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怎样指导孩子学习

父母一定要陪一年级的孩子学习_新浪教育_新浪网
父母一定要陪一年级的孩子学习
  除此之外,还有安神。在孩子休息时,父母把孩子抱到身边,用手掌在孩子的后背抚摸,从颈部沿着脊柱一直到尾椎、屁股。身体的的抚摸对孩子来说很必要,有了丰富的触觉刺激,孩子的情绪容易安静下来。面对多动的孩子、剖腹产的孩子,父母更要经常抚摸他。孩子发脾气时也是如此,父母把孩子搂抱在怀里。很快,孩子就会平静下来。
  从生理上看,这些注意失调的孩子,其间脑出现神经传导的问题,信息筛选不恰当,所以容易丢三落四,生活一片混乱。这样的孩子在班里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多动症的比例在5%左右,多动的孩子在普通班级里大约占30%。要想改变孩子多动的现象,需要父母积极参与,我称为“还债”,还自己不生(剖腹产)、自己不喂(人工喂养)、自己不带着睡(交予老人或保姆)的债。
  在多动和多动症的孩子当中,剖腹产的、妈妈未母乳喂养,幼时独立睡觉的偏多。为什么是“还债”呢?西方心理学家研究,每人每天需要11个拥抱,否则一定是情绪困扰。而且,需要触觉刺激是人的一种本能需要。孩子一生下来就有吮吸的需要,吃妈妈的奶时,舌头裹住妈妈的乳头和乳晕。这就是给孩子一个丰富的口腔触觉刺激。口腔刺激的需要得到满足的同时,逐步扩展到视觉的学习和动觉的学习。现在很多孩子过于好动,是因为妈妈和孩子的身体接触太少了。妈妈不愿自然分娩,剖腹生产,孩子没有经历子宫的收缩和产道的挤压,最原始的触觉和本体觉的学习被剥夺了,还有医生所说的呼吸学习,以致在后天发展时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有的孩子一病就是呼吸道感染。所以,针对好动的孩子,要做大量的身体接触,就被看作一种还债。
  在整个人的发展当中,左脑的动力来自耳朵和嘴巴,叫耳口链,右脑的动力来自眼睛和手,我们叫眼手链。所以,听得多,就会说得好,左脑得到开发。眼睛看得多,手动得多,操作得比较多,右脑得到开发。以上是大脑的情况。小脑主要靠什么呢?爬、跳、钻、跑、翻滚,这些都能促进小脑发达。孩子小脑发达,机体平衡性好,我们说他很灵活。还有一方面就是触觉,整个触觉是由网状结构、间脑等负责。总之,左脑发达,是聪,右脑发达是明,小脑发达是灵,间脑发达是通。我们说一个孩子发展得好意思指他聪、明、灵、通。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多看、多听、多动、多经受触觉刺激。
  父母陪孩子睡觉也是一种有效的身体接触。一般来说,孩子要和父母睡到三岁,剖腹产的孩子要睡到小学一年级以后。睡觉前,父母要和孩子有交流,边和孩子说话,手边在孩子后背抚摸。父母抚摸孩子时,避免抚摸颈部到会阴部之间的部位,背部和四肢都可以。还有一种很好的亲子活动是,父母在孩子后背写语文课学过的生字。要慢慢写,写快了孩子注意的时间就短了,笔划由少到多,以此来训练孩子注意的时间。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父母一定要陪孩子学习
  弓:有的父母说孩子学习态度不认真,认为学习成绩和态度之间有很大关系,是这样吗?
  钱:主观能动性对一个人来讲非常重要。但是还有一个比它更重要的是先天的生理方面的素质。一些孩子学习不好,并不是他不用功,而是先天存在学习能力不足。明明是很简单的道理,孩子总是想不明白,这就是学习能力不足。教育学上谈学习能力可以分为听、说、读、写、算、拼几大部分。从心理学上看,前面所谈的视知觉、听知觉等几方面综合起来,就构成孩子的学习能力。比如刚才说的听觉注意能力,就是听知觉中的第一项能力。有时孩子不是态度不好,而是这方面的能力不足。很多父母认识不到这些。
  弓:低年级的孩子学习不好,有的父母十分着急,有的认为无所谓,觉得孩子大了自然就好了,到底怎么客观面对呢?
  钱:我强调孩子一年级时,父母一定要陪着孩子学习。有的专家说陪孩子读书容易让孩子丧失独立性,我觉得简直是悲哀至极,说这些话的人太不负责了。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会发生很多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人生使命的变化。幼儿园的任务是玩,上学的任务是学习。怎么学?怎么写作业?孩子并不知道,需要父母的指导。尤其对于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来说,父母天大的事情都没有陪孩子写作业重要。
  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我概括为回家八部曲:一是放好书包换鞋衣,不能随便乱扔书包没收拾;二是讲究卫生把手洗,你看孩子放学回来洗手的水都是黑的。三是一定喝水吃东西,强调喝水吃东西,是因为孩子在学校喝水很少,尤其是低年级孩子很少主动喝水。为什么吃东西呢?因为中午12点吃的东西,到下午三四点时已经在胃里排空,孩子体内的血糖下降。这时补充食物,可以使血糖恢复,孩子写作业才有精力。吃一点就够,不要太多。四是赶紧坐定先复习。复习当天老师讲的内容,像过电影一样过一遍。五是再做作业心有底。听了老师讲授,作业是否会做,这叫知识的迁移。六是检查对错需仔细。孩子自己检查,但是父母要告诉他怎么检查,要先检查方法,然后再检查细节。七是明天学啥先预习,这样第二天听讲才能有针对性。八是收拾准备好欢喜。学习之后,准备好第二天的学习用具。这样一步步做下来,孩子会很有成就感的。
  当然,这一切都要父母的参与。对于一个刚上学的孩子来说,放手不管意味着父母不负责任。我的口号是,升学的孩子不容易,父母必须为孩子付出一定的心血。不然,对孩子来说会很委屈冤枉的。试想,一个成年人新换一份工作时,内心都有惶恐不安的感觉,更何况一个6岁的孩子。他很无助,他哪里知道怎么办呢?当父母的怎么能甩手不管呢?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是父母!
  对孩子来说,6岁入学是一个重要阶段,12岁时小学升中学,也特别关键。至于中考和高考时,孩子大了,会自己管理,而6岁和12岁时孩子比较弱小的,面对新的学习生活,最需要父母作为自己的支撑力量。有的父母是不懂得孩子的内心需要,以为给孩子送到好学校就万事大吉了。事实上,物质和精神完全是两回事。
  离开扎实的知识基础,空谈能力是无知的表现。因此,做一些重复性的作业是有必要的。
  弓:小学一二年级有很多重复性的作业,有的父母认为,孩子都会了,重复那么多遍没有用。您如何看待?所谓“会”的标准是什么呢?
  钱: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李静老师的做法是:每周五默写本周学过的生字词。成绩90分以上学生,下周教的生词,一遍都不用写。80分―90分的学生要写一遍。70分― 80分的写3遍。60分―70分的写5遍。对于60分以下的同学,老师会设法告诉父母:你们家的孩子本周生字没有过关,必须加强。至于写多少遍,你们看着办。这种做法提示孩子上课专心听,用心写一遍就掌握,而不必写那么多。每周都这样,有的孩子很快乐,每天都不用写语文作业。我们称之为分层教学。老师很重要,我们很多老师不是把孩子教会的是训练会的。
  数学是熟能生巧的科目,老师规定多少题,孩子就老老实实做吧,尤其是口算。有一些中学生理科学业不良,原因就是小学数学中100以内的计算不过关。再深究下去,是小学一年级20以内的计算不过关。
  弓:有些父母认为那么简单的加减法会了就可以,不必强调计算的速度,以后都用计算器了。这种想法有道理吗?
  钱: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人的思维就是大脑的工作能力,包括三个方面:速度、正确率和持续工作的能力。要想让孩子数学好,不仅要脑子转得快,算得准,而且要能连续计算很多题目。如果别人能连续算100道题,你算到50题就累了,或者错误很多,只能说明你思维能力差。通过做数学题提升孩子大脑思维的速度和正确率是非常必要的。对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口算必须过关。那种做知识简单重复的作业对孩子不利的想法,在学习数学角度看,是讲不通的。其实,语文老师让孩子写的遍数多,孩子手的精细肌肉运动会比较好,而且孩子的字也会好看一些。
  外语对好多孩子,尤其是聪明孩子来说, 最容易忽视的是背单词。好多聪明的孩子外语不好,就是因为不肯下功夫背单词。没砖怎么建楼呀?外语不积累是不行的。很多父母认为,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很简单,没必要细究,以后主要看能力。可是能力从哪里来呢?就是扎实的知识基础,广博的知识视野,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知识素养。这才是一个人的能力。有些人离开基础,空谈能力和素质,无知难道是一种素质吗?因此,孩子很多基础性的学习,父母是千万不能小看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一些父母把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开发创造力对立起来,这也是不对的。子曰:温故而知新。你都没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怎么能看得高、看得远呢?离开了积累谈创新是开玩笑,你还没有走到知识的前沿,怎么谈创新!当然,我们不能责怪这些父母,毕竟他们不是学教育的。要怪某些“专家”――专门骗人家,说什么:孩子要那么累干什么,玩一玩吧!难道玩就能把一个孩子玩出成就来?难道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他没听说过?不下苦功夫是不行的!英国有句谚语:不砸破核桃壳就吃不到核桃,不能忍受学习的痛苦就不会有幸福。孩子连这点苦都受不了,谈什么成功?正所谓:学海无涯苦作舟;梅花香自苦寒来。有的父母觉得现在生活很好,何必让孩子再受苦呢?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父母能把自己大脑的知识和经验都给孩子,孩子就不必受苦了,可惜不能。人类所有的知识积累都是从零开始,一座知识的大厦都是小小的知识点积累起来的。
  弓:这样说来,那种分数和能力那个更重要的争论实际没有什么意义。只要孩子认真学,分数也是反映了他的能力的。
  钱:高分是指智力方面开发的比较好,低能是社会适应能力差一些,成为书呆子了。但不能否认孩子高分与学习能力无关,但又不成正相关。分数高≠能力强,能力强≠分数高!比如语文成绩与语文能力的相关,语文教学一定是四大块八个部分;听(听的态度;听的结果);说(说的内容;说的形式);读(阅读;朗读);写(书写;写作)。现在的中考也好,高考也好,只考阅读和写作而不是全部!以偏概全!用歪尺子量人呢!害人不浅呐!
  小学阶段的学习要抑长补短,就是抑制好的方面,弥补差的方面
  弓:马虎是低年级孩子的常见现象,您如何看待马虎?
  钱:马虎是孩子的视知觉能力发展不足,有些随年龄增长就好了,有些是好不了的。8+9口算是17,写下来就是71,孩子自己也说不清为什么。有的孩子在草稿纸上算对了,可是抄写到试卷上却错了。有的孩子自己考试时出错,而再做时又能做对。有的父母就是认为孩子是粗心,态度不好,实际是能力问题,孩子也不愿意错。
  小学阶段的学习一定要抑长补短,抑制好的方面,加强不好的方面,这叫均衡发展,全面发展。根据经济学上的木桶理论,最短的板块决定容水量。小学都是基础的知识,父母要想办法把基础的知识给孩子补上来。到了高中以后,父母可以引导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长项。教育是分两个阶段的,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是最基本的教育,缩小差异。高中之后则扬长避短,差异发展。到大学时孩子就由面宽的“拖拉机”转变为专一的“钻探机”了。所以,父母不要轻视小学阶段的任何方面的学习,听、说、都、写、算、拼都要好。
  弓:小学三年级,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分化,原因何在?是学习内容增加了,孩子能力不够,还是知识漏洞太多,到一定程度就弥补不了。父母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钱:这两种情况都有。小学三年级以后,学习内容变了,由观察学习慢慢过渡到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和抽象逻辑思维的学习,所以三年级是一个重要的关坎。从孩子智力发展来看,也是一个重要转折。如果一二年级,习惯没有养好,基础又不够扎实,到三年级会淘汰一部分孩子。如果父母抓得紧,盯得死,孩子还能勉强上来。三年级是对孩子学习能力的总的提升,这一关过去后,孩子的问题就不会太大。
  现实情况是,孩子三年级往往是父母松懈的时候,觉得孩子适应小学学习了,该放手了。而这时从孩子社会性发展来看,正赶上孩子的第二反抗期,也就是人们常说七八岁遭狗嫌的阶段。孩子想挑战权威,学着对付成人,在学校里拿父母骗老师,在家里,用老师压父母。孩子反抗调皮,心思不在学习上,撒谎、偷拿、乱班、游戏迷恋、粗口等行为问题出现。如果这个孩子知识基础不扎实,再加上心理的反抗,一下就容易落后了。父母要有足够的重视。
  弓:人们常说,男生和女生在学习上是有差异的,男孩子有后劲,小学低年级学习不好没关系,是这样的吗?
  钱:过去,幼儿园和小学的课程是形成和发展儿童的语言。女孩的优势就是语言,男孩是抽象思维和空间思维。所以,低年级时肯定是女孩有优势,到了初中,男孩才赶上来。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小学不仅要形成和发展语言,也注意发展孩子的空间关系,比如增加了几何的内容,有设未知数的习题。由于学习内容发生了变化,男孩的优势在小学也能体现出来。一二年级时,没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女孩的优势还在。三年级以后,涉及这些内容后,男生往往能比较轻松地学习。客观的讲,这对女孩是不利的,这也是我对今天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材的不同意见所在,把一些本该是中学抽象思维的知识提前到小学,违背儿童的认知发展规律。这种改革虽然使一些男孩找到了自信,但是也使一些孩子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现在男女生之间的差异缩小和父母受教育程度有关。更多的父亲认识到在学业成功的女孩背后必须有一个伟大的男人,于是父亲在女儿身上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男性的看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影响着女孩的思维。所以女孩在初中之后,不一定就落后于男生。与此同时,男孩的妈妈也看到一个学业有成的男孩背后必须有一个伟大的女人,所以从小就和男孩有很多语言交流。这样,弥补了男孩本来语言方面的劣势。因此,男女的差异越来越小。
  具体到一二年级的孩子学习指导上,男女生的差异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父母不能觉得男孩有后劲就放松,必须是一样的要求。
  弓:感谢您为读者朋友提供这么细致到位的指导。&&&&&&&&&&&&&&&
文章关键词: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所高校高招分数线信息)
教育部直属
你所在省市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option value="年
本科提前批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热门推荐:
  ★儿童心理刘老师☆教育微评★
  在孩子学习生涯中,除了教师伴有重要角色外,家长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假期、周末和晚上一般都是家长辅导孩子进行学习。从知识的角度来讲,家长一般问题不大,而辅导注重方法与启迪,知识却往往不是最重要的。辅导目的是为了以后不辅导,不同阶段适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孩子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兴趣、信心、方法。
  辅导孩子的学习是家长要做的功课,但很多家长对此很头疼,觉得不会辅导。从知识的角度来讲,家长一般问题不大,只是在其他方面尚有不少提高的空间。下面这些理念,其实对于家长是适用的。
  如果孩子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没有兴趣和信心,基础不好,那么在一段时间之内下功夫辅导孩子是很有必要的。即使孩子基础不错,初步形成了习惯,兴趣和信心还好,如果父母善于辅导,那么适时地帮助也可以锦上添花。所以,学会辅导孩子还是家长需要掌握的一门基本功。
  一、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果孩子总是面对严厉的、呵斥他的父母,他也不会感受到你那发自内心的爱,他对你所说的和所要求的都会感到厌倦。大部分人,不仅仅是孩子,面对呵斥自己的人总会有一种天生的反感。他的反感情绪也许会因为害怕而有所克制,但这种情绪却不利于他接受任何知识。当孩子被训斥之后,紧张沮丧,头脑可能一片空白,反而更加不灵光了。
  相反,如果孩子能处于一种友好、亲昵、鼓励的气氛中去学习,他不但会对父母有很强的信任感,学习的效果也会好得多。
  另外,监工辅导方式,也是很多家长需要注意的。辅导不是给孩子施压,不是一直盯着、监督他,而是适时地来帮助孩子,和孩子一起来体验做题的乐趣,并用轻松愉快的心情影响孩子,有了好心情,孩子做作业,会更好。
  二、讲解题目不是“讲”而是探讨
  很多家长给孩子讲题,真的是在“讲”,能让孩子听得瞌睡了。这是因为缺乏孩子的参与互动,不是启发式的辅导,只是那么讲下来,孩子自然听得乏味。我辅导上初中的小赵分析一道题目的时候,会把题目分成很多步骤,每一步骤先引导他去想怎么做,他不会做的时候,我就引导提醒一下,最好由他自己想到这一步骤如何解决。遇到理解不清晰的知识点,我们再回头看书、探讨,力争把它搞清楚、透彻。最终解题步骤,如果孩子自己不能做出来,也要引导到只剩一层窗户纸,而且一定要由孩子亲自捅破,这样他会有成就感,增加兴趣和信心。其实每一道步骤,最好都是由孩子亲自捅破这层窗户纸。
  传说中的循循善诱,大概就是这个意思。这样的互动,孩子会觉得有趣味;这样的方式,会让孩子有成就感。兴趣,通过每一道题的讲解,会逐渐激发出来。
  三、错了也要鼓励
  辅导孩子,最忌讳的是面对孩子做错了的题目火冒三丈,怒其不争。辅导题目的时候,善于发现孩子好的方面经常鼓励他,而不是发现孩子的问题时刻批评、打击他。两种不同的方式对孩子的信心和兴趣的影响大不相同啊。当孩子做得好的时候,毫不客气地表扬、鼓励更是需要的。信心,有的时候通过父母善于发现孩子的进步、优点,并真诚鼓励来逐步增强的。
  四、引导孩子体会题目的妙处
  很多家长痛恨目前教育的弊端,但教育改革进行了这么多年,也不是一无是处的,现在的很多题目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仔细分析还是颇有趣味的。当孩子抱怨作业多的时候,尽管也可以赞同,但是与其抱怨,不如静下心来,和孩子一起体味做题的乐趣。
  作业就在那里,是抱怨还是尝试去体味做题的乐趣,一个认知的改变,心情大不一样。说到底,这些题目相当于智力游戏。很多父母总说作业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而不去引导孩子体会做题的乐趣,真是南辕北辙啊!
  五、不做权威鼓励孩子探索
  从知识的角度来看,父母也许是孩子的权威。但是,即使是权威,也最好蹲下来,不做权威,鼓励孩子不迷信,这样会增强信心。
  别看一二年级的题目,我辅导时偶尔也会搞错,此时大大方方地承认,不去树立权威形象,会使孩子敢于去探索。或者有时也可以偶尔装着不会,让孩子给自己讲,此时她一定会很得意。只有把自己放低,孩子才能站起来。
  六、辅导的目的是为了不辅导
  不同阶段适用不同的方法。开始孩子学习比较困难的时候,要多辅助,使之觉得简单。当孩子能力基本具备的时候,要多鼓励他自己完成,稍作点拨就可以了。
  辅导的目的也是为了以后不辅导,帮助孩子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兴趣、信心、方法,所以,重在方法,重在启迪,知识往往不是最重要的。这样孩子需要的辅助越来越少。
  七、帮助孩子学习变得轻松
  如果孩子能力可以,就让他去挑战困难;如果能力不足,就帮助孩子让学习变得容易轻松些。这就是传说中的“因材施教”吧。
  有一个孩子的基础较差,学习又困难,习惯兴趣都没有培养好。有一次数学有三道题已不会做,爸爸首先让他自己思考怎么做,过了好长时间,他已也不得法,爸爸再给他讲解,直到晚十点整,才做完。
  我认为目前爸爸的要求稍微高了一些,导致作业时间过长,此时可以直接给孩子讲解。而如果让他自己做,可能觉得困难,加重了对作业的畏难情绪,不利于兴趣、信心、习惯的培养。讲解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思考,最后的窗户纸由他捅破,这样他有成就感和兴趣。在学习困难的时候以辅助孩子作业完成得好为主要目标,这样老师表扬他有进步,他会有信心,兴趣也会大。早些做完,孩子也可以好好玩,体会到早做完的好处。独立自主的问题可以后期逐渐培养。
  ================================
  【微信公众号――儿童教育漫话ID:child_cn】,最专业的探索儿童发展心理和家庭教育心理的公众账号!关注儿童个体差异,聚焦儿童生存环境,促进儿童身心和谐、富有个性地发展!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刘老师:教育学、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有近二十年...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家长该如何正确关注孩子的学习?
编辑点评:
近期,中小学纷纷开学,学生进入了新的学期。与此同时,家长们的神经也从寒假的放松转为紧张。很多家长来信表示,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很大,作为家长不知道该如何管理孩子学习,问多了怕孩子有抵触情绪,不问也不行。那么,对于家长来说,该如何正确关注孩子的学习,在新学期中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助一臂之力呢?
近期,中小学纷纷开学,学生进入了新的学期。与此同时,家长们的神经也从寒假的放松转为紧张。很多家长来信表示,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很大,作为家长不知道该如何管理孩子学习,问多了怕孩子有抵触情绪,不问也不行。那么,对于家长来说,该如何正确关注孩子的学习,在新学期中为孩子的学习成绩助一臂之力呢?
家长不能只关注孩子成绩
据有关调查显示,90%以上的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这么多的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是不是孩子的学习都搞好了呢?从实际效果看,显然不是这样的。在不少的家庭里,孩子的学习仍然是家长头痛的问题之一。不少家长说,我在孩子的学习上花了那么多精力,用了那么多时间,家里学习条件又这么好,可效果并不佳,孩子的成绩仍上不去,这是为什么呢?我想最主要的恐怕是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不科学。
对孩子学习管理方面家长分三类
作为家长,我常和其他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我发现现在家长在子女的学习管理上有着很大差异,大致也分为三类:
第一类家长是把时间和精力大部分都用在孩子身上,每天都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而且能身体力行,亲自检查,对孩子的要求很严格,孩子在学习上的每次浮动都牵动家长的心,都能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这类家长也是少数。
第二类家长是每天也都会问孩子的作业情况,如&做完了吗?在学校表现得怎么样?这类家长也只是停留在&问&的层面上,偶尔能看看孩子的作业情况。得到孩子的回答也大多是&做完了&。孩子完成作业的质量到底怎么样家长却心里没数。这类家长占大多数。
第三类家长也是极少数的家长,他们认为,这些题我自己都不会做,让我怎么过问,还是交给老师吧,其实这是一种极不负责任的做法。
家长应多方面关注孩子学习
孩子的成长是多方面的,孩子的教育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如果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方面,必然会给孩子人格发展带来不平衡,影响孩子能力的全面发展,也等于给孩子成长的路上布下了陷阱。
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效果,比如作业完成了没有,考了多少分,很少考虑自己的谈话方式会不会让孩子难以接受,很少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很少关注孩子心理需要,时间长了,一部分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而且,学习是一种过程,所以,对孩子学习的关注也应该是一种过程,包括关注孩子每天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困难等,家长直接关注孩子的学习结果,也可以说是在推卸教育责任。
如果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会导致孩子的能力发展不平衡。有的家长对孩子学习要求特别严格,然而对于孩子其他的事情不做要求,甚至是代替孩子来做,有的家长连孩子正常的生活自理事情也包办了,所以,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弱,抗挫折能力也非常低,有的孩子还会因此形成情感冷漠,内向孤僻的性格特点,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容易出问题。
[家长课堂]
1.注重孩子学习过程,正视孩子考试成绩。
在评价孩子的学习成绩时,不要只看分数,&唯分数是问&,90分与100分的孩子的数学能力究竟相差多少,孩子有失误,是纯粹的粗心,还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有问题。是临考心理欠佳,还是其它的原因等等。要&纵向比较&,关键看孩子有没有进步。如果成绩不够理想,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这样会更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学习,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多夸夸孩子,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和赞赏。与其说&你不要这样做&还不如&你那样能够做更好&;与其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批评中纠缠于做过的错事,还不如让适时的表扬给孩子的每次进步都鼓掌喝彩!自信不足的孩子更是特别害怕出错,家长更应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欣赏。
3.重视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终生受用,一个好习惯一旦养成,长大后便会一直坚持下去。作为父母要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误区]
1.我的孩子也应该考第一
过高的期望和目标,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不利于孩子在学习和考试中的发挥;而且,每个孩子都有其特点,没有名列前茅的孩子也具有别人所不具有的优点。因此,家长要善于发现并积极培养、发展孩子的优点、长处。
2.每天都要陪着孩子写作业
在孩子的学习上,家长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仅仅帮助孩子学会一个字,解一道数学题。
3.请家教,上补习班
家教和补习班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帮助孩子学习,但是家长应首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帮助孩子找到学习上的问题所在,帮助孩子主动去适应和调节,多与孩子沟通交流,而不是盲目求医,把孩子推给家教。
4.分秒必争,学得越多越好
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年人注意力集中一次最长达50分钟,而年龄越小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就越短。因此,家长不能逼迫孩子长时间连续不断地学习,这样会造成孩子用脑过度、神经衰弱、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等问题。家长应该让孩子劳逸结合,并学会自己安排学习计划。
你可能还感兴趣的相关文章
如果你想有充裕的时间,那你就要每天读书。读与你最喜爱的学科(你的选修课) 有关的科学著作,要每天读,哪怕一天读两页也行。你所读的这一切,就是你的学习的智力背景。
最新2016小学生学习信息由提供。
请输入错误的描述和修改建议,建议采纳后可获得50沪元。
错误的描述:
修改的建议: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