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调动申请怎么就这么难

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感谢您关注中国教育报官方微信!如果您尚未关注,请点击标题下方的“中国教育报”关注我们
  课上学生发言不积极,课堂氛围一般?怎么名师的课上,学生积极,氛围活跃,你是不是也纳闷呢!
  如果你看过名师们的课堂视频,就会发现秘诀了!那就是,他们的课堂用语太丰富了!
  不要以为,这些课堂用语与教学无关,用好它能让整节课“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
  妙招1:启发性常用语
  教师的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着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启发性教学语时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天空,便于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达到“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
  其常用语有: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什么?”/“你想提出哪些问题?”/“你想探究什么问题?”
  ――“预习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汇报一下你们收集来的资料。”
  ――“从这道题中,你可以看出什么?”/“你获取了哪些信息?”
  ――“谁敢试一试?”/“谁能试一试,自己来解决?”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能不能想出更好的解法?”/“你能想出几种”?/“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谁还想来说一说?”/“谁还能再举一些例?”
  ――“仔细观察(或听),你同意他的想法吗?”/“你觉得他们写得(说得、思考得)怎么样?谈谈你们的看法?”
  ――“这是什么?”/“为什么?”/“问题在哪儿?”/“怎么办?”
  以上这些启发性的用语,较具开放性,每个学生因为生活背景、生活经验、基础、能力的不同,做出的反应也不一样,有的学生想到的知识多些,有的想到的内容少些,有的学生说的内容层次深些,有的可能肤浅些,上述教学用语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也有利于学生的回忆和建构。
  妙招2:赏识性常用语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被肯定、被尊重、被赏识的需要,每个人仿佛都是为赏识而生存。为此,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尊重孩子,赏识孩子。不要等他们已经将最优秀的一面表现出来后,才去赏识他们。而是要抓住师生、生生之间每一次交流中的闪光点,运用赏识性用语,使他们的心灵在赏识中得到舒展,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越来越有信心。
  这样的用语其实信手拈来,如:
  ――“对!”/“很好!”/“不错!”/“OK!”/“你真行!”/“你真棒!”/“你是最棒的!”/“你真聪明!”/“你真会动脑筋!”/“你头脑真灵活!”/“你接受力真强!/“你真有胆量,不简单!”/“这位同学思维真敏捷、思路也很清晰!”/“真是巧思妙!”/“这位同学真是勤奋好学,值得大家学习!”
  ――“你与众不同的见解真是让人耳目一新!”
  ――“你的设计(方案、方法、观点、点子)太富有想象力,太具有创造性了。”
  ――“说得真好,太好了,了不起!”
  ――“我非常赞成(欣赏)你的想法,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好吗?”
  ――这么难的题,居然还做对了一题,太好了!
  ――“你们的发现非常重要!……”
  ――“观察真仔细,同学们真能干,能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
  ――“大家说得好,特别是xx同学,更是难能可贵,值得大家学习。”
  ――“对,你能用这个的方法得出正确的答案,真棒简单!”
  ――“xx同学的这种方法很有创新,很有新意,能把思考范围延伸到题外。”
  ――“你真行,对刚才的问题,不满足于找到结果,而是观察思考,又有新的发现,如果能说出其中的道理,那就更了不起了。”
  ――“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有水平,同学们的回答更精彩。看来,你们想知道的东西真不少。”
  ――“没想到这节课我们的收获真不小,看来,学好这些知识能让我们生活更丰富、更精彩。”
  ――“哇!你们真是好样的,对学习真有耐心,也很有毅力!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让我们一起为xx喝彩!人类历史上许多重大发现最初都源于人们的猜想,之后才渐渐被验证,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走进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从内心深处赞赏、欣赏每一位学生,包括自己不喜欢的学生,与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孩子们在一种愉悦、宽松的气氛中学习,他们敢于表现、敢于质疑、敢于争论。
  妙招3:激励性用语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在学生的表现有明显进步时,应及时运用肯定性、激励性用语,并适当给出方法上的指导,有利于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强大的内驱力。
  而这样的用语有这些:
  ――“不错,学习就得认真。”
  ――“你真棒!能有这么大的进步,老师感到非常高兴。”
  ――“大有进步,再加油。”/“希望你再接再厉!”/“不骄不躁,继续努力!”
  ――“功到自然成!”/“你瞧,你比以前进步多了,望继续努力,争取更优异的成绩。”
  ――“你试一试,相信你一定能成功!”/“老师和同学们相信你一定能进步!”/“老师相信你能自己想出来!”/“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没有用心尝试,不要轻易说“不”!”
  ――“只要你有一颗上进的心,胜利总会属于你。”
  ――“只要你坚定信心,就一定能成功,你敢试试吗?”
  ――“只要全心全意地投入进去,什么事都难不倒你!”
  ――“你是一个很棒的孩子,知道怎样去做才好!”
  ――“你是如此聪明,做的不理想也没关系,尽你的全力做!好好努力,你知道关键就在这里!”
  ――“答题时,要先易后难,有时不会答,也是很正常的!”
  ――“请复查一遍,不能有丝毫侥幸心理!”
  ――“希望你能与粗心告别,与细心交朋友!”
  ――“增强自我约束力,作业要讲究正确率!”
  ――“要想有所作为,做事必须善始善终!”
  ――“能战胜自我的人,才能战胜一切困难!”/“了解自己,就是真正的进步!”/“管住自己,天下无人匹敌广/“相信自己,战胜自我是成功的金钥匙。”
  ――“请记住居里夫人的一句话:“人要有毅力,否则一事无成!”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踏实苦干,成功一半!”/“敢于拼搏,方能成功!”
  ――“只有孜孜不倦地求索,才有源源不断的收获”
  ――“不懈奋斗,生命才辉煌”
  ――“成功是一座山峰,双手插在衣袋里的人永远无法攀登!”
  ――“为别人点燃生命之灯,你的生命更加辉煌!”
  ――“一个人因为理想而完美,因为奋斗而精彩,因为成功而伟大!”
  妙招4:反思性常用语
  反思是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它却是目前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怎样运用反思性语言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活动呢?
  不妨,参考这些用语:
  ――“你觉得这节课,你的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研究,你有什么体会?”或“有什么启发?”
  ――“通过分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学的?”/“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学法?”
  ――“谁能给大家提出一个值得继续探究的问题?”
  ――“请你课后到周围找一找,有哪些地方与今天学的知识有关?”
  ――“这是个很有价值的问题,其中包含着许多丰富有趣的知识,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到图书馆或通过网络自己去寻找资料,看谁收获最多?”
  这些反思的语言不仅能巩固课堂知识,提炼出学法,也能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更加全面,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认知能力。
  千万不可小看教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话,因为它都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及学生的发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教师在借鉴这些常用语时,应针对不同问题、不同情况、不同对象、不同的风格,抓住时机去启发、去赏识、去激励、去反思。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语言的积极功能。
  整理编辑自成长博客《数学老师一定要看看--数学课堂精彩常用语》作者:木秀于林(内容有删改)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版权问题请联系
  本文编辑:王树菲(实习生)
  责任编辑:程恺伦
  好老师微信由中国教育报刊社出品,以名师案例服务教师专业成长!
  于漪、窦桂梅、华应龙、魏勇……他们的思想堂、课堂录、实操秀、阅读志、观点汇……意想不到的惊喜在等待着您哦!点击下方指纹处,可以添加哦!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书店
  ↓↓↓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教育报》是教育部主办的以教育新闻为主的全国性日报,是...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教师成长为何这么难_论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教师成长为何这么难
||暂无简介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说说我吧,一名职高的女教师,89年,单身,入职2年,还是试用期(教师资格证拖了),但转正工作已在进行,随时可以。如今想调动回自己的家乡工作,但是教育局怎么都不肯放人?跪求大家指点迷津,能让我顺利回家,每天去烦教育局,局长都受不了了,让我找个合适的理由说服他(路远、家里独女、生病等原因行不通)  我在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后,只身一个人冲动的跑到浙江最南最穷的城市考上了教师,当时只想要一份工作,没想那么多,在那里没有朋友没有同学没有亲人,我很孤单很无助,受不了了想回家了。如今我想在我的家乡——浙江最南的城市工作,单位已经联系好了,就缺这边放人了。  由于当时只想得到一份工作就签下了那份极不平等的合同:服务期限是5年,附加条约:如果违约每年须付2万违约金。现在我才工作2年,也就意味这要付6万的违约金,我咨询过律师,是不合理的,所以开始的时候我是纠结违约金,现在钱已经不重要了,付就付吧,明明知道不合法也不合理,我一年工作都不到6万,但是只要让我回家,我么家觉得借钱也值得。  明明半年前上交了调动申请,局里说回考虑,但是到了今天由于县里很多人想调动,就不管我了,说我排名轮不上,怎么都不同意,除非让我辞职,我不是没想过辞职,天天去局里哭,我都哭累了。二是自己那边考的是调动考试,辞职人家不接收,所以我必须要进行调动手续,想想真烦,真想造假替人事局给我盖章。  原本勤勤恳恳工作,给学校也获得了一些荣誉,办公室天天是我扫地拖地,反正这些我也很乐意干,个人比较爱干净,所以组里人比较喜欢我的,学校同事相处也都不错,听说我想走,也帮我四处打听,但是都不会屈汤这趟浑水,真正帮得上的没人,自己这边关系一点也没有!  我来这里后一直皮肤过敏、湿疹、长痘痘,水土不服吧,然后交通又不便这里,回家要七八个小时,家里有一个孩子,父母老了总要照顾,话说以后可以接他们过来,但是没有经济条件谁敢接啊,而且自己都不适应,父母生活了一辈子的家乡更不愿意离开,这些跟局里说了,人家鸟啊不鸟我,觉得都不是理由,真奇怪!那这些不是理由,只有夫妻异地就是理由?逼我结婚。。。而且夫妻异地三年才有效。  有些东西真的有时候太过分,太讲制度,难道就没有人情了么,一个小姑娘在这里无依无靠为什么不同意我回家工作,而且我还是在教育系统为人民奉献,只是换了个地方而已,如今教师也很好招聘,何必强留一个不想再这里共走的人呢!
大家帮帮忙想想办法
什么才是合理的理由呢?! 我怎么才能顺利调动回家工作。
楼主发言:2次 发图:0张 | 更多
  这是要送礼的节奏么
  @耕而有力 1楼
14:58  这是要送礼的节奏么  ------------------------------  五年服务期是契约,遵守契约是起码的为人准则吧。为什么一开始不在本地考?因为穷地方考编制容易。自己走歪门邪道,却倒打一耙。这么不适应,为什么不辞职走呢?
  楼上一语切中要害
  我们的雷锋同志调动工作就很容易,  村里调乡里,  乡里调县团委,  (公务员编制了)。  然后调东北,  (共和国长子),  到鞍山钢铁厂,  又到鞍钢弓长岭矿山参加新建焦化厂工作。  两个月后,申请当兵。  无政审表,身高不够,  特招入伍。  别人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调动工作都这么容易,  你要向雷锋同志学习嘛。
  二楼说的是实话  
  @耕而有力
14:58  这是要送礼的节奏么  ------------------------------  @xs_lhy
15:24:54  五年服务期是契约,遵守契约是起码的为人准则吧。为什么一开始不在本地考?因为穷地方考编制容易。自己走歪门邪道,却倒打一耙。这么不适应,为什么不辞职走呢?  -----------------------------  毕业时候没想当老师,后来要当的时候自己地方要求应届生,错过了机会,所以只能考外地,你以为呢?!不是没有能力考。。。现在也是参加调动考试才考上的。
  你这种人没任何地方值得同情。无非就是拿别人当跳板  
  好可怜!!我看是要送礼的节奏!!
  楼上的说话,不知出于什么心态,楼主我理解你,一个女孩子在外的不容意,怪不得教育局的人会不放你走,就是楼上这些人太多,思想肮脏,没有同情心
  楼主回家工作了吗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全部新闻&正文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顺应自由天性,进行相应的教育,大抵快慰自在其中。这就是教育的创新——无为,亦得;有放,乃悟。无不可容忍之束缚,有无拘无束之率性。在创新的氛围中,教与学就不再是沉闷地讲或听,而是思维的碰撞,是智慧相互叠加衍生的更厚重的快乐。当创新成为一种自觉,学生又如何不创新?社会又如何不创新?
图为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小学生通过制作贺卡等方式,对辛勤工作的老师表达感恩之情,并送上衷心的祝福。邱有平摄
多年前采访霍懋征先生,她说,新学期,孩子们是听着她讲的故事认识课堂的。“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四件宝,只要用好了,谁都可以变成一个聪明的孩子。猜猜是什么?第一件宝:东一片,西一片,隔着山头不见面。第二件宝:上边毛,下边毛,中间夹着个黑葡萄……”传统的谜语,对孩子们来说是好玩的。“把耳朵、眼睛、口、心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聪’字。”游戏中间,孩子们自然地进入到了状态。
顺应自由天性,进行相应的教育,大抵快慰自在其中。这就是教育的创新——无为,亦得;有放,乃悟。无不可容忍之束缚,有无拘无束之率性。在创新的氛围中,教与学就不再是沉闷地讲或听,而是思维的碰撞,是智慧相互叠加衍生的更厚重的快乐。当创新成为一种自觉,学生又如何不创新?社会又如何不创新?
对话第九、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教师职业的本质是创新
又一个九月,全国1539余万名教师迎来属于他们的节日。
在致敬与赞美之余,我们又一次思索教师的意义与价值:今天,时代的发展赋予了教师怎样的内涵?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又该如何培育?针对以上问题,本报记者独家专访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
记者:今天我们提到教师,您认为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许嘉璐:教师是阳光底下最灿烂、最光辉的职业,老百姓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就是对这份职业最好的褒奖。孩子的成长要靠老师一堂一堂课加以塑造和引导。在当今这个创新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强调老师的开拓性和创新性,不开拓新路,不创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中国梦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记者:为什么要如此呼唤、强调教师的创新?
许嘉璐: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无论在小学还是大学,无论是普及教育还是特殊教育,教师们都要传授新知、隔绝蒙昧,为万千孩子开启文明的大门,激发他们为国家、为民族、为世界创新的激情。从这个意义来说,教师职业的本质就是创新,教育本质的要求就是在教学中敢于创新。
尤其是我们今天所处的这个时代,更加呼唤创新型教师。一方面,伴随着创新时代扑面而来,教师不应只是艰苦、坚守与付出的代名词,他们还要有更开阔的视野和胸怀、更先进的理念和方法,以承载起培育一代代中国人的使命,来迎接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特别是人才和创新力的竞争。另一方面,我国教育事业正由“大”向“强”迈进,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有了新的期待,“唯分至上”成为过往,对创新人才的渴望日盛,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十三五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这些都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发掘创新能力,努力成长为符合时代要求的创新教师。
记者:在您看来,在新的时代挑战之下,教师应该怎么看待创新?又该如何创新?
许嘉璐:创新的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勇于给学生营造宽松、自在、敢想、敢做的环境,善于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动手动脑的欲望。但也要注意,创新有风险。我们还应该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即所有的创新,哪怕是细枝末节上的微创新,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价值。只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即便失败也是英雄。目前,教师队伍当中谈起科研创新、教学创新还是有不少压力的,动辄要求他们在申报课题时就预计能产生几个专利、多少价值。如果失败,其后果不言自明。这样很不合理。
其次,要有创新的习惯。在日常的教学和教育中,老师要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教育孩子不固守成见和定论,引导孩子善于发现学习和生活当中的问题,敢于质疑,敢于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既要有扎实、宽厚的知识基础,又要有追赶知识前沿的前瞻眼光。
最后,要有创新的冲动。勇于直面挑战就是一种创新的冲动。如果老师能时刻保持一种激情,从幼儿园孩子搭积木、画画开始就引导他们做得跟别人不一样,甚至可以让别人看不懂,力争与众不同,这就是呵护孩子们最本真的创新冲动。
记者: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现有教育、教学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
许嘉璐:我们的教学目前存在着在概念辨析、逻辑推导上花的时间多,而聚焦实践的创新激发还不够等现象。在这个创新时代,教师要有高远的目光,意识到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命运就是要靠科学和技术创新,就是要把创新落实到教育的全过程。最终,每个老师的创新和创造都会体现在孩子的成长当中,都会为这个国家、民族和世界的发展贡献力量。
教学创新为什么这么难
教学需要创新,尤其是在当下的移动互联时代,但我们的教学创新做得并不好。精品开放课程的原型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在2001年提的公开课(OCW),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原型是美国人在2012年提的慕课(MOOC),私播课(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等当前在高校风生水起的教改抓手,都是国外的老师在几年前甚至十几年前率先提出的。这个特点和科研领域的现状可不一样。且不说中国高校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已成常态,中国科学家在合成青蒿素、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量子通信等等方面的工作早已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
为什么会这样?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因素。
首先,绝大多数教师不认为自己需要进行教学创新。为什么呢?我觉得从教师自身定位角度来说,就存在着偏差。虽然美国学者博耶(Boyer)早在1990年就提出教学学术的概念,但是20多年过去了,在我国,绝大多数老师依然认为学术就是科研学术,而教学则更多属于手艺的范畴。创新是学术的生命线,而手艺则只需要足够熟练就可以了。
其次,现有的教师聘任评价体系在扼杀教学创新。对于高水平大学来说,老师们都是因为在科研方面足够优秀而被聘任和晋升,教学业绩仅仅是其中的必要条件。因此绝大多数老师的自然选择就是在科研方面投入足够多的精力,而在教学方面维持过得去的状态。我认为造成这一事实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学和科研这两个方面的做法,是很不一样的。做科研的时候,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在一个包含世界范围学者的小圈子里进行竞争。我的水平在于我的成果是否能够在这个圈子公认的高水平期刊或会议上得以发表,进而被他人引用。这些都比较容易量化。但是传统意义上,你在你的学校给你的学生上课,我在我的学校给我的学生上课,凭什么说你教得比我好呢?你又没给我的学生上过课。这种“科研-有公平竞争-可量化评价-重视”和“教学-无公平竞争-难以量化评价-不重视”的基本逻辑是我们被聘来当大学老师,却被按照研究员进行考核的主要原因。
最后,我国的大学教师普遍对“学科”这个词太看重了。当然这个词很重要。是否在一级学科排名中靠前,将直接决定是否能成为“双一流”重点支持对象。但是需要指出,这个词在世界顶尖大学中并没有那么重要。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EECS)系就有不少基本上只做数学研究的教授,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的电气与计算机工程(ECE)系就有国际工程伦理方面的权威。专注于某一学科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当然有可能厚积薄发,取得大突破。但过分看重学科,会导致只做自己擅长的事。大家都在自己熟悉的学科里耕耘和成长,却不愿意走到别人的学科里汲取营养。但是,教学创新却需要综合课程内容、认知规律、教育心理、教学技术等方面的技能,进行集成创新。
思索根源的目的是为了寻求突破。随着各种新型知识传播途径的不断涌现,学生对个性化教学的需求日益增高,教师在教学领域的竞争局面和可量化评价指标正在形成。再加上教学学术的观点被逐渐认可,各个高校逐步实现教师长聘制,我发自内心地认为(并且也在亲身实践着),来自中国、引领世界的教学创新已经或即将不断涌现。
首先要给教师力量
寻找教育创新的力量,前提是要给教师以力量。道理很简单,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无疑是整个教育生命链中最需稳固、最为关键的一环。历史和现实已多次证实,即便是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最精细的教育改革方案,如果没有教师用心、用力地投入,我们的教育改革就无异于建造空中楼阁,要么失败,要么成为“半吊子”改革。
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对象的不同,决定着教师承载着很多的角色期待,也意味着这一职业既需要类似医生、律师那样的专业资质,也是需要正直和信念作支撑的良心活。但是,教师首先也是食五谷杂粮、有喜怒哀乐的“常人”。在面对其从事的职业、回头审视与这一职业相关联的生活时,自然也会有需求,也会有抱怨。从近些年反馈的信息来看,教师抱怨最多的无非就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其衣食住行的工资收入。与其他行业相比,教师收入水平整体偏低。虽然,教师有时被认知成“有很高隐性收入”的工作种类,即便存在,那也顶多涉及少数“名校”中的部分教师;再一个就是职称问题。每年评职称的时候,也是教师们最为焦虑、彷徨的时候,因为这既关系到自身工作能力和水平能否得到承认,更是其增加收入、改善生活的一个必须要迈过去的台阶。
以上两个方面集中到一点,就是教师们关注的是他们在与内、外职业人群的比较中,他们的付出和价值是否得到了公平、公正且完整的体现。近年来,充斥在校园和社交网络中诸如“教师节、中秋节双节学校连一块月饼的福利都没有”“干脆取消教师节”“见过教师辞职考公务员,没见过公务员辞职考教师”等或许有些偏激的怨言或调侃,给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就是,已给予他们的与他们的愿望和需求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于是,这些带着某种程度“相对剥夺感”的教师,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就很难调动起来。教育的创新,又将如何从教师那里获得力量呢?
我们常把教师誉为“点燃学生心灵和智慧的火把”,但是教师心中的“火把”同样也需要被点燃。为此,要给予教师投入教育创新的力量,他们的抱怨就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就要从他们的苦恼和心愿出发,做出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那么,如何给教师以力量呢?笔者认为,这种力量的来源一是需要政策、制度的保障,二是需要社会更大范围、更大力度的支持。
就前者来讲,一方面需要逐步扩大每年教育经费中用于教师的人头比例,提高教师的工资性收入,同时让教师享有交通、通讯等方面的补贴和津贴待遇。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本来用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绩效工资制度,不能在蛋糕还没有做大的情况下就琢磨着怎样分蛋糕,那样只能适得其反。同时,还很有必要重新审视有偿补课行为,在校内补课资源闲置、校外培训费用高昂且又难以有效管理的局面下,是否可以在校内建立公益、半公益补课及相应的财政投入机制,教师在这一额外工作付出的过程中是否也能劳有所偿?另一方面,需要探索实行不限指标、符合标准就上、不符合标准就下的职称评比和考核制度。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那些越是更多运用职称评定、荣誉称号来激励教师的学校,校园的人际关系往往就越复杂,工作矛盾越多。更值得留意的是,一些教师的职称一旦“熬”到高的级别,前进的动力也就没有了。
就后者来说,由于我国从事基础教育教师队伍超过千万的庞大基数,国家即便是增加过百亿的巨额专项投入,分摊到每一位教师身上也是微乎其微。至于学校,能为教师“添粮食”“递梯子”“搭台子”的资源和手段更是有限。为此,就需要把眼界放宽一些,从社会多方面汲取力量。但从目前来看,由于社会上还存在着诸如“教师有国家工资保障,怎能像贫困生一样获得资助”的偏见,能有幸从社会捐助基金中获得资助的教师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为此,就需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将社会捐资助学的热情也同样转移到教师身上,如设置针对教师的各种奖励,设置资助教师生活、教学科研的项目等。
要让他们带着底气、信心、激情和乐趣投入到每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只有这样,才能为教育的创新带来可靠、持久的力量。
责任编辑:曲强
相关搜索:
点击加载更多
报刊热搜词
黄金周哪些景点最受欢迎,会不会被挤成饼干?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调动理由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