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在师生关系中升华师德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 ) A.授受关系B.平等关系C.促进关系D.交往关系_答案_百度高考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 )
A.授受关系B.平等关系C.促进关系D.交往关系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教师资格考讯】  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授受关系,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能否正确地处理这种授受关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水准和质量。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在知识上,教师是知之较多者,学生是知之较少者;在社会生活经验上,教师是较丰富者,学生是欠丰富者。教师和学生相比有明显的优势。教师的任务是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经验。但是,这一过程并不是单向传输过程,它需要有学生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参与,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我们的教育所要培养的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个体,是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消极被动、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的下一代;要培养主动发展的人,就必须充分调动个体的主动性,不能想象,消极被动的教育能够培养出主动积极发展的人来。但同时个体身心的发展并不是简单地由外在因素通过学生内在因素起作用的结果。没有个体主动积极的参与,没有师生之间的互动,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 中的积极内化,学生的主动发展是难以实现的。
  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教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不成熟到成熟,最终是要促成学生能够不再依赖于教师,学会学习,学会判断,学会选择,而不是永远牵着老师的手。社会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习的标准,道德的准则,价值的取向也是不断变化的,整个世界发展的基本特点之一就是多元化。我们不可能期望在学校里教授的东西使学生受用终身。我们不仅要认可而且要鼓励学生善于根据变化着的实际 情况有所判断、有所选择、有所发挥。
魁网教师考试频道
------分隔线----------------------------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相关文章:
教师资格证专栏
考试网推荐
教师资格视频教程 【 下方可免费试听 】教师资格教程-网上学教师资格 精选全国考试通...
中学教育学视频教程 一、选择题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一)选择题题型特点 教育理论选择...
2011年教师证考试培训 中学教育学试题讲解(一) 中学教育学试题讲解(一) 一、单项...
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幼儿教育学(第九章)大纲 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幼儿教育学(第...
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幼儿教育学(第九章)大纲 第九章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 一、幼儿...
幼儿园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大纲:幼儿教育学(第八章) 第八章 幼儿游戏 一、游戏是幼儿的...
考试网热点教育学考试题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1页
一、 名词解释
1、 教育: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
和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通过传递文化,对人的身心发展施加影响的实践活动。
2、 教育学:就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
和问题,解释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的社会科学。
3、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管理运行规则。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4、 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5、 教学: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6、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
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7、 个性: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
它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形成的独特的不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二、 简答题
1、 教师的基本权力和义务
(1)教师的权力:1、教育的权力2、专业发展的权力3、参与管理的权力
(2)教师的义务:1、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课程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2、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3、制止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和有害于学生的行为4、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课程实施的取向
(1)、忠实取向:就是课程实施者严格按照课程计划的要求进行,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忠实”地落实课程设计者的意图,是自己的实践最大限度地接近课程计划的要求。(2)、相互调试取向: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具体的实践在课程标准、内容、方法、组织模式等诸方面相互调整与适应的过程。(3)创生取向:真正的课程实施本质是在具体教育情景中,师生双方共同创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只有课程计划只是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
4、班级授课制与道尔顿制的基本特点:
(1)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主要是同辈影响作用。不足:1、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易产生理论脱离实际;2、教学过程标准、同步、统一,不利于因材施教。
(二)道尔顿制是一种新的教学组织方式。老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传授教材而是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困难时才请老师辅导,学生完成一定阶段的学习任务后向教师汇报学习情况和接受考查。优点:重视自学和独立作业,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才能。不足:1、大多数不具备独立学习与作业能力,如无系统讲授,浪费时间而无收益,不利于系统知识的掌握;2、对教学实施和条件要求较高。
5、教育的文化功能:1、传递和保存文化
2、传播和交流文化3、选择和批判文化4、创造和更新文化。
1、教育功能的分类:(1)从教育的对象
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教育的个体功能,又称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是指教育的促进热人的全面发展理想追求,在教育实践中运行的实际表现。教育的个体功能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教育的社会功能,也称教育的派生功能或教育工具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通过培养人而呈现出的对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的社会功能手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性质的制约,在不同社会表象出的社会功能的重点不同,方向不同。(2)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任何时期的教育,正向和负向的功能都存在,只是比重不同。多数时期的教育以正向功能为主。(3)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显性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教育目的的相符合的结果。隐性教育是伴随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教育的显性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的开发和利用,就转变成了显性的教育功能。 2、教育的作用: (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话(2)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3)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 (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2)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三)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1)过重的学业负担,唯“智”是举的做法,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2)现存的学校管理模式,只能教会学生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 (四)教育的社会功能:人口功能(1)教育能够控制人口增长(2)教育能够提高人口素质(3)教育能够调节人口结构 (五)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表现:(1)通过教育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和劳动力素质的不断提高(2)通过教育实现对科学技术的传递、研究和创造 (六)教育政治功能的具体表现:(1)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合格的政治公民(2)通过教育可以培养高素质的政治人才(3)通过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4)教育能够制造政治上的舆论和思潮,进行思想传播 (七)教育文化功能的具体表现:(1)传递和保存文化(2)传播和交流文化(3)选择和批判文化(4)创造和更新文化 (八)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是教育活动或教育系统出现的偏移和失调状态,即是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异常条件使正向教育功能的实现受到严重阻碍,结果派生出来多种偏离行为,产生许多期望之外的不良功能。“教育这个改造社会的有力工具,如果只用于保守固有文化,固足阻碍社会的进步,如果不顾当前事实的需要,硬用这个工具灌输不能实现的幻想,也足以增加社会的混乱。 3、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即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指对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联系:在对教育社会性质的规定上具有内在的一致性,都含有“为谁培养人”的规定性,都是一定社会各级各类教育在性质和方向上不可违背的根本指导原则。区别:(1)教育目的一般只包含“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教育方针除此之外,还包含“怎样培养人”的问2、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题和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2)教育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上、人格上的影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规格标准方面要求较响。 为明确; 教育方针在“办什么样的教(c)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1)教师方面:育”“怎么样办教育”方面显得突出。 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的领导方式、4、课程实施的方式:(1)在学生观上,教师的智慧、教师的人格因素。(2)学生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方面:学生对老师的认识(3)环境: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2)在学习方际关系环境、课堂组织环境 式上,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d)理想师生关系的基本特征:(1)尊(3)教师观方面: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爱生,相互配合。(2)民主平等,和谐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亲密(3)共享共创,教学相长 进者;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e)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策略:(1)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教学了解和研究学生(2)树立正确的学生关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4)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从学校与社区的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5)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开放教师。(4)教学行为方面: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论述 1、人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什么、有什么关系: (一)遗传素质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作用(1)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儿童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个体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二)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自然环境为人的心理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2)社会环境制约着个体身心发展的性质和发展速度。 (三)教育对个体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经过有目的地选择和提炼的特殊环境,这就决定了它的特殊作用,即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 、有组织的系统活动,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进行的。(3)学校教育是在经过专门训练的专职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活动。(4)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能按照预定的目的选择和提炼有利于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那些不利于个体发展的因素。 (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不论是遗传、环境,还是教育,这些条件要起作用,关键取决于个体自身的内在要求。而个体的内在需求才是其发展的根本原因。布朗芬布伦纳理论的核心是提出了一个有影响的的儿童发展理论模式。他强调研究“环境中的发展”或者说“发展的生态学”的重要意义。布朗芬布伦纳认为,自然环境是人类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强调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相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 2、优质师生关系: (a)师生关系的含义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b)师生关系的具体内涵: 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1、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 2、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3、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1、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个体,在人格上也是平等的; 2、严格要求的民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1、师生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的关系;
第1页/共1页
寻找更多 ""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福师《教育学》在线作业二
上传于||暂无简介
你可能喜欢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简答题_百度文库
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简述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具有启蒙性,随机性和经验性,个别性。简述社会教育的特点。对象的全民性;地点的广泛性;内容的实用性;时间的终身性;形式的开放性。简述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教育具有原始性;教育具有同一性。简述学校是怎样产生的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答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简述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和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1)教育终身化;(2)教育社会化;(3)教育生产化;(4)教育民主化;(5)教育国际化;(6)教育现代化;(7)教育多元化。简述教育理论建设的原则和要求。批判和继承传统的教育理论,立足现实,构建面向未来的教育学逻辑体系;学习和消化西方教育学理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学习相邻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建立科学的教育学理论体系;总结和升华教育实践经验,为教育理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简述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制约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2)政治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1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1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4)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人力资本理论。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2)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3)科学发展将促进学习教育专业和结构的调整与更新。16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2)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简述文化对教育的作用。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社会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融合,创造、更新。简述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简述学生文化的成因与特征。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特征:(1)过渡性;(2)非正式性;(3)多样性;(4)互补性。简述教育相对独立性的表现形式。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不均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
简述遗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地位。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简述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作用。价值的发现;潜力的发掘;力量的发挥;个性的发展。28、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29、简述教育目的作用导向、协调、激励、评价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教育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教育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教育目的随人类的发展而演进。(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三)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和创造的可能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简述我国教育的基本精神。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现代人的品质。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二)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2)智育;(3)体育;(4(5)劳动技术教育;(三)素质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四)素质嘉奖业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34、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思想感情;具有个性特征。(2)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教育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身心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简述教师的职业性质与特点。(一)教师职业的性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二)教师职业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人类文化的传递着;(2)人类灵魂的工程师;(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36、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37、简述教师教育能力的要求。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往能力。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韧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内容。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简述师生关系。(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简述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方法。树立民主思想;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合法权利;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简述隐性课程的特征。潜在性、整体性、持久性、非预期性。简述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知识发展水平;学生的年龄、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能性。
贡献者:柒柒柒一一一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5022人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师生关系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