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菌群复发酵的发酵检验法是根据怎样的原理来进行的?这种检验法有什么缺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大学计算机专业,现电脑城有自己的修理店面!会原创计算机PPT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微生物复习题.
下载积分:3000
内容提示:微生物复习题.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15|
上传日期: 01:00:2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微生物复习题.
官方公共微信实验二十一 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 微生物实验 - 生物秀
标题: 实验二十一 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摘要: [实验二十一 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实验二十一 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实验二十一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一、目的要求1.学习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数量的多管发酵法;2.了解大肠菌群的数量在饮水中的重要性。
二、基本原理多管发酵法包括初(步)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初(步)发酵试验:利用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的原理,但初发酵管24 h…… [关键词:发酵 发酵试验 乳糖 菌落 灭菌 蛋白胨 接种]……
 实验二十一 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实验二十一多管发酵法测定水中大肠菌群
一、目的要求
  1.学习测定水中大肠菌群数量的多管发酵法;
  2.了解大肠菌群的数量在饮水中的重要性。
二、基本原理
  多管发酵法包括初(步)发酵试验、平板分离和复发酵试验。
  初(步)发酵试验:利用大肠菌群能发酵乳糖而产酸产气的原理,但初发酵管24 h内产酸产气和48 h产酸产气的均需进行平板分离。
  平板分离:采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使大肠菌群产生带核心的、有金属光泽的深紫色菌落。
  复发酵试验:以上阳性菌落,经染色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菌者,再次进行初发酵试验,经24h培养产酸产气的,最终确定为大肠菌群阳性结果。
  1、培养基:乳糖蛋白胨发酵管(内有倒置小套管),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发酵管(瓶)(内有倒置小套管),伊红美蓝琼脂平板,灭菌水。
  2、或其他用具:载玻片,灭菌带玻璃塞空瓶,灭菌吸管,灭菌等。
四、操作步骤
  1.水样的采取(同实验二十)
  2.自来水检查
  (1)初(步)发酵实验
  将水样分别接入三倍浓缩乳糖蛋白胨发酵管(瓶)中,37 ℃培养24 h,24 h未产气的继续培养48 h。
  (2)平板分离
  将经24 h和48 h培养后产酸产气的发酵管(瓶),分别划线接种于伊红美蓝平板上,再于37℃培养18~24 h,将符合下列特征的菌落进行染色镜检。
  深紫黑色,有金属光泽;
  紫黑色,不带或略带金属光泽;
  淡紫红色,中心颜色较深。
  (3)复发酵试验
  将镜检为革兰氏阴性无芽孢菌的菌株重复初步发酵试验。并根据初发酵管试验的阳性管(瓶)查表1,即得大肠菌群数。
  3.池水、河水或湖水等的检查
  分别将100 mL、10 mL、1 mL原水样和经稀释成10-1、10-2的水样重复上述自来水的检查,其中100、10、1、10-1 mL水样的发酵结果查表2,10、1、10-1、10-2mL水样的发酵结果查表3,即得大肠菌群数。
五、思考题
  1.大肠菌群的定义是什么?
  2.假如水中有大量的致病菌——霍乱弧菌,用多管发酵技术检查大肠菌群,能否得到阴性结果?为什么?
  3.EMB培养基含有哪几种主要成分?在检查大肠菌群时,各起什么作用?
  4.经检查,水样是否合乎饮用标准?
表21-1 大肠菌群检数表
接种水样总量300mL(100mL 2份,10mL 10份)
100 mL水量的阳性管数
10 mL水量的阳性管数
每升水样中大肠菌群数
每升水样中大肠菌群数
每升水样中大肠菌群数
表21-2 大肠菌群检数表
接种水样总量111.1 mL(100 mL、10 mL、1 mL、0.1 mL各1份)
接 种 水 样 量 / mL
每升水样中大肠菌群数
“+”大肠菌群发酵阳性;“-”大肠菌群发酵阴性。
表21-3 大肠菌群检数表
接种水样总量11.11mL(10 mL、1 mL、0.1 mL、0.01 mL各1份)
接 种 水 样 量 / mL
每升水样中大肠菌群数
“+”大肠菌群发酵阳性;“-”大肠菌群发酵阴性。
相关热词:
..........
生物秀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生物医药门户网站之一,致力于IT技术和BT的跨界融合以及生物医药领域前沿技术和成功商业模式的传播。为生物医药领域研究人员和企业提供最具价值的行业资讯、专业技术、学术交流平台、会议会展、电子商务和求职招聘等一站式服务。
官方微信号:shengwuxiu
电话:021-凤眼莲果实成熟后掉落水底,来年种子可萌发生长;6.我国常见的沉水植物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第十章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与转化1.根据分解程度;2.试比较有机物的好氧分解和厌氧分解各有什么特点;3.有机物生物分解性试验的意义何在?简要概述生物;4.有机物生物分解性试验的一般步骤是什么?;5.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与其分子结构之间一般有何关;(8)好氧条件下的分
凤眼莲果实成熟后掉落水底,来年种子可萌发生长。其无性繁殖能力也非常强,生长季节可考腋芽几天内发育出新植株来扩大种群,是公认的生长最快的植物之一。凤眼莲喜欢生长在温暖向阳及富含养分的水域中,在25~35℃下生长最快,每年的九、十月份是生长旺季。
浮萍主要是通过类似于酵母出芽生殖的营养繁殖方式产生后代和扩大种群。由于个体较小,对水的波动非常敏感,水面的水平流速超过0.1m/s时,浮萍在水面上形成的垫层就能被搅动吹散,因此浮萍多生长于水流相对平缓的沟渠、湖湾处。
满江红通常横卧于水面上,茎比较短小并有数个分枝,叶极小,长1mm,上面红紫色或蓝绿色,无叶柄,每个叶片分裂成上下重叠的2个裂片,裂隙中有固氮蓝藻共生其中,可将空气中氮气固定成可利用的氮肥,因此常被有目的地栽培在水池或稻田中起固氮增肥作用。
6.我国常见的沉水植物有哪些?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黑藻、金鱼藻、苦草和狐尾藻是在我国常见的沉水植物种类。
黑藻主要靠分枝进行营养繁殖扩大种群,常见于静水中,不耐水流冲击。
金鱼藻与黑藻相似,主澳靠分枝进行营养繁殖扩大种群,常见于静水中,茎叶易受水流冲击而折断。
苦草具有一定的抗水流冲击能力,可在流水中生长。
狐尾藻多生于静水中。
第十章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分解与转化
1.根据分解程度,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有哪几种类型?各种类型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根据生物分解的程度和最终产物的不同,有机物的生物分解可分为生物去除(表观分解)、初级分解、环境可接收的分解和完全分解(矿化)等不同的类型。各类生物分解的特点如下:
生物分解类型
分解对象有机物的分析方法
由于微生物细胞、活性污泥等的吸附作用使化学物质浓度降低的一种现象。这里所说的&生物去除&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解,而是一种表观现象,也可称为&表观生物分解&。
各种色谱分析
有机碳分析
在分解过程中,化学物质的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失去原化学物质特征的分解
各种色谱分析
官能团分析
环境可接收的分解
经过生物分解,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和毒性达到环境安全要求的程度
各种色谱分析
官能团分析
有机化合物被分解成稳定无机物(CO2、H2O等)的分解
总有机碳分析
产生的CO2分析
2.试比较有机物的好氧分解和厌氧分解各有什么特点?两者有何不同?
有机物的好氧生物分解是在有氧的条件下,借好氧微生物的作用来进行的。有机物的厌氧生物分解是在无氧条件下,借厌氧微生物,主要是厌氧菌(包括兼性菌)的作用来进行的。与厌氧生物分解相比,有机物的好氧分解往往具有分解速率快、分解程度彻底、能量利用率高、转化为细胞的比例大(即细胞转化率高)等特点。
3.有机物生物分解性试验的意义何在?简要概述生物分解性试验的方法体系?
不同的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同时也具有不同的生物分解性。正确评价有机物的生物分解难易程度,即生物分解性,对于评价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其生态与健康风险,预测其在污水生物处理和生物净化装置中的去除效果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生物分解性试验分为&生物分解潜能试验&和&生物分解模拟试验&两大类。
生物分解潜能试验
生物分解潜能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价有机物是否具有被生物分解的潜在性。根据评价目的的不同,生物分解潜能性试验又分为易生物分解试验和本质性分解试验。
易生物分解试验
易生物分解试验的目的是评价有机物是否很容易地被生物完全分解,一般在不利于生物分解地条件下进行。试验通常以受试化合物作为唯一碳源,接种地微生物浓度较低,利用总有机碳分析等非特异性方法进行分解对象物质地分析。
本质性生物分解试验
本质性生物分解试验地目的是评价有机物是否具有被生物分解的性质。试验通常在最有利于受试化合物分解的条件下进行。
生物分解模拟试验
生物分解模拟试验的目的是评价有机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河流、湖泊、河口、海洋和土壤中的生物分解性。
4.有机物生物分解性试验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5.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与其分子结构之间一般有何关系?
有机物的生物分解性与其分子结构有密切的关系,其规律如下:
增加A类取代基(即异源基团)一般分解性变差,增加B类取代基,有时可以增加生物分解性。能使生物分解性降低的基团称异源基团。
A类取代基:-Cl,-NO2,-SO3H,-Br,-CN,-CF3,-CH3,-NH2
B类取代基:-NH2,-OCH3,-OH,-COH,-C-O-
异源基团数目增加,生物分解性越差。
异源基团的位置对生物分解性产生显著影响。
甲基分支越多,生物分解性越差。
对于脂肪族化合物,其分子量越大越不易生物分解。
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分解性一般低于小分子的脂肪族化合物。
对于复环芳烃,其苯环越多越难生物分解。
好氧条件下的分解规律与厌氧条件下的分解规律有时不同。
6. 概述微生物在碳循环中的作用。
有机物中的碳由于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先被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然后通过光合作用成武植物性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动物吃了植物产生动物性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动物的排泄物又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动植物通过呼吸也都产生二氧化碳,而它们死亡后的残体又都是有机性物质。这些物质又开始分解,如此进入了第二次循环。
7. 概述微生物在氮循环中的作用。
有机物中的氮在微生物作用下先被转化成氨,氨被氧化成为亚硝酸盐及硝酸盐。氨和硝酸盐可被植物吸收变成植物性蛋白质。动物吃了植物产生动物性蛋白质,而动物的排泄物又能被分解氧化成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动植物死亡后的残体又都是有机性物质。由于反硝化作用硝酸盐又可转化成亚硝酸盐和自由氮,而自由氮在氮固定作用下又可产生植物性蛋白质。
8.试简单说明下列各种微生物作用:
(1)氨化作用
(2)硝化作用
(3)硫化作用
(4)反硫化作用
(1)氨化作用:由有机氮化物转化为氨态氮的过程。
(2)硝化作用:由氨氧化成硝酸的过程。
(3)硫化作用:将硫化氢氧化成单质硫的过程。
(4)反硫化作用:在缺氧及有机物存在条件下,将硫酸盐转化成硫化氢的过程。
9.什么叫生物浓缩、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
生物浓缩:当吸收速率大于体内分解速率与排泄速率之和时,化学物质就会在体内积累,这种现象称&生物浓缩&作用。
生物积累:指同一生物个体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生物浓缩系数不断增加的现象。
生物放大:指生态系统中,某种化学物质的生物浓缩系数在同一食物链上,由低位营养级生物到高位营养级生物逐级增大的现象。
10.试分析微生物的污染物吸附作用对污水生物处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效果)。
有机颗粒和胶体物质的生物吸附是一个快速的物理过程。基于这种快速生物吸附现象开发出了一种新型污水生物处理工艺:A-B工艺。微生物细胞对溶解性污染物,特别是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是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去除的重要机理。但被吸附去除的有机物将积累在剩余污泥中,从而引起二次污染。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由于微生物细胞的吸附作用被浓缩到活性污泥,从而会影响活性污泥的资源化利用,特别是堆肥利用。
第十一章 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主要微生物
1.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有什么基本特点?为什么说它们包含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各类处理系统中得微生物皆为混合培养微生物系统。从生态学得角度看,生物处理构筑物中包含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各类生物构成一个食物网。可以画成一个食物金字塔。在这种食物网金字塔中具有不同层次的营养水平。
2.原生动物在污水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原生动物可以明显改善出水水质。利用污泥状态和出水水质与微生物种类的连带关系,还可用原生动物来指示活性污泥处理厂出水水质。
3.活性污泥系统和生物膜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有何不同?
活性污泥提供了纯水生生物的生长环境,而生物滤池中的生物生境既有水生的也有陆生生物的生长环境;既有水生的微生物,又有陆生的驯养动物。生物滤池的食物链比活性污泥的多几种营养水平。
4.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运行中经常遇到的由微生物引起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各有什么样的特征?
活性污泥在运行中最常见的故障是在二次沉淀池中泥水的分离问题。造成污泥沉降问题的原因是污泥膨胀、不絮凝、微小絮体、起泡沫和反硝化。
(1)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
丝状菌在絮体中大量生长以致影响沉降。
(2)非丝状菌引起的污泥膨胀
与散凝作用有关,当游离细菌产生菌胶团基质时,就会导致污泥膨胀,通常称这种膨胀为菌胶团膨胀或黏性膨胀。
(3)不凝聚
时一种微结构絮体造成的现象。这是因为絮体变得不稳定而碎裂,或者过度曝气形成的紊流将絮体剪成碎块而造成的运行问题。也可能是细菌不能凝聚成絮体,微生物成为游离个体或非常小的丛生块。
(4)微小絮体
含微小絮体的污泥不会在出水中形成高浓度,因为其颗粒比不凝聚污泥要大得多。
(5)起泡沫
自从使用了不降解的&硬&洗涤剂以来,常常在曝气池中出现很厚的白色泡沫。微生物造成的泡沫是另外一种很密实的、棕色的泡沫,有时在曝气池中出现。
5.试简单讨论活性污泥膨胀的主要控制方法。
(1)控制污泥负荷
为防止膨胀,应经常将污泥负荷率控制在正常负荷范围内。
(2)控制营养比例
一般曝气池正常的碳(以BOD5表示),氮和磷的比例为BOD:N:P=100:5:1。
(3)控制DO浓度
为防止丝状微生物的猛增,一般应将池中DO控制在2.0mg/L以上。
(4)加氯、臭氧或过氧化氢
这些化学剂是用于有选择地控制丝状微生物地过量生长。
(5)投加混凝剂
可投加石灰、三氯化铁或高分子絮凝剂以改善污泥的絮凝,同时也会增加絮体的强度。
6.参与厌氧生物处理的微生物有哪几种?它们各有什么样的特点?
厌氧生物处理中有各种微生物参与,一般分为两大类:不产甲烷微生物和产甲烷微生物。
(1)不产甲烷微生物
包括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其种类及数量随发酵原料和发酵工艺而定。常见的不产甲烷细菌可分为发酵细
菌、产氢产乙酸细菌和同型产乙酸细菌群三类。
(2)产甲烷细菌
是一大群在严格厌氧条件下产生甲烷的菌,对温度和pH很敏感,一般的产甲烷细菌都是中温性的、最适宜的温度在25~40℃之间,高温性产甲烷细菌的适宜温度则在50~60℃之间。产甲烷细菌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约在6.8~7.2之间。如pH值低于6或高于8,细菌的生长繁殖将受到极大影响。
7.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简述影响硝化和反硝化的主要因素。
生物脱氮的基本原理是有机氮经微生物降解为无机的NH3,在好氧条件下NH3会被亚硝酸菌和硝酸菌氧化称亚硝酸盐和硝酸盐,之后反硝化细菌将NO2-和NO3-转化为N2。
影响污水处理系统中硝化过程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污泥龄
硝化菌数量及硝化速率是生物脱氮处理的关键制约因素,因此应注意增加污泥龄。
(2)溶解氧
DO对硝化菌的生长及活性都有显著的影响。
温度对硝化活性有重要的影响。
氨氧化菌的最适pH范围为7.0~7.8,而亚硝酸氧化菌的最适pH范围为7.7~8.1。pH值过高或过低都会抑制硝化活性。
(5)营养物质
污水水质,特别是C/N比影响活性污泥中硝化细菌所占的比例。
硝化菌对毒物的敏感度大于一般细菌,大多数重金属和有机物对硝化菌具有抑制作用。
影响反硝化作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营养物质
反硝化作用需要有足够的有机碳源。
(2)溶解氧
反硝化菌一般为兼性厌氧菌,应保持低溶解氧水平。
反硝化反应的最佳温度为40℃,温度低于0℃,反硝化菌的活动终止,温度超过50℃时,由于酶的变性,反硝化活性急剧降低。
反硝化反应的最适合pH值范围为7.0~7.5,pH值高于8或低于6都会明显降低反硝化活性。
8.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参与生物除磷的关键微生物有何特点?
生物除磷的基本原理是在好氧环境下,聚磷菌可利用聚-β-羟基丁酸盐氧化分解所释放的能量来摄取污水中的磷,并把所摄取的磷合成聚磷酸盐而贮存于细胞中。细菌增值过程中,在好氧环境中所摄取的磷比在厌氧环境中所释放的磷多。
参与生物除磷的关键微生物(聚磷菌)区别于其他细菌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其细胞内含有异染颗粒。并且生长较慢,因能积累和分解聚磷酸和PHB,故能适应厌氧和好氧交替环境而成为优势菌种。
9.利用微生物处理重金属污水,有哪些可能的技术?简要概述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1)生物沉淀处理法
利用硫酸盐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把SO42-还原成硫化氢,金属离子与硫化氢生成金属硫化物沉淀而被除去。该方法的金属去除率很高,单由于金属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不适用于处理高浓度金属废水。另外,若废水中不含有一定浓度的有机物和硫酸盐,需外加。
2)生物还原处理法
Cr6+生物还原处理法的原理是利用Cr6+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把Cr6+还原成无毒性的Cr3+,Cr3+在碱性条件下生成Cr(OH)3沉淀而被除去。该方法的金属去除率高,金属的回收率也高。
3)生物氧化处理法
利用铁细菌首先将不易沉淀的Fe2+氧化为易沉淀的Fe3+,加入碳酸钙调节pH,使Fe2+形成Fe(OH)3沉淀而被去除,同时硫酸根与钙形成硫酸钙沉淀被去除。
4)生物吸附处理法
利用微生物细胞作为吸附剂处理废水中的金属。
10.污水生物处理对污水水质有哪些基本要求?
主要有下列几点要求:
对于好氧生物处理,pH值应在6~9之间,对于厌氧生物处理,pH值应保持在6.5~7.5的范围内。
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活的重要因素。对于大多数细菌讲,适宜的温度在20~40℃之间,而有些高温细菌可耐较高的温度,它们生长的适宜温度在50~60℃之间。
3)有毒物质
污水中不能含有过多的有毒物质。多数重金属,如锌、铜、铅、铬等离子有毒性。某些非金属物质,如酚、甲醛、氰化物、硫化物等也有毒性,能抑制其他物质的生物氧化作用。污水中也不应含有过多的油类物质。
4)营养物质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必须要有各种营养,其中包括碳、氮、磷、硫,微量的钾、钙、镁、铁等和维生素。但不同的微生物对每一种营养元素数量的要求是不同的,并且对于这些营养元素之间,要求一定的比例关系。
最后,污水中必须含有足量的和适宜的微生物才能有效地进行处理。
水生植物的水质净化作用及其应用
1.水生植被健全的水体,其水质通常比较清澄,为什么?
大型水生植物主要通过物理和生物化学作用促进水中悬浮物质的沉降。
物理作用主要是由于大型水生植物在水中形成的茂密植被具有抑制风浪和减缓水流的功能,由此可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以及减少底泥中颗粒物的再悬浮。
生物化学作用则是指植物根部释放出氧气形成根际氧化区,使底泥由厌氧状态转变为好氧状态,避免因有机物厌氧分解导致的底泥上浮,因此有水生植被存在的水体,水质都比较澄清。
2.大型水生植物能吸收或分解哪些污染物?
水生植物直接吸收、降解的污染物包括两大类:氮磷等植物营养物质和对水生生物有毒害作用的某些重金属和有机物。
3.大型水生植物抑制浮游藻类生长的主要机理是什么?
大型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同为水体初级生产者,相互之间具有竞争抑制的特点,在大型水生植物占优势的情况下,藻类的生长可以被抑制。大型水生植物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机制抑制藻类生长:
(1)资源竞争抑制
(2)释放抑藻化感物质
4.浮游藻类有哪些水质净化功能?
(1)对氮磷的吸收
氮磷是浮游藻类必需的营养物质,因此藻类大量生长时,可以吸收水中的氮磷转化为自身的结构组成物质。
(2)对重金属的去除
浮游藻类可以吸收富集水中的重金属。藻类去除重金属的过程包括吸附和转移两个阶段。
(3)对有机物的去除
藻类对有机物的去除机理分为两种:转化降解和富集。
5.漂浮植物水处理系统的水质净化机理是什么?
漂浮植物水处理系统依靠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完成水质净化。漂浮植物在塘表面形成一个垫层,垫层的下面由于植物释放氧气在根系附近形成好氧层,向下随氧含量逐渐减少形成兼氧层和厌氧层。三个层中存在对应的好氧、兼氧、厌氧微生物群落。塘内有机物的降解主要通过微生物来完成。氮的去除主要通过四个过程完成:(1)植物的吸收;(2)随固体颗粒物的沉降;(3)硝化、反硝化;(4)氨的挥发。磷的去除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吸收和沉降作用。
6.水生植物在湿地中的作用是什么?
一方面水生植物自身能够吸收一部分营养物质,同时它的根区为微生物的生存和降解营养物质提供了必要的场所和好氧条件。
7.简述沉水植物在天然水体水质净化中的作用。
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
(1)吸收、固定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2)抑制藻类生长
(3)澄清水质
(4)提高水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第十三章 水卫生生物学
1.常见的水传染病菌有哪几种?它们有什么特性?主要的肠道病毒有哪几种?一般的氯消毒能灭活病毒吗?
常见的水传染病菌有以下几种:
(1)致病性大肠杆菌
能引起腹泻,通过污染饮水、食品、娱乐水体引起疾病暴发流行,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2)伤寒杆菌(沙门氏菌)
通过与病人直接接触或与病人排泄物所污染的物品、食物、水等接触而传染。
(3)痢疾杆菌(志贺氏菌)
可引起细菌性痢疾,通过食品、水及蝇类传播。
(4)霍乱弧菌
可借水及食物传播,与病人或带菌者接触可可能传染,也可由蝇类传播。
(5)军团菌
具有高度暴发性和流行性的呼吸道致病菌。
(6)粪链球菌
来源于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偶尔出现于感染的尿道及急性心内膜炎。
主要的肠道病毒有:
(1)脊髓灰质炎病毒
(2)其他肠道病毒,如柯萨奇和埃可病毒
一般的氯消毒能灭活病毒。
2.为什么大肠菌群可作为水受粪便污染的指标?用大肠菌群作为肠道病菌的指示微生物,有什么缺点?
因为大肠菌群的生理习性与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和痢疾杆菌等病原菌的生理特性较为相似,在外界生存时间也与上述病原菌基本一致,大肠菌群在人的粪便中数量很大,检验技术并不复杂,所以可作为水受粪便污染的指标。
用大肠菌群作为肠道病菌的指示微生物,其缺点在于只间接反映出生活饮用水被肠道病原菌污染的情况,而不能反映出水中是否有传染性病毒以及除肠道病原菌外的其他病原菌。
3.为什么噬菌体可以作为水中的病毒指示微生物?
噬菌体作为细菌病毒,在污水中普遍存在,其数量高于肠道病毒,对自然条件及水处理过程的抗性高于细菌,接近或超过动物病毒。噬菌体对人没有致病性,可以进行高浓度接种和进行现场实验。检测噬菌体的操作具有简便快速、安全、不需要复杂的操作和设备等优点。因此可用来作为水中的病毒指示微生物。
4.大肠菌群的发酵检验法是根据怎样的原理来进行的?这种检验法有什么缺点?滤膜检验法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
发酵检验法原理是将水样置于糖类液体培养基中,在一定温度下,经一定时间培养后,观察有无酸和气体产生,即有无发酵,而初步确定有无大肠杆菌群存在。
缺点在于由于水中除大肠菌群外,还可能存在其他发酵糖类物质的细菌,所以培养后如发现气体和酸并不一定能肯定水中含有大肠菌群。
滤膜检验法的优点是比发酵法的检验时间短,缺点在于不能及时指导生产。
5.大肠菌群包括哪些种类的细菌?它们的习性如何?
大肠菌群一般包括大肠埃希氏杆菌、产气杆菌、枸椽酸杆菌和副大肠杆菌。
大肠菌群的各类菌的生理习性都相似,只是副大肠杆菌分解乳糖缓慢,甚至不能分解乳糖,并且它们在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远藤氏培养基)上所形成的菌落不同。
6.我国饮用水水质标准所规定的大肠菌群数是每升多少?
我国《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206-2005中规定:
大肠菌群数: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耐热大肠菌群: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7.测定水中细菌总数的意义是什么?营养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的菌落数目是否代表水样中实际存在的细菌数目?
细菌总数越大,说明水被污染得也越严重,因此这项测定有一定的卫生意义。
不能代表,因为某些细菌无法在该固体培养基上生长。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文学作品欣赏、中学教育、专业论文、水处理生物学_课后题答案15等内容。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题答案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水处理生物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 绪论 1 &水处理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对象主要...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思考题(改良版适用最新第五版)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水处理生物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武理老师勾选重点) 改良版适用第五版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水处理生物学习题及答案_工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水处理生物学》习题及题答案第一章 绪论 1 水中常见的微生物种类有哪些? 水中的主要微生物分为非细胞生物(...  《水处理生物学》课后思考题解答_生物学_自然科学_专业资料。《水处理生物学》课后思考题解答第一章 绪论 1 &水处理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水处理生物学&...  水处理生物学参考题修正版_(附答案)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水处理生物学根据网上资料部分改正版本 《水处理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库名词解释: (黑体的是老师在课...  《水处理生物学》期末复习题库 水处理生物学》名词解释: 黑体的是老师在课上提到的名词解释,没有说一定要考) 名词解释: 黑体的是老师在课上提到的名词解释,没...  水处理生物学思考题答案_理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水处理生物学思考题答案 1 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笑生物的总称。它不是生物分类学上的概念。 基本...  水处理生物学重点及其答案_医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自己认真检查了一遍,还做了表格 第一章绪论 1 &水处理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水处理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水处理生物学复习题附答案_教育学_高等教育_教育专区。1.PHB :是细菌所特有的一种碳源和能源贮藏物,不溶于水,溶于氯仿,可用尼 罗蓝或 苏丹黑染色。 2.丝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酸奶发酵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