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校训是什么是什么大学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什么意思呢?
本文行家: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个是清华校训的来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天地万物在刚健稳定且永不停息的运转,要想做个有作为的人就得效仿天体的运行,拥有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阳刚秉赋;自强不息,清华人的思想精髓,它也鼓励着成千上万的清华人自强不息,生生不息;清华的祖辈就是靠着这四个字才有了清华的今天;&&&&&&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即大地的厚实承载着万物,要想做个有作为的人也得效仿大地的宽厚,使自己拥有胸怀宽广、品德高尚的阴柔品质。“一阴一阳谓之道”,这样阴阳共济,刚柔并存,才是完善的人性。清华人就是凭着这2句话,自强不息,祖祖辈辈的清华人有了这两句的鼓励,才有了今天的清华;&&&& 有所谓,有所作为;清华的学生教师,都会像校训说的一样;我相信清华的明天会更好;&清华校训
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大学 创业 北漂很多中国人尚不知大学为何物的时节便已听说过清华大学的鼎鼎大名,仅从父兄的啧啧赞叹中,在朋友漫无边际的吹嘘中,为自己的清华梦描绘了一道道模糊的轮廓。可惜梦想实现的道路永远比现实要窄得多,无数人被挤出了队列,在自己的余生中继续翘首仰望,甚至将这种企盼转嫁到子女身上……如上单薄的词句,不足以形容清华在国人心中地位之万一,因为清华制造的并非一般的学子,而是国家的工程师。尽管这结果可能并非百年前先贤的本意,却真正与清华大学另一桩核心的精神若合符节:要做,便做第一等的学问。[]
1911年,清华大学的前身——清华学堂带着民族屈辱的印记诞生在中华大地上,她的建立,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日,清政府被迫与11国代表签定了《辛丑条约》,作为“八国联军”参战国之一,美国分得3200多万两(合2400多万美元)。1904年12月开始,驻美公使梁诚开始游说美国国会及议员退还不实赔款。日,美国国会通过退款议案,并决定将这笔钱用于教育,始有清华学堂之诞生。
日,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随后双方政府商定在北京由清政府外务部负责设立一所留美训练学校(Training School),这就是后来创办清华学堂的起因,也是“赔款学校”一称的源头。1909年6月,清政府在北京设立游美学务处,开始筹建游美肄业馆,后内务府将清华园拨给学务处作为校址,到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和筹建中的游美肄业馆迁入清华园,正式将肄业馆定名为“清华学堂”。
1911年,清华学堂成立,最初只是无数新学中不起眼的一个罢了,但她诞生之初,却显现出不同于普通新学的气象:她的教师延揽自欧美,她的经费由返还庚款保障,她的学制全部仿照美国,更为特殊的是,她的学生全部输送至美国大学留学……早在1911年4月制定章程中就规定,清华学堂的宗旨为“培植全材,增进国力”,其教育方针为“进德修业,自强不息”,清华学堂一诞生就超越了其时代束缚,早早抵达了教育的真谛。
清华早年学生生活考
现在清华男生经常会抱怨学校里的女生少,然而在以前,清华却是个货真价实的“和尚学校”。1928年,“清华学校”改名“清华大学”,同年开招女生。由于人数较少,女生们暂住古月堂、西北院(即怡春院)等处。
2.你认为今天清华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一心出国,成了留学基地
重理工,轻人文
重实用,轻理想主义精神
独立和反思精神不如过去了
3.你对清华的未来有何期许?
早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培养更多的国家建设人才
培养具有独立精神的社会精英
诞生属于这个时代的大师
清华学堂最初只是作为一所普通的留美预备学校而设置,学生进入清华园进行留学的初步学习。1924年初,清华学堂正式启动“改办大学”程序,1925年2月,在校长曹云祥主持下,清华学校开始筹备国学研究院,先后聘请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陈寅恪为导师。清华聘请这“四大导师”可谓不遗余力,其中一个被后世广为称道的鲜明特点是重视真才实学,不慕虚名,不轻信文凭。
关于创办清华国学研究院之目的与宗旨,在研究院章程中阐发为“学问者,一无穷之事业也。其在人类,则与人类相终始;在国民,则与一国相终始;在个人,则与其一生相终始”。吴宓还专门写了《清华开办研究院之旨趣及经过》一文,这些思想可以用吴宓的诗来概括:采撷远古之花兮,以酿造吾人之蜜;为描画吾侪之感想兮,借古人之色泽;就古人之诗火兮,吾侪之烈炬可以引燃;用新来之俊思兮,成古体之佳篇。
梁启超治学领域广博,他自许为“新思想界之陈涉”,或者用他喜欢征引的清代诗人龚自珍的诗句表述,就是“但开风气不为师”。另一方面,晚年退出政坛转向“学者生涯”的梁启超对学术的独立性相当看重,他已意识到有必要厘清政治与学术的边界,尊重各自的职业道德与操作法则,不应把政治立场或情绪带入需要科学性与纯粹性的学术研究中,因为那会损害论证的可信度。
作为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的大师级人物,在建设中国现代学术体系、提倡学术自由和坚持学者独立人格、倡导科学研究精神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大致而言,王国维主要起了奠基和开创之作用,而陈寅恪则进一步给予发扬光大并在王国维去世后的漫长岁月中一直坚持他和王国维提倡的学术理念和治学原则。
赵元任强调实事求是,对待语言以及语言理论,一方面非常灵活,同时又能忠于事实。在治学上,他不仅仅是一位语言大师,如陈原先生所言,他还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位值得尊敬和钦佩的人文学者……具备了当代一个人文学者的所有特征:尊重人的价值,培养并训练人的技能;富于人情味和人道主义精神。”
梅贻琦通才教育思想的精神旨趣是中国传统大学之道,融入了现代大学尤其是美国通识教育的制度、措施;它把传统意义上的以完美人格为特征、游弋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通才”发展为主体性、道德性以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体,他的思想源于清华大学的教育实践,同时又是清华的治校方针,是清华大学迅速跃升为名校的基础。
民国高等教育·清华国学研究院
民国办学的特点之一是“高投入、高产出”,具体表现为“二低五高”,即“低知识分子率、低大学录取率”和“高名校率、高洋派率、高名教授率、高少壮派教授率、高成才率”等一系列特征。晚清民国大约20万留学生,归国率远远超过90%,这确保了绝大部分名校的海归派教授比例都超过60%。
民国有报纸称:“近日高等教育,几乎为中产阶级以上子弟所独享。中人之产,供给子弟毕业高中,已甚艰辛;至于大学学生,每年非三四百元不可应付。”而当时普通人的最低生活水平约为每人每年30圆。不难见出,在当时,占人口大多数的底层社会与高等教育基本上是绝缘的;占全国人口八成以上的农民更是如此。
关于创办清华国学研究院之目的与宗旨,除研究院章程中阐发的“学问者,一无穷之事业也。其在人类,则与人类相终始;在国民,则与一国相终始;在个人,则与其一生相终始”之外,吴宓专门写了《清华开办研究院之旨趣及经过》一文,吴宓认为,设立研究院大致分三层:一、值兹新旧递嬗之际,国人对于西方文化,宜有精深之研究,然后可以采择适当,融化无碍;二、中国固有文化之各方面如政治、经济、哲理学,须有通彻之了解,然后于今日国计民生,种种重要问题,方可迎刃而解,措置咸宜;三、为达上言之二目的,必须有高深学术机关,为大学毕业及学问已有根柢者进修之地。
陈寅恪后来名震海内,桃李满天下,清华研究院的学生都尊之为师。然而,这只是广义而言。严格说来,依照该院制度。可以说无一人是陈的嫡传。中国音乐考、中国音韵学、中国方言学、普通语音学、佛经译本比较研究、东方语言学、西人之东方学等7类无人报考,这7类均为赵元任和陈寅恪的指导范围。陈寅恪担任的3门专修学科,两门要求考4门外语,1门要求考3门外语,但对于当时的考生,会两种以上外语者已是风毛麟角。
清华国学研究院当时前后只有短短四年,导师只有六位,学生先后不超过百人。然而它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支撑了文化转型时期我国精神文明与学术思想的半壁河山。它所培养的学生成为20世纪上半叶我国人文学科当之无愧的中流砥柱。不妨设想,假如把当时这个为数不足百人的团队的名单从中国学术思想史中抽掉,那么,我国的人文学术将会呈现为一副何等之苍白无力的面貌。我们前辈的学人曾经高擎“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以之总结清华国学院的精神。这是留给清华的精神财富。
王国维的死因并不复杂,按梁启超的理解,“他平日对于时局的悲观,本极深刻。最近的刺激,则由两湖学者叶德辉、王葆心之被枪毙。”王国维之所以自杀,其直接的原因便是担心北伐军攻入北京,自己也会遭受叶德辉、王葆心一样的命运。因此,当王国维选择走上绝路时,便留下了“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遗书,王国维或许是担心社会变革,选择了自杀,但这正是他独立之精神的体现,他正是一个不逐时流的“新人”。
陈寅恪每次讲课,开宗明义就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我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正如林家翘对何炳棣所言:“咱们又有几年没见啦,要紧的是不管搞哪一行,千万不要作第二等的题目。”在何炳棣看来,这就是所谓的清华精神。
清华百年·为国砺柱
“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民国三年冬,梁启超于清华演说“君子”真谛,其中对《易经》“君子”一卦“乾象”的解读,极具梁任公签名式淋漓气势与忧患意识,清华首个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便缘起于此。
包括“两弹一星”元勋在内,从1929第一届本科毕业生到1938年,清华物理系共培养本科生69人,研究生1人,这其中有21人在建国后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1人成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人成为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
抗战时清华举校南迁,颠沛流离蜗居西南,为西南联大之脊梁。联大虽处江湖之远,对“国家最迫切之需要”却无时或忘,五个特种研究所的设立,均以增强抗战力量为目标。
清华大学能够独立自主办学,并且较少受到政府的干预,并不是社会政治进步的结果,只是当时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里,缺乏一个中央政府而已,这只是一种暂时的平衡局面。
建国初,中国共产党为迅速进行工业化建设,参照了苏联的大学教育模式,对国内大学院校进行了一场规模巨大的调整,合并或建立部分学校的同时,对剩余的大学也进行大规模院系调整。在这场调整过程中,作为中国最具实力大学之一,清华也必不可免的受到严重冲击。不仅是被冲击,这次调整干脆打破了自抗战胜利后清华人建立“大清华”的梦想。但是,时人还没有几个能清晰的认识到,这次院系调整对清华人的改变,绝不仅仅是减少了多少个院系,它的影响将一直延续到此后数十年,从物质到精神,无处不在。
院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大批国家继续的工科生。但出于对人文学科的否定,大批院系被否定乃至取消,令人文学科遭巨大打击。而大学的招生分配乃至教学,被统管起来,学术思想失去独立性。完整意义上的大学,自此从中国历史上基本消失。世人所谓大学,实质上不过职业培训、技术培训学校而已。
院系调整前的清华曾是科学家最密集的大学,但是,经过院系调整后,调出和调入的科学家比例为52∶1。这种调整将清华的全部精华几乎抽干净。更重要的是,这一批教师和学生的离开,令曾令清华引以为傲的优秀传统与传承“被丢失”,从院系调整后的清华,被人为的完成了与历史的切割。这种传统精神的切割,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损失。
面对几乎是倾覆般的损失,清华人又是如何看到这场剧变的?这时候,不能不令我们后人感觉敬佩的是,清华人喊出了让世人汗颜的口号:一切为了国家。这句话完美的诠释了那个时代清华人身上的担当与抱负,救国,图强。
1982年,邓小平拍板决定恢复清华大学物理系。那一年的6月24日,物理系得以在清华正式重建。这件事似乎是一个象征,象征着曾经在清华全面衰落的文科和理科,开始进行重新建设。但是,但清华人准备找回传统时,他们建设起的清华,已经是,也只能是一座新清华,就如清华园一样,与过去有着无比密切的联系,却又与过去的清华园全然不同的新校园,现在的清华大学也是一座与以往全然不同的清华大学。
1980年后出身清华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从数据可以看出,1980年后清华本科毕业生当选院士的只有3人。不过加上研究生之后,清华又恢复第一了。文革后第一届大学生,可以说是最成功也是各高校校际生源差距最小的一届,仅2009年全国当选的83位两院院士,其中81、82届本科生就有28人,1977年高考基本上能考上的都是人才,事实上,整个80年代,名校的生源优劣都没有90年以后那么明显。
王浩:1982年清华大学水利系学士,1985年水利系硕士,1989年经管学院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国治:1983年清华大学工物系学士,1986年物理系硕士,1992年物理系博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曦:1987年清华大学工物系学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卫:1981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硕士毕业(1976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院士。
方滨兴:1984年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硕士毕业(1981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光谦:1985年清华大学水利系硕士,1989年同系博士(1982年武汉水利水电大学学士)。中国科学院院士。高金吉:1993年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博士(1966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化工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侯立安:1994年清华大学环境系硕士,后在同系获博士学位(1982年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学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伟明:1996年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士(1982年海军工程学院学士,1987年硕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2003年清华大学化工系博士(1984年北京轻工业学院学士,1989年同校硕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隋森芳:1980年清华大学工物系硕士(1970年本科毕业于精仪系)。中科院院士。
朱邦芬:1981年清华大学工物系硕士(1970年本科毕业于工物系)。中科院院士。
马国馨:1991年清华大学建筑系博士(1965年本科毕业于建筑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范守善:1981年清华大学工物系硕士(1970年本科毕业于工物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吴硕贤:1981年清华大学建筑系硕士,1984年同系博士(1970年本科毕业于土建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欧阳钟灿:1981年清华大学工物系硕士,1984年物理系博士(1968年本科毕业于自控系)。中国科学院院士。
欧阳平凯:1981年清华大学化工系硕士(1968年本科毕业于工化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徐大懋:1987年清华大学热能系博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从建国后到文革前的清华毕业生,身影遍布当今中国各行各业,成为整个社会的精英与支柱。虽然建国后的清华再无大师产生,但是,作为工程师的摇篮,这些清华毕业生不仅设计机械桥梁,更设计整个中国,以巅峰成就的65届清华毕业生为例,在他们2000多位同学中,不仅有两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三位正部长、八位院士。这是何等辉煌的一份成绩单!
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批大学生,77级和78级学生无疑是那个时代的骄子,而作为77、78级的清华学生,更是足以笑傲整个时代。作为这两批清华学子,他们也无愧于这种骄傲,就在读书期间,一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就从清华传遍全中国。在毕业后的20多年间,这批学子多数留在国内,90%以上同学都当上了单位或部门的主要领导,而在研究领域的,其科研成果亦颇为丰硕。他们无愧于骄子美名。
清华人的抱负是救国图强,但救国的任务已经完成,中国正日渐强大的时候,清华人选择以手中的技术实践心中理想,改变中国,改变无数人的命运。在特区深圳,从草创开始就涌动着不甘寂寞的清华人的身影。其中,又以深圳清华研究院最为传奇:1996年,冯冠平带着七八个清华人来深圳创业,如今研究院资产近百亿,孵化过600多家企业,造就上千名千万富翁、百万富翁,成为“高科技上市公司的摇篮”。
作为世纪之交毕业的清华人,在常人眼中还太年轻,需要更多的积淀和积累,厚积薄发才能创造新的奇迹。但是,现代新科技在屡屡打破人类认识常识的时候,显然也不愿过分冷落清华人,从校内到饭否,到美团网,王兴每一次都站在了中国网络流行趋势的最前沿,用自己敏锐的思维与实践精神,引导中国网络的浪潮。当我们回首最近十年的网络发展浪潮时,惊讶的发觉,王兴,这个清华人的名字无论如何无法规避。
清华人在改变中国,这个事实无人能够否认,但很多人心中疑惑,为何清华曾经,正在,即将改变中国?深究起清华人的成功之路,我们突然发觉,有一种精神在现代清华人身上是那样的突出:实干。建国后在清华曾经耀眼的光芒中,人们只注意到清华的名声有多高,进入清华的是那些精英和天之骄子,往往忽略了清华人身上的实干精神。恰恰是这种精神,令清华人在国家每一个领域展现自己的才华,在每个新技术领域上,都能一展自己的抱负,不负清华的美誉。
什么是清华财富
在近百人的“清华系”和总市值“14105亿元”以及总市值占比“5.02%”,这三个概念意味着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但是,这一群体的分量却已不言而喻。
毕业生控制深圳股市1.4万亿市值的清华大学,在世界排名究竟有多高?如果用量化来考核,清华能打多少分?它是否是世界上一流大学,真的在中国是首屈一指的高校么?按照国际上通用的评分标准得出的结果,或许会让大多数中国人感到失望。
在百年历史中,清华学子中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业之士、治国之才:赵元任、陈岱孙、闻一多、曹禺、梁实秋、钱钟书、杨绛、季羡林、吴晗、费孝通等文学巨匠、史学大家、经济学者,开创并发扬了清华的人文传统;竺可桢、高士其、叶企孙、周培源、钱三强、王淦昌、邓稼先、朱光亚、梁思成、钱伟长、周光召、华罗庚、吴有训以及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等科学大师为清华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在国家表彰的23位“两弹一星”勋章获得者中,有14位在清华学习或工作过;600多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的强项是什么?应当说,在“产业收入”一项得高分不仅是清华本身的表现,也体现了清华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带动中国经济发展前行。“作为无可争议的全国顶尖科技大学,清华大学通常被称为‘中国的麻省理工学院’。”美国《彭博商业周刊》报道称,“中国经济正在发生转型,清华必须将很大一部分精力投放到与中国相关的研究上。”
清华就业指数(详细)
清华过亿富豪(详细)
清华巨匠(详细)
毕业于西南联大、曾执教于清华大学的历史学家何兆武,在接受凤凰网独家对话时称,“大学是来追求学术精神的,应该拥有更多的自由度,而不应该以服从国家(为己任)。”一所大学、即使是清华大学要想独立,在何兆武看来,还是要看国家的政治大环境。比如说,大环境回到文化大革命时期,那大家不可能独立于此外。可是毕竟学术跟政治不是一回事,不能直接都用政治管学术,所以这就看怎么掌握了。一所大学就像一个人,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
提及对“大学精神”的看法,陈丹青回答略有些置气,“哪里有什么大学精神?扯淡嘛!”陈丹青与清华大学的一段公开的“缘分”,维持了四年。2000年,移居纽约18年之久的陈丹青回国,作为“百名人才引进计划”中的一员,成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特聘教授及博士生导师。2004年末,陈丹青辞职。
现在教育最差的一点是什么呢?就是千篇一律,灌输学生,要会做这个题做那个题,没有给孩子自己思考的空间。一个年轻人,必须得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得有想法、得有爱好,并去追求自己的爱好,才有可能有所作为。现在培养这么多解题能手有什么用?不了解社会,不能自己思考,是很可悲的。
这个话题讨论了太多次,但基本要义总不离“独立的精神、自由的氛围”。她曾撰文,认为大家基本会达成共识:大学不是职业培训机构,大学精神不应当仅仅是训练工作技能的精神。大学应该熏陶的,是一种人文精神。“我相信,大学精神的本质,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变得深奥,而恰恰是恢复人类的天真。”
大学应该起到引领社会的作用。美国几所好的大学,就是能够真正起到领导性的作用,通过一些新的思想带动社会。而不是仅仅提供社会当下需要的人才。因为我们看到的社会需求,肯定不是特别超前。现在中国大学讲得出、写得下来的东西都能做得到,关键是现在写不出来、还想不到的事情。怎么样创造出这种环境,让学生能够去思考这些还想不到的事情,是比较难的。要走向世界第一流大学,不能只是做一个会听话、会听指令做事的人。要通过学习培养创新的精神。
自由教育就是自由地探究思想,自由地表达思想,在探究真理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想与其他思想和精神进行联系的教育。自由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深谋远虑、灵活运用知识、意志坚定、心胸开阔的人,培养对新事物反应敏锐、对使人类进化的传统价值负责的人。
在拥有31所学院的剑桥,其学院的定义并非是以某一学科为核心的学术机构,而是一种打破学科界限的学生的组织机构。以著述《中国科学技术史》闻名于世的剑桥大师李约瑟曾这样描述:你也许是一位学习英国文学的英国青年,同对面房间学生物化学的爱尔兰人相善,同楼上宿舍学法律的尼日利亚人和学神学的苏格兰人友好。强调科学研究的“原创性”和基础科学的非功利性,是剑桥一贯的传统。
自由而公开的辩论是实现卓越的重要手段。牛津是一个开放的地方,所有的事情都可以拿出来公开讨论,无论是学术上的还是行政事务上的。他还专门提到,牛津大学特有的导师制非常有助于培养自由辩论的精神。牛津的导师制是从本科就开始的,每名本科生都会有指定的导师,每位导师一般只带两三名学生。
在谈到大学精神的时候,她说,“一所大学的精神所在,是它要特别对历史和未来负责。”,“影响终生的学问,将传统传承千年的学问,创造未来的学问。一所大学,既要回头看,也要向前看,其看的方法必须也应该与大众当下所关心的或是所要求的相对立。”
我却没有看到清华大学有任何一项反思活动,更没有像麻省那样“严肃的反思”,这就是清华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之间在思想境界上的巨大差距。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对反思有过很多的论述,他说:“哲学认识的方式只是一种反思”。:因此,反思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工具,要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就必须进行反思。不经过深刻的反思,就不能吸取发展中的经验和教训,就不能认清教育的规律,不能成为一个清醒的领导者,也就不能使我国高等教育走上健康的发展道路。
如果她真的有百年记忆,独立精神顽强意志可以对抗时代,当初就不会让我们经历虚无,荒废那些青年的美梦。清华,你好。很高兴你不是一个人,不会衰老,不怕挫折,总还可以重来。历史摧毁你的记忆,挖掉你的根基,你照旧生机勃勃,让人觉得可以期待。你那里永远聚集聪慧的青年,他们当中总有些人,骄傲执着,诚实热血,他们总有办法,建设一个更有理想的清华。
记忆失去,而永远不会复得。回顾既往岁月,将会把历史理直、理顺,甚至磨灭,下一个百年,又不知后人会怎样回忆起现世。百年校庆快到了,逢此盛世,锦上添花的话也不缺我一个人来说,泼冷水却是我所擅长的。往小了说,“母校就是你每天骂八百遍,但不许别人骂一句的地方。”往大了说,“为何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要衷心地祝福清华大学在21世纪能成为一座立体的、既拥有宽度、长度又拥有深度的教育殿堂。祝福从这一摇篮里走出来的学子都不仅具有生存技能、专业技能,而且拥有最高的生命质量尤其是灵魂质量。清华,你不是座落于清华园,而是座落于大宇宙。你应是鹰的摇篮,不是鸡的营地。
五十五年前,新竹清华大学在原北京清华梅贻琦校长领导下在台建校,也迅速打造新竹清华大学为台湾顶尖大学。两岸清华同根同源,互为表里,有相同校训、校歌,“一笔写不出两个清华”,两岸清华都“人杰地灵”,人文荟萃,水清木华,多年来各自发展,并迅速建立在两岸高等教育界不凡地位,“两岸清华紧密合作”,是共同迈向国际顶尖大学的最佳策略。
凤凰独家视频
汇聚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等众多大师名师。
尽管他从事讲学时间不长,但所产生的影响却仍是巨大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14年清华大学校长职务。
1932年,19岁的钱三强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
他的一生仅仅做成了一件事,那就是成功的出长清华。
他只有36岁,就应聘为研究院的导师。
所有清华杰出的校友们像饱含生命力的种子,无论播撒在天南地北,不管土地的肥饶与贫瘠,都顽强地生根、开花、结果。在培养科技人才之外,还有众多学子成为当代中国政界、商界、学界的领军人物,为国家的建设释发出光热。这似乎也印证着“行胜于言”信条的现实正确,只是回首百年,负重跋涉的清华有没有在来路上遗落了什么?清华大学图书清华大学好玩景点_清华大学有什么好玩的_清华大学旅游攻略请,注册账号立送30元现金券最近浏览搜索清华大学旅游贴心提示:建议游玩时长:0.5-1天建议游玩月份:门票价格:免费开放时间: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及学校寒暑假期间的每日上午8:30~11:30、下午13:30~16:30对外开放参观;如遇校园内有重要活动,暂停开放参观。2014年暑假校园参观开放时间为7月21-8月17日,其他时间详见校园官网公告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30号清华大学最新旅游攻略水木清华,荷塘月色,竭尽玲珑剔透,令多少执着青年着迷;穹顶礼堂,东门主楼,尽显规模气派,使无数狂生少年扼腕;...159427大学,本身就是一个浪漫而又充满时代气息的地方,许多人在这里收获了一段纯美的爱情。圣洁的校园当然要有着旖旎的风...30370大学宿舍是大学生生活起居的场所,一般大学宿舍分为学生公寓和普通宿舍两类型。中国宿舍最好的大学在哪里?来看看全...150423北京给我的印象是很大的老城,先锋的文艺范儿和古老的传统文化相辅相成。这几天的匆匆一瞥,景色颇好,令人难忘。现...11784北京是黑白照片上定格的皇城帝都,大气传统,地道的京片子和胡同里斑驳的砖瓦,讲诉着古都京城悠悠的历史;北京又是...2340大学,梦开始的地方。错过的终究已错过,未来的还要珍惜,岁月匆匆,不变的永远是对曾经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一...9065北京中秋节哪里好玩?北京中秋节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呢?每次节庆总想出去走走,但是偌大的北京城,应该去哪?哪值得去...3109中国十大最美大学分别是哪十所呢,大学校园,没有外面车水马龙的喧嚣,阳光透过茂密的大树点点斑斑地洒在小路上、草...23862014年高考已经结束,C9、985、211,中国重点大学全名单,这是高中学生和家长必备的常识,值得收藏并爱...6389即使不能成为某一名校的学生,也可以去哪里看看,好好游玩一番。不能成为常驻客,那就成为最美的过客,把那些最美的...12213清华大学景点介绍清华大学风景优美,如近春园是清咸丰皇帝的旧居,也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的原址。近春园的前身是“熙春园”的中心地带。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近春园内所有房屋被化为灰烬,沦为荒岛,前后达一百二十余年。到1979年,荒岛才被修复。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地处工字厅后门外。四时变幻的林山,环珑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热门北京景点北京旅游推荐华南华东华北西南西北东北华中港澳台境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清华大学校训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