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岁宝宝爱打人怎么办半的孩子最近特别喜欢打人,怎么办

热门推荐:
文/玛希娅(Marcia)
  前几天,关注玛希娅公众号(ID:maxiyayuer)的一位朋友给我发了这条消息:“玛希I老师,您好。我小孩2岁多了,最近好像有点不大听话。我耐心地对他讲:不要打人,不要骂人,吃饭时不要打碗 ,不要抓菜,平时不要坐在地上,小孩嘴里应允的很好,但行动上半点都没遵照执行,我变通方法给他说,也没有效果。(白天带小孩是老人带的),请问您有什么办法吗?谢谢您!”
  两-三岁宝宝的父母经常碰到的一个现象是孩子打人,咬人的问题。很多时候妈妈会说:我已经想尽一切办法让宝宝停止打同伴,哥哥,妹妹,但没有用。我也处罚宝宝,打他屁股。尽管当时宝宝,认错,也说抱歉。但第二天,他完全忘了,又打了他的玩伴。也有的父母说每当宝宝与家人或邻居玩得高兴时,会突然举起小手打人家的脸,打得叭叭响,躲都躲不过。
  想想儿子两-三岁时,我们也有过相同的经历。先生喜欢打棒球,给儿子买了一副塑料的棒球棒,父子俩每天练习。一时间,这个棒球棒成了儿子最喜欢的玩具之一。我们有几个朋友的女儿比儿子大2-3岁,当朋友带孩子来玩时,儿子总是跟在姐姐们后面,要请她们和他一起打棒球。每次儿子拿着他的棒球棒在空中乱舞,比划着向那两个小姐姐说明如何打棒球。但是由于儿子还不懂得如何控制棒球棒,所以空中飞舞的棒球棒就不时地落到那两个小姐姐身上。那两个姐姐总是跑到我的跟前,哭着向我告状:宝宝又打我了,我们不要跟他玩。每次听到这种抱怨声,我简直是无地自容,除了赶紧替儿子赔不是之外,我变得非常担心:自己的教育在什么地方出了问题?老公和我从没有打过儿子,给儿子读书,看电视也没有任何暴力场面,儿子如何变得这样具有暴力倾向?我的眼前甚至浮现出:长大后的儿子抡起拳头在外面打群架的场面。
  其实,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2岁的孩子开始明白自己是独立于母亲之外的一个个体,他们在生活中开始尝试追求自己的独立,常常以反叛的形式向成人展示自己的独立意识。这是人生经历的第一个叛逆期,也是许多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英语中常常用“terrible two”来形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面对两岁的孩子打人,不听父母的话的现象,如果父母处理得当,孩子会改正。
  这是美国家庭医生给我们的一些建议,写出来给大家参考。
  1,如果孩子打人,父母可以紧握孩子的手,看着孩子的眼睛说,“妈妈知道你可能感到很伤心或者很痛心,但打人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如果你要发泄你的愤怒,可以打这个枕头,这样就不会打疼人啦。好吗?”
  2,教给孩子排解愤怒的情绪时的方法。比如从小我们告诉儿子,碰到令人生气的事情:先深呼吸,然后静静地数到10 。
  3,父母还可以问宝宝:“是不是需要一点安静的时间?”我的另一篇博文给大家介绍: 计时隔离的方法。但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计时隔离的方法时,孩子已经能够明确了解计时隔离的内容和方法。否则孩子只会把计时隔离看成父母对他的惩罚。
  4,等孩子平静下来,父母可以柔声问孩子:“是什么事情惹你不高兴了?你现在感觉怎样了?”父母可以看看是否能帮助孩子找到真正困扰孩子的原因,然后帮助孩子找到碰到同样情况时可以替代打人,或咬人的方法。(4岁以下的儿童还不能理解抽象的推理,这是为什么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讲道理还行不通。)
  5,对于四岁以下的孩子,如果因为孩子打人,父母要把孩子带走时,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父母的拥抱是让孩子明白:打人的行为时不对的,但父母对不会因此而减少对他们的爱。
  6,即使幼儿还不能完全理解成人的语言,但父母仍然可以向孩子说明:比如打人会让人很痛,我们找找看有什么你喜欢的方法来代替打人。
  7,如果孩子打父母,父母可以把孩子放下,不说话,默默地走出房间,过一会儿再回到房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明白父母的感受,父母的行动胜于言语。
  8,当孩子打你,你首先要明确告诉孩子你会怎么做,而不要试图控制孩子。如果你让孩子知道,每次他打你,你会离开房间,直到他明白自己错了,并准备恭恭敬敬地对待你时,你才会回来。所以当孩子打你的时候,你一定要遵照自己和孩子的约定:立即离开房间,孩子慢慢会理会。
  9,事后,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你的感受,“让你打得很痛”,或者“这让我很伤心,如果你向我道歉的话,可能会让我觉得好过一点”。但是父母不要强求孩子道歉。父母这么做是用行动和语言教育孩子如何把自己的感受告诉别人,如何向别人提出合理的要求。
关于玛希娅:
精通中、英、日三语,加拿大大学就职、北美教育、早教、英语启蒙教育研究者
新浪、搜狐育儿名博、网易外语频道专栏作者和多家亲子杂志特约专家指导。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十多年工作在北美教育第一线,玛希娅积累了丰富的北美家庭教育...
编辑精选1508/条精选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原301医院总护士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院护理系…
以亲子阅读为切入点,致力于家庭关系的建造…
精选家庭教育资讯和原创育儿教育文章…
一个全职妈妈6年来育儿经验,自我疗愈的心灵成长体悟…
为妈妈们提供母婴知识、母婴时尚信息、育儿经验等…
暖姐姐为您提供育儿知识…回复: 19 | 浏览: 1988
| 字体: tT
妈豆16978 &昵称&经验值15316 &在线时间329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积分15645&精华3&UID7756204&
宝宝生日&地区:友谊路街道街道:帖子1332&
| 字体大小: tT
本帖最后由 卷毛杨 于
11:25 编辑
我家宝是女宝,多的时候在外面玩还是受欺负的一方,人家抢她东西打她都不还手,可是到了,好像一下子就变了,变的爱无缘无故的打人,只要出去玩,就打路过身边的每一个小朋友,我们说也说了,骂也骂了,打也打过她,当时有用,转过头就不管用了。真不怎么办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怎么才能让她不这样了呢?谢谢大家,没过多长时间,我宝又奇迹般的不打人啦,可见孩子总是在变化的。。。
妈豆380 &昵称&经验值380 &在线时间8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积分388&精华0&UID&
宝宝生日&地区:街道:帖子87&
顶顶顶顶顶顶
妈豆3660 &昵称&经验值3400 &在线时间121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积分3521&精华0&UID6385199&
宝宝生日&地区:劝业场街道街道:帖子384&
我也很好奇,为啥孩子那么小有攻击性,但我们属于被攻击的,希望楼主找到解决办法,让其他被攻击的小朋友得到安全。
妈豆2370 &昵称&经验值1968 &在线时间56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积分2024&精华4&UID&
顺顺儿麻麻
宝宝生日&地区:万新街道街道:帖子269&
宝宝学会打人这件事情,一定会带来很多困扰,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考虑的是宝宝成长发育的心理需要,以及模仿对象,我个人的建议是,宝宝有打人的动作时,家人要及时制止,坚定地告诉宝宝这个行为是不好的,但是不要打骂教育,反复批评,另外,家人之间互相相处的时候也要避免玩笑式的轻拍啊,碰撞啊,等身体接触,不要给宝宝模仿。持之以恒,孩子慢慢就会改正这个习惯了,总之,育儿无捷径,孩子的行为习惯要靠家人的引导和表率
天津母乳妈妈之家创始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注册认证高级催乳师 、国际母乳会互助指导,母乳喂养指导、母爱十平方推广志愿者
妈豆631 &昵称&经验值581 &在线时间5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积分586&精华0&UID&
宝宝生日&地区:体育馆街道街道:帖子100&
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发育阶段,真不用太忧心,过一段就好了,每个孩子都有这样的成长经历
妈豆7050 &昵称&经验值7050 &在线时间83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积分7133&精华0&UID&
宝宝生日&地区:友谊路街道街道:帖子2271&
娃太任性了
妈豆16978 &昵称&经验值15316 &在线时间329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积分15645&精华3&UID7756204&
宝宝生日&地区:友谊路街道街道:帖子1332&
有道理,学习了~~~
妈豆16978 &昵称&经验值15316 &在线时间329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积分15645&精华3&UID7756204&
宝宝生日&地区:友谊路街道街道:帖子1332&
这跟任性有什么关系???你没有孩子吧
妈豆3186 &昵称&经验值3186 &在线时间4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积分3190&精华0&UID&
宝宝生日&地区:劝业场街道街道:帖子992&
说得有道 理
妈豆7239 &昵称&经验值7169 &在线时间467小时&注册时间&最后登录&积分7636&精华0&UID9974947&
宝宝生日&地区:街道:帖子1478&
其实我觉得孩子打人有时候是因为她喜欢那个小朋友,只是这么大的孩子还不会表示出来。亲可以平心静气的跟孩子说说,喜欢别人可以有别的方式,比如**手什么的。
Iherb新店开张送大礼!请点击 ?rcode=KWD169,首次购物可立享5到10美金的首购优惠!
两岁半的宝宝爱打人怎么办???
登录妈妈网
手机上妈网
孕妈必用 谁用谁好孕
5分钟内必有答案
随时随地记录宝宝可爱的瞬间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网安备案号:2公安机关备案号: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版权所有&&&&孩子为什么总爱打人和抓人?_教育_新浪育儿_新浪网
&&&&&&&&&&&&正文
孩子为什么总爱打人和抓人?
  孩子为什么总爱打人,爱抓人、挠人,甚至狠狠地拽妈妈的头发?孩子为什么总是爱扔东西,喜欢抓软东西、捏东西?孩子为什么喜欢用手玩水、玩沙?其实,这些都是孩子处于手的敏感期的正常表现,他只是通过手去了解事物、熟悉环境、探索世界。
  解读孩子手的敏感期,了解手部的发育历程有人说:“手的动作代表着孩子的智慧。”的确是这样,因为大脑中有很多专门处理手指、手背、手心、腕关节的感觉和运动信息的细胞,大脑中用来处理来自手的感觉信息和指挥手的动作的细胞占的比例最大。手的动作越精巧、越复杂,就越能在大脑皮层建立更多的精神联系,从而使大脑变得更灵活、更聪明。
  可以说,灵巧的双手能够刺激大脑的进一步发育,而大脑的发育也可以使手的动作得到进一步发展。
  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来说,他唯一能使用的“工具”就是口。当他第一次把手伸进嘴巴里的时候,口就唤醒了“沉睡”中的手,他的感觉中心慢慢从口转移到了手,开始吮吸手指,并投入地玩弄自己的小手。
  慢慢地,孩子又经历着一个从单纯地玩手到抓、拿、扔、捏的过程。当他能一把抓起某样东西的时候,他体验了“原来手是可以拿东西的”美妙,开始更加急切地用手感受周围的事情,见到线就拽,见到圆的就滚,见到软东西就捏,见到硬东西就扔……同时,他开始尝试着用食指和拇指捏起某样东西。
  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用手抓东西已经成了一件再容易不过的行为了,而对于这个充满好奇的“探险者”来说,周围环境就是一个没有被探索的新大陆,一切能走得到的地方、能够得着的东西都是他玩耍的对象。
  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使然,是由他的年龄和不同阶段手的敏感期所决定的。而孩子用手去摸、抓、捏、扔、拽,不是一个简单的动作,而是有目的的探索世界的行为,是感知一切用手能接触到的事物以及区分它们之间差别的行为。
  可以这样说,孩子正在验证手的能力,而触摸能力的进步预示着大脑发育的进程,意味着他正在构建自己的内在世界。
  事实上,孩子的小手发育是有年龄特点的。我们只有了解了孩子手部的发育历程,才能更好地帮助他度过手的敏感期。
  0~2个月,孩子的手具有了抓握反射,会反射性地抓住放入手中的东西,大约到了第二个月的时候,这种先天的抓握反射消失,抓握能力不如从前,这预示着他正在从被动抓握向主动抓握发展。
  3个月,孩子开始玩自己的小手,并有意识地去够东西,只是距离判断不准。
  4~6个月,随着视力的发展,孩子的抓握比前一阶段更具方向感了,能够在眼睛的指引下主动张开小手去抓东西,不过多数孩子仍无法灵活地运动手指。
  7~9个月,孩子能够用一只手把物品或玩具拿起来,用另一只手的指尖抚摸它,然后双手轮换着玩。
  10~12个月,经过不断练习,孩子对用拇指和食指配合捏取物品已经相当熟悉,注意力开始从抓握动作转向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13~24个月,孩子的小手更为灵活了,凡是够得着的东西都是孩子探索的
  对象,而且,他还会创造不同的玩法,扔它、推它、压它、拍它、捏它……
  25~36个月,孩子能够搭一些具有空间感的物体,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将纸折成正方形、三角形等,会自己穿衣服、吃饭,只是动作还不够精准、不够熟练。
  手是孩子最好的感知工具,而每个孩子都会经历手的敏感期,所以,我们要更好地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并根据手部发育规律,帮助孩子快乐地度过这一敏感期。
  打妈妈、奶奶的脸和头,狠狠地拽妈妈的头发等
  ――孩子并非“爱打人”,只是以此引人注意,不要给他贴“暴力”的
  一位妈妈很苦恼地说:
  我女儿还不到一岁,但是已经会打人了,有时候打我的脸,有时候打我的头,甚至还会狠狠地拽我的头发。要是有人靠近她,她就会先轻轻地抚摸对方的脸,然后就狠狠地打一下,或者是挠一下。我除了向对方道歉外,还很自责,觉得自己没教育好孩子。
  看到孩子爱打人,很多父母都会担心他有“暴力”倾向,甚至认为这是自己没教育好孩子。其实,这种担心和自责是多余的。因为,0~2.5岁的孩子正处于手的敏感期,“打人”是其中的一种正常表现。
  通常来说,孩子在9个月左右的时候,手部的功能会有一个突然的发展,手臂到上臂的支配能力会有一个很大的突破。这时候,孩子打人,只是在进行手臂肌肉运动的练习,这会让他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乐趣。
  另外,孩子打人,可能是为了吸引父母或他人的注意力;可能是想用肢体语言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我想和小姐姐交朋友”、“我不想让他拿我的东西“、“我不喜欢他”;也可能是情绪太过兴奋而无法控制自己;等等。
  所以,我们不能把孩子爱打人归结为他有暴力倾向,更不要采取打骂、惩罚的处理方式,而是要理解他,用温和的态度调整他的行为。
  不要对孩子的“打人”行为太敏感
  每当孩子打人的时候,很多妈妈就会在一旁提醒他“不许打人”,教育他“打人是不对的”。殊不知,这样做反而是在提醒孩子“哦,我这就是在打人啊“、“我打人,妈妈(爸爸)就会特别关注我”。那么,他下次也许就会为了打人而打人,就会把打人当成吸引父母注意力的一种方法。
  所以,面对孩子爱打人的现象,我们不要表现得过于敏感、激动,而应采用一种正常、温和的态度。另外,平日里,我们要多陪伴孩子、关注孩子,向孩子表达我们对他的爱,满足他被关爱、被关注的心理需求。
  引导孩子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
  当孩子无法用语言把自己的想法传递出来的时候,他就可能会用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时候,我们要引导孩子把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可以这样对他说:“你是不是不想让别人碰你?”“你是不是想和小哥哥交朋友?“当我们帮助孩子把他的想法说出来之后,他就会感觉到我们对他的理解,这时候,我们再给予他引导和教育,他就更容易接受。
  比如,孩子因为想和小伙伴交朋友而打人,那我们就要向他示范正确的相处之道,并告诉他:“如果你想和小伙伴交朋友,可以拉拉他的手,也可以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和他一起玩。“如此一来,孩子也就知道以后应该如何做了,他的攻击性行为也会随之减少。
  不要给孩子贴上“爱打人”的标签
  妈妈带着两岁的儿子去广场上玩,当儿子看到了邻居家的小朋友后,立即跑上前,使劲推了一下小朋友,一下子就把对方推倒了,妈妈生气地说:“你怎么又推人呢?”然后,妈妈就对小朋友的家人说:“这孩子就爱打人,你家孩子有没有这种情况……“
  很多时候,我们会像这位妈妈一样,会指责孩子的打人行为,还会当着他的面说他爱打人。其实,这是非常不妥的,因为这就好比是给孩子贴上了“爱打人”的标签,只会适得其反,让他变得越来越爱打人。
  因此,我们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上“爱打人”的标签,而应淡化自己内心的不满,理解他处在这一敏感期的表现。
  抓、扔、捏―喜欢抓软东西、扔东西,用两只手捏东西
  ――给孩子一些安慰物,让孩子尽情地“舞动”双手,体验手的功能
  对于八九个月的孩子来说,软软乎乎的东西最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如果我们给孩子两样东西,一样是软的,一样是硬的,他一般都会去抓软的。所以,孩子会对面条、香蕉、果酱、泥巴等非常感兴趣,喜欢去体验那种“黏糊糊”的手感。
  此外,孩子还非常喜欢扔东西,这在我们看来毫无意义,但是在他的眼里却是非常新奇而有趣的。因为,在扔东西的过程中,孩子会发现不同物体被扔出去的状态和声音是不一样的。
  然而,很多妈妈总是以“太危险”、“太脏”、“会受伤”为借口,不允许孩子去抓、扔、捏一些东西。
  妈妈给10个月大的女儿喂香蕉,喂到一半的时候,她“哼哼“地扑向妈妈,用两只小手抓住剩余的香蕉,然后用手使劲捏香蕉,结果她满手都是黏糊糊的香蕉,还有一些掉在了衣服上、地板上。妈妈一边抱着女儿往洗手间走,一边对她说:“脏死了,脏死了。别捏了!“女儿根本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仍然低头玩手中的香蕉泥。
  当妈妈把女儿的手放到水龙头下面的时候,女儿这才缓过神来,努力挣脱着,但由于力气太小未能争过妈妈。当她看到自己的小手被洗得干干净净时,突然放声大哭。
  当孩子发现原来的形状因为他的抓捏而变成另外一种形状时,他就会特别兴奋,小脑瓜里会想:哇,手真的好神奇啊!如果我们像案例中的妈妈一样,阻止孩子去抓捏软东西,破坏他正在享受的游戏,就剥夺了他用手的自由,剥夺了他认识周围事物的机会。
  所以,我们不要拿成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爱抓、扔、捏东西的行为,更不要阻止他,而是尊重他爱探索的本能,让他亲自体验不同事物的不同性质,从而增长见识、丰富经验。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电话:010-&&|&&&&|&&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岁宝宝喜欢打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