未雨绸缪,眼前的PCI Express 2.0也是一样也成为新发GPU的现实标准。
  ● 多GPU并行之战的升级
  Radeon HD 3850和Radeon HD 3870都支持在AMD最新的上的2、3或4个显卡的多GPU加速技术,这是在旧有双GPU加速的CrossFire技术的最新扩展,被命名为CrossFire X。
Radeon HD 3850四卡CrossFire X系统
  相对于当年CrossFire迟于NVIDIA的SLI技术发布匆匆追赶的态势,这次AMD在多GPU并行技术方面可谓相当积极,并在规格上有所超越,首先在桌面平台实现了四卡的超级规模。这种极致的技术扩展了超级玩家的系统构建可能。
3Way SLI系统
  NVIDIA则适时的推出3卡SLI,这种系统运作在nForce 680i / 780i SLI主板上,目前仅有Geforce 8800 Ultra / GTX显卡可以使用,3卡SLI同样面向极限性能,系统电源供应器甚至都要求1200W额定输出功率。
  和领域2年以前就开始提倡降低功耗提高性能/龚好比的设计思路相比,GPU还走在爆炸增长晶体管+急速飙升功率的粗放增长之路上。我们仅仅在年末的Radeon HD 3800上看到一种动态降频的节能技术PowerPlay,这和Intel Core 2系列CPU可以实现内部动态区域门控的技术还相差甚远,这也许是GPU厂商未来几年应该考虑的方向。
  接下来是我们测试过的显卡产品中具有代表性优秀产品推荐。
旗舰及高端产品推荐(2500元以上)
旗舰及高端推荐(2500元以上)
  ● 华硕EN8800GTX AQUATANK
华硕EN8800GTX AQUATANK TOP
  EN8800GTX AQUATANK属于华硕TOP产品系列,接替EN8800GTX(之前和发布G80同步推出的标准型产品)成为新一代旗舰。这款产品摒弃了NVIDIA官方样板,以一套内置式、All-in-one的水冷装置实现高性能的散热,并支撑起BIOS默认频率达630MHz(ROP)/1458MHz(Shader)/2060MHz(Memory )的超高水准设定,这比Geforce 8800 GTX标准频率的575MHz(ROP)/1350MHz(Shader)/1800MHz(Memory DDR)整体提升了约10%!也比之前其他厂商推出的各种超频版Geforce 8800 GTX来得高,成为名符其实的皇帝。
  产品测试连接:
  ● 耕升Geforce
耕升Geforce 8800 Ultra
&&&&&&& 作为目前仍不可逾越的性能旗舰,耕升Geforce 8800 Ultra是一款严格按照公版设计生产的产品,默认核心频率为615MHz、通用标量着色器频率为1500MHz,显存默认频率为2160MHz。G80-450拥有全规格的128个通用标量着色器和24个光栅。虽然采用全公版设计,但是在性价比上耕升Geforce 8800 Ultra却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其实行买一送一原则,搭送SONY PSP!Geforce 8800 Ultra+PSP让用户在家中、户外都能享受到游戏的乐趣。
  产品测试连接:
  ● 讯景Geforce 8800 GTS Alpha Dog Edition
讯景Geforce 8800 GTS Alpha Dog Edition
  XFX(讯景)Geforce 8800 GTS Alpha Dog Edition是一款超频版Geforce 8800 GTS 512,它的默认核心/着色器/工作频率为680MHz/1700MHz/2000MHz,比NVIDIA官方样板的650MHz/1625MHz/1945MHz略为提升。这是市面上第一款高于公版频率设定的Geforce 8800 GTS ,按照以往的风格,它仍旧完全基于NVIDIA官方样板设计,但Geforce 8800 GTS 512标配的强力散热器能够有效的支持G92的超频,和Geforce 8800 GT的单槽散热方案在散热能力上不可同日而语。
  产品测试连接:
高性能产品推荐(元)
高性能推荐(元)
  ● 微星NX8800GTS OC Edition
微星NX8800GTS OC Edition 320MB
  微星NX8800GTS OC Edition是一款非常优秀的Geforce 8800 GTS 320MB,其默认核心和纹理单元运行频率达576MHz、通用标量着色器运行频率1350MHz,运行频率1674MHz,均较标准设定有7%-10%的提升,能提供普通Geforce 8800 GTS 320MB产品约110%的性能,并且在优秀产品品质的保证下,还能进一步超频到更高水准。这一切使得NX8800GTS OC Edition成为当时这个价位上最快速的3D加速卡之一。
  产品测试连接:
  ● 无极玩家战斗版8800GT
双敏无极玩家战斗版8800GT
  来自双敏()的无极玩家战斗版8800GT,是追求性能用户的最新的选择,它在Geforce 8800 GT的性能和稳定性两方面均较NVIDIA公版作出了改良。无极玩家战斗版8800GT在GPU供电设计上没有作任何保留,所有位置均安装了高质量元件,包括封闭式电感和固态电解质电容等,GPU也为强力的三项供电。正因为有这样的硬件支持,的核心/着色器/频率被设定在650MHz/1650MHz/1900MHz,超越公版的600MHz/1500MHz/1800MHz频率。除了供电电路元件完善外,这款显卡还配置有强力的整体散热方案保证高频产品的稳定运行。
  产品测试连接:
  ● HD3850北极星
迪兰恒进HD3850北极星
&&&&&& 迪兰恒进HD3850北极星是一款不可多得的非公版Radeon HD 3850,这是因为其采用了与公版PCB同尺寸PCB,做工、用料也毫不亚于公版产品,与其它的降低成本型非公版显卡并不相同。迪兰恒进HD3850北极星默认频率720MHz/1800MHz,十分接近Radeon HD 3870的标准频率,并且显存容量也与Radeon HD 3870持平达512MB。与其说它是一款Radeon HD 3850,如不说它更像一款Radeon HD 3870。
  产品测试连接:
主流中档产品推荐(500-1000元)
主流中档推荐(500-1000元)
  ● HD 2600 PRO白金版
Radeon HD 2600 PRO白金版
&&&&&&& 作为AIB,旗下所有产品一直保持着Radeon阵营的最高品质。蓝宝石HD 2600 Pro白金版采用非公版设计,默认频率700MHz/1400MHz,相对于公版产品频率有15%左右的提升。默认频率的提升必然带来性能的飞跃,总体3D性能是公版产品的130%左右。值得一提的是,Radeon HD 2600 Pro白金版通过刷新蓝宝Radeon HD 2600 XT(版本)的BIOS,可以变身为Radeon HD 2600 XT,使其性价比更加突出,市场得到大卖。
  产品测试连接:
  ● 骨灰魔魂
  8600GTS骨灰魔魂是一款高性能Geforce 8600 GTS产品,使用了强化于 Geforce 8600 GTS官方样板P401 PCB的自行设计PCB,并以超强和0.8ns芯片选用的支撑下实现了超高的BIOS默认频率设定,其核心/着色器/内存频率高达720MHz/1566MHz/2200MHz,超过Geforce 8600 GTS官方规格的675MHz/1460MHz/2000MHz约10%,是目前最为强大的Geforce 8600 GTS。
影驰8600GTS骨灰魔魂
  8600GTS骨灰魔魂上也带有影驰独家设计的特色功能,包括可自由切换的双BIOS、核心电压切换和硬件安全报警等设计。特别的,其PCB背面还有内存芯片焊位,这更强于P401设计,可以支持更大容量的本地内存配置。
  产品测试连接:
  ● Geforce 8600 GT AMP! Edition
  索泰Geforce 8600 GT AMP! Edition使用了和NVIDIA Geforce 8600 GTS官方样板完全相同的硬件配置,包括PCB、内存芯片、HDCP ROM配置、输出接口配置及元器件用料及涂装都完全一致,细微不同的是还在HDMI应用上有所加强。虽然只是一款Geforce 8600 GT显卡,但它的默认频率设定上大幅超频,其核心/着色器/内存频率为650MHz/1360MHz/2000MHz,向Geforce 8600 GTS官方规格的675MHz/1460MHz/2000MHz看齐。
索泰Geforce 8600 GT AMP! Edition
  这款产品的独到之处在于HDMI解决方案。DVI转接HDMI并且直接输出带有音频数据的信号已经不再是Radeon HD 2000系列产品的独家功能,虽然NVIDIA GPU并没有在芯片内置声音逻辑,索泰AMP! Edition系列显卡通过把外置的数字音频输出转接入显卡PCB,再HDMI和视频数据一并输出加以实现。这个方案虽然在以往直接集成HDMI接口的Geforce系列产品上就曾出现过,但外部DVI-HDMI的产品还是第一家,这扭转了用户Radeon HD 2000系列显卡HDMI应用模式领先的旧有思维,同样的方式,现在Geforce 8显卡也能做到。
入门级和高清类产品(500元以下)
入门级和高清类(500元以下)
256MB 神戈
昂达8500GT 256MB 神戈
  昂达8500GT 256MB 神戈是一款采用非公版设计的产品,它的最大特色莫过于相对公版Geforce 8500GT拥有更高的频率,默认核心、显存、Shader频率分别为600MHz/1500MHz/1500MHz(公版Geforce 8500GT默认频率为460MHz/800MHz/918MHz)。并且昂达神戈是以超频性和性价比著称的系列,这款产品超频后能够轻松战胜Geforce 8600GT。
  产品测试连接:
  ● 权杖8400GS TC终结版
翔升权杖8400GS TC终结版
&&&&&&& 为Geforce 8400GS的定位是高清视频,并且公版产品采用成本更加低廉的Low Profile(半高卡)PCB设计。而翔升权杖8400GS TC终结版在保证售价不变的前提下采用全尺寸PCB设计,默认核心、显存、Shader频率高达550MHz/1300MHz/1400MHz(公版频率为460MHz/918MHz/800MHz),令其在3D性能和高清视频播放能力上齐头并进。
  产品测试连接:
  ● 2400PRO影音加速版
  最新问世的七彩虹镭风2400PRO影音加速版是一种国内出现的第一款“纯粹”的高清应用产品,它基于Radeon HD 2400 PRO,但只设计了摒弃3D加速趋向的PCI Express x1接口,在众多Radeon HD 2400 PRO产品中显得非常另类。
七彩虹镭风2400PRO影音加速版
  七彩虹不但在产品本身性能和质量上精益求精,也迅速对用户需求做出反应,在高清应用增长提速的现在,第一时间向市场投放了这款标配LowProfile PCB+挡板的显卡。H镭风2400PRO影音加速版的多个属性符合HTPC的要求,除了LowProfile尺寸设计外,还标配支持HDCP的HDMI+DVI输出接口,配置0噪音的被动式,在最大程度上满足HTPC体积轻巧,输出类型完善和运行低噪的整体特征需求。
  产品测试连接:
&相关阅读:
·如果时光倒回20年,游戏视频怎么录制?
&&·新钢板侠登场 盈通GTX 970游戏高手解析
&&·小菜硬件杂谈 教你如何给老显卡清灰
&&·散热就是猛 映众GTX 950超级冰龙评测
&&·一门三雄 七彩虹iGame950烈焰战神S评测
相关搜索:&&&
给文章打分 5分为满分(共0人参与)
频道热词:&&&&&&
显卡技术应用热点
排行 文章标题
显卡论坛精选
TOP10周热门显卡排行榜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34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38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40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18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22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商家报价:
53用户点评
商家报价:
13用户点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强子对撞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