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点究竟有多厉害,足以飞凡 颠覆传统目前所有医学领域

原始点的厉害之处:不是因为能治病,而是因为不治病
我的图书馆
原始点的厉害之处:不是因为能治病,而是因为不治病
视频:原始点能治病吗?价值一个亿也买不回的两句原始点的话:任何症状与寒症状加重,任何症状与热症状减轻。无论你医好了多少人,无论你医学常识满腹经纶,违背了这两句话,通通都会吃大亏。原始点不怕你辩证,就怕你不辩证,一知半解,在自己的世界与知见的生活。原始点乃一点一滴做出来的,与中医不一样,是从中医错误中走出来,与其说是颠覆中医,不如说是完善中医。秉着以人为本,以病为师的理念。打破了传统中医满腹经纶道理的概念,是医学一重大突破。中医再厉害解释不了原始点按推,温敷,喝姜汤可以治百病。所有症状,原始点都是这样处理的。西医解剖学再厉害也解释不了原始点就那几个位置可以处理所有症状。原始点不是用大脑来理解的,原始点是医学,又是法。科学再厉害解释不了法,就像科学解释不了佛法,但佛法可以解释科学。原始点亦如此。原始点可以解释所有医学病因病理,但中西医解释不了原始点,凡能解释的,乃外道。原始点乃最顶尖的医学,一调脊椎七处原始点足矣处理所有部位症状。原始点医学最顶尖厉害的不是因为原始点能治病,而是因为原始点不治病,所有的病都是自己好的。没有任何一种方法和任何一种药能治病。而不借助于自己身体修复。在中西医却不一样。原始点因不治病,故能治万病。乃无所住而生其心,无为而无所不为。原始点医学从古代八纲辩证中解脱,没有辩证乃最好的辩证。没有阴阳表里,上热下寒之说,不谈药物归经,不谈气血,不谈经络穴位。如同孙思邈一样。在原始点里看来,阴阳本位一体,是‘一’而不是‘二’。这和老子道德经理论一样。八纲辩证,还要辩寒热,岂不知《中观论》里谈到性相违的不可在一体里同时并存。上热下寒是不存在的。原始点理论:生病之后热能只会不足,不会有多余的,如果真有多余的,那人已百毒不侵。建议大家看《温度决定生老病死》这本书。不说原始点,就拿我调理糖尿病和静脉曲张之案例,开始喝姜汤,连续几天后至5天,流鼻血,但患者她腿还在抽筋,按传统概念的,你怎么治,上火了。但我让她继续喝,姜的量丝毫未有减少,头部原始点加强,就过去了,第六天,就不流鼻血了,一个半月,糖尿病完全康复,腿也不抽筋了。人最怕就是被着原有的概念知识捆绑,宁可死在概念里,也不尊重事实。所有病症,原始点都是温敷喝姜汤,自然也包括中医所说的阴虚。阴阳岂不为一体,哪来的热?我们来分析,假如真有内热,上火之说,例如牙齿肿胀,起泡,口干舌燥,肠胃不适等,那火岂不要全身走,为什么单独行到口上,就不走了?火在体内会长眼睛吗,岂不是堵?将对应的原始点柔开就行了。但中医却不好使,因为经络穴位不足以处理,热进不去,乃外之法针灸,针出了问题,换句话说就是“阿是穴”没有归类出来,好用不好使,导致真寒假热。一般的,遇到这类情况,看舌头,多半白的,或黄,明显寒。在看药物归经,药真能长眼睛归某脏腑,可笑。原始点一姜可归所有经,肝部有问题,原始点按推后喝姜汤,热自然到肝部,肾部有问题,原始点按推完后,自然跑到肾,肿瘤出现,原始点按推后,自然跑到肿瘤,有胀胀的感觉,哪来的归经?论气血。如某人身体虚,就是气血不足。是气不足还是血不足?人类最可悲的就是宁可死在概念里,也不愿尊重事实。如果是气不足,就有补气药,血不足就有补血药。气和血看得到吗,药能认识你的气吗,认识你的血吗?就算认识,那就一开始就分开了。气与血有关吗,是等同还是异于。假若气等同于血,又何必说是气是血。气血不足,就说气不足就行了,补血药也不需要了,补气就补血了,可见矛盾。那假若气不等同于血,就是气异于血,则气是气,血是血,不相干才分得清楚。可是又有气足则能生血,气行则血行。不相关又何来气生血之说呢,又矛盾。故气既不等同于血,又不异于血,可见气血只是一种抽象概念罢了。用药不需要考虑气血,西医也没有。我们暂且不谈西医,原始点也从不考虑气血,只改善偏寒体质,亦可达到治病之功效,且救人于无数于无形。故没有任何一种药能补气,也没有任何一种药补血。关于经络穴位,孙思邈早就说过,用处不大。“阿是穴”任何经络穴位都有效。“阿是穴”是大开关,这个我有分享。原始点就是“阿是穴”之延续,能锁定在某固定范围,在那里一定能找到需要的原始痛点(阿是穴)。古代一针二灸三用药,用药在于药性,药性要温热有效。原始点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否定热性体质,开热药,如出现所谓热症,按推对应原始点即可。注意,原始点都是做出来的。任何症状,原始点都是按推,温敷喝姜汤。没有例外,没有做不出来的案例。只要不是每分每秒的痛(24小时症状)和本处受伤,就是摔伤扭伤,原始点没有做不出来的,且都是这么做的。人就怕死在过去的概念之中。走不出去,中医无法复兴,要革新,尊重事实。END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以色列足以颠覆世界,我们却还在等待
我的图书馆
以色列足以颠覆世界,我们却还在等待
颠覆这个词,在当下火热异常,是带有典型互联网思维色彩的词汇。颠覆的核心,是创新,是试错。正如我此前文章提到的,符合趋势和潮流,不管叫什么思维都是对的,其实所有的潮流不管叫什么都在指向创新,因为他是世界的活力和未来。创新之所以能够颠覆一切,是因为他带有进化的属性,自然界的进化虽不能说是试错,但至少是报错,虽然不能叫创新,但也算创造了,而后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人类创新试错的属性,极具进化的特征,经过反复的洗礼,最后不断沉淀下适应社会发展的产品,模式,文化,信仰等等。所以,具有创新属性的一切,都具有崭新的未来,即使创新本身存在失败也存在被颠覆,但当创新成为基因,形成平台,他所进化的就是宏观的载体,影响的就是未来宏观延展的一切。
而以色列正是具有这种特质的国家。颠覆不一定是物理层面的,很可能是精神层面的,是扩张的影响力,是共同遵循的标准,是成为习惯的模式,是所有能够自下而上驱动我们个体向某一方向前进的能力。所以我们今天讨论的,正是国家进化的最核心模块,创新。
以色列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以色列是一个神奇的国度,犹太人在历经2500年后重新复国,这样的历史跨度,让人叹为观止。以色列面积仅和北京市差不多大,820多万的人口不到北京市的四分之一。但就是这么一个“弹丸小国”,其在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数量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去年刚被中国超过),而且人均创业企业、人均风险投资、人均专利数都是全球第一。过去20年以色列出现了10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都是在以色列长大的犹太人,而非美籍犹太人。犹太人在世界人口中的比例只有0.3%,而在诺贝尔奖的获奖群星中,却占有22.35%的极高比例。
以色列是一个创新的国家,也被称之为“创业的国度”,这个国家充满着冒险精神。当然说到以色列就要说到犹太人,犹太人在整个世界其实都是创业的主力。犹太创业者主要有三类。一类为18~19世纪的移民创业家,如联合利华、高盛、彭博社、CK、Ralph Lauren等企业,均由流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后裔建立。第二类为当代网络科技创业家,如谷歌、Facebook、甲骨文、戴尔、LinkedIn等企业,并大都位于硅谷。第三类是以色列本土创业家,可称为战地创业家,如网络安全行业的CheckPoint,通讯行业的RAD等,也是现在最活跃的一批犹太创业者。这第三类,其实也正是我们要讲的核心,也是我们在发现和探寻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力量和魅力。
最近引人注目的以色列创业公司投资退出包括:导航应用Waze,以11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了谷歌;网络安全技术公司Trusteer,以6.5亿美元价格出售给了IBM;视频广告平台AdapTV,以4.05亿美元价格出售给了美国在线;3D传感器公司PrimeSense,最近以3.5亿美元价格出售给了苹果。
以色列目前约有5000家高科技初创公司。最近5年,每年的平均增长数量为927家,年均增长率为10%。对于人口只有800万的小国,平均每天就有2到3家创业公司成立,每1600人中就有一个开公司。以色列被称为创业者聚集的国度,一点不夸张。
以色列到了2014年,与创业公司相关的风险投资进入了突破性的一年,全年共有688家创业公司获得本土以及全球范围的融资,总额达到了34亿美元。与全球创业最活跃的美国比对:美国2014年高科技创业公司投资额达到470亿美元,但是以色列国土面积仅为美国的0.5%,人口为美国的2.7%,以色列高科技创业公司吸引到的风险资金却超过了美国的7%。
年以色列高科技公司各行业融资比例统计
2014年,互联网行业总融资额达到9.5亿美元。在年度融资额最高的10个高科技创业公司中,互联网初创公司占到一半,IT大类占到60%。其中,ironSource为软件及APP分发商,其基本模式类似于华军软件 应用商店 精准广告平台的合体,于上一年融资八千多万美元,2010年成立至今仅有的两轮融资总计超过1亿美元,成功跻身硅谷“10亿美元俱乐部”。
为什么以色列能有如此优质的创业土壤呢?
民族基因造就了以色列创业的文化。
犹太创业者由于民族文化、发展历程等,造就了他们热爱创业、勇于拼搏的共同特点。由于犹太民族的特殊性,他们的身体里就流淌着创业的DNA。
在历史上,由于战争等原因,犹太人被迫离开自己的国家,分散到世界各地,其身份都是“外来移民”。他们需要生存,有挣钱养家的需要,这种被称为“生存型创业”。无论是早期流散在外的犹太后裔,还是以色列建国后的犹太移民,面对的都是一种重头再来的生活,而创业是能够让他们'绝处逢生'的机会。以色列“连续创业者”的比例是10%,是硅谷(5%)的2倍,其中一个原因之一便是根治在犹太文化及教育中,对有所成就,力求卓越,得到社会肯定的动机。
以色列犹太文化中鼓励“特立独行”,所以年轻人不愿默守陈规,勇于创新,并总有创新的思路,创造与众不同的新事物。所以很多人选择创业也就顺理成章。在以色列,绝大部分人只要过了20岁,就尝试着到外面的世界去挖掘机会。他们从不惧怕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也不担心和一种完全不同的文化打交道会发生什么麻烦。到35岁的时候,这些以色列人就已经游历过12个以上的国家。他们叫“Go far ,stay long ,see deep”就是说走得越远越好,非常深入地去体验当地的生活。这以色列的思维中并不喜欢跟风,而更愿意另辟蹊径,因此他们并不是在同类的软件中不断的烧钱拉流量和竞争,而更愿意在垂直细分领域中突破,寻找新的价值洼地,发现或者开发客户需求。
以色列还有一个文化性格特点,叫Chutpah精神,就是挑战权威、非常放肆的民族,厚脸皮、非常自信、自以为是,但是以色列人恰恰认为Chutpah精神是他们创新背后最大的动力,他可以挑战人和权威。他们勇于挑战的背后,是他们勇于试错不怕失败,更能包容失败。犹太人认为每一次创业与创新都是一种风险试错,而他们更多看重的是创业可能带来的获得,而非失败可能带来的损失。他们没有成王败寇的理念,而是将失败作为成长的方式,并且持续坚韧不拔的面对困难和挑战困难。同样也因为民族的历史遭遇,使得犹太人明白成功的不易,因此允许失败的存在,家庭社会对于个人的失败也不会进行过多的批判。因此在这种情境下,年轻人能够以轻松地心态去尝试新的事物,对于失败也相对平和并保持相对乐观的态度。
以色列人有着不知满足,追求极致的创新精神。以色列人一直保持着犹太文明的特征——怀疑和争辩,他们的思维方式是“解释、反解释、重新解释、反对性解释”这样一种开放型、充满善意的争辩文明,这恰恰又符合了互联网思维,他们永远在寻找哪里错了,哪里是痛点,哪里可以做的更好,他们不畏惧艰难,愿意不断挑战和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极致的产品和体验。
当然,除了历史和民族文化的因素外,人才的汇集也是以色列能够快速崛起的重要原因之一。以色列的开国人士是曾经分散流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后裔,这些犹太后裔在开创新国家之前,就已经在商业与科技创新领域取得杰出的成绩。犹裔学者Tsvi Vining提出,创业国度的现象与精神,不仅始于以色列建国,更是贯穿着整个犹太经济史。
战争的磨难成为创业的动力。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太安逸的国家难以产生创新,因为没有动力。犹太人也是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他们却坚忍不拔,能时隔两千五百年后复国,而后战争连连,一直处在动荡之中,长期受到周围阿拉伯国家的围攻。他们只有不断进取,构建自己的卓越优势,才能够生存,才能够立国。磨难给予以色列的不是打击,而是持续的成长和进化。同时,也让他们懂得如何去理解和使用时间和生命。
伊斯卡是巴菲特收购的以色列公司,曾经两次受到了导弹袭击的威胁,2006年,黎巴嫩战争爆发时,4228枚导弹落到了以色列北部地区。伊斯卡所在的位置距离黎巴嫩边境仅8英里之遥,在战争打响的第一天,伊斯卡公司的总裁艾登·威萨姆打电话给巴菲特说:“尽管我们只剩下一半的员工了,但是我们保证所有客户的订单都会按时完成,甚至还会提前”。战争期间,许多工人同自己的家人一起暂时移居到了以色列的南部。“伊斯卡的客户永远不会知道,留给我们调整的时间多么短暂,但是我们不能错过任何一次发货时间,对于我们遍布全球的客户来说,是没有战争的,”威萨姆说,“当导弹落在我们身边的时候,我们用提高产能来决定谁将是这场战争的胜利者。以色列人,把他们经济体和商业的信誉看做是国家的自豪,是国家的决心和力量的体现,他们使国外投资者对以色列的信心空前高涨,让人们相信以色列人有能力实现承诺,甚至比承诺的更好。”通过这种应对威胁的方式,威萨特及其他企业家把本应该足以让以色列陷于风险之中的危机,转化成了以色列神圣的精神资产,正是这种资产吸引了巴菲特、谷歌、微软以及其他众多企业和企业巨头,使他们从世界各地汇聚于此。
以色列人有这样一个词——“davka”,一个无法翻译的希伯来语词汇,意思是“尽管有人‘揭伤疤’,也要打个翻身仗”。这好像在说:“你越是攻击我们,我们就越是会成功。”长年的战争和义务兵役制,也使每个以色列人都受到了严格的军事化训练,培养了他们果断、勇敢的品质。
政府的支持营造了创业的环境。
以色列政府政策上的巨大扶持和帮助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从干预政策涉及范围,从政府资助、贷款及担保项目到税收优惠等。以色列于2011年颁布了“天使法”(angel law),鼓励早期的投资行为。符合资格的投资者,如果投资于本土的高科技企业,就能减免相应额度的税款。同时针对符合相应要求的高科技公司,政府将资助1/2的研发经费,而针对创业公司,政府将资助2/3的经费。政府在创业企业早期的“死亡谷”坚定扶持,承担最大的风险却不共享收益。
此外,以色列政府成立了数十家孵化器,对创业公司可提供85%的研发费用。以色列政府通过支持创业公司孵化器来推动创新,实施的“首席科学家计划”(Chief ScientistPrograms)有助于激发创新,让以色列成为了培育创业公司的优质土壤。
为了在全球吸引优秀人才,以色列专门设立了移民吸收部。在移民吸收部中设立科学吸收中心,为科技移民提供就业方面的咨询,并向用人单位提供补助,开始两年用人单位只须支付科技移民工资的15 %—20 % ,其余的80 %—85 %由科学吸收中心支付。
优异的回报吸引了创业的资金。
据《2014年PWC高科技公司退出报告》显示,近年来,以色列退出的公司越来越成熟,退出规模越来越大,退出速度越来越快,而估值也越来越高。2014年IPO总额达21亿美元,为过去十年之最。
年期间以色列初创公司成功率
“以色列已成为继美中之后第三大纳斯达克上市的国家,”JVP主管合伙人Kobi Rozengarten此前接受腾讯科技独家专访时表示,“现在的一大趋势是IPO不再是一个出路,而仅仅是公司发展过程中的一部分。”
在IPO上市方面,以色列创业公司主要选择三个地方,美国、欧洲以及以色列。根据近10年总体上市公司数量,本土上市的创业公司占46%,美国为30%,剩下的一部分则选择欧洲上市,然而美国上市获得的总融资额远超过本土及欧洲市场。根据美国NASDAQ数据显示,目前以色列NASDAQ上市公司数量为76家。有很有意思的现象,华尔街日报的VentureSource做过一项研究,对比了各国创业公司从获取种子期投资到退出之间的时长,以色列初创公司平均只发展了3.9年便快速退出,与此相比,德国为4年,英国为6.4年,法国为6.6年,而瑞典创业者则等待9年的经营与发展后才选择退出。
以色列那么好,有谁捷足先登了呢?
海外互联网大佬各种抢滩:
苹果:2014年4月,苹果收购以色列摄像头技术公司LinX 金额约2000万美元。13年,苹果又收购了PrimeSense Ltd,该公司的技术是第一代Kinect体感控制器中3D传感的基础。11年收购了以色列闪存公司Anobit Technologies。
Facebook:收购以色列应用开发商Onavo,交易的金额在1.5亿美元到2亿美元之间.
微软:2014年7月微软决定以约3.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以色列云安全厂商Adallom。
国内的互联网大佬也没闲着:
百度:14年底,百度和中国平安注资以色列风投Carmel。Carmel风险投资公司是以色列的私人证券集团Viola的一部分,管理资本超过8亿美元。百度还曾向以色列视频捕捉技术公司Pixellot投资300万美元。
阿里巴巴:2015年3月,阿里巴巴数千万美元投资以色列风投JerusalemVenture Partners(以下简称“JVP”)旗下基金。JVP是以色列知名风险投资集团,目前所管理的资金规模约为10亿美元。JVP在网络安全市场进行了几笔成功的投资,包括去年在纳斯达克IPO(首次公开招股)的CyberArk Software。JVP还投资了安全创业公司CyActive,CyActive本月早些时候被PayPal收购。此外,还投资了CyOptics和XtremIO。CyOptics被美国半导体制造商Avago以4亿美元收购,而XtremIO被EMC以4.3亿美元收购。2015年1月,阿里巴巴投资了以色列二维码创业公司Visualead。
奇虎360: 14年底,360计划设立一只全球性前期投资基金“360Capital--IoT Fund”,投资重点放在中国、美国和以色列,目标标规模为6000万美元,用于投资物联网公司。360过去一年多在以色列进行几笔投资,包括投资于该国两个主要风投基金Carmel Ventures和JerusalemVenture Partners。奇虎360还牵头了一轮对以色列图像识别技术公司Cortica的投资。此外,360至少已对以色列初创企业进行了两笔投资:一笔是对手势控制技术公司Extreme Reality Ltd。的投资,另一笔是即时通讯应用商GlideTalk Ltd.的投资。
红杉资本:2015年1月16日消息,据Re/code消息,以色列群组视频聊天移动应用 Rounds周三表示,已在新一轮融资中筹集到1200万美元,红杉资本领投,三星旗下风投公司 Samsung Ventures以及Verizon Ventures、Rhodium 等现有投资方跟投。
李嘉诚通过其个人名下的维港投资投资了逾25家以色列公司,其中一些公司大获成功,比如Waze就被谷歌(Google)出价10亿美元收购。
活跃在以色列的中国投资者,还有诸如复星(Fosun)和中国光大集团(China Everbright)联想、小米和华为等投资于科技和医疗领域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
中国高净值投资者也对投资以色列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在他们看来,投资以色列似乎是当下的热门。中国最大互联网公司创始人、家族办公室乃至大陆煤老板都在将个人财富的一小部分投资到以色列。
中国市场广阔,同时在中国政府高度鼓励创业的大背景下,更多中国资本向外寻找创新技术,因此中国成为以色列一个重要的海外资本来源。根据IVC的统计数据,以色列每一个来自欧洲的投资者,对应了10个来自中国的投资者。中国至今已经投资了80多家以色列高科技创业公司,相比2011年增加了88%。
根据以色列经济部粗略计算,中国在过去三年对以色列的投资额从零上升至四十亿美元,特别是中国巨头BAT开始深入布局以色列高科技创业公司及基金公司,并成为美国投资者的强劲对手。诸多以色列创业者也越发开始关注中国市场,尽管有仍然诸多文化上的差异,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交流与合作,预期未来还会有更多动作。
以色列那么厉害,究竟有什么好创意呢?
说了半天以色列牛,有创新,balabala,但是究竟他有什么神奇之处呢?介绍几个不错的Case咱们一起品玩一番。
“视觉码”让一切更美
二维码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是每次拿起手机扫描时,总觉得在一幅精致的海报上,黑乎乎乱糟糟的二维码显得如此突兀又违和。商家的 logo 通常会机械的内嵌在二维码中,完全没有统一的品牌美感。
“视觉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利用图像处理和识别技术,“视觉码”可以将传统二维码中近 70% 的色块抹掉,取而代之的是自己选择的图片或设计,从而生成一种近乎无形的二维码,只剩四角的方块提示你“嘿!我是二维码”。
“视觉码”的技术能够将任何图片、照片或广告转化为一个具有视觉效果的绚丽二维码,既保存了75%的原设计,同时能够轻易被任何App中有的二维码阅读器所读取。这类二维码主要是为市场营销人员和广告商设计的,方便他们利用二维码更好的进行品牌营销。
用以色列反火箭技术在线卖家具
以色列铁穹工程(Iron Dome)是一项可以在空中拦截并摧毁火箭的复杂机械、软件和计算机程序法的结合。但是,你能想象导弹防御技术的一个分支,也可以用来出售家具吗?!Cimagine是一家距美国西海岸12公里的以色列初创公司,它研发的网上购物软件可以让人们拿着移动设备在家里行走,从屏幕上看看某款正在出售的沙发或咖啡桌,摆在每个房间里会是什么样子。这个智能手机或iPad系统结合了现场图像和家具的3D画面,展现摆放上你能买或不能买的东西之后的真实景象。
海上数据分析专家
Windward是世界上唯一一家提供并分析世界海上相关数据的公司——每天要分析超过一亿多的数据点。据这家公司所说,海洋是一片还未经开发的“荒地”,这是现存的最后一个模拟市场,它所占据的市场份额是难以想象的一个庞大比例——90%以上的世界贸易都是通过海洋运输的。
从30秒超级充电器到传送药品到大脑
这款充电器只是快速充电技术的一个使用原型,仅支持三星Galaxy 4手机。StoreDot的神奇产品都基于同一种技术:纳米点。纳米点技术不仅打破了原始电池的充电界限,也给显示屏领域带来革新。在纳米点技术的帮助下,StoreDot研发出可弯曲、透明、超薄的显示屏,并且这些屏幕将比现有技术产生的屏幕更加节能。StoreDot 公司试图将纳米点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由于此技术使用生物原材料,生成物无毒无害,并且生成品可用于药物运输,因此通过精细操作就能将药品传送到大脑的特定区域。
医疗领域的谷歌
医疗大数据企业Treato自动地收集、索引和分析各大网站由患者和医生发布的信息,从中提取出关键信息,分析来龙去脉,并经数据挖掘呈现出宏观图景:他们关于病情、治疗究竟说了什么?他们的治疗体验和情况是什么?目前Treato是世界上最大的此类信息库,除患者用户之外,全球排名前50的制药企业中有9家也在使用Treato的系统。
用手机检测癌症
用手机检测癌症是否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以色列企业MobileOCT却做到了。MobileOCT的首款产品通过将手机、镜头和算法结合起来,只需在手机上加装窥镜就可以有效帮助检测早期子宫癌,目前已在肯尼亚、海地、墨西哥及美国等地使用。MobileOCT目前和多家全球领先的健康医疗机构展开了合作。
摄像头“看穿”你的大脑
每天盯着手机看的你有没有想过,你的手机同时也在看着你?眼镜是心灵的窗户。uMoove所开发的眼球和面部追踪技术将允许移动设备记录你的眼球运动轨迹,可帮助捕捉中风、自闭症、多动症、帕金森综合症、青光眼等疾病的早期征兆。uMoove的算法依赖摄像头,但对摄像头精度的要求非常低,这为它的广泛应用倒是打开了广阔的天地。
让患者重新表达自我
每年,由患病而导致的语言困难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人表达自我。Talkitt的App可以识别用户的发言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将含混不清的发音转化为清晰的语言,在因中风、脑损伤、自闭症、帕金森病等导致的语言困难人群中有广泛的运用。Talkitt支持任意语言,并曾获多种创新奖项。
随时随地来一发体检
想在家里就轻轻松松地实现体检?利用以色列创业公司Tyto Care的手持设备,普通用户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可实现准确的体检,(当然Tyto也支持医师的远程体检)。Tyto Care目前可以检测的器官和部位包括嘴部、喉咙、眼镜、心脏、肺部和皮肤等。
看了那么多以色列的创新,我们最后还是要回顾一下历史,祭奠一下以色列互联网时代和我们最相关的一个创新:ICQ。我们每天用的QQ最早称为OICQ,模仿美国的ICQ研发出来的。而ICQ诞生于1996年,是以色列几个年轻人研发的,是全球最早的即时通讯工具,辉煌时期曾拥有几亿的用户,但其最初只有英文版。1998年马化腾模仿ICQ推出了中文版OICQ,结束了1998年期间ICQ对中国即时通讯工具的垄断,并最终将ICQ挤出了中国,OICQ占领中国的即时通讯市场,然而在1999年,ICQ的东家AOL发来律师函,要求腾讯停止侵权,2000年,OICQ退出舞台,QQ进入大家视野。腾讯如今是国内BAT成员,其市值炒股1500亿美元,旗下涵盖了影视,游戏,智能家居等等服务。而随着MSN、Skype的诞生,ICQ被挂牌出卖,在很多国家ICQ也已经淡出人们视野。但其实如果没有ICQ怎么会有今天的腾讯帝国?
通过上面的一些案例,我们发现以色列创业的几个特点:
1、解决客户的通点,从小处切入,但具备巨大的推广前景,很多是颠覆式创新
2、创业模式大部分是技术驱动,而不是产品或服务模式驱动。
3、创业的领域大部分集中在高科技、医疗、互联网方向。
较少对商业模式进行深度探索,这是以色列互联网行业的典型特征之一。而国内
与国内如火如荼的创业相比,以色列的创业和创新似乎更“硬”。现在中国很多人谈创新创业,谈互联网 ,更多的在进行产品和商业模式的探索,而非技术,同质化严重,竞争激烈,在创新方面更多的是寻找和照搬国外的创新模式。很多企业就是做个App,拉一笔风投,然后利用中国人多,市场大的特点,迅速扩张,但在技术上很少有突破性的创新,这也是中国未来非常令人担忧的地方。我们更多的还走在形式上的创新创业,互联网 ,被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蒙蔽,没有发掘出真正创新的力量。我们已经看到风口正在逐渐退去,烧钱大战偃旗息鼓的时候,真正留给国人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也许,在过去的时代,一个弹丸小国,在世界的舞台掀不起什么波浪,但今天,我们的世界早已不同,国家的进化一刻不曾停息,而互联网时代是一个n次方传播速度的快速时代,任何一个分叉都可能和历史错失万里。互联网固然鼓励试错,但他鼓励的是整个世界的试错,而对于真正错的人,国家,必然会谬之千里,甚至转瞬即逝。世界不再是被占领,不再是被拥有,而是颠覆,而后融合,不断进化,只是在最终的世界中拥有谁的基因而已。我们都不愿意是时代进化后回顾起来的猩猩,我们都希望是明天的人类,所以我们只有适应时代,构建出自己符合时代发展的基因,在进化之旅中颠覆别人的世界,最后输出才会是属于我们特性的基因。
时不我待,是适应还是淘汰,分秒必争。此刻的选择,决定未来。
来源:公众号发现8, discover8888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飞凡 颠覆平台真面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