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荣昌陶器网文化写赞语

荣昌区文化委员会 荣昌区体育局--荣昌陶器喜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当前位置: >>
双击自动滚屏
荣昌陶器喜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作者:兰杨花
阅读次数:1289&
12月30日,荣昌陶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核准注册并颁发牌匾,这标志着荣昌陶器得到国家级层面的认可。&&
地理标志商标是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并且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目前国际上保护特色产品的一种通行做法。通过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可以合理、充分地利用与保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地理遗产,有效地保护优质特色产品和促进特色行业的发展。
荣昌陶器主要出产于安富鸦屿山一带,素以工艺精湛细致,体形优美典雅,色彩绚丽光洁,装饰古朴大方,美观适用而文明遐迩,有“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磬”的美誉,有着极大的艺术价值。荣昌陶器生产技艺已于2011年5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获得重庆新名片十强。
近年来,安富街道大力发展荣昌陶产业,通过政策引导、重点帮扶、打假护牌等工作,有力推动陶产业健康发展。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使荣昌陶器有了自己的“身份证”,有了这张独特名片,对提高荣昌陶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
Copyright &
& 荣昌区文化委员会 荣昌区体育局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红如枣,薄如纸,亮如镜,声如罄”,这是对荣昌陶特点的具体概括,是安富能够位列中国三大陶都、荣昌陶能够并称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实力支撑。
所谓“红如枣”,是指陶器上釉烧制后,呈现出来的红色光泽,温润如玉;优质陶泥在陶艺大师灵巧的双手下,拉出犹如纸一样薄的手拉坯并且成形,故而称为“薄如纸”。“亮如镜”是指陶器釉面光滑,晶莹剔透,像镜子一样;若将荣昌陶器用拇指和中指轻轻一弹,就会听到“咚”的脆响,有如乐器奏出的优美罄声,这就是荣昌陶的第四个特点——“声如磬”。
荣昌陶产业
主办:重庆市荣昌陶文化创意产业园管委会
重庆市荣昌县安富街道办事处
承办:荣昌县西部陶都博艺馆有限公司
电话:023-
地址:荣昌县安富街道陶都大道& 邮箱:荣昌陶器传承人罗天锡·荣昌报数字报
第04版:海棠香国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荣昌陶器传承人罗天锡
安陶精品。 吕文韬 摄
1948年1月罗天锡生于荣昌县城,是荣昌知名摄影业前辈罗恒之的儿子,行四。从小在黑白灰、光与影中成长,其间耳濡目染,深受艺术熏陶,经常满地涂鸦,邻里戏称“小画家”。 1965年7月罗天锡中学毕业,9月,荣昌安富陶器厂来城关镇(即现在昌元镇)招工,他随几位同学一起报名应招。进厂后分配在成型车间当注浆工,技术性不高,每天工作重复单一,然而车间经过精炼的剩余泥料很多,可塑性相当好,可作各种造型。他本来从小喜欢捏泥人,于是常利用工余时间,做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动物、人物,自己欣赏,自得其乐,车间窗台上下都摆满了他的“作品”。 20世纪60年代初,重庆的四川美术学院每年都由梁启煜、罗明遥、毛超群等教授带领学生到厂实习,他们在指导学生实习的同时也为厂里开发新产品。1966年6月有一天,几位教授听说有位新工人会捏泥人,很有灵气,便专门抽时间到车间去看。当时罗天锡正在捏一“马头”,三位老师看了一阵觉得有点艺术品位,问道:“你学了多久时间美术?”罗天锡摇了摇头。三位老师彼此相视后又问:“你的动物结构知识从哪来的?”罗天锡说:“那边长田坎有个煤矿,每天驮马成群,看久了就知道了。”三位老师点点头。罗明遥老师说:“我们要在厂里住一段时间,你随时可以到我们住的地方来,我们帮助你。”从那时起,只要美院老师到厂,罗天锡都跟他们在一起。 1968年,他塑了一组小鹿(6个)自己翻模、注浆,装饰好后趁人不注意时装进窑内,想在出窑时偷偷拿出来。殊不知出窑那天,出人意料,厂领导在场,车间主任也在场,众目睽睽,他哪里敢下手,眼巴巴地看见那6个鹿子出窑后打包运走。 一月之间,罗天锡都是在提心吊胆,一天厂领导要清查是哪个做的鹿子,发话:“谁装了私货?”他慌了神,因为装私货一经查实要罚款5元,罗天锡当时每月工资才20元,家庭又困难,不敢承认。后来他想,装窑那天,师傅们可能都挂上一眼,由于他们也很喜欢他捏的东西,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罢了;但要是被人揭发,可能还要加倍处罚,几经思考,硬着头皮向领导承认了。很多天没有动静,不知会受到怎样的处分呢?突然有一天接到调工通知,要他到技术科报到,他这才高兴起来。 原来那批产品是送到广州交易会的样品,包装工人也没弄清楚,以为那些鹿子也是样品,就一并包装运出。在交易会上这几个小东西非常打眼,被外商看上了,要求订货。后来广东外贸派人到厂订货,同时还要了3000个“奔马”作出口商品。从此打破了安陶厂没有雕塑品出口的历史,罗天锡也自此走上了专业设计的道路。 我见过他设计的“奔马”,后脚点地,前蹄凌空,一副奔跑的气势,好像还有一股风。“风如何表现?”古人说:“风从东来叶西出。”罗天锡深谙此道,便在马鬃上做文章。法国雕刻大师罗丹说:“何谓雕刻?就是把多余的部分削去。”罗天锡的马,横看竖看找不出一点多余的部分,顺眼合理。即郑板桥说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罗天锡马的造型,简练生动,从70年代到80年代末一直畅销不衰,曾是荣昌人对外的首选礼品,业内人士都称他为“罗马儿”。70年代末,香港《大公报》以“一马当先,万马奔腾”为标题刊登并介绍了罗天锡设计制作“奔马”及创作过程。 1982年,美院几位老师很想培养这个刻苦勤奋、有悟性,有灵性的小伙子,来信通知他去报考四川美院雕塑系,他去了,也考上了。厂领导也十分配合,让他带薪学习。全班共9位同学,后来都成为各地雕塑领军人物。 罗天锡从美院结业回到安陶,领导十分看重这个充满艺术才华的台柱子,不久提升他为技术科科长,陶研所所长。他深知作为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荣昌陶器,上千年的制陶历史,一代一代老辈人薪火相传,艰苦努力,来之不易。罗天锡几十年刻苦钻研,不遗余力继承和发扬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荣昌陶土得天独厚,质地细腻,可塑性强,上千年技艺传承,造型灵巧、装饰手法多样、适用美观,远销各地。罗天锡熟悉各类陶器:工艺美术陶、日用陶、包装陶、建筑陶四大类的制作方法和特殊要求,以及注浆、机压、手拉坯、纯手工成型、刻划花、点画花、雕填、绞泥等工序和技法,在传承和创新两方面,都取得较大成果。 罗天锡主攻工艺美术陶,其它三项也卓有成效。他设计的产品无论是内销、外销都获得一致好评。1977年设计制作的日用陶“凤形酒具”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全国工艺美术资料汇编》一书称赞“是近年来国内较有成就的作品”,当时轻工部曾下专文征集该作品到法国、日本参加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博览会。包装陶“龙壶”、“犀尊酒具”等在全国包装评比会上获金奖并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建筑陶大型“屋脊龙”(合作项目)取得突破性成果,中央电视台、四川电视台曾专题报道。各类作品先后有80余件次到英、美、日、加拿大等国参加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博览会和贸促会,为我国和世界各国陶艺交流起到了有益作用。近年来,他恢复和开创了纯手工技艺,即采用手工开片合围成型,然后根据基型配以园雕、浮雕、剔刻等装饰手法而成,无需手拉坯,也不用内外模具,每件作品都具有独特个性,更能突显艺术创新特点,是不可多得的纯手工艺品。他的作品1972年在四川省旅游展评会上获金奖1个,银奖4个。 1984年在轻工业部举办旅游产品展评会上,荣昌陶器集体获“金龙奖”,罗天锡在20件获奖作品中占6件。 1986年在出口产品展销会上获“出口产品优胜奖”,同年在圆满完成重庆市新产品开发项目后,获市政府颁发的“百花奖”。 1985年—1991年,先后在四川陶瓷评比会上,获金、银奖6个、铜奖6个。 1991年在重庆工艺美术展上,获“百花奖”。 1988年—1992年,在全国包装评比会上获“金奖”,并先后取得国家外观专利10个。 有了以上成绩,这个从普通工人到技术员、助理设计师、设计师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专业人员,1992年被评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有道是:“钟在寺内音在外”,成都一家中台合资企业,打听到罗天锡正在办理退休手续,便派人到荣昌守候。退休手续尚未办完,便催促上道。他在这个企业中担任技艺总监和厂长,专攻工艺美术。短期内即为这个企业打开了外销渠道,产品远销加拿大、美国和港澳地区。 2003年在中国第37届工艺品暨国际礼品博览会上获“二等奖”(两人合作)。2004年在中国工艺品精品评比会上获“优秀作品奖”。 他从1970年—2007年,先后有110件(次)作品获省市以上奖励,30件(次)作品在《人民日报》、《人民画报》、《人民中国》、《四川画报》、香港《大公报》等刊物上发表,部分作品进入博物馆收藏。 1992年他作为西部唯一代表参加“中国青年陶瓷艺术家代表团”出访日本。 2005年,重庆市经委为了发展本地知名特色工艺品种,大量招回在外地的知名专家。这个心中一直牵挂着“荣昌陶器”的罗天锡接到通知后,立刻放弃优厚的待遇,辞职返乡。在重庆市政府和当地双龙夏布公司支持下,成立了“天锡陶艺工作室”,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出了一批好作品,得到各级政府和广大民众的好评,并在两次重庆市工艺美术展上获“银奖”两个。 2010年6月,时任荣昌县委书记的陈杰召开非物质文化保护会议,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开发。在认真听取了各方意见之后,当场作出决定:建立“荣昌大师工作室”和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保护人才措施。大师们有了用武之地!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荣昌陶器获两项陶瓷界大奖- 中国日报网
> 今日要闻
荣昌陶器获两项陶瓷界大奖
05:22:09 来源:重庆日报
[提要]&&据了解,该展会是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国内20多家行业协会、学会、中心及企事业单位共同打造的综合性展会。荣昌陶器素以“红如枣,薄如纸,声如磬,亮如镜”的特点闻名中外,并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原标题:荣昌陶器获两项陶瓷界大奖
  本报讯 (记者 夏婧 实习生 杨晨)8月12日,记者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近日,荣昌陶器作品“花之艳”和“绞泥提梁茶具”,赴京参加2013中国国际轻工消费品展览会,成功摘得第三届“大地奖”陶瓷作品评比一银一铜两项大奖,这也是迄今为止荣昌陶器获得的中国陶瓷界最高水准的奖项。
  据了解,该展会是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主办,国内20多家行业协会、学会、中心及企事业单位共同打造的综合性展会。其中,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与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联合开展的陶瓷作品评比,是国内陶瓷界公认的最高行业评比。
  荣昌陶器素以“红如枣,薄如纸,声如磬,亮如镜”的特点闻名中外,并于2011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获奖作品釉色瑰丽、造型优雅,以中国绘画大写意的手法,充分体现了陶器制作的艺术特色。
  (来源:重庆日报)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荣昌陶器茶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